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隔代教养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4-07-07 23:24:21

隔代教养论文答辩

导语:当前,家庭中的隔代教育再度勃兴,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隔代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从而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但是,隔代教育也可能阻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激化家庭教育冲突、降低家庭教育质量、加重祖辈多方负担、助长年轻父母的依赖心理。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养的现状

所谓隔代教养指的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为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少,甚至完全放弃孩子的抚养与教育。

在国内,0―3岁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新闻周刊》2004年报道,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上海市对0―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特色。

二、隔代教养利弊研究

1.隔代教养的有利因素

(1)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孙辈身上,一方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良好的祖孙关系并建立祖孙间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成为孙子女与其父母的沟通桥梁。

(2)祖辈家长有抚养孩子的实际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比父母容易。

(3)祖辈家长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正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

(4)大家庭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而核心家庭人际关系又过于简单,使孩子在家庭社会中无法领会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由祖父母和双亲共同组成的家庭教育力量能兼顾大、小家庭之长,去两者之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5)老人有较平和、宽容的心态,他们对孙辈的要求不像父辈那么高,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环境中成长。

2.隔代教养的不利因素

(1)由于一些祖辈家长的素质不高,他们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养孙辈,易导致孙辈与时代脱节,影响其创新意识的发展。

(2)有的祖辈家长认为孙子(女)年龄小,毛病小,什么也做不了。祖辈们就会越俎代庖,这就会削弱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们自理能力差。

由于祖辈的溺爱与落后的教养观念,导致了孙辈思维能力的局限,从而忽视了孩子在社会中的地位。

(3)有些祖辈出于补偿心理一味满足孙辈的要求,这种过度迁就助长了儿童任性的性格特点;许多祖辈担心对孙辈管严会使家庭失和,因而对孙辈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大量存在。随着大量务工人员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大量存在,是隔代教养成了必然,尤其是在农村。农村教育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匮乏等。

三、提高幼儿隔代教养质量的对策

1.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的爱孩子

让幼儿学会独立,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多让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2.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3.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祖辈们的行为要做孩子的表率,要慎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多交流,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在教育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统一决策,不能一个要求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那样做,引起家庭冲突。

5.疏通亲子感情

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周末让孩子与其父母一起去公园,让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多做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与父母的那种亲密和幸福。

6.扩大孩子活动范围

祖辈家长生理机能衰退,但可以与父辈一同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不能因为图省事或者担心孩子的安全,就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

(1)强化责任,父母充当育儿主角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在大学,而是从0―6岁这阶段”所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键是年轻的父母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树立幼儿教育应该管、必须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全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慈爱,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对今后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2)统一认识,架起沟通桥梁

年轻的父母要多和祖辈沟通,交流教育经验,要引导祖辈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而对孙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双方一定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即使在教育方法上有冲突也应当私下调解。

(3)改进方法,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

父母的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父母对老人要关怀,要照顾,要尊重,要教会孩子爱别人,孩子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是其今后成材的根基。其次,父母不要当着祖辈打骂孩子。要学会尊重幼儿,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再者,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在社会上、工作中的不顺心和困惑带回家中。

(4)构筑平台,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这个道理每个父母都知道,可是面临多重角色的抉择时,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家庭结构如何改变,我们在面临不能避免的隔代教养时,父母非责任不能因此而豁免、在隔代教养家庭之中如何取得较佳的平衡点,是值得我们正视的问题,也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支持和配合,拥有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隔代教育的毕业论文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从现实来看,弊大于利,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从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几个方面来尽量消除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政策调整;学校监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18-02

“隔代教育”又称“祖辈教育”,简单的理解就是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主要的家庭教育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在农村家庭中夫妻双方都健在,但是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里,即留守儿童,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这些隔代长辈担负教育孙辈、与孙辈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责任。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隔代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隔代教育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数万人中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1]。这说明,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会对孩子身心发育、完整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等多方面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对孩子性格个性的消极影响

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影响,但后天环境对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和谐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增强情商,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巩固;而压抑落后、矛盾丛生的环境则会导致性格的偏激。隔代教育中,老人们在教育观念上,重养不重教。同时老人容易溺爱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关怀会滋长孩子自尊自大的心态,养成蛮横不讲理,骄纵的性格。个性即个体行为是识别一个个体最明显的自我特征,它有别于群体行为,但也离不开群体行为。个体行为强调自身的个性特点,在群体中有自我思想与认识。但是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个性行为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理念与教育力量本来就相对滞后。老人对孙辈的教育极度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经验主义至上,日常生活中更是很少接受新生信息与事物,旧有的思想观念无法满足孙辈发展自我个性的需求。

(二)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成年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学业成绩不佳,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因此形成自卑、冷漠、自私的内向性格。另一方面,祖辈人在年龄上不如青年,易表现出脾气暴躁、不稳,并伴有抑郁、忧虑、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考试紧张、人际交往恐惧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再次,虽然有祖辈的照料,但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一些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认为父母不管他、不爱他,对社会及他人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他们逐渐形成了冷漠、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心理。另外,由于隔代老人的溺爱,事事都一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如他人,表现出懒惰、做事拖拉、娇气、骄横的性格特点。

(三)对孩子学习行为能力的消极影响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学习成绩普遍不好,整体成绩堪忧。在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中获悉,成绩优良的仅占26%,不合格的高达30%。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课后学习能力和家长配合的要求高,而老人普遍素质不高,且观念传统,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不利于孩子智力开发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老人疏于对孩子学习的管教,觉得孩子学习情况自己反正不懂,索性就不管。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它的种种弊端已经露出端倪,但是它对这一代留守儿童人格性格的长期影响还在较长一个时期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当这部分人长大成人,他们童年的负面经历将会对将来的家庭和谐、孩子教育、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隔代教育现象必须引起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将其和亲子教育互相补充,相互协作,培养越来越多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才。

(一)加大政策调整消除子女随读的障碍

作为政府来讲,可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层面造成的,比如户籍制度、高考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城乡二元制度、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因而只要政府从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完全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对中小学生来讲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的空间模式。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工辛辛苦苦的工作,他们完成的常常是城市中最劳累同时又是最重要的工种,这批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作出基础贡献的老百姓理应享受他们所服务的城市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家长,若能让孩子随自己到务工、经商之地就学,一方面能够加强亲子教育,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减少孩子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农民工为父为母的权利与利益,适时调整外来人口子女就学政策,使外来人口的子女有机会平等地享受当地的教育。

(二)尽量减少双亲外出的方式

论文答辩间隔

论文答辩不过 怎么办? 100分 第一次论文答辩不过关的,通常还有第二次答辩的机会,通常间隔的时间会在一周左右,也有可能是三天,这个要看你们学校伐业生的毕业日程安排。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现在确实和你的导师产生了某种不可调和得矛盾,建议你去找一下你的辅导员,尽快把问题解决掉,否则,就麻烦了。 毕业答辩不过怎么办 毕业答辩如果只是一辩,没过的话会被知道老师或者专业组组长安排进入二辩。(跟指导老师或者专业组组长没有什么多大“仇恨”的话,二辩好好准备一下肯定会过的。)如果你指的是二辩也没过的话,面临你的是两条路:一.会被院长叫过去面谈很久(具体谈什么就不知道了,我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二.再读一年!以上所有出现你想看到的或者不想看到的,那都是自己的态度决定的。我也是亲身经历过,所以明白你的想法。祝你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论文答辩不过怎么办 关键看学校,严格的就看第2次,如果论文没有大问题,一般会过,反之就麻烦,要等一年了。不严格的话,你找自己的导师,请他出面联系学委会的,多少会方便的。还有你自己要把论文修好些,自己的东西多,就不会怕问住的。论文答辩一般都问哪些问题?好过吗?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本科论文答辩没过怎么办 二辩一般会让你过的,学校也不会太为难你,你下次一定要注意你的态度,应该没问题 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没过怎么办 一、你是否支付过论文指导费!付过的人答辩时候老师会对待好一点。 二、好多人答不上来,并不意味好多人都会答辩卡住,因为答辩是一回事,以后的学校给你的成绩又是一回事的,所以你不用担心! 你可能拿不到75分以上,但是60分还是容易的,因为学校不会给好多人都不及格的。反而是大家都很顺利,就你一个人回答不上来,那就有问题了。 三、因为自考的论文是我们自己闭门造车的,还有很多是复制黏贴过来的,相比在校生的论文,我们差了很多,老师是一眼就能看出论文质量的,所以在答辩时候老师会多问些问题,一则让我们知道论文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二则是想检验一下我们这些从未见面过的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不成文的规矩:论文答辩大部分都是通过的,但是不能是100%,必须有少数(10%以内)的人通不过的,你只要自己的论文质量,答辩情况不是垫底就不用担心的! 五、学校答辩时候可能很严,但是给分时候还是松的。比理论考试容易多了,实践考试也是如此。毕竟大家都是路远迢迢的去杭州考试,没有通过,那么又要浪费时间、金钱再赶赴杭州一次,学校一般不会这么不通人情的。 以我参加过的三次论文答辩(三个专业的)的经验来看,你的问题不大! 毕业论文答辩怎样才能更好并且顺利的通过? 2008-12-22 16:20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 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 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 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 论文答辩时被老师说不过关该怎么办 现场不过关比较难办。要争取让老师给个修改的机会! 如果这个机会争取不到,只能延期了再答辩。 祝你好运! 毕业答辩不过怎么办 一般学校会安排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再不过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问题,尽量争取通过,加油! 我想知道论文答辩的流程,容易通过吗? 有点走过场的感觉,讲下当时的经历吧 1.其实PPT什么的都无所谓,除非有特殊要求,你要真想折腾,自己带投影机都行,只要从进门到开始讲解别超过3分钟,否则评委们就等得不耐烦了。 2.气氛什么的可以忽略,你当面前坐着几棵萝卜白菜就行,至于那些说什么一答辩就紧张的,纯粹是自己吓自己。 3.着装嘛,不要穿奇装异服,男同学不要戴耳钉,也别乱染发,有些老教授们就看不惯那个;女同学嘛,着装大方得体即可,首饰可以带,但是不要戴太艳丽的,整体感觉要端庄一些,Mini,大耳环,浓妆之类的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 4.流程嘛,其实很简单:一排桌子前坐着几个答辩评委,叫到你以后,你先把论文交给他们,然后在讲台上把你的图纸之类的展示出来,然后就发挥你的口才吧,一般对各位教授一顿猛忽悠,他们都会放生你的。 不过切记,图纸和设计上不要有明显的失误,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和专业性不强的失误,比如说,该擦掉的线没有擦掉,该在左边的东西你画都右边了,这种简单错误,一般容易被看出来,而且教授们往往也不能容忍。 另外注意一点,如果是理工学科的,摺叠图纸要专业点,会折图吧。千万别搞什么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再对折----说出去丢人啊,教授们一看,连个图都不会叠?这4年书是怎么念得?那还不得好好挑挑你毛病?一副大图,折好了就像手风琴或者折扇一样,左右左右的摺叠起来,这样图纸不仅好展开,而且收放简单,更不会搞的自己手忙脚乱的。这些都是给自己加印象分的。 你要知道一点: 对于大部分答辩评委来说,你的课题他此前很可能没有深入接触过,所了解的仅仅是你的当场介绍以及你交给他的论文,换句话说,他只有大概十来分钟时间来做准备----你可是准备了至少3个月吧 如果你的论文不打算去获奖,对答辩成绩只追求到良好即可,不妨对自己的论文和成果反复熟悉,尽量多收集一些相关的知识、扩展和实际应用。争取讲解的时候滔滔不绝,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一套讲下来,很多教授反而问不出来问题了。只能问你些简单的,大众化的问题,切记,真不懂得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啊,对手都是老狐狸了,不懂装懂会弄巧成拙的。他们问你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谦虚谨慎,把他们当大爷一样供著就对了,最好再做到微笑服务(提前对着镜子练练吧) 我当时答辩的过程,基本就是忽悠教授们吧。 论文是答辩前4天连夜赶出来的,图纸是抄现成的设计的,计算答案一部分是别人算好的,另外一部分是根据那些数据,自行推测的(反正答辩时没人会演算你得计算过程,如果你的课题没有其他人参与,那么你的最终结果合理即可) 记得嘴甜一点,提前向你的指导教授打听下你那组答辩评委(一般很容易做到,有时候你指导教授会专门给你们讲解下答辩技巧,并且介绍下答辩组成员。这要是没有,那你就去问一下好了),课题主任,那就叫主任;副教授,就叫教授;什么都不是,那估计是来凑数的评委,不知道该怎么叫,就尊称“您”好了,反正在座的那个都比你大,谦虚点也不吃亏。 到了答辩现场时候,我上去先讲了30多分钟,着重介绍了课题的目的,方案,思路,用途,设计理念,设计创新点,结构优缺点,实用度,以及制作成本,推广前景,对设计者水平的提高,思路的开阔,眼界的扩展and so on。总之就是忽悠各位教授们,等我介绍完了,几个评委实在没什么可问的了,随便问了两个问题,放过过关:就这么临时拼凑的东西,最后得了个良好----这样子还能良好,我自己都觉得没天理了 记住:一般每人给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你讲解的时间越少,留给评委的自由时间越多,对你来说就越危险!让他们一直听你的讲解,他们就没时间思考你设计上的结构和......>>

同等学力申硕论文答辩最多有两次机会,申请论文答辩的考生,一定要在通过申硕考试一年之内,完成论文创作,并按时参加论文答辩。考生如果没有通过2016年同等学力12月申硕论文答辩,还是有机会获得修改论文进行答辩的机会的。论文答辩时间间隔时间较长,请考生一定要把握论文答辩时间,早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考生需要注意,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也就是说,想要获得硕士学位,在职人士需要重新缴纳学费,参加课程,参加各科考试,才能再次获得学位,因此,各位在职人士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浪费宝贵的机会。如果确实是公务原因,可以尝试向单位上级领导提出说明以及申请,告知相关实情。各院校的要求也会不同。据了解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分为每年两次,6月一次,12月一次,一般参加完申硕考试顺利通过者可以赶上12月的论文答辩,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学员在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外语水平和学科水平考试之后,就要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提交论文,在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答辩,如果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考生可以继续申请论文答辩,如果还是没通过,则视为本次申请无效,学员也就在毕业时拿不到硕士学位证书。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关于隔代养育国内研究现状的论文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这个需要做大量文献阅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的。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大致有以下趋势:

1、现象普遍——据04年的一项调查,大概有一般的家庭选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

2、研究不足——相关论文不多,主题为“隔代教育”的通过cnki检索核心期刊的只有几十篇

3、观点矛盾——有观点上的分歧,价值上好不好,方式上应如何等等

4、问题暴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问题,如留守儿童等

附上一个综述论文,你参考一下(不过该综述没有国外情况)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冲突,其实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现,是成年人之间的“战斗”延续。烦恼的是不同,冲突的是对错,解决不了的是情绪。解决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弃理论冲突,进入欣赏模式和具体化模式。因为教育是具体的,发展的,谈论孩子教育都以事实为依据,欣赏的是进步,谈论的是具体回避的方法。隔代冲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辈之间冲突,以孩子为战场的重现,是我们成人之间情绪的宣泄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就像早年的战争俄国和日本大战却在东三省开战,死的都是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隔代冲突就象日俄战争。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听到实质的问题或者实质的经过和事情。我们都会听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讲自己的那套,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到底在哪里是冲突的?他们讲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抛开理念的冲突,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多冲突吗?未必的。谈到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间的战争,母女之间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的话,那么孩子必然成为上一代之间的战场。抛开战场这个话题不说,我们再回到隔代教育的冲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的冲突,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观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论派,爷爷奶奶是经验派。爷爷奶奶说:"我们把你带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挺好",但我们自己会说:“我身上受满了伤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觉得这样的教育更合适,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然而这是理论层面来解释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一代理论的不同。但是如果抛开理论,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的爱是完全相同的,这其实也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个话题。总觉得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爸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爱!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上一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吗?未必!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一个家庭做关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咨询工作,到了这个家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父亲母亲看到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变得非常非常焦虑。爸爸妈妈们会非常严肃的告诉爷爷奶奶,你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剥夺了……奶奶说我就只是我爱我的孙子,居然被你们看成是虐待他。她说爱我的孙子有错吗?难道说我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么?当我看到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就去问问我们的父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觉得这样教育是不对的。那我说这样的教育先抛开对和错的问题,我想知道即使他错,到底错了有多深,换句话说这会造成怎样的一个结果呢?但遗憾的是,我们是不看结果的,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被我们无限放大。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父母是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觉得你已经祸害我这一代为什么还祸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无辜地说我祸害你你不也长大成人了吗?你不也成才了吗?于是战争从孩子的教育的对和错的问题,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击,彼此的情感的伤害,这个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爸妈冷静下来。我问他你见过20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么?除非残疾。那爷爷奶奶喂一下饭真的影响会那么大么?当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这也是我谈的第二个话题,隔代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隔代教育的冲突不仅仅是成人之间战争的延续,更多的是,我们太喜欢与人战斗,战斗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本能。什么样的战斗呢?理论的战斗。我们很多时候两个人辩论得非常开心,但是有意义吗?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都在都在做理论方面的争论。所以当我们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间的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就是因为父母简单化地把爷爷奶奶的某一个行为和某一个结果划上等号。爷爷奶奶又简单的把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结果化成等号,于是大家就抛开事实,不停的在各种理论各种概念当中不停的战斗,战斗的最后就是彼此伤痕累累。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比如说打孩子。我们适当地惩罚孩子,一开始一棍子打死,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只要打的不是太过分,也是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发现了没有,经常会在左右之间相互的冲突,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么教?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去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迷茫了。那些已经把孩子养育成人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迷茫了,他们也期待给孙子最好的东西。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自己的孩子和孙辈。在这个时候,你就惊讶地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潜在的焦虑。什么叫潜在的焦虑?就是我们对于我们无能的潜在的焦虑。在一些程度上,我们知道我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虽然是父亲,我的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多了,但我一直告诉我周围所有的人我儿子教不好,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但如果把这孩子搞坏了怎么修复好这个我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孩子塑造到成什么样子,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培训才适合我的孩子。就在这一刻是我是很茫然的,那一瞬间是我对我自己是非常憎恨的,因为我发现自己非常无能。这种无能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经历过,或者你们正在经历。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无能感而产生的焦虑感?又多少人可以去接纳自己的无能呢?更多人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他们都找一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战斗,我们又是有战斗民族的基因。所以和我们的父母战斗的说是最轻松的,于是隔代教育成了理所当然的战斗,而且是不太会彼此伤害的战斗。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会知道我是爱孩子的。这条说人都是认可的,因此在爱的基础上的斗争,不太存在太大的伤害性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底蕴,战争中的伤害不会太大的时候,我们的战斗就开始无底线。于是我们父母跟爷爷奶奶级的战斗就成了一种常态,成了人们在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但如果有自己不顺心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焦虑释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于是家里充满了“爱”的战斗。所以当我去关注和研究一个家庭的时候,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隔代战争就战争吧!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战斗了,有的时候你惊呀的发现家庭反而和谐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隔代之间的战争,把本不属于隔代战争之间的一些情绪也宣泄在这里面,而且那么的正当,那么的舒畅。当我们在指责公公婆婆的时候,舆论会站在你的对立面上,但你如果说我的公公婆婆在教育方面时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人都会认可你“哎呀我公公婆婆也这样”。所以这个给父母与祖辈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矛盾情绪宣泄口。这也是隔代教育冲突很难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庭解决了隔代教育问题之后,家庭会变得不再和谐。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要提醒一些咨询师,我们有时解决隔代冲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把它解决掉,有时候还要鼓励它。因为只有隔代的冲突才是低伤害的强烈冲突。大家都知道就这个冲突是在爱的基础上的!不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理念的问题。强烈的冲突指的是每次遇到隔代教育,家里都会闹得天崩地裂。当然,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发现,只有隔代教育之间的冲突,老公才会站到老婆这边,父母才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外公外婆可以在同一战线上,一瞬间你会发现原来就是三个家,不是一个家庭。所以,隔代教育的好处太多了!我们并不能一上来的话就把隔代的教育撇掉。如果撇掉的话,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家跟爸爸妈妈家跟外公外婆家有的时候是分不清楚的。特别是那些强大的妈妈们,经常会把三个家庭纽织到一起来,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家,爷爷奶奶家也是我的家,外婆家也是我的家,毕竟现在是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咨询师,当你在处理隔代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有时候隔代教育会成为夫妻关系的弥合。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夫妻才会同仇敌忾,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反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作为孩子的父母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抨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你曾经对我的伤害。所以隔代教育有的时候叫治疗,是替代的心理咨询师去治疗那些曾经在年少的时候被父母无情或无知地折磨过的那群人,他们需要利用这种冲突来修复自己脆弱的心灵。所以各位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冲突的时候,你再想象你有这样的需求么?如果有这样的需求的话就不要去处理。很多人都跟我谈到说,姚老师你不知道,其实我知道我和父母有这些问题,我也早就原谅他们了。在这里我提醒很多那些所谓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后呢我觉得我们隔代教育之间的问题是需要迫切得到解决的。往往遇到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恐惧的,为什么呢?如果说我真的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我觉得隔代教育对我的伤害特别大,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憎恨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我这样讲,有些人不理解,作为爸爸妈妈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这里的“恨”和常规意义上的恨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恨是以爱为基础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来说的恨叫攻击。他为什么攻击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我们无能力去攻击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只能攻击我们的孩子。潜台词是“你让我不爽是吧?我让你孙子也不爽!你让我不爽是不是,我让你孙女也不爽”这就是潜台词,利用对孩子的攻击达到让父母难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是很微妙的。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来谈一谈隔代教育如何来解决的话题。姚老师你不是说遇到隔代教育不是不用解决么?有些人不用解决,但有些人还是需要解决的。那么我们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解决情绪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当我们面临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我们跟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已经解决?我们跟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处理好了?不会把这些情绪再引伸到亲子隔代教育当中,这个时候是解决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你的情绪处理好了没。最简单的方式看自己的情绪是否已经处理好,就是当你的父母,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你的孩子开始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你还能静下心来安静的去思考,我爸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的时候,那么就说明你的情绪已经解决了。但如果父母在接近孩子,你就要撸起袖管冲上去要和你父母进行对抗的时候,说明你的情绪还在,这是判别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已经处理好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情绪,那么第二步就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跟父母之间的一个隔代冲突的问题。隔代冲突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喜欢理论化、总结化,概括化来解决一个问题。就像之前提到的,当事情开始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这个结果是你臆想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在谈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把很多事情具体化起来。具体化之前你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是个具体化的过程,那就是你跟父母之间的战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确定每个人的边界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二要素在隔代教育当中一定要分清楚所有人的边界,这是处理隔代冲突的第二步,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步是情绪,第二步就是边界,边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该怎么做,你才会知道你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你才会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权。拿我自己取个例子吧,对于我的家庭,我父亲的话就就是圣旨,他的话所有人都要听,我们都无法反驳。所以对我儿子的教育来说,我是不太会去跟我父亲之间有任何的争论的,如果我儿子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基本不发话。为什么?因为爷爷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而且你说了也没有用。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下,你跟爸爸妈妈,你跟爷爷奶奶之间的一个边界是什么?你首先要找到这个边界,你在你的长辈面前你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这里不得不提醒婆媳之间因为教育有冲突的人,你和婆婆说有用么?如果没有用的话以后不要讲。因为婆媳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而形成夫妻关系问题,比如婆婆做不对的地方跑去和老公说,但有多少是老公会愿意接纳,这种事需要想清楚。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的自主权就问我该怎么办,我教了你又做不了。回家父母两眼一瞪,你就歇菜了。所以关键问题是首先你自己知道你可操作的范围到底有多少,你的话语权和你的能力有多少。跟上一代在一起,我们的话语有的时候是很少的。你认为,为了孩子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去战斗。那是真的为了孩子去战斗么?你其实是为了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去战斗的。我们知道父母已经六十多了,年轻的话也是五十多岁,这样的人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他们几乎不愿意去改变的。所以当我们想要去改变父母的时候要想一想,让他们改变说是让父母长寿更加健康的生活还是更加不健康,这个成本和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要判断我们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判断完和父亲的话语权,再判断和母亲的话语权,父亲和母亲是不一样的。拿我们家父亲比较强势,我妈妈其实更可怕,她是以弱势控制,一但不满意的话眼泪就下来了,一下我就歇菜了。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你要知道你母亲的边界是什么。再接下来的话就是你跟你的爱人之间也要有交流,你要看看你爱人的边界是什么?你爱人的能力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当你有了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了解和呈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跟父母应该怎么处理你跟老婆应该怎么处理你跟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应该怎么处理这个?这就是呈现所带来的功效。当我们谈完了父母和我们的权限有多少,在我们的这种权限基础之上,了解自己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多少?还有的话需要去预测,在和爷爷奶奶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恰当,甚至是会受到伤害,有些伤害是溺爱带来的伤害。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孩子不付责任我们孩子没有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是溺爱出来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去预估。他跟爷爷奶奶之间她跟你的爱人之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提前预估出来。很多人在这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总会讲我很爱孩子的,当问那怎么爱他呢?却说不出具体的。你真的爱孩子的话,就要去评估一下呈现一下,家里人给你多大的话语权。再去呈现一下,家里人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地方如何去修复,如何去弥补,这才是一个父母真真正正应该的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的地方。这是隔代教育当中最难最痛苦的地方。当我们调研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相处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那我们怎么知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比如说,像我妈妈一样,我妈妈一直在喂我儿子,我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半了还要人喂饭。当然前提是跟他妈妈和他奶奶在一起。为什么需要喂饭呢,是因为他奶奶和他妈妈需要通过孩子喂饭来证实自己很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的概念,就是我们去看看跟父母跟孩子间的交往的时候,我们细细去品味一下,这些行为对孩子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不要理论化,我们不需要去问别人,你只需要安静下来,观察孩子跟他爷爷奶奶在一起之后,爷爷奶奶这样教了他之后,孩子会有怎样的结变化,这样的话你就会预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不要问我也不用问其他的专家,他们不能告诉你。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个性我们不知道,因为你的父母用什么具体的方式跟他相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孩子的个性和影响方式,我们怎么知道结果?非要知道结果的话,你就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去观察,当你留意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我们带着情绪。教育的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拉开时间的纵轴,很多问题自然解决北京幼升小教育没有好,所有的教育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度和的时间到位了,所有坏的都会变成好的。所以,关键看你如何来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交往。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妈妈们,当爷爷奶奶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觉得他已经过世的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过时。因为是什么呢?你的理论对和错我不知道,起码爷爷奶奶的论对和错是看到,我只要看下他们的作品,你,我就知道他们的教育到底是好是坏了。你会说,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你知不知道我多苦?是的,您可能觉得很苦。但是你毕竟成才了,并且他们是有产品的,有成功作品,你有吗?你所有的理念哪里来的呢?你所有的理念是不是都是从书上来?这些东西真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吗?你真的忍心孩子成了很多教育的实验品吗?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爷爷奶奶是正确的。他起码知道,我孙子的爸爸已经试验过了,所以我觉得这套在我孙子身上应该也还OK,起码他不是第一个试验品,至少是第二个试验品。就在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他爸妈的,当我们的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未必是对的。跟父母在一起,谈到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把话说完整,你要把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教育最可怕的就是专断,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我们教育的本体是孩子,不能脱离孩子去假设出一个好和不好。有的时候我们看教育的好坏,还要回到孩子身上去看一看,这个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不要脱开孩子来看这个教育是对是错。否则的话对错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的,当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一下。每个教育理念的动机是什么,它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他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危机?你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可能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危急?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可以结合的地方?所以不是理念冲突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冲突到底在哪里的问题。很多时候,隔代教育的冲突更多的仅仅存在于想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有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方式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异曲同工,这样还有必要去争论吗?没有必要。真的要再提醒一下各位,不要再去做理论方面的争论。当然了,除了理论方面的争论,我们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时间的问题。如果和爷爷奶奶一年也就相处两三个星期,三五个星期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没有多大。有些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还有一小部分的时间在做作业,一小部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再接下来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样的时间影响真的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吗?有人会说,在孩子和幼儿园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会宠坏的。当孩子还未上幼儿园之前,你放心大胆的去爱他吧!心理学早就已经证明了,你越爱你的孩子你未来孩子的成就就越大,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当然了,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还是要简单的处理,比如说我曾经做过一个家庭,他奶奶是有精神分裂的。像这样家庭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让奶奶跟孙子的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除了一些不实在避不开的特殊情况,因为奶奶也要给孩子的爱,这个时候我们会安排奶奶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见一下,但现在绝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回避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办法给她孙子正常的爱。像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有的时候具体的关系,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来看的,并不是说说的隔代教育是一棒打死的。因此,也跟大家分享下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特殊对待。刚才谈到时间,我们又不得不去谈一下关于时间和我们的影响力的问题。很多人说,虽然和爷爷奶奶相处时间段,但一身臭毛病很就学会了。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咨客和我说,她婆婆是从农村来的,和奶奶在一起很快就学到随地吐痰。虽然奶奶来了可能也就是一个星期这个样子,但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孩子教的可能会随地吐痰乱吐痰,但其实。有没有去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星期的随地吐痰你用多长时间就可以把它修复过来?她告诉,她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宝贝这样吐痰你觉得脏不脏?”孩子说:“那奶奶为什么还要吐呢?”“因为奶奶岁数大了,他们在农村是可以随地吐痰,但城市是不可以的。”孩子说:“恩我知道了妈妈,以后我不在吐了”。虽然她奶奶再来的那几天,孩子又吐了。这时候妈妈就很焦虑,她说这不是反复么?反复什么呢?一年不就是随地吐痰两三次么?咱们喝多了偶尔随地吐痰一下也没有关系。所以你们会惊讶发现,当我们跟我们的孩子去谈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去把很多东西放大,放大是非常要命的东西。我们再回过头来,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的教育是好是坏,我们要把时间这个横轴和纵轴拉出来,拉出来之后其实你的焦虑就会缓解下来。教育好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论文答辩一辩二辩隔几天

不晓得,我们当初就一次就过了!

论文答辩未通过后,一般学校会有二次答辩的机会,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一辩、二辩的相隔时间不同,有的3天左右,有的则一周左右,有的会安排到和下一届的毕业答辩安排在一起;当然也有延迟3个月左右就会安排二次答辩的机会,具体的时间安排需要咨询相关老师。1、本质上没有区别、但二辩是因为一辩没能通过才推出的措施,一辩因为是所有学生一起参加,都是首次答辩,而一辩会进行一次筛选,没有通过一辩的学生自然会进行修改而进入二次答辩的队列。2、二次答辩人数会依据一辩人数通过进行,一辩通过率高的二辩人数会减少,而通过率低则二辩人数增加。3、一辩对二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表现异常出色或异常低都可能会被安排二辩,具体措施要视教务处决定。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