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基于灰色预测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2:00:30

基于灰色预测的毕业论文

刘敏1,2 刘艳芳1,2 张雅杰1,2 刘洋1,2 夏玉平3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2.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3.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665)

摘要:考虑到传统地价指数编制的难度和信息的滞后性以及常用预测方法忽视地价指数是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造成预测精度低的问题,通过为城镇地价指数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满足政府、开发商等市场主体对土地市场信息的需求,构建了城镇地价指数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深圳2004年第三、四季度地价指数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吻合度较高。

关键词:地价指数;灰色理论;马尔柯夫;预测

地价指数是反映某一区域或某一城市的土地价格在时间上的平均变动和综合变动方向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是城镇土地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它体现的是基于规划条件下的各规划地块之间的相对地价比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房地产估价的实效性约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和完善,地价指数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无论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管理,还是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开发决策,或是土地估价中可比实例的交易日期修正,都离不开地价指数的指导。但采用传统的方法测算地价指数难度大,本文试通过建立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采用某地区历史的地价指数数据预测同一地区未来的地价指数,是地价指数预测在方法上的一种有创意的尝试。

1 我国地价指数编制现状

目前我国对地价指数的具体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拉氏公式和帕氏公式。拉氏公式是以基期为权数综合方法,表明在基期地价水平的条件下地价的综合变化,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P为报告期的平均地价;P0 为基期的平均地价;q0 为基期土地交易量。

帕氏公式也是加权综合指数公式,它与拉氏公式的区别在于是以报告期为权数的综合方法,表明在报告期地价水平的条件下地价综合变动的程度,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P、P0 分别为报告期和基期的平均地价;qk为报告期土地的交易量。

由于拉氏公式在定基指数的数列中各期权数相同,因此采用基于拉氏指数公式的加权平均指数公式测算的地价指数不仅能较好反映地价水平的变化、反映地价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计算环比地价指数,使地价指数的可比性增加,并有利于地价的动态研究,所以较常采用拉氏公式测算地价指数。

但无论采用拉氏公式还是采用帕氏公式都需要取得区域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地价数据,数据的获取存在以下困难:①单纯的土地交易较少,大部分的土地交易伴随着房产交易,因此难以直接获得土地的交易价格,一般要借助估价手段,通过复杂的计算求取;②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土地交易价格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很多交易属于非正常交易;③土地价格具有地区性和个别性特征,因此不同地块不仅价格不同,价格内涵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要从地价的构成因素上对土地价格进行修正,直接测算地价指数难度也较大。

鉴于直接测算地价指数存在以上的困难,同时缺乏前瞻性,因此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利用历史的地价指数数据预测未来的地价指数具有实践意义。目前地价指数预测较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利用计算机建立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和二次曲线趋势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但是这两种预测模型没有考虑到地价指数是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由于受各种随机因素(如政府部门的土地供应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影响,时序数据总是围绕这一变化趋势出现波动、跳跃,产生偏差,因此只能用于短期预测,对于长期预测就无法保证精度。

2 地价指数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思想

灰色预测和马尔柯夫链预测是两种用于时间序列类型问题的预测方法,灰色模型的优点是适于预测时间短,数据资料少,波动不大的系统对象,不足之处是对随机波动大的数据序列预测准确度低;马尔柯夫链理论优点是适于预测随机波动大的动态过程,局限性在于马尔柯夫链预测对象要求具有马氏性和平稳过程等均值的特点,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地价指数是受各种随机因素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因此如果将两种预测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先采用灰色模型对地价指数的时序数据进行拟合,找出其变化趋势,则可以弥补马尔柯夫链预测的局限,而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再进行马尔柯夫预测,又可以弥补灰色预测对随机波动大的数据序列预测准确度低的缺陷。

3 建立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建立GM (1,1) 模型

设原始序列为: ,将X(0)做一次累加,得累加生成序列 。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X(1)可以通过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的解得到,其中a、u 为未知参数。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计算出a、u 后,可求出方程(2)的解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由(5)式可对 X(1)做出预测,由累减生成得到原始数据序列 X(0)的预测,即: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记 即为k时刻GM(1,1)模型求得的原始数据序列的灰色预测值,它反映了原始数据呈指数规律变化的总趋势。

状态划分

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马尔柯夫预测,必须将序列划分为若干状态。一般是以y^k曲线为基准,划分成若干条形区域,每一条形区域构成一个状态。其中任一状态区间Qi 表达为:

Qi=[Q1i,Q2i] (i=1,2,3,…,n)

其中: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Oi,Pi为常数,数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于 是随时间k变化而变化,因此,Q1i,Q2i也随时序变化,即状态区间 Qi 具有动态性。

转移矩阵的计算和确定预测值

转移概率矩阵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 为由状态Qi经过m步转移到Qj的概率;n为划分的状态数目;Mi为原始数据按一定的概率落入状态Qi的样本数; 为由状态Qi经m步转移到Qj的原始数据样本数。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一般只需考察一步转移概率矩阵P(1),但当状态的未来转向难以确定时,则需要考察多步转移概率矩阵 P(m),多步转移概率矩阵可以根据切普曼 -柯尔莫哥洛夫方程确定。

确定了预测对象未来的状态转移以后,即确定了预测值变动的灰区间Qi=[Q1i,Q2i],可以用区间的中位数作为预测对象未来时刻的预测值: 。

4 实证研究

选取样本数据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土地市场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要完善和发达许多,而综合地价指数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深圳土地价格的总体水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趋势性,鉴于数据获取的可得性,笔者选取深圳 2001年第一季度到 2004年第二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作为样本数据,2004年第三第四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作为检验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深圳2001年1季度~2004年4季度综合地价指数

数据来源:深圳地价指数报告。

建立 GM (1,1) 模型

原始序列X(0)={,,,,,,,,,,,,,}

根据公式(1),一次累加序列 X(1)={,,,,,,,,,,,,,}

根据公式(3)、(4)可求得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划分状态

根据深圳地价指数变化的实际情况,划分为Q0 (持平)、Q1 (微升)、Q2 (上升)、Q3 (微降)和Q4 (下降)五种状态。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为深圳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的平均数。

状态Qi(i=0,1,2,3,4)表示原始数据序列X(0)偏离预测曲线 的程度,落入各状态的样本点数分别为M0=3,M1=6,M2=1,M3=2,M4=2。由于原始数据序列中最后一个数的状态转向不确定,所以,应删掉最后一个数据,然后根据由i经一步转移到j的样本点数Mij,计算一步状态矩阵M,再根据M计算 经一步转移到 的转移概率Pij从而得到一步状态转移矩阵P(1),结果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深圳2004年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处于Q0 状态,考察一步转移概率矩阵第一行可知,下一季度转为状态Q1、Q2 的概率均为1/2,因此根据此一步转移概率矩阵无法预测深圳2004年第三季度综合地价指数所处的状态,需要进一步考察二步转移概率矩阵。根据切普曼-柯尔莫哥洛夫方程确定二步转移概率矩阵P(2),结果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考察此二步转移概率矩阵第一行可知,处于Q0 状态的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在第三季度转为状态Q1 的概率最大,概率值为,因此可预测2004年第三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处于Q1,即微升状态。指数预测值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同理,根据第三季度地价指数预测值,判定其所处的状态为 Q0,可预测出深圳2004年第四季度地价指数状态转向Q1,综合地价指数值为: ,预测结果与现实数据的比较见表2。

表2 地价指数预测效果比较

由表2 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深圳2004年第三、四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现实数据吻合度较高。

5 结语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时间都较短,因此土地市场信息相对较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开发商等市场主体对土地市场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在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本文建立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综合考虑了市场规律本身的趋势性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大政方针对土地市场的影响造成地价指数的波动性,用城镇较少的历史地价指数数据预测城镇未来的地价指数,并通过实例验证预测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度较高,能够较好预测土地市场的价格走势,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市场贫信息和多需求的矛盾。

本文实例验证采用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深圳地价指数数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还不理想,而且模型预测结果从根本上来说仍然需要市场交易资料的斧正,所以适用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何超,汪四文.论城镇地价指数编制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0,4:56~58

[2]岳朝龙,王琳.股票价格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J].系统工程,1999,11:54~59

[3]贾 华,祝国瑞.土地利用规划中农作物单产预测的灰色——马尔柯夫链方法 [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23 (2):149~152

[4]刘耀林,刘艳芳,张玉梅.基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耕地总量预测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 (7):575~580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关于数学方面的论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方向的优秀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全组合数学论文题目

1、并行组合数学模型方式研究及初步应用

2、数学规划在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3、金融经济学中的组合数学问题

4、竞赛数学中的组合恒等式

5、概率 方法 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6、组合数学中的代数方法

7、组合电器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数学模型构建和模式识别研究

8、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某些应用

9、组合投资数学模型发展的研究

10、高炉炉温组合预报和十字测温数学建模

11、证券组合的风险度量及其数学模型

12、组合数学中的Hopf方法

13、PAR方法在组合数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14、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及混合超图染色理论中的应用

15、一些算子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16、陀螺/磁强计组合定姿方法的相关数学问题研究

17、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排列组合内容的比较研究

18、生物絮凝吸附-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研究

19、基于数学形态学-小波分析组合算法的牵引网故障判定方法

20、证券组合投资的灰色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

21、一些算子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22、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23、组合数学中的Hopf方法

24、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某些应用

25、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及混合超图染色理论中的应用

26、竞赛数学中的组合恒等式

27、Stern-Lov醩z定理及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

28、几类特殊图形的渐近估计及数值解

29、Fine格路和有禁错排

30、基于DFL的Agent自主学习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31、基于DFL的多Agent自动推理平台设计

32、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概率方法研究

33、最大概率方法与最近邻准则下的图像标注

34、亚式期权定价的偏微分方程方法和概率方法

35、编目空间碎片的碰撞概率方法研究及应用

36、基于概率方法的机器人定位

37、民用建筑内部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方法研究

38、图论中的组合方法和概率方法

39、物理概率方法预估贮存寿命研究

40、静载下结构参数识别的误差分析和概率方法

41、概率方法在组合计数证明中的应用

42、基于非概率方法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评估

43、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44、概率方法与邻点可区别全染色的色数上界

45、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的概率方法

46、概率方法在多任务EEG脑机接口中的应用研究

47、应用概率方法对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推求

48、概率方法与图的染色问题

49、概率方法对居住小区设计秒流量的推求

50、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某些应用

51、概率方法在组合恒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52、遗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53、基于空间算子代数理论的链式多体系统递推动力学研究

54、关于Weidmann猜想及具有转移条件微分算子的研究

55、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杂交算子组合研究

56、基于OWA算子理论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研究

57、序列算子与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58、具有转移条件的Sturm-Liouville算子和具有点作用的Schrodinger算子谱分析的研究

59、高精度径向基函数拟插值算子的构造及其应用

60、多线性算子加权Hardy算子与次线性算子的相关研究

数学建模论文题目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2、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为例

3、培养低年段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微课教学

4、信息化背景下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

5、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解析几何的实际应用探讨

6、以数学建模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7、基于高等数学建模思维的经济学应用

8、以数学建模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发展

9、高等代数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探讨

10、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线性代数案例教学研究

11、以“勾股定理的应用”为例谈初中数学的建模教学

12、经管概率统计中的数学建模思想研究——评《经管与 财税 基础》

13、数学建模实例——河西学院校内充电站最佳选址问题

14、基于数学建模探讨高职数学的改革途径

15、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学建模应用能力的提升研究

16、“数学写作之初见建模”教学设计及思考

17、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简析

18、基于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应用研究

19、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20、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1、跨界研究在数学建模教与学中的应用

22、基于结构参数的机织物等效导热率数学建模

23、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

24、计算机数学建模中改进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法应用

25、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26、发动机特性数字化处理与数学建模

27、数学建模中的数据处理——以大型百货商场会员画像描绘为例

28、数学建模竞赛对医学生 学习态度 和自学能力的影响

29、数学建模思想与高等数学教学的融会贯通

30、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浅析飞机地面空调车风量测控系统数学建模及工程实施

32、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

33、注重数学建模 提炼解题思路——对中考最值问题的探究

34、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思维的洞察力

35、刍议数学建模思想如何渗透于大学数学教学中

36、数学建模竞赛背景下对高校数学教学的思考

37、数学建模课程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38、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探究

39、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40、无线激光通信网络海量信息快速调度数学建模

4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空气质量数据校准——2019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解析

42、中学数学建模教学行为探究

43、数学建模竞赛成果诊断倒逼教学资源库优化的机制研究

44、基于数学建模活动的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45、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的结合研究

46、谈初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47、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应用题解答中的运用

48、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 教学方法 研究

49、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50、数学软件融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探讨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探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___教学方法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 教育 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六的乘法口诀》教学 反思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答式学习课堂教学怎样转向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农村课堂的有效交流

浅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层次性体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点滴

“观察、 品味、 顿悟” 我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润物细无声--小班化数学作业面批有效策略的尝试

“我的妈妈体重 50 千克” 对培养良好数感的思考

“圆的面积” 教学一得

利用图解法解决逆推题

我教《24 时计时法》

《解简易方程》 教学反思

“可能性” 的反思

折线统计图折射出的“光芒”

《平均数》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上的“失误“也是一种资源

幽默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圆的认识” 教学片断与反思

计算机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听课反思

听“逆向求和应用题” 有感

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相遇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20 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方向的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数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数学的优秀论文

★ 数学优秀论文范文

★ 数学学术论文的题目

★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

★ 数学教育方向的论文范文

★ 数学教育方向相关论文(2)

灰色预测建模论文模板

刘敏1,2 刘艳芳1,2 张雅杰1,2 刘洋1,2 夏玉平3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2.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3.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665)

摘要:考虑到传统地价指数编制的难度和信息的滞后性以及常用预测方法忽视地价指数是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造成预测精度低的问题,通过为城镇地价指数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满足政府、开发商等市场主体对土地市场信息的需求,构建了城镇地价指数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深圳2004年第三、四季度地价指数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吻合度较高。

关键词:地价指数;灰色理论;马尔柯夫;预测

地价指数是反映某一区域或某一城市的土地价格在时间上的平均变动和综合变动方向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是城镇土地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它体现的是基于规划条件下的各规划地块之间的相对地价比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房地产估价的实效性约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和完善,地价指数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无论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管理,还是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开发决策,或是土地估价中可比实例的交易日期修正,都离不开地价指数的指导。但采用传统的方法测算地价指数难度大,本文试通过建立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采用某地区历史的地价指数数据预测同一地区未来的地价指数,是地价指数预测在方法上的一种有创意的尝试。

1 我国地价指数编制现状

目前我国对地价指数的具体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拉氏公式和帕氏公式。拉氏公式是以基期为权数综合方法,表明在基期地价水平的条件下地价的综合变化,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P为报告期的平均地价;P0 为基期的平均地价;q0 为基期土地交易量。

帕氏公式也是加权综合指数公式,它与拉氏公式的区别在于是以报告期为权数的综合方法,表明在报告期地价水平的条件下地价综合变动的程度,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P、P0 分别为报告期和基期的平均地价;qk为报告期土地的交易量。

由于拉氏公式在定基指数的数列中各期权数相同,因此采用基于拉氏指数公式的加权平均指数公式测算的地价指数不仅能较好反映地价水平的变化、反映地价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计算环比地价指数,使地价指数的可比性增加,并有利于地价的动态研究,所以较常采用拉氏公式测算地价指数。

但无论采用拉氏公式还是采用帕氏公式都需要取得区域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地价数据,数据的获取存在以下困难:①单纯的土地交易较少,大部分的土地交易伴随着房产交易,因此难以直接获得土地的交易价格,一般要借助估价手段,通过复杂的计算求取;②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土地交易价格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很多交易属于非正常交易;③土地价格具有地区性和个别性特征,因此不同地块不仅价格不同,价格内涵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要从地价的构成因素上对土地价格进行修正,直接测算地价指数难度也较大。

鉴于直接测算地价指数存在以上的困难,同时缺乏前瞻性,因此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利用历史的地价指数数据预测未来的地价指数具有实践意义。目前地价指数预测较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利用计算机建立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和二次曲线趋势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但是这两种预测模型没有考虑到地价指数是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由于受各种随机因素(如政府部门的土地供应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影响,时序数据总是围绕这一变化趋势出现波动、跳跃,产生偏差,因此只能用于短期预测,对于长期预测就无法保证精度。

2 地价指数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思想

灰色预测和马尔柯夫链预测是两种用于时间序列类型问题的预测方法,灰色模型的优点是适于预测时间短,数据资料少,波动不大的系统对象,不足之处是对随机波动大的数据序列预测准确度低;马尔柯夫链理论优点是适于预测随机波动大的动态过程,局限性在于马尔柯夫链预测对象要求具有马氏性和平稳过程等均值的特点,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地价指数是受各种随机因素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呈现上涨趋势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因此如果将两种预测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先采用灰色模型对地价指数的时序数据进行拟合,找出其变化趋势,则可以弥补马尔柯夫链预测的局限,而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再进行马尔柯夫预测,又可以弥补灰色预测对随机波动大的数据序列预测准确度低的缺陷。

3 建立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

建立GM (1,1) 模型

设原始序列为: ,将X(0)做一次累加,得累加生成序列 。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X(1)可以通过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的解得到,其中a、u 为未知参数。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计算出a、u 后,可求出方程(2)的解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由(5)式可对 X(1)做出预测,由累减生成得到原始数据序列 X(0)的预测,即: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记 即为k时刻GM(1,1)模型求得的原始数据序列的灰色预测值,它反映了原始数据呈指数规律变化的总趋势。

状态划分

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马尔柯夫预测,必须将序列划分为若干状态。一般是以y^k曲线为基准,划分成若干条形区域,每一条形区域构成一个状态。其中任一状态区间Qi 表达为:

Qi=[Q1i,Q2i] (i=1,2,3,…,n)

其中: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Oi,Pi为常数,数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于 是随时间k变化而变化,因此,Q1i,Q2i也随时序变化,即状态区间 Qi 具有动态性。

转移矩阵的计算和确定预测值

转移概率矩阵公式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式中, 为由状态Qi经过m步转移到Qj的概率;n为划分的状态数目;Mi为原始数据按一定的概率落入状态Qi的样本数; 为由状态Qi经m步转移到Qj的原始数据样本数。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一般只需考察一步转移概率矩阵P(1),但当状态的未来转向难以确定时,则需要考察多步转移概率矩阵 P(m),多步转移概率矩阵可以根据切普曼 -柯尔莫哥洛夫方程确定。

确定了预测对象未来的状态转移以后,即确定了预测值变动的灰区间Qi=[Q1i,Q2i],可以用区间的中位数作为预测对象未来时刻的预测值: 。

4 实证研究

选取样本数据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土地市场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要完善和发达许多,而综合地价指数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深圳土地价格的总体水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趋势性,鉴于数据获取的可得性,笔者选取深圳 2001年第一季度到 2004年第二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作为样本数据,2004年第三第四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作为检验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深圳2001年1季度~2004年4季度综合地价指数

数据来源:深圳地价指数报告。

建立 GM (1,1) 模型

原始序列X(0)={,,,,,,,,,,,,,}

根据公式(1),一次累加序列 X(1)={,,,,,,,,,,,,,}

根据公式(3)、(4)可求得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划分状态

根据深圳地价指数变化的实际情况,划分为Q0 (持平)、Q1 (微升)、Q2 (上升)、Q3 (微降)和Q4 (下降)五种状态。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其中: ,为深圳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的平均数。

状态Qi(i=0,1,2,3,4)表示原始数据序列X(0)偏离预测曲线 的程度,落入各状态的样本点数分别为M0=3,M1=6,M2=1,M3=2,M4=2。由于原始数据序列中最后一个数的状态转向不确定,所以,应删掉最后一个数据,然后根据由i经一步转移到j的样本点数Mij,计算一步状态矩阵M,再根据M计算 经一步转移到 的转移概率Pij从而得到一步状态转移矩阵P(1),结果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深圳2004年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处于Q0 状态,考察一步转移概率矩阵第一行可知,下一季度转为状态Q1、Q2 的概率均为1/2,因此根据此一步转移概率矩阵无法预测深圳2004年第三季度综合地价指数所处的状态,需要进一步考察二步转移概率矩阵。根据切普曼-柯尔莫哥洛夫方程确定二步转移概率矩阵P(2),结果如下: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考察此二步转移概率矩阵第一行可知,处于Q0 状态的第二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在第三季度转为状态Q1 的概率最大,概率值为,因此可预测2004年第三季度综合地价指数处于Q1,即微升状态。指数预测值为:

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同理,根据第三季度地价指数预测值,判定其所处的状态为 Q0,可预测出深圳2004年第四季度地价指数状态转向Q1,综合地价指数值为: ,预测结果与现实数据的比较见表2。

表2 地价指数预测效果比较

由表2 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深圳2004年第三、四季度的综合地价指数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现实数据吻合度较高。

5 结语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时间都较短,因此土地市场信息相对较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开发商等市场主体对土地市场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在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本文建立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综合考虑了市场规律本身的趋势性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大政方针对土地市场的影响造成地价指数的波动性,用城镇较少的历史地价指数数据预测城镇未来的地价指数,并通过实例验证预测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度较高,能够较好预测土地市场的价格走势,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市场贫信息和多需求的矛盾。

本文实例验证采用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深圳地价指数数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还不理想,而且模型预测结果从根本上来说仍然需要市场交易资料的斧正,所以适用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何超,汪四文.论城镇地价指数编制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0,4:56~58

[2]岳朝龙,王琳.股票价格的灰色——马尔柯夫预测[J].系统工程,1999,11:54~59

[3]贾 华,祝国瑞.土地利用规划中农作物单产预测的灰色——马尔柯夫链方法 [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8,23 (2):149~152

[4]刘耀林,刘艳芳,张玉梅.基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耕地总量预测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 (7):575~580

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见下面截图(摘录于《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

一、什么是灰色系统(Grey System) 灰色分析全名为灰色系统理论分析(Grey System Theory),是由中国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在国际经济学会议上提出,该理论主要是针对系统模型之不明确性,信息之不完整性之下,进行关于系统的关联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模型建构(Constructing A Model)、借由预测(Prediction)及决策(Decision)之方法来探讨及了解系统。 自然界对人类社会来讲不是白色的(全部都知道),也不是黑色的(一无所知),而是灰色的(半知半解)。人类的思考、行为也是灰色的,人类其实是生存在一个高度的灰色信息关系空间之中,例如:人体系统、粮食生产系统等。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控制论中主要以颜色命名,常以颜色之深浅表示研究者对内部信息(information)和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及认识程度之多寡,黑色,表示信息缺乏;白色,表示信息充足;而介于白色(W)系统与黑色(B)系统之间,其信息部份已知,信息部分未知的这类系统便称之为灰色(G)系统。二、什么是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它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抽象系统,并结合数学方法,发展出一套解决信息不完全系统(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具有沟通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作用,可将抽象的系统加以实体化、量化、模型化及做最佳化。 三、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历史背景 1948年,美国数学家申农提出『信息论』,学者维纳(Weiner)发表『控制论』一书。 1951年,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国际会议,确认了控制论是一们新兴的学科。 1968年,奥地利生物学加倍塔朗菲发表了--『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正式确定了一般系统理论。 四、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信息不完全是灰色系统的特征,因此研究灰色系统的关键是: (一)、如何处理灰元信息不完全的元素,称之为灰元或灰参数。 (二)、如何使系统结构上、模型上、关联上由灰变白,或使系统的白度增加(又称淡化或白化)。灰色系统理论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发展讨论的。通过白化,我们对系统的认识变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之较多再到认识其变化规律,最后从变化规律中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 灰色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灰色预测、决策、控制的基础。利用灰色模型及其它理论,可分析事物的可控性、可观性、可达成性,说明哪些因素是可控性的,哪些是不可控性的;哪些是将要发生的,哪些是将要消灭的;哪些是需要扶持的,哪些是要制止的;从而为系统迅速、正确地提供决策。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一)、GM模型 (二)、灰色预测 (三)、灰关联分析 (四)、灰色统计与聚类 (五)、灰色决策 (六)、灰色控制 五、灰色系统理论的两条基本原 (一)、信息不完全原理 (二)、过程非唯一原理 六、灰色系统的应用范畴 灰色系统的应用范畴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灰色预测 1、人口预测;2、初霜预测;3、灾变预测…….等等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 (三)、灰色决策 (四)、灰色预测控制 现实世界中,许多系统即使是有大样本,其分布也不一定是典型的,非典型的随机过程是难以用统计方法处理的。且现实中的许多灰系统,因为没有物理原型,信息难以完全判断,而且数据很少,这就难以用统计方法处理。 七、灰色分析的优点 (一)、不需要大量的样本。 (二)、样本不需要有规律性分布。 (三)、计算工作量小。(四)、定量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会不一致。 (五)、可用于近期、短期,和中长期预测。 (六)、灰色预测精准度高。 八、灰色系统的应用实例。对体育界优秀选手李福恩过去十年来十项全能成绩的因素分析与成绩预测。 1、用关联分析法探讨各单项与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他们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对于科学安排、控制训练全部过程及其十项全能成绩能提供量化的参考。 2、以李福恩过去十年的成绩作为依据,应用GM(1,1)建模的方法预测其未来五年各单项与总分之成绩,作为其未来各阶段训练目标之精确定量描述,以供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期能有助于训练目标的实现。 此项研究的说明如下: 不少运动员,尽管他们也像世界优秀运动员一样多年地从事艰苦的训练,经历了无数次精疲力竭的竞赛,但他们却无法取得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同的成绩。这就是说,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教练与运动员不仅仅是使用身体,同时还要使用智能和科学。 在体育界,亦有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李福恩十项全能成绩作因素分析与成绩之预测,也就是说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来找出对增加李福恩十项全能的训练之最有效的项目。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地挖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竞技能力。 男子十项全能运动被人誉为「铁人」项目,其比赛是以10个单项得分的总合决定名次。而总分与各单项之间以及影响总分成绩的各个单项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果将十项全能总分的提高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影响十项全能总分的因素中部分因素是已知的,而部分因素是未知的。例如对影响总分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这些因素是明确的,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的专有名词而言,这些因素是「白数」;然而,各单项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及它们对总分成绩所起的作用尚属未知,我们以灰色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信息部分明确,部份不明确的系统乃灰色系统,因而可把十项全能总分提高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 为了弄清楚系统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我们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数理统计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等,尽管这些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但也还存在某种局限性,因为它往往要求大量的样本,然而这在运动训练中有时又很难实现,尤其是优秀运动员的研究,往往难以取得足够的样本,而灰色系统理论在1982年由大陆学者邓聚龙教授在国际经济会议上发表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系统关联度分析,其根据因素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的关联度,这种方法对样本的多少几乎没有要求(n不少于3),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少,且不至于出现关联度的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情况;再系统模型的建立方面亦有独到之处;对于任一随机量值都看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在处理上,透过原始数据的整理运算来寻找规律,这是一种就数找数的现实规律,即便是没有明显规律的数据,也可被生成有规律的数据。 学者应用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各单项与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对于科学安排、控制训练全部过程及尽快提升其十项全能成绩提供量化的参考;以李福恩过去十年的成绩作为依据,应用Gm(1,1)建模的方法预测其未来五年各单项与总分之成绩,做为其未来各阶段训练目标之精确定量描述,以供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更有益于训练目标的实现。此项研究是以总分为参考函数X0(k),10个单项为比较函数:设100公尺X1(k);跳远X2(k);铅球X3(k);跳高X4(k);400公尺X5(k);110中栏X6(k);铁饼X7(k);撑竿跳X8(k);标枪X9(k);1500公尺X10(k),依关联度分析之方法先求关联系数,再根据系数值求关联度,然后再作标准值化(无量纲化)。 研究结果:透过关联分析,得知对李福恩十项总分影响的项目中(X1)100公尺是第一位,其次为(X5)400公尺,其余顺序是(X3)铅球;(X6)110中栏;(X2)跳远;(X9)标枪;(X4)跳高;(X7)铁饼;(X10)1500公尺;(X8)撑竿跳高。关于灰色理论还有很多内容,这里我只是在网上搜集资料后总结了一下,希望能为大家解决问题时多一种考虑问题的方法,也希望大家能对灰色理论产生兴趣。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研究论文

主要国际期刊文章:* Chinese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0: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3/2005 (55), p. 61 – 68.(英文,SCI收录论文) 1/2*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rket Policy o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In: Food Policy, Vol. 27/5-6 (2003), p. 561-573.(英文,SCI和SSCI收录论文) 1/1* Agrarmarktpolitik in China nach dem WTO-Beitritt: Reformen und Perspektiven.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4/2002 (52), p. 249 – 254。(德文,SCI收录论文)1/1* Chinese Agriculture after the WTO Accession: Competitiveness and Policy.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Vol. 40 (2001), No 3, p. 251-268. (英文)1/1* Zur Frage der Wettbewerbs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Landwirtschaft nach dem WTO-Beitritt.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9(2001), p 97-111. (德文,SCI收录论文) 1/1* Auswirkungen der chinesischen Agrarmarktpolitik auf die Pflanzenproduktion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6(1998), 。(德文,SCI收录论文)1/1* Ueberlegungen zur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0(1995), 。(德文,SCI收录论文)1/2*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Catalysts for Increased Chinese Food Qua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 26, Issue 1, 2008. 1/2* Integrating Africa to Global Economy: Seeking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of Sino-US and European Unio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4 (10), pp. 903-912, October, 2009. (英文,SSCI收录论文)2/2* Policy Reform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1, Issue 1, October 2006, Pages 61-79. (英文,SSCI收录论文)3/3近年来主要国内期刊文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 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出口增长的就业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9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 第04期。(浙大一级期刊)。1/3* 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年第8期。2/2* 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1年4期。1/2*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优化治理家族企业。《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11年08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优化研究——以北京顺义区某村生猪养殖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0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年03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2* 跨区水利工程投入与受益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水利学报》,2010年第8期。(浙大一级期刊,EI收录)。1/3*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10期。(浙大一级期刊)。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自北京顺义区农村的政策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4期。1/4*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0期。1/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5期,人大全文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0年10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粮价波动下的东部动物性食品消费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2/2* 农民工健康权益问题的理论分析: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 《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的AIDS模型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9期。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 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浙大一级期刊)。2/2* 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1/2* 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1/2* 上海财政支农结构及政策优化评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技术经济》,2008年第11期。1/2*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玉米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4年。《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2/2* 谈大学生“村官”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及综合评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2* 干旱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教育资源不均等对收入差异影响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1/2* 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收入差异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4期论点摘编。1/2*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动因分析:基于CMSA模型。《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产业化中农户经营风险特征及有效应对措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1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2期。2/2* 俄罗斯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1期。2/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2/3* 市场化转型中的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对浙江、湖北两省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反应:以浙江为例的MOTAD模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粮食供求展望:一个分区域、多市场模型的模拟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 重构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变化趋势的基本判断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1*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浙大权威期刊)。1/2* 农业行业协会:利益代表而非经济合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浙大权威期刊)。2/2* 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与浙江农作物生产反应:价格、风险和定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政策改革。社会科学报,2002年总第803期,第三版。* 明天的农业:激励、制度、基础设施和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6期。1/2*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多属性决策方法己经成功地应用于工程、经济、市场分析、管理等实际问题中。人们时常要面对众多指标,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决策,也就是要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比较、排序或择优。对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主成分分析、理想解法等经典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了几种决策模型,为贫信息环境下的决策问题提供了几点新思路。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系数矩阵和理想解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想解法。该方法以原始数据样本与理想方案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为新的决策矩阵,利用理想解法对方案进行排序。克服了传统理想解法仅仅基于原始数据,难以挖掘数据内在规律的缺点,为有限样本条件下的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将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决策方法,在进行多指标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将指标分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每个聚类代表同一类指标;其次对每个聚类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获得该类指标的主成分集合;最后基于权重思想综合所有聚类的主成分集合,形成既反映全体指标信息又体现指标聚类差异性的综合指标。通过一个算例说明该方法计算方便,客观合理。 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对传统理想解法(TOPSIS)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理想解法(GC-TOPSIS)。首先利用AHP和熵值法对决策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其次依据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以灰色关联度为决策单元构造GC-TOPSIS模型,最后通过一个供应商选择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将欧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有机结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相对贴近度以实现对方案的评价。新贴近度同时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据曲线的相似性差异,物理含义更加明确。最后仍然通过供应商选择的示例进一步说明了方法的应用步骤。 硕士研究生:孙晓东(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胡劲松教授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毕业论文

基于时间序列理论方法的生物序列特征分析 论文简介: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DNA、RNA和蛋白质分子,因为这些生物大分子包含了遗传及物种进化的所有信息,随着DNA和蛋白质被测序,如何从这些DNA和蛋白质序列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随着碱基和氨基酸在基因数据库中的规模呈指数增长,利用新的理论方法去研究DNA和蛋白质序列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都被吸引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 @@ 在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背景之后,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生物序列特性的时间序列理论方法,对本文要用到的短记忆ARMA模型和长记忆ARFIMA模型作了详细的阐述,为研究DNA序列、蛋白质序列特性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工作。 @@ 混沌游走表示(Chaos Game Representation,简记为CGR)是一种迭代映射技术,它可以把序列中的每一个单元,如DNA序列中的核苷酸,蛋白质序列中的氨基酸,映射到一个连续的坐标空间中去.我们基于CGR坐标提出了一种将DNA序列转换成一个时间序列(CGR-游走序列)的方法,并引入长记忆ARFIMA(p,d,q)模型来分析,我们分析了十条DNA序列的CGR-游走序列,发现都能用长记忆ARFIMA(p,d,q)模型高度显著地拟合.作为一个具有完善算法的经典时间序列模型,ARFIMA模型能帮助我们挖掘DNA序列中未知的特性, @@ 因为合适的ARFIMA模型在模型选择时成功率较低,且在参数估计中最大似然计算量较大,用短记忆模型去近似长记忆模型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考虑利用短记忆ARMA(1,1)过程去近似长记忆ARFIMA(p,d,q)过程,证明了这种适应性方法的均方误差准则,并引入DNA序列的十条CGR-游走序列用以分析,验证了这种近似方法的有效性,为长记忆DNA序列找到了一个算法更为简单的近似模型。 @@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考虑利用ARMA(2,2)模型去逼近ARFIMA(O,d,O)模型,基于ARMA(2,2)模型和ARMA(1,1)模型有效性损失率的比较可知,ARMA(2,2)近似模型优于ARMA(1,1)近似模型.为验证此结论,还引入了服从ARFIMA(O,d O)模型的CGR-游走序列用以分析,比较了ARMA(1,1)和ARMA(2,2)这两个模型近似ARFIMA(O,d,O)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残差标准差的结果可得ARMA(2,2)近似模型优于ARMA(1,1)近似模型, @@ 我们修改了Kalman滤波递推公式,解决了长记忆ARFIMA模型的缺失数据问题,并利用DNA序列的CGR-游走序列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基于已建立的DNA序列的CGR-游走模型,我们建立了一个类似的基于详细HP模型的连接蛋白质序列的CGR-游走模型,并引入长记忆ARFIMA(p,d,q)模型来分析,发现来自12条细菌全基因组的连接蛋白质序列的CGR-游走序列能用长记忆ARFIMA(p,d,q)模型显著地拟合。 @@关键词:混沌游走表示(CGR)-游走模型;DNA序列;蛋白质序列;短记忆ARMA模型;长记忆ARFIMA模型;均方误差准则;最大似然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二十条好写的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排队模型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应用2.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3.城市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4.高技术产业产值影响因素的研究5.关于和谐社会统计指标的初步研究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对经济的影响7.基于单因素序列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8.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FDI统计分析9.基于排队论在杭州公交站点停车位的优化及实证分析10.基于统计方法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11.某某市2019年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12.近30年31省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3.近30年31省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4.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15.林业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美联储量化16.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统计17.分析排队论简介及其应用18.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影响因素分析19.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20.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一以某某省为例

这个建议你 查十篇左右的文献 看看以前发表的毕业论文都是怎么写的 然后还可以跟上一级打听下 或者跟指导你毕业的老师咨询下 找到一个研究样本之后 再想怎么做 论文题目不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写好数学论文的前提是需要有拟定一个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有哪些比较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最新数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知足常乐 议论文 ”↓↓↓

★ 数学应用数学毕业论文 ★

★ 大学生数学毕业论文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10篇 ★

中学数学论文题目

1、用面积思想 方法 解题

2、向量空间与矩阵

3、向量空间与等价关系

4、代数中美学思想新探

5、谈在数学中数学情景的创设

6、数学 创新思维 及其培养

7、用函数奇偶性解题

8、用方程思想方法解题

9、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1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幽默风趣

11、中学数学教学与女中学生发展

12、论代数中同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3、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14、论农村中小学数学 教育

15、论师范院校数学教育

16、数学在母校的发展

17、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8、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19、数学新课程教材教学探索

20、利用函数单调性解题

2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2、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3、变异思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24、试论数学中的美学

25、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26、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7、数列问题研究

28、复数方程的解法

29、函数最值方法研究

30、图象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近年来高考命题研究

32、边数最少的自然图的构造

33、向量线性相关性讨论

34、组合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5、函数最值研究

36、中学数学符号浅谈

37、论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数学语言、图形、 符号等)

38、探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39、数学后进学生的心理分析

40、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42、生活中的数学

43、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产生背景及对数学发展影响

44、略谈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45、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46、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

47、数学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48、高考应用问题研究

49、“数形结合”思想在竞赛中的应用

50、浅谈数学的 文化 价值

51、浅谈数学中的对称美

52、三阶幻方性质的探究

53、试谈数学竞赛中的对称性

54、学竞赛中的信息型问题探究

55、柯西不等式分析

56、中国剩余定理应用

57、不定方程的研究

58、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证明

59、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60、生活数学文化分析

数学研究生论文题目推荐

1、混杂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2、多目标单元构建技术在圆锯片生产企业的应用研究

3、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群决策研究

4、排队论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若干类新形式的预条件迭代法的收敛性研究

6、高职微积分教学引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7、分数阶微分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8、三维面板数据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

9、半参数近似因子模型中的高维协方差矩阵估计

10、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11、若干模型的分位数变量选择

12、若干变点模型的 经验 似然推断

13、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

14、基于ESMD方法的模态统计特征研究

15、基于复杂网络的影响力节点识别算法的研究

16、基于不确定信息一致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17、基于奇异值及重组信任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18、广义时变脉冲系统的时域控制

19、正六边形铺砌上H-三角形边界H-点数的研究

20、外来物种入侵的广义生物经济系统建模与控制

21、具有较少顶点个数的有限群元阶素图

2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23、基于Copula函数的某些金融风险的研究

24、基于智能算法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

25、基于Copula函数的非寿险多元索赔准备金评估方法的研究

26、具有五个顶点的共轭类类长图

27、刚体系统的优化方法数值模拟

28、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多准则决策问题研究

29、广义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与H_∞控制问题研究

30、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研究与应用

31、具有较少顶点的共轭类长素图

32、两类共扰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33、复杂网络社团划分及城市公交网络研究

34、在线核极限学习机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35、共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存在性的研究

36、几类非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

37、数据维数约简及分类算法研究

38、几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39、区间二型TSK模糊逻辑系统的混合学习算法的研究

40、基于节点调用关系的软件执行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41、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网络关键节点挖掘算法研究

42、圈图谱半径问题研究

43、非线性状态约束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44、多维power-normal分布及其参数估计问题的研究

45、旋流式系统的混沌仿真及其控制与同步研究

46、具有可选服务的M/M/1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

47、动力系统的混沌反控制与同步研究

48、载流矩形薄板在磁场中的随机分岔

49、广义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

50、带有非线性功能响应函数的食饵-捕食系统的研究

51、基于观测器的饱和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

52、高职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关键技能的研究

53、基于生存分析和似然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5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55、带平方根俘获率的可变生物种群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56、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动力系统混沌同步控制研究

57、带有不耐烦顾客的M/M/m排队系统的顾客损失率

58、小波方法求解三类变分数阶微积分问题研究

59、乘积空间上拓扑度和不动点指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60、浓度对流扩散方程高精度并行格式的构造及其应用

专业微积分数学论文题目

1、一元微积分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

2、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飞航式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分数阶微积分运算数字滤波器设计与电路实现及其应用

4、分数阶微积分在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5、广义分数阶微积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6、分数阶微积分及其在粘弹性材料和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7、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积分及其性质证明

8、中学微积分的教与学研究

9、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微积分的变迁研究

10、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1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12、微积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3、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策略研究

14、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15、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16、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17、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18、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1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20、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微分方程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22、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一些应用:分形重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23、基于偏微分方程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

24、状态受限的随机微分方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变分不等式、分形随机可生存性

25、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

26、几类随机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

27、微分求积法和微分求积单元法--原理与应用

28、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平滑与分割研究

29、小波与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粒子群和微分进化的优化算法研究

31、基于变分问题和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32、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和增强研究

33、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34、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字图象处理的研究

35、倒向随机微分方程、g-期望及其相关的半线性偏微分方程

36、反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在混合零和微分对策

37、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降噪和图像恢复研究

38、基于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9、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和随机延迟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40、非零和随机微分博弈及相关的高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41、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42、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43、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44、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45、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微积分基本概念的理解

46、中学微积分课程教学研究

47、中美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微积分内容的比较研究

48、高中生微积分知识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4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0、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

51、分数阶微积分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

52、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3、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5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微积分教学设计研究

55、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6、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数字图像去噪与增强算法研究

57、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8、高三学生微积分认知状况的思维层次研究

59、分数微积分理论在车辆底盘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60、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微积分课程的教育价值及其教学研究

论文检测为啥灰色的不检测

论文检测是什么 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 现在是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应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但是我们许多同学缺乏严格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抄袭,什么情况下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在这里我想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简单的讨论。这仅仅只能算是个抛砖引玉而已,目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什么是抄袭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就是抄袭。“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于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至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那么如何使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呢?美国哈佛大学在其相关的学生手册中指出,“如果你的句子与原始资料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语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你注明出处,这也是抄袭。你不能仅仅简单改变原始资料中的几个词语或者对其进行摘要总结,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彻底地重塑你的总结,要不就直接引用。”(引自哈佛大学的相关规定,该原文是我1年前看到的,现在找不到出处了)。 可见,对别人的内容的使用必须进行全面的重写,否则就有抄袭的嫌疑。但这里要避免胡乱拼凑和揉合。 总之来说,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在文章中反映出哪些是你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 当然现在做到这些还很难,但我想我们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因为在剽窃的概念里,除过强调未注明这点外,还强调不是成心的。我们许多人写东西,正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抄袭,如何避免抄袭才犯了错误,所以明确什么是抄袭非常重要。从现实来看,我们的同学要写一篇10000字左右的没有任何抄袭嫌疑的毕业论文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从主观上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严重抄袭行为,逐步形成好的习惯。 大概当今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即便最后不被盲审。这个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 论文检测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检查有没有抄袭,是否原创。什么是论文检测 论文检测,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对你所写的论文进行查重。 把你的论文全文放入已发表论文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看看是否有和其他论文有过多的重复。 或者是查出重复比例 论文检测蓝字什么意思 paperrater检测报告标注颜色图示: • 红字表示严重抄袭 • 橙字表示轻度抄袭 • 绿字表示引用 • 灰色表示不参与检测 • 黑色表示原创 论文检测,知网和paperpass什么区别 知网最准,paperpass性价比高准确性中等,万方最便宜,但检测本科常用。 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复率会比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写的大神),可以采用万方、papertest去检测,然后逐句修改。这个系统是逐句检测的,也就是说你抄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检测出来。这种检测算法比较严格,从程序的角度分析这种算法比较简单。因而网上卖的都很便宜,我测的是3万字,感觉还是物美价廉的。(注意:1 这个库不包含你上一届研究生师兄的大论文,修改一定注意. 2 个人建议如果学校是用万方检测,就不要去检测维普之类的 先把论文电子版复制一份,保存一份。看检测结果,其中一份复制的备份论文,把检测出重复的部分能删了先删了,把不能删的,15字以内改一改,最好是加减字符,不要改顺序,改顺序没太大用,参考文献删掉一部分,不能删的话,先改下,英文文献可以15个字符换一个词。把修改过的上交,重新过系统检查。保存的原论文稍做改动上交纸质版。那个系统很麻烦的,很多没看过没应用过的文献都能给你加上,可见中国人抄袭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准确性,不要随意改动,上交的纸质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检查完就不会再过检测系统了,所以纸质版的不用担心。 第二步:经过修改后,重复率大幅下降了。这时你可以用知网查了,知网查重系统是逐段检测的,比较智能。检测后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后在网上用知网查是4%,简单修改后,在学校查是。 注意:记住,最忌讳的是为了查重,把论文语句改得语句不通、毫无逻辑,这样是逃不过老师的,哈哈,大家加油! 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 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 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 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 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 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 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 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 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 ...... 论文检测与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个是自写率 就是自己写的 一个是复写率 就是你抄袭的 还有一个引用率 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 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 不过 亲爱的童鞋 你觉得你的导师能容忍你“合理”引用46%么 一篇三万字左右的文章让你引用3000字就很开恩了!!你倒是没抄袭,呵呵,就是“合理引用”太多了,你要是把那些引用符号去掉了,估计你的复写率就不是0%了 呵呵 论文检测中测试(勿拍)是什么意思 论文检测用PaperRight论文检测去进行检测就是,检测挺好用的,蛮精准 毕业论文检测结果分为2部分什么意思 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论文检测结果中 去除引用和去除本人具体是什么意思? “去除引用文献”,就是查论文中“去掉已经标明出处的文献”之后的重复率。 “去除本人文献”就应该是去除引用本人文献之后的重复率。 其实这个查重系统主要的目的是查出引用别人的文字但是却不愿意注明人家的名字,把别人的文字拿来当做自己的,将别人的据为己有,这就是抄袭,所以,所谓的查重,就是查抄没抄的问题。,既然“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都是在查重“去除”之列,那就说明这些“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都是注明出处的规范的行为这些是可以重复的,当然不能太多,但是标准却又难以量化。 什么样的引用不算抄?就是引用别人的文字的时候注明出处,需要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不是去偷偷拿来不敢声张,而是去借来。表现在文字上,偷偷拿多少文字过来算抄袭?一般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宽松的,“去除引用文献”15%以下,可以勉强过关。但是,还是要说明的,如果一篇文章中在引用别人的文字时,倒也规规矩矩的注明出处了,太多的话,也不行,因为引用人家的太多,很容易就把别人的观点抄来了。就是说,如果你家里的东西全是明目张胆的去邻居家借来的,你能说这家里的东西都是你的吗?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占据这些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呢? 所以“去除引用文献”,就是去除了“引用自己的文字且标明出处”和“引用他人的文字且标明出处”的,去除了这些规范的引用文字,如果还有重复比率,那就是包括了“引用自己的文章没有标明出处的”和“引用别人文字没有标明出处的”,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行为,一旦比率高了,就是抄袭了。 其实,一篇原创的论文,在“去除引用文献”后,重复比率应该为0的,但是因为现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太严重了,所以各个科研部门在查重的时候也不得不水涨船高,这就是法难责众,在人们“违法”现象太普遍的情况下,只好一律从轻处理,重新设定标准了。 “去除本人文献”后的重复率就包括了“引用他人文献注明出处的”,加上“用自己的已经发表过的文字但是没有注明出处的”,加上“用他人文字没标明出处的”,(重复自己已经发表的文字但是没有注明出处的也是不规范行为),这三类都是不规范的引用行为,比“去除引用文献”后的重复率多了“引用他人文字有出处的”的规范的内容,即“去除本人文献”后的重复率中包括了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内容。所以查重结果如果有重复现象的话,“去除本人文献”后的重复率总是比“去除引用文献”的重复率高一些。 查“去除引用文献”的重复率目的是为了查不规范的行为,“去除本人文献”的查重主要目的是为了看文章在引用自己的文献之外还有多少是规范引用别人的和不规范的抄袭。如果不规范的比率低,而所谓的注明出处的规范引用现象比较严重,也应该予以注意,加以改正 。 举例:如果“去除引用文献”的重复率是,那按照当前的标准来看,这样的文章不算是抄袭,应该算是不规范引用,把出处加上去就可以了。“去除本人文献”的重复率是43%,那么43%—。那这个就是引用他人文献有出处的重复率,就是属于规范的重复率。但是这个貌似规范的重复率也实在太高了,就是说引用太多了也有剽窃他人文字表述的嫌疑,因此如果采用这样的文章,就要要求作者不仅把不规范的引用处注明出处,还要把一些引用太多的文献进行精简和删除。 由此可见,查“去除引用文献”的重复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出引用别人文字但是却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的不规范行为,查出是否抄袭别人的观点和文字表述。就是说,“去除引用文献”后的重复率中包括的全是不规范的引用行为,“去除本人文献”后的重复中包括了不规范的和规范引用的行为,所以,“去除引用文献”的重复率是查抄袭最关键的一个...... 论文检测里面的合作高校是什么意思 .wo ,,,,,会、。、

毕业论文查重的原理查重原理以知网作为依据,其它查重方式相差无几(论文中字体灰色部分不参与查重,重复处有红色标记):关于目录:毕业论文上传后,系统会按照论文的目录合理划分章节信息,此时目录不参与查重,然后按章节信息检测各部分的复制比;如果没有目录信息,系统就会按照1万字左右进行检测,目录有可能也会被查重,如有重复会标红;查重阈值:知网对查重系统设置一灵敏度为5%,假如一个段落有1000个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个字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标红的条件:满足上一条(超过5%比例),同时一个段落13个字相似或抄袭,会被标记为红色;参考文献:在论文查考文献格式正确的前提下,知网查重系统不对参考文献查重,否则会被用来查重;

知网查重,报告肯定靠谱,不过您需要是可以验证的知网,很多有假的,希望您能识别出来。

知网检测后,本科一般有四个文件,文件中的字体,灰色代表不参与检测,黑色代表原创,红色代表抄袭,绿色代表引用。

论文查重绿色部分是不算重复率。

引用部分在论文查重的时候会有标绿体现,具体算不算重复率还需根据本校论文查重报告来判定。

一般而言,即使论文作者对其他论文进行引用,只要引用格式正确,一般都会被知网论文查重软件自动识别为引用部分,以绿色字体标注,在去除引用文献部分的重复率会有所体现。

论文查重报告中红字表示严重抄袭、 橙字表示轻度抄袭、绿字表示引用 、灰色表示不参与检测、黑色表示原创。

绿色一般表示的是重复率合格的部分,不用进行修改;橙色表示的是重复率超标部分,但是不是特别严重,是需要修改降低重复率的;而红色代表的就是重复率严重超标的部分,相当于完全复制抄袭了,是需要着重修改的部分。

论文查重的标准:

1、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的是论文中重复文字的比例,不是指的论文的抄袭严重程度,论文重复比例越高,说明论文重合字数越多。同时存在抄袭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和剽窃别人论文还是要由学校的专家组来决定。

2、论文查的标准一般是以连续重复N个字符的方式来进行判断的,同时论文查重系统目前不能识别图片、表格和公式。对论文参考文献,进行正确的标注是不计算到重复率中的,如果没有进行标注,论文查重系统还是会计算重复率。

3、不同论文查重系统数据库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校要求的论文查重系统是有差异的,并且对重复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学校要求重复率在30%左右,比较严格的学校要求重复率在20%左右。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