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佛洛依德的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7 12:27:05

关于佛洛依德的论文研究

奥地利心理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他是本世纪世界名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近一百年的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犹太人,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三个人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医生,但他因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使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代表作:《癔病研究》(与布洛伊尔合著),《释梦》,《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梦的解析》、《对性学说的三个贡献》、《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图腾与禁忌》、《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强迫行为和宗教仪式》、《文明及其不满》、《摩西和一神教》、《自我与伊德》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

论文摘要: 本文从剖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入手,试图勾勒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脉络,着重论述该理论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及其主要不足。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signlUnd lreUd)是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法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于欧洲的西方文学思潮的两大理论奠基石之一,对这股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思潮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借助该理论可以揭示文学批评领域里许多隐藏的深层次含义,为文学批评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

论文关键词: 精神分析法 文学批评 弗洛伊德 西方文学思潮 新视角

20世纪人类在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促进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繁荣。尼采、康德等哲学家从各自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出发,对文学创作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与主张,成为西方文学思潮的重要思想源泉;l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在欧美国家粉墨登场,形形色色的批评流派精彩纷呈,形式主义、新批评理论、结构主义、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解构论等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来去匆匆,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西方文坛。

在这股声势浩大的西方文学思潮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以其独特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对西方文坛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分析、解读文学作品中发挥出十分独特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虽然该理论存在一些诸如泛性主义等不足之处,但总的束说,它对西方文学批评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1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建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为文学与心理学架起了桥梁,人们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它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1)赋予文学意象更多的象征意义;(2)心理学概念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的借用与引入,开拓了文学批评家的研究视野;(3)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类型模式”与“心理过程结构模式”的思想为文学批评家对作品人物进行精神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4)他的有关生死本能论有助于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题;(5)他提出的人本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剖析作家传记的传统思路框架。

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是白启蒙思想运动以来最大的人文解放,综观该历史时期的文艺批评,我们可以发现,精神分析法尽管面对像结构主义、现象学与原批评论等众多文艺思潮的不断冲击,它依然蓬勃发展,影响众多义学大家的创作,除了精神分析法本身的理论魅力之外,还得益于丁弗洛伊德的许多弟子,他们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了导师的学|兑,并为精神分析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精神分析法对文学批评的贡献

精神分析法为文学批评开辟了全新的研究维度,为长期困绕文学研究的许多难题提供了耳目一新且令人信服的解释。它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20世纪西方文论虽然流派纷呈,但是大体上有一个共同点:注重文本解读。根据弗洛伊德解读法,文学作品里存存着普遍的象征意义,其中许多象征还与性有关。譬如,精神分析者大多把作品中凹陷、圆形的事物比作子宫。更有甚者,他们倾向干把一座空房予比作是女性生殖器,躲在空房子里的人则象征着试图寻求母性保护;同时,精神分析者通常还把作品里出现的像树干、塔、蛇、高山等意象看作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剧烈的运动,诸如骑马与飞翔,都被看作是性快乐的体现。

20世纪西方的主要作家在创作中或多或少无不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学批评家们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作品里的象征物及其内涵,有助于透彻地理解作品。

例如,象征主义大师、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也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他的小说别了,武器》(A Farewellto Arms)就是借用象征手法创作的杰作。他富有象征意义的书名中的arms一词,不仅表示“武器”,而且象征着“拥抱、搂抱”,也就是“爱情”。此外,小说还自始至终交织地表现了两种主题:一方面揭露战争的残酷、主人公的厌战情绪,另一方面描写爱不断遭遇的挫折经历。

但是,弗洛伊德式的解读法并非无懈可击,其中的对文学美学功能的忽略及其语言媒质的缺省是两大软肋,为此,该理论常常受到一些批评家的责难。西尼曾说过,文学是给人“教育与娱乐”的媒体。

搴缪尔主张,写作的目的`是教育,诗歌的目的是寓教于乐。由此可见,文学的美学功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且,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还起到组织结构的作用。

批评者从“自恋”(self—eroticism,即表示儿童对自己身体的欲望)以及“情结”(castration complex)等表示原始的生物需求等概念中找到更多的象征意义。

其实,弗洛伊德式的很多象征意义往往太随意、太主观,因而经不起深入推敲,有时难以置信。

第二,弗洛伊德关于“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的独到论述,对于评论者剖析作家牛平与作品母题之间的关系大有陴益。根据弗洛伊德思想,其情结理论揭示了人类精神领域一个重要的渐变阶段,即自我、超我的出现,人格的发展,从家庭(自然)走向更广阔的背景(文化)。而且,弗洛伊德认为,外在的权威意识与内在的道德感将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以推断,弗洛伊德理论并;限于个体的存在,它还指向更深远的外部世界。

弗洛伊德最早在他的巨著梦的解析》里提到了“恋父情结”这个概念,他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论释,称它为“想实现某种愿望的掩饰性表达”。梦的解析》是一本对“两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著作。

弗洛伊德通过对索佛克劳斯的俄底浦斯国王》与莎土比亚剧作哈姆莱特》进行独具慧眼的研究分析,创立了“恋父情结”理论。国内学者王宁(2ooo年)认为,“恋父情结”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是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法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也是20世纪莎士比亚研究的一大突破。在弗洛伊德之前,评论家们对哈姆莱特迟迟不肯实施复仇计划,对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众说纷纭。他们禁不住要问: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吗?他是不是装疯卖傻?著名英国精神分析学者厄内斯特·琼斯是第一位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莎土比亚作品的研究者。他在题为论运用恋父情结解释哈姆莱特之谜(19l0年)的论文中做出如下的惊人结论:正是凶手克劳迪休斯使哈姆莱特痛下决心报了弑父之仇,解除了童年时代的郁闷情结。为此,琼斯还列举了许多事实,力图证明哈姆莱特在实施报复计划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亢满矛盾与迟疑的心理状态。虽然哈姆莱特最终报仇雪恨,但他还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弗洛伊德生平作者:[英] 欧内斯特·琼斯 转贴自:顾闻 点击数:1690顾闻译自《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1982年)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体系。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个犹太字所罗门(Solomon),但是十七岁那年,他把第一个之改为西格蒙德(Sigmund)。弗洛伊德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准备的年代青年时代,弗洛伊德对一般的哲学和人道主义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他觉得必须有一种严格的科学训练来约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一个犹太慈善机构的资助下,他于一八七三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弗洛伊德从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生理实验室主任是恩斯特·冯·布吕客,他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训练者,一个在科学研究方面无懈可击的人物。他的人格对这位年轻的学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弗洛伊德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介绍了一项杰出的研究工作,他证明了低级动物的脊髓神经节细胞与高级动物的同一性,这在过去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弗洛伊德的证明,对进化论是个有益的贡献。不久以后,他又撰文描述了神经细胞的构造,从而为神经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现代神经学的基础。就因为致力于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弗洛伊德拖了两年时间才评到医学职称。即使在评定以后,他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实验室里。他不喜欢数学物理,它的工作始终在组织学方面,即组织构造的研究。接着,弗洛伊德开始用显微镜揭示人的神经系统的各种神经束。他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延髓,也就是头脑中最低级的部分。他终于理清了脊髓和小脑之间的种种联系。然而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对听觉神经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以及对脑神经感觉神经核与脊髓的感觉神经结具有相同的证明,后者是对进化论的又一重大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六年间。一八八二年,弗洛伊德爱上了他妹妹的朋友玛尔塔·贝尔纳斯。贝尔纳斯比弗洛伊德小五岁,出身于汉堡一个颇有名望的犹太家庭,那时正住在维也纳。弗洛伊德很快认识到自己必须干一种比较实际的工作,而不是那种纯粹的研究,于是就进了维也纳医院,当了一名住院实习医生。他三年里在医院的各个部门都工作过,因此在医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但是他的兴趣则在他的导师T.H.梅涅特所负责的精神病学方面。在医院实习期间,他发表过一些有关古柯碱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医学界对这种药物的注意。弗洛伊德发现古柯碱具有麻醉的特性,他向他的一些当眼科医生的朋友的建议,在治疗眼疾时不妨可以用用。有一位名叫柯勒的医生发表了这一成果,因而被誉为局部(古柯碱)麻醉的创始人。在他医院工作结束的时候,弗洛伊德被授予一笔数目不大的奖学金,这样,他就能去巴黎旅行,并到萨尔帕屈里哀跟著名的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在巴黎学习的四个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沙可这位当时最有名望的神经病学家献身于癔病研究的情形,促使弗洛伊德也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这对他把兴趣从躯体方面转到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回到维也纳以后,他向医学协会作了巴黎的见闻的报告,但是受到冷落,这预示着他以后的工作将要得到同样的反映。弗洛伊德于1886年春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并在同年九月结婚。他的婚姻十分美满,共有六个孩子,三儿三女,最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还作为神经病学家在一家儿童诊所工作过几年,并出版了2大卷论述各种小儿麻痹症的权威性著作。这样,他成了欧洲重要的神经病学家之一,他在这个领域中多年的工作,无异对他后来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精神分析学的初期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的一位年事较长的同事和朋友约瑟夫·布洛伊尔就告诉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受益于在催眠中恢复痛苦记忆的“疏泄”疗法。弗洛伊德又将这一情况向沙可讲过,但没有引起沙可的主意。弗洛伊德自己行医时对癔病病人使用过催眠疗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他于一八八九年前往南锡,向一位有名的催眠专家伊波利特·波恩海姆求教,那个时候,他正在采用布洛伊尔的疏泄法。三年以后,他观察到在被遗忘的痛苦记忆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接受的愿望,于是他形成了压抑的概念,这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他请布洛伊尔一起合作,并于一八九五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划时代的著作——《癔病研究》,这时,弗洛伊德已经放弃了催眠术而开始采用。“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的发明,是弗洛伊德一生中的两大业绩之一,另外一项业绩是两年以后开始进行的自我分析。在这些年中,他向一些医学团体宣读了若干篇论文,宣布了他所得到的惊人结论,他指出各种精神神经症都是由无意识的性冲动而引起的。但他得到的反应极为冷淡,人们几乎要把它当作怪人而弃之。这时,他只有一个朋友对他深表同情,那就是住在柏林的威廉·佛里斯。弗洛伊德经常给他写信,记述了他为设法了解深层心理而采取的实验性的步骤,他的信件和记录已在一九五四年发表,题为《精神分析学的起源》。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份题名为“计划”的长篇记录,弗洛伊德试图从神经原方面来描述思维、记忆等各种精神过程。这是他在最后一次试图把精神过程与躯体过程联系起来。伟大的发现一八九五年到一九零零年,是弗洛伊德多产的时期。他在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释》,被认为是1本巨著。该书不仅论述了过去的探讨者感到一筹莫展的梦境生活问题以及形成梦的种种复杂机制,而且还讨论了深度心理,即无意识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弗洛伊德在认识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他详细的研究了所称的“初级”系统和“次级”系统。它指出了两种系统的作用方式是如何根本的不同,两者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如何复杂并具有决定性意义。他所描述的初级系统的精神机制,最初是在探讨精神神经病时得到的认识,现已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所谓的压抑、浓缩、移位、倒错以及润饰。这是由于这些机制,那些能接受的愿望、欲望或冲动才得到了间接地满足。有关隐蔽的愿望满足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通过这一理论,他以一种真正的心理动力学概念取代了已陈旧的联想心理学。弗洛伊德发现,无意识的内容与意识,就像无意识所特有的机制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从本质上说:无意识的内容起源于幼儿时代,在这方面,弗洛伊德对幼儿心理的内在性质作了阐述,他引起了世人的震惊和反感。他坚持认为,幼儿深度心理的活动是双亲的性的动机和敌对动机驱使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其内容就是对双亲中异性一方的性欲望和对竞争者的妒忌与憎恨。弗洛伊德甚至认为,幼儿在诞生之时,并在未断奶时就已经有了色情感。他这本论述梦的著作刚发行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可是过了几年,当上述那些性的观点经过更充分地描述之后,便遭到了人们的猛烈攻击。成年时代的弗洛伊德我在这里想对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弗洛伊德的个性和旨趣做出些介绍。弗洛伊德博学多才,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精通古典文学,对本国和别国的文学名著事业的涉猎甚广。他对希腊神话极为熟悉,不但经常随口应用,在他的著作中也的的确是。他有非凡的文学才能,因而被公认为德语的散文大师。在艺术方面他最为欣赏的是诗歌与雕塑,对绘画与建筑也有兴趣,但对音乐的爱好相对小些。从1890年到1914年,他通常每年要到意大利去消磨,潜心研究那里的艺术杰作。凡这类的旅行,同去的不是他的弟弟就是他的朋友;因为他的妻子不喜欢旅行,宁愿和孩子们一起守在家里。弗洛伊德在外出旅游之前,总是先携全家去某个宁静的山林胜地都度上一个半月的假期,那时他的生活中最最幸福美满的时光。弗洛伊德非常喜欢孩子,总爱和他们呆在一起。弗洛伊德个性中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富幽默感,而且始终十分犀利,有时还不缺乏讽刺挖苦之意。碰到了恶意的批评,他就不无诙谐的议论上几句,要是换上别人,很可能会愤愤不平,为之动怒。在犹太笑话和轶事方面,弗洛伊德有着十分丰富的知识,他喜欢用它使自己的论证更加鲜明有力。一八九一年,弗洛伊德全家搬到贝尔加泽街十九号(仍在维也纳市),他在那儿一直住到一九三八年。一九〇八年,弗洛伊德在他住的那一层又得到一套房间,共有三室,后来,他把这套房间与原来的连通起来。弗洛伊德有几个房间,里面摆满了——或者不妨说到处摊着他收集的文物古器,特别是那些希腊、埃及的古董;这是他唯一的嗜好,他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他对考古发掘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发展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他们谦虚地称这个小团体为“星期三心理学研究组”,后来该组发展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协会”。在这些人当中现在还有知道的两位,他们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威廉·斯泰克尔。在《梦的解析》发表以后的五年中,弗洛伊德很少写作,但是在他一九〇四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弗洛伊德在书中作出的结论,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论都没有达到这一步。这本书对于决定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书中所揭示的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以及许多简单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举动,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次年,即一九〇五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较长,一般称之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如何用梦的解释去揭示并治疗精神神经症的种种症状;这是我们认识弗洛伊德的技术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本是《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他在这本书中透彻的研究了无意识动机能够间接表现出来的许多方式。这一年里,他还出版了一本最有争议的论著:《性学三论》。里面新奇而又耸人听闻的地方,这是他对幼儿性作用的全面描述,他把成人性变态解释成是幼儿性作用的畸形产物。这是弗洛伊德第一本的引人注目的书。他不但引人注目,而且还给人们极大的愤慨,遭到了强烈的谴责和嘲笑。弗洛伊德在各国科学界顿时成了一个最不受欢迎的人,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他遇到了只有最伟大的先驱者才会遭受的种种辱骂和攻击。但是,无论那些批评有多么刻毒,他从来不予回答。他唯一发表的为自己观点辩护的著作,是《精神分析运动史》(一九〇六年),这本书主要是区分他的理论和阿德勒、荣格等提出的对立理论之间的基本差别。对于其他问题,他的回答就像查尔斯·达尔文一样:继续发表新的证据。一九〇六年,著名的历史精神分析学家欧根·布洛伊勒和卡尔·荣格,以及他们的一些学生宣布,他们赞同弗洛伊德的方法结论。除了英国医生欧内斯特·琼斯以外,他们是第一批支持弗洛伊德的非维也纳人。一九〇八年四月,荣格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会议地点在萨尔茨堡。两年以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组织已有30多个分会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当时,出席第一届代表大会的有四十二名代表,其中包括卡尔·亚伯拉罕,布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匈牙利同事桑多·费伦茨,荣格和欧内斯特·琼斯 本人。委员会的职责是在事务管理问题上向弗洛伊德提出建议并提供帮助,同时也在他和外界攻击他的人之间形成一道屏障。早在一八八五年弗洛伊德就在维也纳大学当过临时聘任讲师,这样他能在那里开设一些非正式的讲座。一九二年他被特聘为教授,一九二〇年时他当上了正式教授,然而他在教授会议上却没有席位,也没有别的什么特权。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正式的教职。精神分析学在非医学方面的应用弗洛伊德发表过大量临床方面的论文,对精神分析学研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还公布过五份长篇病历,提供了很多有关他研究方法方面的情况。此外,他还写过一系列专门论述精神分析技巧的文章。但是从他的《梦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他的发现具有广泛的意义,他知道这些发现一定会远远超出精神神经症的狭小范围,涉及人类方面的各种问题。在这个比较容易接近的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可以用到“正常”生活中一些很难解释的问题上。因此他在一九一二年创办了一份《意象》杂志,用来讨论他的研究在非医学方面的应用情况。《意象》杂志是对早期创办的《精神分析学年鉴》(一九0九年)和《精神分析学导报》(一九一〇年)的补充,《导报》不久便为《精神分析学杂志》所取代 (一九一三年)。伟大的创造性作家对人类心理的透彻观察,早就使弗洛伊德赞叹不巳他在一九〇七年写的《耶森的<格拉狄瓦>中的妄想与梦》,对德国作家耶森的小说《格拉狄瓦》作了精彩的研究。在这位富有想象力的作家的作品中,弗洛伊看到一些心理机制和他在探讨梦与神经症时所阐述的机制完全相同。三年以后,弗洛伊德又出版了一本雄心勃勃的研究专著:《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他在书中将列奥纳多在艺术追求与科学追求方面的矛盾追溯到他的幼年时代。在弗洛伊德的启发下,他的一些学生,特别是奥托·兰克便把弗洛伊德的方法用来解释神话和民歌传说,这样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人类想象的各种表现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卡尔·亚伯拉罕甚至用这种方法阐述了三千年前第一位一神论者埃及法老阿朗那顿发动宗教革命的动机。一九一三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释》。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这些都是儿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他强调了原始人弑亲行为的重大意义,并认为文明、道德和宗教就起源于对弑亲行为的追悔和其他反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缺乏暖气以及其他的麻烦,给弗洛伊德和他朋友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苦。而战后奥地利货币的崩洗不仅使弗洛伊德的积蓄丧失殆尽,而且迫使他奋力抗争以避免破产。大战期间,弗洛伊德出版了唯一一本关于时事的著作《对战争与死亡时期的思考》(一九一五年)。他指出实际上幻灭感并不一定是战争引起的,幻灭感的产生与过去人们过高地估计人类的道德进步有关;这一事实只是由此发生了可怕的战争才被揭示了出来。十八年后,弗洛伊德应国际联盟之邀,就“为何会有战争’的问题,与爱因斯坦作了通信讨论。弗洛伊德一方面对未来仍抱有希望,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在消灭战争的道路上还存在的各种障碍。鼎盛时期就在战争的第一年,弗洛伊德可能以为他的工作将要结束了,于是他就心理的本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这些文章成为他一生主要工作的最高峰。一九一九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志 和书籍。到一九三八年纳粹查封前,该公司已经出版了五种杂志、一百五十种书籍。就在同一年弗洛伊德在一本名为《超越唯乐原则》的书,对人的心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革命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他的信从者们大吃一惊。弗洛伊德本来认为,心理中的主要原则是唯乐—痛苦原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唯实原则。但在这 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更加基本的原则,即他所称的重复—强迫原则(repetition-compulsion),它具有恢复早期状态的倾向。如果从逻辑上推到极端的话,这意味着那里存留一种使生命变为无生命物体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死本能”。这与其说是临床的结论不如说是一种哲学的推论,只有极少数几个信从者觉得能够接受这一观点。这也表明弗洛伊德有关本能的理论有了变化。他曾几次试图把各种本能分为两组对立的类型,他就用这种方法把本能归入生本能和死本能两个基本的范畴。他认为死本能外向化时,就会引起攻击性冲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在以后的两年里,弗洛伊德又出版了两本著作《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和《自我与伊德》,后者为新的自我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并且直到现在人们仍在对它进行着富有成果的研究。弗洛伊德以前曾把精神过程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方面: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他认为这种划分法虽然不失有用,然而还存在着一种更加基本的尺度。这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三分法,他把所分的三个部分称之为伊德、自我和超我。伊德相当于来自原始本能的能量的原始贮藏库。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一种完全没有分化过的能量,但是伊德也许并不象他想象的那么完整。自我则是从伊德产生出来的与外界进行接触的专门性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了病人身上几种形式的抵抗之后,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假设:自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这个结论也附带地说明,人们为什么坚信那些产生于内心深处的决定是自发性(自由意志)的。早在几年之前,弗洛伊德就已提出“自我理想”的概念:它是一种自恋性力量,它批判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驱使自我达到更严格的道德标准或审美标准。后来,弗洛伊德把它重新命名为“超我”,不过其含义则大大地扩展了:它是从自我分裂出来的部分,它体现了插入其中并由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的父母的要求和标准。然而由于它在攻击性冲动中有着较深的根基因而能引起一种极度痛苦的犯罪感。其程度之难以忍受,使得人们设法寻求逃避——这是一个与犯罪倾向有关的题目,或者以各式各样的自我惩罚和自卑感来减轻那些感觉。所谓“良心”,就是衡量自我和超我之间心理紧张程度的一种尺度。大约在这一时期,也就是在一九二三年春天, 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癌症。同年十月,他做了一次根治手术,上颚一边只好全部切除,于是他必须装上又大又复杂的假牙,这给他带来了不少苦恼。在这以后的十六年里他吃了不少苦头,除了无数次痛苦的治疗以外,还动了三十三次手术。在这漫长的时期他从来不哼一声,而是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一九二五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抑制、症状和焦虑》,该书阐述了焦虑和恐惧的性质及来源;他在这一年中还应约撰写了一部简短的自传。一九二六年,他写了一本为普通人而不是受过医学或精神分析学训练的人运用这一学科的可行性进行辩护。他担心精神分析学会变成医学的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部分,以致它对于人类更广泛的意义会被人们忽视。但是,他想使精神分析学的应用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一九二七年弗洛伊德写了《幻觉的未来》一书,为此他受到宗教界的强烈谴责。严格地说,这本书对精神分析学并没有什么贡献,它只是表达了弗洛伊德的信念即单靠愿望和恐惧的心理动机就足以形成宗教的信仰,尤其是对上帝和永恒的信仰,这里根本不需要求助于什么超自然的力量。两年之后,又一本不受欢迎的书《文明及其不满》问世。弗洛伊德在书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弱点,并指出了许多必须加以补救的缺陷。他在较早些时候写的《群体心理学》中,就对联接各个社团的纽带的性质及其来源作过大量阐述,这对社会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另外在这些年里,弗洛伊德还发表了不少临床方面很有价值的论文,以及论著《精神分析引论新编》,这便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写的那两卷讲演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一九三〇年,弗洛伊德的文学才能使他得到了歌德奖,这是他非常重视的一项荣誉。第二年,他的故乡为庆祝他的七十五寿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出生的那条街道,许多科学协会接受他为名誉会员,但除了他一九〇九曾作过讲演的克拉克大学曾授予他荣誉学位外,再也没有哪所大学授予他类似的学位。然而,一九三六年,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他八十寿辰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年使他感到满意的另一件事是,他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弗洛伊德在流亡中一九三三绝纳粹党人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这对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重大打击。当时弗洛伊德在德国的许多支持者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他的著作在柏林被当众焚烧。此后不久,他的出版公司的大部分存书又在莱比锡被没收。尽管在德国的主要销路已经丧失,但该公司仍然全力挣扎,直到一九三八年纳粹入侵奥地利,公司房产被没收为止。纳粹的迫害促使弗洛伊德思考犹太教的性质和起源问题,这一问题占去了他一生中最后五年的大部分时间。他把《摩西与一神教》写了又写,该书在当时信奉天主教的独裁政权统治下的维也纳,没有机会出版发行。一九三八年他离开维也纳后,该书终于问世,英译本也在他逝世前的几个月得以发行。这是一本想象力极为丰富的著作,书中的一些观点既难以证实也不容易予以反驳。弗洛伊德在书中推断,犹太教中特有的一神信仰,与第一个传播这种信仰的、富有单命精神的埃及法老阿肯那顿推行该信仰有关。通过对有关摩西出身的奇异故事进行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推断摩西实际上是埃及人,他提示说,摩西是一个忠于阿肯那顿的信仰的贵族,阿肯那顿死后,他的一神信仰就遭到埃及人的坚决抵制。由于这一看法,弗洛伊德在曾经把他尊为本民族伟人的犹太人那里,第一次受到了冷遇。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摩西向犹太人灌输一神信仰时,必须面对人们的强烈反抗,他认为摩西就是在一次反对他的权力的暴乱中被杀身亡的。于是,弗格伊德进一步设想,摩西被害之后,人们为这样对待伟大领袖而悔恨,这是一种与弑亲愿望的先天反应有关的悔恨,他认为这是人类遗传特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摩西的学说后来由少数几个忠实的信徒珍藏起来直到几百年后才由一些伟大先知将它立为教义。尽管压力重重,弗洛伊德坚决不同意离开早己成为故乡的维也纳。但是,一九三八年三月纳粹入侵奥地利以后,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如果还不走的话,要不了多久,他就会象别的犹太人一样厄运临头。在这关键时刻,欧内斯特·琼斯飞抵维也纳,劝他移居英国,英国内务大臣亦为他、他的家庭以及他的学生提供了最充分的帮助。是年六月,他克服了纳粹分子设置的重重障碍,终于飞抵伦敦。九月,他又搬到马兹费尔德花园,这是他最后一次搬家。九月问,弗洛伊德接受了最后的手术治病,这也是最大的一次手术。到了次年二月他癌症复发,医生认为已无法再动手术了。然而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弗洛伊德还在忙于他的本职工作,还在接待来访者,撰写文章。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弗洛伊德在伦敦与世长辞。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创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弗洛伊德1856年生于奥地利库拉维亚,,1873年入维也纳攻读医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任讲师。1895年创立精神分析法,提出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疫病的理论。1908年建立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很快欧洲各国的精神分析学会均相继成立,并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1909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学,获广泛反响。1923年又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三个层次,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1938年国法西斯德国侵占奥地利而移居英国。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癔病研究》(与布洛伊尔合著),《释梦》,《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梦的解析》、《对性学说的三个贡献》、《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图腾与禁忌》、《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强迫行为和宗教仪式》、《文明及其不满》、《摩西和一神教》、《自我与伊德》等,他的学说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以及史学、文艺、哲学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弗洛伊德于1902年起一直任教于维也纳,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治疗法,他在早期便已研究通过诱导和催眠来治疗歇斯底里症和神经官能症的方法,此后又由此发展出他的治疗方式,揭开无知觉或潜意识的发病原因,并发现这种病可以通过发泄而达到治疗效果。他建立了“潜意识动机支配人类许多行为”的理论。另外,弗洛伊德对从人类性生活的基本认知,发展出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禁忌和社会习俗对性的抑制作用,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作。他的学说虽然屡遭误解和否定,但对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

佛洛依德论文参考文献

算法导论,靠后的位置原理是这样:可以这样来看那个二维矩阵,有值则代表两个点直接连接,无穷则代表不相连那么我现在创建一个空集合,然后将这个图当中的节点,一个一个的加进来,加入一个节点后,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遍历这个二维矩阵,在矩阵当中的每一个位置重新计算对应的两个点的距离,根据什么重新计算呢,如果经过这个点,两点间距离是否会变短加入一个点,矩阵就全部被更新一次,再加入一个点再更新一次最短的,一直到所有的点都被加入到了集合里,那么最后的这个矩阵,就是任意两个节点的最短距离了

摘要:自2008年起,“漫威”开启了全球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时代,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超级英雄形象,逐渐形成全新的类型风格,坐拥全球庞大的电影市场和广大的受众群体。本文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超级英雄的形象塑造分析入手,探讨“漫威”电影的成功之道。关键词:漫威 英雄角色 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58-03美国“漫威”电影改编自同名漫画,构建了由一系列电影组成的“漫威电影宇宙”,影片内容大致讲述了普通人通过拥有超能力变成超级英雄,或者天生的超能力者,对抗邪恶势力拯救全世界的故事。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时,全球首日票房迅速破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映时,影院座无虚席,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快破20亿人民币的电影。迄今为止,每一部“漫威”电影的上映都能引起全球粉丝的观影热潮,其热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一、英雄角色多元化从2008年“漫威”的第一部电影《钢铁侠》至今,已经推出了以钢铁侠、美国队长为代表的多位超级英雄,每个超级英雄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漫威”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打破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形象,创造出了一批符合观众观影需求的新型超级英雄角色。本文结合已经出品的“漫威”系列电影,将其塑造的超级英雄共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是以钢铁侠为代表的普通人,在借助外力和先进设备的辅助后成为超级英雄。钢铁侠是一位亿万富豪,依靠其雄厚的财力制造出钢铁战衣设备,具有飞行和战斗能力,可以及时飞向各地拯救人类;蚁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穿上由博士研发的蚁人战衣获取了调节身体大小的能力,可以伸缩到蚂蚁那么小的身型去执行特殊任务;蜘蛛侠是一名高中生,制造出蛛网发射器,拥有能借助物体弹射的能力,可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第二类是以美国队长为代表的普通人通过改造后成为超级英雄。美国队长通过注射药物,大幅加强身体性能,从而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战斗能力;绿巨人经过科学实验后,其身体和思维发生分化,在激动和愤怒时变身成超大体型,拥有超强的战斗能力;惊奇队长被宇宙能量电子炮击中,改变其原有普通体质,具有可以飞向地球、发射能量炮的超能力等。第三类是以雷神、洛基为代表的天生具备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两人皆是以北欧神话为原型的英雄。在电影中是以神的身份现身,两人可以通过与生俱来的能力拯救宇宙,雷神有雷神之锤,后期拥有雷神战斧,他的能力是吸引雷电;洛基有心灵权杖,依靠权杖蛊惑人心,他的能力是移形换影,可以迷惑对方。第四类超级英雄是像浣熊、格鲁特等其他生物,通过改造后具有人的思维和特征,并具有一定超能力。此外,在“漫威”众多超级英雄角色中,以蜘蛛侠、黑寡妇、惊奇队长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为原型的角色设计,体现出“漫威”电影人物形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增加青少年和女性的角色,一改大家对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的定义,扩大了“漫威”电影的受众范围。随着当下社会中青少年消费文化崛起,青少年作为电影的忠实消费主体,“漫威”顺势推出蜘蛛侠角色,牢牢把握住青少年观众的视线。影片《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蜘蛛侠本名皮特·帕克,是一名在校高中生,通过自制的装备蜘蛛网发射器成为蜘蛛侠。皮特?帕克拥有超能力后,面临着来自日常生活、对抗邪恶势力、自我认知的烦恼。皮特·帕克作为一名极其普通的青少年,他在成长过程中,既享受着同样的校园生活经历,也有着异于同龄人的不一样的经历和烦恼。影片上映后,蜘蛛侠这一英雄角色便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受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圆了青少年想要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可以说,蜘蛛侠代表了当下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青年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会产生“干一番大事业”甚至拯救世界的愿望,这正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春期少年们的心理状态。皮特·帕克展现了只有青少年才有的烦恼,有暗恋不敢表白的女孩、不敢参与社交活动以及蜘蛛侠身份带来的窃喜等。他无法兼顾拯救和求学,一时之间陷入纠结,在这样的青少年身份下,成为超级英雄并不是一件易事。钢铁侠充当着“导师”的角色,帮其力挽狂澜,引导蜘蛛侠成长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整体以大事件和小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蜘蛛侠这一形象生活化、普通化,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的距离。在号召女性独立、平等权利等文化兴起的当下社会,“漫威”逐渐意识到,仅仅利用女性的性感元素是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长此以往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故更注重对女性英雄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和塑造。女性角色黑寡妇本名娜塔莉,是一名神盾局特工,具有超强战斗能力。她身为女性超级英雄形象代表,第一次出场是在影片《钢铁侠2》中,她的美丽、干练及性感,改变了传统女性角色的行为风格,潜移默化中吸引了广大男性观众群体的目光,娜塔莉并非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而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女英雄。惊奇队长本名卡罗尔,是一名具备超强能力的女英雄,作为“漫威”电影宇宙中首部拥有独立电影的女性超级英雄,惊奇队长凸显了女性的独立。影片中卡罗尔拥有自信、叛逆、不服输、不妥协的性格特质,并且具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飞行能力,她身为目前电影中最强能力的女英雄,将以主力姿态带领众人解救宇宙。与黑寡妇相比,惊奇队长没有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造型,但是她却是拥有着更强大力量的女性形象。二、英雄角色联盟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与传统英雄电影相比,最突出的创新点是英雄角色的联盟化,即英雄集体化,这一创新使超级英雄电影不再是单一英雄电影,增加了超级英雄间的交互性,典型代表是复仇者联盟组织。复仇者联盟中主要成员有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雷神、鹰眼、黑寡妇等。在这个团体中,产生了许多复杂关联,所有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英雄团队内部之间的分裂与对抗关系,英雄与反派的关系都包含其中。与此同时,这些关系又反作用于团体,使得超级英雄们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漫威”采取联盟模式的原因,不仅是出于自身电影故事的考量,更是在迎合市场,意图符合更多观众的口味。另外,《银河护卫队》系列电影也是英雄角色联盟化的团体表现。当观众看到一部影片云集了众多熟悉的英雄时,如此微妙的剧情和人物互动,不仅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漫威电影宇宙”的形成。这一现象,令观众逐渐习惯英雄联盟电影的模式,改变了独立超级英雄电影的形式。但是,“漫威”并没有满足于英雄拯救世界的单一剧情,更是开创出英雄内部斗争的剧情模式,影片《美国队长3》的故事着重讲述了复仇者联盟内部间的分歧,剧情发展到高潮阶段时,钢铁侠得知冬兵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从而选择复仇,而美国队长选择相信冬兵是无辜的,三人厮打搏斗。此次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对打,不是简单斗争,而是为了各自坚守的原则。迄今为止,这称得上超级英雄之间最严重的矛盾,如此的剧情设置,一度缓和了市场上超级英雄保卫地球这种单一剧情的饱和状态,再次牢牢抓住观众视线。“漫威”电影中另一大联盟组织为银河护卫队,其团队成员并非像复仇者联盟中成员那样团结正义,星爵在越狱时,迫不得已与四个格格不入的人组成联盟—一名叫火箭的浣熊、本是敌方的卡魔拉、无脑蛮力的毁灭者德拉克斯、树人格鲁特组成联盟,并自称银河护卫队。《银河护卫队》中勇度为了保护星爵牺牲而死,格鲁特为了保护队友牺牲而死,卡魔拉知晓星爵不顾生命危险救自己从而放下戒心,德拉克斯面对危险时仍选择毫不犹豫救队友,这些情节都能看到团结奉献的意识。三、“不完美”的英雄设置“漫威”塑造英雄角色的核心是“缺陷成就英雄”,将超级英雄主角们设置成一个个不完美的人,即把超级英雄“当成人”,而不是“当成神”,这也是“漫威”成功原因之一。“漫威”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瑕的超级英雄,他们仅仅是普通人,美国队长一开始是身体羸弱,蜘蛛侠是普通高中生,甚至还有一些“劣迹斑斑”的人成为英雄,最典型的莫过于蚁人,他在影片最初身份是盗窃犯,银河护卫队中五人也是以偷盗为生。即便他们成为了超级英雄,本身仍存在着缺点。这些设定,使超级英雄走下“高大全化”,更多的趋于平民化。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自我是调和本我和超我,超我是符合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的意识。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露出来有意识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出于我们的无意识当中的。传统超级英雄都是以“超我”的形象所塑造的,而“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多数属于“自我”阶段,即日常行为中能克制住自身的原始欲望,并具有正确社会价值观的约束,电影中超级英雄不仅具备完美正义的“超我”精神,而且带有普通人的缺陷。就像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具备“超我”精神,而大部分的超级英雄,例如钢铁侠、蜘蛛侠、银河护卫队五人等处于“自我”阶段。由此可见,“漫威”所塑造的人物抛弃了传统“超我”的形象,并受到社会规章制度的教化,却仍然保持着“自我”的层面,如此做法促使超级英雄更加真实,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之间的感情距离。布莱德·斯奈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具体描述了“超级英雄”型故事,即“超级英雄需要赋予高尚品德和同情心,愿意为我们这类小人物解决问题。”①电影在第一幕中必须使主角博得好感,例如影片《蚁人》中斯科特是个盗窃犯,偷走蚁人战服后并未借此犯罪,在得到女儿的支持后接受英雄身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救猫咪”的场景,能让观众瞬间建立起好感度,并察觉出这会是一个有善心的人,他偷窃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人物与观众情感牢牢建立起来,虽然他不完美,但本质善良,观众会从内心希望他可以改变命运,就像观众也在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人物要依次进入一无所有、灵魂黑暗两个节拍”②,“漫威”电影确实是依照这一商业片常用情节模式推进故事发展的,普通人成为超级英雄之前会有黑暗时刻,击败困难时才会成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雷神》中雷神托尔因为骄傲自大引起两国战争,同时被弟弟洛基陷害,他被迫驱逐到地球,并失去雷神之锤,这时雷神进入到一个一无所有、众叛亲离的时刻,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无法对抗时选择牺牲,基于此顿悟后他重新获得雷神之力,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正所谓“故事鸿沟越大,人物弧光越鲜明”,正因为人物需求越原始,行动越有说服力,越能引起共鸣,而“漫威”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故事鸿沟、超级英雄人物弧光的变化。在影片《复仇者联盟3》中洛基牺牲自己并想偷袭反派灭霸时,这一举动一改往常叛徒、反派的形象,令观众产生同情心,并原谅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影片《复仇者联盟1》中揭露黑寡妇曾叛国做内奸,伤害过不少无辜人,所以当她与复仇者成员一同战斗时一直是以命相搏的状态,这一举动令观众接受了这位英雄;影片《蚁人》中蚁人一直游离于违法犯罪的边缘,变成蚁人并拥有可变大小的能力后并未继续违法犯罪,而是选择保护女儿和地球的安全,家庭改变了蚁人的动机;影片《复仇者联盟2》中绯红女巫本是属于反派角色,面对无辜人类受到生命危险时,及时脱离犯罪团伙,并施展自己的超能力解救普通人,从而使观众发自内心接受这位新英雄。诸如此类的故事情节都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弧光原理的需要,由此可见“漫威”正是牢牢把握这一点塑造了这些颇受观众喜爱的“不完美”的英雄形象。四、结语“漫威”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超级英雄形象,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超级英雄电影作为当下美国的主流商业电影,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以“漫威”为代表,其不仅打造出“漫威电影宇宙”,而且开创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模式。短短数十年,“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形成了一种电影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一种消费文化,引得市场和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参考文献:[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4.[2]李贵丰.传统与突破—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化叙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3]李希.平凡之中见伟大——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平民之路[J].电影评介,2016(24):85-87.[4]吴婧雯.漫威宇宙系列电影英雄模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5]王悦.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英雄奇观”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6]张源.漫威电影:多元与统一的神话[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猜你喜欢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漫威漫画电影中的美国文化探究第一章,漫威大电影系列的文化传播研究绪论第二章。漫威公司发展史第三章,从情节设置角度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第四章,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主要人物结论/ 。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结论文化入侵最开始指宗教,教育领域的文化影响。现已泛指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处于世界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其输出的电影包含很多美国思想及美国元素、漫威影业以“漫威大电影系列”为主。疯狂的向世界输出美国思想、其中对我们的影响已然构成了文化入侵。当我们在羡慕钢铁侠的富有,沉迷黑寡妇的干练、欣赏美国队长的冷静。崇拜绿巨人的力量以及与美国人一同向往自由时。我们已经被美国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早已塑造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儒家中庸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而如今文化交流越来越密集,思想的碰撞越来越激烈的年代。美国文化思想已悄悄地影响到了我们。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只需要敲击着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的围城早已被美国思想攻破。各个方向向中国辐射的文化影响不得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视听文化艺术--电影。大量的进口好莱坞电影不断地入侵占有我们国内电影的市场份额。 2014年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4》是首部美国好莱坞电影市场份额美国境外票房大于美国境内票房的电影。这也让好莱坞电影看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更多的电影制作公司更加看重境外市场。而中国作为电影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无疑成为了美国众多电影公司的目标。从漫威影业的“漫威大电影系列”中就不难看出、中国元素的频繁出现、中国人物的树立都是漫威影业拓展中国市场的手段。然而我们在对抗这种高强度高质量的进口好莱坞大片并没有太好的对策,在电影这产业来看、国内电影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将国产电影变强才会适时的阻挡文化入侵的脚步。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论文怎么查看参考文献?查看参考文献它是有一定的网址的,你可以进入网址里边儿去查看。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它参考的文献都会有进行标注的,会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是文章的开端,为著名此论文,某些地方节选了哪里的文献,可以根据这条线,去查询论文参考文献答: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文献比较科学可靠,而且都是很多很多的,而且比较好找,又方便又快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问:论文主要参考文献怎么找答:当然是去知网,万方之类的论文网站还有国外的论文网站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的话,你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里面有很多相类似的,然后你可以找一些属于自己想找的一些参考文献就可以了答:你可以上图书馆,上知网,看看你写类的论文的这个理论涉及同类型的其他人的论文都引用了哪些文献答: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是你在写作论文时候查阅的各个资料,然后将资料的题目写个三四个两三个。答:这个的话我建议你可以上你们学校的知网,一般都会为研究生开放的比较多,有很多的参考文献。答:写论文的时候,通常要求大家以后写十篇左右的参考文献自己离开。答:论文参考文献你还在手动输入吗?利用知网直接生成期刊类参考文献,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参考文献格式带来的烦恼!问:怎么查论文里的参考文献答:查找文献时,可以从中文文献开始,常用的主要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有的文献大多数数据库都有,有些可能只在某些数据库有,找不到文献的时候,换下数据库也是一种方法(以知网为例)进入知网后,在搜索框后找到【高级搜索】,一个搜索关键词很难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献进入高级搜索后,就可以根据篇名、关键词等进行搜索了,刚开始搜索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项目相关最核心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看一下现在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好在篇名、关键词、摘要内查找,全文的范围太大,而且很可能和所需要的相差太大问:毕业的参考文献,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查找的?答:学校的图书馆,网上的论文网站。在图书馆的话都是学校已经毕业出来,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网上的一些论文,网上的话内容比较多。答:参考文献一般都会放在图书馆。大部分学生会进入图书馆查找需要用到的参考资料,有些学生也会在网络购买图书。答:一般是知网、谷歌学术搜索,sci-hub,知网和sci-hub 下载不了的文献,可以在seek68文献馆下载到。答:这种参考文献其实一般都是在网上专门的网站进行查找的。有很多的地方都有问: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在哪里找答:你在论文里所有的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可以在4s店里面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常用的一个网站,你可以用你自己写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答:你用seek68文献馆试试,这里哪个学科的中外文文献都有。亲测好用答: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都是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以到参考文献里面去查阅,也就是查阅相关的著作。答:论文里的参考文献当然是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先要收集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参考文献。答:1供我们选择的检索的数字资源非常多,比如知网、万方、维普但是这些下载是要收费的,不过不用担心,很多高校都有购买非常多的网络资源,只需要登录校园网,或者自己学

关于汉传佛教研究的论文

楼主可以看看季羡林教授的《我和佛教研究》,深入浅出,很有帮助。

之前我写的一些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禅是什么? 文/槛外白衣 写这个题目是比较难,因为禅是不可以说,说者即不为禅。但以我自己的感受体悟确实想说说。那么就班门弄斧地侃一下。如果说错了大家尽量包含。不昧因果,别落入野狐禅。哈哈! 禅:(Dhyana)全称禅那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静思维。《五灯会元》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这大概是普遍认同禅宗的由来。 现在的禅宗一般指六祖慧能大师传下来的顿悟法门,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破除一起执著。历史上禅宗最兴旺的时期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特别在唐朝从皇帝士大夫,到市井百姓谈玄论妙成为茶余饭后。禅最大的特点是破除执著,破除常见的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一般来说参悟禅主要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用《五灯会元》卷十七一则语录说明一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善知识,有道行的人),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榭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这中境界三般见解是什么状态?难言也。前一种是常见。中间一种是扫除一切执著,见到真实。最后一种显然不是同于第一种。而是证得一种更高的真实,这就是禅悟的境界。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是一个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能通过比喻来说明,而这种比喻又不是通过逻辑能表达的,佛家的比喻往往是追求结果,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只是过程。用通常的逻辑思维和惯性思维,来比喻超逻辑的惯性思维的结果,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感知印证开悟人。即以心印心。所以说难言也。 关于禅,是不能用通常的科学思维去理解。我们相信科学,禅者也和常人一样适用科学,也尊重科学规律。但是讲到禅,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因为科学是归纳法,是把概率作为宗旨,把实验作为依据。立足于外部世界。禅是内部世界,是自我内心世界的学问,如果这种归类只有禅者可以讲出。没有禅实践的人是无法了解的。所以对于学人只能靠前人传的经验来对照自己。至于禅有百千三昧(三摩地),究竟哪种是和自己相应的,这就要靠自己实践了。但禅究其根本不外乎止(舍摩他)观(毗钵舍那)二字。 经论中有许多关于禅的讲述,有浅显的,有深奥的。一般学人都喜欢浅显易懂的,不去深入探究。正如鸠摩罗什大师说的“秦人好简”(后秦的中国人喜欢简单)。《六祖法宝坛经》之所以得到广传被大家喜欢,正是和我们的口味。大家都喜欢顿悟,恨不得你告诉我一个方法,马上让我开悟。事实上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譬如一个人问月亮在什么地方,佛把手指向月亮说:“在那”。那个人以为手指就是月亮。其实佛是要告诉他顺着手指看。《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这句话是说,谁要是把手指看成月亮了就是谤佛,因为他没有理解我所说的。因此我们看禅宗公案不能简单参。其实禅宗公案都是遍学止观经论的大成就者。 在譬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他回答说:“当你一个人在等人的时候你会觉的时间过的很慢,当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的时间过的很快”。那人明白了什么是相对论。其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本不是他所讲的那么简单。只是要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相对论。如同上面的指月一样。 一次妙境长老在讲《瑜伽师地论》后,回答弟子关于禅方面有关问题的时候说到,“曾经在佛学杂志上,看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师讲禅,结果一看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禅,而且讲的道理一大套。非常是可叹!”那是一位居士写信给那位有名法师,请教关于禅的问题,那位法师写信回答了那位居士,此居士认为这篇回信非常好,就发表在佛学杂志上了。后来妙境长老看到了这篇文章。 (注:妙境长老原美国法云寺佛学院院长,妙老讲止观修习方法,及弘扬唯识宗一系堪称当今一位高僧。2003年圆寂) 关于禅要真的谈是非常复杂的,禅有百千三昧,按照三界划分,有欲界的未到地定,色界的四禅,无色界的空四定。按照寻伺划分,色界初禅以下是有寻有伺地,初禅和二禅之间中间禅是无寻有伺地,二禅以上是无寻无伺地。按照修禅次第有师子奋迅三昧,不按照次第修有超越三昧。还有按照功德支分的,按照所缘境分的,按照对治分的,按照九住心分的,按照十六特胜分的,按照七作意分的,按照四十业处得分等等 上面提到的禅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就自己学过的提及一下。至于修末学实在不敢说参禅悟道,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汉传佛教八宗个有什么特点? 文/槛外白衣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是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佛教八宗偈诵: 富密贫禅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此偈简单叙述中国大乘佛法的八个宗派 - 密宗,禅宗,净土,唯识(法相) ,嘉祥(三论) ,华严(贤首) ,律宗及天台宗。 八宗修学各有其特色:密宗仪轨繁复,修法须备佛像法器,金银珠宝,故称之为“富”。禅宗只须参话头,万事皆抛,什么都不须要,故称为“贫”。净土一句“阿弥陀佛” 随时随处可修,故曰“方便” 。唯识名相繁复难学,须耐得住烦。嘉祥宗研究空理,华严为传统八宗之首,律宗着重戒律,天台将经论分门别类以利修学,特种义理组织。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个宗派修学都可以成就,为便于初学记住这八宗,故有此偈。 此外还有两个小乘宗派。即小乘空宗成实宗,小乘有宗俱舍宗。共成十宗。 1,俱舍宗,以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主,发扬诸法的有谛,阐明无我之理。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所以万法皆是实有。至于人,则系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诸法中,实无有虚妄的我,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论的主旨。本论主张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证涅槃之果。始祖:梁武帝时真谛三藏。 2,成实宗,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观以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则世间万有悉归于涅槃寂灭之境。始祖:姚秦时僧睿等。 3,禅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对宇宙万象都用三谛说明。讲修持要断三惑,故立一心三观以断惑。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 5,华严宗(又名贤首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始祖:唐初杜顺和尚。 6,真言宗(又名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秘教为依据,以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及三密(即身口意)为教义,谓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始祖:唐玄宗时善无畏及金刚智。 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8,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寿命无限,直到成佛为止。始祖:东晋时慧远大师。 9,律宗(又名南山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久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证得佛果。始祖: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 10,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理论根据,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变动的,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始祖:东晋时鸠摩罗什。 附注:释尊说法,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中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

可以研究佛教的发展历史,这样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可以看《印度佛教史》英.渥德尔

汉传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外传朝鲜、日本和越南。历史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中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传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初传 汉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印度贩运去的蜀布、邛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等地建立联系。近年考古发现,东汉时的四川彭山墓葬中已有佛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佛教摩崖刻像初步证实也属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于永平八年(65)赐楚王英诏言其“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当时已有佛教传人。经典的传人,据传始于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卢以浮屠经(佛典),但究为何经,已失传无闻。历来均以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谴使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人中国之始。此说是否为历史事实,近代颇有争议。因当时西域发生战乱,交通断绝,至永平十六年才开放。因此,只能推定大概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人汉族地区。传播的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波及彭城(徐州)等地。当时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神仙方术,故桓帝将黄帝、老子和佛陀同祠,“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门视同方士。三国时期 承汉之后,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门如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先后来到魏都洛阳,从事译经;支谦、康僧会等前往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弘法。支谦深得孙权礼遇,拜为博士;并为康僧会建立寺塔。昙柯迦罗、昙谛精于律学,译出摩诃僧祗部的戒本《僧祗戒心》一卷。主张僧众应遵佛制,禀受归戒,为汉地佛教有戒律、受戒之始。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一卷。此外康僧铠还译出《郁枷长者所问经》和《无量寿经》等4部。吴国译经,始于武昌,盛于建业。支谦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典籍广涉大小乘经律,共88部,l18卷,现存51部,69卷;康僧会译出《六度集经》9卷等。当时译经,大小乘并举。小乘经典强调禅法,注重守神养心(“守意”);大乘偏重般若。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教义的宣传、研究,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此外,这个时期的寺塔建筑、佛像雕塑也各具规模,但今存极少。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入寺, 皆由国家出钱赎回。他建立了大批寺院,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大寺700余所,僧尼信众常有万人。北朝虽然在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发生过禁佛事件,但总的说来,历代帝王都扶植佛教。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纪念母后开始营造龙门石窟。北魏末,流通佛经共计415部,1919卷,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屁约200余万人。北齐僧官管辖下的僧尼有400余万人,寺庙4万余座。在南北朝时,有大批外国僧人到中国弘法,其中著名的有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罗、真谛、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中国也有一批信徒去印度游学,如著名的法显、智猛、宋云、惠生等曾去北印度巡礼,携回大批佛经。隋唐 佛教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无论在思想上和经济上都为隋唐时期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创造了条件。隋文帝统一南北方朝后,即下诏在五岳胜地修建寺院各一座,并恢复了在北周禁佛时期所破坏的寺院、佛像。在首都大兴城(汉长安城东南)建立了执行佛教政策的国家寺院——大兴善寺。仁寿(601-603)年间在全国建立了111座舍利塔,并广置译场,罗致中外译师、明僧进行翻译、疏解佛教经典。炀帝继文帝的保护佛教政策,在扬州建立了著名的慧日道场等,作为传播佛教的据点,并继续发展前代的译经事业,佛教十分兴盛。仁寿年间,全国有重要寺院3792所,度僧23万人,写经46藏1328616卷,修理旧经3853部,营造大小石像106580尊,修复旧像1508940尊。唐代是中国佛教臻于鼎盛时期。唐朝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尊崇道教,但实际上是采取道佛并行的政策。唐太宗在清除割据、平息骚乱时,曾得僧兵之助,在即位后,下沼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并在大慈恩寺设译经院,延请国内外名僧进行译经、宣化事业,培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设宫寺,祈愿国家安泰;武则天更令各州设大云寺。终唐之世,佛教僧入备受礼遇,赏赐有加。不空和尚曾仕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出入宫门,封肃国公;入寂后,代宗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唐时中国名僧辈出,对佛学义理上的阐发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前代, 因此为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很多宗派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佛教信仰深入民间,创造了通俗的俗讲、变文等等文艺形式。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方面,建树很大,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在唐时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从事传教和译经事业,中国也有不少僧人(如玄奖、义净)不辞艰辛去印度游学。中国佛教宗派开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诃陵(今印度尼西亚),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和商业的关系。但是,到了会昌五年(845),由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发生了大规模的禁佛事件。武宗下令没收寺院士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据《唐会要》记载, 当时拆毁的寺院有4600余所,招提、兰若等佛教建筑4万余所,没收寺产,并强迫僧尼还俗达260500人。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隋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重要的有智顗的天台宗;吉藏创立的三论宗;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有南山、相部和东塔三家;由北魏昙鸾开创,隋代道绰相继,而由唐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惠能分别创立的禅宗,有北宗和南宗,在唐中叶后又陆续出现“禅门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派; 法藏创立的华严宗;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和惠果所奠定的密宗。这些宗派创立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两宋 北荣初期,朝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建隆元年(960)普度蹭人8000人,继之又派行勤等157八赴印度求法,并使张从信于益州(今四川成都)镂雕大藏经版。太平兴国元年(976)又普度僧人17万人,五年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以来中断达170年之久的佛经翻译工作。同时,西域、古印度僧人携经赴华者络绎不绝,至景佑(l034-1037)初已达80余人。译经规模超过唐代,但成就稍逊。宗派以禅宗特别是临济、云门两派最盛,天台、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稍次。由于各宗互相融合,提倡“教(天台、华严)禅一致”、“净禅一致”,因而广为流行华严禅、念佛禅等等。另外,在天台宗中分为山家、山外两派,而在民间念佛结社特别兴盛,影响极大。天禧五年(1021),天下僧尼近46万人,寺院近4万所,为北宋佛教发展的高峰。徽宗时(l101-l125), 由于朝廷笃信道教,曾一度下令佛道合流,改寺院为道观,佛教一度受到打击。南宋偏安 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净两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禅宗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会昌禁佛和五代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净土宗强调称名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简单易行,且北宋以后禅教僧人又多归宿净士,故能绵延相续,直至近世,仍甚盛行。宋儒理学一方面汲取佛教华严、禅宗的思想,从而丰富了它们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批判和排序佛教。排佛者中最著名的是欧阳修,但欧阳修的排佛思想曾受到契嵩和尚、宋朝宰相张商英、李纲和刘谧等人的反对。张商英作《护法论》创三教调和说,认为孔子之道与佛教所主张的识心见性、无上菩提之道无异,儒以治皮肤之疾,道以治血脉之疾,佛以治骨髓之疾,三教本旨无违。刘谧的《三教平心论》也发挥了同样的旨趣。元明清 元代的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但对汉地佛教也采取保护政策。佛教中的禅、律宗等继续流传、发展,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全国有寺院42318座,僧尼21.3万人;中央和地方设有严密的僧官制度,加以监督,颁行了《敕修百丈清规》,雕印了著名的普宁寺版的大藏经。明万历以后,祩宏、真可、德清、智旭四大家出,进一步发展了对内融会禅、教、律等宗学说,对外融通儒、释、道三家的风气,所以深受士大夫的欢迎和一般平民的信仰,并使佛教更加具有中国的特色。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地沸教采取限制政策。康熙时禁令稍弛,迎请明末隐居山林的高僧重返京师,使已经衰微的佛教一时又呈现出活跃的气象。雍正虽重视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此外,一批名僧如月霞、谛闹、圆瑛、太虚、弘一等也都奋起从事振兴、弘扬佛教的工作,使佛教产生了新的气象。经典传译与编纂 随着佛教的传人,来华西域僧人和佛教学者日益增多, 译经事业也随之发展。 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至北宋靖康元年(1126)的千余年中,共有译师230多人,其中有史可证的印度在华僧入计71人。译出经、律、论5700余卷(现存),加上其他佛教著作和汉地著述,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为13520卷。大乘经典的传译 佛经的大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时(146-167)到中国的安世高和灵帝时的支娄迦谶。安世高虽以传译《安般守意经》等小乘经典为主,但其译籍中已有大乘经典。东汉光和二年(179),支娄迦谶译出《道行般若经》;西晋永平、元康之际,无罗叉、竺叔兰译出《放光股若经》;这些大乘经典开始流行,即与汉文化相结合。 当时学者常以佛经与中国道家思想相比附,认为经中有关“空”的思想和老庄“无”的思想一脉相通。这对魏晋玄学的发展颇有影响。如王弻提出的“得象在忘言”、“得意在忘象”的玄学命题和般若理论有密切的联系。三国吴支谦于黄武二年至七年(223—228)间译出《大阿弥陀经》、《维摩经》、《大般泥洹经》等;魏康僧铠于嘉平四年(252)译出《无量寿经》;晋竺法护于大康七年(286)译出《正法华经》等154部309卷,其中包括般若、法华、净士等大乘经典。后秦弘始三年(401), 鸠摩罗什至长安,以后十余年间,广译般若系经典及龙树、提婆的论典共74部384卷。昙无谶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也译出《大般涅盘经》40卷;佛陀跋陀罗于东晋义熙十四年至元熙二年(418-420)译出《华严经》60卷;求那跋陀罗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译出《楞伽经》4卷;菩提流支于北魏永中元年(508)译出《十地经论》12卷;真谛于南朝陈天嘉四年(563)译出《摄大乘论》3卷及《摄大乘论释》12卷;唐显庆五年(660)玄奘译出《大般若经》600卷;般若系经典的传译工作基本完成。其后,不空与善无畏又分别译出《金刚顶经》、《大日经》等。这些大乘主要经论的传译、僧人、学者竟相研习,形成天乘佛教思想发展的主流。大藏经的编纂 佛教及其经典传人中国前,印度已有四次三藏(经、律、论)的结集,内容全属小乘。小乘三藏汉译多届北传之本。但自汉末迄宋,译出经籍6000余卷,则多属大乘,《开元释教录》著录1076部,5048卷,皆为写本,自北魏起始有石经,以隋代开始所刻房山石经最为完整。木版刻经,始自唐代,至宋开宝年间始刻全藏,历元、明、清、民国至今共编篡印行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经22种。宋《开宝藏》初刻时共5048卷;金《赵城藏》共6004卷;元《普宁藏》共6004卷;明《万历藏》共5997卷;清《龙藏》》7168卷;民国《频伽藏》8416卷。近年,中国正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拟收23000余卷,集汉译佛典及汉地佛教著述之大成。佛教原典,除巴利语大藏经尚较完整外,大乘梵文原典大多失传,幸赖汉译得窥其内容,因而对佛学研究贡献甚大。僧伽制度 出家僧众遵行的戒律,汉地相传有五部。自唐代律宗兴起,推行《四分律》,基本上保持印度传统,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1、出家僧徒自道安以后一律以“释”为姓;2、憎徒必须素食;3、不行乞食,安居寺中修行,生活由寺供养;后来禅宗提倡农、禅兼修、僧人可务农自养;4、僧人受菩萨戒,唐代已有烧身供养以示愿行坚固,以后逐渐变为燃顶(烧香疤)。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的决议》中,认为这种习惯“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寺院一般都有住持(方丈)、监院、维那、知客等僧职。唐末禅宗盛行后,逐渐在全国寺院推行改订的《百丈清规》,对僧徒诵经的仪式和参禅、普请等活动,作了具体的规定。佛事活动与节日 主要有忏法、盂兰盆会等。忏法原为佛教忏悔罪愆的仪则和作法,起于晋代道安和慧运,历代相沿。孟兰盆会盛行于唐代,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举行供佛及憎超度先灵的法会。宋以后又有水陆法会和输伽焰口,用以为众积聚“功德”超度先灵。半月布萨之制,在汉地早已形成习惯,每逢朔望之日,聚集礼佛、供养、诵经。佛陀诞辰(农历四月初八)、成道日(农历腊月初八)、涅盘日(农历二月十五日)皆为佛重要节日,其中以佛陀诞日最为重要。此外,观音和地藏菩萨在汉地民间信仰颇盛,每逢传说中两菩萨的诞辰等节日,亦多举行佛事活动。文化 佛教自传人汉地以来,即与中士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至隋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其中,在绘画方面,历代著名画家大都精于画。如三国时吴曹不兴、晋顾恺之和卫协并称为汉地最初三大佛画家。梁张僧繇于天监中为武帝所建寺院作画极多,北齐曹仲达与唐吴道子的画质世称为“曹农出水”与“吴带当风”。特别是甘肃敦煌石窟壁画,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为世界上现存最太的艺术宝库。唐代盛行变文,用以讲述佛经故事,讲时多配台图画(变相),对后世鼓词、弹词等说唱文学影响很大。在雕塑造像方面,有东汉的孔望山佛教摩崖刻像,自北魏起又有各种石刻、木雕、金镂、漆塑、浇铸等造像艺术,形式多样,气魄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格,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均为世界文化之瑰宝。在建筑方面,历代佛教寺院不仅依照宫殿形式,而且多有发展,美轮美奂,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在音乐方面,相传陈思王曹植曾制鱼山梵呗,以后龟兹等地舞乐传人内地,逐渐形成了汉地特有的佛教音乐传统。此外,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发展;对中国音韵学、翻译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自鸠摩罗什译《大品般若》以后,译场组织完密,迄至唐代益臻完善。宋代更有译经院之设,以宰辅为润文使,成为国家正式机构。此外,伴随佛教传人的医药、历算等知识也对中国这些学科的发展超过一些促进作用。

关于弗洛伊德的论文参考文献

学号: 文艺心理学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 年 级 姓 名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 5月20日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摘 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字是精神分析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在于弗洛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且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去阐述、传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一词是弗洛伊德于一八九六年三月在其发表的法文论文中首先提出来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一)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早期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分析, 发现有一个在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现象。他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 前意识和下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包括个人此刻意识到的, 以及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可以忆起的可复现的部分。 前意识, 是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精神, 是后天形成的。如人一边打电话一边买东西, 但是他不会挑错东西, 这时买东西是由前意识支配的。下意识, 又称潜意识, 是深藏在意识下面 不为人所知觉 不会通过回忆记忆起来的精神内容,它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下意识这部分往往是不能为风俗 习惯 道德法律所见容的, 但它不会因此而消灭。弗洛伊德认为下意识的内容充满本能的色彩, 通常被压抑隐藏着, 只有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 泛性论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 泛性论即是用性欲来说明心理病因或动因。但弗洛伊德对性的解释是广义的。通常人们一般把性和生殖联系在一起, 而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固然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但性还有其它表现形式, 他用性来解释人的各种行为, 他认为所谓的儿童“性” 生活, 既包括两性关系, 也包括使身体产生舒适 快乐的情感, 像幼儿的求人爱抚、喜欢偎傍人和母亲的抚摸甚至文艺创作等举止心态都可视为性欲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有些正常人, 尤其是天赋甚高的人, 会在高尚的文化活动中使自己幼年那种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 而且弗洛伊德把人类的文艺创作、宗教活动等都说成是性本能冲动升华的结果。 性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占有重要的位。对性的突出强调和独特 解释无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关于性的理论, 发端于弗洛伊德对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以后, 关于梦的研究, 过失的研究都为建立他的性理论作了思想上和材料上的准备。弗洛伊德认为, 性本能冲动、欲望是无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欲望、动机, 这一欲望、动机由于受意识的控制, 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受到压抑,被压抑所生本能冲动即所谓奥狄浦斯情结成为无意识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其他被压抑的经历都与这个被压抑的情结有关, 经过历史的沈淀组成一个无意识领域。弗洛伊德应用精神分析学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原始人类和个体儿童都由于性本能冲动(原欲) 受压抑而形成奥狄浦斯清结(乱*倾向) , 如此原欲被定置于乱*阶段, 发挥(或开始发挥) 其对无意识生活的影响力。这种被压抑在无意识里的乱*欲求, 无论是在原始人类那里还是在现代人类那里, 无论是在儿童那里还是在成年人那里, 无论是在常态心理中还是在变态心理中, 均是无时不在的威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 性本能冲动即所谓原欲, 确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基础和动力, 它被压抑成为奥狄浦斯情结即所谓乱*欲望, 包含着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还包括与被压抑的性冲动有关的一切经验, 组成一个深广的无意识领域。离开性本能冲动(原欲) , 无意识的秘密就无从揭露, 也无从说明整个心理过程的动力根源, 这就是弗洛伊德所以重视性理论研究的原因。 (三)人格论 人格学说在精神分析学说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式, 展现了个体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 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成长历程。弗洛伊德把人格学说看作是由无意识心理学推及到社会学乃到哲学的过渡环节。他说明了本我、自我、超我与生的本能、死的本能的关系过程, 尽可能的描述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便显示出人格结构的动力图式。在这个动力模式中, 本我始终是动力的源泉, 执行者唯乐原则和超唯乐原则, 求乐与求杀结合进行, 通过自我去实现自己。自我则借助知识系统按照现实世界的要求, 执行唯实原则去控制本我, 通过自居和升华作用使我隶属于自己。它面对外部世界和本我这第二个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来确定自己的地位, 使本我受现实的检验, 以控制本我的能动性, 延缓本我冲动的释放。“自我从察觉到本能发展为控制它们, 从服从本能发展为阻止它们”,自我对本我并没有绝对权威, 只是为本我的实现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以调解本 我与现实的冲突。自我控制性本能冲动, 意味着援助死的本能, 使自已也处于死的本能攻击的地位, 所以它又不得不从本我中提取性力,使自己也成为爱的本能的代表; 自我不但力图调解本我与现实的冲突, 而且调解本我中两种本能的冲突。 二、对精神分析学说的评价 (一) 积极方面 首先精神分析学说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无意识这个精神世界的重要领域, 一直被正统心理学所忽视, 而弗洛伊德孜孜不倦地在这片处女地开垦, 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次,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他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这可说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再次,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管晓刚在《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科学价值》一文中指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他还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价值归纳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方法论原则”和“科学人道主义的先驱”三个方面, 并总结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产物。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人类认识领域, 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人类科学文化史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 精神分析学说的积极方面还表现在应用上, 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心理治疗又运用于心理治疗, 实践证明精神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治疗是卓有成效的。正因为如此, 几十年来, 精神分析理论一直指导着西方心理治疗的实践。另外, 精神分析学说对于精神病学、病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有重要贡献的。 (二) 消极方面 弗洛依德学说也有许多重大缺陷。 首先, 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从生物本能的观点出发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无限扩大人的生物本能的作用, 否定人的社会性, 这是唯物主义的, 有很大的腐蚀作用。 其次, 弗洛伊德认为人出生时就有性欲, 性欲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梦也受 性欲支配的, 甚至文学艺术创作也是性欲象征性地满足, 这些说法基本是荒谬的。正是这种接近荒谬的观点, 使得他的大部分学生最后都和他分道扬镶, 使得许多人认为他的学说纯粹是一派胡言, 不值得理睬, 从而对其整个学说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最后, 弗洛伊德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或标准和对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特点的分析都是不科学的, 尤其是对恋母情结的阐述,因为他仅仅是将个别的极少数儿童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错误地上升为代表儿童心理发展普遍而本质的东西。人类学家对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恋母情结, 也提出了异议。马列洛斯基等人指出, 恋母情结远不是弗洛伊德想象得那么普遍, 而且并不是在所有文化中都出现以恋母情结为依据的家庭。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虽然有不合理的一面, 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对儿童教育的启示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 倡导创造性学习, 提高儿童的精神生活的质量, 把儿童培养得更有人性, 这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总之, 我们应该对这一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教育, 帮助儿童获得更加健全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 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 万菲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武钢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

【摘 要】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而精神分析学说的构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来完成的。本文分别探究这三个概念并分析它们相互关联的作用。【关键词】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于ego有不同的定义,最完整的是在《自我和本我》里。在这部重要的著作中,他提出人格的结构学说,把人格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他认为完整的人格由这三大体系组成,它们的和谐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一、本我(ID)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由于它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通常被看成本能。弗洛伊德的本能概念具有三层基本的含义:“第一,本能被看作是存在于精神现象背后的一种力,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第二,这种力是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出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第三,本能是内部刺激的一种心理效应,是‘肉体欲求’被传递到心理器官或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或者说,本能是在本我中获得了精神表现。总之,弗洛伊德把本能看作是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并通过心理器官决定着人的心身活动的态势。” ①因此,本我所具有的特性可概括为:无意识,无理性,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的贮藏库;它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有遗传下来的种族性质。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会饮食;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本我尊从快乐原则,不考虑时间,地点,方式,而是趋于寻求即时的满足,追求的是本能的心理能量的即时的释放和发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忆。它不顾任何现实并且能够通过行动或通过想象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来获得满足──满足幻想与实际的满足一样的好。本我是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道德感和伦理信条的。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这种原始的,真实的,天性的意识会贯穿个人的一生,指导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本我的意识往往会拘禁自己,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更为严重的后果会阻碍自己的发展。于是,人便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自我。 二、自我(ego)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原始欲望的自然表现,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代表理性和机智。人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正视现实社会,行为要符合社会的需要,按照社会常识和逻辑行事。弗洛伊德指出:“自我功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下面这一事实上,即在正常下,对能动性的控制移归自我掌握。这样,在它与本我的关系中,它就像骑在马背上的人,他必须牵制着马的优势力量;所不同的是:骑手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去牵制,而自我则使用借来的力量。这个类比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假如骑手没有被马甩掉,他常常是不得不引它走向它所要去的地方;同样,自我习惯于把本我的欲望转变为行动,好像这种欲望是它自己的欲望似的。” ②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自我是与本我、超我相对应的,是一种心理结构。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比如,想玩游戏但“自我”控制你不能玩,因为今天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这就是“自我”。在现实常态中的自然人,自我就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格特点,反映在个体上就是有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强些有些人差些,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表现为有修养但往往活的比较累,而性格中本我较多的人则活的比较率性,但犯罪分子往往多出于本我意识无法控制的人。 三、超我(superego) 超我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它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作为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更多的是开发自己尚未开发出来的那些能力,而并非去做一些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体现了一种想冲破自己目前的状态而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的意识状态。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超我可以指一种不断进取、向上、创新的态度,是一种努力向善,努力表现成熟卓越的境界。超我从自我分化而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它是父母权威的内化,执行父母早年的职责(亦被认为遵循至善原则);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 超我能够在非常原始的层次上发挥其功能,所以相对来说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够分辨思想和行动,就会对某些甚至没有导致行动的想法而感到内疚。此外,个体被非黑即白,全或无的判断所束缚并且追求完美。严格的超我表现为对诸如好、坏、评判、判决等字眼的过度使用。但是超我也能够通情达理和灵活而有弹性。例如:人们也许能够忘记自己或者别人的错,如果是出于意外事故或处于严重压力的情境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将学会这些重要的区别并且学会不仅是以全或无,对或错,黑与白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由此看来,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是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这三者是一个矛盾体,三者之间会冲突不断,本我、自我、超我会不断的相互斗争,而自己则是把握这一矛盾的主体。任何一方的过分突出,都有可能损害自己或有益于自己,这也就靠自己掌握分寸,看是把主体矛盾走向事物的正向还是走向事物的反向。本我在快乐原则的导向下,充分表现个体的本能与意愿的即时满足。超我在道德原则的鞭策下,使人格得以升华,人类本性与社会关系趋于完美。自我受现实原则的制约,作用于自我、超我与现实之间。超我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然后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未必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 在人格的机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只有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才能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 注释: ①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主义论评》,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72页。 ②弗洛伊德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2]张卫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 [3]王梓媛.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与文学批评[J].科技信息,2007(19). [4]李颖,王锦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与大学生人格成长[J].成功(教育),2008(08). [5]林碧烽,张晓容.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0(03).

关于依法治税的问题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各项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社会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和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税务执法要求日趋提高,税务执法风险逐年增大。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5年一年中,全国税务系统办理了大量的复议应诉案件,在已努力完成结的复议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和撤消、变更的比率为56:46,人民法院审结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维持和撤消、变更的比率为48:52;2006年全国国税系统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6282件,立案347件,给予417人党政纪处分;几年来全国因税务执法导致的涉税行政诉讼案件,税务机关的败诉率达65%以上,远高于全国行政机关40%的平均败诉率。因此,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税务执法风险成因分析(一)税务执法依据潜伏执法风险。一是法律层次低。我国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只有3部,其余大量的是法规和规章,法律级次低、效力差,这给税务执法行为留下隐患。二是实体法内容滞后。现行税法多为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其内容老化,明显滞后。为此,不得不以税收规范性文件作大量的解释,补充。每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数百期之多。税收规范性文件数量浩大、内容繁多、更新频繁、衔接性差,给税务人员学习和掌握带来极大压力,而且前后文件相互冲突,后文推翻前文屡见不鲜。失效、有效文件让人难以准确把握,稍不留神,就容易犯适用文件不当的错误。即使适用文件正确,一旦执法行为引发讼争,由于税收规范性文件效力不足,据此作出的执法行为,面临败诉风险。三是《征管法》潜伏执法风险。据统计,《征管法》规定税务执法主体违反法律应承担责任的条款达12条。譬如,《征管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征少征税款”属渎职行为,轻者给予行政处分,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立意很好,但后患无穷。“玩忽职守”与“工作疏忽”有时很难界定,任何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执法风险可想而知。(二)纳税人法制意识提高加大执法风险。一是纳税人维权意识增强考验执法水平。随着法制意识增强,纳税人开始注意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二是税法普及渠道增多考量执法水平。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税收网站层出不穷,税收政策发布、更新比基层税务机关正式文件要快得多,纳税人可随时查询。税务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纳税人可随时比对,如果执法出现偏差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三)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导致执法风险。一是水平不高导致执法不当。部分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程序不到位、制作文书不严谨、引用条文不正确、性质认定不准确等错误。二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执法随意。有些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随意执法,凭意气盲目执法,论关系、讲人情胡乱执法。应用信息化征管软件后,操作漫不经心,随意录入、修改数据,产生大量垃圾数据,导致系统数据失真、运行紊乱,生成虚假欠税和滞纳金,引起纳税人误会。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许多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我行我素,不加纠正。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最典型的就是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不移送,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四是方法简单导致纷争。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以“税老爷”自居,对纳税人颐指气使,引起纳税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增加执法风险。(四)外部环境导致风险。一是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干预增加执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违规出台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人为设置障碍,阻挠税务部门执法;替纳税人说情,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执法风险却由税务部门独自承担。如某县政府出台关于外来投资房地产项目税费包干的政策,就属于此类情况。三是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征管法》虽规定工商、银行、房产、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务执法的义务,却未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或责任难以划分。这些部门要么拒绝配合,要么漫天要价,要么通风报信,人为设置阻力,使税务部门陷入孤军作战,执法效果难尽人意。四是税收环境欠佳增加执法风险。有些地区民风彪悍、宗族观念强、纳税意识差,税收环境恶劣,暴力抗税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有些纳税人涉黑,动辄以黑社会组织来威胁税务执法人员人身安全,让执法人员心生顾虑,投鼠忌器,执法力度难以到位。(五)考核机制导致执法风险。一是税收任务与应收尽收的矛盾产生执法风险。现在仍然没有摆脱税收计划桎梏,各级政府仍以完成任务作为考核税务部门工作的根本要求。税收计划多年以来都按照上年完成数和计划年度预计增长率来制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客观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很难保持一致。有些地方更是“以支定收”,计划与税源严重脱节。如果税源不足,出现竭泽而渔、“收过头税”、“寅吃卯粮”现象;税源过剩,则会藏税于民、有税不收、压票压款。与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背道而驰,执法风险显而易见。另外,对地税部门而言,除了总任务考核外,税收级次考核也是一个风险导火索。地方政府为了本级财政,拼命抬高本级收入数,各级次间严重不协调,使其脱离了税源实际。为了完成各级次任务,出现了“逼良为娼”的人为改变税种、混级调库等违法乱纪现象。二是信息化考核与征管现实矛盾促生漏征漏管风险。现在各地税务机关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地税部门则自行开发各具特色的综合征管软件,初步实现了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征管考核信息化。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主要是征管软件中录入的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为提高考核成绩,税收管理员可能将纳税不正常的纳税人不录入系统,或将其划入“未达起征点户”管理,造成大量的纳税人游离于征管范围之外,形成新的管理真空带,漏征漏管户数量不降反升,滋生“不作为”的执法风险。二、规避和防范税务执法风险的建议(一)完善税法体系,规避制度风险。税法纰漏产生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完善税法体系,修正税法纰漏,是规避风险的治本之策。一是要提高税法层次。建议将各暂行条例修订升级,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减少执法风险。二是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修订税法有助于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合并,内外资企业政策待遇平等,根治了“假外资”现象,消除了税务部门承担“假外资”企业取税收优惠的执法风险。最近,总局向社会公开征集《征管法》修订意见,要以此为契机,建言修正《征管法》中不切实际、原则性强、操作性差、潜伏职业风险的条款,比如,关于不征少征税款渎职犯罪的规定。同时,建议增加相关涉税部门不履行协税护税义务的责任条款,发挥部门协税护税作用,提高执法效果。三是要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直接依据,直接影响执法结果,制约执法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是规避执法风险的需要。具体要求是:制发宜慎重,税务机关制定各类操作规程、办法,须经法规部门审查,防止出台与法律相悖、与政策相左的文件,同时切忌过多过滥;表述宜严谨、周密、清楚,力戒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产生歧义;政策宜稳定,切忌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文件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清理宜及时,对过时、失效文件及时清理,公布废除,避免基层错把“鸡毛”当令箭,导致执法失当的风险。(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现实风险。税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税务执法所面临的风险,充分认识执法风险对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在深化依法治税中规避风险。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基础。它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更强调征税人依法征税、依规管理、依章办事,体现出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对等。若有违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可规避税务执法风险。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纳税服务中降低风险。税收工作既是执法,也是服务。“聚财为国”是为国家服务,“执法为民”是为纳税人服务。优质的纳税服务可降低征纳矛盾发生率,从而规避执法风险。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严谨工作中化解风险。强化责任意识,贯彻上级文件不出偏差,落实上级指示不打折扣,履行工作职责不走过场,确保政令畅通;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细致严谨,避免因随意性执法产生的风险。四是强化学习意识,在规范操作中防范风险。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税收政策频繁调整,税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学习意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要正确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领,提高执法水平,以规范操作防范执法风险。(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执法。规范执法是规避执法风险的落脚点。要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加强执法监督来规范执法。一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执法。首先,分解岗位职责。按照法定权限,结合规范执法要求,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环环相扣的岗责体系。其次,明确工作规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量化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并注意有机衔接,确保链条式运行。第三,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对税收执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以监督规范执法。首先,强化事前监督。对新出台的各种程序规定和文书,一律要经过法规部门审核把关,防止“带病上岗”,先天不足。其次,强化事中监督。认真执行大要案集体审理制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税务案件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工作,保证税务行政处罚全过程的公正、公开。第三,强化事后监督。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归口法规部门负责,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同时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自我纠错,自我保护。(四)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执法风险。一是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执法阻力。通过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税法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税的意识和能力,不干预、不设障,多支持、多配合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二是科学分配税收计划,减少体制风险。要改革税收任务计划制定程序,变由上而下为上下结合,先由基层税务机关根据实际税源状况,结合当年征收情况,下年变化趋势,撰写潜力分析和税源统计,逐级上报汇总,上级再根据总体发展经济数据及规划统筹兼顾,安排确定税收计划,尽量做到计划与税源大致相符。由此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带来的执法风险。

长期以来,税收都是我国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最关键的财政收入来源,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得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税收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税收学的论文篇1 浅议我国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一、税收筹划的研究背景 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比较陌生,没有专门的税收筹划机构,在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操作领域都属于起步和探索的初始阶段就,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各个方面得到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全球化得到全面发展,企业的税收筹划在这一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起来。根据博弈论原理,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向企业征税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主体,为了实现留存收益的增加,税收筹划便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合理的办法尽可能减少税款的缴付。税收筹划的发展程度在本质上反映了一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我国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征管部门征管水平的高低。我国在强调法制建设的今天,税收体制逐渐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法纳税,为了更加完善征纳双方的义务关系,提升企业的纳税意识,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当中壮大发展是有必要的,税收筹划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困境 (一)概念没有普及 发达国家的公司及个人都很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很普遍。然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它还算是新生事物,刚刚起步发展。人们对税收筹划认识的局限性体现在:首先,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我国企业一直生存在依法纳税、多纳税光荣的大环境下,给纳税者造成了少纳税违法的误区,税收筹划可能被看作是偷、逃税的一种手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税收筹划是合法的这一观点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其次,税收筹划被认为是单独的一次筹划行为,而不是伴随企业经营活动一直存在的行为。从目前税收筹划在企业当中的发展来看,企业内部不设立税收筹划部门,在需要筹划的时候才聘请相关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筹划,被看作是一次性的筹划行为。 (二)专业型人才未普及 税收筹划要求有良好的税法基础,除此之外,还涉及会计、财务管理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因此税收筹划的难度相对较大,仿佛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是税法专家的专利。尽管我国大部分财经类院校开设了税收筹划方向的税务专业,但是他们毕业后的去向却不是税收筹划。由于缺少税收筹划机构,使得该类人才没有普及开来,企业当中也缺少可以进行税收筹划的人才。其实税收筹划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筹划方案是可以套用的,节税技巧可以被灵活运用,相同的情况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达到理想效果。 (三)筹划成本普遍高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规避缴纳不必要税款的行为,而我国目前的税制建设趋于复杂化,随着征管部门工作上的疏忽,就会出现漏洞,这就为偷税者提供了偷税、避税的条件。虽然偷税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如被查出会依法受到严厉的惩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偷、逃税行为因为征管部门征管力度欠缺导致这些违法行为未能够被及时查处。这就导致一部分纳税者投机取巧,致使偷税现象严重。与偷税相比较,显得税收筹划的成本相对较高,纳税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放弃税收筹划而选择钻税法的漏洞进行逃税。由于这种行为的出现,阻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增加了税收筹划的隐性成本。 三、完善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正如上文所说,在我国当前的税收执法环境下,一些纳税人不会采取相对成本较高的税收筹划,而是选择冒风险使用违法手段来提升自身利益。因此在这样的纳税条件下,征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应当加大其工作力度,加大处罚的程度,对那些偷税、漏税行为一定要严加惩罚,增加偷逃税款的风险,逐渐把税收筹划是合理减税的唯一途径的思想植入每位纳税人的思想当中。这样做就会激发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来规避不必要税款的想法。税收筹划需要一个依法治税的环境来加以保障,要求征纳双方都按税法行事,因此相关税务部门要对税收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体现税法的严肃和强制性。良好的法制环境会增加纳税者对税收筹划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二)建设税收筹划人才队伍 税收筹划除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外,税收筹划型人才对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们都拥有专门的税收筹划称谓,每个税收筹划队伍都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我国当前的状况是从事税收筹划行业的人员稀少,业务水平不能同国外相媲美,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税收筹划行业的发展。应税收筹划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当尽快建设专业型人才队伍,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设立税收筹划资格岗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证书。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在大学教育里筹划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为社会输送人才。 (三)企业应当提升税收筹划认识度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短期目标是通过安排日常经营活动,最终减轻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人员应将目光放在长远发展上,如果本企业一直进行税收筹划,将税法的要求也都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当中,那么时间久了,企业的纳税观念和守法意识都会得到提高,税收筹划会使本企业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从税收优惠中取得利益远比花费心思偷逃税款要心安理得。纳税人只有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的意义,切实从税收筹划当中取得利益,才会将税收筹划纳入本企业的一部分,进而推动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税收学的论文篇2 浅议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对策 一、税收筹划概述 通常我们将税收筹划定义为以下:纳税人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分配和理财等方面进行事前处理,其前提是要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然后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纳税方案。 纳税筹划的特征被分为以下三个:合法性、事前性和目的性。其中对于合法性的定义是税收筹划必须坚持以遵循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于减税的手段合理性的划分也是通过合法性来进行的,它作为税收筹划的根本特性而居于三个特征的首位。事先性指的是企业对各个纳税事项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必须发生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与其相反的便是避税,即发生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税收筹划。而目的性指的是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完全是为了能够对企业的纳税成本进行降低,事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一)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因为税收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多数的企业对其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它们可能会将税收筹划和偷税、漏税相等同;并且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它们的相关人员可能会认为对税收筹划实行鼓励会导致纳税人出现更多的偷逃税款的现象,这样以来,除了会导致偷逃税现象的飙升,还容易导致纳税人和税收征管机关之间出现严重的摩擦问题,因此就不利于征管,另外税收筹划会导致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条款进行滥用,背离国家本来的用途,所以政府对税收筹划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鼓励。 (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税收筹划需要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不能仅仅集中在税法和会计方面,还需要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但是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往往缺乏这一关键的条件,因此中小企业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也被严重的影响了。对于一些规模中型的企业,尽管其销售规模较大,但是,因为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也使得其税务筹划方面几乎一片空白。 (三)税务代理制度不健全 因为目前的中小企业自身并没有足够的税收筹划专业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因此他们就往往选择中介机构来对其税务进行代理,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进行相关的税收筹划。但是因为我国的税务代理制度的出现较晚,并且现在还基本仍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对于代理业务的类型来说,很少牵扯到税收筹划方面。 (四)企业部门沟通、配合力度不够 由于税收涉及到了一个企业所以的经营活动,因此税收筹划的设计范围就扩大到了企业的所有部门和经营环节。因此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对于税收筹划的有效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沟通。但是对于现在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均设有财务部门,但是其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特别是与销售部门之间,这就导致了企业税务上出现严重的损失。 (五)税法、准则执行较松,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落实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对税法、准则的执行存在着严重的力度不够现象,而且当中小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受到惩罚,因此,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的较低,使得中小企业就不会过多的去在乎税收筹划的进行。其次,因为税务部门组织税收任务较重,税收计划的色彩浓厚,税收优惠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实,这就使得税收筹划失去了可能和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完善的对策 (一)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经营环境都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就导致了税收筹划方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的关注税收政策方面是否产生了变化,对其经营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另外,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还需要将筹划方案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通过多方面风险的考虑,树立起足够的风险意识。 (二)完善税收筹划代理体系的建设 因为目前的中小企业自身并没有足够的税收筹划专业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因此他们就往往选择中介机构来对其税务进行代理,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进行相关的税收筹划。因此对于税收筹划代理机构的选择,就需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考虑,保证税收筹划代理机构在多方面均有较好的专业水平,诸如投资、金融以及物流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给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具备更好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在有效的降低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成本的同时,保证其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充分认识税收筹划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税收筹划工作是对其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管理过程就需要充分的关注对纳税与节税的意识的认识,充分的了解到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意义,认识到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的现实作用。如果中小企业想要实现其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很好的对税收筹划的内涵以及特征进行认识,从而将税收筹划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进行提高,对税收筹划进行整体的规划,从而保证企业税负的有效降低。 (四)提高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对其进行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缺乏必要的税收筹划人才,这就导致税收筹划不能顺利的进行。所以,要想提高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水平,首先应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的知识教育培训,进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制度。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税法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1. 关于税收的论文3000字 2. 关于税收政策的论文 3. 关于税收的论文免费 4. 税收论文参考 5. 关于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范文: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收入分配领域,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最近,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并提出“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标。根据税收公平理论,深入剖析我国现阶段个人所得税税负公平缺失的现状及产 生原因。 关键词:税收公平;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制度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公平缺失问题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80年9月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其初衷除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外,还在于调节收入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制在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未曾预见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削弱了税种设置的效率,甚至违背了该税种最初设计的本意,未能体现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水平的有效调节。2005年的税制改革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了工薪阶层的纳税负担,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贫富的差距。但是由于此次改革只是“微调”,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横向不公平和纵向不公平两大方面。 (一)横向不公平的具体表现 第一,有多个收入来源和收入来源较单一的两个纳税人,收入相同缴纳不同的税收。所得来源多的人分别按不同税目多次扣除免征额,可不纳税或少纳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涉及税目单一的人却因扣除金额少要多纳税。如一人工资2.600元每月,另一人则每月有1.600元工资再加1000元的劳务报酬,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这迫使纳税人将收入化整为零,或偷税漏税以减轻负担,寻求公平。 第二,因来源不同导致同一性质不同收入项目缴纳不同的税收。例如,甲乙两人,甲每月获得工资薪金所得6.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1.600)x15%-125=535元,乙该月获得劳务报酬所得也是6.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x(1-20%)x20%=960元。可见,甲乙两人取得数量相同的劳动性质所得,但由于适用税率不同,导致两者的应纳税额也不同。 第三,收入相同的纳税人因所得性质不同缴纳不同的税收。例如,甲月工资收入50.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1.600)x30%-3,375=11.145元,乙彩票中奖50.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x20%=10.000元。甲的工资所得与乙的中奖所得数额相同,因分别适用9级累进税率和20%的比例税率而缴纳不同的个人所得税。 第四,同为利息所得,对存款利息、股票分红、企业债券利息征收 20%的个人所得税,而对财政部门发行的债券和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做法。 第五,同为中国的纳税人,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因适用的费用扣除额不同(本国居民扣除额为1.600元,外国居民扣除额为4.000元),缴纳不同的个人所得税。 (二)纵向不公平的具体表现 第一,收入来源少的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高收入者却缴纳较少的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专家们的跟踪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比199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最高的10%的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与此相应的是,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在高收入人群的比重却相对降低。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 〔1〕根据广东省地税局公布的消息,2004年广东省共征收个人所得税亿元,其中约70%即168亿元来自工薪阶层。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亿元,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第二,隐形收入和附加福利多的人往往少纳税,偷逃税现象严重,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全国职工工资以外的收入大约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5%左右,这还不包括职工个人没有拿到手里却获益匪浅的那部分“暗补”,如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儿童入托、免费或优惠就餐、住房装修等等。这些“暗补”、收入少纳税或不纳税,说明现行税制仍然存在许多漏洞,没有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 第三,对工薪按月计征,对劳务报酬等一些所得采取按次计征产生的纵向不公平。例如,一个月工资为1.500元,年收入为18.000元的工薪阶层,和一个假期打工一个月挣得2.000元的学生相比,前者不缴一分钱的税,而后者却要缴80元的税。 第四,工薪所得的费用扣除搞“一刀切”,赡养老人、抚育未成年子女及家庭成员是否失业等情况均未考虑在内,在新经济形势下暴露出了税收负担不公的现象。个人收入同样是3,000元,两个人都就业的两人家庭和两个人就业的五人家庭,人均的税收负担差异就很大,导致事实上的纵向不公平。 第五,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征管不严也导致税收负担不公平。表现在:首先,个人所得税实行以源泉代扣代缴为主、个人自行申报纳税为辅的征管方式导致税负不公。工薪收入相对于其他税目而言,较为规范透明,实行源泉代扣代缴,税收征收成本较低而且征收效率高,工薪阶层偷逃税现象就少;相比之下,高收入者由于收入来源形式多,加上大量现金交易的存在,使得税务机关无法对其进行有力的监控和稽查,税收征管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导致高收入者偷税、逃税、避税现象严重。虽然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偷逃税和欠税问题依然严重,执行中的外来人为干扰及某些税务干部执法不严等更使个人所得税的偷逃现象愈加严重。其次,一些基层税务部门执法行为不规范,包括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税法规定依法征税,存在多征税、少征税和虚征税的问题,也造成税收负担不公平。再次,我国幅员辽阔且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的纳税条件不一样,容易导致税收征管发达的地区多征,落后地区不征或少征,不能真实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 二、现行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的原因剖析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未能较好地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在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现行个人所得税在税制模式的选择、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存在偏差造成的。 (一)税制模式选择偏差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公平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于税制模式选择上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课征模式。这种税制模式存在许多缺陷: 第一,采用分项计征,易使纳税人通过划分不同收入项目和收入多次发放而使所得收入低于起征点,达到偷逃税、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第二,未能对纳税人的应税收入综合计算,无法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负税能力,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纳税的不合理现象。 第三,费用扣除一刀切,不考虑纳税人家庭人口、支出结构因素以及实际负担水平,难以体现“多得多征、少得少征”的量能负担原则,难以实现税收负担公平,有悖于个人所得税的调节目标。 (二)税制设计不合理 第一,税率方面。一是工资薪金的税率级距设置不合理。低税率的级距小,这使得本不是个 人所得税要调控对象的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反而成为了征税主体。据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收入的,无形中是对勤劳所得的税收惩罚。二是税率档次过多、税率偏高。累进的甚至累进程度很高的名义税率不仅不能解决公平问题却有可能导致纵向不公平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4,5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74元,月收入为896元左右。其纳税所得额绝大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级,对月工资在10万元以上的相当少,最后两极税率很少使用。三是非劳动所得轻征税、劳动和经营所得重征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按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劳务报酬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资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而偶然所得,如彩票中奖,只征收20%的比例税率。这形成对劳动所得征税高,非劳动所得征税低的现象。四是同一性质不同项目的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征方法造成税负不一致,导致税负不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同为勤劳所得,由于税法规定适用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征方法,既容易使人产生税负不公平的感觉,也不利于鼓励勤劳所得。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工薪所得按月计征,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纳税年度计征,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样,在一般个人的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与个体工商户的年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的全年应纳税额远高于个人工资薪金的全年应纳税额。 第二,税基方面。据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仅占税收总收入的 ,而同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 。原因之一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基过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还不够宽, 个人证券交易所得、股票转让所得、外汇交易所得等项目尚未征税,特别是对投资的资本利得没有征税;附加福利仍无法计价并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等高收入者并未从法律上征收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涵盖面过小,无法真正实现税收负担公平。 第三,税收优惠方面。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包含了11项免税、3项减征、10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其中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收入面前人人平等,实现普遍、平等纳税。 (三)税收征管效率偏低 第一,税收征管法律不健全。我国税收征管中出现税收征管不严、执法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税收征管中的法律约束力差,对税收执法权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首先,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对税收活动共性的问题进行规范的税收基本法,现行的单行税法法律效率弱,在多数情况下缺乏应有的约束力,执行难度大,使得税收征管中许多征管措施无法可依。其次,税法的法律约束力差,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是税收法律只约束纳税人行为,对征税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二是税收执法缺乏强有力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使得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等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也使涉税案件的查处缺乏应有的力度、效果。再次,缺乏有效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存在违法不究的现象。一方面,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执法的监督检查既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监督、纠错目标,也没有形成科学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而且由于税收任务因素,也不利于从税务机关内部实施有效的税收执法监督。另一方面,我国对税收执法的外部监督,尚没有形成有较强针对性的职能部门监督和具有普遍性的纳税人监督机制,对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性、税款入库的数量和质量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 第二,税收征管能力较弱。目前制约我国个人所得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是人和物两类因素。 从人的因素分析,目前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状况还不能适应进一步开放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素质不够过硬。二是整体业务素质比较低,尤其是专业知识不精通。三是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大。表现为依法治税的观念树立得不够牢固,没有为查处的违规、违法渎职案件所警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见利忘义的行为仍存在;面对繁杂、多变的税收法规,有的无法真正领会税法的立法意图,不能正确领会和处理好税收执法和服务经济的关系,增加了税法实施的难度。 从物的因素分析,征管方式仍不能超越个人主动申报和扣缴义务人代扣缴的局限。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及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加上我国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在一些部门仍存在大量非货币化的“隐性”福利,如免费或低价获得住宅及其他各种实物补贴,致使税务部门无法对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同时,国税、地税没有联网,信息化按部门分别执行,在实际征管中不仅不能实现跨征管区域征税,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出现了失控的状态,导致税负不公。 (四)税收征收环境欠佳 第一,依法纳税意识薄弱。受历史习惯、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纳税的意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价值取向被一些负面伦理道德因素所误导,社会上一部分人把能偷逃税视作一种“能力”的体现。由于个人所得税属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纳税后必然导致其收入的直接减少,而纳税人偷逃税被发现后对其处罚的力度却很轻,于是,在目前各种征管措施不到位、风险成本较低、社会评价体系缺失的前提下,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强化了为维护自身私利而偷逃税的动机和行为,客观上加大了税收征管与自觉纳税之间的距离。据税务部门的一份资料报告,在北京市常住的外国人中,主动申报纳税的占80%,而应征个人所得税的中国公民,主动申报纳税的仅为10%。此外,现阶段纳税人缴纳个税没有完税证明,纳税多少与纳税人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失业、赡养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没有联系,这也是公民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纳税积极性不高、偷逃税现象严重的一个原因。 第二,社会评价体系存在偏差。个人所得税偷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国外税务部门建立有一套完整的纳税人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纳税制度,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就在电脑里纪录在案,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个人信用受到极大的质疑。而目前我国缺乏一套纳税人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纳税制度。社会和个人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而不与你交往或交易。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偏差导致纳税人偷逃税款严重,加剧税负不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其在收入分配领域,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对调节社会收入差距至关重要,因此保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公平缺失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已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结合自己的国情,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贺海涛.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邓益坚.关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01). 〔3〕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论文有现成的 但是你同学也搜得到 我看你还是自己去写吧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