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项目成果

发布时间:2024-07-02 16:19:2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项目成果

问题一:简历上的主要学术成果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指研究成果,一般都是要得到市级,省级甚至更大级别的奖励吧,比如获什么奖,在什么期刊上发表论文之类的吧。 很多简历中有这项好像不是必填的,如果必须填,想想你有没有学攻上的获奖,或者在什么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有就填上去。 没有的话没,干脆写上否。 问题二:学术成就怎么填 参与了什么项目,,什么级别的(如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什么身份参与的(负责人?第几完成人等)。 发表了什么级别的杂志(如SCI)?分别是哪些?第几作者? 申请了哪些专利? 写了哪些著作,第几作者。 有过哪些重要性学术奖励?(比如国家级,省部级几等奖之类的) 问题三:请教下简历里面的“学术科研成果”怎么填? 自己发表的论文,或者和导师一起做课题、实验等都可以填上去 问题四:主要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或著(译)作一览表怎么写? 是把论文打印出来,还是把参与过的项目以及写过的论文罗列一下就可以? 查看原帖>> 问题五:技术成果简介怎么写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 向左转|向右转 凋零哥の睇359 | 发布于2016-05-27 01:23 评论 1 0 2011-2012世界重大科技成就生命科学与医学1.抗疟抗癌疫苗研发获突破全球每年约有78万人被疟疾夺去性命。经过24年研究,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抗疟疫苗,在非洲7个国家进行的第三阶段功效试验今年终于被证实非常成功,对5―17个月婴儿的有效率约为56%。预计该疫苗最早于2015年进入市场。12月,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对抗70%致命癌症的疫苗,能使乳腺癌肿块缩小80%。2.人体器官组织再生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3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制造出人的尿道。医生将其植入病人体内后,这根体外培育的尿道真的开始正常工作了。4月初,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人工培育出视网膜的雏形结构,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为复杂的生理组织。4月中旬,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人体肾脏。这一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排斥反应风险。月上旬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但最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传递信号改变一些人的大脑活跃模式,“诱使”知识经过视觉皮质。未来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人只需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等待把该技术“下载”到大脑里即可。天体物理4.发现太... 问题六:学术简历怎么写 学术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偏重介绍你的学术成果这一类,首先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和个人资料,然后你的学习经历,然后重点写跟的导师,所在的学习团队,研究的课题,以及获得的奖项等等 问题七:什么是“学术贡献” 常听人抱怨或自责,说管理学院居然管理混乱,社会学系居然一盘散沙,搞哲学的却斤斤计较,搞心理咨询的却心理压抑。话虽这样说,人们衡量一个管理学院好坏,往往并不看它自身是否管理得井井有条;衡量一个社会学系优劣,往往也不 看这个系是否和谐团结。罗素把莱布尼茨的人品描述得非常俗气,但这并不妨碍他同时又说“莱布尼茨是一位千古绝伦的大智者”。弗洛伊德也向别人承认,他是无法诊断自己的心理疾病的。毕竟,人们通常认为,衡量学者之价值的标准是他或他们的学术贡献,也就是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成果――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等,而不是其个人品质、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当然,这种观点并非没有异议。学者的“作品”和“人品”的关系如何,对此人们一直有各种说法。相对来说,像哲学这样一种比较依赖于作者的直觉和信念的学科,“作品”对“人品”的依赖性会强一些。但正像莱布尼茨以及叔本华、海德格尔等例子所表明的,即使在哲学中,也可能出现“伟大作品”和“渺小人品”的并存,尤其如果我们对“人品”作道德主义理解的话。同样,我们确实可以找到一些例子,表明管理混乱的管理学院也可以是很好的,一盘散沙的社会学系也可以是不错的。就此,我们不妨说,学者的学术贡献在于他们的工作成果,而不在于他们的工作方式。 但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所说的“工作方式”不仅仅指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同事的人际交往,而也包括学者们怎么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怎么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和评价论文,我们就会发现,“工作方式”与“工作成果”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学者能作的“学术贡献”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成果。一个管理学院,哪怕管理再混乱,只要不忙于作应景文章,不鼓励低水平重复,不姑息抄袭剽窃,不贩卖文凭学位,就坏不到哪里去。 知识形成过程包括各个环节,它们各自的意义离不开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观点,是否经过合理的研究和论证过程而得到,不仅决定了这个成果能否得到人们的信任,从而在知识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且决定了它能否凝结和体现知识进步的必要条件,因而能否通过对它的保存和传递来保存和传递这些条件。中国明代中叶以前的科学技术成果领先世界,但达到这些成果的过程和条件并没有相应地领先世界,因而终于难以为继,落在了人家后面。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成果的关系,是严复所谓“西学有西学之体用”的重要内容。 学者的工作方式或知识的形成过程之重要,还因为科研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一种在现代社会、知识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活动。科研过程包括各个方面,包括学者个人的研究、学者与同行的关系,以及学术界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学者个人的研究过程是否有合理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者个人的素质和状态,而学者个人不仅是社会的成员,而且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同样道理,学者与其同行的学术关系,不仅是整个社会成员之间合作关系的一部分,而且是这种合作关系的重要部分;学术界对学术评价的评价水平不仅是整个社会正义水平的一个侧面,而且是这种水平的一个重要侧面。当学者们也对马虎、粗糙,甚至倾轧、蒙熟视无睹、同流合污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希望来改进社会呢? 因此,就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在强调它们与自然科学的几个“同等重要”的时候,还应该加上一句:它们的知识之产生的过程、程序和方式,也“同等重要”。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它们所研究的对象的组成部分,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多使用公众较能理解的自然语言,也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常常是面对公众的知识分子,我们不妨说,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产生过程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产生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问题八:彭建兵学术及科研成果的介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等大型科研项目,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学通报》、《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第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2)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地震工程与区域稳定、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区域稳定性、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问题九:学术总结怎么写 1. 研究论文写作 这部分讨论的原理可应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报告、论文和学位论文类型,他们的写作过程也是相似的。一般的准备一篇研究论文的步骤是(1)选题,(2)准备参考文献,(3)收集信息,(4)列提纲,(5)写草稿,和(6)准备终稿。当然,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进行,你可以时前时后,或者同时进行两个步骤。 选题 选题涉及到课题领域概述、限定论题和缩小之、把论题作为一个问题或假设进行陈述。在作研究的过程中,你将要完善所有的决定和构思一个或多个初稿的语句。 课题领域概述 导师有时指定一个很宽的领域去研究,导师也许指定一个特殊的论题,列出一些可能的论题,或者让作者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自由选题。一旦这任务宣布,你应该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可能的题目。如研究生能够在学业早期就开始收集可能的系列论文论题,将能选择一些对这些课题需要的知识有益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研究小组报告或论文中尝试自己的想法。 即使有些被其他学者研究成熟的领域,也能经常发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学者有时会暗示在他们工作中没有讨论的领域或没有解决的争论,这些信息通常出现在注释中。有时,通常列出但未经证实的结论,或者提出测试基础假设的新方法将能提供课题的研究。对你的课题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思考能产生创新方法来阐释它或甚至给它进行全新的定义。在一个课题中不同书之间观点的矛盾或分离也能产生可能的论题。当前出版的书或当前方向的发展状况能提供对存在的理论一个新的领悟,从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机会。 论题限定 一旦你确定一个论题,你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课题的兴趣、你的能力(特别如果这个题目具有争议性),完成任务的时间等。根据以下标准来估计可能性:重要性和兴趣,可操作性和可用资源。你一定不想开展一个你不感兴趣的论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也不实际,而且在不可能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重要性和兴趣 自然地,你想要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很重要而且感兴趣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说,重要性和兴趣是一个主观判断,它依赖于任务的性质和导师的需要。当然,一个在一个研究领域似乎对人类来说用处不大的题目,可能在另一领域对专家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你的导师确信你的论题的重要性,你的论文应该说服读者它的确很重要。 有时,一个很明显重要的课题,比如枪支控制,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论题,如果大量公众争论束缚你原创性的能力,或者你的强烈的感受会阻碍你研究对立的观点,以至得不到公平的结论。 可操作性 小心地限制一个题目将引导你的研究走向成功。如果一个题目太模糊、太宽、太窄或太专,你会发现很难找到足够合适的资料。一个过宽的题目不能给予充足的研究方向,可能会使对这个课题进行肤浅的处理成为必要。如果一个课题过于狭窄,将会得到不充足的信息,限制了你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如果一个课题过于专业,它需要你在项目分配时间内达不到的知识。例如,你可能不会选择一个需要大量统计的课题,除非你有一些数据背景或能向一位统计专业人员请教。当然,最终读者将会通过你给的处理方法来判断你的题目的操作性,因为一篇好论文不仅取决于他的内容,还要看他的范围。 可用资源 即使一个课题值得研究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需要的可用研究资源的话,也是不合适的。你工作的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或电子材料等可用的资源,将会影响你选择课题。如果你的研究论文需要一个测量或一个实验,你必须确定在任务有限的时间内是否能收集到需要的数据。 论题的中心思想 ......>> 问题十:创作实践类成果的学术价值怎么写 创作实践成果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创作实践成果的应用价值

在《财贸经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税务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预测》、《国际贸易问题》、《社会科学辑刊》、《经济地理》等经济学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中国财经报》、《经济研究参考》、中经网、国研网等期刊、报纸和网站全文转载或摘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美国林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等各级课题12项,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辽宁省哲学社科成果政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论文优秀成果奖、辽宁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各级科研奖励30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一、著作1.《关税的效应分析与中国关税政策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2.《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年10月二、论文1. 财政分权下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优化路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2期2. 税收遵从的理论模型与政策引申——基于对Allingham-Sandmo框架的考察,《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3. 对燃油税费改革的再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重点文章】4. 财政分权下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再思考,《财贸经济》2008年第4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6期转5. 中国财政分权的约束条件与改革路径,《税务研究》2008年第4期中国经济信息网全文转载《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42期转载6. 政府间税收划分: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7.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预测》2008年第2期入选2008年北京大学“财政收入与支出预测问题”国际研讨会8. 完善中国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9. 入世后优化我国关税保护结构的再思考,《财贸经济》2007年第6期入选《2007年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发展报告》10. 财政均等化:理论分析与政策引申,《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10期【重点文章】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财经报》2007年11月27日全文转载11. 我国财政分权的特征与改革取向,《改革》2007年第1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入选《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年第2期入选2007年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入选2008年“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学教育第三届年会12. 财政均等化的理论分歧与现实选择,《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6期【重点文章】13. 财产课税与地方财政——一个以税收归宿为视角的解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摘发入选《2005年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发展报告》14. 财政分权下的中国财产税改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8期【重点文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入选2006年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入选《海峡两岸税制与世界税改趋势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15. 入世后我国关税政策的目标选择,《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6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16. 财产税归宿:理论分析与政策引申,《改革》2005年第8期中国经济信息网全文转载入选《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17. 转轨国家的财产税改革,《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2期【重点文章】18. 关税减让与国内商品课税的协调,《预测》2004年第6期19. 我国寿险公司所得税的设计,《税务研究》2005年第1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重点文章】20. 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几个基本问题,《财贸经济》2003年第5期【重点文章】2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财税政策的选择,《税务研究》2004年第6期【重点文章】22. 加入WTO与配额关税化分析,《税务研究》2003年第1期三、课题1.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财政分权与财产税改革》,项目负责人2.主持: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基金项目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roperty Taxation Reform in China(批准号:C10D012),项目负责人3.主持: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加拿大Carleton大学博士后项目《中国财产税改革问题研究》(批准号:2003821101),项目负责人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财政分权下的中国财产税改革问题研究》(批准号:06JC790003),项目负责人5.主持: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完善辽宁地方财政体制问题研究》(批准号:L06AJY005),项目负责人6.主持: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批准号:20060234),项目负责人7.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我国基尼系数的轨迹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问题研究》(批准号:202294474),项目负责人8.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政策选择》(批准号:2004G086),项目负责人9.主持: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促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批准号:L08AJY004),项目负责人四、科研奖励1.论文《财产课税与地方财政——一个以税收归宿为视角的解释》2008年获2005-2006年度辽宁省社科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研究报告《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政策选择》获2007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二等奖3.论文《我国财政分权的特征与改革取向》获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4.论文《中国关税政策的目标选择》获200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5.论文《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获2005年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6.研究报告《关于保险业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获2004年大连市年度宏观税收政策理论与实践课题研讨会一等奖7.论文《振兴大连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对策》获2004年大连市科协建言献策一等奖8.论文《关税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获2004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9.论文《入世后中国关税政策的目标选择》获200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10.论文《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获2004年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年获“东北财经大学十大科研明星”一等奖12.论文《关税减让与国内商品课税的协调》获2003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3.论文《进口关税原产地规则的国际比较》获2003年大连市科学论文二等奖14.论文《加入WTO与配额关税化分析》获2003年大连市科学论文二等奖15.论文《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及借鉴》获2002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16.论文《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及借鉴》获2002年大连市科学论文二等奖17.论文《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收入中所占地位的国际比较》获2002年大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优秀奖

自然科学类学术类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别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这个类别很广,汉斯出版社有本(自然科学期刊),期刊领域包含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计算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生态学、病毒学、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高能量/高能率、等离子物理。你可以借鉴下

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

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欢迎大家阅读!

1、按研究领域和对象,可分为人文社科类论文、自然工程类论文与医学科学类论文。

人文社科类论文是以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人文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复杂交错。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人文社科类论文可细分为哲学学科论文、语言文学学科论文、历史学科论文、艺术体育学科论文、经济学科论文、政治学科论文、法学学科论文、管理学科论文、教育学科论文等。人文社科类论文就研究方法与行文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分为论述型、评价型、考证型、证明型、介绍型、诠释型、调查报告等论文类型。

自然工程类论文,也称为理工科类论文,其研究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自然科学论文侧重于对自然本体进行研究和描述,揭示自然界发生的客观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强、计量细、实验数据多等特点。工程科学论文侧重于运用科学和技术原理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自然工程论文按照功能和属性,还可以将其分为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论文与科学调查(考察)报告等。

医学科学类论文,也称医科类论文。医科是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学科统称,医学科学类论文就是以人类自身身体及其所患疾病、所受损伤等为研究对象,以诊断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机体健康为目的。

2、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设计型学术论文。

理论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比较广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即抽象的理论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证明、数学推导和综合考察等。

实验型学术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成果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它的核心内容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形成结论或提出作者的见解。

描述型学术论文是以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考察、观测和分析,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描述、说明和比较,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因此,它的重点在于说明事物和现象是什么,并确认其种属、学科等,和类似事物或现象有何不同,而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逻辑分析。

设计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工程、新产品的设计,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新的设计方案或实物进行全面论证,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或引出某些规律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1500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资料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