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读者杂志主要讲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5 01:58:59

读者杂志主要讲的是什么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书心得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者》读书心得(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几天,我无意中在《读者》这本书上发现一篇令我感兴趣的文章,而我越读越有劲,深深地被吸引住,才发现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欢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贼和夫妻俩在停电时所发生的事,在皇后区位于美国纽约市东部,那里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贫困,犯罪率高,堪称城市中的地狱。但是,那里的人们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停电事故中演绎了一曲催人泪下的爱的颂歌,因为丈夫的自私心不听妻子劝告,导致商店来了一个贼,而那个贼中了丈夫的陷阱,在这过程中他们夫妻中的问题也在一夜间解决了,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后得知那个贼就是“好人汤姆”。

对于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应该自私自利,应该胸怀宽广,在别人有困难时献出自己的爱心诚心帮助别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面对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宽容和忍耐的心对待一个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来对待这样一个盗贼,就像这半根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黑暗的世界。这个盗贼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险,不怕自己的名誉背上盗贼的罪名去帮他们夫妻解决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读完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无论别人存在于什么问题,我们都有一个宽容,忍耐和慈悲的心。这是一本好书,大家有时间也看看吧。

一本读者,一篇首卷语,一页页精彩的文章,将身心浸入其中,你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喜欢《读者》是因为它似乎包罗万象,展现了许多“别人的生活”。而我坚信人交往的意义就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碰撞,当两个世界碰撞融合交汇就会产生新的物质与思想。

最近这几期很多都是关于环保与科技的,毕竟是热点话题,大家都很敢兴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里,我都感受到这样一个词“变化”。就拿乡村来说,十年前的乡村是那样的欣欣向荣、诗情画意,而十年后的乡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满迷雾的世界”。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哀。是怎样的深情与愤怒才能写下“祖国大好河山岂敢欺”这样的激昂之语?我不禁想问,十年有多长,有多可怕?那湛蓝的天空竟然变成了阴沉的雾霾!那天真无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斗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厂!虽然科技进步带给我们便利,但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如果100年后机器代替了人类的劳作,那么还需要人类干什么?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没有目标等待死亡?也许有人说我偏激愤青,但当你看见作者笔下那千疮百孔的“家”与“乡”,你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有他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空寂感”?也许还会有人说我不知好歹,拿着手机发着短信还在吐槽手机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样,我们并没有否定科技,我们是想说,当人类在为科技凯旋高歌的时候不要忽视了那些被某些阴谋家所淡化的负能量。

《读者》说“发展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机器,那么操作它的人就是试试呆呆的人类”所以我想说,人类也是发展的一个牺牲品,为未来而牺牲,为后代而牺牲,伟人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不是么?我觉得我一个17岁的中学生在这里大谈科技,大谈人类的意义也是很靠谱,我们的状态是正在缓冲,缓冲的动力就是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思考,毕竟纸上谈兵人人都会,听你吹的天花乱坠,图片仅供参考,生活需要大脑。我很喜欢《读者》上的一句话“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让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个代号而成为一种标志”。而我想说的是“亲爱的,不管你是秋香还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个单独的完整的个体,也许你不能改变世界,但凭着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变自己!

读者是很好的阅读伴侣,你值得拥有!

第一次知道有《读者》这本杂志,是我在外求学时。几年中,我利用课余时间从《读者》上摘抄了满满三个本子,获得的直接好处是在学校出黑板报时我完全不需要再翻查资料,就这三个本子就可以大功告成。那时的《读者》各类知识繁多,让我汲取了非常丰富的知识营养。工作后,我开始订阅《读者》,孤灯夜读,仿佛与许多智者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让我学会了观察生活,思考社会,通过它,我获得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到春天万物复苏,我会在心里生腾起一种勃勃向上的心理感受。面对秋风瑟瑟,枯叶遍地,我更多的是感受到自然界新陈代谢的无限伟力。我曾经写下“用心去看,美无处不在”的句子。

现在的《读者》,我以对朋友的方式对待。记得有位读者朋友说要以虔诚的心去看《读者》,我倒不以为然,平平淡淡才是真,过多的热情不可能恒久。我在想《读者》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人应该是它平和的风格,平等的风格,润物细无声的风格。我现在不是每期都看,但一直在看,也不会每篇都看,但不少文章看了又看。

现在的《读者》更多的是人文关怀,是对真,善,美的宣扬,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我觉得它是一本让人忘不了的杂志。如今我更多的是从报亭购买,在我看的同时,我又把它推荐给我的儿子,一位初中学生,我希望他也能在《读者》的影响下学会对社会思考的本领,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在大家经常在说文化传承,我这或许也叫对《读者》的传承吧。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本能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这是我仔细地读完《读者》第23期后的第一个想法。的确,《读者》里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让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镜子》就是一篇。这片短文讲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疗,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医院。幸亏他遇到了一位双目失明却又带着明镜的老人。他从老人那儿明白了生命是多么宝贵,从而捡回了一条命。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生命”一个对我们来说既陌生有熟悉的词,一段既漫长又短暂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有人成了明星,赚了许多钱;有人当了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有人什么也没做成,整个一生都是平平淡淡,还有的人,很不幸的变成了残疾人。但是,不管是哪种人,他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对于前三者来讲,他们过得还算好,不太会“扔掉”自己的生命,但对于残疾人来说,活着,要忍受很大的痛楚,因此常常会有“一走了之”的想法。这时候,他就像那个朋友一样,需要一位热爱生命的人来为他指点迷津,找回自己的生命。当然,找回自己的生命并非易事,但也不难,只要有这个想法就行。正如那个朋友所说:“我现在拥有了人生米足珍贵的两件宝:一是乐观积极的心态,另一个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们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残疾,是否快乐,都能够顽强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各位,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每天都保持微笑,每天都充满自信吧,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生命吧!

在这个假期,我精读了《读者》这本杂志的其中一期。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生活中的实事。文章都以情动人,以理悟人或以人悦文,浅显易懂,使得我们仔细品味,认真学习。每一篇作文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及写作方法,让人爱读,有的甚至催人泪下或开怀大笑。我还悟出一个道理:知识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一开始我总是很快的浏览一遍,囫囵吞枣,颇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的首先是故事,是各总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后来,父母告诉我文章要仔细品味,理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得到知识的羽翼飞向天堂,那么就一定要有阅读方法。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既然是营养品,就更要仔细体会、琢磨。于是,我如饥似渴地仔细读了起来,养成了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成了忘了吃忘了睡的“书呆子”。从此以后,再练习写作的时候,都要拿出我的好伙伴《读者》翻一翻,其中的'好词佳句和思想感情,大大增加了我的想象力,使文章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这册杂志对我而言好处太大了,我总是认真地感悟,真是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是《读者》给了我知识王国前进的脚步。

读了《读者》,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撇一捺组成了一个“人”字,撇是知识,捺是理想,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有力的,鸟会飞翔时因为有翅膀,人会飞腾是因为有智慧。这样有益的课外书使我受益匪浅。等着吧!知识太空,我会乘坐着《读者》制成的飞船去那里遨游的!

一本非商业杂志如此成功是有原因的。我看《读者》很多年了。它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感动或震惊。

看《读者》是一种习惯。每次饭后带着翻阅、细读,都会有无数的灵感涌现。于是,对于家庭,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在那一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认识。

它就像一位长者引导着年轻人走上好的道路。它就像一位哲学家,启迪着一个人感悟一生。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它就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让你思考自然,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让你懂得重视家庭,珍惜友谊。那一篇篇智慧的文章,给你鼓励,读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使你快乐,启迪心灵,给人以爱、正义、智慧、纯洁的指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一颗感恩的心。

在《读者》中,我看到了文章《火车6年不到站》。在回家探亲的路上,我弟弟一下车就被火车撞了。在医生的抢救下,弟弟终于醒了。但弟弟醒来后却不能走路,记忆力也变差了。

在医院里,弟弟以为他还在火车上,常常一个接一个地问哥哥:哥哥,回家要多长时间?哥哥总是回答:快,快。弟弟在火车上呆了六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陪伴在他身边。

从25岁到现在,哥哥在医院度过了他的青春。读完这篇文章,我泪流满面。我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情感所震撼!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时每刻,那是真实的、美好的、美丽的,在我心中升华成一轮明月,一杯清茶。《读者》有一种神奇而微妙的力量。

在与《读者》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它让我意识到给人玫瑰和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热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

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感觉远离浮躁和嘈杂的世界,陶翁的描述的世外桃林,这里有的是一块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已成为我放松心情的地方,只有一小篇文章足够好,让我开心。

《读者》是一本深受感动和启发的杂志。

是日本作家东野奎吾的作品,讲的是多年以前的一个案件,但是当年没有侦破.凶手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讲的是这两个小孩长大,表面上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在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然后一个警察,在年轻时就负责侦查这个案件,现在他已老,他通过细心地侦查发现:这个男孩一直在暗中帮助那个女孩,他们互相掩护,他们在小时候一起杀死了那男孩的爸爸,男孩的爸爸有恋童癖,他爸爸猥亵了那个女孩,小男孩最终杀了他爸,最后警察查出真相,那个男孩为了保护那个女孩儿自杀了

《读者》杂志《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读者》的办刊宗旨《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杂志!《读者》是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主要栏目《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人物:人物、名人轶事;社会:杂谈随感、话题;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读者杂志主要讲了些什么

新的一期《读者》到了,我正捧在手里。现在读的是单位订,虽然来得比市面上的要慢一个节拍,但那没关系。它没来时,我可以读别的。 《读者》的内容适合大多数人吧,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也不管是有识之士,还是双脚裹着泥巴的庄稼汉都能在《读者》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板块,寻平一方米,静下心来,阅读着,享受着,不知道自己成了最美的风景。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没想到,这惹起美国同样名为《读者文摘》的不满,指出我们的《读者文摘》中文名不正当,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最后,为了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有名为《读者》、《读友》、《读者之家》等,最后定下《读者》这一学名。《读者》是上学时的最爱,每月1日和15日我会花几毛钱,定点去报刊亭买一份。这两个日子成了每月的盼头,那时,没什么可读的,主要是没钱,能买到一份杂志,那是最好的奢侈。而且,还不能当着爸妈的面买,主要是觉得爸妈那么辛苦挣钱,虽然他们并不反对我买书,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糟蹋钱,对不住他们。进城上学后,从自己的饭钱里省下来,自然是特别珍惜,从头看到尾,看完了,也不扔,留着,放在枕头底下。当别人在聊着美女帅哥时,我在床上享受着这份美好与宁静,感觉自己很幸福。 《读者》的内容大抵有文苑、人物、杂谈、人生、生活、悦读等。 小时候看是从悦读开始,看看里面的漫画与幽默,还有那些充满着智慧的言论。 现在是从“话题”开始,看看别人对社会的看法,再想想自己有什么看法,他的看法我认不认同,为什么。想着看着,这本看完了,两三个小时也就过去了,掩卷沉思,感叹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起身,干活。 《读者》告诉我生活还是挺有趣的,阅读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阅读过后,都能让我产⽣对⼈⽣,⽣活,亲情,友情等新的领悟。它⽆声,却时刻告诉我许多平时学不到的哲理。 有时候,它会介绍⼀些名⼈背后的故事;有时候,它会从⼀件件⼩事中体验出⼀条条⼈⽣哲理;有时候,在那⼀⼩块的地⽅,会放⼀⾸浪漫的诗歌;有时候,会介绍⼀些新名词,让我们从此不再落伍。看完《读者》,时⽽开⼼,时⽽伤⼼,时⽽愤怒,时⽽感慨……这一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茶末的滋味》,说的是一群釆茶女,固定时间去固定地点采茶。采茶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茶芽,向上一拨,干脆地折断茶梗,不能用手指揉搓叶面,才能留住茶芽中的鲜润之气。因此茶女们的手指上浸了茶汁,先是绿的,接着变黑。犹如带了乌黑的纱手套,而且不能抹护手霜。没想到,这美妙的滋味,竟是从采茶女手中,从万千茶树间采出。没想到,她们劳动时的美丽,成了我们笔下的风景,她们劳动成果成了我们惬意地享受。愿她们自己也如茶叶飘香,愿她们的人生也如茶一样美妙。 《读者》我还会继续阅读吗?会的,一直到老,到死。每月与它约会两次,让我的心一次次净化一次升华。我与《读者》的情结从小就开始,它是每月的守候。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是一本杂志,他里面收录了嗯,世界各地的喜爱,阅读的人们从其他作品上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是短文汇聚而成的,他没有固定的内容

读者是什么杂志

1999年,《读者》把月刊改成半月刊,每月推出A、B版,A版保持原有特色,以传统的白色风格图案为封面。B版封面以黑色为基调,以反映现代观念为主要内容。两者演绎发展成为今天的“白、蓝版”。《读者原创版》是月刊,一月一期,里面文章都是原创的,定价为5元。《读者》为半月刊,分为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每月两期,里面的文章都是从各个杂志中摘编的,定价为每册4元。《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

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并把月刊改成半月刊。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不是,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才是官方刊物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读者》杂志简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在广大读者和各级 *** 、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3年起在美国、加拿大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读者》杂志社与中国邮政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发行。 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2002年10月月发行量突破600万册大关,创历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读者》杂志近年的广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读者》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据目前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03年已连续六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 *** 、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1998年至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多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 《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正齐心协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摩托罗拉、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红河等诸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 《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信赖。 新世纪里, 《读者》正在向打造期刊产业集团的目标坚实迈进,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信心无限、商机无限。《读者》愿与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就一句话 好杂志

意林杂志主要讲什么

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意林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现代人内心世界,弘扬博爱宽容的为人处世之道,表现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接触。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意林》创刊以来,扎真之根,绽美之花,结善之果,与万千读者风雨同行。很多读者从中领悟到爱、希望和信心,其心态、习惯和性格发生了很大转变,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相信,这一定源于她独特的内涵:《意林》一直倡导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使我们追求梦想与憧憬,做乐观的人。 《意林》持续播撒人间的真情真爱,给我们爱的温暖与慰藉,做洋溢爱心的人。 《意林》坚持传递智慧的火种,给我们以启迪、指引和力量,做充满智慧的人。 《意林》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做思想深刻人格独立的人。 《意林》将继续点亮真善美的人性之光,伴我们穿越泥泞、黑暗和迷惘。 《意林》在永远创造:唯自强不息者成就梦想;唯厚德载物者超越平凡。 《意林》始终坚信:真之所至,善之所及,美之所钟,心自成林,意自达境。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真诚灌溉,以真心培育,以真情奉献,永远与您同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励志、感动、启迪、提升一则故事,改变一生 就是关于励志的

《意林》的栏目大体上是按照生命、成功、生活、情感等方向来划分,通过文章向人们揭示一些正能量的观念。

《意林》设置了近百个不同栏目。栏目共分两级,每期有个一级栏目,包括励心小品”、“人与社会”、“生活锦囊”、“新知探索”、“精英潭”、“成长视窗”等。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意林》共出版文献25821篇,总被引188次。

扩展资料:

意林的发行情况

2005年起,《意林》杂志被龙源期刊网全文数字化收录并在全球发行。

2006年,在“中文期刊网络传播中国国内阅读排行”中,《意林》列于前100名中的第6位。

2016,在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中,TOP100中国国内排行第3名、海外排行第17名、移动终端阅读第3名。

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意林》总被下载299835次、总被引188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林

意林简介:

“意林”始于公元787年,唐朝封疆大吏马总集诸子百家言论精华,编成《意林》卷,书中内容,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古代人们长期积累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古代人们的 高度智慧。

据中国知网显示,《意林》始创于1979年,曾用刊名《春风》。

2003年,由于纯文学期刊《春风》 杂志,发行量不足千册,于是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决定改变办刊路线。当时中国综合性文摘期刊市场火热,1981年创办的《读者》、《青年文摘》,以及美国《读者文摘》等大众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很高。

《意林》打出了“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励志口号,将眼光瞄准了青少年读者群,尤其是学生,用短小精博又兼具趣味性和哲理意味的励志文章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和购买。

精神文化:

《意林》杂志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

《意林》封面插画主要是以油画、水彩、水粉、装饰画等为主,采用了很多意境悠远,构图唯美,角度独特,立意新颖的摄影作品和漫画。内容积极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题鲜明。含蓄隽永的美图路线,给人以思想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启迪。

《意林》每期封面上“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和“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励志杂志”字样,显示了杂志的特色以及追求目标。

读者杂志内页用的是什么纸

100g的铜版纸

60ghuo70g胶版纸封皮好像是128g铜版纸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