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江淮杂志总编与社长级别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9:57

江淮杂志总编与社长级别

肯定是社长大,可以这么说 ,如果有副社长,总编可能就是第三把手

社长大。一社之长啊。

杂志社的职位从高到低如下:

杂支的分类:

社长权力比总编大。

1、总编就是总的编辑,主要负责编辑这边块的,是一部专门的属领导,只不过出版社的编辑这块是其主营业务,所以总编权力够大;而社长则是出版社的总负责人,包括财务、人事、对外联络等等的行政工作。

2、简单地说,社长主外,主编主内。社长对付外事,主编只考虑杂志内容。

a、社长的职责是全面领导杂志社工作,主持召开常委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杂志社年度工作计划。

b、主编的职责是全面领导编委会工作,主持召开编委会会议。对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栏目设置及有争议的稿件做出处理,并且按时终审每期刊物的初样。

扩展资料:

社长和总编是最大的,尤其是挂靠一些国家单位、协会这样的出版社,在这样的出版社里,一般社长和总编的职务都是国家单位和协会里面相关的领导兼职的,并不负责实际的媒体内容运作。而主编也有是挂名的,如果是执行主编,那将负责整体的栏目内容的策划和运作。

其实,各个媒体的叫法可能不尽相同,有的媒体下面不仅仅是一本杂志的,比如多本,编辑部主任就负责旗下统筹的。要看具体出版社杂志社的情况。

江淮杂志总编级别

江淮论坛(双月刊)(1958年创刊)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江淮论坛杂志社主编:计永超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邮编:230051电话:社会与文化:刊号:ISSN 1001-862XCN 34一1003/GO国内邮发代号:26-14国外邮发代号:BM602 江淮论坛栏目设置 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江淮论坛是cssci来源期刊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主流报纸主要是:安徽商报,江淮时报,世界报,新闻世界,徽商,安徽日报农村版,新安晚报,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好像就这么多还有很多地方性报纸就不是很清楚了,比如,合肥晚报希望能帮到你!

安徽省级报刊有:安徽日报,安徽商报,安徽法制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市场星报等。

省级的报纸和报刊一般指的是省级别的单位以及相关省级别的行业或者相关的省级部门主管发行的报纸

安徽省级报刊登报公示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办理流程以‘登天下’为例,流程如下:

登天下是一个线上办理报纸公告声明公示的登报平台,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登报业务。

登报声明的费用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登报声明的字数有一定关系,刊登的遗失声明字数越多费用越高。

二、和选择刊登的报纸有关系,每个地区都有比较便宜的登报报刊

报纸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媒体,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覆盖区域大,读者稳定的特性,报纸公告声明登报是指通过传统的报纸作为载体,在报纸的上刊登需要向公众进行公示或者告知的一直方法。

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晚报、蚌埠日报、亳州日报、淮南日报、滁州日报、芜湖日报、江淮晨报、新安晚报等等。。。

江淮杂志社总编辑

安徽文学 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季宇副主编:倪和平 潘小平执行主编:田君美术总监:杜仲法律顾问:李萍 潘信成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出版发行:《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安徽文学》编辑部国内统一刊号:CN34-1169/I国际标准号:ISSN1671-0703邮发代号:26-177国内发行:全国各地邮局(所)印刷:合肥晓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定价:元编辑部电话:投稿邮箱:编辑部邮箱:邮编:230022地址:合肥市桐城南路300号安徽文学编辑部《安徽文学》为安徽省创办最早、历史最久的专业性文学杂志。其前身为1950年11月创刊的《皖北文艺》,隶属皖北文联,主编戴岳;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后,于同年9月1日改为《安徽文艺》,主编仍为戴岳;1956年5月改名为《江淮文学》,主编戴岳,副主编石青;1958年刊物又改名为《安徽文学》,主编范源;1959年,主编由那沙担任;1960年,主编为郭城,副主编为严阵;1962年,由那沙再度担任主编;次年,增设副主编,由江流担任;1965年"四清"运动后,《安徽文学》停刊。"文化大革命"10年,文学凋敝,编辑人员横遭迫害与打击,或下放农村,或遣送 "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发起征文活动,创办《征文作品》杂志,由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员会主办,负责人为军代表吴平;1973年,《征文作品》更名为《安徽文艺》,仍隶属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余耘,具体负责人程克文、严阵、江流;1978年恢复为《安徽文学》,由安徽省文联主管主办,主编江流;1984年,曾一度更名为《文学》,后因刊物整顿,于1987年并人 《清明》杂志。《安徽文学》创办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推动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表了大量的有影响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为安徽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粉碎 "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映农村改革、开创新时期文学新局面等方面,曾以思想解放、大胆。泼辣、犀利、富有洞察力而享誉全国。《安徽文学》为综合性文学月刊,国内外发行,最高发行量曾达18万份。

江淮杂志社总编辑是司级正职、厅级正职职别。

长江日报副总编辑级别

马铁丁马铁丁,是1950年代初期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时合用的笔名

《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成立后,为华中局(中南局)机关报兼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的机关报。 创刊初期,《长江日报》每天出对开一大张(4版),后来曾经增为一,张半(6版)。《长江日报》报名为毛泽东书写。创刊时,廖井丹任社长,陈楚为副社长兼总编辑。不久,廖井丹离任,熊复任社长。1952年初熊复调离报社后。由陈楚负责。历史沿革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报刊职能《长江日报》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宣传,起到指导和配合中心工作,推动实际工作前进的作用。《长江日报》勇于在报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言论针对性强,指导及时。署名马铁丁(即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的《思想杂谈》,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媒体价值优势《长江日报》是一份以时政、经济新闻为主要特色的权威大报,现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读者心目中最有话语权的报纸,同时也是数十万机关干部的必读报纸,是高端消费群的锁定报纸。在经济类新闻这块,《长江日报》侧重于走大方向的发展策略,注重政策性新闻评论,时政性比较强。同时,《长江日报》的传阅率较高,日发行量为30万份左右。劣势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平面媒体,《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曾在数年前合作经营,尽管现在又再次分开办报,但那一次的合作经历使得原本属于《长江日报》的广告客户流失严重,许多客户中断了与《长江日报》的合作转而投向《武汉晚报》,重新独立办报以后,如何找回原有的客户,如何挖掘新的客户,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当务之急。《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但是在亲近市民,迎合市场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市民生活、民情民生的关注与报道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理财类栏目并不突出。从整个上半年度媒体信息来看,《长江日报》在经济类报道这一领域尚有一定的欠缺。综上,《长江日报》在金融营销上与其他的报纸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是经济新闻的报道总量,还是银行类广告的投放总量,均远远不及其它的同类媒体。尽管有着较高传阅率,但作为一份机关订阅的报纸,由于侧重关注大的政治走向及政策性舆论报道,因此,其有效读者群的实际数量远不及其它市民报,社会影响力与读者关注度也不尽如人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报纸本身的兴趣度、关注度及信息过滤与记忆的程度相对比较低下,往往是走马观花,看过则罢。营销策划方案总体思想以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精神为导向,以切实提高百姓收入为目标,增加老百姓感兴趣的理财话题,仔细分析《长江日报》读者群,做一系列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亲民活动,针对《长江日报》客户流失严重的现状,以活动为辅助手段来吸引市场的目光,从而提高社会关注度与口碑,增加客户的广告投放意向。并就市民感兴趣的经济类问题开展专栏,如理财新趋势,理财手法多样谈等等,以此提高市民对《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率,并以此来吸引金融企业在《长江日报》上的硬广与软文投放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长江日报》1、第二届中小企业创投融姿交易会再创新高2、个人理财营销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开展系列亲民理财活动3、企业理财——挖掘新兴的活动营销方式此做法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充实了版面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引发了受众更大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既增加了经济收益,也保证了读者阅读率。活动策划新闻与广告往往是紧密相连的,《长江日报》金融版面的合理规划,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广告投放,也离不开《长江日报》对各大金融机构举办活动的合理组织与报道。要想达到更好的贴近民生,反映民情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类新闻做深度挖掘。而在挖掘新闻的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创造新闻,即举办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以活动来启动市场。1、紧紧跟随品牌活动与武汉地区现有的经济类活动保持良好的联系与互动,如每年5月份举办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该活动在银企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本着“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的宗旨,有着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大众认可度,今年的创投融资交易会上,湖北省银监局第一次与媒体合作,而各家银行也是首次在媒体上就对公业务进行广告宣传,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三方互动良好,为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在这次活动中,报纸广告收入更是达到20万,展望2008年的中小企业创投融资交易会,我们将继续完善和坚持下去,争取在各方面再创新高。《长江日报》金融版面可以对2008年该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报道,采写台前幕后的各类新闻,以活动来创造市场,从而带动广告营销,为读者全面了解经济动态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也能大力吸引中小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在《长江日报》上的广告投放,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经济效益。2、积极开展亲民活动——与市民近距离谈理财《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地区的机关报,其拥有高端读者群这一优势是不可忽略的,也是积极、广泛开展金融理财类活动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最大程度地锁定中高收入者的消费习惯,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加以理财知识的引导,为各大金融机构寻找目标消费者,为中高收入群体寻找投资理财新渠道,为理财市场搭建供需之桥,是《长江日报》金融类栏目实现经济报道与广告营销双赢的必经之路。在硬广与软文大行其道的今天,受众对广告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出现排斥与逆反的心理,简单的说教与介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对金融理财服务需求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各大金融机构苦于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与目标群体沟通及交流的方式,鉴于此,我们将在银行与市场之间打造和营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一方面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找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让银行通过《长江日报》这一媒体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可见的经济收益。(1)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全年的活动按照按照4个季度分为4期,一季度一个主题,每个季度两期活动,以活动带动广告,打造活动套餐。以上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让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最科学、最适合自己的理财《长江日报》知识,同时这也是让银行能立即收获经济效益的活动,此类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报纸的新闻报道量,另一方面为各金融机构走向市场,扩大影响力创造的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他们在《长江日报》上投放硬广和软文广告提供了优异的空间。(2)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长期而稳定的联系,以低姿态的方式与各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如何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倾听银行需求,为他们新上市的理财产品与服务进行报道与宣传,或对银行的理财师进行形象包装,帮助其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社会活动这一部分,充分听取银行的意见,以他们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活动包装,从而达到即收获市民关注,又得到银行满意的目的,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与广告收益的双向平衡。(3)积极与各银行负责人保持沟通,双方互通有无,报社可以采取对银行负责人赠送报纸的方式来加深与扩大《长江日报》在各金融企业的渗透力及影响力。3、把握市场脉搏,挖掘新的营销模式——开展企业理财活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单纯的个人理财转向为大量企事业单位服务,银行对公业务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市场繁荣的保证。国有大型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顺利周转。为企业的闲置资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途径,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宗旨与目的,代客理财,帮助公司、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方向,而这一新兴的营销点也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诸如国有特大型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已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这充分说明该业务光明而美好的前景。尽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现阶段,银行的对公业务还仅仅局限在关系营销的层面上,与个人业务相比,其规范性与合理性还有待提高,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银行对公业务的规范运行,是一个有着巨大空间的营销策略,鉴于此,我们将推动与促进银行对公业务作为2008年全新的营销重点,将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更多地介绍给企事业单位,为各企事业单位寻找最适合他们的理财途径,在银企之间搭建一座相互沟通,交流无阻的平台,一方面促进了银行对公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前进,另一方面也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更坚强的后盾,这一市场的着重开发,在武汉地区报纸媒体金融类栏目中开创了一个先河,为《长江日报》经济类版面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一系列广告与活动套餐的实行,将在企业中为各大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也为广告收入打造了光明的创收平台。总结综上所述,《长江日报》作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纵然有着不可多得的传播优势,但其所存在的不足依然清晰地摆在眼前,在具体分析了各方面综合情况以后,我们得出可以用活动来启动市场这一结论,并为具体活动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相信本着新闻与广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积极举办系列大型、专业、优质的公益类金融理财活动,定能为《长江日报》金融类版面的与时俱进锦上添花。根据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将凭借着良好的客户资源与政府支持以及媒体优势,以达到全年100万、争取120万的的广告目标值来独家代理《长江日报》金融广告。栏目设置要闻 视点 走进百姓 政治观点经济生活 大话文学 体育 健康天地教育 时尚娱乐 新闻评论 社区发展突破以积极的姿态做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体现主流媒体的“见识与气度” 党报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职责。这种引导应当是有力量、有针对、有效果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复印上级文件,苍白地人云亦云,牵强附会地印证图解。低水平的宣传引导,既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深入人心,又不能解答群众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实际上是不负责任地放弃发言权。目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涌在一起,民众有振奋,也有疑惑、迷茫、甚至不满。如何抓住一些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通过深入理性地分析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对待和解决,这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个考验。社会责任感要求媒体不仅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还要能理性的剖析这些新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都市报、市民报往往注重对某一轰动性的事件的具体报道,挖掘广度和深度并不是其强项。党报在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上有更多的积累,应当站在一个思想的高地上,做好议题设置,抓准问题性报道,引导社会舆论。2006年9月,《长江日报》在一版开设新闻专栏《长江视点》,重点抓研究问题的深度报道,既提出问题,又探讨解决出路,突出建设性,同时选题大都贴近民生,受到读者好评。舆论监督报道是体现党报威信的另一“重型武器”。客观地说,《长江日报长江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比都市类报纸的同类报道具有更大的“威力”,更容易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更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但较普遍的一种情况是,都市报的监督报道热火朝天,党报却比较沉寂。一方面做好舆论引导,一方面做好舆论监督,党报如果能把这两个强项真正做强,对扩大影响力和巩固公信力大有裨益,也将有效增强其自身竞争力。 提高正面报道的新闻价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读者不爱看《长江日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各种工作、会议、领导活动的程序性报道太多;口号多、虚的东西多,实的信息少。此类报道往往是对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某一方面工作的总结和肯定。这种稿件好采访、好写、受被报道单位欢迎,如果版面又轻易放行的话,就会在内部形成热衷采写此类稿件的风气。最终,一厂一店一院一校"粉饰"一下都可以露脸,党报"认可"逐渐贬值。避免党报沦为廉价的“黑板报”,应严格控制一般性工作报道和表扬稿,提倡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视角、社会的视角抓新闻。2007年,《湖北日报》在一版推出新栏目《记者走基层》,倡导记者沉到一线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带来清新务实之风,也增强了报纸的公信力。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党报的时政、经济、科教类报道比较得心应手,在社会、民生、娱乐、服务新闻方面相对薄弱。而后面这些领域,贴近性较强、可读性较强,读者相当关注。认真研究受众需求,把强项做出权威,把弱项做出特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都市类报纸、网络新闻的成功之处,党报可以借鉴,但不是简单的跟进或模仿,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品位,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行差异化竞争。因此在改进和增强社会、民生、娱乐类新闻时,党报应当遵循不媚俗,不哗众取宠的原则,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张扬主流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根据读者市场的需求调整版面,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才能有助于《长江日报》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部门建设总经理重点管好三样东西:数字、钱和人。数字是经营业绩和规模的象征;财务是管理至关重要的参谋和杠杆;办公室是各个环节的润滑剂。办公室要刷新和补充职能,设行政主管、后勤主管、企划主管。除了传统职能,将来大宗采购、企业形象设计、促销活动策划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都要纳入办公室,以达到精简、统一、高效。信息部以改造后的网络中心为技术平台,统计和处理每日各报种(长江日报和其他代理报纸)要素、收款、分区分站分线投递等信息,同时负责对质量投诉的记录、反馈,以及用户资料的存档和分析。人力资源部负责劳资审核、员工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如需简化机构,人力资源部也可并入办公室。配送业务部基本上是一个业务接谈机构。负责开发、承接各类发行网络增值业务(如送水、米、油等日用品,回收旧报等)。同时负责将“长江报业捷龙快车”的物流业务与发行公司的配送网络对接。合资公司做现代物流的中流,这个部门做下流、做终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分类广告部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以对外公布的特服电话为手段,依托遍布三镇的发行站点,利用发行对象和送报后的富余时间,搜集各类小额分类广告信息,就近收款,即时编辑,然后将每日分类广告集中发送到报社广告部。外地不少报社的发行公司做分类广告很成功。如南京《现代快报》、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发行公司的分类广告每年做到5000万元,按15%的代理费,发行公司每年可创利700万元。零售代投部负责长江日报、集团内其他报纸在武汉地区的零售和外埠的征订、投递(包括与邮局合作)。同时承接代理、代投外报外刊。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开发和投送夹页广告和DM(直投)广告。

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都是省级级别的。湖北日报主要面向全省,及时宣传报道本省和全国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形势,对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许多著名英雄模范人物作了突出生动的宣传的省级日报。《长江日报》是一份面向全省以时政、经济新闻为主要特色的权威大报,现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读者心目中最有话语权的报纸,同时也是数十万机关干部的必读报纸,是高端消费群的锁定报纸。在经济类新闻这块,《长江日报》侧重于走大方向的发展策略,注重政策性新闻评论,时政性比较强。是省级级别日报。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公司总编辑是正处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湖北长江报刊传媒公司是湖北省出版社的下属单位,都属于国家单位,总编辑相当于县长。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是湖北省委宣传部所属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集团,是一家综合性文化传媒经济实体。集团主营业务为报刊出版及发行、教育培训、资产租赁、广告策划、新媒体开发、动漫产业园等,资产市值近7亿元。

江淮杂志主编

安徽文学 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季宇副主编:倪和平 潘小平执行主编:田君美术总监:杜仲法律顾问:李萍 潘信成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出版发行:《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安徽文学》编辑部国内统一刊号:CN34-1169/I国际标准号:ISSN1671-0703邮发代号:26-177国内发行:全国各地邮局(所)印刷:合肥晓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定价:元编辑部电话:投稿邮箱:编辑部邮箱:邮编:230022地址:合肥市桐城南路300号安徽文学编辑部《安徽文学》为安徽省创办最早、历史最久的专业性文学杂志。其前身为1950年11月创刊的《皖北文艺》,隶属皖北文联,主编戴岳;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后,于同年9月1日改为《安徽文艺》,主编仍为戴岳;1956年5月改名为《江淮文学》,主编戴岳,副主编石青;1958年刊物又改名为《安徽文学》,主编范源;1959年,主编由那沙担任;1960年,主编为郭城,副主编为严阵;1962年,由那沙再度担任主编;次年,增设副主编,由江流担任;1965年"四清"运动后,《安徽文学》停刊。"文化大革命"10年,文学凋敝,编辑人员横遭迫害与打击,或下放农村,或遣送 "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发起征文活动,创办《征文作品》杂志,由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员会主办,负责人为军代表吴平;1973年,《征文作品》更名为《安徽文艺》,仍隶属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余耘,具体负责人程克文、严阵、江流;1978年恢复为《安徽文学》,由安徽省文联主管主办,主编江流;1984年,曾一度更名为《文学》,后因刊物整顿,于1987年并人 《清明》杂志。《安徽文学》创办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推动作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表了大量的有影响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为安徽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粉碎 "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映农村改革、开创新时期文学新局面等方面,曾以思想解放、大胆。泼辣、犀利、富有洞察力而享誉全国。《安徽文学》为综合性文学月刊,国内外发行,最高发行量曾达18万份。

《安徽文学》为安徽省创办最早、历史最久的专业性文学杂志。其前身为1950年11月创刊的《皖北文艺》,隶属皖北文联,主编戴岳;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后,于同年9月1日改为《安徽文艺》,主编仍为戴岳;1956年5月改名为《江淮文学》,主编戴岳,副主编石青;1958年刊物又改名为《安徽文学》,主编范源;1959年,主编由那沙担任;1960年,主编为郭城,副主编为严阵;1962年,由那沙再度担任主编;次年,增设副主编,由江流担任;1965年四清运动后,《安徽文学》停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