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1:06:16

智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治理改革、城市治理、乡村治理等。

一、治理改革。

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网络时代(某一特定人群)政治参与相关问题研究。

3、政府政务公开与政府形象(地方治理)(电子政务)(构建透明政府)问题研究。

4、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形象)(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5、基于智慧政府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的路径研究。

二、城市治理。

1、基于增长联盟的府际治理创新研究——以市为例。

2、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市为例。

3、“城中村”政策的历史演变研究——以市为例。

4、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市为例。

5、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6、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

7、智慧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和路径研究。

8、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电子政府研究——以市为例。

三、乡村治理。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研究——以村为例。

2、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3、我国行政村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市(县)为例。

4、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机制的创新——以县为例。

5、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以市(县)为例。

6、村民“自治”问题研究——以市(县)为例。

7、村务公开制度研究——以市(县)为例

8、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市(县)为例。

9、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研究——以村为例。

10、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研究——以市(县)为例。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智慧城市建设论文范文

题目:“给定资料3”提到:“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人与人、人与机构、市民和市政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在这所有的关系之中,人总是位于中心地位。”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40分)2014年9月政法干警考试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见解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智慧城市与人

如今,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社区综合管理、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行政办公,甚至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等十分广泛的领域,它覆盖了人与人、人与机构、人与市政空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关系,哪一个应用领域,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以人为核心。然而,实际的景象是仍有待完善之处:到市政大厅办事,却被告知停电了无法办公;智能公交站牌发布信息不准确或不及时,这类情形,似乎已非个别现象。建设智慧城市,重要的并非只有智能本身,更应该是对人的关注。

【扣题,这里注意几乎每一句内容应该既突出智慧城市又要突出人,不可以某一句话只与其中一个要素有关,同时注意利用材料中的素材,如材料3】

智慧城市要惠民。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水、电、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检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进而使政府和企业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高新技术在城市的应用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变,更应该是市民生活的改变,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在技术为人所用的过程里,经济利益始终是不可回避的重点,考量市民的利益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结合材料1、材料2中提到有关智慧城市的建设节省了市民生产成本、生活成本,减少了财产损失,是智慧城市与人这个大主题之下一个重要方面,重点论述这个方面很有必要】

智慧城市要便民。城市所承担的责任,无外乎是管理与服务。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中进行,城市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这一点亦是吸引无数青年人涌向北京、上海、深圳的重要原因。使用智能化掌上公交应用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乘车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用伸长了脖子等车;佩戴有智能方位侦测设备的弱势人群,在拨动呼救按钮后,报警信号将以文本形式发送给监护人、警察以及闭路电视监控中心,使之得到及时帮助。市民追求生活省事省时省力,归根到底是便捷,这一需求理应得到城市的满足,人们对智慧城市的期许自然包含着这一点。

【结合材料1、2中提到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各项公共服务大大便利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便民方面成立同样有价值的一个分支方面】

智慧城市要慧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便利,没有人不喜欢互联网,没有人不需要互联网,小到网络购票,大到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给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建议,网络已经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伴随而来的也有不那么漂亮的一个侧面 ——网络、银行卡盗刷等非法行为。城市的软件与硬件在不断变得更加智慧,市民理应跟上这一步伐,不断提升市民头脑的智慧程度,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可说是最后却并非最不重要的环节。市民的大脑是城市生生不息,永不宕机的智慧。

【这个分支方面可谓智慧城市与人这个大主题之下最能体现思想深刻的一个,在看似与智慧城市不直接相关的材料4其中蕴含的是智慧城市中最智慧的部分,智慧城市绝对不仅仅体现于各种智能的硬件和软件,城市真正的智慧体现在人、在市民,市民的智慧是智慧城市的根本!】

无论是警民之间、医患之间、市民与政府行政办公单位之间还是交通、公共资源管理系统,人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一切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在与人、关键在与人。值得注意的正是这一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切忌本末倒置,以人为导向,技术为人服务,智能技术的意义在于更惠民、便民、慧民。

【扣住题干中的句子、总结分论点,回扣主题!】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智慧城市建设法治保障研究论文

制约我国法治建设前进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曾经的辉煌文明造就了我们这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华民族也正在不断创造着人类的辉煌历史。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的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然,法治建设在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遇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从中国目前法治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我们感觉有以下几大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行:第一、我国的司法不够独立,各级共产党的机关和行政的司法的干预过大。除全国人大在立法方面较为独立之外,各级司法机关均被置于党委和政府的控制之下。这些司法机关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力都掌控在地方党委和行政的手中。因此在涉及国家机关和党政要人违法时,这些机构在行使职权时常常感觉阻力巨大,甚至工作人员都不敢涉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党政部分的法律盲区,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现的诸多腐败案件,制度的根源也就在此。第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司法公正的天平无法实现真正的平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广大的贫困阶层最需要法律的保护和帮助,由于经济的因数,他们无法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而被迫选择忍受伤害和侵犯。当这种忍受达到一定限度时候,他们会为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解决侵犯和伤害,从而成为法律惩罚的对象。因此,法律对他们来说就成一种专制的工具。从这一角度来说,法律实施过程中根本谈不上“平等”。第三、中国传统的法文化严重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国家有5000年的文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对国民的影响巨大。在处理日常的法律关系或相关问题时,我们常常习惯于 “私了”、“算了”,这样的行为模式一方面使个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人的让度,使得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自觉遵守无从实现。因此在我们国家经常出现公共权利受到侵犯而无人出面制止,大家都愤愤不平但又都选择忍气吞声。以上我从法律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当然,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决不仅仅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挑战就在眼前,当我们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了挑战,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法治建设比较实现长足进步和发展。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全面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落地案例,郑州市金水区的“金水区联动指挥中心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该项目为满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需要,对区内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智能视觉分析设备,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对整个和平区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和平区经济建设中将为领导的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作用。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例如金水花园智慧社区平台。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1)、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2)、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3)、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研究论文

1、共建智慧城市,共赴美好未来。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科学统筹。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民共同推进。2、共建智慧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部门间合拍。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企间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社会合力。3、点亮智慧城市,推开幸福之门。交通组织优化,为智慧城市强基。社区管理创新,为智慧城市补芯。公共管理转型,为智慧城市升核。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智慧城市研究生论文

1、共建智慧城市,共赴美好未来。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科学统筹。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民共同推进。2、共建智慧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部门间合拍。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企间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社会合力。3、点亮智慧城市,推开幸福之门。交通组织优化,为智慧城市强基。社区管理创新,为智慧城市补芯。公共管理转型,为智慧城市升核。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