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大学生手机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13:14:53

大学生手机的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手机广告研究 摘要: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手机广告也逐渐发展壮大。本文将从手机广告的特点、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手机广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手机广告的措施。 关键词: 手机广告;受众;广告监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56-02 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通信的便捷,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全新媒介形式,即“第五媒体”,这已得到业界共识。似乎有媒体的地方就伴有广告,手机作为媒体的性质一显露,人们就开始琢磨如何在手机上做广告,有些商家也已经初尝甜头。近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为精准营销开拓了新时代,也为联通拓展信息服务与新传媒奏响序曲。 一、 手机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手机广告指基于手机的媒介特性,以文字、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电话号码、手机外呼等作为传播形式,以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包括:短消息、WAP、语音、彩信等,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 (一)手机广告的特点 第一,广告的受众庞大。从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亿,手机网民接近1亿,这样为快速传播一条信息或者广告资讯奠定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 第二,广告媒体的私人性。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机一般人手一机,正常情况下不会他人共同分享的,这为我们定点识别打下了基础。 第三,它的贴身性。手机与人随身而行,这个为广告在其中传播创造了机会。 第四,广泛的传播性。手机短信有意义的价值情况下,它的转发性的可能性很大。 (二)手机广告的优势 1、分众 即按消费者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和归类。广告客户对手机广告的兴趣源自这样一种理论:手机广告能够创造与消费者间的亲密联系。手机非常普及而且面向个人用户,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位置发布特定的广告,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广告主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广告服务。 2、定向 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开展精确定向营销,准确地筛选出目标用户并施以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 。手机广告的传播除了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定向传播,广告的发布时间和频次也可以进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调整。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产品流通情况自由选择发布区域,发布数量可根据受众情况进行调控,便于广告主的业务安排。同时通过发送系统及时统计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3、互动 指在广告传递过程中,广告主与终端用户的双向交流。手机短信的互动性有多个层面,首先是人机互动。也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可定制信息,可改变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与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互动,在一些互动式节目和订阅方面已经比较成熟;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互动也日渐成熟。这种互动可以使手机短信这一定向传播的广告方式和大众媒介的传播相结合,从而在传统媒体实现普及,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增强目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最后,这种互动还能与销售终端的互动,可以立刻、及时地调动消费者的行动,使之产生购买意向。 4、及时 由于手机自身的随身特性,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受众,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并根据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 。 5、低成本 短信广告的发布费用非常低廉,与传统媒体动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用相比,短信广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短信平台提交短信广告,比直接用手机发短信息更便宜,大大降低了广告主的广告发布成本。 手机广告的精准性 (三)手机短信与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 例:普通一份市级报纸跟手机短信广告的对比。 1、广告价格 市级报纸:1/3头版6万/期,1/2头版10万元/期 1/3底版万/期,1/4底版万/期,1/2底版万/期普通全版15万/期,6-8万/半版,1/4版3-4万(投入高) 手机短信广告:每条信息只需元,以日发送量20万条计,每日投入只需8千至1万多元,发送1-5万条仅需几百至1千多元。(投入甚少) 2、到达率/浏览率 市级报纸:发行25万份,阅读40万人次,整版浏览率据统计约20%(8万),半版约5%,其它小版面与版花浏览率不足2%,重复浏览率一般为0。到达率、浏览率低 。 手机短信广告:选择精华号段及收集的实号段,到达率95%以上,普通号段85%以上,带强制性收阅,浏览率100%,到达率、浏览率高。 二、手机广告的基本形式 (一)PUSH类广告 即将分众后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有短信、WAP、彩信三种形式。PUSH广告的核心优势是可进行分众化精确营销,这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 1、短消息PUSH 即通过发送短消息的形式将广告信息告知用户,覆盖面广,可覆盖所有手机用户,到达率高,成本低廉。 2、WAPPUSH 即将企业WAP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用户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广告信息或进入企业WAP站点,其优势有百万级的高端用户极具开发价值,受众接受度高。 3、彩信PUSH 即将广告信息发送到彩信用户信箱。其优点有超大容量,支持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表现力强;90%的商务用户,皆为高端人群;传送速率快,用户认可度高。 (二)WAP类广告 1、手机门户站点类 类似于互联网门户。例如,中国联通的WAP站点为“互动视界”。“互动视界”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可达到100万人次,极具广告开发价值。其用户群体偏年轻,中高收入阶层,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公司员工占相当比例,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用户群体特征决定了适合进行手机广告投放的是中高端产品或品牌,如IT通信、家电、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建材家居、零售商贸、汽车交通、医疗保健等行业将在中国联通手机广告平台上大有可为。以“互动视界”站点为依托,中国联通推出WAPMINISITE(企业手机站点,相当于迷你型企业网站)特色服务,为广告主的WAP站点提供接入服务。 2、无线互联网广告 手机上网时往往是处在时间间隙和移动的状态中,手机网络广告应该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做设计。 (三)置入类广告 将广告主各种信息置入到手机中,分为永久性置入和非永久性置入两种。其置入的内容可以是图片以屏幕保护、 壁纸、开关机画面方式内置,电视广告作为视频内置,广告歌曲作为来电铃声内置,品牌主题游戏内置,有利于品牌和消费者建立长久联系。 1、手机程序广告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程序的广告潜力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一块可以采取广告支持的免费游戏软件供使用者下载的模式。软件典型的有手机版的城市生活指南软件,提供了美食,电影,音乐,展览,休闲,血拼等各类信息。 2、游戏广告 手机游戏插广告 。 3、间隙广告 意思是在下载手机电影、游戏时的广告。 (四)蓝牙类广告 蓝牙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集图形、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在终端手机上得到完美展现。不但给终端用户提供新颖的信息服务体验,同时也给广告主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数据分析。 (五)手机视频广告 随着3G(甚至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到来,未来手机视频广告的带宽瓶颈肯定不再是问题,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屏幕下方显示广告链接,用户可以随时可以点击。 三、 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社会,特别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手机广告的特点及其优势,让人们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利润增值项目。但另一方面,手机广告的强制介入等特点,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综合来说,现阶段,手机广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 1、广告形式单一,吸引力有限 目前的短信广告以文字表达的形式为主,内容直白,诉求过于明显,而且短信70个字的容量限制了传递的信息量。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吸引力有限。 2、信息安全 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二)法律方面的问题 1、缺乏相关政策和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无线广告进行管理,现行的广告法中也没有涉及短信,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起草中,管理相对滞后,也影响了行业的稳定发展。 2、手机号码的法律问题 手机运营商向广告商出售手机是非法的,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3、手机号码的隐私问题 由于手机的极端个性化,隐私问题是一个障碍,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库,由此涉及到隐私问题。 (三)运营商方面的问题 1、手机媒体被认为是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垄断媒体” 运营商对于手机广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手机广告的生意能否做得成。 2、手机费用问题 中国的手机收费高,而且是双向收费,用手机上网更加昂贵。 3、垃圾邮件问题 信息垃圾目前,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已经超过正常邮件数量。垃圾邮件给使用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用户带来的烦恼与损失更大。此外,垃圾短信也已经成为一大公害。 4、传播效果问题 信息盲目发送,传播效果不好。对手机短信这一新兴媒体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对它的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广告信息盲目发送,成了骚扰信息,这是目前有限的手机短信广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 发展我国手机广告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用户态度 手机广告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要消解受众的抵触情绪,变被动接受广告为主动接受,也就是变“推”为“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使用户乐于接受广告信息。广告商应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性,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的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广告融入手机可订阅及下载的内容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以消减用户的抵触心理。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 探究我国手机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加强对手机广告的监督、管理,使之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把手机广告合理纳入现有的广告法制体系。 1、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 目前,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布者不但包括电信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而且包括直接发送广告的商家和个人,广告发布者非常分散,较难管理。为便于监督、管理,尤其是为了控制向同一部手机用户发送的广告数量,需要适当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对商家或个人直接发布大量短信广告的现象予以限制,从而实现手机广告有节制、有针对的发送,维护手机广告的可持续发展。接收者也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明确表示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手机广告。 2、建立手机广告经营登记制 作为新兴广告形式,手机广告也可以灵活采用经营登记管理制,使广告经营规范化、专业化。这既能保证手机广告经营者的专业水准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手机广告经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3、实行手机广告审查 (三)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广告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手机短信广告要想成功,就必须建立起能兼得现存的广告业和通讯业之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该模式充分尊重价值链中各要素的作用。 在这一产业链中,有广告主、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广告主是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收入取决于广告主偿付给移动广告公司开展广告活动的资金数目。移动运营商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拥有传送移动服务的设备和技能,控制着传输渠道。服务商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技术服务,用户最终是通过服务商获得各种应用服务的。最后是消费者的态度,它决定了手机广告的未来。如果受众不买账,手机广告也不可能生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手机短信广告还有很多欠缺。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外目前也没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整个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之间仍然没能很好地整合,产业现状还比较零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连良.浅议手机广告的发展空间[J].理论研究,2007,(1). [2]戴丽娜.手机媒介广告运作初探[J].商业经济,2004,(7). [3]穆宽.手机广告成精准传播新热点[J].传播前沿,2007,(3). [4]许之敏,徐小娟.手机广告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1). [5]汪佩伟,王伟玮,陆波.发达国家手机广告启示录[J].市场观察,2007,(12).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大众的同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露。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如何利用其正面优势有效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9月26日发布了2011年8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亿户。移动通信占通信总量的 。全国亿人口除去亿老龄人口和亿儿童人口,几乎平均人手一部手机。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给出了“智能手机”词条的解释: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与传统的“电话”相比,目前的市面上出售的手机功能多样,上网、导航、游戏、短信、QQ、摄像、录音、拍照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即使是山寨版的便宜货功能也丝毫不减。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只要想买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买得起用得起的手机。芬兰诺基亚、美国苹果、加拿大RIM(黑莓)、美国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用户。 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开放自由的大学教学。 1 手机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联络工具。 大学生正属于思想活跃、追逐时尚、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时期,同时又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和学校像对未成年人那样的管束。 及时与家长、朋友沟通。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相对过去子女较少。受父母关注过度,升学压力致使很多属于自我生存需要的事情都是父母长辈代行其职。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甚至有些学生渴望独立叛逆家长和依赖家长两极情绪并存。远离父母、亲人到异地求学,生活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思念、精神上的失落都需要倾诉,手机使这种沟通变得及时迅捷,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平复。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安定教学秩序,有相当的调试作用。 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使大学生除上课以外,很多情况下是单一的个人行动。手机的存在,使他们方便联系同学、请教老师,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方便与社会相关机构人员联系。信息时代,人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手机可以及时获取学校之外的外部信息,与社会建立联系。实习、就业、文化活动、考研辅导、信息咨询都需要与家长、同学、老师以外的人员发生联系,手机的使用让这些变得容易便捷。甚至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通过手机导航、求助、报警。 信息工具。 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媒体和网络信息。手机的上网功能使之成为一台掌上电脑。手机报、手机快讯可以将国家大事、娱乐新闻及时发到手机用户。各个网络平台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的讯息,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及时获取。百度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他们所关注的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将成为一种潮流。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载体在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手机可以作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通过手机下载小说、工具书,比传统书籍轻盈方便,方便随时学习。让古人所说的枕上、厕上、马上(现在是车上)的学习更为方便,见缝插针,节约时间,利用时间。 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推广。许多高校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主要开展短信服务,如图书馆基本信息、基本服务、预约图书、到期提醒、书目查询等。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手机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终端之一。 2 手机对大学教学的负面影响 懒于思考。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下降,不少学生都是接受型的,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手机无线网络的搜索查找功能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私人性使学生轻而易举的通过手机获得答案,如果老师否定,就再次检索。 三心二意。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无空间性让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来自教室以外的信息,受到电话、短信的骚扰。手机游戏、QQ聊天、网络信息时刻吸引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上网聊天,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于集中,笔者曾做过调查,30—40%的学生承认上课曾发过短信。投入学习精力减少,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由此而养成了上A课看B书的不良学习习惯。 疏于笔记。长期题海战术,简单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反感。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键盘敲击输入文字让学生找到了替代方式。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和有效监控机制情况下,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将手机的拍照功能移之于此,当老师反复提醒重要后,不情愿地举起手机拍照课件PPT页面。 习惯人机交流。各种手机资费套餐都有较为便宜的短信配置,加之大学生集体宿舍、阅览室不方便大声喧哗和个人交际的私密性,学生习惯于发短信联系,甚至在合班课上控制不住自己进行短信交流。有人戏称大学生为“拇指一族”(按键发手机短信),长此以往,习惯于人机对话,不善于人际交流。已经形成一种口语表达上的能力欠缺。 作弊工具。个别学生利用手机作弊,其影响比夹带小条还坏。小条还需要准备,抄写至少也可以熟悉一遍知识。而手机百度根本就毫无准备过程,随时照搬。甚至连很多未经甄别的错误信息也照抄不误,学习对这类人而言毫无意义。 3 应对策略 在全民手机时代,像中小学一样禁止学生用手机(其实有些时候也是禁而不止)是不现实的,任上述情形泛滥也是不负责任的。作为当代大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要在现代技术环境中迷失,既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为国家民族前途负责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削减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光大其正面作用,加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对策略的核心。 看了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现如今智能手机统治着通讯领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科技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篇一 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摘要:现如今智能手机统治着通讯领域,而这个时代的来临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加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在老年人手机设计上,尤其是如何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上则显得更为重要。该文根据老年心理学等理论和社会现状就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的功能设计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设计;老年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7985-02 1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及其与手机的关系 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也就是说假如我国有13亿人口,那么老年人口数则有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如何为老年人构建和谐舒适的晚年生活,让老人的身体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被人们所关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的现实状况却是,儿女们在外工作时,老年人往往是退休后自己在家,大多数的老年人便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则变得更加单一,能够独立上网使用QQ等社交聊天软件的老人可谓是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手机便成为他们与家人朋友联系交流时最主要的平台和沟通的渠道。一部方便易用的设计贴心的手机便是陪伴他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也是儿女们更好的赡养老人和孝敬老人的好帮手。可是,由于周围环境及老年人身体条件的制约,大多数老年人在接收与传递信息时不是很便利,他们大多都不会像如今的年轻人一样刷微博、发微信、下载手机软件等,这样也会制约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对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2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多数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前,感知能力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因为个体的因素,大都不太明显;可是五六十岁以后不仅是听觉和视觉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其实连同皮肤的触觉等感觉也都随着年龄增长3 智能手机时代合理的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无论是购物网站的页面上还是手机销售营业厅内,玲琅满目的手机映入眼帘,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用的手机真是屈指可数,有的打着老人机的口号,可是功能上却是年轻人才能快速操作的模式,有些手机的设计根本就没有以老年人的特征为根本,设计出来的产品并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作为能够给年轻人生活提供方便的产品,智能手机也必将成为老年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款设计优秀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不但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便利还能够帮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那么在智能手机成为街机的今天,老年人手机设计成什么样,具备什么功能才能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呢?从老年人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出发,针对老年人身体特征,老年人手机在功能上的设计建议如2: [老年人手机硬件功能设计\&老年人手机软件界面设计\&1、硬界面的键盘操作(有无键盘),键盘按压功能,老年人触觉的灵敏度下降,如何控制按压度的来操作手机及其程序。如果设置按键操作则需比正常手机按键尺寸大上倍。 2、手机屏幕的功能显示,易操作。 3、电池充电设置,自动提醒老年人及时充电。待机时间需要长些,可内置备用电池以备没电时突发事件的使用。 4、听筒的通讯功能,铃声功能,老年人听觉下降,所以铃声的音频设置很关键,铃声响亮且符合老年人的喜好。 5、外观的质地材料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并且防滑防水、耐摔耐磨耐高温、手机的造型和色彩也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需求。 6、大键盘、FM收音机、一键呼叫、快速拨号、语音控制、超长待机、健康监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1、界面色彩设计上选用黑色、白色、橙色及红色较佳。在同等条件下,老年人对暖色比冷色易于识别。 2、文字上,大小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老年人视力的不同。 3、操作界面的设置要简洁清晰、操作深度低。 4、功能上除设置通话、短信等功能外,以下诸如急求功能、照明、闹钟、健康提醒(例如吃药时间的提醒)、心电及血压、娱乐(收音机、音乐、摄像头与家人的可视功能)等功能。 5、随时随地的地理位置及实时监控即GPS定位,及时老年人记忆不好走丢了,家人也能够找到老人的位置。 6、现在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比如把云服务等高技术手段运用到老人手机当中,就是把云服务的概念和技术完全的引入。子女可以通过身边的电脑手机等设备和父母的云服务手机建立连接,远程协助父母管理手机,进行远程管理设置,涵盖了远程定位、健康资料、联系人、图铃、闹钟、桌布时间与日期、键盘、高级设置、手机模式等菜单功能。\&] 图2 由此不难看出老年人手机功能上的设计应着重的体现出人性化、智能化和云服务等高新技术的注入。智能化使老年人专用手机可以能好更快捷的满足老年人日常所需要的手机服务,就像拥有了贴身的管家和秘书一样来帮助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云服务则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测量和检测到的数据,例如心电、血压水平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实时上传到云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们对老年人的一举一动有所知晓,以至于出现异常和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拨通儿女及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老年人手机的整体功能设计应该简单易用且经济耐用,虽然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机能都在下降,相信一款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专为老年人贴心设计的手机会成为他们生活中必备的好伙伴。当然,儿女及家人对老年人的关爱才是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根本,多一些关爱和探望,让“空巢老人”的心理和心灵不再空虚、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性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赵慧敏老年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 [2] 张振萌.针对使用行为分析的老年人手机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 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手机恶意软件特征分析 摘 要:针对手机恶意软件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手机恶意软件的定义与类型,再总结手机恶意软件威胁的种类及影响,以此为手机恶意软件防治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手机;恶意软件;特征分析;潜在威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3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更多的传统应用模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近年来,手机以其小巧、便捷备受青睐。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高,加上网络宽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手机上网。 一、手机恶意软件定义 手机恶意软件是指在用户未明确提示、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手机上安装或运行并且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一般说来,手机恶意软件具有七大行为特征,一些恶意软件符合多个特征。 (一)卸载困难。手机恶意软件一旦在手机端强制安装,用户使用常见卸载工具难以对手机恶意软件进行根本删除。 (二)强制安装。在用户未经许可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软件强制安装至用户的手机上。 (三)广告推送。手机感染一些手机恶意软件后,恶意软件开发者可以与用户手机后台远程通讯,不时向用户手机推送大量的垃圾广告短消息、彩信[1]。 (四)浏览器中毒。手机浏览器收感染后,操作系统的API可能被恶意调用,以进一步达到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目的。 (五)窃取信息。如果手机感染某些手机恶意软件后,系统中的个人隐私信息,如用户通讯录、用户短消息等内容会被这些软件窃取。 (六)侵犯权限。手机恶意软件可能会在程序安装后,初始化运行的时段弹出提示框,让用户在无申辩力的情况下赋予手机恶意软件文件系统访问权限。 (七)恶意捆绑。一些恶意软件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绑定其他软件或广告, 二、手机恶意软件范围 参考计算机恶意软件分类与目前已出现的手机恶意软件种类,本文将手机恶意软件分为五类:手机蠕虫、手机病毒、僵尸网络、手机木马与间谍软件[2]: (一)手机蠕虫是一段能够自我复制与传播的恶意程序。系统破坏性不强,普通手机蠕虫一般情况下不会感染系统文件,主要目的是大量占用系统、网络资源。 (二)手机病毒是一段能够自身复制的程序,主要手段是破坏或篡改用户数据,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破坏性极强。 (三)僵尸网络是通过多种隐蔽手段在大量相同系统平台的智能手机中植入恶意程序,使攻击发起者通过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信道,操纵感染手机执行相同恶意行为,如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或对某目标网站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 (四)手机木马是伪装成合法软件的一种恶意程序,软件本身不能在网络自行传播。通常会在用户不知情时,安装到用户手机上,并且会在后台隐秘执行某些恶意功能,如破坏系统文件等行为。 (五)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在手机后台隐秘收集手机用户数据,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这些个人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第三方的程序。这种程序危害性很大,也最隐秘,主要目的是窃取用户机密信息,例如IMSI, IMEI、密码、各种账号和密码等。 三、手机恶意软件威胁分类 手机恶意软件是故意在智能手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蠕虫、病毒和特洛伊木马的总称。智能手机因有其相应的软件开发平台与开发语言,所以能帮助和规范软件开发者。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带动了智能手机软件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智能手机软件成为了黑客新的攻击目标与掘金之地。根据目前手机恶意软件的分类与特征[3],手机恶意软件带来的潜在威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信息窃取型。信息窃取型手机恶意软件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窃取用户手机当中的个人重要信息。如果用户安装了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一旦这些软件中的恶意程序被激活运行,那么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照片、各种账号与密码都存在被盗取的可能。 (二)功能破坏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主要目的是破坏系统和消耗资源。感染了这种类型的手机恶意软件主要表现为手机运行速度突然变慢,某些功能受到了限制,内存瞬间被消耗殆尽。 (三)推广传播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主要目的是推广、传播一些非法应用软件和广告,自身破坏性不强,在相关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软件的纯洁性,作为广告与其他软件的推广载体,牺牲用户部分体验,以获取部分利益。 (四)通信吸费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收益。这类恶意病毒一种做法是通过手机后台程序用短信隐秘定制SP业务的方式,欺用户,收费业务费用。另一种做法是把恶意扣费和消耗大量流量代码直接嵌入到手机软件中。当用户运行了这种软件后,在用户不知情时就可能在无形中产生了通信和流量费用。这些恶意扣费一般都很隐蔽,有的甚至是通过运营商的合法渠道来实现的,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根本无法察觉,一般都是恶意费用产生后才可能发现[4]。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开通及智能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大规模地向手机上迁移,还会因手机具有的随身携带、频繁使用、个人信息丰富等特性而被扩充。针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工信部需要尽快制订相应的管理性技术规范,加快立法所需的技术性研究为移动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指引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健,范明钮.基于恶意软件分类的特征码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31(增刊1):83-84. [2]卢浩,胡华平,刘波.恶意软件分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9):4-8. [3]奚小溪,孙荣会.恶意软件的行为与检测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2(3):52-55. [4]周运伟.手机安全问题的难点剖析及其对策[J].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10):78-80. 看了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手机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手机广告研究 摘要: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手机广告也逐渐发展壮大。本文将从手机广告的特点、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手机广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手机广告的措施。 关键词: 手机广告;受众;广告监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56-02 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通信的便捷,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全新媒介形式,即“第五媒体”,这已得到业界共识。似乎有媒体的地方就伴有广告,手机作为媒体的性质一显露,人们就开始琢磨如何在手机上做广告,有些商家也已经初尝甜头。近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为精准营销开拓了新时代,也为联通拓展信息服务与新传媒奏响序曲。 一、 手机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手机广告指基于手机的媒介特性,以文字、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电话号码、手机外呼等作为传播形式,以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包括:短消息、WAP、语音、彩信等,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 (一)手机广告的特点 第一,广告的受众庞大。从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亿,手机网民接近1亿,这样为快速传播一条信息或者广告资讯奠定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 第二,广告媒体的私人性。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机一般人手一机,正常情况下不会他人共同分享的,这为我们定点识别打下了基础。 第三,它的贴身性。手机与人随身而行,这个为广告在其中传播创造了机会。 第四,广泛的传播性。手机短信有意义的价值情况下,它的转发性的可能性很大。 (二)手机广告的优势 1、分众 即按消费者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和归类。广告客户对手机广告的兴趣源自这样一种理论:手机广告能够创造与消费者间的亲密联系。手机非常普及而且面向个人用户,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位置发布特定的广告,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广告主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广告服务。 2、定向 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开展精确定向营销,准确地筛选出目标用户并施以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 。手机广告的传播除了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定向传播,广告的发布时间和频次也可以进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调整。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产品流通情况自由选择发布区域,发布数量可根据受众情况进行调控,便于广告主的业务安排。同时通过发送系统及时统计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3、互动 指在广告传递过程中,广告主与终端用户的双向交流。手机短信的互动性有多个层面,首先是人机互动。也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可定制信息,可改变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与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互动,在一些互动式节目和订阅方面已经比较成熟;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互动也日渐成熟。这种互动可以使手机短信这一定向传播的广告方式和大众媒介的传播相结合,从而在传统媒体实现普及,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增强目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最后,这种互动还能与销售终端的互动,可以立刻、及时地调动消费者的行动,使之产生购买意向。 4、及时 由于手机自身的随身特性,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受众,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并根据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 。 5、低成本 短信广告的发布费用非常低廉,与传统媒体动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用相比,短信广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短信平台提交短信广告,比直接用手机发短信息更便宜,大大降低了广告主的广告发布成本。 手机广告的精准性 (三)手机短信与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 例:普通一份市级报纸跟手机短信广告的对比。 1、广告价格 市级报纸:1/3头版6万/期,1/2头版10万元/期 1/3底版万/期,1/4底版万/期,1/2底版万/期普通全版15万/期,6-8万/半版,1/4版3-4万(投入高) 手机短信广告:每条信息只需元,以日发送量20万条计,每日投入只需8千至1万多元,发送1-5万条仅需几百至1千多元。(投入甚少) 2、到达率/浏览率 市级报纸:发行25万份,阅读40万人次,整版浏览率据统计约20%(8万),半版约5%,其它小版面与版花浏览率不足2%,重复浏览率一般为0。到达率、浏览率低 。 手机短信广告:选择精华号段及收集的实号段,到达率95%以上,普通号段85%以上,带强制性收阅,浏览率100%,到达率、浏览率高。 二、手机广告的基本形式 (一)PUSH类广告 即将分众后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有短信、WAP、彩信三种形式。PUSH广告的核心优势是可进行分众化精确营销,这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 1、短消息PUSH 即通过发送短消息的形式将广告信息告知用户,覆盖面广,可覆盖所有手机用户,到达率高,成本低廉。 2、WAPPUSH 即将企业WAP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用户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广告信息或进入企业WAP站点,其优势有百万级的高端用户极具开发价值,受众接受度高。 3、彩信PUSH 即将广告信息发送到彩信用户信箱。其优点有超大容量,支持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表现力强;90%的商务用户,皆为高端人群;传送速率快,用户认可度高。 (二)WAP类广告 1、手机门户站点类 类似于互联网门户。例如,中国联通的WAP站点为“互动视界”。“互动视界”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可达到100万人次,极具广告开发价值。其用户群体偏年轻,中高收入阶层,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公司员工占相当比例,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用户群体特征决定了适合进行手机广告投放的是中高端产品或品牌,如IT通信、家电、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建材家居、零售商贸、汽车交通、医疗保健等行业将在中国联通手机广告平台上大有可为。以“互动视界”站点为依托,中国联通推出WAPMINISITE(企业手机站点,相当于迷你型企业网站)特色服务,为广告主的WAP站点提供接入服务。 2、无线互联网广告 手机上网时往往是处在时间间隙和移动的状态中,手机网络广告应该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做设计。 (三)置入类广告 将广告主各种信息置入到手机中,分为永久性置入和非永久性置入两种。其置入的内容可以是图片以屏幕保护、 壁纸、开关机画面方式内置,电视广告作为视频内置,广告歌曲作为来电铃声内置,品牌主题游戏内置,有利于品牌和消费者建立长久联系。 1、手机程序广告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程序的广告潜力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一块可以采取广告支持的免费游戏软件供使用者下载的模式。软件典型的有手机版的城市生活指南软件,提供了美食,电影,音乐,展览,休闲,血拼等各类信息。 2、游戏广告 手机游戏插广告 。 3、间隙广告 意思是在下载手机电影、游戏时的广告。 (四)蓝牙类广告 蓝牙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集图形、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在终端手机上得到完美展现。不但给终端用户提供新颖的信息服务体验,同时也给广告主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数据分析。 (五)手机视频广告 随着3G(甚至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到来,未来手机视频广告的带宽瓶颈肯定不再是问题,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屏幕下方显示广告链接,用户可以随时可以点击。 三、 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社会,特别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手机广告的特点及其优势,让人们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利润增值项目。但另一方面,手机广告的强制介入等特点,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综合来说,现阶段,手机广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 1、广告形式单一,吸引力有限 目前的短信广告以文字表达的形式为主,内容直白,诉求过于明显,而且短信70个字的容量限制了传递的信息量。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吸引力有限。 2、信息安全 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二)法律方面的问题 1、缺乏相关政策和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无线广告进行管理,现行的广告法中也没有涉及短信,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起草中,管理相对滞后,也影响了行业的稳定发展。 2、手机号码的法律问题 手机运营商向广告商出售手机是非法的,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3、手机号码的隐私问题 由于手机的极端个性化,隐私问题是一个障碍,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库,由此涉及到隐私问题。 (三)运营商方面的问题 1、手机媒体被认为是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垄断媒体” 运营商对于手机广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手机广告的生意能否做得成。 2、手机费用问题 中国的手机收费高,而且是双向收费,用手机上网更加昂贵。 3、垃圾邮件问题 信息垃圾目前,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已经超过正常邮件数量。垃圾邮件给使用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用户带来的烦恼与损失更大。此外,垃圾短信也已经成为一大公害。 4、传播效果问题 信息盲目发送,传播效果不好。对手机短信这一新兴媒体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对它的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广告信息盲目发送,成了骚扰信息,这是目前有限的手机短信广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 发展我国手机广告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用户态度 手机广告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要消解受众的抵触情绪,变被动接受广告为主动接受,也就是变“推”为“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使用户乐于接受广告信息。广告商应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性,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的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广告融入手机可订阅及下载的内容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以消减用户的抵触心理。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 探究我国手机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加强对手机广告的监督、管理,使之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把手机广告合理纳入现有的广告法制体系。 1、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 目前,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布者不但包括电信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而且包括直接发送广告的商家和个人,广告发布者非常分散,较难管理。为便于监督、管理,尤其是为了控制向同一部手机用户发送的广告数量,需要适当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对商家或个人直接发布大量短信广告的现象予以限制,从而实现手机广告有节制、有针对的发送,维护手机广告的可持续发展。接收者也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明确表示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手机广告。 2、建立手机广告经营登记制 作为新兴广告形式,手机广告也可以灵活采用经营登记管理制,使广告经营规范化、专业化。这既能保证手机广告经营者的专业水准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手机广告经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3、实行手机广告审查 (三)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广告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手机短信广告要想成功,就必须建立起能兼得现存的广告业和通讯业之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该模式充分尊重价值链中各要素的作用。 在这一产业链中,有广告主、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广告主是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收入取决于广告主偿付给移动广告公司开展广告活动的资金数目。移动运营商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拥有传送移动服务的设备和技能,控制着传输渠道。服务商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技术服务,用户最终是通过服务商获得各种应用服务的。最后是消费者的态度,它决定了手机广告的未来。如果受众不买账,手机广告也不可能生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手机短信广告还有很多欠缺。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外目前也没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整个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之间仍然没能很好地整合,产业现状还比较零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连良.浅议手机广告的发展空间[J].理论研究,2007,(1). [2]戴丽娜.手机媒介广告运作初探[J].商业经济,2004,(7). [3]穆宽.手机广告成精准传播新热点[J].传播前沿,2007,(3). [4]许之敏,徐小娟.手机广告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1). [5]汪佩伟,王伟玮,陆波.发达国家手机广告启示录[J].市场观察,2007,(12).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大众的同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露。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如何利用其正面优势有效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9月26日发布了2011年8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亿户。移动通信占通信总量的 。全国亿人口除去亿老龄人口和亿儿童人口,几乎平均人手一部手机。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给出了“智能手机”词条的解释: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与传统的“电话”相比,目前的市面上出售的手机功能多样,上网、导航、游戏、短信、QQ、摄像、录音、拍照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即使是山寨版的便宜货功能也丝毫不减。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只要想买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买得起用得起的手机。芬兰诺基亚、美国苹果、加拿大RIM(黑莓)、美国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用户。 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开放自由的大学教学。 1 手机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联络工具。 大学生正属于思想活跃、追逐时尚、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时期,同时又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和学校像对未成年人那样的管束。 及时与家长、朋友沟通。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相对过去子女较少。受父母关注过度,升学压力致使很多属于自我生存需要的事情都是父母长辈代行其职。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甚至有些学生渴望独立叛逆家长和依赖家长两极情绪并存。远离父母、亲人到异地求学,生活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思念、精神上的失落都需要倾诉,手机使这种沟通变得及时迅捷,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平复。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安定教学秩序,有相当的调试作用。 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使大学生除上课以外,很多情况下是单一的个人行动。手机的存在,使他们方便联系同学、请教老师,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方便与社会相关机构人员联系。信息时代,人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手机可以及时获取学校之外的外部信息,与社会建立联系。实习、就业、文化活动、考研辅导、信息咨询都需要与家长、同学、老师以外的人员发生联系,手机的使用让这些变得容易便捷。甚至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通过手机导航、求助、报警。 信息工具。 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媒体和网络信息。手机的上网功能使之成为一台掌上电脑。手机报、手机快讯可以将国家大事、娱乐新闻及时发到手机用户。各个网络平台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的讯息,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及时获取。百度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他们所关注的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将成为一种潮流。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载体在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手机可以作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通过手机下载小说、工具书,比传统书籍轻盈方便,方便随时学习。让古人所说的枕上、厕上、马上(现在是车上)的学习更为方便,见缝插针,节约时间,利用时间。 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推广。许多高校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主要开展短信服务,如图书馆基本信息、基本服务、预约图书、到期提醒、书目查询等。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手机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终端之一。 2 手机对大学教学的负面影响 懒于思考。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下降,不少学生都是接受型的,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手机无线网络的搜索查找功能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私人性使学生轻而易举的通过手机获得答案,如果老师否定,就再次检索。 三心二意。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无空间性让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来自教室以外的信息,受到电话、短信的骚扰。手机游戏、QQ聊天、网络信息时刻吸引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上网聊天,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于集中,笔者曾做过调查,30—40%的学生承认上课曾发过短信。投入学习精力减少,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由此而养成了上A课看B书的不良学习习惯。 疏于笔记。长期题海战术,简单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反感。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键盘敲击输入文字让学生找到了替代方式。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和有效监控机制情况下,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将手机的拍照功能移之于此,当老师反复提醒重要后,不情愿地举起手机拍照课件PPT页面。 习惯人机交流。各种手机资费套餐都有较为便宜的短信配置,加之大学生集体宿舍、阅览室不方便大声喧哗和个人交际的私密性,学生习惯于发短信联系,甚至在合班课上控制不住自己进行短信交流。有人戏称大学生为“拇指一族”(按键发手机短信),长此以往,习惯于人机对话,不善于人际交流。已经形成一种口语表达上的能力欠缺。 作弊工具。个别学生利用手机作弊,其影响比夹带小条还坏。小条还需要准备,抄写至少也可以熟悉一遍知识。而手机百度根本就毫无准备过程,随时照搬。甚至连很多未经甄别的错误信息也照抄不误,学习对这类人而言毫无意义。 3 应对策略 在全民手机时代,像中小学一样禁止学生用手机(其实有些时候也是禁而不止)是不现实的,任上述情形泛滥也是不负责任的。作为当代大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要在现代技术环境中迷失,既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为国家民族前途负责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削减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光大其正面作用,加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对策略的核心。 看了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现如今智能手机统治着通讯领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科技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篇一 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摘要:现如今智能手机统治着通讯领域,而这个时代的来临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发展,加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在老年人手机设计上,尤其是如何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上则显得更为重要。该文根据老年心理学等理论和社会现状就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的功能设计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设计;老年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7985-02 1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及其与手机的关系 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也就是说假如我国有13亿人口,那么老年人口数则有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如何为老年人构建和谐舒适的晚年生活,让老人的身体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被人们所关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的现实状况却是,儿女们在外工作时,老年人往往是退休后自己在家,大多数的老年人便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则变得更加单一,能够独立上网使用QQ等社交聊天软件的老人可谓是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手机便成为他们与家人朋友联系交流时最主要的平台和沟通的渠道。一部方便易用的设计贴心的手机便是陪伴他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也是儿女们更好的赡养老人和孝敬老人的好帮手。可是,由于周围环境及老年人身体条件的制约,大多数老年人在接收与传递信息时不是很便利,他们大多都不会像如今的年轻人一样刷微博、发微信、下载手机软件等,这样也会制约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对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2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多数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前,感知能力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因为个体的因素,大都不太明显;可是五六十岁以后不仅是听觉和视觉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其实连同皮肤的触觉等感觉也都随着年龄增长3 智能手机时代合理的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无论是购物网站的页面上还是手机销售营业厅内,玲琅满目的手机映入眼帘,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用的手机真是屈指可数,有的打着老人机的口号,可是功能上却是年轻人才能快速操作的模式,有些手机的设计根本就没有以老年人的特征为根本,设计出来的产品并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作为能够给年轻人生活提供方便的产品,智能手机也必将成为老年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一款设计优秀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不但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便利还能够帮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那么在智能手机成为街机的今天,老年人手机设计成什么样,具备什么功能才能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呢?从老年人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出发,针对老年人身体特征,老年人手机在功能上的设计建议如2: [老年人手机硬件功能设计\&老年人手机软件界面设计\&1、硬界面的键盘操作(有无键盘),键盘按压功能,老年人触觉的灵敏度下降,如何控制按压度的来操作手机及其程序。如果设置按键操作则需比正常手机按键尺寸大上倍。 2、手机屏幕的功能显示,易操作。 3、电池充电设置,自动提醒老年人及时充电。待机时间需要长些,可内置备用电池以备没电时突发事件的使用。 4、听筒的通讯功能,铃声功能,老年人听觉下降,所以铃声的音频设置很关键,铃声响亮且符合老年人的喜好。 5、外观的质地材料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并且防滑防水、耐摔耐磨耐高温、手机的造型和色彩也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需求。 6、大键盘、FM收音机、一键呼叫、快速拨号、语音控制、超长待机、健康监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1、界面色彩设计上选用黑色、白色、橙色及红色较佳。在同等条件下,老年人对暖色比冷色易于识别。 2、文字上,大小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老年人视力的不同。 3、操作界面的设置要简洁清晰、操作深度低。 4、功能上除设置通话、短信等功能外,以下诸如急求功能、照明、闹钟、健康提醒(例如吃药时间的提醒)、心电及血压、娱乐(收音机、音乐、摄像头与家人的可视功能)等功能。 5、随时随地的地理位置及实时监控即GPS定位,及时老年人记忆不好走丢了,家人也能够找到老人的位置。 6、现在高科技技术的运用,比如把云服务等高技术手段运用到老人手机当中,就是把云服务的概念和技术完全的引入。子女可以通过身边的电脑手机等设备和父母的云服务手机建立连接,远程协助父母管理手机,进行远程管理设置,涵盖了远程定位、健康资料、联系人、图铃、闹钟、桌布时间与日期、键盘、高级设置、手机模式等菜单功能。\&] 图2 由此不难看出老年人手机功能上的设计应着重的体现出人性化、智能化和云服务等高新技术的注入。智能化使老年人专用手机可以能好更快捷的满足老年人日常所需要的手机服务,就像拥有了贴身的管家和秘书一样来帮助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云服务则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测量和检测到的数据,例如心电、血压水平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实时上传到云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们对老年人的一举一动有所知晓,以至于出现异常和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拨通儿女及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老年人手机的整体功能设计应该简单易用且经济耐用,虽然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机能都在下降,相信一款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专为老年人贴心设计的手机会成为他们生活中必备的好伙伴。当然,儿女及家人对老年人的关爱才是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根本,多一些关爱和探望,让“空巢老人”的心理和心灵不再空虚、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性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赵慧敏老年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 [2] 张振萌.针对使用行为分析的老年人手机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 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手机恶意软件特征分析 摘 要:针对手机恶意软件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手机恶意软件的定义与类型,再总结手机恶意软件威胁的种类及影响,以此为手机恶意软件防治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手机;恶意软件;特征分析;潜在威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3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更多的传统应用模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近年来,手机以其小巧、便捷备受青睐。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高,加上网络宽带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手机上网。 一、手机恶意软件定义 手机恶意软件是指在用户未明确提示、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手机上安装或运行并且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一般说来,手机恶意软件具有七大行为特征,一些恶意软件符合多个特征。 (一)卸载困难。手机恶意软件一旦在手机端强制安装,用户使用常见卸载工具难以对手机恶意软件进行根本删除。 (二)强制安装。在用户未经许可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软件强制安装至用户的手机上。 (三)广告推送。手机感染一些手机恶意软件后,恶意软件开发者可以与用户手机后台远程通讯,不时向用户手机推送大量的垃圾广告短消息、彩信[1]。 (四)浏览器中毒。手机浏览器收感染后,操作系统的API可能被恶意调用,以进一步达到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目的。 (五)窃取信息。如果手机感染某些手机恶意软件后,系统中的个人隐私信息,如用户通讯录、用户短消息等内容会被这些软件窃取。 (六)侵犯权限。手机恶意软件可能会在程序安装后,初始化运行的时段弹出提示框,让用户在无申辩力的情况下赋予手机恶意软件文件系统访问权限。 (七)恶意捆绑。一些恶意软件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绑定其他软件或广告, 二、手机恶意软件范围 参考计算机恶意软件分类与目前已出现的手机恶意软件种类,本文将手机恶意软件分为五类:手机蠕虫、手机病毒、僵尸网络、手机木马与间谍软件[2]: (一)手机蠕虫是一段能够自我复制与传播的恶意程序。系统破坏性不强,普通手机蠕虫一般情况下不会感染系统文件,主要目的是大量占用系统、网络资源。 (二)手机病毒是一段能够自身复制的程序,主要手段是破坏或篡改用户数据,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破坏性极强。 (三)僵尸网络是通过多种隐蔽手段在大量相同系统平台的智能手机中植入恶意程序,使攻击发起者通过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信道,操纵感染手机执行相同恶意行为,如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或对某目标网站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 (四)手机木马是伪装成合法软件的一种恶意程序,软件本身不能在网络自行传播。通常会在用户不知情时,安装到用户手机上,并且会在后台隐秘执行某些恶意功能,如破坏系统文件等行为。 (五)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在手机后台隐秘收集手机用户数据,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这些个人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第三方的程序。这种程序危害性很大,也最隐秘,主要目的是窃取用户机密信息,例如IMSI, IMEI、密码、各种账号和密码等。 三、手机恶意软件威胁分类 手机恶意软件是故意在智能手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蠕虫、病毒和特洛伊木马的总称。智能手机因有其相应的软件开发平台与开发语言,所以能帮助和规范软件开发者。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带动了智能手机软件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智能手机软件成为了黑客新的攻击目标与掘金之地。根据目前手机恶意软件的分类与特征[3],手机恶意软件带来的潜在威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信息窃取型。信息窃取型手机恶意软件主要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窃取用户手机当中的个人重要信息。如果用户安装了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一旦这些软件中的恶意程序被激活运行,那么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照片、各种账号与密码都存在被盗取的可能。 (二)功能破坏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主要目的是破坏系统和消耗资源。感染了这种类型的手机恶意软件主要表现为手机运行速度突然变慢,某些功能受到了限制,内存瞬间被消耗殆尽。 (三)推广传播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主要目的是推广、传播一些非法应用软件和广告,自身破坏性不强,在相关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软件的纯洁性,作为广告与其他软件的推广载体,牺牲用户部分体验,以获取部分利益。 (四)通信吸费型。这类手机恶意软件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收益。这类恶意病毒一种做法是通过手机后台程序用短信隐秘定制SP业务的方式,欺用户,收费业务费用。另一种做法是把恶意扣费和消耗大量流量代码直接嵌入到手机软件中。当用户运行了这种软件后,在用户不知情时就可能在无形中产生了通信和流量费用。这些恶意扣费一般都很隐蔽,有的甚至是通过运营商的合法渠道来实现的,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根本无法察觉,一般都是恶意费用产生后才可能发现[4]。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开通及智能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大规模地向手机上迁移,还会因手机具有的随身携带、频繁使用、个人信息丰富等特性而被扩充。针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工信部需要尽快制订相应的管理性技术规范,加快立法所需的技术性研究为移动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指引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健,范明钮.基于恶意软件分类的特征码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31(增刊1):83-84. [2]卢浩,胡华平,刘波.恶意软件分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9):4-8. [3]奚小溪,孙荣会.恶意软件的行为与检测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2(3):52-55. [4]周运伟.手机安全问题的难点剖析及其对策[J].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10):78-80. 看了关于手机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依赖手机论文参考文献

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MATLAB应用,引入心理统计的教学课堂内,不仅能通过加深加工层次的方式使得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各种统计定理以及其使用的适用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投入程度。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高校教师高度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优势出发,指出几种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促进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这对于在高校心理学教学课程中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手机;心理学教学;心理统计课程;人体解剖课程

智能手机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生活工具。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在2013年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达到了约7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各种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复杂的银行卡交易到便捷的支付宝支付,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及时通讯软件QQ到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微信,从限定字数价格昂贵的付费短信到几乎免费以流量计算的及时通讯,从传统媒体到以手机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这些无一不在彰显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发挥的巨大影响。智能手机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学校教学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郑晓娜和辛斌(2012)的一项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有多达约85%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玩耍手机[1]。

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延展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互动(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构建虚拟群进行课堂相关内容的交流);但另一方面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管理难度[2],如学生在课堂玩游戏、浏览网页、进行实时聊天等行为,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

尽管有一线工作者提出用严苛的方案来加强对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监管,如上课关机、将课堂使用手机同期末成绩进行一定程度的挂钩等[3],但大学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维的能力,若用类似幼稚园的强制手段来教育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否有很好的效用,是值得商榷的。相较简单的禁止使用手机这样的措施,一个更有效的措施是将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将之有效的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本文正是拟试图结合笔者在教学课堂中的实际经验,指出几种具体的有效的将智能手机整合到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一、以智能手机为基础构建虚拟教学社区

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点是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进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资讯的发展,越来约多的学生习惯在课程前和课程中借助网络熟悉教学内容(如百度、知乎、网易课堂等)。因而,如何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若教师的教学的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熟悉掌握,则无疑学生在课堂的投入程度就不会太高,又若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则同样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投入上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可以以流行的及时通讯软件如微信等构建一个课程群,这样学生可以实时在群里面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和改进教学进度。这一课程群,不仅可以起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反馈的作用,还可将之作为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发布课程相关信息的工具平台。

二、智能手机在心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相较数学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心理(或心理与教育)统计课程主要偏重于让学生了解进行各种分析的基本前提和适用条件。过往心理学关于记忆效果的经典研究表明,对所学习的信息加工程度越深,记忆的效果越好[4]。因而,要想让学生较好的记忆、区分不同的使用条件一个较好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来让学生深度了解各种分析适用条件的原由。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现代的智能手机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过往一些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智能手机具有台式机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在心理学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移动应用程序,来对一些经典的统计问题进行深度演示,以中心极限定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正态概率分布近似)为例,仅需要15行左右的代码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为何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即使总体样本不是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也呈正态分布这一关键概念。

同时,得益于MATLAB语言的直观性和易用性,将之用于心理统计课堂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学生通可以通过修改一些参数来探索在不同条件下的数据的不同统计信息,如总体非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下的抽象分布规律等。总之,通过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MATLAB应用,引入心理统计的教学课堂内,不仅能通过加深加工层次的方式使得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各种统计定理以及其使用的适用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投入程度。

三、智能手机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中的应用

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这门课程中,一个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脑不同区域的记忆和区分,以大脑皮层为例,根据神经解剖学家Brodmann的划分就有多达55个不同功能区域[6],近些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相技术的功能定位研究更是区分出了更多的功能区域,如早期功能定位研究发现Brodmann的19区可以进一步区分为V3,V4和V5几个区域,以及新近研究将大脑分成多达180个的功能区域[7]。传统教学过程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BrainInnovation公司开发的BrainTutor3D手机应用软件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该软件基于OpenGL显示技术,支持对大脑模型的三维触摸操作,如点击、放大、任意拖拽、360度旋转等。得益于这些操作过程导致的对相关解剖信息的深度加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手机投影进行沉浸度较高的演示;另一方满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大脑各个功能区域的分布和位置。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以该手机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测试和竞赛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小结随着通讯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2-3,5],也成为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的确给课堂教学带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一些及时推送信息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干扰,以及学生对手机游戏成瘾导致课堂利用手机玩游戏对课堂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最近一项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更是发现,手机依赖同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约低[6]。尽管如上所述,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效果有许多负面影响,但应当意识到智能手机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这些负面影响也仅仅是工具使用不当所致,并不能仅因为这些消极的效应就将智能手机视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洪水猛兽,而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禁止。

应当看到,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工具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给大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7]。本文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智能手机的使用为例,详细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课堂中几种可能的积极的使用方式,表明,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是完全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负面效应,若使用得当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为今后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郑晓娜,&辛斌.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沈阳5所学校为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6),73-76.

[2]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9.

[3]陈志刚,刘灵芝,&韩梅.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11,2(54-56).

[4]杨治良.记忆心理学(2e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杨云,张倩,刘贺,卜相冉,&刘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教育观察,2014,3(7),84-86.

[6]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535-538.

[7]魏丹丹,&胡小强.高校运用手机开展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科技广场,2007,6(177-179)

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手机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同学们随时体验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手机能实现人们随时随地的沟通联络,短信更是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而这方面功能在大学群体中反映格外突出,随着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新闻等功能的拓展开发,手机文化正不断地向主流文化过渡。同时,大学生使用手机能开拓视野,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新闻,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类动态。总之,手机媒体给大学生一个能快速便捷的开拓视野的平台。然而,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必然存在两面性,正面表现为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扩充交际圈等如上方面,而负面影响则表现在身体危害及心理危害两个大方面,而对日常行为的影响也是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负面影响和危害。 1.过度使用手机的身体危害 手机通过信号基站接受和发送无线电波,即是我们常说的手机辐射,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辐射信号会被人体所吸收,因此手机辐射很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手机基站附近辐射集中,麻雀的数量相对较少,这似乎更能说明以上猜想。为了证实这种猜测,澳大利亚某研究院于1997年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容易患上淋巴癌的白鼠暴漏于手机辐射下约l8个月,结果发现,癌细胞生长的速度增长了两倍。基于各项试验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将手t4t~t]人“可能致癌名单”中。手机辐射的能量通过一种短暂义突然的刺激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参与调查的约13%的同学表示,曾因过度使用手机(通话、网上聊天、阅读小说)导致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甚至引发失眠症。某些山寨手机生产商更是一味提高机体功率,导致其辐射量是一般手机的50倍之多,这对作为山寨手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大学生的想而知。 2.过度使用手机的心理危害 (1)手机成瘾及戒断反应。 1)手机成瘾。手机成瘾属于行为成瘾,主要包括以下Jl青况:游戏娱乐方面。从手机普及以来,手机游戏已由最初的文字类、短信类游戏发展为JAvA游戏,一直发展至现在的N—GAGE游戏,手机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一直在攀升,有人为了取得高分,甚至没日没夜的进行游戏。沟通交流方面。手机的普及满足了J人们随时随地联络的需求,发送短信也能解决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尴尬,从而方便 人们交往。但正因为这种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甚至成瘾。手机携带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反映在手机携带强迫症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没有接到电话或短信,就会焦虑不安;若忘记携带手机,则会心神不宁,担心漏掉他人的联系;时刻都会关注手机是否携带,是否丢失。 2)戒断反应。戒断反应是指停止或减少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自身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跳,一般症状表现为与使用药物时所产生的效力相反的症状,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症候群。由于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多使用,很多人对于手机产生了不可自拔的依赖心理,一旦生活中离开了手机,马上会产生类似于戒断反应的心理症状。英国专家曾进行一项实验,对若干大学生进行24dx时的无媒体体验,实验过程中,有数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不安,但只要再次接触手机,哪怕只是放进口袋中握住,症状就会大大减轻,心情也很快得到平复。这些状况都与药物依赖所产生的戒断反应极其相似。 (2)手机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1)导致主流意识的减弱。口 主流意识是一个政体的中心,其正确的传播能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然而,随着手机文化的普及,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传播,导致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趋向歪曲,并开始对国家、政府、党产生怀疑,某些时候,一有风吹草动甚至就会引起大学生的集体示威游行,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安定。 2)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在社会转型的风头浪尖形成了许多多元型文化,而手机文化的快速发展在此方面形成了一种负面诱导作用,这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的长期碰撞,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动摇,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正常的马列主义教育。 3)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口 手机媒体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监管,一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机为媒介的环境中肆意传播,不加收敛的宣扬着种族宗教、歧视、反动、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长此以往,点点滴滴的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正常的是非判断能力。 4)削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手机虽然是一个以真实身份为基础的交流平台,但与现实交往相比,仍欠缺直接互动,依赖于手机进行交流的大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手机为原点向外发散讯息,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会导致该学生团队意识的淡薄,与他人直接沟通的能力也会减弱。__和谐。 (3)手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不论从外形还是功能方面都在进行着快速的革新,手机更新换代之快超越了其他任何3c产品。作为大学这个特殊的领域,学生与学生间的家庭经济水平与消费能力都处于若干个不同的层次,而所持手机的型号、品牌、功能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形成了贫富学生间的心理反差,由此引发了大学生问的攀比、歧视、嫉妒,甚至诱发校园偷盗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与人间的正常交往。 (3)过度使用手机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 1)手机作弊。基于手机强大的通讯能力及实时信息收发功能,很多大学生将其作为考试作弊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约7%的学生曾利用手机进行作弊,其中4%是受到他人影响或诱惑后天参与作弊。手机作弊现象不但有失考试的公平公正,更会使他人心理失衡,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因此有可能踏人手机作弊的怪圈,并有意无意的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在大学考场上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校园正常的学习秩序。2)影响他人休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在脱离家长的实时监护进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做不到严格自律,很多学生在临睡前养成了玩手机游戏、手机上网、阅读手机小说等习惯,更有一些学生初尝恋爱的甜蜜,在被窝里毫不节制的煲电话粥,这些行为不论从听觉上,或是视觉上都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休息,也为人际关系埋下了祸患。 3)“半对话”。当一个人进行手机通话时,对于旁人的影响是一种“半对话”效应,即是旁人能接受到的信息仅是通话者的一半,而且话语频率的不规则、语速的时快时慢、语调的时高时低也会造成旁人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扰民”行为。为了证明“半对话”对他人的影响,笔者模仿其他学者的实验进行了_一次模拟,令三名学生佩戴耳机复写在大屏幕上停留约三秒的英语单词,耳机中分别播放两人间对话、电话—方的通话内容、一人独白电话两侧的通话内容,实验发现第一和第三种情况只会略微影响成绩,而第二种情况则严重影响到受试者的发挥。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约19%的学生表示对在自己身边打电话的行为感到反感,认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注意力,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烦躁。 4)不良学术风气的形成 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其快捷、便利的特点使之取代传统媒体,迅速蹿红于大学校园。“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乃大学精神的真谛,也一直是高校所追求的理想和办学的基本理念,其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自觉的学术观念、永恒的道德追求以及敏锐的时代精神等方面,而手机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精神的达成。网络的虚拟现实和跨界特性为人们自由创造和放飞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容易成为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温床。影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获取既快捷又方便,过度依赖于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 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抄袭行为,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互联网上信息共享与复制的便捷性,使得许多大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不是忙于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而是靠着“东拼西凑”、“复制粘贴”来完成,现在大学毕业生论文抄袭现象俨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从学生到教授到校长,甚至到中科院的院士,从普通高校到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无不涉嫌抄袭案例。 5)不良课堂氛围的形成 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总会贴上一些标语,提醒大学生们上课时不要用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震动状态。而经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可以得知不少大学生仍然在课堂上用手机的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每位同学都会在上课期间掏出手机把玩把玩,也许没有什么事情,也拿出来翻几下屏,再放回口袋里。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听课的效率,也给上课的老师留下了非常不良的印象。事实上,身边的人都在玩手机的话,即使不玩也是会被带动起来,最终导致课堂上几乎没有人认真听讲,而大家都在玩手机。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看视频,听音乐,看小说,完全浪费了大好的课堂学习时间。 6)与人交流和相关体育锻炼的缺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在和你讲话,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是一句网络上很红的话。我们知道,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幼辈们几乎都会在与长辈交谈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长辈看了心里肯定非常不舒服,这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所以很多时候出现了爷爷奶奶为孙子孙女玩手机而生气地夺门而出的事情,老年人是需要爱护和尊重的,若是在和他们聊天讲话的时候老是玩手机,怎么样也说不过去吧。与别人交流也是一样的,一心不能二用,否则一事无成。体育锻炼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手机拿在手里玩着就不想锻炼了,只想坐着或者躺着,慢慢的失去了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的学生在50 -100元,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微信 ;游戏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论文的参看文献

[摘要] 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 我们应充分认清问题的本质。从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等四个方面入手, 用尽一切办法来教育并挽救学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还必须端正态度,扬长避短,正确引导,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 同时,还必须把握好工作中“度”的原则,适当控制,有限自由。让沉迷网络的学生的生活真正丰富起来,健康起来,共同建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消极影响 防治对策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它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作为正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网络更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其身心和学业都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极大地不利于整体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分析沉迷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从而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推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消极影响 1.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许多沉迷网络的学生对网络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需求感,对其他活动则缺乏兴趣或难以集中精力,缺乏时间感,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自尊和自信,学习效率自然下降。由于沉迷网络, 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业,不断逃课、熬通宵、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导致成绩一路下滑,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成绩进一步下降,然后再通过网络来逃避这种不愿看到的学习现状,由此不断恶性循环。 2. 对身体健康的消极影响 长时间坐在电脑跟前,极其影响身体健康,包括视力下降、整体体质下降。大学生还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而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且不说电脑辐射的伤害,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视力下降,引发心血管、胃肠功能等各种疾病,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沉迷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远大于对身体的影响。恶性循环诱发的心理病症不断攀升,让大学生面对现实时产生更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及暴力倾向,奋斗目标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淡漠,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将来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且一旦停止网络活动便出现心理的不良反应,如情绪低落、志趣丧失、烦躁不安、精神委靡,以及严重的压抑现象,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 (1)情感反应障碍 情感反应障碍指情绪的始动机能失调,出现与客观刺激不相符的过高或过低的反应。大学生一旦沉迷网络,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和焦虑等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集体漠不关心,脾气烦躁,遇事易冲动等症状,严重的还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生理反应。 (2)人际交往萎缩 沉迷网络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通过人机交往的方式寻求精神知己,缺少现实的交流,这必然会对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造成影响。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使大学生大大减少了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的时间,与其他同学逐渐疏远,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社会功能受损。此外,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所发生的交友问题,其影响并非局限于网络之中,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由于沉溺于网络,与现实世界产生深深的隔膜, 大学生在处理现实的人际关系时往往不知所措,对人越来越冷漠。很多大学生为此远离人群,逃避社会,希望躲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庇护。 (3)角色的自我分裂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困难时,总想回避到网络中,从中得到安慰。网络掩盖了真实的生活,扩大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他们渴望在网络上追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消极地对待或逃避现实世界,其“真实的我”、“现实的我”、“网络的我”三者之间产生冲突,往往让他们在网上网下判若两人,严重的可导致双重或多重性人格问题。 (4)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许多网络内容渗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加上还有不少网络中充斥着暴力、恐怖和色情以及污言秽语。绝大多数网络游戏,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注重渲染血腥的厮杀和仇恨,暴力决定一切,这些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极为不利。研究证明,媒体暴力与真实暴力之间有因果关系,以暴力为主的网络内容,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具有攻击性,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侵犯性,严重的甚至走上邪路。 二、对策 1.大力增强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搭建良好的沟通教育平台 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不能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事实上,在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在少年时期受到不科学的教育,基本的倾诉、兴趣等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才转向网络寻求新的“自我”,并沉迷其中的。因此,教育主体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反省过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的行为,并予以改正。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重新认识网络,努力接触网络,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灵上交流的有效的平台,增强校园网的知识性、科技性和趣味性,使其紧密贴近学生,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这样一方面能做到知己知彼,为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以往沟通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隔阂,搭建有效的载体,让学生敞开心扉,实现无障碍交流。 2. 深入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面对网络,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网络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代化工具,但不是精神家园,更不是世外桃源。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危害,要扬长避短,特别不能迷恋网络。第三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心态。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自由性,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自如转换,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之中;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实施欺行为,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现实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及需要,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现实活动与交往中,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 3.加强完善网络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 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强网络制度建设,把他们上网行为限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是必要的。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课堂和宿舍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对上网行为进行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是能够克服和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对网络成瘾者也有一定的矫治作用。学校要严格校规校纪,建章建制,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宿舍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上网用户守则等进行规范管理,并从公寓管理规定入手,对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杜绝学生通宵上网的可能性。 4.精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生活 除了与个体、群体有关,大学生沉迷网络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预防大学生沉迷网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开办高水平的人文艺术类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健康的文体类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操作中耳濡目染,思考问辨,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网站网页设计大赛、软件开发设计大赛、Flash 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学生的精力从沉迷网络转移到利用网络来学习知识、技能。 这些文体活动还可以满足大学生们友谊社交、独立自由活动、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等需要,从而调动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真正的活动中去,减少对网络的痴迷。 5.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大多对责备熟视无睹、对约束机制无动于衷,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实际上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心理是极其脆弱的。因此,我们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少一些责备, 努力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尽可能与他们就其沉迷的原因进行交流,寻找个体沉迷网络的症结;根据心理特点,考察不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引起心理缺陷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疏导计划,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或系列讲座,积极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等工作。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并学会区分网络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界限,不把上网当作逃避生活问题或者调解消极情绪的主要工具。 总之, 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 我们应充分认清问题的本质。从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等四个方面入手,用尽一切办法来教育并挽救学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还必须端正态度,扬长避短,正确引导,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同时,还必须把握好工作中“度”的原则,适当控制,有限自由。让沉迷网络的学生的生活真正丰富起来,健康起来,共同建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龙洲,颜柯.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 [2]陈明龙等.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浅论[J].兰州学刊,2003,(1). [3]廖美玲等.大学生上网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福建高等建筑专科学校学,2001,(2). [4]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3,(3). [5]刘慧瀛.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6]林绚晖等.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 [7]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不知不觉,传达信息不再需要靠信鸽和邮车,获得娱乐也不再需要靠电视和磁带,而我们,也习惯了用一台手机,就能做到越来越多的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在脱离长达十几年的考试征途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多,他们会在手机上投入过多的时间,手机成瘾心理现象表现得最为显著的也是大学生群体。

手机成瘾是指由于不当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症状,要做出改变,戒掉手机,不是说完全不玩手机,甚至你该戒掉的也不是手机,而是手机带来的“短期快感”。

借助外力: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生要尽可能地投入到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之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远离移动网络成瘾。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积极开展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与辅导,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家庭层面来看,父母应该多关心子女的全方位发展,不要认为子女已经成年,成为大学生后就全盘将他们托付给学校。虽然大学生和家人接触减少,但若是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业发展、生活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当前形势,规划未来,则有益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有助于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自然也就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成瘾。

从自身出发:当然,为了摆脱手机成瘾,自身的努力最为关键,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分清主次关系,如果已经发现自己有手机成瘾的迹象,那就直接删除手机里让你沉迷的东西、APP,学会制定日程表,丰富自己每天的生活。对于第一点,万事开头难,不要觉得下不了手,你要知道你在大学里是来学习的,是来让自己更优秀的,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玩手机这种对自己成长毫无益处的事情上面。对于第二点,这就是利用之前被你玩手机浪费的时间,去做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学习、看书、健身、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很好的。

现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手机上瘾症,很多人一边后悔自己在刷无意义的娱乐上浪费了好儿个小时,陷入自责愧疚,一边又控住不住自己。今天,给大家我分享我亲自使用、超级有效彻底戒掉手机瘾的方法。

戒手机,不要总是动用意志力

人性是最不容易对抗的,动不动就用意志力的人,结果往往很容易失败。我曾经也是刻意去压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但这样只会让人产生“报复”心理。只要一有时间了,我心里就会想着补偿自己。所以单纯的强迫自己戒掉手机,往往是无效的。

后来,我读《习惯的力量》时,这本书中提到,其实,人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回路:

触发点---习惯行为---需求满足。

比如,当你无聊时(触发点),就会拿出手机刷(习惯行为),从而给你带来了娱乐或某种心理满足(需求满足)。

如果我们能从前面提到的【行为习惯】的回路去看待戒手机这事,那戒掉手机瘾就会简单很多。

因此,我们要找到另一件能满足心理需求的事情去替代它。比如,学一些对工作有益的东西,做一些有助于自我提升的事情,或是其它让你有成就感的事,再比如,运动,健身…总之,比起中途动用意志力抵抗手机瘾的人相比,一开始就找到其它能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人,往往更容易戒掉手机瘾。

写在最后:

我很喜欢《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一句话:不要只盯着六便士,偶尔也要抬头看看月亮。

我想说,不要总是盯着手机,是时候做点有意义的事了。相信我,放下手机,不被它所控制,你的人生有很大可能。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用好了就是很好的工具,能为你生活带来便捷,它能为你赚钱,但用不好,就是颓废的神器。

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调查与思考分析

智能手机里的学习软件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下文是对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摘要: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既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应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现象,移动运营商、学校等方面应予以正面引导,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辨别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智能手机;积极因素;消极影响;引导策略;使用现状

智能手机这一事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并使用,但是我们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给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风气、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并不是太了解,而这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话题。

一、大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受欢迎,大部分大学生手机不在身上带着浑身感觉不自在,甚至会焦虑或者脾气暴躁。由此可见,智能手机与大学生密不可分了。随着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发展为使用手机和电脑的自主性学习,现在又发展为使用智能手机终端移动设备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由于智能机的便携性以至于使知识的习得和日常生活情境活动融为一体,使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大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学习并沉醉于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所交织的情境中,怡然自得。”[1]

二、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扩大交往空间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手机的通话、短信、微信等功能是人的嘴巴和耳朵的延伸。通过手机尤其是智能机可以了解更多信息,也可以增进与亲人、老师及朋友的感情。学校对学生正常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依赖于手机,每个辅导员所带学生数少则一百多则数百,给学生通知事情往往要借助手机同班长联系,然后再由班长通过飞信的形式发送到每个同学手机里。智能机这项功能给高校学生管理及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2、上网功能满足信息需求

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有较强的可操控性而且手机上网与电脑上网相比有着移动性的优势。智能机能够及时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且智能机有很多其他软件功能,如小说阅读、分享博客、论坛等,都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

3、智能手机学习软件开启了移动学习模式

智能手机里的学习软件多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学习软件注重学习内容的挑战和学习者的技能之间的平衡,从简单有趣的内容开始吸引大学生,然后根据他们的技能动态调整并且逐步增加学习内容的挑战性,还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沉浸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中。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4、集娱乐、人际交往等于一身的新兴媒介

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机看电影,听歌,玩游戏等,是一个信息量大、携带方便的娱乐平台;QQ、微信、微博等使大学生之间沟通无界限,而且便宜、范围广,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还可以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网页、缴费等,是必不可少的助手。

三、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对附近的几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60% 的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地偷偷看手机或者干脆摆在桌子上面不停地玩智能手机,绝大多数大学生离不开手机,好像产生了依赖症。他们通过手机获取各方面信息,与外界取得联系沟通,有的在课堂上当相机使用拍课件。一部分人甚至认为传统的课堂可有可无。大学生群体在手机上耗费了大量的时光,对老师讲的课毫不在乎,置之不理,在课下跟老师几乎没有交流沟通。他们认为通过智能手机自主学习效率高得多,这在一定意义上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2、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造成影响

中国今天的文化被称为“快餐文化”。智能手机的使用时大学生的阅读、学习等浮于表面,不能够深入理解文字,可以说是“速食阅读”。智能手机使学习变成了一种碎片式学习,因为它的移动性,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样使学习变得浮躁。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大学生习惯了这种移动式学习,很少有时间沉下心去阅读长篇小说或者经典名著。这对于构建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显然是不利的,甚至会使大学生懒于思考,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智能机移动式学习模式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3、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智能手机可谓包罗万象,功能十分齐全,基本上能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这就致使很多大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智能手机上打游戏、看电视剧、电影、聊天等等,他们基本上都沉浸在虚拟世界,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一定意义上影响了人际关系,导致人格不健全。[2]长时间沉溺于智能手机,还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方法与策略

1、移动运营商方面

作为手机运营商,更有责任和义务提高技术,消除不良信息。还应当通过技术开发科学软件,使大学生可以正确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另外,运营商可以多开发一些好的学习软件,使大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同时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大学生多多思考。可以通过手机让大学生做到劳逸结合,不至于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这样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有关人员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机,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可以通过知识宣传教育,以讲座的形式等进行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相关活动,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提高他们的自控力和辨别力,回归原始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培养健全人格。

3、大学生个人

就个人而言,应当提高自身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分析利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打破了时空界限,但是它也有很多弊端,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当擦亮眼睛,扬长避短,真正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汪孔梅,王枚.手机上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高校之应对[J].学园(教育科研),.

[2] 德斯蒙德 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

手机论文参考文献

1、下载安装endnote软件,图标是酱紫滴。

endnote软件

2、打开百 度学术首页

百 度学术官网

3、打开论文文档,话说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呢。

论文文档

4、将光标放在想要插入文献的位置。

箭头所指为插入文献处

5、将文献名称在百 度学术中搜索出来。

百 度学术搜索文献

6、找到文献。(补充:大多数文献其实是可以找到的,即使没有免费下载的资源,也不影响引用)

找到文献

7、点击引用。

引用该文献

8、导入链接的形式选择为endnote。

注意红色框框

9、名称改为该文献的名称,存储路径务必选择为endnote library。然后点击下载。

注意更改名称和存储路径

10、在endnote library文件夹中找到刚刚下载并准备引用的这篇文献。(为了不泄露昕璐妹的研究课题,我打算把之前看过的文献隐藏起来,于是我用橡皮擦擦啊擦,就变成了下面这种效果......是不是觉得这张图也挺小清新的)

找到想要引用的文献

11、右键,打开方式选择为endnote。(哈哈,截图方式千千万,我怎么可能一直用橡皮擦擦来擦去呢。)

用endnote打开想要引用的文献

12、正确导入后的文献是下面酱紫滴。

文献导入endnote

13、再次回到Word文本中检查光标是否放对了位置。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如果endnote正确安装,则会在Word菜单栏中有显示。

敲~黑~板~这里要选择目标杂志的名称,这样插进来的文献格式才是该杂志的。这里我们以Chemosphere杂志为例哦~

检查光标位置

14、回到endnote软件中,选中文献,然后点击上方菜单栏的insert citation。

将文献引用到论文中

15、插入成功。这时在对应的位置会以该杂志的格式显示参考文献。如果把光标放到参考文献处会发现它显示为灰色,跟我们手动输入是不一样的。

拓展资料

论文怎么引用文献

正文:

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接下来小编就贴心地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的相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起到帮助作用,那么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继续往下阅读吧。

引用论文做参考文献需要标志出具体标识,期刊文献要用“J”来表示。参考文献表达的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对于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如果是英文参考文献的话,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第二:书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参考文献与文中标注的内容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

将鼠标移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正确的位置是在标点符号里面,如图。02点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择下拉对话框里的“引用”,选择”脚注和尾注“,如图。03弹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选择尾注的“节的结尾”,然后编号方式为“数字”选项,再点击”插入“如图。04然后看到尾注这边就呼应了,如图。05然后将所有需要插入的地方都标注,最后输入参考文献的文本,按Ctrl+F进行替换,在查找和替换框中输入如图所示的文本,这就操作完成了。

一是用百度学术查,二是用知网查。步骤如下:1.先明确参考文献的名称2.在百度学术或是知网上输入参考文献的名称3.找到相关文献4.选择引用5.复制粘贴即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