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池州教育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6 20:52:30

池州教育期刊

我们学校好像有个新开的BBS

校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邮编: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

邮政编码通常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

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池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坐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省池州市市区,是一个全徽派建筑风格的高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池州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池州学院。

据2013年官网显示,学校校园面积约19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约3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和生活用房。图书馆有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各类期刊1600余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

设有14个教学系部,本科专业45个;拥有专任教师604人,全日制在校生13779人,其中本科生11778人,占在校生人数的85%。

呵呵,具体实际情况问你表姐不是最好嘛~~池州学院官网最上面上有个“人文校园”板块。进去后就是学院新闻思政网,里面有个校园论坛。还有目前池州学院有另两个论坛 池州学院校友论坛: 池州学院学生论坛(碧山泮池论坛):

网址是池州学院 池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77年。学校北滨长江,南倚九华山,毗邻黄山,坐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池州市内。 2008年池州学院已经有了分校区坐落在池州的教育园区里面,就是大学城的地方。 目前学生搬迁正在陆续的完成,已经有一部分的学生搬过去了,新校区校园环境是非常的不错的。 学校山水相间,环境优美,现有面积1000余亩,规划面积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11个系3个教学部48个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在校生近6000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12个专科专业和8个本科专业。教职工540余人 ,专职教师34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00多人,博士、硕士近100人(含在读),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4人。学校各类实验室40个,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IP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纸质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 “九五”以来,学校紧抓机遇,以发展为主题,以学校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备,办学水平大幅提高。 “十五”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2004年8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与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安徽省教育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池州师专、筹建池州学院协议》,到2005年,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立足皖南、服务池州、面向全省、以师范教育为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格的本科院校。 2007年3月19日,教育部向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同意正式设立池州学院的通知》(教发函[2007]55号)。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的评议结果,教育部同意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池州学院,学院代码为11306。《通知》中明确了池州学院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逐步过渡到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6500人;首批设置5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英语、应用化学,2007年开始招生。 4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正式设立池州学院的通知》精神,同意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并定名为池州学院,同时撤消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建制,并将池州学院全日制在校中长期规模暂定为10000人。池州学院近期实行本专科教育并重,并逐步过渡到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新的池州学院将依法规范办学,按照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理念是:“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理科类专业开设人文课程,文科类专业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特色科研,成立了“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九五”以来,学校共完成国家级课题20余项,完成和正在完成省级、校级课题200余项,参与1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5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各类研究论文3000余篇,一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 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国际合作办学新路子,现已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目前,全校教职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升本工作总揽全局,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双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强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争取顺利实现2006年升本的目标。

河池教育期刊

新闻类投稿:;社区新闻、教育新闻投稿:;民生新闻类投稿:;副刊类投稿:;中小学生作文类投稿:。

河池日报投稿总邮箱:一版投稿信箱:社会新闻版电子信箱:其他投稿邮箱:、、、hcrb5b@、、hcrb8b@.

河池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

1952年 更名为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

1958年2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校名也随之改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同年秋,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秋,师专迁往柳州,在原宜山师范旧址复办中师,为广西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

1965年,广西新建河池地区,学校更名为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在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2月,河池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4月到7月间,经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

2011年12月,河池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2013年,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地厅级项目235项,院级项目2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36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45篇,被SCI、EI、ISTP、CA收录124篇;出版专著、教材6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桑蚕研究中心、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

《河池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河池学院对外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河池师专》,1982年改为《河池师专学报》(季刊),2004年6月更名为《河池学院学报》(双月刊)。2000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资料库。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收录期刊。

1998年文科学报在广西高校学报评选中获三等奖。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优秀学报。

截至2013年,河池学院图书馆馆藏印本图书万种,订购期刊中外文期刊1742种,报纸150种。订购各类中外资料库13种。电子资源折合电子图书总计万册。收集了大量桂西北地方特色地方文献,并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等古籍珍藏本和《申报》、《民国日报》等近现代报刊影印本。自主开发《刘三姐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黄庭坚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桂西北作家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韦拔群研究文献资料库》、《仫佬族文献资料库》、《桑蚕文献资料库及网路资源导航系统》等9个自建资料库,收录各类资料11000余种。

截至2013年7月,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 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建有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套用化学)、2个广西重点学科(民族学、生物化工)、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被定为2011-2015年自治区重点支持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6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多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50多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60多人。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教育学科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力学、文艺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数学与套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10月,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2012年学院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截至2013年7月,学生在中国及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获奖450多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软体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信息技术套用水平大赛等活动中均不小的成绩。在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曾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四位。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 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 河池学院的标识是以“河池”的“河”字的第一个字母“h”和“池”字的第一个字母“c”构成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

2. 标识的字母“h”的第一笔划处理成箭头的形状、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这一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 标识的字母“h”和“c”合在一起构成了汉字“大学”中的“大”字,体现了大学的寓意。

4. 河池学院地处铜鼓之乡,而整个标识的形状处理成圆形,与铜鼓的鼓面外形是一致的,体现出了铜鼓文化的特色。

5. 标识色彩采用红色、黄绿色、深蓝色和黑色的组合。红色象征著学校地处革命老区,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黄绿色是铜鼓的固有色,体现了河池学院所具有的铜鼓文化背景;深蓝色象征著知识的海洋和无限希望;黑色体现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整个标识的视觉效果清新自然,表达了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

1. 忠诚执著:忠于事业,精诚团结;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2. 刚毅厚重:不惧艰难,刚强坚毅;脚踏实地,注重成效。

3. 朴实无华:扎根山区,服务地方;淳厚质朴,乐于奉献。

4. 至善和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人师表,臻于至善 。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各类学生社团60多个,涵盖了理论、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六大类。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广西高校"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术协会和家教协会为广西高校优秀社团。

每年5月推出"社团风景线"优秀学生社团系列展示会,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社团每年均举办社团文化节,展示社团建设成果。

学校设有学生联合会,在学院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学联下辖文学与传媒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学生会。学联设有办公室、学习部、外联部、文艺部、宣传部、生活部、体育部、纪检部、女生部、网路部等十个部门。

​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 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运动会、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

在全国第一、第二届、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舞蹈一等奖,书法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成立50周年合唱大赛上获"成人组金奖";在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汇演中获得金奖;《背篓·瑶人》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青年舞蹈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

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三等奖;戏剧《养蚕妹招亲》获得全区大学生戏剧展演一等奖;在中国-东协"红铜鼓"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获"优秀成果奖"。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教育期刊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密码。滨州行知教育报刊征订密码每个人不同,可以去当地的教育局寻找一下自己的信息,输入自己的信息就知道了。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池州社会科学期刊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原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1997年更名为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创建于1960年12月,是科技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该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占地100亩。现有职工740人,主要从事信息收集、加工、分析、报导和咨询工作。

根据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22日,2021年新批准创办13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将名单整理如下,供学界参考。 新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更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回族研究》更名为《民族学论丛》 《缔客世界》更名为《工业信息安全》 《钱经》更名为《丝路文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经济视角》更名为《经济发展研究》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更名为《体育教育学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国土资源情报》更名为《自然资源情报》 《当代继续教育》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 《南方国土资源》更名为《南方自然资源》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更名为《福建市场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更名为《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未来教育家》更名为《中国基础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武警学院学报》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学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更名《伊犁师范大学学报(哈萨克文)》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创意商业评论》更名为《应用经济学评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故事林》更名为《海峡文艺评论》 《经济数学》更名为《湖湘法学评论》 《世界古典文明史》更名为《古代文明(中英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祝你幸福》更名为《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读书文摘》更名为《荆楚法学》 《今参考》更名为《全媒体探索》 《中国扶贫》更名为《中国乡村振兴》 《预测》更名为《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家庭·育儿》更名为《家庭教育研究》 《文物世界》更名为《文物季刊》 《父母世界》更名为《早期儿童发展》 《防务视点》更名为《军队基层建设》 《尚漫》更名为《营销科学学报》 《健康人生》更名为《科教发展研究》 《江河》更名为《水文化》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更名为《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池州学院期刊等级

池州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的安徽省池州市市区。学院前身是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7年,2007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池州学院。 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868亩,学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新建约2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建有千兆校园网、开路与闭路播放的教育电视台及卫星远程教育系统;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各类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超星电子图书和特色馆藏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建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60多个。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系,11个与地方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科研机构(2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设有71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50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300多人。成人高等教育设有8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在编教职工556人,专职教师44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3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职教师25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截止12月,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校教研、科研气氛浓厚,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600余篇,其中SCI、E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性期刊摘录、收录、复印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4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 1 2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