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颍上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6:32:15

颍上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一月。发出召开“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的通知。三月。上旬。龚武秘书长应颍上司法局邀请为“2010年春季司法干警培训班”作《管子法治思想和实践》学术讲座。三月中旬~四月上旬。颍上“管仲故里,休闲天堂”文化旅游宣传片制作、通过审查,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播出(计播放8次),中央媒体和相关权威部门首次确认管仲故里是安徽省颍上县。三月28日~四月1日。央视十套“百家讲坛”播放浙江大学董平教授主讲四集专题片《名相管仲》,阜阳市委、颍上县委宣传部、管研会秘书处分别发出通知,组织收看。三月。下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执行主席鹿刚、秘书长龚武赴浙江大学会见董平,并聘请其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中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执行主席鹿刚、秘书长龚武赴北京会见纪连海,聘请其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下旬。聘请阜阳市政协主席亓龙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五月。上旬,安徽省文化厅公示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颍上《管仲的传说》名列其中。中旬,《管学论集》上卷(50万字)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20日——22日。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五次年会暨全国第五次管子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题是“管子与淮河文化”。期间分别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学委会。21日,上午,举行第五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下午,召开纪连海管子文化报告会。22日,首次以“全国”冠名举行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会议设2个会场举行学术交流。来自安徽、湖北、广东、江苏、河南等地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提交论文40余篇。六月。完成《管学论集》中卷、下卷100万字文稿初步汇集编审工作。七月。6日,阜阳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负责人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关宏的陪同下来我会秘书处,考察管子课题研究产业创新团队工作,召开了汇报会,鹿刚执行会长主持了会议,龚武秘书长汇报。上旬,张华久副会长因职务擢升调离颍上赴任新职,中止研究会副会长职务。中旬,管研会秘书处应邀派员赴山东参加“首届中华管子后裔临淄祭祖”活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秘书长龚武被推选为中华管氏后裔宗亲会筹备会五个顾问之一。八月。上旬,完成《管学论集》中、下卷的编辑稿,送出版社。中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管子课题研究产业创新团队”作为唯一家社科类团队入选阜阳市首批产业创新团队名单,在互联网上公示。下旬,开始《管学论集》中卷、下卷第一稿清样校对工作。九月。中旬,颍上县政协主席、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执行会长鹿刚一行应邀参加山东临淄第七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并参观、考察了当地文化旅游建设基础设施。下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管子课题研究产业创新团队”被评选为阜阳市首批产业创新团,龚武为评为创新团队带头人。十月。召开秘书长会议,发展新会员5人,会议为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暨常务理事通讯会议做了筹备。中旬,派员参加临泉姜子牙学术研讨会,《姜太公钓鱼》获首届姜尚征文二等奖。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举行了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暨常务理事通讯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和通报了有关工作事项。十一月,上旬,中共颍上县委副书记、颍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省管子研究会顾问熊德超就管子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谈话,就管子研究会秘书处机构编制、经费保障等事项予以安排,并对2010年颍上管子研究工作和未来管子研究事业发展提出意见和期望。中旬,《管学论集》上卷、下卷第一稿清样修改完成,复送出版社。下旬,颍上管子课题研究团队被阜阳市推荐为唯一社科类团队,参加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并完成相关申报材料的上报工作。十二月。上旬,龚武秘书长应县委党校邀请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管子生平事迹和思想研究》学术讲座。中旬,派员参加安徽省社科联第五届学术年会。下旬,龚武秘书长应阜阳市人事和社会保障局邀请为“市直科级干部培训班”作《管子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学术讲座。 2009年,共出刊《管子研究》四期,基本荟萃国内管子研究学术的最新成果。一月。发出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的通知。起草颍上县第四届管仲文化节筹备工作方案草案。二月。2009年2月11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周本立到颍上县座谈、考察安徽管子研究工作。研究会秘书长龚武汇报了近期工作以及近年来管子研究取得的工作成果。周本立在谈话中指出,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司马迁撰)中(唐)司马真索隐中即有关于管仲出生地“颍上县”的确切记录,同时对《管子·轻重》诸篇的经济思想等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寄语省管研会再接再厉,拓深管子思想研究,做大做强管子研究事业。12日,周主任一行在县人大有关人员陪同下,实地参观考察了管子出生地——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三月。研究会秘书处向安徽省社科联和省政府民政厅申报参加并顺利通过首次学会年度检查工作。四月。颍上县政协主席孙东亚职务变动,中止研究会执行会长职务;30日,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报到;同日,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五月。1日,上午全体与会人员集体参加颍上县第四届管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下午召开一届一次理事会议;2日,全天举行主题为“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子学术研讨会,研究会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和交流。六月。管子研究内容列入《颍上县政协志》(该书2010年1月正式由黄山书社出版)专门章节,管子研究情况第一次系统进入正式出版物和专业史志书籍。七月。“颍上”比“慎”更早的历史文献发现;撰写相关论文提交颍上县政府相关部门,为正在修编的《颍上县志》作参考。八月。龚武代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参加安徽省社科联第六届代表大会。九月。研究会秘书处负责人参加临泉县姜子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十月。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通讯)会议:决定聘请颍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熊德超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听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的汇报提纲;审议通过2009年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议开支决算;审议通过编辑、出版《管学论集》第一卷的编辑出版方案和费用预算。十一月,研究会秘书长龚武应邀为中共颍上县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授管子思想、事业和生平课程。十二月,颍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崔黎调离,中止研究会副会长职务;颍上县政协副主席解家选退休,中止管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职务。 2008年,共出版《管子研究》四期,基本荟萃国内管子研究学术的最新成果。一月,陆续收到全省各高校和有关单位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推荐表。起草颍上县第三届管仲文化节筹备工作方案草案。二月,酝酿第一届管子研究会理事会及其以上初步人选方案。三月上旬,完成在颍上县管子研究会基础上筹备成立的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申报工作基础材料。三月下旬,召开在颍的筹备组负责人会议。继续完善管子研究会申报材料。四月上旬,履行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申报工作各项程序。确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秘书处挂靠颍上县政协。四月下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筹备组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一名,曹磊同志最终成功应聘。五月十二日,隆重举行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颍上县管子研究会光荣完成历史使命。举行主题为“管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的管子学术研讨会。六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完成登记注册工作,正式成为独立的法人社团,并获得学会机构代码。七月,修改制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五年工作规划》草案。龚武同志接到韩国东亚人文学会正式邀请函,继续准备参会论文。八月,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一届一次会长(常务理事)通讯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五年工作规划》。九月,学会召开第一次秘书长会议,制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各项规章制度(草案)。十月,学会应邀派员参加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第九次国际学术大会,并提交论文《人文之根与经济之华》。龚武美学著作《美的沉思》获得2002-2006阜阳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图书类一等奖。龚武同志先后应阜阳市颍泉区组织部、党校、颍上县财政局之邀,作《管子其人其事其言》的学术报告。十一月,学会顾问颍上县委书记刘辉升职调任阜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学会顾问颍上县县长刘树生全面主持颍上县委工作。十二月,召开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一届二次会长(常务理事)通讯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各项规章制度。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网站建成试运行。 元旦,颍上县政务信息网论坛管研和文史专栏《慎城春秋》版块创办。2007年,出版了三期《管子研究》,期刊质量得到广泛好评,尤其是第二届管子研讨会特刊,荟萃当今国内管子和谐研究学术的最新成果。一月,龚武学术论文《论管仲生于公元前723年》于中国社科核心期刊《管子学刊》2007年第一期上发表。二月,起草颍上县第二届管仲文化节筹备工作方案草案。五月上旬,管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政协主席杨多良发表关于管子研究的重要谈话,同时启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升级工作。五月下旬,成功举办以“管子和谐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管子文化研讨会。五月下旬,召开管子研究会年会,选举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孙东亚为管子研究会会长。六月上旬,图书《颍上历史文化集锦》(精、简两种版本)、期刊《管子研究》(2006-2007)应征参加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成果展览。六月中旬,完成颍上管子青铜鼎项目建议书,并进行项目申报。六月下旬,与管子后裔(第113代孙)青年报告文学家、北京昌平区有线电视台副台长管捷取得联系,龚武应邀为其新著《与老祖宗聊天》(世界时代出版社)作序。七月,颍上管子青铜鼎项目,经颍上县发计委正式批文立项。八月,应邀派员出席参与省政府文史馆“全国大型地域丛书安徽卷”的编辑工作会议,并执笔淮河文化部分编目。八月下旬,制定《安徽省颍上县管子研究会五年工作规划》。九月,管子青铜鼎样稿(一比一青铜质地)第三稿完成。十月,应邀派员参加山东临淄第二届全国齐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管孔之学:两峰对峙、双水分流--中华古典文化现象学观察论纲》,收进会议论文集,并做大会发言。十一月,受安徽省社科联和安徽省民政厅授权,在颍上县管子研究会基础上筹备成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并在全省范围内向主要高校、市级社科联发出推荐成员的公函。十二月,管研会常务副会长解家选、秘书长龚武应邀出席湖北省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联合举办的“儒家文化与当代新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荣辱观溯源之管子和孔子》,并作大会发言。十二月下旬,研究会应邀派员参加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年会,提交论文,并作大会发言。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11.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1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13.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14.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15.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16.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17.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18.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19.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与颍川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颍川,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境内有颍水而命名,并设置“颍川郡”,大致区域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大禹市、平顶山市等辖区。在古代算是管辖面积极大的郡,人口、经济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中国的很多世家大族都发源于此。 “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意思就是祖先发迹于颍川,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在古代中国,最讲究门阀世家的时期,当属汉末至魏晋时期,这时期颍川又有哪些大世族呢?下面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颍川陈氏的始祖名叫陈寔(shí),公元104年出生于颍川许县(今河南古桥镇陈故村),系陈胡公后代。他是寒门出身,但非常好学,品德也没得挑,当时的县令很欣赏他,便推荐他去太学(汉代高 级学府)学习深造。 作为颍川陈姓始祖,陈寔主要是以德服人,他并没有当大官,最 大的实权官职是“太丘县长”,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陈太丘”。在太丘(今河南永城)当县长期间,陈寔以德施政,关爱百姓,名德重望。邻近各县的很多百姓,都纷纷搬家到太丘来生活,当时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宁愿被律法处置,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可见其声望。 后来东汉朝政混乱,党祸不停,陈寔还被牵连受到牢狱之灾。出狱后他对朝政失望,便辞官归隐,之后很多次朝廷大臣都联名举荐他当官,陈寔都婉言谢绝。陈寔隐居在乡里,以良好风尚行于世,以道德感化乡邻,德冠当时,为远近闻名的大名士,与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并著于世,号称“三君”。 公元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84岁。为他送行的人多达三万余人,数千辆车。汉朝廷的多名大臣披麻戴孝,执子孙礼亲自送葬,当朝大将军何进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陈寔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汉代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为他亲撰墓碑和庙碑。《后汉书》为其立传,后人把陈寔和同为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如今,我们的中学语文书里,有一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文章,就是关于他守信的事迹。 陈寔以东汉大名士起家,他的子孙后代多品学兼优、英才辈出,比较有名气的有陈纪、陈群、陈泰、陈准等人,发展为魏晋时期的鼎盛世家大族。后来因战乱等原因,族人分散开枝散叶,各家虽身处五湖四海,但家族的祠堂、堂屋或门联上都贴有“颍川世泽、颍川世家、颍川堂”等堂号,述说着此家的渊源。 颍川钟氏的发迹先祖叫钟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门徒有一千多人,东汉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当官,他都一一拒绝了。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在当时也是名声在外,他的子孙钟繇、钟会的崛起,更是使颍川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如今,分散各地的钟姓人,也在堂屋、大门上方贴着“颍川世泽、颍川堂”等堂号,告诉着世人这个家族的源远流长。 颍川赖氏的先祖本是姬姓,叫叔颖。周宣王时期,叔颖被锡封在颍川,建立了赖国。这个赖国后来被楚国灭亡,赖国后人便隐居在颍川,以赖为姓,所以颍川也是赖姓的发源地。如今的赖姓人家,也在使用“颍川堂”这个堂号。 颍川郡的有名世族还有很多,比如“韩姓、荀姓、邬姓、田姓”等等。这些姓氏的祖辈们在颍川郡打拼,建立了很好的名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安家,都不曾忘记先祖发迹的郡望--颍川,以“颍川堂”为堂号,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正上方标上了“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是民族的血脉。寻根认祖是一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既能促进地区交流、融合,又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人民到现在,每次新交流的开 始还是:“您好,贵姓?” 参考文献:《后汉书》《姓氏寻源》 关注作者“剑宗臣”,看更多精彩史事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北方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排版一定要遵循学校格式模板要求,否则参考文献、字体间距格式不对,要发回来重改,老师还会说你不认真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第一部分 选题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考虑将来论文题目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自己课程学习、广泛阅读和资料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具体的题目。尽量选择应用型题目通常人们对应用性研究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一般它泛指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常将应用型研究分成理论的应用和计量应用,当然实际中,往往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论文在进行分析时,将理论和计量应用融为一体。我们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宜小题大作论文的好坏,关键要看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这需要作者能够清楚定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第二部分 开题报告一 、开题报告的目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二、 开题报告的结构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文献综述,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3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5 可能的创新之处6.已有的研究基础7.主要参考文献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企业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则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员工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领导者人际关系可采用个案法等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1、文献综述的格式(包含四部分)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主题: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总结:对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参考文献: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2、文献综述规定(1)为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3)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4)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6)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注意事项①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②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③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④参考文献不能省略。第四部分 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题名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就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通过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反映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科学能力,对所研究的论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一、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对这三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过于笼统,题不扣文。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少,用词需要精选,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当然不能因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对内容的恰当反映。若简短题目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时,可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醒目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二、内容摘要论文一般应有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2、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3、结论或结果的意义。摘要的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也不要作自我评价。不要照搬小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三、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到8个词为关键词。四、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如下三个要点: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2、文献评论3、研究框架及内容说明五、正文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部分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论证清晰的论文才是好的论文。六、结论这一节篇幅不大,首先对整个论文做一个简单小结,然后将自己在研究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或独立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再对自己工作的进展、水平做一个实事求是的评论。但在用“首次提出”、“重大突破”、“重要价值”等自我评语时要慎重。七、参考文献这一部分的编写反映作者的学术作风。八、后记在后记中,主要表达对导师和其他有关教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意。对此,仍要实事求是,过分的颂扬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节也可用“致谢”做标题。

话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每次上朝时,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员,在朝堂上大都是操着自己家乡的方言汇报工作。因为语言不通,又没有翻译,所以每次上朝,朱元璋都头疼不已。后来,朱元璋实在受不了了,下令编纂一套官方通用的语言,手下的大学士们以中原雅音为基础,编纂出《洪武正韵》。朱元璋看过之后,并不是很满意,又下令进行过多次修改,最后才大力推行。从此,再和大臣们沟通时,朱元璋感觉方便了很多。后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官话开始流行起来。雍正皇帝特别勤政,但是有些大臣们之间因为语言不通而影响工作效率的事情很普遍,更有甚者,有些大臣竟然用方言写奏章,这让雍正皇帝十分苦恼。于是,他下令敕造正音书馆,让当时的官员和读书人都来学习标准的官话。 《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自古以来,中国就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之间,语言不同,有时甚至千差万别。如何克服语言障碍,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而言,官方会制定一套“官话”,作为全国的通用语言。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两位皇帝为推广官话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古代的统治者们就已经意识到了统一语言的重要性,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随后,他统一度量衡,颁布法令:书同文,车同轨。不仅要问,当时秦始皇颁布命令时,为什么不要求“语同音”呢,这样各国交流起来不是更方便嘛?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官话”,当时被叫做“雅言”。要不然,孔子有弟子三千,讲课时如果用方言就很麻烦。其实,《论语》里有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那么,什么是“雅言”呢?“雅”是“正”的意思,“雅言”就是正确规范的语言,是国家倡导大家应该遵循的语言。正是因为有了“雅言”,不仅孔子的弟子听课毫无障碍,当时的诸子百家在讲学、游说君主时也几乎毫无语言上的障碍。西汉著名学者扬雄著有《方言》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方言”和现在的意思大体相同,书中出现了很多“通语”的说法,正好与“方言”相对。顾名思义,“通语”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其来源便是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夏、商时期,华夏民族基本上生活在中原黄河流域。东周又把都城建立在洛阳,所以从夏朝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所谓洛阳读书音,是指洛阳太学里教学采用的标准读书音。后来,随着人们的南迁和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读书音也跟着南移。 晋朝建立后,在语言上使用的仍然是两汉时的洛阳雅音。但是,晋朝随后爆发了“永嘉之乱”,国家陷入了分裂状态。很多人被迫南渡,学习起了当地的方言。于是,北方的洛阳读书音和南方的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吴音。而在北方,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侵,原先的洛阳雅音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隋朝统一后,定都长安,学者陆法言编《切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这本书,以南京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后来又加入了大量长安官音,形成了当时的官话。后来,唐朝又继承了隋朝的语言体系。所以隋、唐两朝的官话又称为“汉音”或“秦音”。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宋代官话被称为称“正音”、“雅音”,仍然是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代因为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所以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但这仅限于蒙古族使用。元朝的大部分人都是汉人,所以,元朝的统治者将汉语称为“天下通语”,标准仍然是唐宋以来的洛阳读书音。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汉族语音的正统性,颁布《洪武正韵》,以此来消除蒙古语音对汉民族正统语音的影响。因为当时的首都是南京,所以,便将首都地区的南京官话改为全国通用语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携带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于是,当时的南京官话和北京地区的方言融合。清朝建立后,都城仍然是北京,清朝初期,全国的通用语言仍然是南京官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人的语言和原有的南京官话以及北京方言逐渐融合,到清朝中期,产生了北京官话。从此,北京官话逐渐成为了全国的官方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方便交流,都曾经积极的推广官话。而官话的形成,不仅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和各民族融合密不可分。官话的出现,的确方便了交流,提高了效率。但是,这并不是说方言就一无是处。甚至,还有人认为方言阻碍了人们的交流,其实这是极其不对的。方言的存在,极大的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方言,对于研究当地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在表达时也特别的精准、凝练,有些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 古时的语音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入声的。但是,古人留下的一些文化典籍中还保留着入声,尤其是古诗,有些按照现代普通话朗诵是不好理解的。而有些地方的方言中还在保留着入声,这对研究古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除了普通话,不应该全部消灭方言,毕竟,方言也对古汉语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切韵》《论语》《洪武正韵》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电大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让我国的汉语文化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流行起来。学习语言最基础的是学习文化背景,尤其是汉语这样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其底韵内涵之深,其概括力,语言弹性,包容性之大更增加了其学习上的难度,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及意境分析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汉语言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

1 导言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2 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

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如果不了解汉语言的应用方法和意境,就无法安心阅读,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作品中极尽深刻而优美的语言。例如,在欣赏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作者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感恩,善良虔诚的祈祷,愿每一个人在尘世间都可以获得幸福,而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依靠语言根本无法理解全诗的深刻内涵,必须深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才能在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文学鉴赏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观也会更加准确和健康。

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笔书写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目标不仅包括对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也包括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笔能力,才能更加的施展语言功底。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汉语言文学在语言应用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毕竟,文字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能口述,也能用笔来书写,才是真正懂得语言应用的人,才是真正能够领会语言意境的人。比如,如果将“沏茶”的过程用文章表达出来,并加以立意的提升,联想到人经历风雨,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必然会通过文字语言感染更多的人。

3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的特定性

汉语文学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好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乐于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理所当然,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自然被得到重视,因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其所涵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从流程的与人交流沟通,进行理性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品读。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及语境的拿捏会更加准确到位,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

4 提升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能力的策略

增加必要的背诵内容

背诵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无论中国人学习外国语言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增加背诵量必然会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篇,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经典文学进行背诵,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还能增加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最终,通过深刻记忆,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亮点,提高文章的层次,使文章更具有灵性。

掌握语言规律

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5 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有着方面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在老师的带动下,发展主观积极性,努力探求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体会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02:144.

[2]潘家珍.解析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02:136.

[3]庞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与意境分析[J].求知导刊,2014,09:122.

浅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策略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关系的和谐与冲突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主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效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增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直观性。

【关键词】 新媒体;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关系;策略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不仅仅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经典文化作品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模式,实现文化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和谐关系

1、网络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

移动图书馆的开发,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已逐渐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阅读只能通过纸质的书籍,进行慢慢品味书中的韵味,而如今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等的流行,人们在阅读的时间、方式上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从而节约时间,提升了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外国的经典名著很难被普通人群所接触到,而如今文学爱好者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品味到更多的优秀外国经典名著。

2、汉语言经典阅读有利于社会、网络环境的净化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统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利于心灵的净化,优秀品质的培养,对生活中的事与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时期、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深刻体会到经典文化作品的内在价值。在品读经典文化作品的过程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在日常的工作、为人处事过程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然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也会注重自身的言行,从而净化了网络环境,减少了、传播不良信息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1、表现形式上的冲突

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一颗沉淀的心去体会与细细品味,需要一种氛围与环境。去实现与文学作品作者心灵的共鸣,去感受作者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实践中,网络技术的普及虽然为人们获取信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在时间上与方式上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是人们通过网络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取新闻简讯、以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因为网络上有着众多的各类信息干扰,不能使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因此,在网络上品读经典文学名著的读者还不是很多,网络仅仅只是为人们获取相关的文学资料提供了相应的媒介载体。

2、在时代背景上的冲突

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会影响人们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生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内心具有较大的浮躁情绪,甚至一些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而经典文化作品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时代背景特性,比如《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而《茶馆》、《雷雨》则是对旧社会、民国初期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描述,而学生要想感悟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必须要将自己处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但是现在的人们是没有足够的精力让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情境中。

三、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效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课堂中来,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的黑板板书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记好笔记,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上课的效率。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汉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PPT、人物传记视频资料、图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内容较长、情节复杂等特点,比如名著《水浒传》里故事的起因、发展、大结局;还有各种人物关系的衔接与变化,仅仅通过课堂上简单的口头讲述很难使学生清楚的理解经典名著里的文学价值与内涵。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比如,可以选择比较经典的文学著作布置给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截止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各自的见解。同时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演讲比赛,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口才的提高,本质上是其知识储备情况,应用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与外物的独特认识与见解,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目标。

3、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

鼓励学生阅读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文字性的作品不感兴趣,而对于图像、声音相结合的作品则表现为非常的关注,而且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依靠网络视频资源,因此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将一些文字性的经典作品转化为具有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视频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社团组织,比如组织说书论坛,说书论坛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说书活动,在说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一本经典文化作品以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说出来,让学生们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当然学生在进行说书之前需要认真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悟作者的情感。

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有利于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升自己品味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处理好汉语言文学与经典阅读的关系,有利于创新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有效的体会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名著演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种经典阅读与体验[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2] 贾波.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11).

[3] 蔡梅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牛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方言词汇论文参考文献

《蕲春语》 黄侃《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1948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 1958年 武汉大学刘博平教授撰《广济方音和北京语音的比较》 1959年 詹伯慧教授撰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排版一定要遵循学校格式模板要求,否则参考文献、字体间距格式不对,要发回来重改,老师还会说你不认真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第一部分 选题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考虑将来论文题目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自己课程学习、广泛阅读和资料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具体的题目。尽量选择应用型题目通常人们对应用性研究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一般它泛指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常将应用型研究分成理论的应用和计量应用,当然实际中,往往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论文在进行分析时,将理论和计量应用融为一体。我们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宜小题大作论文的好坏,关键要看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这需要作者能够清楚定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第二部分 开题报告一 、开题报告的目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二、 开题报告的结构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文献综述,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3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5 可能的创新之处6.已有的研究基础7.主要参考文献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企业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则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员工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领导者人际关系可采用个案法等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1、文献综述的格式(包含四部分)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主题: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总结:对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参考文献: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2、文献综述规定(1)为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3)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4)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6)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注意事项①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②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③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④参考文献不能省略。第四部分 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题名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就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通过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反映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科学能力,对所研究的论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一、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对这三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过于笼统,题不扣文。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少,用词需要精选,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当然不能因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对内容的恰当反映。若简短题目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时,可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醒目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二、内容摘要论文一般应有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2、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3、结论或结果的意义。摘要的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也不要作自我评价。不要照搬小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三、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到8个词为关键词。四、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如下三个要点: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2、文献评论3、研究框架及内容说明五、正文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部分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论证清晰的论文才是好的论文。六、结论这一节篇幅不大,首先对整个论文做一个简单小结,然后将自己在研究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或独立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再对自己工作的进展、水平做一个实事求是的评论。但在用“首次提出”、“重大突破”、“重要价值”等自我评语时要慎重。七、参考文献这一部分的编写反映作者的学术作风。八、后记在后记中,主要表达对导师和其他有关教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意。对此,仍要实事求是,过分的颂扬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节也可用“致谢”做标题。

优秀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摘要:导致中国外语学习者高投入,低产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操地方音的学习者的地方口音对英语学习构成的障碍。本论文旨在通过调查河南北部地区的英语学习者的方言习惯对英语学习构成的影响,查找解决该类问题的相应措施,从而提高地方外语教学的水平。权威期刊3PAL'~ e u关键词:豫北方言 正负迁移 英语发音qS$y} q/b0v1. 迁移理论权威期刊/i~.^)qO|J4Z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中, 迁移是指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其中有权威期刊8Y%O2b\WN]9w)p1.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Y_9Fn){G5|1f)s8c?2. 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3e E7Y [REF0Y B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产生的迁移, 是汉语( 尤其是方言) 发音习惯、发音部位的迁移, 也是一种发音技能的迁移。权威期刊!shq~$u)cQT,B2.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T!m2H[s*{f1)对象:焦作,林州地区分别随机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中有一定地方口音、学习水平中等或偏上、偏下者各10名,进行录音,共录得40分录音材料。权威期刊+zS%*B{ 2)内容:所学课本:朗读课文3分钟,分角色对话3分钟,单词50个}\(U C4i Dq3)方法:通过录音,然后进行录音分析,运用正负迁移理论与标准英语进行对比分析。 权威期刊T1R!a0p*}~ EA2.调查结果与分析3[ x"]4H\8} 笔者通过对豫北方言对当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深刻的反应了因为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已经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从语调,重音, 节奏等方面来说,存在的问题反而比较大。y:j ]Sr 发音方式与发音器官+G`*YNvXG通过反复听录音,以及使其和标准发音相比较,笔者发现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在读英语的时候几乎是喊出来的,而且后继气息不足,在念稍微长一点的句子中尤其明显,而高中生,气息则很微弱,读起英语来底气不足,错误非常明显,他们都是用嗓子,口腔来发音的,而不是用气流,腹腔来发音的,而且他们对待这个错误毫无意识。T Y_{v(BS 语调重音与节奏权威期刊KQ)Q8m+Kv`2s)I"of&重音的强调 权威期刊W?i3wDE b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受调查者每个音都读的很重 ,且重音都放在第一个音节上如: dictionary interesting university sympathetic,这可能是由于汉语注重“字正腔圆”“一字一顿”,而英语发音则有长短,强弱的区别,而且有连读,弱读的现象。但是汉语却没有类似的现象,通过对录音的分析笔者发现,英语学习者貌似每个音都重读,但是却等于说每个音都无强调。_%Rq;L*d"S*节奏与长短音E`;o f`N#N N音节 subject应读[�0�4s�0�5bd�0�1ikt] ,但是初中英语学习者念的却是[�0�4s�0�5b/d�0�1ik/t�0�5] ,分成了生硬的三部分,太有节奏感,所以不连贯, food[fu/d�0�5]一字一字,音节明显,平均,没有强弱之分 , 而to的发音又太长,因而长短音不分。又如 china[�0�4t�0�6a�0�1n�0�5]变成了 [�0�4t�0�6ɑ/�0�1/n�0�5].由于受母语语音的影响,他们认为英语音节也同汉语一样应有短暂的停顿,认为只要将每个音节念清、准确,就是好英语。L{7z'|-wN/o*M@L 句子语气权威期刊_XJr+[
通过对句子分析,发现初高中英语学习者都存在语调平淡,问号全升,语气一摸一样,是一个模式生搬硬套,所以显得生硬别扭。
-~!|gaaL ^tTl3. 建议和对策:
}(zd Z!{P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发音比初中生好,所以可以通过教学和进一步学习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克服错误,用继续学习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Q,`-s Tv;lp'gFb'i 权威期刊:u&F y-_e'F!_ 模仿的重要性S&YM-dws&]v8U s5?!B z多听,多模仿。并重点注意重音和语调的强调,以及发音方式的正确性。i^ YHR h6l笔者注意到,初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很多错误都是模仿的方法不得当,或者模仿的对象不正确照成的,所以,学生不仅要模仿,而且要更加注意模仿对象以及内容的选择性。$e u'g"U3M其中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一些英语教师本身的语音就存在一些问题。尽可能少用机械性操练和脱离语境的语音训练材料,反之模拟角色问答、对话、讨论及表演等在克服母语的干扰方面效果都很好。"v/D Z{H I[9G&重视语音的辨析权威期刊d/tf(k$L)GB6L2[除了模仿练习外, 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音辨义训练。权威期刊k b Wt$au0v9n6iW不少学生自认为掌握了英语语音,但并不清楚tea ,student ,untagged中的[t]的发音是不完全相同的,同样[i]也并非是[i:]的短音,如feet[fi:t]和fit[fit]。教师可把一些既容易混淆又会改变词义的音素组成词对学生进行听音辨义练习。如: bad[b�0�3d],bed[bed];not[n�0�0t],net[net];red[red],ride.[raid]等。0S#kFr)[对于一些较难掌握的音, 应先教授学生一些音标知识然后再进行模仿。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器官, 找准发音部位和控制发音时间的长短,克服方言带来的干扰。权威期刊i5Oa6j pa*l&.注意纠错策略。X`7Cd,}#K)f根据录音材料显示和教学经验,在外语教学中错误不可避免,所以豫北方言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发音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怎么纠正发音错误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将是我们下面需要探讨的问题。2b Y8eY7c"|5J首先,教师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差错要有正确的认识。语言学家Brown 指出: 如果认知反馈能够运用得当, 错误纠正将十分有效。.Fg)x5L TGS%qE&P初高中学生很难就自身的语音差错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纠正, 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语音差错及时进行纠正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时候,教师因为总总原因未能及时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导致学生错误率高的重要原.语音错误是即时信息,过了就忘了。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逢错必究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当然, 纠错时教师应讲究策略, 把握好分寸。鼓励和纠错相结合,效果更佳。权威期刊)y f%J q#[合理利用母语正迁移。权威期刊'c`{W$A 在调查分析中笔者发现,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音的消除,对豫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发音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尤其是对由于方言音所引起的此类错误感到素手无策,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注意一下该生的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如果该生能够把汉语普通话的音发好发准将对该生的英语发音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权威期刊 } ZRRXZ$J4. 结语%HjekX(dtl i5J总之,调查结果既体现了汉语普通话的正迁移又体现了汉语普通话和豫北方言的负迁移。^V$yiv"W 根据豫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错误的发音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实现正迁移,克服其负迁移,在学习中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认真揣摩,反复模仿, 在不断犯错,不断指错和不断纠错的学习过程中克服豫北方言的干扰,取得进步。(L3p4lG*O/D参考文献:权威期刊+Q!N)}3ptu[ 1 ] Odlin, T. 《Language Trasfer》. [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t!y$_3RJ^2Q[ 2 ]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权威期刊t"X&l;kB&qL s[ 3 ] Brown,A. Teaching English Prounciation[M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2.权威期刊0E+e_{Rs8p+`[ 4 ]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权威期刊@g#b&~$C/~[ 5 ] 许高渝,王之光 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32卷第5期权威期刊G;G3^3P,m\^[ 6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 [M ].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3X d9up%eV \& O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