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图书馆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2024-07-03 17:06:04

图书馆杂志主编是谁

简介:林海音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一九一八年生于日本,她的原名与之谐音相近,叫林含英。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一英子的视角不但描写了自己的生活,也描写了北京平民阶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是台湾人,祖籍广东,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也是林海音在后来成为优秀作家的原因之一。

林海音的父亲于一九三一年病逝,也有人说是被毒死。林焕文是著名爱国分子,而一九三一中日关系紧张,他很可能是为了破坏掉反日爱国势力的影响才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林海音的父亲去世后,使林海音变得更加独立有担当,间接地培养了一个优秀的作家。

林焕文离世后,林海音承担起家庭的部分重任,13岁的林海音早早地成为一个勇敢的小大人。从她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中,能够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城长变化。林海音的父亲虽然去了,但是留下了一位优秀的作家。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

参考资料:林海音-百度百科

美国图书馆史是我现在也是以后的重要研究领域。给中外图书馆史上的人物(Figures)作一个客观公正的排名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可是在复杂的中国图书馆界,要给中国图书馆史人物弄一个排名是非常困难的,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甚至会遭受语言的暴力;而相对来说,给美国图书馆史人物作出评价倒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以下的排名,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加了我本人的意见和看法,但总体上反映了美国图书馆的史实。 ——广州阿华田(Kwangchow Ovaltine)一号人物:Justin Winsor(贾斯汀.温沙,1831-1897) 评价:在美国图书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曾经担任过用市政税收建立起来的美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的监管;他曾经担任过美国最古老和世界上藏书量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馆长;他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并两次(1876-1885,1897)担任这个重要职务,前后达十年之久;他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图书馆杂志》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由美国教育部于1876年编制的在美国图书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特别报告的重要撰稿人。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图书馆学家和历史学家、19世纪末美国图书馆运动的杰出领袖贾斯汀.温沙(Justin Winsor)。温沙被美国图书馆界誉为学者型馆长(Scholar-librarian),他在读者阅读与藏书建设、馆藏利用、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民众教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美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摘自阿华田《美国图书馆学家温沙思想初探》)温沙成为一号人物,当之无愧! 荣誉:1876年美国图书馆界最耀眼的明星;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任主席;“贾斯汀.温沙奖”纪念者;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二号人物:Melvil Dewey(麦维尔.杜威,1851-1931) 评价:把他放在第二位,和其自身的许多因素有关。与其说他是美国图书馆学家,倒不如说他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和图书馆学教育者。事实上,杜威在美国本土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牵头成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创立了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学院——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两次担任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1890,1892-93),并长期担任协会的其它领导职务;另一方面,杜威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并且具有严重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据普拉特图书馆学校约瑟芬校长回忆,她从来没有听到杜威谈及到书,他进入图书馆行业只是想成立一个具有巨大教育潜力的行业(说白一点,就是想挣钱,杜威开办图书馆设备公司也是出于此种目的);杜威的这种思想极大地阻碍了美国和世界图书馆学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荣誉:1876年成立的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任秘书(温沙主席的助手);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五任和第八任主席;十进制分类法的创立者;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三号人物:William Frederick Poole(威廉.弗雷德里克.普尔,1821-1894) 评价:在美国图书馆史上,每个著名的人物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闪亮之处,正如麦维尔.杜威是以其十进制分类法享誉世界、克特以其展开式分类法闻名遐尔一样,普尔是以其期刊索引而为世人所瞩目的。普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曾经担任波士顿商业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辛辛那提公共图书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和纽贝里图书馆的馆长,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普尔还是享誉美国图书馆学界的理论家,在公共图书馆概念的界定、图书的选择与购买、图书馆建筑、期刊索引的编制、大学图书馆与大学课程教学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此外,普尔还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第二任主席和第一届伦敦国际馆员大会的副主席,是美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既参加了1853年全美馆员大会又参加了1876年费城馆员大会的人物,成为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史上杰出的领袖。(摘自阿华田《美国图书馆学家普尔思想述评》) 荣誉: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二任主席;普尔期刊索引的创立者;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四号人物:George Herbert Putnam (乔治.赫伯特.普特南,1861-1955) 评价:美国图书馆史上的四号人物,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历史上成就最突出的总舵主。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选他而不是斯波福德?很简单,第一,普特南的任期是40年,斯波福德的任期是33年,我想再也不会有第二人会超过普特南了;第二,普特南1898、1903-04年两次担任过美国图书馆协会席,而斯波福德一次也没有,这说明了实力和受欢迎程度的差异;第三,如果说斯波福德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保守者的话,普特南就是一位锐意进取的改革者。斯波福德当馆长期间,国会图书馆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关系疏忽,甚至可以说很糟;正是普特南的命任,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国会图书馆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当然,普特南进入更年期兴趣改变之后的情况另当别论(哈哈,男人也有更年期的哦~)。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普特南在克特展开式分类的基础上,编制了世界上著名的、使用非常广泛的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荣誉:国会图书馆第八任馆长;1898、1903-0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创立者。五号人物:Charles Ammi Cutter(查尔斯.安米.克特,1837-1903) 评价:第五号人物的确定非常的困难,因为人选确实很多,阿华田把它封给克特,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他先后在著名的哈佛神学院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和福布斯图书馆工作,并担任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馆长这一重要的职务长达24年之久;他编制的享誉美国的《克特展开式分类法》,为《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他长期担任美国《图书馆杂志》的主编,前后达13年之久;他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特别报告的重要撰稿人,在目录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荣誉:著名的《克特展开式分类法》的创造者;1887-89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六号人物:John Cotton Dana(约翰.科登.达纳,1856-1929) 评价:在美国图书馆史上,达纳更像是一匹黑马,在星光灿烂的美国图书馆界散发出了绚丽的光芒。他曾经担任过丹佛公共图书馆、斯普林格公共图书馆、纽瓦克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他是美国图书馆开架借阅的先驱,并且建立了全美第一所商业分馆;他是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的创立者和首任主席,并且在改善图书馆与外部关系的努力中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纽瓦克市政府专门把每年的10月6日定为“约翰.科登.达纳日”,新泽西法律学校还专门把校名改为“达纳学院”,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图书馆界的荣耀。 荣誉:美国图书馆协会“约翰.科登.达纳公共关系奖”的纪念者;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的创立者和首任主席;1895-96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七号人物:Mary Wright Plummer(玛丽.赖特.普卢默,1856-1916) 评价:也许问题又来了,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先选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第一任女席埃尔门多夫而选第二任女主席普卢默呢?问得好!可是答案很明显:与埃尔门多夫相比,普卢默更像是一位才女。她才学过人,二十一岁还在上大一的时候就撰文参加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千岛会议(Thousand Islands Conference),震惊了美国图书馆界;她是美国普特拉图书馆学院的创始人,纽约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在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小型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事业方面的著作,在美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普卢默图书馆学思想探析》正在酝酿之中) 荣誉:普拉特图书馆学院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院的首任院长;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第二任女主席(1915-16);美国儿童图书馆事业的杰出领袖八号人物:Theresa West Elmendorf(特丽莎.韦斯特.埃尔门多夫,1855-1932)评价:这是一位女强人,她曾经协助其丈夫达十年之久,把布法罗公共图书馆打理得井井有条,验证了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的真理;家庭(丈夫早逝)的不幸被没有把她击垮,也没有削弱她对图书馆事业的热情,反而激发了她奋发向上的斗志。她曾经担任纽约图书馆协会主席,曾经担任美国图书馆协会历史上的第一任女主席,为美国图书馆界人数众多的女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了美国人民对图书馆事业的热情,激励着美国图书馆人奋勇前进。 荣誉: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任女主席(1911-12);1951年入选“图书馆名人堂”(Library Hall of Fame)九号人物:Charles Coffin Jewett(查尔斯.科芬.朱厄特,1816-1868) 评价: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1853年全美馆员大会的主席。朱厄特能够顺利当选为大会主席与其在北美图书馆界的崇高威望与地位不无关系。1841年,年仅25岁的朱厄特就担任布朗大学第一任专职馆长,他非常注重馆藏建设,遍访欧洲采购各种文献资料,并于1843年主持编制了包括1000卷图书的布朗大学图书馆目录及其主题索引,受到了《北美人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和其它出版物的良好赞誉,使布朗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北美重要的学术图书馆;1847年,朱厄特开始担任史密森宁学院图书馆馆长,他重视开展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编制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第一部名录,撰写了公共图书馆报告,并与大部分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和资料互赠的关系,使该馆成为美国收藏世界学术出版物最多的单位。此外,为了统一全国图书编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重复编目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朱厄特还提出建立全国集中印制图书馆目录的计划,并主持编制了世界学术机构出版物目录。作为北美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朱厄特在美国图书馆界和目录学界享有盛誉,这正如1886年普尔所说的,朱厄特是“美国早期图书馆管理方法改革者中最能干且最有热情的......是1853年大会召集和组织的精神领袖。”(摘自阿华田《1853年全美馆员大会及其历史意义》) 荣誉: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1853年全美馆员大会主席。十号人物:Thomas Bray(托马斯.布雷,1658-1730)评价:把他放在最后一位,并不是因为他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不大。事实上,托马斯.布雷在北美殖民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无以伦比的,仅仅在马里兰地区就建立了至少29所教区图书馆。目前也有一小掇美国人把托马斯.布雷尊称为“美国图书馆之父”(Father of American Libraries),但是并没有得到美国图书馆界的承认,原因可能是托马斯.布雷是一位外国人(英国人),是一位传教士,1696年被伦敦大主教享利.坎普顿(Henry Compton)派往马里兰去组织教会,虽然外国人为本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把外国人立为这个父那个后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不敬。不管怎么说,研究美国图书馆史时如果想绕过托马斯.布雷那是万万不能的,也是对历史事实的忽视和不尊重。 荣誉:北美殖民地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

图书馆杂志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与上海图书馆合办,1982年1月创刊。初为季刊,1987 年起改为双月刊,1999年起改为月刊。1997年起,每年增发30万字的“理论学术年刊”,2003年起“年刊”采用书号方式正式出版。《图书馆杂志》刊名由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题写。封面由著名艺术家钱君陶设计,并由其学生谷华协助细部绘制。对称斜列周代金文“图书”二字,每字环以早期青铜器上嵌填族徽类所用之亚字型图案。整体设计显示了庄重淳朴的古典美与推陈出新的时代感 。

李声权,男,译审,湖北宜昌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曾任湖北恩施县中学语文教师,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图书馆馆长、《水电科技情报》杂志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学报主任兼主编、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调研员兼俄语教师。

1997年翻译苏联儿童文学集《飞行员之子》(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翻译俄罗斯现代童话故事集《隐形帽》(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译海微澜——翻译作品选》,2015年翻译儿童科幻小说集《神秘星球之旅》。

扩展资料:

李声权所翻译的作品:《灰雀》

《灰雀》是阿列克谢耶夫创作   、李声权翻译的一篇短文,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课文 。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灰雀

vivi杂志主编是谁

vivi昕薇:20元mina米娜:18元比较喜欢vivi,因为我稀饭阿步.~~~~~~

《ViVi昕薇》20《MINA》 18我个人比较喜欢mina 因为里面美保和小游都是我的大爱~而且里面的衣服和搭配感觉都比较贴近年轻人...昕薇的话似乎看的人蛮多的...lena人气挺高的吧~好像衣服也不错~都比较潮~我看昕薇较少是觉得里面的内容杂了点~~

20RMB..到好好看..

《VIVI》,不过中国没有,在中国,买《昕薇》也可以 《ViVi昕薇》中方官网: 是由中国纺织出版社主办,与日本讲谈社《ViVi》杂志合作的一本时尚杂志。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出版社,创办于1909年,实力雄厚,拥有《ViVi》、《Style》等众多时尚青春杂志,销售额一直占市场首位。 一本是20RMB

求是杂志社主编是谁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包括学术界、思想界在内的世界许多人都把眼光投向东方,关注着中国所发生的变化。的确,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多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们要问,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这种奇迹般的变化,魔力在哪里、奥秘在哪里?这是个“时代之谜”,揭示谜底就像魔法一样吸引着所有关注和瞩目中国的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一书,给出了自己探究中国崛起之谜的答案。对于这个答案或许会有不同看法和评说,但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中所引起的冲击和热议则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在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种种顽固偏见和肤浅短视的议论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震撼”。 “中国震撼”首先来自中国的崛起。《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来自中国发展和崛起的震撼,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读完《中国震撼》一书,会很自然得出以下三点感悟。 一是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这个课题本身就具有难以比照的巨大吸引力。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那么,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什么方式的崛起?是一种和平发展的崛起。这是产生中国震撼的第一个冲击波。该书在阅览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之后写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史实确实如此。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崛起哪一个不是充满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是不光彩的、血与火崛起的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则完全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不就是当代文明的最重要内涵和标志!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这取决于中国的国策方针、取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但也取决于中国几千年热爱和平的文明历史传统。显而易见,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国震撼”首先是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二是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中国震撼》一书认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强调“这些特点是我对3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显然,在作者那里,中国模式及其八大特点指的就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在这里,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是相通的,是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指代称谓。应该讲,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是党的十七大概括的,中国的成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蕴含其中的主要原则、成功经验和基本特征,尽可以开掘和丰富,尽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读,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比如:书中用“实践理性”来表述的实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会稳定、注重民生、渐进改革、对外开放等等。这些原则和经验,在研究和讨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境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就不断地被提到、被阐述。为什么用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中国经验的基本原则所概括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竟那样的相同相似、大同小异?原因就在于研究立场的公正客观、理性良知,就在于受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制约和决定。只要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考察研究当代中国,就会走到一起,就会形成较多的共识。比如:讲到政府的作用,作者说:“中国的超大型的规模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每年一个短短的春运就有超过20亿的人次上路。2010年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这意味着把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个月内挪动了一下。除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比较高效运转的政府体制外,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处理这种挑战。”这样的论证应该说是有力有理,令人信服的。其实,春运还不是最大最难的事情,中国的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紧缺、发展不平衡,人口13亿多,又处于转轨变型的深刻变革中,吃穿住行、柴米油盐哪一样事情不大不难!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洪灾、旱灾等,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广州亚洲运动会等,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难事大事。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要办大事、难事、喜事、急事是不可想象的,其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此外,作者也指出,不能把中国模式绝对化、封闭化、凝固化,要作为不断开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来看待,这和不能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绝对化、封闭化、凝固化的道理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中国震撼”又是中国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三是政治价值观念崛起的震撼。作者还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还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也就是一种政治价值观念的崛起。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确实如此,中国的崛起,不单单是经济的发展,也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建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目标,我们也矢志不渝地为之而奋斗。只要不是无知,只要不抱偏见,就会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等事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人权观、自由平等观,这是不能否认的、也是难以抹杀的。但问题是,总有些人格外钟情偏爱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以及附着其上的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念,把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其价值观念绝对化、神圣化,顶礼膜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这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坚定不移的。但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和实际。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试图机械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行不通的。正如作者写的:“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表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中国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是否能够实现良政上,体现在自己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并认为这才是民主的实质。”这些关于良政更为重要、更能体现民主实质的论述,是富有很大启发意义的。尤其作者告诫:“不被西方话语忽悠”,“西方多党民主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游戏民主’,其特点是把民主等同于竞选,把竞选等同于政治营销,把政治营销等同于拼金钱、拼资源、拼公关、拼谋略、拼形象、拼演艺表演。”作为走过100多个国家、专注研究现实政治的作者,特别是亲眼看到了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给某些国家带来“散、软、短、泛、粹”的民主综合征以及经济社会陷入停滞倒退的困境,他关于民主问题的告诫和论述是在比较鉴别中选择,更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显而易见,“中国震撼”同时还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崛起的震撼。 (作者张晓林 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 《中国震撼》的思想震撼 清醒的自信 亲和的解疑——读《中国震撼》有感邓小平英文翻译张维为:中国崛起是非常不容易的

求是杂志社现任社长为李捷。2014年4月30日上午,求是杂志社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求是杂志社社长调整的决定。中央决定,李宝善同志调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捷同志任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中央决定并作重要讲话,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宝善、李捷同志分别讲话,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陶骅主持并讲话。李捷简历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02月至1983年0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03月至1983年0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09月至1986年0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08月至1987年0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0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0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知音杂志主编是谁

赵美萍现在她定居美国休斯顿,丈夫是美籍华人,因爱慕她的才华互通书信,终于结为连理。 住着玫瑰色别墅,房前屋后开满鲜花,门前流水潺潺。

拜托,这是漫画不是小说。嗯。。。。。。。。总编的话是:老猪。(注:我是MK忠实的读者。)

现在她定居美国休斯顿,丈夫是美籍华人,因爱慕她的才华互通书信,终于结为连理。 住着玫瑰色别墅,房前屋后开满鲜花,门前流水潺潺。

《来不及说我爱你》的四种结局:

1、第一个结局本是女主角和丈夫、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与男主角再无瓜葛。

2、第二个结局是男主角设计了一场车祸想杀害女主角的丈夫,没想到坐在车里的却是女主角。

3、第三个结局是男主角设计杀害女主角的丈夫,女主角在男主角面前自杀。

4、第四个结局就是电视据上面的两人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扩展资料

《来不及说我爱你》的相关评价:

《知音》杂志主编-夏锺:匪我思存是我迄今止见过最具文学性的爱情小说作家。她的文字很容易流行,却很难被模仿。那种雅致而流畅的字句彷佛浑然天成,而自由肆意的想像力和她的字句增加了戏剧性。文学与畅销的结合点被她拿捏得很准,单这一点,她就是个天才。

作家-倪采青:这是一本很有味道的悲书。匪我思存厉害的地方是描述细节的功力,种种细节带领读者进入小说的情境,彷佛真的听到、看到、摸到那时代。《来不及说我爱你》会让人想再看第二次,不是为了再哭一次,而是为了再次回味她文字的魅力。

当当网:没有商战的尔虞我诈,没有深宫的勾心斗角,天后级的文字水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来不及说我爱你

篮球杂志主编是谁

最好:<<环球体育灌篮>> 《篮球先锋报》

张长禄 前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刘玉民 前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程世春 前北京男女篮总教练 中国篮协技术顾问杨伯镛 前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钱澄海 前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前国家队教练 李元伟 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刘晓农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 渡 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 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副主任郭 杰 中国沃天体育管理集团董事长 徐 岚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综合部主任肖红安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开发部主任宫鲁鸣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科研部负责人付小红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综合部副主任蔡灿淼 上海市篮球协会副秘书长赵 宇 前北京男女篮领队 北京男女篮老队友联谊会会长李 隆 前北京男子篮球队队员 北京男女篮老队友联谊会联系人尹光环 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罗积福 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张 庆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岑传理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副总监刘小明 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副主任苏 群 篮球先锋报总编杨 毅 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徐济成 新华社英文采编辑室副主任 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新闻中心处处长张平平 篮球杂志主编孙秋峰 中国体育报竞赛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梁希仪 新华社记者孙保生 北京晚报记者陈清福 福建省企业策划中心主任 陈银宝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 上海市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篮球委员会主任吴成章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 前南京部队队主教练徐仲巳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 前山东女篮教练王利发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 北京男子篮球队队员 前广东宏远俱乐部男篮主教练王忆诚 前北京男子篮球队教练员华狄平 前北京篮球队教练员罗景荣 篮球国际裁判员孙衍和 前北京男子篮球队队员、教练员(顾问成员仍在不断增加中)

我最爱的是两个:“扣篮“ 和 ”灌篮“。每本10元。

嘉宾主持:杨毅和孙群都是篮球先锋报的主编大徐是北京奥运会高级官员张卫平原来是国家队的球员,退役之后去美国深造,好像担任过国家队的教练。CCTV最早的主持人是孙正平,大徐,孙群,韩乔生于嘉是CCTV的正规主持人,一些大型篮球赛事他都会主持,偶尔也解说别的比赛杨健也是CCTV的主持人,主要解说NBA和田径项目,刘翔的比赛多是他来解说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