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童话的艺术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9:18:51

童话的艺术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答: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追求人的真、善、美,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抨击;在美妙的故事中,蕴含着醇厚的诗意.。主要是用童话的描述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黑暗。

特色如下:

安徒生的文笔诙谐而又柔和,灵动轻巧而又饱含浓重的忧伤和哀挽。他的许多技巧精致而不矫饰、主题深刻而不刻板。

他能让文学传统中那些浪漫、古老、深情和微弱的成份,与那些现代、飞速、冷漠和随意的情绪发生联系和产生磁场。

比如《姆指姑娘》和《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这样的故事,就让单纯的心、朴索的想法、古老的生活原则在现代生活的氛围里散发出扑面而来的、令人产生乡愁的愉快和伤感。

死亡的诗意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另一特色。死亡,这个人类最忌讳的字眼,它标志着生命的尽头。

因而在与死亡相关的文学描述,一般与悲戚、眼泪、痛苦、悲壮、惨烈等心态有着不解之缘。安徒生之所以独特,除却他在世界儿童文学历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乃至他在童话创作中的诸多个人化特色外,还在于他作品独特。

扩展资料:

著名童话介绍:

1、《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

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2、《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并入选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14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徒生童话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追求人的真、善、美,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抨击;在美妙的故事中,蕴含着醇厚的诗意.。主要是用童话的描述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黑暗。

神话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荷马史诗》《圣经》之类的。

施威布(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 维吉尔(古罗马)《埃涅阿斯记》 奥维德(古罗马)《变形记》 卜迦丘(意)《异教神系谱》 以上为权威版本

搜神记,楚辞,淮南子,中国神话传说:袁珂,山海经,

浅谈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明的先河。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关键词]上古神话;文学意蕴;神话思维上古神话,也就是通称的狭义神话,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的产物。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起初本是简单的零散的,后来才逐渐汇为比较复杂的整体,到奴隶社会初期就登峰造极。以后,当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开始出现的时候,古神话便逐渐消亡了[1]。若将我国上古神话的时间观放到历史纵轴上加以标示,那就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间。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明的摇篮,它以瑰丽的想象、斑斓的色彩,保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同时上古神话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笔者以为,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为中国文学提供素材上古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是文学创作的源流,后世文学的蓝本,被后代文学家所引用,从而创作出新的、具有色泽特异的作品。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在中国流传极广,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影响到我国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在《诗经》中有所体现。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基本是取材于神话的;而在《诗·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织女和牵牛,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在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的神话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了。还有《庄子》一书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缥缈奇变”(刘熙载《艺概·文概》)著称,《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古神话。上古神话也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楚辞》中涉及到的神话传说人物甚多,而且在这些篇章里,屈原运用神话材料,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他对当时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尤以《天问》一篇,神话材料运用得最多,作者的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奇兀的问题,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神话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传说的怀疑中,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和爱憎。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最显得有力量的是陶潜《读山海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将神话里几个神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了。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盛赞他们的精神:“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唐代的诗歌中,神话的运用更是尤为显著,不少诗人的诗篇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最突出的当以盛唐时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的诗中大量的取材于神话典故,给人印象最深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几乎全用神话传说材料组合而成。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共同形象。同样清代的小说取材于神话的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镜花缘》前40回是全书的精华,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这一部分差不多全取材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和奇特的动物植物。《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除小说外,戏剧也受到神话的影响。如京剧《嫦娥奔月》,即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的神话,动画剧《宝莲灯》也是取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等等。总之,后代无数文人用自己的笔演绎着这些流传的千古神话,并赋予新意,从而使古老的神话放射出瑰丽的光彩,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是文坛上出现“神话”回潮了。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先民超越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无论是“人兽合体”的神话形象,还是无尽的奇思妙想,上古神话以奇妙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怪诞的形象表现和寄托了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为后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提供了借鉴。后世的生活中,在某一时代(或某一文化人),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上古神话,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妙想象、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给这个时代(或这个文人)注入新的活力,让后世的文人得以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理想和感情,找到一块心灵休憩地。这时候,浪漫主义文学便在中国大地活跃了,其中以积极浪漫主义最为突出。当中又以屈原表现最为明显,开积极浪漫主义之先河。他广为采撷流传的神话、祭歌,创作了《九歌》、《招魂》等充满奇特幻想的诗篇。作者在这些诗中。御风乘龙,招唤群神,遨游太空。种种越轨的想象,夸张的渲染,使整个作品呈现一种瑰丽警拔的格调,这一切都得益于神话发达的想象力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屈原与恶势力抗争不已,“九死其犹未悔”的战斗也同神话那种积极奋发的精神一脉相同。屈赋“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意在“申纡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2]274;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集中继承了上古神话中的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等无一不继承这种创作精神。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田园隐居诗人,竟然也被上古神话那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感动,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与上帝争神的刑天等不屈不挠的神话角色,有声有色地进入他的诗中,显出悲歌慷慨的气势,以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在他“悠然见南山”超尘脱俗的外表下,又长存着夸父、精卫、刑天那种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积极浪漫主义气质。更有大诗人李白,他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梦中幻觉,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神话天地,展示出“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奇景;忽然梦醒,作者又回到丑恶的现实生活,终于发出无可遏抑的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中奇幻的景象,正是李白为着抗议现实而虚构的一个与之对立的世界。这样,神话材料在李白手里又一次显示了积极战斗的作用。还有《梁甫吟》、《蜀道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都巧妙地编织了古代神话传说,使作者抨击现实社会的怒火,如游龙走凤,驰骋于天上地下。那汪洋恣肆的风格、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不正是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的发扬光大吗!此后,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三、构筑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上古神话中充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乐观精神,洋溢着不屈从于命运的战斗精神和无何遏抑的进取意志。补天、射日、移山、填海、甚至与太阳竞争高低等神话,正是这种精神和意志的体现,夸父、精卫、愚公的人物形象的流传,精卫还被后世称为“志鸟”、“誓鸟”的民族自励的精神象征。它们激励着人类去追逐更为美好的生活,并为后世文学带来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后代文学乐观精神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不死观念,有乐观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审视古代神话任务的结局,可以发现,很多神话人物最后的死并不是真正意义中的死亡,而是一种死后再生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一种“化生模式”[3]。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化生为精卫鸟;女娲死后,其肠化为十节,成为十个神人;“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鲧死后,腹生禹;涂山氏死后化为石头,石裂生启。这些简朴的、极少修饰的故事都表现了死后再生的模式。神死后,并非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经过“化”这一过程,获得了另外意义的新生,虽然神的外形凐灭了,但化做了一脉相承的新形象,表现了理想化的乐观思想与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上古神话的这种“化”而再生的模式,对于注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是莫大的心理安慰,它与晋以后流传的梁祝死后双双化蝶的故事,其心理寓含与之是一脉相承。这种乐观主义影响到后世的文化,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潜在意识和文学中缺乏真正意义的悲剧。悲剧美寓于崇高美之中。我国一些主要的著名神话,其主人公大都是悲剧角色,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但这些神话故事,又不是一悲到底,它们一方面写了自然力的强大和英雄的悲惨死亡,另一方面又写了先民控制自然的信心、力量及幻想中的最后胜利,以及为此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和崇高情怀。他们的牺牲是悲剧,但他们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就使故事悲而不哀,悲而能壮,死而不亡,引起人们对牺牲者的崇敬,同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而,这类神话在富于悲剧情怀的同时,显现出来的更是一种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构筑了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的家园。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后世一些进步作家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柳宗元等诗文的创作无不从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四、象征想象神话思维的启蒙神话思维的特征是象征。黑格尔分析过这种特性:“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就生活在诗的气氛里。所以他们不用抽象思考的方式而用想象创造形象方式,把他们的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变成认识的对象。”[4]我们通常认为象征性思维是由西方传入,殊不知象征原则在上古神话中的已被成熟而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人兽合体”的上古神话中。神话以兽的某些特征弥补人之不足,用来表现和寄托人类超越自然力的压制,向往自由的意愿。比如伏羲、女娲、共工为“人头蛇身”,黄帝的子孙轩辕国民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经·海外西经》),祝融是“兽身人面”(《山海经·海外南经》),陵鱼是“人面,手足,鱼身”(《山海经·海内北经》),“其为人长头,身生羽”的羽民,“其状为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的英招等等。塑造这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动物的形象,均是为了表示一定的象征意义。究其寓意,大概就是先民想借自然物之力,补人自身之不足,从而达到战胜自然力,获取一定程度的自由的愿望。人只能行走,不能飞行,于是幻想中长出羽翼,便克服了这种不足。人疾跑不如马,威猛不如虎,并无翼不能飞行,于是,借而取之,组合成形。神话正是这样才成为神奇,但这神奇中却涌动着上古初民祈求征服自然力,向往自由的韵律。这对日后各种文化艺术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创作中,象征主义手法更是成为最常用的艺术手段,使得中国思维韵味无穷,如以“美人”喻志,屈原诗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而骆宾王咏蝉诗“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则是以蝉暗示自己的高洁;孟浩然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则是以羡鱼表达羡慕为官的心情;李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蜀道难》),则是感叹做官之难。可见,上古神话中象征手法的广泛使用及流传使文学创作中的象征物和情感表达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情理交融。神话的思维,同样充满了幻觉和想象。马克思认为“神话艺术是人民的幻想,是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5]47它本身虽然不是自觉地运用想象,却仍然同后世文学的想象有共通之处,表现了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说:“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6]我国上古神话善于借助于想象和幻想,创造了许多同自然作斗争的英雄,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日除害的后羿,与日逐走的夸父,根治洪水的鲧禹,衔木石填沧海的精卫等等,这些英雄人物表现了古代人民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心,而那些大胆奇异,惊心动魄的想象更是启发着后世创作手法的创新。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乃是脱胎于上古神话思维那种比喻式的联想和象征性的想象。如,《诗经》之比兴是这种艺术思维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表现;屈原的楚辞整篇为比兴的系统;老耽的《老子》多借自然物象以喻事理;庄周所作《庄子》寓言连缀篇成文,成喻设喻等等,这些正是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曾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5]118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上古神话。花开花落,悠悠长歌,上古神话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不仅为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艺术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以其不自觉的象征和想象的创造性方式影响了后世作家艺术思维的发展成熟。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学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另外,它所体现的积极、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其所蕴涵的积极文学精神蕴涵于传统文化之中,积淀在民族的潜意识里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参考文献]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导论篇第八章[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3]郭芳.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J).管子学刊, 2000,(1).[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8.[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6]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童话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看来你是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喽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摘 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一 内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1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8QJJ006)作者简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 ,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虽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东渐,人的价值,儿童的价值开始被发现与确立,作家开始关注儿童,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训育,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要求文学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将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语类》)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认为,文章要阐明"义理".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2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二 形式表演化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参考文献:[ 1 ]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 ]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浅谈小学语文中段的童话教学 麦斜镇中心小学 习莉莉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 文学形式, 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告诉孩子们真、 善、 美的道理, 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 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 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 源,促进语文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童话教学 的策略,主要从教学方法、反馈与评价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这 几方面展开,粗略谈谈自己对于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 教学方法 1、 氛围渲染,激发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 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要想让学生 有阅读童话类文章的欲望, 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的兴趣, 挖掘他们深藏于内在的无限潜能。一篇好的童话类文章就是一个 精彩纷呈的故事,在教师先示范朗读这些故事时,就应该欲擒故 纵,吊足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领悟,感受美好 童话类文章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教法,而朗读就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童话语言优美自然、活泼明快,词语简单 1 重复,象声词多,非常适于朗读,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话类文章 的朗读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段学生的朗读,要带着问题思考, 读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含义,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 情,学习感悟的基本方法,学会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 别读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感等方面的培 养也是极有好处的。比如,现在四年级上册教材,我刚刚上完第 三单元的四篇童话类文章,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要求学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鸟、大树、树根、门先 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当语气,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 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 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教师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拨 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 ,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内心,带着情 感朗读,让美的气息渗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3、 情境体验,再现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过: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 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课程标 ” 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 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反应和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 2 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经过巧妙的设计,个性化的 解读文本,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将惊奇、激 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阅读中,让孩子们到课 文中走个来回,轻松走进童话类文章人物的内心深处。 童话教学的内容十分吸引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我们 并不能把它当做讲解故事那么简单,还需要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 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 文本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该恰到好处的引领孩 子们体验角色。让孩子们带着生活走进童话,带着童话赋予我们 的新知重新踏入生活。 4、 现实对比,体会虚实 幻想、虚构,这是童话类文章最基本的特点,童话类文章故 事的基础就是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翅膀。英国作家布瑞南说道: “想象意味着让脑中的小鸟飞出樊笼,然后看着它翩然入云。 中 ” 段学生的思维初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真实部分与虚构部分。 5、 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童话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要想让课堂 更真实,更富有趣味性,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儿童的表演欲十 分强烈,而童话表演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个表演方式,中段的 学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强些,教师更容易掌控课堂,不容易出现课 3 堂上乱成一锅粥的局面。而学生通过表演,能更主动地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练习,促进学 生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要能把握住度,这就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刚旅行归来的巨人和被小男孩点拨后的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课文中,巨人的一些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就让一些学 生来表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夸张的脸部表情和肢体 动作,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两位”巨人。 6、 积极训练,创编内容 学习了这么多童话类文章, 孩子们都有自己创编新童话的 欲望,中段学生已经开始初步练习写作文了,也学会了一些简 单的写作技巧,而且他们对童话有兴趣,这样就更有写作的热 情了。并且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文章的逻辑感也更 强,加上这段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教师们可以善于利 用这一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童话 世界里飞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创作的童话,小鹿就说 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美丽的鹿角差点让自己送命,而丑陋 的鹿脚却救了自己一命。 ” 二、 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 4 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善 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这样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进而对语文和其 他学科都产生兴趣,今后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 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当然,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 个体;有些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童话类文章,作为一种在儿童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 心理特点、创造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阶段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童话宣扬 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这 类文章理应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此,我只是简单说说我对小学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一些体 会。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1、王全根、赵静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3/128 5 6

秘书讲话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为了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秘书专业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一) [1] 徐冰鸥,朱晓民. 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 语文建设. 2006(09) [2] 刘伯奎. 语文学科结构的板块缺失[J]. 语文教学通讯. 2006(12) [3] 菅舒涵,李海霞. 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6) [4] 杜红梅,李长中. 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J]. 语文建设. 2006(03) [5] 王荣生. 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6) [6] 李明洁. 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6) [7] 张淼. 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 许文莹. 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9] 杨自路. 语文特级教师用写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经验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0] 肖永花. 初中学生作文心态及教学实验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1] 梁新民. 幼儿师范生文言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2] 王海梅. 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3] 王华. 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J]. 语文建设. 2005(09) [14] 李明洁. 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 语文建设. 2005(08) [15] 朱圣元. 以操练为策略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二) 1. [日本]田中笃子著,《秘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方晓蓉、方国雄编著,《秘书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葛红岩主编,《新编秘书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 宇正香编著,《秘书理论与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黄若茜、陈琼瑶主编,《秘书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李玮编著,《优秀文秘的100个细节》,海天出版社2005年版。 7. 郭玲、尤冬克著,《秘书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 姬瑞环、卢颖、崔德立编著,《商务文书写作与处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 胡鸿杰主编,《办公室事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 胡鸿杰主编,《办公室事务管理案例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 葛红岩主编,《秘书与会议组织和服务》,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海潮出版社2004年版。 13. 谭一平编著,《秘书工作案例分析与实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 谭一平编著,《现代职业秘书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 杨树森著,《秘书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秘书论文的参考文献(三) [1] 袁薇. 文秘英语课程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09) [2] 张玉美,赵萌. 英语导课艺术及其应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语》课程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06) [3] 孙敏. 任务型教学在职业中专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文学教育(中). 2010(05) [4] 陈郁. 高职《商务文秘英语》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9) [5] 许亮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语学习[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3) [6] 罗云. 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在《文秘英语》课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7] 倪玥.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2) [8] 文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9] 张妍. 以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文秘英语课程项目改革[J]. 才智. 2011(12) [10] 马丽华,刘景. 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11] 胡信华. 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建设--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0(02) [12] 胡惠芳. 用Authorware设计开发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J]. 科技资讯. 2010(12) [13] 刘强. WPS理论在高职文秘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猜你喜欢: 1. 文秘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文秘论文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office中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5. 关于文秘专业的论文

1.全美秘书协会.章程[M].美国.1992.(05)2.张家权. 做好秘书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秘书工作, 2010,(03) 3.刘福奎. 浅谈新世纪对文秘工作者的新要求[J]. 办公室业务, 2005,(02)4.张力佳 , 付冰. 文秘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 办公室业务, 2000,(05)5.曹金浩;论如何做好文秘工作[J]. 经营管理者, 2009年 22期6.余厚洪. 关于秘书素质标准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 秘书, 2003,(11)

儿童文学论文参考文献童话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摘 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一 内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1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8QJJ006)作者简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 ,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虽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东渐,人的价值,儿童的价值开始被发现与确立,作家开始关注儿童,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训育,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要求文学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将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语类》)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认为,文章要阐明"义理".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2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二 形式表演化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参考文献:[ 1 ]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 ]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浅谈小学语文中段的童话教学 麦斜镇中心小学 习莉莉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 文学形式, 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告诉孩子们真、 善、 美的道理, 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 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 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 源,促进语文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童话教学 的策略,主要从教学方法、反馈与评价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这 几方面展开,粗略谈谈自己对于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 教学方法 1、 氛围渲染,激发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 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要想让学生 有阅读童话类文章的欲望, 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的兴趣, 挖掘他们深藏于内在的无限潜能。一篇好的童话类文章就是一个 精彩纷呈的故事,在教师先示范朗读这些故事时,就应该欲擒故 纵,吊足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领悟,感受美好 童话类文章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教法,而朗读就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童话语言优美自然、活泼明快,词语简单 1 重复,象声词多,非常适于朗读,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话类文章 的朗读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段学生的朗读,要带着问题思考, 读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含义,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 情,学习感悟的基本方法,学会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 别读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感等方面的培 养也是极有好处的。比如,现在四年级上册教材,我刚刚上完第 三单元的四篇童话类文章,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要求学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鸟、大树、树根、门先 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当语气,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 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 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教师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拨 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 ,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内心,带着情 感朗读,让美的气息渗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3、 情境体验,再现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过: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 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课程标 ” 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 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反应和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 2 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经过巧妙的设计,个性化的 解读文本,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将惊奇、激 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阅读中,让孩子们到课 文中走个来回,轻松走进童话类文章人物的内心深处。 童话教学的内容十分吸引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我们 并不能把它当做讲解故事那么简单,还需要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 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 文本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该恰到好处的引领孩 子们体验角色。让孩子们带着生活走进童话,带着童话赋予我们 的新知重新踏入生活。 4、 现实对比,体会虚实 幻想、虚构,这是童话类文章最基本的特点,童话类文章故 事的基础就是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翅膀。英国作家布瑞南说道: “想象意味着让脑中的小鸟飞出樊笼,然后看着它翩然入云。 中 ” 段学生的思维初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真实部分与虚构部分。 5、 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童话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要想让课堂 更真实,更富有趣味性,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儿童的表演欲十 分强烈,而童话表演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个表演方式,中段的 学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强些,教师更容易掌控课堂,不容易出现课 3 堂上乱成一锅粥的局面。而学生通过表演,能更主动地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练习,促进学 生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要能把握住度,这就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刚旅行归来的巨人和被小男孩点拨后的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课文中,巨人的一些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就让一些学 生来表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夸张的脸部表情和肢体 动作,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两位”巨人。 6、 积极训练,创编内容 学习了这么多童话类文章, 孩子们都有自己创编新童话的 欲望,中段学生已经开始初步练习写作文了,也学会了一些简 单的写作技巧,而且他们对童话有兴趣,这样就更有写作的热 情了。并且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文章的逻辑感也更 强,加上这段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教师们可以善于利 用这一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童话 世界里飞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创作的童话,小鹿就说 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美丽的鹿角差点让自己送命,而丑陋 的鹿脚却救了自己一命。 ” 二、 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 4 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善 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这样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进而对语文和其 他学科都产生兴趣,今后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 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当然,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 个体;有些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童话类文章,作为一种在儿童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 心理特点、创造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阶段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童话宣扬 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这 类文章理应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此,我只是简单说说我对小学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一些体 会。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1、王全根、赵静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3/128 5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也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实践教学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小学生视野,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地位;作用

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文学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讲解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化,教学的同时应该结合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小学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各种童话故事蕴含这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合理的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方式,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把儿童文学中知识传达给孩子,使学生理解、消化讲述的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较为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要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改为学生较为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领悟知识,从知识中找到快乐。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或者制作些多媒体课件,让课文以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和学生互动,指引学生了解课文、理解中心。教学本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体。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儿童教学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可以以更为贴切的方式来让儿童了解这个社会,只有从小让孩子接触社会,积攒社会经验,儿童们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初步的社会知识儿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初步认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从儿童时期接触文学从而慢慢培养出的兴趣,为以后带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学基础。高尔基先生在回忆儿时的学习时光时曾讲过:“每一本书就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小小阶梯”,是这一个个阶梯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儿童文学与一般教科书不同,它是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用艺术之美感染儿童幼小的心灵,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在生理上的认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得到教育。让孩子们以更为成熟的方式思考问题,更为广阔的视角认知世界。他们是未来的花朵,他们有权利改变这个世界。

三、如何把儿童文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1.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儿童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教育阶段之一,儿童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时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这是由儿童这个特殊时期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长中逐渐提升的,所以传授的方式也不同。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满童真童趣,各种夸张的手法、各种幻想反映着现实生活,通俗易懂。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学中的关键,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来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用最能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儿童文学作品分两大类:诗歌类和散文类。不同的文学类型自然教学方式不同,诗歌类的作品往往需要通过朗诵来表达,朗诵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项基本功。故事类的作品则需要绘声绘色的讲述,教师同样要掌握这项基本功,只有教师把感情倾注到语言中,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识。

2.注重儿童文学鉴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那就是儿童文学鉴赏,这是由阅读引发的一项活动,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自己的想象使故事角色更加丰满,通过了解发掘故事更深刻的意义,对艺术形象进行更立体的描述。之所以说这是一项审美活动,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读者对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向往。小学语文老师应尽可能的提高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外儿童作品的发展史和目前种完儿童作品的发展规律,多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文学的领路人、精神的导师。

3.从儿童角度出发

要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就要站在一个儿童的角度看问题,用儿童的心去体会,这样才能创作出儿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为儿童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指导学生,还要在做人上给孩子指导,了解儿童,所以进行儿童创作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运用了解的知识,更能熟悉懂得儿童文学的技巧。用一颗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同时要考虑各项能力的培养,加强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课本中的应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谭英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晓云.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乐学习报,2014,(10).

[3]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文化,2006,(08).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出共鸣,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层次比较分明。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12,(09):737-738.

[3]周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04):36-37.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