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外文研究杂志社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5:01:50

外研社杂志

外研社的《英语学习》杂志的官方网站:外研社的《英语学习》杂志学习技巧:英语学习技巧:学习英语贵在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运用多温故1.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要死记硬背,最好联系例句,这样对记忆也有很好的帮助2.听力:建议精听略听相结合,要听写,边听边默,材料可挑简单点的初级听力题目,PETS则要求理解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作文:多关注语法,多看些外国文章4.阅读:报纸;精读加速读5.口语:找个同伴和你一起说英语,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多听,听有代表性的专业朗读,最好是考试的听力练习多写,各种题型都要写,但英语作文更要练,最好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多背,单词是基础,一定要坚持背单词,扩大词汇量多练,平时尝试用英语与同学对话,这样提高特别快多读,每篇课文都读到滚瓜烂熟程度

非常好,上面的文章不是很难,很适合一些英语水平不是很高的读者,

你是指报刊亭卖的A4大小的杂志还是小一点的那种?如果是A4的杂志 也比较常见 里面一般的文章都会有中英两栏对照的 后面还会有词汇解析 注重较综合的英语学习的一本杂志 你可以去报刊亭翻翻 一般学校周围的报刊亭肯定有卖的 我是英语专业的 以前也是偶尔买几本 后来发现课内的学习资源已经够多了 就没去买了 文章都不错的 如果是小一点厚点的那种 就是专门针对翻译的 比较不花哨 貌似报刊亭上不常见 我们的翻译课老师是强烈推荐这本杂志的 说我们学校图书馆这个杂志是每期都定的一级核心杂志 既然很注重翻译这块 当然是中英文翻译结合的 还会讲很多翻译技巧类的 我去图书馆找过没找到就没看过了。。。

根据自己水平来选,你还是我学长了..去看看 空中英语教室 比较简单的还有很多..可以自己先试着去阅读下 看看适合自己不!

外文研究杂志社论文

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步骤与细节详解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从选题到构建框架再到写作和发表,每一项都是作者的心血,每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思考。对于首次发表论文的同学来说,完成一篇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一篇学术论文比作文要严谨的多。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步骤和详细的细节。1、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以后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兴趣很重要,但是也不是全部,因为有些兴趣是培养起来的,就像学术兴趣。这里,对于论文初学者,首先的步骤应该是看看相关论著即书籍,书籍中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介绍和一个前沿的概述,这里你可以找到你想研究的内容,也就是缩小了你的研究范围。(注:这里不推荐直接看期刊文献,一般来说,别人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自己的论文服务的,当然会找到自己解决的办法,所以你想去期刊找到研究领域,其实对于初学者比较难)2、大致看相应的期刊。了解了自己想研究的领域之后,就该阅读期刊了,整理处研究的进程,还有那些领域亟待补充,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自己的论题了。(注:这时候不要想着完全弄懂别人的期刊,如果你想在某个杂志投稿,该杂志的文风至关重要,这是该杂志的喜好,比如有的杂志喜欢较为严谨的数学推理,而有的杂志较为随和等,以想写领域的优秀论文为模板,能够大大缩减写作时间)3、构建论文的框架。论文是应该从概括到具体,为了你写论文能有一个指导性的东西避免迷茫,必须构建一个论文框架,一般来说,论文基本都由:标题、摘要、序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构成,具体的可以搜索一个想发表的期刊的论文模板来参考。注:论文框架如果没有好的布局,可以先参照别人的,等到能容扩充完毕,进行修改,加入自己思想,就有创新了)4、分版块扩充内容。在构建好框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框架各个板块进行内容扩充了,也就是更加细化地研究板块,这时候可以更加具体详尽地搜索相应期刊的研究,并整理,返现他们研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看法。(注:板块扩充中可能会遇到自己的心仪句子即想说但是不知道怎样表达的,这时候就需要复制下来,并在后面做如下的笔记(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出版年.多少卷)等信息,方便以后引用,否则,引用的时候你会找不到参考文献,浪费大量时间!,参考文献格式还有一个引用的小技巧,即在gooole学术搜索“xxx论文”点击引用,就可以自动生成引用文献的格式信息了)5、修改浓缩。板块扩充完毕之后,就应该进行修改浓缩了,论文应该够精简凝练,所以,没有为主题服务的内容都应该去掉,一方面能够省不少版面费,另一方面使其科学性和可读性更强。(注:这个阶段不要随意投稿,因为如果不是你理想的最终版本,投稿除去,出现错别字、予语义病状、逻辑问题、等等问题,再次修改后头同样的杂志社,审核通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你中意的期刊毕竟只有那么几家,所以还是要认真修改后再投稿)6、定问之后给老师或者你的boss,让他们提意见。他们在这领域应该还是有自己的建树和研究的,他们的一键往往有着杂志社的影子,所以这是最后的润色,不容小觑。(注:导师估计没多少时间给你审阅,可能会给你很少的一键,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你的领域不是很了解,再次是他也有自己的事情,所以不用怪来时,根据其意见润色即可)7、向杂志社投稿,恭候佳音。修改成最终版本后,就可以选择投稿了,由于好的杂志投稿时间比较长,这个就要衡量自己能否等待了,也有别的小办法,提高录用的速度,比如挂导师的名字(导师很牛的话)等。发表论文选择九品论文网,带你体验服务!所推荐刊物100%为正刊,绝不推荐非法刊物、特刊、增刊、带后缀的副刊。开启绿色快速 通道(部分期刊可加急),1-3天快速审稿,1-3月快速见刊!

一些期刊杂志有英文版的。现在多数能做的是国内的。

先到出版署 查看你的发表的期刊是否是正规期刊然后去知网查看你期刊的联系方式电话查稿 看你的文章是否在杂志社!然后编辑会告诉你的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说话者的英语口音可能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英语口音又与说话者的身份和自我紧密联系。中国拥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强大,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葛传椝提出,将其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进行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争鸣等。目前,学者们对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基本达成共识,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而“中国英语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见于国内文献。我们在借鉴前人定义的基础上,称其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口音”。

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对上述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将研究内容涉及“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问题”的文章进行归类,相关文献共58篇(如表1所示)。总体上,中国英语的相关论文共15篇,占,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相关论文共43篇,占 9/6。其次,根据研究方法,将相关文章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分别占和。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世界英语理论及英语国际语理论的介绍、中国英语研究综述和语言迁移、英汉对比、中介语、音系学(优选论等)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英语口音特点(音段音位特点和超音段音位特点)、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相关语料库的建设及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以上五个方面逐一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述评。

一、英语口音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间段音位特点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学的乐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调查法,首次全面对我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从语音偏误的视角探讨了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发音的影响,找出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部分中学生的发音问题可通过英语教学得到解决,且国外学者对于世界变体英语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选取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根据语言迁移或中介语理论,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建议。

1.元音特点。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元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主要问题,如单元音的音长、音质和双元音的简化等问题。陈桦采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中14名英语专业学生4年的朗读录音进行语音标注及分析。研究发现,单元音/I//e/与双元音/eI//au//aI/离标准发音差别较大。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语料库的分析显示:/i/e/a/的出错率非常高,占整个元音错误的。8个松元音/i//e//a//u/的错误占到整个错误的。在替换型音段错误中,最多的是/i/与/I/。

2.辅音特点。关于辅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的语料库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辅音发音的总体问题。她发现,辅音的错误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换性错误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学生们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脱落型错误中,频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学者分别针对辅音群、辅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阎丽莉等通过分析6名大一学生的朗读录音,发现辅音群的误读中,插音类错误最普遍,其次为删音,替换类也较常见。她进一步以优选论为框架解释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习得情况。冯友通过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发现,学习者最常见的辅音吞音,按照发音部位是齿槽音、软腭音和双唇音;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尾,最不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词首。陈桦。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6/发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人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中塞音的发音时长。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浊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好,而清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差。概而言之,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方面的主要发音问题是清辅音与浊辅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辅音群的误读和辅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对超音位特点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外国腔或外国口音与超音段音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英语口音的特点也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杨军等通过梳理与朗读相关的文献,发现外国腔和韵律不当(如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边界调使用不当、音节时长不当等)是现有的两大研究主题。陈桦论证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超音段音位错误比起音段音位错误更为严重,强调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主要从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词重音。单词重音是重要的英语语音特征,既有文献中有关中国大学生的单词重音发音的实证研究仅1项。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录音样本及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的单词重音错误,发现多音节单词重音位移比较常见,而且重音错发在单词(尤其是名词和形容词)第二音节的倾向更为明显。

2.句子重音和节奏。节奏对于语音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节奏的实证研究总共有4项,该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学的陈桦教授。陈桦以8名英国大学生的调核位置为参照标准,对中国45名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采用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充当调核的比例少,使用不当的调核词汇多。他们常对诸于介词、人称代词、连接词等功能词赋予重音;陈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4年纵贯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重音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低分组学生口语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的程度明显重于高分者。许俊等通过PRRAT软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导致了更多地表现为实用音节节奏而非重音节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错误,重读的表现方式仅局限于加大响度。概而言之,学者们从多个实证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中国大学生在句子的重音和节奏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基本重音规则,口语中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的节奏特点,与英语的节奏差别较大。

3.停顿。停顿对于口语表达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停顿导致信息破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极大地降低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献中有4篇进行了停顿的研究。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中停顿数量大大超出本族语者,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英国语音专家们的评语暗示了学习者过多地依赖停顿来达到语调切分的目的。如:词间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坏、语流破碎、语流时断时续、断句有时很不自然等等。杨军通过分析15名大学生的英语朗读后,区分了二语朗读中的两类语调短语划分不当:语调短语标记缺失和语调短语划分失败。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受言语风格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语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务条件、二语水平和紧张度等均未对语调短语划分产生显著影响。杨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学生即席话语中的停顿、及其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后发现,他们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该频率与口语流利性呈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许俊等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中通常出现大量无声停顿和填声停顿,其英语听起来零碎且不连贯。

4.语调。不少学者为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相关研究共9项。田朝霞分析了常见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调核误用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并将其归为三类:调群划分的错误、调核位置的错误及声调模式的误用。杨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延续升调的使用上欠缺,表现在音高上扬不够,或音高曲拱不明显,或二者兼具,有着明显的“外国腔”。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降调和升调的使用掌握得较好,但显示出过度使用降调的特点。其次,学习者在基本调型上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调的使用上。此外,学习者不能根据意欲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来选择相应的二级调型,调型使用混乱。毕冉等胡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朗读口语中列举句式及简单陈述句音调的变化趋势,发现其音调变化趋势遵循负增长的曲线,且降调使用过多。许俊等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音高重音边界调以及结尾语调的处理上存在较多失误,过度使用降调致使语调平直且缺少变化。

两位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边界调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夏志华等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并借助话语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标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轮转换中使用的边界调类型是齐全的,但其使用边界调暗示说话者变更话轮意图的能力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且低降边界调的误用尤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结果发现,除简短的祈使句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

两位学者研究了性别差异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林秋茗考察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重音节奏和语调与性别的关系发现,女性的韵律表现只是略占优势,除重读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顿连读以及升降调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蒋红柳借助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调运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调核音高上差异显著;而在英语语调运用上,被试则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点。性别间在语调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学习者未能意识到语调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对语调话语交际功能掌握不充分,声调的误用比较常见。平调、降调使用过度,在延续的升凋使用上表现较为欠缺;相对于句首边界调,句末边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语调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对各次变体P音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划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晋语、平话和徽方言。两位学者研究了我国各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学者们尝试了不同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共6项实证研究成果。刘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闵方言区的英语专业大学生/l/和/r/的发音问题。姜玉宇通过声学分析,将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a//i//u//e//0/进行比较分析,由于两地方言元音系统中相似元音的声学特征非常接近,发现两地学生都很难准确习得目标语音。 四位学者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如王鲁男重点分析了四川、贵州学生/l//n/不分,/η//n/不分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刘锋等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两名四川受试/I//n/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1年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频率作用对受试/l//n/不分现象有明显改善。谢谜采用微变化研究法,通过高频率的练习、高密度的观察和高精度的分析来研究频率作用对/v//W/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及影响。范烨借鉴优选论和感知图理论,分析了母语为北京话的学生在发英语韵尾辅音群时的增音现象,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东、浙江地区的学生有类似问题)。总之,我国各大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点之外,各方言次变体口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四)对相关语料库的研究

与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5个。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首次为二语语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该语料来源为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用随机比例抽样方法,对考生的地区来源、专业考试成绩,交谈话题等按比例选取,标注采用XML语言用一系列符号对话轮转换、语音、语调、停顿、犹豫、打断、非言语交际等进行逐一标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E),其语料来源为全国英语专业口语考试语料。该语料库除了提供录音的完整文本外,还将各年的语料按照任务类型(复述、独自和会话)分别切分。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国际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对英语口音的态度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论文虽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们都是在世界英语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语变体实验法考察了101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的态度和认同感,以及实际英语口音测试法检测了其实际英语口音特点。结果发现,被试在权势地位、语言亲和力和语言表现力维度上,对美国英语的评价都优于英国英语,表现出更偏好美国英语的趋势。但是,他们的实际英语口音则是三分之二为RP、三分之一为GA的混合体,表现出更多英国口音的特点。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期间对世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而言趋向保守,认同英美“标准变体”,对其他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比较矛盾。

二、研究评述:多视角的评判

上述文献回顾证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无论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四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丰富研究内容,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的系统结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在元音、辅音、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丰富,相比之下,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研究严重不足。在汉语十大方言的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方言英语口音研究。国外学者们对香港英语口音进行了全面系统描述,如Huang系统描述了香港英语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个元音和20个辅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语音位和超音位的特点,指出香港英语多用高升调,强弱重音对比不明显。其次是湘方言英语口音的研究和陈桦教授及其团队的吴方言英语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闵方言、赣方言、平话、晋语和徽方言)的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鲜见于文献。此外,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之下,我们可进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变体英语口音特点,如文献中的四川、贵州、北京等地英语口音的研究。总之,我们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以及中国英语次次变体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统的研究结论,并与中国英语口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口音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相关语料库多为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如COLSEC、SWECCLE等),而专门的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建设比较欠缺。如今国际学术界已经建成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陈桦也介绍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语料库(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设的起因、方法和意义。该语料库涵盖中国十大方言区,以国内四个不同层次受教育群体(初中、高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硕士)作为录音对象、以朗读和自主对话为任务而完成。该语音语料库将结合英美标注系统对学习者录音进行多层音段及韵律标注。我们期待该语料库的出版,以便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次变体口音及次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此外,未来的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的建设可进一步与国际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建设接轨,如VOIC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学术背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东南亚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 (三)拓宽研究视角,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

在表1的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实证研究共34项(占),多从语言迁移理论和音系理论等视角解释中国学生英语的发音特点;或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语者为参照,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症结所在。而在世界英语理论或者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研究仅2项(占)。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展开。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对10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现中国英语口音在正确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适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国英语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与英国侨民教授的谈话为录音语料,选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学生为听话者。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议其作为语音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呼吁国内学者在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视角下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口音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英语口音态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响了国际可理解性?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总之,未来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语或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视角下进行,如何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将研究结果与亚洲英语口音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音共性特征进行对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用研究成果,优化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从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在优化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传统的英语语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语者口音(标准英国英语口音和美国英语口音)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点。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应该以国际可理解性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各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提高他们对不同英语口音的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调查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英语交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她认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辅音、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能称为语音错误。Walker在其专著《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中也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只有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和谐。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区英语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对于中国英语口音中不影响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过于强求其准确性,从而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他们在国际口语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与日俱增的探讨。英国学者Graddol在《英语走向何方》一书中曾预言: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可能决定全球英语的未来。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国礼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必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11年5月第四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大会在香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12年12月第18届世界英语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地召开;2012年4月“世界英语时代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些重要学术活动都标志着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汉语母语者,国内学者在此研究领域有着国外学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口音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探讨课题。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社

《中外医药研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医学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393,国内统一刊号CN22-1425/R,国内邮发代号82-829;本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

中外医学研究是统计源期刊。刊刊名:《中外医学研究》杂志国际刊号ISSN:1674-23-1555/R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邮发代号:14-83咨询电话:

中国外语研究杂志社论文

外语类学术论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作为国际语言,它是理解、交流以及表达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外语类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来自不同母语背景说话者的英语口音可能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英语口音又与说话者的身份和自我紧密联系。中国拥有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强大,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葛传椝提出,将其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进行了热烈的理论探讨和争鸣等。目前,学者们对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基本达成共识,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而“中国英语口音”的概念至今也一直未见于国内文献。我们在借鉴前人定义的基础上,称其为“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口音”。

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对上述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将研究内容涉及“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问题”的文章进行归类,相关文献共58篇(如表1所示)。总体上,中国英语的相关论文共15篇,占,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相关论文共43篇,占 9/6。其次,根据研究方法,将相关文章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分别占和。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世界英语理论及英语国际语理论的介绍、中国英语研究综述和语言迁移、英汉对比、中介语、音系学(优选论等)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英语口音特点(音段音位特点和超音段音位特点)、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相关语料库的建设及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等方面。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以上五个方面逐一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述评。

一、英语口音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间段音位特点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E6]LT]。1994年南京大学的乐眉云教授采用方言调查法,首次全面对我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全国各地收集语料。从语音偏误的视角探讨了方言对英语音段音位发音的影响,找出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部分中学生的发音问题可通过英语教学得到解决,且国外学者对于世界变体英语口音的研究都是以受教育者(通常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仅选取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根据语言迁移或中介语理论,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建议。

1.元音特点。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元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共2篇,都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元音发音方面的主要问题,如单元音的音长、音质和双元音的简化等问题。陈桦采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中14名英语专业学生4年的朗读录音进行语音标注及分析。研究发现,单元音/I//e/与双元音/eI//au//aI/离标准发音差别较大。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语料库的分析显示:/i/e/a/的出错率非常高,占整个元音错误的。8个松元音/i//e//a//u/的错误占到整个错误的。在替换型音段错误中,最多的是/i/与/I/。

2.辅音特点。关于辅音发音特点的实证研究成果5篇。其中,程春梅等通过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音段错误的语料库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辅音发音的总体问题。她发现,辅音的错误率高的是/t//d//z//6//n//l//v/。在替换性错误中,最多的是摩擦音/6//z//v/。学生们倾向于用/d/代替/6/,/s/代替/z/,/w/代替/v/在脱落型错误中,频率最高的是爆破音/t//d//k/。四位学者分别针对辅音群、辅音吞音、塞音和塞擦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阎丽莉等通过分析6名大一学生的朗读录音,发现辅音群的误读中,插音类错误最普遍,其次为删音,替换类也较常见。她进一步以优选论为框架解释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习得情况。冯友通过检索分析大学四、六级口语语料库(COLSEC)发现,学习者最常见的辅音吞音,按照发音部位是齿槽音、软腭音和双唇音;按照发音方式,则是爆破音、摩擦音和鼻音;清辅音吞音:的情况远远多于浊辅音。最容易发生辅音吞音的位置是词尾,最不容易发生的位置是词首。陈桦。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擦音和塞擦音存在的一些问题,如/6/发成/d/或/z/,/v//w/混淆,用/x/代替/s/等。王茂林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美国人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中塞音的发音时长。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英语浊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好,而清塞音的发音相对较差。概而言之,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方面的主要发音问题是清辅音与浊辅音的混淆、/l//n/混淆、th音、/w//v/混淆以及辅音群的误读和辅音段音吞音等方面。 (二)对超音位特点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外国腔或外国口音与超音段音位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英语口音的特点也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杨军等通过梳理与朗读相关的文献,发现外国腔和韵律不当(如重音不当、节律不当、调组划分不当、边界调使用不当、音节时长不当等)是现有的两大研究主题。陈桦论证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超音段音位错误比起音段音位错误更为严重,强调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教学应该在大学英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主要从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词重音。单词重音是重要的英语语音特征,既有文献中有关中国大学生的单词重音发音的实证研究仅1项。高琳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录音样本及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的单词重音错误,发现多音节单词重音位移比较常见,而且重音错发在单词(尤其是名词和形容词)第二音节的倾向更为明显。

2.句子重音和节奏。节奏对于语音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句子重音和节奏的实证研究总共有4项,该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源自南京大学的陈桦教授。陈桦以8名英国大学生的调核位置为参照标准,对中国45名学习者的英语朗读口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者采用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充当调核的比例少,使用不当的调核词汇多。他们常对诸于介词、人称代词、连接词等功能词赋予重音;陈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4年纵贯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重音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由重音模式所反映的节奏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低分组学生口语中重读、弱读音节不分的程度明显重于高分者。许俊等通过PRRAT软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韵律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元音弱化和省略,而导致了更多地表现为实用音节节奏而非重音节奏;并且在重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错误,重读的表现方式仅局限于加大响度。概而言之,学者们从多个实证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中国大学生在句子的重音和节奏上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基本重音规则,口语中带有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的节奏特点,与英语的节奏差别较大。

3.停顿。停顿对于口语表达的流利性非常重要,而我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停顿导致信息破损,影响了信息的传达,极大地降低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可理解性。既有文献中有4篇进行了停顿的研究。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中停顿数量大大超出本族语者,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英国语音专家们的评语暗示了学习者过多地依赖停顿来达到语调切分的目的。如:词间隔太多、流利度遭到破坏、语流破碎、语流时断时续、断句有时很不自然等等。杨军通过分析15名大学生的英语朗读后,区分了二语朗读中的两类语调短语划分不当:语调短语标记缺失和语调短语划分失败。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受言语风格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语速及其他因素如任务条件、二语水平和紧张度等均未对语调短语划分产生显著影响。杨萌等分析了30名大学生即席话语中的停顿、及其对停顿原因的内省辨认后发现,他们表现出较高频率的语调短语内部停顿,该频率与口语流利性呈显著相关;停顿位置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停顿模式主要有非流利串、无填充停顿和非词语填充项。许俊等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中通常出现大量无声停顿和填声停顿,其英语听起来零碎且不连贯。

4.语调。不少学者为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特点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相关研究共9项。田朝霞分析了常见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调核误用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并将其归为三类:调群划分的错误、调核位置的错误及声调模式的误用。杨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延续升调的使用上欠缺,表现在音高上扬不够,或音高曲拱不明显,或二者兼具,有着明显的“外国腔”。陈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降调和升调的使用掌握得较好,但显示出过度使用降调的特点。其次,学习者在基本调型上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调的使用上。此外,学习者不能根据意欲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来选择相应的二级调型,调型使用混乱。毕冉等胡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朗读口语中列举句式及简单陈述句音调的变化趋势,发现其音调变化趋势遵循负增长的曲线,且降调使用过多。许俊等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音高重音边界调以及结尾语调的处理上存在较多失误,过度使用降调致使语调平直且缺少变化。

两位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边界调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夏志华等通过收集自然语料,并借助话语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标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轮转换中使用的边界调类型是齐全的,但其使用边界调暗示说话者变更话轮意图的能力远小于英语本族语者,且低降边界调的误用尤为突出。孟小佳等研究结果发现,除简短的祈使句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

两位学者研究了性别差异对语调习得的影响。林秋茗考察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重音节奏和语调与性别的关系发现,女性的韵律表现只是略占优势,除重读外,男女生在意群停顿连读以及升降调的使用频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蒋红柳借助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调运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调核音高上差异显著;而在英语语调运用上,被试则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特点。性别间在语调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不显著。

总体而言,学习者未能意识到语调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对语调话语交际功能掌握不充分,声调的误用比较常见。平调、降调使用过度,在延续的升凋使用上表现较为欠缺;相对于句首边界调,句末边界凋掌握不好。此外,在语调使用上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对各次变体P音的研究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划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晋语、平话和徽方言。两位学者研究了我国各方言区学生的语音问题。学者们尝试了不同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共6项实证研究成果。刘锦明研究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闵方言区的英语专业大学生/l/和/r/的发音问题。姜玉宇通过声学分析,将闽、吴方言元音系统和美语元音系统中的5个相似元音/a//i//u//e//0/进行比较分析,由于两地方言元音系统中相似元音的声学特征非常接近,发现两地学生都很难准确习得目标语音。 四位学者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如王鲁男重点分析了四川、贵州学生/l//n/不分,/η//n/不分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刘锋等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两名四川受试/I//n/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1年的跟踪测试结果显示,频率作用对受试/l//n/不分现象有明显改善。谢谜采用微变化研究法,通过高频率的练习、高密度的观察和高精度的分析来研究频率作用对/v//W/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及影响。范烨借鉴优选论和感知图理论,分析了母语为北京话的学生在发英语韵尾辅音群时的增音现象,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此外,/v//w/不分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山东、浙江地区的学生有类似问题)。总之,我国各大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点之外,各方言次变体口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四)对相关语料库的研究

与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5个。2003年卫乃兴教授主持建立的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首次为二语语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该语料来源为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部分的实景音像资料,用随机比例抽样方法,对考生的地区来源、专业考试成绩,交谈话题等按比例选取,标注采用XML语言用一系列符号对话轮转换、语音、语调、停顿、犹豫、打断、非言语交际等进行逐一标注。之后,2005年文秋芳教授主持建立了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E),其语料来源为全国英语专业口语考试语料。该语料库除了提供录音的完整文本外,还将各年的语料按照任务类型(复述、独自和会话)分别切分。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国际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纵深口语语料库LSECCI。(Longitudinal Spoken Eng-i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等等。

(五)对英语口音的态度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论文虽然2篇,但可喜的是它们都是在世界英语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周榕等采用言语变体实验法考察了101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美英语的态度和认同感,以及实际英语口音测试法检测了其实际英语口音特点。结果发现,被试在权势地位、语言亲和力和语言表现力维度上,对美国英语的评价都优于英国英语,表现出更偏好美国英语的趋势。但是,他们的实际英语口音则是三分之二为RP、三分之一为GA的混合体,表现出更多英国口音的特点。高一虹等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期间对世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研究结果发现,奥运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总体而言趋向保守,认同英美“标准变体”,对其他英语变体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比较矛盾。

二、研究评述:多视角的评判

上述文献回顾证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无论从已发表的论文数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四个方面总结研究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展望。

(一)丰富研究内容,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特点的系统结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总体特点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在元音、辅音、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停顿、语调等方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丰富,相比之下,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研究严重不足。在汉语十大方言的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粤方言英语口音研究。国外学者们对香港英语口音进行了全面系统描述,如Huang系统描述了香港英语的音系特征,指出其有8个元音和20个辅音;Bolton描述了香港英语音位和超音位的特点,指出香港英语多用高升调,强弱重音对比不明显。其次是湘方言英语口音的研究和陈桦教授及其团队的吴方言英语口音研究。而其他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闵方言、赣方言、平话、晋语和徽方言)的英语口音的实证研究鲜见于文献。此外,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之下,我们可进一步研究各省市的次次变体英语口音特点,如文献中的四川、贵州、北京等地英语口音的研究。总之,我们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以形成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以及中国英语次次变体口音在音位和超音位方面系统的研究结论,并与中国英语口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二)更新研究方法,建立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口音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相关语料库多为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如COLSEC、SWECCLE等),而专门的中国英语口音的语料库建设比较欠缺。如今国际学术界已经建成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陈桦也介绍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音语料库(English Speech Corpus of ChineseLearners)建设的起因、方法和意义。该语料库涵盖中国十大方言区,以国内四个不同层次受教育群体(初中、高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专业硕士)作为录音对象、以朗读和自主对话为任务而完成。该语音语料库将结合英美标注系统对学习者录音进行多层音段及韵律标注。我们期待该语料库的出版,以便对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次变体口音及次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进行系统描述,结合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此外,未来的中国英语口音语料库的建设可进一步与国际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建设接轨,如VOIC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LFA学术背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Settings)和东南亚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South-East Asian Englishes)。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英语口音研究的健康发展,并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 (三)拓宽研究视角,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景中

在表1的文献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既有实证研究共34项(占),多从语言迁移理论和音系理论等视角解释中国学生英语的发音特点;或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本族语者为参照,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症结所在。而在世界英语理论或者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研究仅2项(占)。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展开。如Jenkins以世界各地12个国家的326名受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对10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现中国英语口音在正确性上排第八、可接受度上排名第七、在舒适度上排名第八、在熟悉程度上排名第四。在中国英语口音的可理解性研究方面,Kirkpatrick以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与英国侨民教授的谈话为录音语料,选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学生为听话者。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很高,并建议其作为语音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呼吁国内学者在世界英语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视角下对英语变体口音的态度和可理解性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口音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中国英语口音态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如何?中国英语口音的音位和超音位的哪些重要特征影响了国际可理解性?中国英语次变体口音的可理解性又如何?总之,未来研究可更多地在世界英语或英语作为国际语理论视角下进行,如何将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情境中,将研究结果与亚洲英语口音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音共性特征进行对比描述和分析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用研究成果,优化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

从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中国英语口音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在优化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大纲的设置、英语语音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等方面比较欠缺。传统的英语语音教材都足以接近母语者口音(标准英国英语口音和美国英语口音)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所有的音段音位和趟音段音位特点。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学,应该以国际可理解性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各种世界英语变体口音,提高他们对不同英语口音的容忍度,增强他们对中国英语口音的自信心。Jenkins搜集了大量的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调查了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英语交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语核心理论(Lingua Franca Core)。她认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辅音、辅音群的简化、元音的长短区分以及句子的重音。通用语核心之外的部分,被认为是地方口音,不能称为语音错误。Walker在其专著《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教学》中也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只有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可理解性和身份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和谐。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英语口音的共性特征、各方言区英语次变体口音的个性特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影响可理解性的语音特征上;对于中国英语口音中不影响可理解性的部分,不必过于强求其准确性,从而在语音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他们在国际口语交流中的有效性。

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与日俱增的探讨。英国学者Graddol在《英语走向何方》一书中曾预言:亚洲,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可能决定全球英语的未来。毋庸置疑,研究具有中国礼会和文化特征的中国英语必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11年5月第四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大会在香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12年12月第18届世界英语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两地召开;2012年4月“世界英语时代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湖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些重要学术活动都标志着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虽然中国英语口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汉语母语者,国内学者在此研究领域有着国外学者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会随之进一步提高,中国英语口音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探讨课题。

你 代写的 都不知道?代谁写?

英语教师发表论文的时候会写一些英语教学上的文章,这类文章并不一定要是研究英文的论文,很多都是在教育方面的文章。比如刍议英语教学与文化的结合这样的文章。很多老师在发论文的时候不知道该投稿到哪,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优秀的论文发表期刊: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 周期: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1251/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429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管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均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北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语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并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本刊由北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排印出版,邮局订数长期保持1万份以上,近年平均每期印数万份,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中首屈一指。省级期刊《英语教师》 周期: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319/G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852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主管单位:天津市新闻出版局《英语教师》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一本面向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英语教学专业期刊。为给所有英语教师搭建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从今年开始,《英语教师》将论文覆盖的范围从中小学英语教学扩展到了包括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和公共英语教学在内的各级各类英语教学。核心期刊《外语界》 周期:双月国内统一刊号:CN:31-1040/H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112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界》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外语教学和科研最新成果与动态、探讨外语教学理论、交流外语教学实践经验、评介外语教学和科研图书资料的综合性刊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是了解外语教学界动态的窗口,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外语教学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必备读物。

《海外英语》(国际刊号:ISSN1009-5039,国内刊号:CN34-1209/G4,邮发代号:26-166)杂志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英语》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国家外交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特别支持,代表中国权威的英语杂志,创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海外英语》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我刊注重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顾纯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不仅载有文论型的文章,而且报导可直接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成果。 我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阵列,可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网站浏览和检索。我刊所载的论文题目全都被收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分册的索引部分。近年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情况在同类期刊中排名靠前。 栏目设置: 教授讲坛: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学术前沿类论文; 博士论坛:“985、211”类重点高校博士生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学领域理论创新成果; 外语教育:重点介绍高教外语教学的理论成果; 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跨文化的分析与评论; 教改新论:侧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 海外视野:侧重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财经类交流文章; 科技前沿:科技领域某一方面的研究与评述,要求全英文文章; 学术思潮:人文社科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要求全英文文章。 征稿对象: 高校外语学院、全国翻译服务行业、外语培训机构、翻译领域资深人士与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者,以及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硕士生、博士生等。 投稿要求: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海外英语》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所、相关企事业或个人联系本刊,参加本刊理事单位或开展会议、论坛、广告、协办等合作。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中外医学研究杂志社电话

省级期刊,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国内统一刊号:23-1555/R,国际标准刊号:1674-6805

您好,《中外医学研究》是省级杂志,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期刊,我刊发表文章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查询,如我刊符合您当地晋升要求,欢迎投稿。

中外医药研究不属于中华系列。中外医药研究是合法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到。《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导,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系列杂志。《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介绍级别:省级期刊国际刊号:1674-6805。国内刊号:23-1555/R旬刊。审稿时间:1个月内《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学术讲座、护理与康复、社区卫生、中医中药、政策研究、医药之窗、创新管理、影像与检验、调查研究、个案报道、国外医学等。

要看各地的规定了,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核心上发表,应该就可以的,这个杂志是新闻总署正式批准的杂志。《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导,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系列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68x、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288。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积极推广现代先进技术、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大力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学术讲座、护理与康复、社区卫生、中医中药、政策研究、医药之窗、创新管理、影像与检验、调查研究、个案报道、国外医学等多个栏目。论文征集要求:1 文稿: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等文章一般在5000字左右,短篇经验交流在2500字左右,个案报道不超过1500字。要求字迹清楚,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4 摘要:论著需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5 参考文献尽量选用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正文中加以标注,并按正文引用顺序著录,文末参考文献项请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次列出。6 论文不收审稿费。收稿后5个工作日左右通知作者对稿件的处理意见。出版后,前两位作者均可获赠当期杂志并颁论文证书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投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中外医学研究》采编部(100071)咨询电话: 联系人:张秀红网站: Email: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