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1:12:25

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当前,农商银行必须及时清醒、冷静总结、分析疫情下面临的信贷风险困境,如何化解风险,探讨合规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农商银行当下尤为值得关注的重点。

当前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遭受的影响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农商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农户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资金,大多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中。与非农产业不同,农业生产具有较多的生产周期,从投入生产到获得产出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除此之外,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风险,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容易受到自身的影响和制约,从播种、养殖到收获整个过程都处于风险之中。因此,当借款者无法取得预期的收入时,就容易出现逾期风险。

受投资获利能力的影响。 农户及小微企业属于一个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他们对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也不够畅通,未能选择较好的投资方向。这无疑会影响贷款投资的获利能力,在客观上也增加了还款能力不足的可能性。同时他们信用意识比较淡泊,这些问题也将转化为一定的信用风险。

受行业风险加剧的影响。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和国内制造业市场需求下降,供大于求、市场恶意竞争、生产大于销售、利润水平下降。不少中小企业附于大企业做配套,总是受他人控制经营,自身发展空间不大,财务成本又高,稍有不慎就面临亏损局面,导致行业风险形成。

受企业违约风险加大的影响。 疫情发生前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财务状况逐渐恶化,违约风险不断增大,银行势必会收缩信贷,甚至要求企业提前还款,这一举动往往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加大了企业违约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持续反弹,关注类贷款上升明显,银行信用风险不断加大。

受连锁性风险逐增的影响。 企业互保引发的担保圈风险愈发突出,引起银行连锁收贷、压贷,任何一家关联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因为参加互保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行业内上下游企业,担保圈危机将加剧其经营困境,甚至导致其出现生存危机。

受道德风险骤升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与企业资信密不可分,甚至直接决定了企业风险的大小。在经济下行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存会面临诸多不利和困难,当企业经营者个人诚信意识淡薄或存在道德缺失的情况时,风险极易发生。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对策

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制度。 一要创新信贷服务理念。受疫情影响,农商银行的发展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切实做好把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把信贷业务由内部运作向“阳光操作”转变,把经营理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转变,把客户经理管理由一般约束向从严管理转变等工作。要不断提高信贷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改变过分强调抵押、质押的担保方式,采用联保式、多形式、差异化、替代式的担保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手段、快捷方式、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先机。二要健全信贷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通过修订完善,制定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的信贷管理长效机制。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客户对象和准入条件、信贷业务种类、信贷操作程序、贷后管理、风险监管及客户经理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制度性规定,为各项具体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构建防控管理体系。 一要完善管控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贷款管控体系,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信贷管理理念由人治向制度治理转变,有力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水平。贷款管控体系围绕解决基层惧贷心理、强化内控执行、提高操作人员生产力、薪酬引导、增加客户经理人员、有效利用客户信息、合理下达贷款投放指标等方面具体展开,能够有效地解决贷款管理工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科学等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二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在风险可控与可承受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与收益的最大化。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树立人人关心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事事考虑成本与效益的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原则,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各负其责的风险管理架构,降低决策风险。加大合规风险问责力度。建立“违规积分”制度,将个人违规与机构违规、干部提拔、员工转岗、机构内部考评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进一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一要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按照客户经理的管理规模、技能考试、工作业绩以及各级部门的考核评价,科学确定客户经理等级,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优秀的员工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二要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客户经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体系。 加快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业务,切实帮助那些不能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深入推动农商银行“小额”、“分散”经营,鼓励其业务主要投向“涉农”行业,发挥小额贷款手续简便、快捷的优点,为需要快速融通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商户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

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本着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 建立县域银行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机制;要紧紧围绕客户需要,加快“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创新,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优势,着力为企业搞好综合化服务。

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政、银、企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联席例会和协调沟通机制,多部门协同,对一些政府引进的新项目,大力培植有效信贷载体,突出发展和推介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好、资金投入产出比高的优质产业项目,为银行贷款投放和企业融资创造对接平台。着力打造诚信环境,进一步创建信用村镇、信用企业和信用户,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多部门化解金融风险。通过政、银、企三方共同努力,建立起互信互惠、互利共赢、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贷前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的核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银行信贷风险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巨集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与国家政策相悖。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档案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定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档案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程序,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钜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参考文献:

[1]阎庆民,《中国银行业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强,《系统论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金融时报,2003年

[3]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2004年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而银行贷款质量的优劣,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银行业经营风险因此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认真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解决中国商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高的问题,对于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执行,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造成的风险和银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两个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

1.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有的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而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

2.借款人蓄意***贷款。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专案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档案、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3.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目前,国内许多银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资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多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4.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二***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贷风险

1.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缺漏严重。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文字记录,而目前有些商业银行管理工作混乱,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这些重要档案的漏缺,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这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账,核实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资料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有些信贷人员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进行摘录、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中审查不严。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质押物等审查不严,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如信贷人员未发现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等等。三是贷后检查表面化。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却放松了,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银行管理缺乏系统性,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资讯互通机制,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资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进行联网管理,从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证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讯不对称。

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5.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二、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综合上述风险的来源,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信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式、信贷工作每一程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起一套防范信贷风险的综合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充实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信贷档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检查等工作程式,并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同时,上级行要加强对下级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贷款的审查权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许可权、审批程式和审批责任。其次,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针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进行审批决策。第三,由一个独立部门承担贷款风险评估职责。贷款风险定期评估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存续期间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总之,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是为了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三***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信用评价体系可采用积分制,根据积分多少评定个人信用等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四***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资讯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综合资讯系统,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环境监测资讯系统,主要包括巨集观经济环境资讯、区域经济环境资讯、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预测资讯、同业竞争市场资讯。二是客户资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财务资讯、账户资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资讯。三是信贷风险监控资讯系统,可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相结合,主要包括信贷违规性资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资讯、不良贷款资讯、客户监管资讯。

***五***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制度

在现有的《担保法》基础上,要尽快健全抵押担保制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育规范的抵押品二级市场,使各种贷款抵押物能够及时、顺利地变现。其次,可考虑由 *** 出面组建信贷担保公司,为长期、大额信贷提供担保,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发展银行信贷的成功经验。第三,国家应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设定担保,银行可视各个贷款品种的不同及申请人资信状况,要求提供合适的担保方式,并对担保程式进行严格审查。

***六***把贷款与保险结合起来

借款者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变化,往往是贷款无法偿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将贷款与保险公司的有关险种、产品组合起来运作。如银行在发放某些贷款时,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某种特定保险。一旦借款人发生意外,不能偿还贷款时,保险公司即要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又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样,一方面可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

***七***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信贷风险考核激励机制下,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了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的异常机制。因此,要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奖励机制,在贷款营销考核时,要重点考核贷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规性、潜在风险性,淡出对贷款发放量的考核奖励;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考核奖励,应当改为质量优良的给予重奖,对完成清收不良贷款目标的不奖不罚,超额完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适当奖励,完不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重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等.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中长期策略***金融热点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冯彦明.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李胜.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2005. [2]李春媛.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 价值工程,2010,(32). [3]冯艳. 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7. [4]李红梅.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2010. [5]谢宁.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现代银行财务模式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6]甘鹏.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08. [7]丁玉书. 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4. [8]李延德. 大学生在校期间风险管理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2010. [9]敬永红. 达州翠屏山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闫峰. 卓越·蔚蓝群岛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08. [11]杜晓玲.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8. [12]王小练. 航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2005. [13]杨秋利. 论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核心方法RAROC[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4]许娟.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15]张星文.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7. [16]王育宪. 企业管理的一个新分支——风险管理[J]. 管理世界,1985,(3). [17]李莉. 全面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2005. [18]曹升元.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08. [19]龚永兵. TA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6. [20]张子超.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2008. [21]党雪. 论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策略[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3. [22]王仲宇. 新华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分析与证券公司内部风险评估[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3]李红侠.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探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 风险管理[A]. 李亚新 主编.[C].: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0-71. [25]郭景阳. 建立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6]高军.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D]. 西南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2003. [27]范运. 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9. [28]曹乐喜.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2007. [29]谢飞. 财务公司网上银行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风险管理研究[D].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05. [30]交通银行武汉分行 财务和风险管理[A]. .[C].: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60. [31]阚德梅. 江苏省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4. [32]李黎,齐中英. 风险理财在卫星运营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 [33]沈隽. 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10. [34]杨博. 压力测试方法及其在债券基金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2007. [35]陈茂. 论财产保险公司承保前的风险管理[D].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2003. [36]李霞. 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7]高毅.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和控制研究[D].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2010. [38]简婷. 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06. [39]甄珍. 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研究与借鉴[D].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2007. [40]沈忠雷. 建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应用[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41]常忠蛟. 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管理[D].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2005. [42]周航,赵晓萌. 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2). [43]刘浩.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44]唐海涛.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45]孙晓丽. 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管理[A]. 王敏 主编.[C].: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94. [46]王霞. 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2004. [47]张超. 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48]邵秋琪. 基于风险管理的衍生品运用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2011. [49]吴子华.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取向与风险管理[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 [50]陈力. 财务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重`庆`朝`天`门`医`院`0`2`3灬6`3`6灬6`2`8灬7`7.....面向融资弱势群体来开展的,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融资渠道无力支撑可持续经营、业务种类单一、风险保障机制薄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负责人应该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同时政策支持多渠道融资,根据实际拓展业务范围,防控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融资渠道无力支撑可持续经营从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来看,农村小额信贷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业务量都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很多业务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比较缓慢,金融供给总是与需求出现失衡的状态,虽然农村小额信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问题,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比较差,自身没有充足的资金,很多商业银行等提供小额信贷产品的机构资金供给明显不足。 业务种类单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农村在小额信贷发展中的业务种类都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农贷机构都只能办理一般的存贷业务,贷款额度小,期限也短,而且很多农贷措施与农户需求也不匹配。目前,很多农贷机构在投放小额贷款时,一般贷款周期都会控制在一年之内,但是这样的贷款周期与农村产业结构很不搭配。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货款需求越来越高,这些小额贷款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就应该不断发展大额信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农村发展的项目主要是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小额信贷主要是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所以贷款投向结构比较单一。 政府过度干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风险增加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过多的干预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不断鼓励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增加了很大的风险。很多农民都普遍认为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政府的福利性政策,从而使得农村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直线增长。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相关政府的不断干预,从而加大了农村信贷的资金缺口。最后,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还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无法对贷款申请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法制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农村小额贷款的主体是谁,所以农村小额贷款的权利和责任并不明确。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农村信用治理来说,对那些小额贷款不守信用的人也没有追求相关的形势责任,而且银行也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2 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针对以上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就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措施,并发展农业保险规避信用风险,建立和完善利率管理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稳定发展。 政策支持多渠道融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所以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国外发达国家融资经验,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培育一些小额信贷的借贷主体。首先,我国相关政府应该成立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不断减少投入成本,并且解决风险补偿问题。其次,还应该组建农村政策性保险公司,为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提供补偿业务。一直以来,我国相关政府总是过分地强调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没有充分认识到小额信贷商业性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农村融资的风险,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放宽融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根据实际拓展业务范围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其实就是国际小额信贷经验本土化与自主创新互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为了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就应该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拓展业务范围。业务拓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小额贷款的目的、对象、额度等。小额贷款的目的主要是由最初的扶助贫困拓展至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小额贷款的对象是由传统种养农户拓展至与农业相关的多种经营户;小额贷款的额度由3000 元至5000 元拓展至1 万元至30 万元,欠发达地区提高到1 万元至3 万元,发达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已提高到10 万元至30 万元;小额贷款的主体主要是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拓展至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另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开始拓宽农村小额贷款用途包括的环节也比较多,比如支持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生产等。 强化监督管理,防控金融风险我国相关部门要想不断强化监督管理,防控金融风险,就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做起。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农村小额信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对于农村小额信贷来说,经济档案显得也很重要,经济档案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家庭情况、个人状况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信贷还款记录的跟进,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贷款限定总额。同时,还应该建立特殊的风险防控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比如特大自然灾害等,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另外,农民要想减少风险,还可以与一些比较大的保险公司合作,例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第二,不断优化监管的方式方法。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相关部门就应该不断优化监管的方式方法,强化监督管理,比如财务安全风险评估等,从而减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信息统计系统,降低系统漏洞,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性。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不断强化农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小额信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 建立和完善利率管理体系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利率是影响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了利率的合理性,才能有效补偿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等的贷款损失。与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相比,小额信贷有很多缺点,包括成本高、额度小。通常情况下,商贷都是需要抵押物的,但是,小额信贷就不需要有抵押物,纯粹是信用贷款,这样的贷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贷款的风险性。目前,从我国农村信贷的现状来看,一般都是在五万元范围内,所以不能用一般银行对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就应该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提高小额贷款利率,不断放宽利率浮动的范围。另外,我国相关政府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对客户经理的贷款权进行明确,从而不断提高利率管理水平。最后,对那些与农民有关的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适当的延长还款期限,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还应该重视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从而促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小额信贷公司、农业合作化组织、农户三者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信贷资金投向加入农业合作化组织的农户,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减少小额信贷风险,不断提升小额信贷的生命力。其次,还应该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不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开发“整贷零还”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产品,从而不断发展小额信贷。3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农村小额信贷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相关部门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利率管理体系,并不断强化监督管理,防控金融风险,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的彻底改造,如果不培育新型的组织化的农业产业主体,那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现代乡村治理和公共品供给体系等,都很难与农村对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纸空谈。1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2 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基层债务负担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 农资涨价过快,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村教育投入不够,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4 尽快转变农业经营体制是核心问题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涉农文件,都涉及到农业经济微观基础改造的核心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应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将面临改革开放后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二次飞跃与转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构建有赖于农村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这里面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物流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等,如此才能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建立并促进它们之间的交易效率。一个现代化农场、合作经济组织或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如何快速实现高素质劳动力的雇佣,如何进行有效的融资以获得资金支持,如何将原材料和最终产品进行有效的运输和供给,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如何在保护农民产权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等,都会极大影响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决定它们的生死存亡。市场制度的发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发育,也需要政府进行长期的制度激励和政策扶持。在这些市场要素和市场机制发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商业机会,各种劳动力中介组织、技术推广和研究机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农村金融机构、土地确权和评估中介等,都会获得大量的市场机会,从而分享农村变革带来的大规模红利。金融体系在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必须建立一个规模多层次、产权多元化、机构多类型、服务广覆盖、财务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从而为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

请+Q 三三零四四九二五七 毕业论文/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有相应得理论基础 材料分析 国内外现状对比 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 !原!创! 包通过!

想写成蝴蝶效应形式?您是本科吗,,

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题目

1、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2、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4、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6、××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7、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8、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9、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10、××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11、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12、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13、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14、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15、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及对策分析(以上选题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1]李胜.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2005. [2]李春媛.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 价值工程,2010,(32). [3]冯艳. 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7. [4]李红梅.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2010. [5]谢宁.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现代银行财务模式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6]甘鹏.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08. [7]丁玉书. 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4. [8]李延德. 大学生在校期间风险管理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2010. [9]敬永红. 达州翠屏山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闫峰. 卓越·蔚蓝群岛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2008. [11]杜晓玲.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8. [12]王小练. 航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2005. [13]杨秋利. 论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核心方法RAROC[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4]许娟.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15]张星文.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7. [16]王育宪. 企业管理的一个新分支——风险管理[J]. 管理世界,1985,(3). [17]李莉. 全面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2005. [18]曹升元.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08. [19]龚永兵. TA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2006. [20]张子超.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2008. [21]党雪. 论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策略[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3. [22]王仲宇. 新华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分析与证券公司内部风险评估[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3]李红侠.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探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 风险管理[A]. 李亚新 主编.[C].: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0-71. [25]郭景阳. 建立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6]高军.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D]. 西南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2003. [27]范运. 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09. [28]曹乐喜.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2007. [29]谢飞. 财务公司网上银行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风险管理研究[D].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2005. [30]交通银行武汉分行 财务和风险管理[A]. .[C].: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60. [31]阚德梅. 江苏省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4. [32]李黎,齐中英. 风险理财在卫星运营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 [33]沈隽. 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10. [34]杨博. 压力测试方法及其在债券基金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2007. [35]陈茂. 论财产保险公司承保前的风险管理[D].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2003. [36]李霞. 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7]高毅.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和控制研究[D].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2010. [38]简婷. 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06. [39]甄珍. 山西票号风险管理研究与借鉴[D].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2007. [40]沈忠雷. 建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应用[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41]常忠蛟. 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管理[D].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2005. [42]周航,赵晓萌. 风险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2). [43]刘浩.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44]唐海涛.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45]孙晓丽. 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管理[A]. 王敏 主编.[C].: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94. [46]王霞. 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2004. [47]张超. 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D].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2010. [48]邵秋琪. 基于风险管理的衍生品运用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2011. [49]吴子华.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取向与风险管理[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 [50]陈力. 财务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个人类型。这种类型指的是企业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其闲置资源利用渠道的拓宽。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首钢创客空间。第二,个人-企业类型,这种类型也被称为临时工代表性经济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拥有时间、资源、技能的个人借助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众包平台,满足企业临时性的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其内部问题而且个人也能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三,个人-个人类型,在这种模式中交易的主体为个人。个人能够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需求与共计之间的协调,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双方提供信息。比如:滴滴出行。通过该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且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增加。最后一种是企业-企业类型,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企业中的闲置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阿里巴巴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将线下供给能力与线上市场需求之间进行了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其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吴晓隽和杨天波(2015)的观点中,共享经济是能够在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信息终端以及新型消费及生产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共享经济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中,还包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郑志来(2016)在对共享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随后,郑志来表示,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改善经济失衡的状况并能够成为供给侧机构性变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部分。共享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且共享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二、共享经济相关理论(一)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代表作《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常规活动的方法 》中有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当下,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海量的、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并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权限,是一种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易成本的压缩,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共享平台的性质是中间媒介,能够带动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双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其监督成本较低。其次,在共享平中,原本不能够加入到大交易环节中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这就使交易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活动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不过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基于O2O的共享经济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并且不断的发展起来。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交易区域、空间被打破,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给者。在新型经济形态中,物品的使用权、所有权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且相关的交易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其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物品的实际使用权利上,这就使得物品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就能够租用到你需要使用的物品,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物品的需求还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而且,限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二)共享经济的特点1、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属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其被定义为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而其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其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和内涵,因为共享经济对于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只有在有需求的人手里,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这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成为了将闲置的物品转移到对其存在需求的人手里的过程。卖家通过售卖闲置的物品,在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到相当于物品原价格中的一定资金的回报,而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入手想要商品的买家也可以经由购买这些出售的闲置商品来满足自身的强烈渴望。2、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共享经济特点中的一种,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保护环境。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一部分人在追求最新科技的同时对于其拥有的尚且完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不断的淘汰,这正是由于城市生活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在社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个人对于产品拥有的越来越少的可使用空间所导致的。而那些所淘汰下来的产品又会对个人的生活空间产生占据,由此甚至还需要个人来负担养护和维修的开销,同时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共享经济无处不在,例如在交通领域,其传统的公交飞机地铁火车就能够极大的的便利许多乘客的交通出行,它就属于一种共享经济。而新开发出来的滴滴打车也对众多用户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将使用交通产品的时间段错开以实现对于车辆的使用率的显著提升,这在降低物品闲置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于在自身生活成本上的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3、网络易访性随着互联网那个大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经由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生活方式上的便捷化,这点也体现在了共享经济中的闲置物品交易上,买家和卖家双方都能够在网上实现顺畅的交流,这也使得卖家更容易对用户的需求实现掌握,互联网所提供的强大的图文功能可以让买家更好的了解卖家的产品,也更便于卖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吸引客客户。O2O网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销售方式,正适合闲置物品的买卖,其提供的功能可以降低卖家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而对于卖家来说也是省去了去线下进行了解的精力,使其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因而共享商业模式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的易访性,正是其为买家与卖家之间提供了便利且成熟的用以双方交流的平台来实现了对于共享商业的促进作用。4、社群共享社群共享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找的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群体,为了节省一定的消费费用而采用团购或拼团的方式进行消费。例如拼多多和美团就是针对具有相同购物需求的的消费者群体而建立的;58同城、安客居是将有共同的居住需求的人们聚在一起;51job以及智联招聘则是构建了一个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天猫、淘宝以及聚美优品则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主要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经营。通过众多的APP我们可以看出,社群共享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5、所有权需求下降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拥有了该商品的所有权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在进行商品购买时更突出获得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商品只有对自己有用才具有价值。在这种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天内满足十几个人的出行需求,一份学术资料可以供几百位学者学习借鉴,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是在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并且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三、我国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制定的,所以在我国当下实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及,所以没有一个行业的法律能够直接套用到共享经济的发展之中,对于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电商平台的税收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都有待解决。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并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旧时代的法律角度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中有许多创新企业都涉嫌违规或在濒临违规的边界,部分法律并不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监管,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在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中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使共享经济能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是13年毕业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如果你没有思路,只想写一篇随便过了的话,我建议你不要写实证分析,写一些现状问题描述,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简单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改进办法就可以了。题目给你一些参考:一、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困境、对策3.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与中国的现行企业制度改革4.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5.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再造6.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7.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8.中国信用制度的缺失与建设9.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和对策10.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11.论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问题12.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13.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与模式探讨14.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二、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1.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研究2.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3.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问题研究4.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5.银行股外资并购问题研究;6.中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与调节机制7.中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与营运管理8.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与香港联系汇率制问题9.人民币汇率机制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10.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11.论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政策搭配12.人民币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数量关系研究13.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战略与策略三、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1.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论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3.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电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5.论金融机构自律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6.实施信贷风险分类方法的若干思考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8.实施资产负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9.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0.开放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1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1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13.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14.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非财务分析15.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的研究.16,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四、投资制度与资本市场1.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研究2.开发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3.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4.QFII与QDII制度研究5.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与完善6.各类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研究7.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证分析8.CAPM的实用性分析9.认股权证( 或可转债)定价理论的实证研究10.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11.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12.中国衍生证券市场建立与发展13.银行上市后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五、信托、资产证券化与投资基金1.我国信托投资业的改革与发展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3.我国信托公司业务模式的探讨4.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5.我国理财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6.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研究7.中国投资基金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8.投资基金发展趋势研究;9.主权基金运作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0.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问题探讨六、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1.当前货币当局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政策选择2.虚拟货币对货币流通秩序的影响分析3.通货膨胀对当前投资领域的影响4.利率调整与央行的宏观金融政策5.当前我国货币流通状况研究6.公开市场业务与我国国债市场的完善7.论利率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8.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与选择9.通货膨胀的表现与对策10.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11.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1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1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14.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15.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16.久期模型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17.通缩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8.利率工具和汇率工具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应用七、国际货币与汇率制度1.欧元在今后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分析世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探讨3.欧元;美元;日元的汇率走势及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4.加强IMF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5.全球货币体系与亚洲货币合作前景6.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启示7.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评析八、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2.跨国并购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美元汇率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4.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思路5.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范机制6.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形势与动态研究这些都是我当初学校给的题目参考和范围,希望采纳。

信贷风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贷前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的核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银行信贷风险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巨集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甚至与国家政策相悖。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档案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定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档案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程序,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钜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参考文献:

[1]阎庆民,《中国银行业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田永强,《系统论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金融时报,2003年

[3]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2004年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而银行贷款质量的优劣,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银行业经营风险因此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认真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解决中国商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高的问题,对于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执行,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造成的风险和银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两个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

1.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有的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而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

2.借款人蓄意***贷款。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专案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档案、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3.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目前,国内许多银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资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多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4.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二***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贷风险

1.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缺漏严重。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文字记录,而目前有些商业银行管理工作混乱,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这些重要档案的漏缺,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这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账,核实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资料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有些信贷人员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进行摘录、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中审查不严。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质押物等审查不严,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如信贷人员未发现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等等。三是贷后检查表面化。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却放松了,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银行管理缺乏系统性,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资讯互通机制,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资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进行联网管理,从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证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式和有效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讯不对称。

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5.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二、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综合上述风险的来源,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信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式、信贷工作每一程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起一套防范信贷风险的综合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充实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信贷档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检查等工作程式,并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同时,上级行要加强对下级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贷款的审查权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许可权、审批程式和审批责任。其次,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针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进行审批决策。第三,由一个独立部门承担贷款风险评估职责。贷款风险定期评估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存续期间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总之,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是为了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三***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信用评价体系可采用积分制,根据积分多少评定个人信用等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四***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资讯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综合资讯系统,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环境监测资讯系统,主要包括巨集观经济环境资讯、区域经济环境资讯、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预测资讯、同业竞争市场资讯。二是客户资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财务资讯、账户资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资讯。三是信贷风险监控资讯系统,可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相结合,主要包括信贷违规性资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资讯、不良贷款资讯、客户监管资讯。

***五***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制度

在现有的《担保法》基础上,要尽快健全抵押担保制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育规范的抵押品二级市场,使各种贷款抵押物能够及时、顺利地变现。其次,可考虑由 *** 出面组建信贷担保公司,为长期、大额信贷提供担保,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发展银行信贷的成功经验。第三,国家应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设定担保,银行可视各个贷款品种的不同及申请人资信状况,要求提供合适的担保方式,并对担保程式进行严格审查。

***六***把贷款与保险结合起来

借款者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变化,往往是贷款无法偿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将贷款与保险公司的有关险种、产品组合起来运作。如银行在发放某些贷款时,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某种特定保险。一旦借款人发生意外,不能偿还贷款时,保险公司即要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又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样,一方面可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

***七***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信贷风险考核激励机制下,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了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的异常机制。因此,要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奖励机制,在贷款营销考核时,要重点考核贷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规性、潜在风险性,淡出对贷款发放量的考核奖励;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考核奖励,应当改为质量优良的给予重奖,对完成清收不良贷款目标的不奖不罚,超额完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适当奖励,完不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重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等.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中长期策略***金融热点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冯彦明.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良贷款问题也伴随着产生并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中,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罗伦萨银行,当时,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偿还该银行的巨额贷款,而导致其倒闭。19世纪,英格兰两家大银行的倒闭,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等,这些银行经营的失败案例在国际金融史上时有发生。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原因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Sanjeev,Gunjan米(2007)认为,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地银行界的威胁,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比有较高的影响力。富兰克林艾伦(2009)认为,不良贷款问题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努力改善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减少不良贷款的主要银行数量和提高其效率的延续,是中国改革在短期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方面。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内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国内研究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举行“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但目前有些改革还在浅层次进行,基础还不牢固,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廖远甦(2007)认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难题,任重而道远。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合适的不良贷款率应该在2%—5%之间。2000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虽然除农业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这一水平,但因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短期获得的,仍然有反弹的可能。赵洪丹、丁志国(2010)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存量增大和不良贷款的剥离。经调整后的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远高于银监会公布的相应值,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周行健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我国银行业信贷总量仍然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存款规模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结构可能呈现“先活后定”趋势;净息差将沿上升通道缓慢回升,银行业盈利提速成定局,结构有望改善;不良贷款难以“双降”,但资产质量短期无忧,长期压力犹存。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研究中,邓勇(2007)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划分为行业原因,债务人经营不当、管理不善,银行信贷管理失误和欺诈等原因。张晓梅(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尹璐认(2008)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内部原因,有银行趋利目标,银行之间的竞争,困境银行特殊行为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失误;另一方面是银行外部原因,有金融体系改革滞后,制度不健全,政府的行政干预,各权力集团的利益纠葛,法制不健全,司法不力,央行金融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预算软约束以及经济周期等因素。屠德俊(2009)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引起的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产权约束的缺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同样主要归因于制度性因素,技术性因素仍旧是出于次要位置的。而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成立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机构;补充法定代表人保证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加强贷后管理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等措施来化解不良贷款。赵洪丹、丁志国(2010)认为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工作,加大了银行经营的政策风险;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提高信贷质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足,发放贷款过于随意。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研究对于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研究中,张士明(2005)认为对不良贷款风险的化解应该“防”与“治”相结合,应采取自身特点来采取相应措施,提出按不良贷款的严重程度,选择银行破产清盘或银行资产重组模式;按实施银行不良贷款重组的主导机构不同,分为政府、银行、第三方三种重组主体;按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资金融通渠道不同,分为政府、银行、第三方三个成本负担者;按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集中程度不同,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基本模式;按政府注资的方式,银行不良贷款重组的方法分为流量法和存量法。黄中文、戴博琦(2005)等人根据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式,并分析研究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得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主要有剥离模式,另一种是不良贷款处置的证券化模式,最后是不良贷款处置的交易中心模式。他们强调政府只能促进市场建设,不应干预金融经济,同时要求政府未来弥补市场失灵,必须始终强力干预金融经济。总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只能协调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发挥政府进行选择性控制的补充性功能,避免产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道德危害。宋继水、刘博(2008)认为处置不良贷款与防范风险的建议为,一是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管理;三是多方联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王恒(2009)认为化解不良贷款应从管理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着手。赵洪丹,丁志国(2010)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政府完善法制建设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3 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做了比较全面详细的研究,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折射出来的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到提出化解不良贷款的应对措施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而且在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中有了更多的途径。同时,国外学者也对不良贷款做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可以得出研究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王焯,胡皓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式的现实情况与理论对比[J].现代商业,2010(6).[2]赵洪丹,丁志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原因与治理:2003-2008[J].沈阳大学学报,2010(1).[3]Franklin Allen,a Review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Initiatives for the Future [M] US;Springer US.2009.[4]屠德俊.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9(10).[5]张晓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时代经贸,2008(108).[6]宋继水,刘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考量—以z市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为例[J].金融观察,2008(3).[7]Sanjeev,Gunjan 'Perceptions on Causes of Bad Loans in Banks[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Apr2007.[8]邓勇.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初探—以GCCB为例[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王恒.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以中小企业为视角的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张士明.多赢—批量处置不良贷款的成功时间与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1]尹璐.去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实现双降[J].金融时报,2004(18).[12]熊学萍,刘建国.关于不良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的若干思考[J].金融经济,2004(6):45-46.[13]黄中文,戴博琦.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2002(14).[14]舒新国,娄宏伟,秦红.中外商业银行经营差距到底有多大[J].金融会计,2002(8):4-8.[15]廖远甦.中外商业银行经营差距到底有多大[J].金融会计,2000(8).¥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良贷款问题也伴随着产生并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中,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罗伦萨银行,当时,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偿还该银行的巨额贷款,而导致其倒闭。19世纪,英格兰两家大银行的倒闭,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等,这些银行经营的失败案例在国际金融史上时有发生。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原因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Sanjeev,Gunjan米(2007)认为,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地银行界的威胁,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比有较高的影响力。富兰克林艾伦(2009)认为,不良贷款问题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努力改善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减少不良贷款的主要银行数量和提高其效率的延续,是中国改革在短期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方面。第 1 页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内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国内研究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举行“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但目前有些改革还在浅层次进行,基础还不牢固,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廖远甦(2007)认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难题,任重而道远。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合适的不良贷款率应该在2%—5%之间。2000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虽然除农业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这一水平,但因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短期获得的,仍然有反弹的可能。赵洪丹、丁志国(2010)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存量增大和不良贷款的剥离。经调整后的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远高于银监会公布的相应值,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周行健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我国银行业信贷总量仍然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存款规模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结构可能呈现“先活后定”趋势;净息差将沿上升通道缓慢回升,银行业盈利提速成定局,结构有望改善;不良贷款难以“双降”,但资产质量短期无忧,长期压力犹存。

国外信贷风险管理文献论文

国外研究现状(1)贷款的行业集中定义及与不良贷款的相互关系第 1 页Mrkush(XX)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了少数行业方便了商业银行对贷款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但是也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激增。James Gerhard(XX)通过对美国信贷市场的研究发现,把贷款按照贷款的规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等级划分,并且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贷款规模等级越高,那么贷款行业就越集中。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学家Ray Giesecke与Stefan Webert(XX)两位学者将贷款的行业集中表达为一种将大量贷款集中于少数和商业银行合作密切行业的一种放贷方式。Tobias F. Rothelit (XX) 在他的研究中,创造性的运用行为金融学并通过美国四大大银行在1986年到1995年的贷款第 2 页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经典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方式,发现了商业银行经常相互模仿,即通常大家了解的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羊群效应”。论文网源自(2)贷款行业过度集中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及自身风险国外经济学家针对贷款行业集中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讨论。Kay Giesecke与Stefan Weber(XX)从违约相关性的角度发现商业银行贷款过度集中在某一行业,如果这某一个行业发展较差,并影响到了其他行业,会对银行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的信贷风险造成冲击。在XX年巴塞尔学术研讨会上,Stefan Weber再次以实际发生多次的房地产信贷导致商业银行危机的案例,证明了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行业过度集中对银行风险的影响。Groki Rossi(XX)认为银行的贷款行业集中风险可以借助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来表示,例如房地产行业贷款的集中程度。Loders Overbckt与Christia Bloom(XX)认为可以把银行的风险分为银行系统风险和银行非系统风险,并突出说明了银行系统风险是可以避免与防范的,而且可以通过降低银行放贷资产的集中程度来降低银行非系统风险进而降低银行总体的风险。第 3 页国内研究现状(1)贷款的行业集中定义及与不良贷款的相互关系王志华(XX)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指出贷款行业集中是将银行的贷款投向运行周期较长的行业。这是由银行为了降低不确定风险、发展和优势行业的客户合作关系而导致的。杨庆和(XX)通过研究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行业过度集中和不良贷款率的联系发现,商业银行的贷款越来越向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有着“资金饥渴证”的大行业集中,贷款投向的过度集中并不适宜一些行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不仅仅影响着银行的发展也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集中在特定的行业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过度集中会导致银行商业系统风险的上。魏国雄认为银行信贷组合集中和银行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迅速增加,进而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而贷款的行业集中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是一种隐形的风险。陈国立(XX)将贷款集中定义为贷款管理权限和放贷资产的集中,而徐进前(XX)则认为贷款集中只是信贷资产在不均衡条件下的分配方式。任吉武(XX)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创造性的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各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集中的程度,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了贷款的行业集中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并得出了二者是正相关的结论。 : 以上是本章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贷款的行业集中的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行业集中度的相互关第 4 页系即以及对商业银行行业集中度的监管。总结发现有两个特点:(1)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集中度进行定性研究,用金融案例来提醒商业银行重视对行业集中度的调整控制,但是缺少对行业集中度的实证分析。(2)我国的商业银行对行业集中度的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经验可借鉴

参考来源:JSTORChina's fast-evolving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Contents1. FootnoteChina's consumer finance industry lags far behind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 2007, consumer finance balances still came to less than 13 percent of GDP, below India and far below Singapore and South Korea. Should recent growth rates persist, consumer lending promises to exceed 8 trillion renminbi ($ trillion) by 2014, up from today's trillion renminbi.( n1) But that calculation understates the market's latent potential. If consumer lending on the mainland rose to Taiwan's level, for instance, the shift could unleash as much as 10 trillion renminbi in net new consumption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an enormous opportunity for banks and 's people now have limited credit options. Mortgages account for 90 percent of lending to consumers, who have few choices in key product areas, such as auto loans, credit cards, and personal loans. But the market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Credit card issuance is skyrocketing, from 3 million cards in 2003 to 128 million by the end of 2008. Indeed, card issuance could surpass 300 million by 2013. Similarly, 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and installment loans, long the domain of underground lenders, have grown at an annual rate of 33 percent since 2006, to 744 billion renminbi, as leading domestic banks and consumer finance specialists strengthened their risk-management foreign and local lenders jockeying for position in China's fast-evolving consumer finance market, we see several keys to . Recognize the market's diversity. China is a collection of local markets, each at a diffe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distinct risk profiles and unique consumer preferences. These markets generally evolv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nascent (such as Sichuan), emerging (Jiangsu), and maturing (Shanghai). Lenders should take a portfolio view, focusing on the most promising markets, but with enough diversity to capture the next wave of growth. 2. Find a product portfolio that matches consumer preferences. In a sense, consumer-lending products are fungible. Many consumers balance their savings and borrowing in the aggregate, not by individual products. Some countries (such as South Korea) have high levels of credit card usage; others rely more on cash and personal loans. In the present early stage, the ultimate product balance in China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Finding the right mix may prove crucial to success in China's fast-growing market. 3. Know the rules and their evolution. New regulations issued by Chinese banking regulators in the spring of 2009 give local and foreign banks and consumer finance specialists greater access to the market, in the form of consumer finance companies. While initially restricted to offering installment loans to retail customers with previous track records in borrowing, such companies will probably enable attack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unsecured consumer-lending sector more quickly and at greater scale. In addition, the further deregulation of credit cards has allowed overseas banks to issue renminbi-based ones. These banks should target clear segments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broader market. Would-be players in such a new market must tread carefully. To assure responsible lending and borrowing, the government must strengthen credit bureaus, improve financial education, support 'new to credit' products (for instance, low-limit or collateralized credit cards), and allow consumer finance balances to be securitized. Regulators and lenders must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organized fraud. The government must become better at spotting national and local credit can manage the risks and has ample room to expand consumer credit--safely.中国的快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 内容 1。脚注 中国的消费金融业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 2007年,消费信贷余额仍然发生了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三,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新加坡和韩国。如果最近的增长率持续下去,消费贷款承诺2014年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万亿美元),从今天的万亿人民币。(n1)重的计算,但低估了市场的潜能。如果消费者在大陆的贷款上升到台湾的水平,例如,这种变化可能引发在未来5年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净新的消费多 - 为银行和零售商的巨大机会。 中国人民现在是有限的信贷方案。抵押贷款占贷款的百分之90的消费者,谁在关键产品领域,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几个选择,以及个人贷款。但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信用卡发行是暴涨的3万2003卡,为128万,到2008年底。事实上,发卡可能超过亿,到2013年。同样,无抵押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贷款,长期贷款的地下领域,增长百分之33在一年增长率自2006年以来,至744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内领先的银行和消费者金融专家,加强其风险管理能力。 对外国和本地贷款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领导地位的竞赛中,我们看到一些成功的关键。 1。认识到市场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本地市场的集合,每个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风险状况和独特的消费偏好。通过这些市场一般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新生(如四川),新兴(江苏),和成熟(上海)。贷款人应采取组合的看法,在最有希望的市场为重点,但有足够的多样性,以捕捉到下一个发展浪潮。 2。查找产品组合相匹配的消费偏好。在某种意义上,消费信贷产品互换。许多消费者平衡储蓄和借贷总额由个别产品,而不是。如韩国的一些国家()有信用卡使用率很高的水平;别人更多地依靠现金和个人贷款。在目前的初期阶段,在中国最终产品的平衡还有待确定。找到合适的组合可能是极端重要的在中国的快速成长的市场取得成功。 3。知道规则及其演变。由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在2009年发布给当地和外国银行和消费者金融专家更自由地进入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春天的新规定。虽然最初仅限于提供分期贷款,在贷款前纪录的零售客户,这些公司将可能使攻击者在无抵押消费贷款部门的参与更迅速,规模更大。此外,信用卡的进一步放松管制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这些银行的目标应明确部门和发展服务的能力,广阔的市场。 想要成为这样一个新的市场参与者必须谨慎行事。为了保证负责任的贷款和借款,政府必须加强征信机构,完善金融教育,支持新的信贷的产品(例如,低限制或抵押信用卡),并允许消费者将证券化融资余额。监管机构和贷款人必须共同努力,改善风险管理,特别是能够识别和处理有组织的欺诈。政府要更好地察觉成为国家和地方的信贷泡沫。 中国可以管理风险,有足够的空间,扩大消费信贷 - 安全。

我可以发给你。。。。。不过没有翻译的 只有英文原版的翻译你可以找翻译公司哈~~~~~~;D有具体方向的也可以 反正你给我点关键词我就能帮你检索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