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新闻学论文要读的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03:11:24

新闻学论文要读的文献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陈力丹一,新闻理论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原著合集:《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或任何一本中共历史上的新闻工作文件汇编。《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陈力丹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专题词典:《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研究著作:《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再版。《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世界传统著作《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一般新闻理论中国历史开篇:《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或见《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国内新闻理论教材代表作:《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作为现在的新闻理论结构了解)外国新闻理论代表作:《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Media Debates: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by Dennis,E. & Merrill,J. Longman,1991.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著,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作为历史了解)《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中文版。新闻理论研究专题:《新闻失实论》,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主体与喉舌》,童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新闻事实论》,杨保军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价值论》,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新闻传播史1,中国新闻史中国历史开篇:《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或其他各种版本。著作和教材:《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媒体中国》,刘勇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史)《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2001年修订版。《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世界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A History of News by Stephens,M.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当代新闻事业》,李良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无形的网络》,吴予敏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史论)《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徐培汀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三,传播学1,一般论述:《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中文版。2,经典著作选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媒介事件》,[美]戴扬、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凡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3,批判学派选读:《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4,专题传播学著作选读:《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版。《跨文化传通》,[美]萨瓦姆等著,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文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无声的语言》,[美]爱得华.霍尔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中文版。《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宋昭勋著,(四川)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5,国内综合性传播学代表作:《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等三人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作为历史了解)《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网络传播研究:《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Guide to Computers for Reporters and Editors by Brooks,B. Allny and Bacom,1997. 《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四,新闻法及新闻道德《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徐迅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年版。《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续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3年2月版。《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五,新闻业务(以下根据留下较好的印象提示)艾丰的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郑兴东的《不要这样写……》(人大版)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黎信、蓝鸿文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版)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版)林永年的《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刘文波的《新闻写作笔法百例》(中国新闻版)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2000年版)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2000年版)最近的一本较全的:《新闻写作思考与训练》,黄晓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六,现实研究《新闻学新论》,孙旭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新闻改革文集)《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陈韬文、朱立、潘忠党编,香港炉峰学会1997年版。(文集)《中国传媒新论》,何舟、陈怀林著,太平洋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文集)《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学海泛舟二十年----对新闻学与编辑学的探索》,姚福申著,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年版。《解析传媒变局》,喻国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传媒经营论述文集)《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展江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舆论监督研究文集)七,交叉研究1,比较研究《比较新闻传播学》,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2,宣传学:《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3,舆论学:《公众舆论》,[美]李普曼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4,传播心理学:《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郑兴东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5,符号学:《人与故事》,高小康著,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符号学原理》,[法]罗兰.巴尔特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6,未来学:《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大趋势》,[美]奈斯比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7,公共关系:选任何一本浏览一下。八,相关学科知识1,综合《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附80篇英文原著的阅读光盘),汪丁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2,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李银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卜卫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3,经济学“大众经济学丛书”,三联书店2000年和2002年陆续出版四种。《宏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钱说----货币金融学》(陈彩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跃生)。4,西方文论《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盛宁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5,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学》(上下册),[日]北川隆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文版。《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语言学《语言论》,[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文第二版。《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三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修辞理据探索》,张炼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研究》,徐友渔等著,三联书店1996年版。7,法学和政治学《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美]詹姆斯.西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8,思维学《思维发生学》,张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信息与思维》,田运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9,逻辑学《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0,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11,中国古代著作和文论《古文观止》(白话对照),吴兆基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编,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九,其他《硕士论文写作》,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辩证看待“收视率”《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论广告的舆论引导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论名人广告效应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传媒现代化研究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媒介公共关系研究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中国分类广告探析广告文本中的意象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DM广告发展研究儿童广告创意研究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002 评“用事实说话”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019 论新闻客观性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023 邵飘萍研究024 韬奋研究025 范长江研究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031 近代外报研究032 维新报刊研究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052 报纸与网络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061 采访技术初探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065 略论新闻导语066 新闻背景初探067 新闻结构探讨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069 略论人物通讯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073 试论新闻特写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076 试论新闻语言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098 报纸短评初探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110 集纳专栏研究111 试论编辑技巧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16 编辑策划研究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143 广告传播研究144 广告运动研究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147 广告文案写作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154 名牌战略研究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73 公益广告研究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187 发行研究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191 产业化研究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33、谈广播节目设置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新闻传播学的参考书目根据每个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来确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参考书目,但是除了各个院校规定的参考书目之外,还需要看一下几个方面的书籍。

新闻学论文解读

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

新闻学专业论文选题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学术堂整理了新闻学论文选题的九大原则:1、选题应依志趣怎样发现或选择论文题目呢?当着手写论文时,若是教授没有指定要写哪一类的题目,需要靠自己选择题目时,首先作者应考虑的问题,是必须对所选择的题目有其浓厚的兴趣,乐于作更深入的探讨。最简单的理由,是因为作者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接触并研究这个问题。从看书、找资料,到分析撰写,如果没有兴趣,必定事倍功半。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能努力不懈,忠实而深入。有了兴趣才能发挥潜能并提供贡献。因此,如果教授没有指定研究报告的题目和范围,作者可就其本身的兴趣、本身的学术背景和条件,以及以往曾经选修过什么样的课程,作一权衡,以决定适当的题目。陶孟和先生在论科学研究时曾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常包含多方面的兴趣,而历史上许多的发现与发明,也由研究以外的兴趣所引起。专一的兴趣,仅属于少数人的特质,并且也不见得是一种健全现象。但是在研究工作上,则必须具有这个为研究而研究,为了解而努力的态度。"①这种探讨宇宙事物兴趣与科学求真的精神,是作论文必不可少也最需重视的条件。2、对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作学术研究的人,对所选择的题目必须要了解适当的背景。在写论文之前,作者虽不一定需要对所选的题目完全内行,但必须有适当的准备。时要注意所选题目是否涉及外国语文,如果对所研究题目的外国语文没有相当基础,仅知道本国或地区的文字,以致材料不能蒐集齐全,则观点自然流于褊狭,研究时所遭遇的困难必然增多。此外,研究现代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需要适当的研究工具,诸如统计方法等,如果从事这类统计调查资料的研究,没有适当的训练,必然是吃力而不讨好。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选择题目时切忌空泛而不切实。题目若太空泛,观念容易混淆,不容易得到明确的结论,也找不出重心所在,其结果必然言之无物,漫无目标,一无是处。这种论文不是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论文,尽管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对于研究本身,却无多大价值。此外,有些题目往往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我们常听说"小题大做",若干细枝末节的小题目,尤其是妇孺皆知之事,无须小题大做;但遇到要推翻一般妇孺皆知的公理时,不但需要小题大作,而且值得大做特做。4、题目宜新颖致用学术研究的目的,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和价值,任何研究论文都应以致用为目的,所以选择题目,必须新颖实际,能与实际生活有关者为佳。学术研究如依据个人兴趣而完全不顾时代的需要,必定会成为玄谈空论,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干。我们虽不应用狭隘的实利主义来批判学术价值,但学术研究假如完全抛弃功用的目标,就很容易变成玄虚荒诞、枉费精力、毫无意义。因此,理论与实用必须相互为用。根据以上的理由,如果论文的题目能对新问题从事新的研究,发现新的学理,创造新的原则,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我们也可以用新的方法研究老问题。研究老问题时必须首先反问,这个问题是否有再研究的价值?资料是否已有增加?前人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否仍然可行?譬如说,八股文的写作现在早已废止,如果某人现在从事研究"如何写好八股文"?或"八股文的作法",即使能把八股文的作法都研究透彻,毕竟对现代学术毫无补益。此外要注意不宜选太新的题目,因为题目太新,资料往往不足,无法深入讨论,很可能迫使作者半途而废。同时一篇研究报告必须要有事实依据,需要参考许多不同的资料,不能凭空杜撰。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学术研究首重客观,一切玄谈空论或是由来已久、僵持不下的问题,常会受到主观感情的左右,而无法以客观科学的事实加以佐证。譬如讨论"男女之间有无真正友谊存在"时,全要看当事者双方所持态度而论,纸上谈兵,往往是隔靴搔痒,毫不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主观或白热化的题目。同时,由于研究论文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客观,以科学的资料作为结论的基础。假如研究者已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例如选择"从厕所文学看现代大学生活"为题,则在执笔之初,其态度就很难客观,因为在厕所涂鸦的学生,只是大学生中少数中的少数,从少数中的少数反映整个现代大学生,难免以偏概全,除非能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此问题,譬如"从厕所文学看偏激学生(或无聊学生)的生活变化",惟是否偏激学生,就一定会在厕所涂鸦乱画,则又是一个需要求证的问题。因此,诸如此类的题目应该避免。此外,在论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不切实际的个人意见,同时也不要仅陈述问题的面,而失去论文的客观性。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学术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固然在探讨新的知识,开辟新的学术领域。但是,我们必须量力而为,否则"眼高手低",一定无所成就。因此,原则上宜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除非是少数专家的研究报告,否则一位普通物理系学生,写一篇有关"J粒子的发现与影响"的论文,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或是一些肤浅的心得罢了。对于初学者,这就是吃力而不讨好的研究工作,也非恰当的选择。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直接叙述式的传记,容易造成像百科全书式的文章,或者变成试图以很短的时间,为某人做盖棺论定的叙说,这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通常以选择某人生平的某一段时间,或是作品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影响此人一生的某些事件,作为大学生学期论文报告的一部分,则比较实际。因为要为人写传,不是件容易的工作。8、避免作摘要式的论文知识的累积固然必须作一综合分析,但是如果只有资料的综合而没有新的主题和论点,都不合现代论文的作法。因此除非有新的创见,否则单是重复别人已经发现的论点,只是炒冷饭的工作,没有学术价值。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题目范围宜小,因为题目太大,反而不易着手。有些人做文章常喜爱选择大题目,他们以为题目范围大,材料必多,殊不知题目愈大,材料过多,反而不易一一加以细读,愈难组织成章,愈难有系统。如果勉强凑合成篇,不过是概括笼统的陈说,难免百病俱呈,前后矛盾。反之,题目范围若小,材料容易搜集整理,观点亦易集中,往往可以从详细的研究而达到超越前人知识领域的创境。题目大小的决定,主要是靠资料作决定,资料之有无,又常随时间与空间而定。论文作者一定要对附近图书馆及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知道什么题目有足够资料可以写。

新闻学论文读后感

嗯近日,看了《文翠》报上两则小新闻,感触很深。 一则新闻是:某城市的大路上,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突然摔倒在地,当时有六个路人看到,但谁也不敢上前,半小时后急救车来了,医生发现此老人刚刚死亡。小学生作文网 另一则新闻是:一位亿万富翁花了六千万左右的资金,在村中修建了五十多栋小洋楼,让全村人都免费住起了现代化的洋房,且给每户每月分配千元左右的生活费。从第一则新闻中,我看到了人世间冷如冰霜的“冷漠”。是什么让我们面对昏迷不醒的老人无动于衷?是什么让路人害怕得不敢上前?我们不得而知。于是我思索,也许老人的急救药就在口袋里,只需我们走上前拎开瓶盖,倒出几粒药丸,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在我们眼前长眠不醒;也许只要好心的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急救,那位老人就不会在我们的眼皮下走向天堂的路。也许,这位老人只需喝一口水,她就能顺过那口气来。遗憾的是,也许不成立。 如果我在当场,我会不会走上前呢?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尽我所能去帮助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八年前我曾经在人烟无迹的公路上出了车祸,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是路人把我及时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迟半小时的话,或许我的血会流干,我庆幸我遇到了好心的路人,说句子不夸张的话,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好心的路人给的,于情于理,我没有理由拒绝向好心人学习。另一个让我走上前的理由是:我父母都是七十开外的老年人了,有时饭后或是晴天也会单独去外面散散步,访访客,尽管他们现在的身体都很健康,但谁都不敢说会出个万一的状况,如果我父母在大路上突然昏倒的话,我希望他们能遇到好心人的好心帮助,当然,我希望父母天天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我想,天下所有的孝顺儿女都有如此美好的希求吧,但谁又能保证我们的父母不出一点万一的情形呢? 在第二则新闻中,我找到了久违的“良心”。不管这位亿万富翁的钱财是如何来的,他能做到大方出资近亿回馈社会,这种善举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欠缺的。如果所有的富人都能象此亿万富翁一样,我想我们的社会离共产主义真的不远了。很可惜的是,我们村离这位善行的亿万富翁的村庄太远了

1、今天晚上,我吃完晚饭后,就打开电视机,观看着四川新闻。

每当我看到一堆堆废墟时,心里感到十分悲哀;每当我看到一个个不怕牺牲的兵士在不断地营救每一个生命时,心里感到十分激动;每当我看到一个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心里感到十分难过。

2、今天(2-14日)凌晨1时33分,据浙江省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北纬度,东经度)发生级地震,目前无人员伤亡。

今天磐安的地震发生在两条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发生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在新浪微博上,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网友表示均表示有震感。

“说好的浙江不会地震呢?”“以前不是说,浙江永远不会发生地震!”……一时间“浙江不会地震”的说法再次引来网友们的热议。

可全人类都生活在“漂浮”的地壳之上,谁又敢拍着胸口打包票说自己脚下永远不会地震呢?

3、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到高原,百花绽放。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民生举措加速落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雪域高原正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重大新闻及读后感:

1、全国春耕稳步推进 “智慧”农业显身手

当前,春耕春播正稳步推进,全国已播种各类农作物超过亿亩。今年,越来越多的粮食产区引进了新设备、采用了新手段,科技让这个春耕省时省力又环保。

2、郭守敬望远镜巡天光谱数突破千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日前面向全球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7年光谱巡天的成果,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天区覆盖最完备、样本数量最多的天文数据集,为研究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越来越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俗话说弱国无外交,看看现在的中国,我们的领导人每去一国访问,必然会获得最隆重的欢迎仪式,海外侨胞们对领导人们的到来也都欢欣鼓舞,十分激动,我们的领导们再外国元首们面前从来都是不卑不亢,尽显大国风范。另外,我们国家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领导人们的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为了能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常常出国访问,却不给自己留下和家人们团聚的时间,管理这么一个大国,我们的领导人们太辛苦了。然后第二段写一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段写一下外国领导人总是不务正业、外出旅游,不顾本国人民的死活,外国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第四段总结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近日,看了《文翠》报上两则小新闻,感触很深。 一则新闻是:某城市的大路上,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突然摔倒在地,当时有六个路人看到,但谁也不敢上前,半小时后急救车来了,医生发现此老人刚刚死亡。小学生作文网 另一则新闻是:一位亿万富翁花了六千万左右的资金,在村中修建了五十多栋小洋楼,让全村人都免费住起了现代化的洋房,且给每户每月分配千元左右的生活费。从第一则新闻中,我看到了人世间冷如冰霜的“冷漠”。是什么让我们面对昏迷不醒的老人无动于衷?是什么让路人害怕得不敢上前?我们不得而知。于是我思索,也许老人的急救药就在口袋里,只需我们走上前拎开瓶盖,倒出几粒药丸,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在我们眼前长眠不醒;也许只要好心的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急救,那位老人就不会在我们的眼皮下走向天堂的路。也许,这位老人只需喝一口水,她就能顺过那口气来。遗憾的是,也许不成立。 如果我在当场,我会不会走上前呢?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尽我所能去帮助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八年前我曾经在人烟无迹的公路上出了车祸,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是路人把我及时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迟半小时的话,或许我的血会流干,我庆幸我遇到了好心的路人,说句子不夸张的话,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好心的路人给的,于情于理,我没有理由拒绝向好心人学习。另一个让我走上前的理由是:我父母都是七十开外的老年人了,有时饭后或是晴天也会单独去外面散散步,访访客,尽管他们现在的身体都很健康,但谁都不敢说会出个万一的状况,如果我父母在大路上突然昏倒的话,我希望他们能遇到好心人的好心帮助,当然,我希望父母天天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我想,天下所有的孝顺儿女都有如此美好的希求吧,但谁又能保证我们的父母不出一点万一的情形呢? 在第二则新闻中,我找到了久违的“良心”。不管这位亿万富翁的钱财是如何来的,他能做到大方出资近亿回馈社会,这种善举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欠缺的。如果所有的富人都能象此亿万富翁一样,我想我们的社会离共产主义真的不远了。很可惜的是,我们村离这位善行的亿万富翁的村庄太远了。

新闻读者投稿

可以去雪域传媒。他们做网络发稿这块做了很多年了。手上媒体资源多,因为是一手的,所以价 格也相对会便 宜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效率高,一旦出现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 务。

很简单,首先确定你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怎么向各个新闻媒体投稿?

第一:投稿方式

1、直接联系想发布新闻的媒体工作人员

2、提交邮箱、网上、渠道等

3、等待媒体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成功

优点:免费,缺点:耗时费力,出稿成功率低

第二:借助新闻发布平台

1、准备好内容正规、排版的新闻稿件

2、搜索“迅推客传媒”平台,进入官网后,选择您需要的媒体下单,然后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3、将准备好的新闻稿发给工作人员

优点:我们有成千上万的高质量传媒,包括各行各业,高频发布,用户可以选择与行业相匹配的媒体发布。

1、人民日报投稿邮箱:,联系电话: 。

2、光明日报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67078800。向光明网投稿,除书面协议约定的外,均不支付稿费。

半个世纪以来,《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开拓进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服务于经济建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扩展资料:

光明日报的报刊地位: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在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翻了国民党的政治,取得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创刊背景。

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立足知识界、面向社会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知识分子的纽带和桥梁,是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各部门联系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杂志社—投稿指南

新闻学最新论文文献

新闻学虽然已是一级学科,但它语言文学的性质没有变。目前,我国学科分类仍将它归入文学门类,被视为人文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体育新闻传播手机媒体影响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简讯、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讯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资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路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资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讯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网际网路络资讯中心释出的《第27次中国网际网路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行动电话使用者达亿,普及率为,手机使用者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资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讯、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开启手机,登入新浪、风云直播等网路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专案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使用者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传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部落格、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援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使用者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资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参考档案:

[1]谭秀湖.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编辑学刊,201401:83-86.

[2]朱志锋.移动终端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5:203-204.

[3]吴红梅.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分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022:33-34.

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地变更、创新,让人民感受到了新闻的传播力量和亲民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才会有效并优质地传播新闻,使新闻内容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援。笔者对当前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如今,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路成了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还会通过新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与传播,将重要事件或是舆论讯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的纸质传播,广播等更为便捷。但是若想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及普遍化,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了解,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

一、关于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

当前背景下的新媒体顺应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不用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完整的阅读资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零碎,但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它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娱乐。通过手机获取新闻资讯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如今网路资讯的划分越来越详细,人们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新”字作为代表,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资讯量较大,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实效性、储存性以及选择性都是最强的,它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以及趣味性。其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较多,我们使用的QQ、微信、微博上每天都会更新讯息,人们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新闻了。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每条播出的新闻,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新闻后的网友留言版块分享给更多的人。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的实效性增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及优势之一就是新闻的实效性增强。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新闻,但报纸的出版或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与人们收到资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新闻都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新闻已经是经过处理的或是新闻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相对较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装置连线到网际网路获取新闻资讯,从而可以获得实时释出的资讯,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不具有互动性,人们只作为新闻的接收者,没有办法对接收到的新闻进行评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进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很多新闻下,都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们进行留言点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让读者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让读者与撰稿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新闻的互动性推动了正确观点的传播和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传统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片和声音,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逐渐走向了全媒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化为视讯和影像呈现出来,这种新闻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促进了新闻的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介,它们与传统的媒介方法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

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频次,人们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到新闻内容,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全时性,任何地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都会传播到网际网路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这也弥补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释出较慢,时间较长等缺陷。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自媒体是指民众自己对于娱乐的追求,将自发拍摄的作品传到网路上,争取到较多的点选率和播放效果的微视讯,这也是当代背景下时代潮流的一种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板块,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也可以将这类新闻释出在其他相关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同质化特点,为了使读者的反应更大,新闻的影响更大,部分新闻编辑开始使用某些手段将新闻内容夸张化,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反其道而行,坚持报道的深入性以及真实性,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真实新闻和正能量。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经过,挖掘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去思考的内容。

三新闻释出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

如今,社会朝着快节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新闻的释出量也逐渐增多,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寻找新闻变得困难,新闻的数量增多导致人们不能够了解所有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的释出要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契合,在释出新闻时,首先要对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次释出的新闻内容应简洁明了,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新闻的最底端要附上与上述新闻相关的新闻连结,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总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不断地深入到新闻内容本身,不断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才能找到更具有创新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57+144.

[2]高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主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20.

[3]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4-25.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