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论文范文例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8:11:45

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论文范文例文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也在逐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这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引导学生构建生命观、生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三生教育”的特点

“三生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塑造学生的品德。“生命教育”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生活教育”则注重提倡人们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确立良好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尊重别人。“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三者相互结合,共同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最终目标。语文素养不只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学生人格、思想道德的培养。

1.在课文讲解时,挖掘“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了解生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这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来渗透“三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学习的快乐。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你》《济南的冬天》《春》《海燕》《谈生命》《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课文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在中学教学中也有很多体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存教育”的内容,例如,《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三峡》等文章。此外,就是“生活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生活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语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例如:在海伦•凯勒所写的《再塑生命》中体现了作者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低头,保持乐观心态,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2.在写作中,运用“三生教育”观点

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积累一些生活的素材,从而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学生观看地震后续发展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对事情了解后,让学生根据所感所想,写一篇与生活有关的作文,增加学生对生命、生活、生存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写作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渗透“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语文老师应该善于抓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渗透。例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写日记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3.在阅读中,融入“三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让学生感悟生命、生存与生活。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文章中涉及的事物或者情景给学生展现出来。除了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还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老师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氛围,让学生融入文章中,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渗透。语文教育与“三生教育”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初中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此时,学生不仅要积累很多知识,还要养成好的习惯,而这些都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语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升学必考科目,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好语文科目,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光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章可循的,笔者从自己教学的实践出发,浅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法。

一、提高备课质量

认真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有些教师每天需要连续为多个班级或者不同年级班级授课,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如果不预先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难免失去方向和重心,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备课首先要确定每节课需要讲述新内容的量及所要回顾的知识,并规划好回顾旧知识与讲解新知识的时间比例。其次,要明确新知识中哪些知识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哪些知识可以稍微少花点时间去分析,还要留意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是什么。再次,要注意准备好一些例子,以启发学生思考,或者帮助其理解所授内容。功夫在课外,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须从两方面做好课前准备,为上课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认真研读文本,获得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要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从字、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全文做一个疏通,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要对文章的结构包括过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是体现文章主题的重要形式;在综合各方面信息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结合教学参考资料,最终获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课堂上解读课文的重要一环。二是研究学生。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对象,研究教学对象是课前准备的又一重要环节。试想,如果教师对学生一无所知,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体现,教学难点又如何攻破呢?不明白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教师教学时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有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回答问题环节的循环,学生得到了训练,提高了能力,思想情操也得到了熏陶。而这一切以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怎样,全班学生的整体基础如何,学生的传统文化根底如何,学生对文学作品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等等,这些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攻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课前准备工作。

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语文授课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个人在不停地讲,学生在听,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少,缺乏互动,导致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步调不一致,大大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发现学生的困惑和理解误区,并及时帮助其纠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主动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面对困难时倾述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

三、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在备课阶段进行初步的规划,但是也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调整要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并考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参考教学大纲要求。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理解都到位了,可以适当提高讲课的速度,反之,需要放慢讲课速度,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去理解所授知识。节奏的把控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才能得到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熟练、恰当地把控课堂节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些内容上需要多花时间,哪些地方可以稍微加快进度,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的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重视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分值高,对语文成绩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环节。作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第一,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的写法。当讲述到比较经典的课文时,教师应注意教导学生好好体会课文的句式、段落的写作方法,并引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第二,安排专门的写作课,教导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审题方法、文章的谋篇布局方法、段落结构形式设计方法等。第三,课堂上注意布置一些周记练习的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组词造句、炼句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在考试过程中的写作速度及水平。周记应要求学生用特定的篇幅结构、段落结构等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

五、结语

核心素养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教师核心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英语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英语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理解,能够根据自然拼读的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是英语词汇的记忆,自然拼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单词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展开具体策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自然拼读;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演化而成的,在不借助国际音标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单词的字母的组合就能准确读出单词,然后再进行拼写。是总结了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学生熟悉掌握后看到单词就能够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快速准确地拼写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学生读单词时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拼读法现在越来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号召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

一、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由于各国的语言具有互通性,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发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朗读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入学开始就进行汉语拼音的练习,能够让其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学习掌握的技巧。

(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虽然国际音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国际音标必须要掌握48个音标,记忆量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它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不大,学习起来会花费学生大量时间。但是掌握自然拼读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记忆英语词汇,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有助于将学生词汇的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与记忆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音形对应教学原理。英语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自然拼读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的知识将44个因素之间的组合发音的一些规律以及规则都掌握,然后让学生结合简单的单词进行训练,开始能够读出单词,逐渐延展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可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张飞乐(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710061)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趣味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教师再仔细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教学中,并且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词汇,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记忆的'方法、唱儿歌的方法、配图讲故事等方法。例如,在学习“a”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夸张动作,张大嘴发出“a、a、a”等声音,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练习。又如,教师在教小学英语“What’syourname?”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Hello》,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轻松越快的歌曲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枯燥,集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自然拼读法去学习课文,记忆课文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音形的理解展开拼读、拼写教学。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小学生已经熟悉掌握的汉语拼音演化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拼读、拼写教学,将单词字母、读音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拼读法能够根据规律来学习其他词汇的读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的词汇记忆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生“u”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给学生举例说明,举例:book、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朗读体会“u”的发音,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及时进行复习,延缓学生的遗忘时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有效、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悉掌握词汇,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在学习中教师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记忆词汇,让学生养成运用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词汇会拼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赛泳.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92+94.

[2]石霞,刘美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8(02):37.

[3]巩悦.巧用自然拼读,点燃英语学习热情——浅论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28.

摘 要: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起初的国际比较研究,到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的编制,即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到一线学校尝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经历了从上至下,逐步细化的发展过程。今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仍会继续深入开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测量、课程教学、师范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研究者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核心素养体系 ;  学科核心素养; 国际比较; 作者简介: 孙思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上海200062) 近年来,教育领域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如火如荼,无论是期刊文献,还是会议论坛,“核心素养”的身影无处不在。作为引领我国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统领性概念,“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试图梳理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脉络。以“核心素养”为篇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6月2日,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文献篇数分别为40篇、59篇、242篇、370篇,逐年增多。可见,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刚起步,但将逐步深入。 总体来看,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关于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即解决“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上位问题。另一条则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即解决“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的下位问题。除此之外,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也贯穿其中。 一、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建立 2013年5月16日,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启动,表明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正式揭开了帷幕。在这之前,国内学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组织与国外的核心素养介绍进行。而在这之后,更多的学者对于我国核心素养的构建给予了关注。 (   一)国际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初期,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对国外核心素养体系的介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娜研究员在2013年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De Se Co项目“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了De Se Co项目开展的背景、发展脉络、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界定与遴选核心素养的过程等。 [1] 她随后在2015年发表文章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相关研究,突出强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关注弱势群体,以终身学习的视角研究,并且十分强调21世纪素养。 [2] 除了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也是学者着重关注和借鉴的组织。文章《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 [3] 对欧盟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以及过程进行了较早的介绍,随后,文章《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 [4] 进一步对欧盟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核心素养的构建提供了很多启示。 受到国际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影响,在21世纪初,各个国家开始依据本国国情着手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并相继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美国的“21世纪技能”,还是日本的“21世纪型能力”,每个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即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对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使我国研究者更加明确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不同国家核心素养体系的特点,对于“21世纪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在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评价建议等方面的经验也给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很多启发。 (   二)核心素养内涵讨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随着“核心素养”概念越来越被人熟知,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讨论也逐渐增多。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辛涛教授等人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我国核心素养制定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早的探索。他们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他们从我国教育目标的嬗变出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三条价值定位。除此之外,还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为框架,对世界各个组织和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启示,提出了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建议。 [5] 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首先是对于“素养”的解读。许多学者将“素养”拿来与“素质”“能力”“技能”等词语比较,以突出“素养”具有综合性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其次是对于“核心”的解读。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跨学科以及综合性”。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6] 另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基础性”。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核心’,指向事物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以上学者的观点与国外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基本类似。 有研究者综合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的界定,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我国的现实需求和教育实际,将其定义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7] ,并从目标、性质、内容、功能、培养、评估、架构、发展和作用评估上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概念解析。 (   三)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确立 在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时,不同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基于各自的社会现实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而我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思路,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实证研究,以期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供建议。 [8]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公布,意见稿中列出了九大综合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划分,细化出25项素养。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具体的回应。然而“核心素养”应如何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五个统筹”,是未来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课程标准制定及学科核心素养确立 (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 由于各国或地区实际情况不同,在课程改革中落实核心素养体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研究者认为,主要国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大致呈现三种模式: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美国模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的芬兰模式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养的日本模式。 [9] 也有人将模式分为直接指导型与间接融通型。其中直接指导型的有新西兰、法国等。这些国家在21世纪初就启动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并以立法的形式正式颁布了新课程。而间接融通型的国家是指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以互补的形式逐渐渗透进课程标准中,例如美国的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努力通过通融的方式建立核心素养指标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之间的联系。 除了对国外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研究,我国学者也围绕如何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研究者认为:“传统上,课程设计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课程设计大多始于、至于学科知识。事实上,学科课程只局限于学科领域,没有关注更上位的统领性素养。” [10] 这种课程设计与上位的总体教育目标是分离的。因此,提出每门学科课程都承担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而且不同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独特贡献。与之类似,有研究者认为,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学者对于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是达成一致意见的。 (   二)学科核心素养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引发了涉及世界的“标准驱动”的教育改革运动。此运动的重要标志是研制国家级或全国性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关注教育目标等统领性概念,又要基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来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学科素养模型的提出。 国内对于学科素养模型的研究尚少,更多的讨论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科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外关于“mathematical literacy”“numeracy”的文献整理,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就当前而言,人们对于“numeracy”和“mathematical literacy”这两个词语基本上是不加区分的。如果说在早期,“数学素养”曾被等同于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现今人们所采取的就是一种更加广泛的视角,即同时覆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不同的成分或维度。第二,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研究立场,但对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高度关注可被看成所有这些研究的又一共同特点。 [11] 并且,该研究者认为,在积极提倡“走向核心素养”的同时,要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和“文字游戏”。 如今,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暂时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并为每一个素养列出了具体的表现水平。从这个结果来看,我国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是从学科视角界定的,非常强调学科领域素养的重要性。而对于通用的、基础性的素养则没有明确涉及。针对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相关文献很少。但是,关于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可以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提供思路和方向。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种是从“大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另一种则是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必然出现两者的冲突和融合。 三、核心素养课程设计及实践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仍处在课程标准的研制阶段,即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涉及较多的一个话题为“整合课程”。 从2010年起,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学校将“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素养定为学校的核心素养,并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研制出《质量目标指南》和《课堂乐学手册》,搭建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之间的桥梁。 [12] 有研究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做三方面的努力:第一,将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第二,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基于这三个努力方向,顾明远教授认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对于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价值引领的意义。 [13] 显然,这是从“大教育”的观点来对“1+X课程”进行的积极的评价。关于“整合课程”,有研究者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该研究者认为:“整合课程决不应被理解成相关内容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对象的共同本质或内在的统一性。” [1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目前还较为欠缺,相关实证研究也较少。这也是今后教育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总结及展望 (   一)理论探讨居多,实证研究缺乏 无论是从“大教育”的视角,还是从“学科教育”的视角,都应该避免过分拘泥于表面的概念辨析,而导致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概念混乱。明确“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正确的指导实践才是教育改革的归宿。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避免过于频繁地去提出各种新的口号,同时又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清楚的解读,从而很容易给人留下‘玩弄文字’的印象,并必然地会对实际工作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有许多研究者追随“核心素养”的潮流,无论是哪种研究领域,都希望加上“核心素养”的“帽子”,而研究本身却缺乏新颖之处。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测量研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已经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学业质量标准则成为核心素养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基于核心素养的测量与评价对评价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测量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品质,传统的结构化试题已经不能满足评价的需求,甚至纸笔测验本身也不能够完全胜任评价的任务。因此,无论是对于开放题编制,还是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都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教育实践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培养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进,有许多走在改革前沿的学校已经构建起自己学校的核心素养框架。虽然他们的实践还不成熟,但是却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虽然不多,但是也有许多尝试。然而,关于核心素养的师范生教育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教师,如何教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呢?因此,如果从预备教师的培养着手,则可以从源头培养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新一代教师,从而也可以更快地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娜.De Se 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2] 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7). [3] 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4] 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5] 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7] [8]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9]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9). [10]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11] 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三[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12]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13]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14] 郑毓信.从“整合数学”到“整合课程”——“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二[J].小学数学教师,2016(2)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只有通过具体的学科实践,才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建立起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在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本质,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从而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及策略;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以及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一、高考对五种能力的考查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

高考对学生五种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物理学科素养则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这五种能力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物理观念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科学思维则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1]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形成信息加工、判断推理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了解。

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一)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巧妙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就是确保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2]例如,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就应该巧妙设计物理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引力要超过月球上的引力,如果同一质量的物体从地球和月球的不同高度分别落下,那么,它们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是否相同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与讨论,强化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学生只有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才能提高学习水平。物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任务探究。教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单人单手提起重物与双人双手提起重物有什么区别?力度变化是怎样的?然后下达任务给各小组。学生可以立即动手实践操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是学生物理学习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但是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探索。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还能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4]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转过程,以火车转弯作为案例,让学生思考在自行车转弯时是什么给自行车提供了向心力。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火车转弯时车轮的受力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判断向心力的来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束缚,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巧妙设计各种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参考文献

[1]刘丽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J].魅力中国,2019(21):382-383.

[2]张海静.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6):139.

[3]米仁沙阿不都热合曼.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4):561.

[4]胡又中.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8):188.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格式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原运用是基础,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 一直听说核心素养,到底何为核心素养?原来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对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信,对汉字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等。文化自信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必备能力,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是思维能力点发展。(想到了《思维与语言》这本书)。语言运用的能力发展会带动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学习终于搞明白了核心素养。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