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31 03:21:5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首选。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只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非常大,而且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非持续局面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的92%来自矿物能源,制造业原材料的80%来自矿产品,建筑业对矿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低于制造业。我国几种主要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纤等的产量已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 我国既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巨大的材料产品产量,需要开发很多矿产资源作支撑,虽然矿产资源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在经济发展中占支柱性地位的大宗矿产储量不足,以中小矿居多,缺少特大型矿产和富矿石。通过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最新研究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为21种,其他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石将严重短缺。 我国铁矿石资源大多是品位低、杂质多,无法满足生产高精尖钢产品的需要。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占95%以上,含铁平均品位只有33%。因此,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亿吨时,进口的铁矿石量也增加到全部铁矿石的一半。 目前,国内铜矿资源保有储量为6300万吨,可利用的储量只有3500万吨,人均储量只有2kg,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8%。而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铜的累计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8000万吨。2003年,我国60%的铜矿资源依赖进口。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铝合金生产国,而铝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283kg,相当于世界水平的3%。而且几乎全部都属于难以冶炼的硬铝石。随着国内铝合金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氧化铝需求1/2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煤、石油、天然气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2%,人均占有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6%、15%和10%。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200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但能源生产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能源工业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外,还面临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尖锐矛盾的严峻挑战。 据悉,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同时消耗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由于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倍,是美国的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钢铁、电解铝、水泥等9种重要工业原材料生产量大幅度增长,电力、煤炭等能源供不应求。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重大压力。目前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等未被合理回收。 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灾祸。一方面,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把环保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砝码,使得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大让步。 欧盟于2002年公布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以下简称《指令》)中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电子电器产品和设备中禁止使用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世贸组织原则同样也是市场准入门槛的环保法令,将直接影响各国的产品进出口额。发达国家近年来设置的贸易壁垒正从关税型转向技术型,表现为掌握核心技术后,再提高进入门槛,不排除从原材料环节就实施行业控制的可能性。欧盟的《指令》一旦如期生效,以我国电子产品现行环保状况,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而国外产品却可以长驱直入"低门槛"的中国。此项禁令将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的约6万亿产值、700万人就业和2万多个企业的生存问题。我国信息产业部提出相应对策,拟订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提出对6种有害物质的减量使用和禁用方案,日期与欧盟同步,替代物开发迫在眉睫。 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未经历过的。新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明确回答。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自觉性,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结实的群众基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能源循环利用和环i境净化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衍生出一个庞大,有发展前途,能够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利民利国产业(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出一大批有雄厚实力的科研团队和企业,为中国抢占到了人类未来产业的一席之地 。(即提高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力,有资本技术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写)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怎么写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首选。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只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非常大,而且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非持续局面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的92%来自矿物能源,制造业原材料的80%来自矿产品,建筑业对矿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低于制造业。我国几种主要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纤等的产量已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 我国既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巨大的材料产品产量,需要开发很多矿产资源作支撑,虽然矿产资源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在经济发展中占支柱性地位的大宗矿产储量不足,以中小矿居多,缺少特大型矿产和富矿石。通过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最新研究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为21种,其他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石将严重短缺。 我国铁矿石资源大多是品位低、杂质多,无法满足生产高精尖钢产品的需要。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占95%以上,含铁平均品位只有33%。因此,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亿吨时,进口的铁矿石量也增加到全部铁矿石的一半。 目前,国内铜矿资源保有储量为6300万吨,可利用的储量只有3500万吨,人均储量只有2kg,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8%。而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铜的累计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8000万吨。2003年,我国60%的铜矿资源依赖进口。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铝合金生产国,而铝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283kg,相当于世界水平的3%。而且几乎全部都属于难以冶炼的硬铝石。随着国内铝合金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氧化铝需求1/2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煤、石油、天然气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2%,人均占有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6%、15%和10%。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200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但能源生产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能源工业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外,还面临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尖锐矛盾的严峻挑战。 据悉,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同时消耗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由于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倍,是美国的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钢铁、电解铝、水泥等9种重要工业原材料生产量大幅度增长,电力、煤炭等能源供不应求。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重大压力。目前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等未被合理回收。 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灾祸。一方面,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把环保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砝码,使得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大让步。 欧盟于2002年公布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以下简称《指令》)中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电子电器产品和设备中禁止使用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世贸组织原则同样也是市场准入门槛的环保法令,将直接影响各国的产品进出口额。发达国家近年来设置的贸易壁垒正从关税型转向技术型,表现为掌握核心技术后,再提高进入门槛,不排除从原材料环节就实施行业控制的可能性。欧盟的《指令》一旦如期生效,以我国电子产品现行环保状况,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而国外产品却可以长驱直入"低门槛"的中国。此项禁令将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的约6万亿产值、700万人就业和2万多个企业的生存问题。我国信息产业部提出相应对策,拟订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提出对6种有害物质的减量使用和禁用方案,日期与欧盟同步,替代物开发迫在眉睫。 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未经历过的。新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明确回答。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自觉性,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结实的群众基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能源循环利用和环i境净化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衍生出一个庞大,有发展前途,能够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利民利国产业(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出一大批有雄厚实力的科研团队和企业,为中国抢占到了人类未来产业的一席之地 。(即提高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力,有资本技术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写)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实践的错位,既冲击清洁生产的实施,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健康展开。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在理念上,它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它们有相通的实施途径,应相互结合。 1.两个概念的提出都基于相同的时代要求 工业社会由于以指数增长方式无情地剥夺自然,已经造成全球环境恶化,资源日趋耗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世界推行清洁生产。199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提倡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二者都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 我国的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趋向高峰,耕地减少、用水紧张、粮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加剧、矿产资源不足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极限值。面对名副其实的生存威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克服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唯一选择。 2.均以工业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 工业生态学为经济——生态的一体化提供了思路和工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属于工业生态学大框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生态学又可译为产业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人类社会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探索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途径。经济系统不单受社会规律的支配,更要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为了谋求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技术圈和生物圈的兼容,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则和运行规律,最终实现经济的生态化,亦即构作生态经济。 3.有共同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虽然清洁生产在产生初始时,着重的是预防污染,在其内涵中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外,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能源脱碳等要求,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从实现途径来看,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源削减和再循环,包括: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对物料和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替代技术等,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就源出于此。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而广义的循环经济是需要相当大的范围和区域的,如日本称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由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不论是哪个单独的部门恐怕都难以担当这项筹划和组织的工作。 就实际运作而言,在推行循环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清洁生产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推行循环经济技术上的前提是产品的生态设计,没有产品的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只能是一个口号,而无法变成现实。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2%,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丁栋虹 贾砚林 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63~65[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61~163[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68~278

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首选。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只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非常大,而且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非持续局面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的92%来自矿物能源,制造业原材料的80%来自矿产品,建筑业对矿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低于制造业。我国几种主要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纤等的产量已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 我国既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巨大的材料产品产量,需要开发很多矿产资源作支撑,虽然矿产资源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在经济发展中占支柱性地位的大宗矿产储量不足,以中小矿居多,缺少特大型矿产和富矿石。通过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最新研究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为21种,其他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石将严重短缺。 我国铁矿石资源大多是品位低、杂质多,无法满足生产高精尖钢产品的需要。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占95%以上,含铁平均品位只有33%。因此,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亿吨时,进口的铁矿石量也增加到全部铁矿石的一半。 目前,国内铜矿资源保有储量为6300万吨,可利用的储量只有3500万吨,人均储量只有2kg,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8%。而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铜的累计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8000万吨。2003年,我国60%的铜矿资源依赖进口。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铝合金生产国,而铝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283kg,相当于世界水平的3%。而且几乎全部都属于难以冶炼的硬铝石。随着国内铝合金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氧化铝需求1/2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是能源紧缺的国家,煤、石油、天然气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2%,人均占有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6%、15%和10%。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200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但能源生产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能源工业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外,还面临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尖锐矛盾的严峻挑战。 据悉,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同时消耗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由于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倍,是美国的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钢铁、电解铝、水泥等9种重要工业原材料生产量大幅度增长,电力、煤炭等能源供不应求。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重大压力。目前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等未被合理回收。 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灾祸。一方面,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把环保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砝码,使得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大让步。 欧盟于2002年公布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以下简称《指令》)中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电子电器产品和设备中禁止使用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世贸组织原则同样也是市场准入门槛的环保法令,将直接影响各国的产品进出口额。发达国家近年来设置的贸易壁垒正从关税型转向技术型,表现为掌握核心技术后,再提高进入门槛,不排除从原材料环节就实施行业控制的可能性。欧盟的《指令》一旦如期生效,以我国电子产品现行环保状况,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而国外产品却可以长驱直入"低门槛"的中国。此项禁令将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的约6万亿产值、700万人就业和2万多个企业的生存问题。我国信息产业部提出相应对策,拟订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提出对6种有害物质的减量使用和禁用方案,日期与欧盟同步,替代物开发迫在眉睫。 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未经历过的。新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的重大问题做明确回答。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怎么写

学术堂分两步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额,说说这个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场合,然后谈谈这些应用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你实现它的意义在哪里。说完这些就可以了。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