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误区

发布时间:2024-07-07 22:17:08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误区

1.删除用红色标记的部分

标红色的部分比较多,直接把红色部分删掉,减少整篇论文的字数。但是,当一篇论文的字数减少时,全文的长度也会减少,有时查重率不一定下降,因为一篇论文的查重率等于重复的字数除以总字数。

2.盲目增加字数

基本没变,但是加了很多字。虽然增加全文字数可以降低查重率,但是新的内容也可能导致新的重复源。

3.反复翻译

用翻译软件反复翻译论文,这样的论文是会有效的降低重复率,虽然重复率按一定比例不断降低,但还是有很多语法错误,需要根据全文的结构和语境再次修改。

网页链接

红色字体表示论文查重率过高,绿色字体表示文章被引用的部分,黑色字体表示文章没有重叠率的部分。等等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误区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一直是责任编辑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早就有了相关标准与要求,但至今很多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却并不规范。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摘要过于简单,未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摘要应在最简约的字数内向读者表达论文的观点或者结论,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但有的学术论文,创新内容很多,但摘要却过于简单,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述,而需详述的部分却只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导致摘要无法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1)实习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是顺利完成专业实习的法宝。分析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心态,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2)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 (《英语学习型词典中Black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1)是比较典型的摘要写作本末倒置、繁简失当的问题。作者对关于实习工作这一常识问题过多介绍,而对本应详述的“影响学生完成实习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的策略”等未反映,使读者看过此摘要后,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也不清楚作者提出什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写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想简单介绍论文大概内容所致;也有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这类摘要写作不规范非常常见,作为责任编辑尤其要把好关,可以联系作者完善摘要中应详述之内容,或者责任编辑自行修改。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首先,精炼实习工作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关系;然后,补充完善三方应为实习工作创造什么条件,以取得什么效果。例(1)修改后的摘要见例(3)。 (3)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实效。而学生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对顺利完成专业实习至关重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自我调节好实习心态,真正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旅游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和谐局面。 例(2)也是比较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是典型的摘要过于简单。这类“摘要”字数较少,缺少基本要素,没有概括出论文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之所在,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功能。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它不够重视,导致摘要过于简单。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应详述“Black”一词的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修改后的摘要见例(4)。 (4)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类摘要不规范,责任编辑应主动与作者联系,让作者意识到写好摘要的重要性,以及摘要对文章转引和选目的重要作用。使作者真正对摘要写作重视起来,自觉自愿配合责任编辑修改摘要,使之客观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之所在。 二、摘要过于复杂,不能凸显论文观点 规范的摘要应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让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观点,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同时也为二次文献的编写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论文摘要内容写得过多,使读者看了云里雾里,感觉不知所云,不能凸显论文观点;有的论文摘要铺垫过长,将无关紧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数一大堆,但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甚至连一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对于这类摘要应精炼内容,去掉常识性内容,开门见山地直陈论文观点,在最简约的字数内把论文观点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5)白居易不仅是中唐大诗人,有自己完备的诗歌理论,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诸多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笔者以他前期名作《策林》为考察中心,较全面梳理其政治经济思想,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仁政爱民,重农薄赋;二、统一政令,严格吏制;三、均衡发展,调控思想;四、勤俭节约,珍惜民力等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白居易的政治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策林>中政治经济思想述论》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5)虽然是直陈作者的观点,但它没有遵循“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这一标准,使读者有种读之意义含混之感;这个摘要还存在罗列论文小标题的问题,是摘要写作中易犯的一个错误。这种社科类综述性论文,摘要应采用非结构性摘要,这样,既可增加论文的文字特色,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此增加论文的阅读性。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精简摘要内容,采用非结构性摘要的写法,客观、简洁、完整、规范地反映论文观点。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6)。 (6)《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三、摘要与内容介绍混淆 摘要应该客观、简洁、准确地反映论文观点,但在编辑部收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稿件的摘要未反映论文观点,只是文章的内容介绍或提要而已。从内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献的浓缩,它的信息量与原文等值。提要的内容则比摘更广泛,即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信息,对原文献进行评价,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从写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再读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起提示、推荐作用。 (7)从2001年到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通过对这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把这一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的加大、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7)属于摘要与提要混淆,此摘要依序把原文的内容显示出来。这类摘要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摘要中有“本文……分析/研究”。例(7)中提到“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论文研究了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但并未反映出效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论文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了预测,但没显示出预测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不符合摘要应准确反映论文观点的要求。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8)。 (8)从2001年到2010年,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此期间的准备金率曲线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信贷资金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总体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果并不理想。控制通胀已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四、摘要语言表达欠妥当 语言表达欠妥当也是摘要中常见的问题。语言表达欠妥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摘要中加入主观性过强或过于夸大的结论,比如出现“国内首创”“填补了空白”“首次报道了”等夸大性评价。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要避免的。这类评价不宜作者自己来说,给人以自吹自擂之嫌,还可以看出作者学术作风不严谨、不谦虚。鉴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标榜。 第二,摘要中出现“本文”“本研究”“笔者”等做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笔者”等字眼属画蛇添足,摘要本来就是反映这篇论文观点的,所以无需再注明“本文”;观点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无需再用“笔者”。例(5)、例(7)就属于这类问题。例(2)中“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虽然回避了“本文”一词,但又缺少了主语。 第三,有的作者因为自己写作风格的原因,在撰写摘要时,过多使用抒情式的语言,如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而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摘要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观点,彰显其学术性,所以摘要与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 结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误区

方法是熟悉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经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选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夸大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公道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题目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进步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题目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题目,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题目,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题目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职员自身素质的进步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实在,“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把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由于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凡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往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比如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假如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题目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经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经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经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题目的思考”、“家庭暴力题目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过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往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1. 红色字体表示论文查重率过高,绿色字体表示文章被引用的部分,黑色字体表示文章没有重叠率的部分。论文修改主要是修改论文查重报告中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字体。2.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为了机会主义,选择网上推荐的翻译软件进行降重,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修改时间和精力,但由于语言之间的显著差异,如果盲目使用这种方法修改论文会导致论文句子不通顺,最终导致论文整体学术水平下降。3.在论文修改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变单词的顺序,根据重复检查系统的计算规则,重复超过13过13个单词即使部分重复,一些学生认为只有通过简单的单词顺序交换才能完成修改,这个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网络重复不仅是传统的机械重复检查,随着科技的发展,论文查重越来越智能,简单的交换顺序和替换单词不能保证通过论文查重检测。小编告诉大家,论文查重后,不要贪图便宜。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其他平台进行论文重复检测,选择不同的重复检查系统,其数据库。计算方法与其他论文重复检查平台有显著差异。因此,使用任何检测系统,不要交换。

有哪些常见的毕业论文写作误区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误区

方法是熟悉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经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选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夸大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公道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题目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进步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题目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题目,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题目,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题目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职员自身素质的进步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实在,“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把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由于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凡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往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比如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假如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题目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经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经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经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题目的思考”、“家庭暴力题目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过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往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误区介绍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误区

1.误区——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是以已知求未知,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创新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这种创新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以近三年我院为例,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语言学36篇,占;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具体说来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关系,完全脱离了专业知识背景;二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只有间接的、松散的关联。前者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无锡茶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无锡城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思考”、“关于《刑法》中“间接故意”的理解与辨析”、“论乡镇企业教育”、“关于秘书腐朽问题的思考”、“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江南大学品牌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后者如“儒家精神在荣氏家族中的体现”、“扬泰地区姓名文化初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走进苏州——浅析苏州文化遗产”、“找准市场竞争中的平衡点——浅析中国电影期刊困境中的出路”、“对大学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等。

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是开锁的钥匙。例如:我们对经济学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不熟悉,就很难提出并解决好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其主要目的而言,它应该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在对相关专业性问题的探讨中,训练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选题具有专业性,才能有效防止毕业论文走过场,才能有望充分实现预期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误区——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仅仅满足于通说,实际上是在炒冷饭,是在打死老虎。

学生的,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选择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选择“填补空白的论题”,也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做拓荒者,无疑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原始性创新”。但一般说来,独辟蹊径,创立新学说是力所不及的。“渐进性创新”,即通过量变的积累,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应当成为选题的自觉追求。

这种“渐进性创新”,可以是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论题。学术研究重在指出客观对象“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规律)”,也就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论题,着力点不在于“发现”,而是以新的典型例证去加以证实和“发展”。例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必须格守的原则,这早已成为共识。但新闻失实作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一直危害着传媒的公信力,而且,失实原因和表现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相关选题预留下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有关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以新的病症作为解剖的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开出医治的药方。

“渐进性创新”还可以是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论证旧的论题。任何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要素相统一的复合体。如果仅仅做整体直观,难免空泛笼统,而选择角度实际上就是限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和区域。以文学作品为例,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项”、“共同项”包括:主旨、题材、语言、创作方法、人物形象、风格流派等。选择角度为单方面切 入,而不是面面俱到。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比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提高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问题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问题,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问题,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其实,“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掌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因为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常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去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好比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如果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常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常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常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外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去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选题对策】

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 瞻 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鼓励自主选题

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

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

3.——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参考文献(略)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一直是责任编辑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早就有了相关标准与要求,但至今很多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却并不规范。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摘要过于简单,未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摘要应在最简约的字数内向读者表达论文的观点或者结论,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但有的学术论文,创新内容很多,但摘要却过于简单,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述,而需详述的部分却只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导致摘要无法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1)实习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是顺利完成专业实习的法宝。分析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心态,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2)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 (《英语学习型词典中Black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1)是比较典型的摘要写作本末倒置、繁简失当的问题。作者对关于实习工作这一常识问题过多介绍,而对本应详述的“影响学生完成实习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的策略”等未反映,使读者看过此摘要后,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也不清楚作者提出什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写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想简单介绍论文大概内容所致;也有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这类摘要写作不规范非常常见,作为责任编辑尤其要把好关,可以联系作者完善摘要中应详述之内容,或者责任编辑自行修改。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首先,精炼实习工作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关系;然后,补充完善三方应为实习工作创造什么条件,以取得什么效果。例(1)修改后的摘要见例(3)。 (3)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实效。而学生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对顺利完成专业实习至关重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自我调节好实习心态,真正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旅游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和谐局面。 例(2)也是比较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是典型的摘要过于简单。这类“摘要”字数较少,缺少基本要素,没有概括出论文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之所在,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功能。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它不够重视,导致摘要过于简单。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应详述“Black”一词的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修改后的摘要见例(4)。 (4)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类摘要不规范,责任编辑应主动与作者联系,让作者意识到写好摘要的重要性,以及摘要对文章转引和选目的重要作用。使作者真正对摘要写作重视起来,自觉自愿配合责任编辑修改摘要,使之客观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之所在。 二、摘要过于复杂,不能凸显论文观点 规范的摘要应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让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观点,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同时也为二次文献的编写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论文摘要内容写得过多,使读者看了云里雾里,感觉不知所云,不能凸显论文观点;有的论文摘要铺垫过长,将无关紧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数一大堆,但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甚至连一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对于这类摘要应精炼内容,去掉常识性内容,开门见山地直陈论文观点,在最简约的字数内把论文观点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5)白居易不仅是中唐大诗人,有自己完备的诗歌理论,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诸多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笔者以他前期名作《策林》为考察中心,较全面梳理其政治经济思想,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仁政爱民,重农薄赋;二、统一政令,严格吏制;三、均衡发展,调控思想;四、勤俭节约,珍惜民力等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白居易的政治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策林>中政治经济思想述论》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5)虽然是直陈作者的观点,但它没有遵循“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这一标准,使读者有种读之意义含混之感;这个摘要还存在罗列论文小标题的问题,是摘要写作中易犯的一个错误。这种社科类综述性论文,摘要应采用非结构性摘要,这样,既可增加论文的文字特色,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此增加论文的阅读性。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精简摘要内容,采用非结构性摘要的写法,客观、简洁、完整、规范地反映论文观点。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6)。 (6)《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三、摘要与内容介绍混淆 摘要应该客观、简洁、准确地反映论文观点,但在编辑部收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稿件的摘要未反映论文观点,只是文章的内容介绍或提要而已。从内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献的浓缩,它的信息量与原文等值。提要的内容则比摘更广泛,即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信息,对原文献进行评价,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从写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再读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起提示、推荐作用。 (7)从2001年到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通过对这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把这一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的加大、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7)属于摘要与提要混淆,此摘要依序把原文的内容显示出来。这类摘要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摘要中有“本文……分析/研究”。例(7)中提到“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论文研究了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但并未反映出效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论文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了预测,但没显示出预测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不符合摘要应准确反映论文观点的要求。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8)。 (8)从2001年到2010年,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此期间的准备金率曲线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信贷资金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总体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果并不理想。控制通胀已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四、摘要语言表达欠妥当 语言表达欠妥当也是摘要中常见的问题。语言表达欠妥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摘要中加入主观性过强或过于夸大的结论,比如出现“国内首创”“填补了空白”“首次报道了”等夸大性评价。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要避免的。这类评价不宜作者自己来说,给人以自吹自擂之嫌,还可以看出作者学术作风不严谨、不谦虚。鉴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标榜。 第二,摘要中出现“本文”“本研究”“笔者”等做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笔者”等字眼属画蛇添足,摘要本来就是反映这篇论文观点的,所以无需再注明“本文”;观点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无需再用“笔者”。例(5)、例(7)就属于这类问题。例(2)中“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虽然回避了“本文”一词,但又缺少了主语。 第三,有的作者因为自己写作风格的原因,在撰写摘要时,过多使用抒情式的语言,如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而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摘要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观点,彰显其学术性,所以摘要与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 结语

毕业论文常见的问题通常都是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问题,还有标点符号的错误,这是最明显的错误,是需要我们严格控制的问题。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易犯的错误吗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凡文章:浅入浅出者庸,浅入深出者无,深入深出者难,深入浅出者更难。行文的生动性不是简单的写作问题,其本质上还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准确性、剖析问题的深刻性和积累知识的广博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底蕴。在这个基础上 ,再加上作者的天赋灵性 、 文字功夫和灵感的捕捉与巧妙的 发挥 .说到底 ,还是作者的整个人格,素质与修养 .

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综述多,分析少:长篇累渎的综述前人的思想观点,而缺乏逻辑和实证的分析研究,论文缺少自己的分析研究;

2、观点多,观察少:缺乏必要的观察实验,而凭空提出很多所谓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实大多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3、发明多发现少,想象多经验少:发明了许多新的概念,而缺乏事实的支持,观察现象、收集事实才是真正的发现,许多理论是缺乏经验的想象,处于空想阶段;4、外来多本土少,复制多独创少:以为国外的东西一定是先进的,多数文字是原文的.翻译或复制,缺乏对本土问题的真正了解和认识;5、结果多,过程少:没有必要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关键环节的介绍而得到结果;

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引言过于笼统:手头缺少有分量的文献,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对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缺乏实质性的介绍和描述,起不到引言的作用;

2、方法过于笼统:缺乏对研究思路、方法和重要环节的清晰描述介绍,让人弄不清你的结果及结论是如何获得的;

3、缺少一手材料:许多论文缺乏第一手数据和结果,往往是别人工作的模仿,或得到与他人完全相同的结果;

4、混淆了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以结论代替讨论,忽视了解释实验结果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论文引用率低

学术浮 躁 、功利性强:为晋升职称和学位答辩而撰写论文,论文本身就缺乏独创性和新的思想观点;

掩耳盗铃、抬高自己:有人认为引用他人的论文及思想观点,就影响到自己研究的独创性;

崇洋谜外、文人相轻:有人明明是引用国内甚至是本单位人的论文,却在参考文献中全是外文;自以为事和高人一等:不屑引用国内论文和他人的思想观点,其实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境界低下、声誉不响:做科学技术研究境界较低,发现不了特别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长期滞后,国际影响很小。

学术论文引用率低,就像粮食烂在仓库里没有发挥作用,就像树上长的叶子落叶后化为泥土,就像文物深埋于地下而不被人发现,是不能产生学术影响的。要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提高学术论文的引用率入手。国际上有一个惯例,如果学术论文被他人引用1次,相当于有100名同等水平的人读过你的论文;国际论文在SCI期刊引用100次以上,即为可以获得国际大奖的学术论文;国内论文引用130篇次以上,即为获得国家大奖或院士的论文。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就是发表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成果,也是提高自己学术地位的重要举措。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四)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秀毕业论文范文赏析: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法理学研究摘 要 个人信息成为目前重要的社会内容,其承载的权利内容密切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保护成为了人类权利保护上的一个基本内容,从法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个人信息保护最终体现的是对人权的保护。因此对人权保护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发展必然性的角度来说,实现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人权保护,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实有权利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入,个人信息成为目前重要的社会内容,其承载的内容密切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保护成为了人类权利保护上的一个基本内容,个人信息目前在社会上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受到侵害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也不可估量,而从法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个人信息保护最终体现的是对人权的保护。因此对人权保护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发展必然性的角度来说,实现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论文设计包括选题、研究、撰写等阶段。一篇结构完整的学位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的行文规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梳理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失范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常见失范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撰写的所有环节均存在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一)选题常见失范问题 选题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确定论文选题、拟定标题是撰写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研究生往往容易陷入选题研究范围过大、涉及面广、难以驾驭的误区。在研究生的论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研究主题包含多个研究问题的现象,导致对多个问题的研究广而不精、空洞无物、有叙无论。 对开展研究的可行性考虑不充分,致使行文困难。确定研究问题是问题意识形成的起点,这对于论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常常遇到行文不畅的问题,是因为之前没有充分考虑选题的可行性,没能准确评估自身的研究能力。资料搜集困难、人力物力不足或其他物质条件欠缺,会导致研究工作无法展开,难以行文。 选题陈旧,未找出独特视角。论文选题的切入点是从新颖独特的视角观察某种现象,并能从现象中提炼出科学命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或者提出新观点,或者更正前说之误,或者完善前说不足等,从而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研究生容易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象的特质,难以把握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导致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 (二)标题常见失范问题 论文标题空泛、笼统,深层信息表述模糊。标题空而大直接表现为题目所表述的研究问题过于宽泛、研究对象不明确,未表达出论文的核心观点或概念等深层信息。研究生缺乏问题意识,难以深入把握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再加上文献阅读工作不到位,都会导致确定研究方向和拟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空想性。 题文不符,行文内容与题目的对应性不强。题文不符是常见的失范问题,行文内容偏离题目所涵盖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核心关键词不能精准概括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题。无论是论文主要内容偏离拟定题目还是题目未能准确概述论文核心内容,都属于精准度偏差。 语言文字运用不当。标题是论文的文眼,非常重要。题目要在初次拟定之后多次精修,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表述应恰当、规范。研究生论文标题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形,所用词汇过于笼统、泛指性较强,存在语病,容易引起歧义。 (三)关键词常见失范问题 揭示信息不全,遗漏重要词汇。关键词一般来源于题目的拆分和原文中其他具有关键信息的词汇。研究生学位论文通常存在关键词的选取随意性大、关键信息词汇不足、遗漏重要观点词汇等问题。由于论文题目有字数限制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原文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及主要方法等并不能全部体现在标题中,仅仅通过拆分题目提取的关键词难免存在随意大、遗漏关键信息点等问题。 选用过多无意义词汇。常见误区之一是将外延意义范围较大的泛意词作为关键词,此类词汇并不能揭示与文献有关的价值信息,在说明文献主旨内容上无任何作用且不具备检索意义。选取过多的无意义词汇,会减弱关键词的检索作用,降低文献检索的准确率。 对词性的把握不准确。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3~8个,词性是名词,主要是合成词或专业术语。研究生常常将补充解释类的动词和形容词误选为关键词,选取的词数量过多或过少,导致关键词所涵盖的原文信息不全面、关键性的信息词汇缺失、文献检索的难度增加等问题。 (四)引言常见失范问题 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混淆。引言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由于对引言、摘要、文献综述的具体内涵认识不足,研究生在引言写作中常将三者混淆、内容重复。应从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论述内容的区别上把握引言的写作技巧。引言是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方法、成果的全面介绍,其内容论述比摘要更详细,但在文献总结梳理方面不及文献综述详尽。 论述内容衔接不畅,缺乏逻辑性。由于尚未厘清研究主题与文献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加上写作能力薄弱、写作技巧欠缺,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常表现出语言逻辑不通、内容衔接不畅等问题,尤其是在引言部分,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拟研究的主题论述等内容衔接不当,缺少内在联系。 (五)文献综述常见失范问题 资料搜集范围狭窄,遗漏代表性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建立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文献资料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了文献综述的质量。搜索范围狭窄、文献类型不全、数量不足、优质文献少等,会导致对研究观点的阐述不够全面等问题。研究生未真正把握文献检索方法,在文献检索时只将主题作为关键词直接检索,不注重转换关键词或关键词近位词,不能熟练运用逻辑符等。 “有述无评”,简单列举材料 文献综述是“述”“评”“创”的结合,是在对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评述的研究活动。机械地罗列材料,片面堆砌文献的主要观点,没有对文献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性评述是文献综述存在的最普遍的失范问题。研究者常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文献阅读工作流于表面形式,仅进行文字的简单铺陈,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归纳总结,导致文献综述有形式而无意义。这种形式的观点汇总缺少对文章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的评述部分,“有述无评”的文献综述只能称为形式上的文献综述,并没有算清“学术账”。 缺少必要逻辑,文献回顾缺乏系统性 研究生未对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类、整理,难以准确把握不同阶段文献研究的内在关联,没有深度探究文献内容和结构框架背后的逻辑层次,将不同研究阶段、类型及层次的研究成果混杂起来,导致文献综述内容缺乏条理性和内在联系。此类文献综述缺少串联不同阶段研究成果的逻辑主线,层次不清,研究观点易出现断层。同时,文献回顾缺乏系统性,可能导致现有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展现不完整、遗漏重要研究成果、前后的观点脱节等。 语言文字运用宽泛,言之无物 只有详尽阐述现有的文献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展示文献综述在梳理研究成果、理清研究进程、探究研究起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的文献综述用词宽泛、空洞,常常运用涉及范围大、内容空泛的词汇。例如,在阐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及不足时经常使用“里程碑式意义”“不全面”等空泛的词汇,并未表达出实质性内容,也未触及现有研究深层次的学术价值和不足之处。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的写作规范 多阅读,善观察,勤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选题来源于文献阅读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确定选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基于现实中的问题,提炼出合适的研究主题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者要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思考的过程是将客观现象上升为研究问题、提炼研究方向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的过程。研究生要有意识地探索培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等阅读技巧,同时提高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有效地与自身知识结构相结合的能力,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根据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全面衡量,综合考虑 确定选题要全面考虑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主观层面要考虑自身能力的大小、知识储备水平、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方面,客观层面要全面衡量研究地点是否具备可行性、人力物力是否具备支撑条件、数据资料的搜集是否具有完备性。论文写作并非一日之事,需要充足的时间广泛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全面了解选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在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衡量实施研究的可行性,综合考虑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论文选题要“小题大做”,寻求新颖独特的切入视角,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选题讲求“以小见大”,以某个切入点为突破口,深入剖析问题原委,深度挖掘问题本质,以一个小问题展示社会大现象。涉及范围小的选题,便于集中研究一个或几个问题,深入透彻地把握问题。 (二)标题的写作规范 标题应鲜明,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意的准确性,规范表达出论文的核心。标题的内涵要素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和研究主题。拟定标题要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内涵要素要在标题中展现出来。规范的论文题目宜以研究对象或核心议题做主语,标题长度一般不超过二十个字,要求清晰表达研究学科、方法和视角,语言表述要求简洁凝练。将提炼出的核心关键词用于论文标题,可以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标题的拟定需要“内外兼施”:对内要结合文章主题框架和关键词,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激励自己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资料,深入思考,反复推敲;对外要积极交流,听取他人的意见,向优秀学者学习,获得灵感。 (三)关键词的写作规范 关键词是以词汇揭示论文的核心内容,是读者获取文章信息的途径之一,也是读者查阅文献的选择依据,还是其他研究者选择是否阅读文献的判断标准。因此,应选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作为关键词,具体办法如下:提炼标题中的核心词汇;从摘要中选取适当词汇;从原文论述中选取关键词。要注意总结和提炼题目、摘要及正文中的关键性专业词汇,从中选取关键词,可以增强关键词的检索功能和参考作用。 要控制数量,注意层次性。关键词的作用之一是反映论文主题,它是对原文内容的高度精炼,一般选取3~5个具备检索意义的合成词或专业词汇即可。在选取关键词时要注意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按一定顺序排列,体现关键词之间的层次性和内在关联性,有条理地、清晰地展现全文主旨。 (四)引言的写作规范 引言为阐述论文主题、展现论文中心内容而服务,引言表述要具有层次性。引言部分包含研究背景或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结论、地位、作用、意义以及研究出发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等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要相互契合,表述要突出重点,按照某条逻辑主线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的切入点,锁定研究主题,详细阐述研究思路及方法,并阐明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厘清引言定位,客观界定研究价值。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不同,它位于文章正文的开头,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对研究的来龙去脉加以阐释,通过对论文的总述引出接下来的分述,具有总揽全文的作用。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应该全面,并侧重于对研究成果、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整理,合理界定自己的研究选题的价值。 (五)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文献资料类型全面,注意数量和质量 研究者在检索文献时要尽量涉及期刊、经典著作、政策文件等类型,并适当选取英文文献资料,以免遗漏重要文献资料。尤其是社科类研究论文的综述,要善于运用国家及各地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阅读数量一般在100~150篇,以相关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上的文章为主,还要检索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经典文献和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的著作。 基于一定逻辑主线系统梳理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回顾,目的是了解研究进程,梳理不同研究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要避免以论文主题为主线撰写“主题编织式”的文献综述,而应以研究问题为主线串联不同文献,揭示不同文献间的逻辑关联性,从不同角度阐释某一研究问题,这就是“问题先导式”文献综述。可以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主体为逻辑线索,全面阐述该研究主题的文献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研究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有待考察等。 “综”“评述”相结合,避免“流水账”式综述 文献综述是“综”和“评述”的结合,研究者以一定逻辑主线系统阐述相关文献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文献综述中,要区分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全面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对作者观点加以评析。文献中的研究观点是研究生论述的对象和对自己某些观点进行论证的依据,因此,在综合阐述文章观点的基础上对文献观点进行评析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文献研究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结论,可以在文献综述中对研究进行批判,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作为创新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生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原文,既包括对文章观点的归纳,也包含自己对文中观点的评述和对研究不足之处的批判。 语言表达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论文写作讲求有理有据,严谨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文献综述的语言表达更要精确、严谨,避免用空洞、宽泛的词语。比如,阐述某一学术研究选题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时,应论证研究具体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是否具有特定的意义。在文献综述中也可以运用客观数据展示研究成果或研究的具体进度。在数据的支撑下再对现有研究的程度做出评判和结论,可以弥补文献综述中语言文字空泛、缺少依据的不足。 三、结语 总体来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常见的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选题范围过大、可行性不足、选题过时、对自身的研究能力评估不足;题目空大、题文不符及用词不当;摘要中的语言啰嗦、堆砌文章标题或论点、内容论述结构不完整且缺乏关联性等;关键词漏选、选用无意义的词、对数量和词性把握不准;引言中的内容混淆、夸大自身研究的价值、内容衔接不畅;文献综述所需的资料收集范围狭窄、简单罗列材料内容、论述缺乏逻辑性、语言文字空泛。研究生在思想上必须重视起来,根据自身情况,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还必须加强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撰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本科传统作文教学误区研究论文

一个人作文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多少年来,众多的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然而收效总是不尽如人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误区1:命题作文统领教学全局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改革总是步履艰难徘徊不前,围绕应试命题作文大作文章,以拿高分上名校作为教学的根本。殊不知正是这形形色色的作文命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只能把有限的素材生搬硬套,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文理不明,就像放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也永远不能摆脱绳索的束缚,永远也不能像鸟儿那样去感受自由的蓝天。鸟永远是鸟,风筝永远也变不成真正的鸟,为什么不大胆得放开手脚,还学生一对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自由的空间去遨游呢?只要他的作文是真实的有内容的,这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那就不乏为一篇好的作品,应当给以鼓励,给以肯定。误区2:形形色色的作文书刊成为作文教学的开路先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长望子成龙,受传统作文学习影响,不惜重金给孩子购买大量的书刊,作文书首当其冲。特别是也有部分作文教师也把让学生寻找示例,学习例文作为教学的开路先锋,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面对各种各样的作文命题,学生翻箱倒柜,去“博览群书”,接着是浏览地摊和书店,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暂且不说,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如作文有的是,何以那么绞尽脑汁呢?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不是抄袭的,也是蹩脚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思路不清晰,或中心不明确,这样下去就像一个腿脚软弱的人一样,永远要拄拐杖走路,怎能做健康人呢?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作文不但使学生不能从中受益,反而引入误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在平时语文学习中入手,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注意养成读书不离笔的良好习惯,对所见所闻及时记录,加工整理,写起作文来才会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是关键。误区3:重批语不重修改对学生作文的批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教师要做到不厌其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即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用眼去看,更要用心去感受支领悟,对感受到的东西要及时给学生指出来,什么地方好,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有欠缺该如何改,目的是什么,不仅要圈圈点点,更要注重实效,有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作文做出全面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了细节的评判。如,“层次不清楚”,什么地方不清楚?“语句不通顺”,哪些语句不通顺?“中心不明确”,要明确什么样的中心?对批阅后的作文学生不清楚不明白,或一知半解,这怎能达到批改的效果呢?批阅作文也要做到详略得当。误区4:作文讲评不能把握分寸对作文进行讲评,历来是语文教师善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有目共睹,效果显而易见,对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的作文评论要把握好分寸且不可想当然,或感情用事,对一篇好的作文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指出其成功之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促其思维模式的改变,掌握基本的写作要领,领略作文的乐趣,可以达到共同的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师由于感情用事,对较差的作文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大张旗鼓,当作反面典型,在课堂上读来读去,引得同学们的阵阵大笑,表面上是在帮助这名学生查找不足,岂不知这笑声背后隐藏着多少对该生的讥讽和嘲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这样的作文讲评有何意义呢?作文兴趣又怎能得到提高呢?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应处处以激励全体学生为准则,激发作文兴趣为根本,重在肯定成,指出不足,对水平较差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帮他们找差距,教给他们正确的写作方法,引导作文思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提高的目的。

作文难,这是大多学生和教师的共识。作文难在于学生觉得难写,老师觉得难教、难改。多少年来,大批的专家及优秀语文教师积累并总结出了大量的作文教学经验。但同时大批 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又难以有效应用,由此产生了作文教学上的迷茫。这其实是教师没有真正认清学生作文本质所造成的。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我认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需要,让作文回归本质。一、淡化功利,回归作文本源学生作文是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作文却完全变成了应试作文。不少老师的目光完全盯在考场上,只要学生能把作文写完,够字数,不离题,达到平均分就心满意足了。这其实完全背离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宗旨,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就 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学生到了初三,写作水平还和刚进初一时没两样,甚至有可能出现更糟糕的现象了。大家都知道,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人生最基本的能力,而作文正是这四种 能力的综合体现。由新《课标》精神,我们应明确,作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应当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达到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作文教学还要从“终身教 育”的目的出发,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语文老师必须淡化功利,去掉应试作文的束缚,转化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牢记教学宗旨,并在教学中回归本源,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回归到因所见、所想、有所说的写作本质,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二、淡化技巧,让学生挖掘、利用生活素材,拓宽写作范畴写作需要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关于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书籍多如牛毛。笔者也曾经呕心沥血地根据各种参考书自行摸索出一套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自以为循序渐进,可操作、可见效,但几经试验最终都是收效甚微。几经挫折,几经反思,得出结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往往只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再多再好的技巧也无用武之地。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怎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呢?古人云:我手写我口。前人对作文早就作出了最朴实的阐述。作文其实就是把想说和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述出来。要让学生写,就应该是写他们感兴趣、想说的事物。人们总结出来的种种写作技巧其实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先有话可说。有了这个前提,才有技巧可言。而我们在实践中却把学生写作后期才需要的写作技巧、经验一开始就拿来训练学生,自然是吃力不讨好。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样学生也只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才会有话可说。中学生学习负担重,阅历少,不善观察,写作素材自然少。故此到处去找各种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往往反而会限制了学生。年轻人喜欢新鲜,充满好奇,接触到的事物和彼此交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并充满了时代感和信息感。他们思维的活跃,感兴趣和了解的事物往往超乎老师的想象。所以只有让学生写他们的身边事,写他们愿意聊的话题,才能让他们更关心生活,去观察生活,去积累素材。故此,笔者改变了一贯做法,把写作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写什么。具体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来按照个人想法先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及练笔的题目,并上交老师,然后由老师按照一定的类型、顺序再让学生选择写作。结果学生上交的写作内容,关注社会的材料多了,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多了,写社会问题的多了,写个人心理感受的也比较多,有对社会的关注和应有的责任意识,有鲜活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材料,富有时代气息、新颖、极具代表性,令人耳目一新。题材无论是大至国家大事,还是小至个人情感,都反映了他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及性格特征。在正式的作文课中,笔者还会让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大家近期喜欢谈论的话题,并定出写作内容,接着让他们在课堂上介绍为何写这个内容,他们如何构思,并计划怎么处理,然后大家再就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老师仅是稍作指导,之后大家动笔。这种学生根据兴趣自我决定的写作,有着现实生活中他们喜闻乐道的素材,也就下笔有文字,有情感,有思想,并真实地还原了生活。这样的操作,尽可能地挑起每个学生听说读写的欲望,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是接近了作文教学的本质。而作文技巧,只要老师指导中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并加以自然运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视野,激活思维《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当前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我们语文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把它拿来充分地为作文教学服务。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买书少了,读书也少了,但他们的信息量却比上代人更多了。以衡阳县城及许多乡镇为例,很多人家里没几本书,但学生是家家有电脑,人人手机可上网。在这样的现代社会里,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利用博客,应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作文教学最有效的方式。笔者在实践中为学生开了个博客,要求每个学生每周都要到博客上浏览并至少写一段话。刚开始的时候,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也会找些热门且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来让他们讨论。学生年轻,都有表现自己和好胜的心理,自然会很热衷于这种方式。无论是讲自身还是他人的故事,他们都会追求朴实或者绘声绘色,以自身的感受去努力打动别人。而辩论更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反驳别人,他们会收集资料,借鉴他人,分析不同观点,并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把所有同学所写的文字资料下载收集,以备留作欣赏和素材准备,随后让学生就此内容写作。通常的结果是写记叙文的同学能有故事有情节,生动感人,富于哲理或启发性;写议论文的同学有观点,有材料,有说服力;写其他文体的同学也应有尽有,让人折服。总之,学生的作文开始变成了有自己思考的文章,能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暗合了作文要多看多读多想多写的本质规律。当然学生也往往会有偏激或者绝对化的倾向,教师在这方面必须做好引导。四、展示成果,激励深度写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排列,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要层次越高,越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越具有长远的价值和意义,越成为更稳定、持久的动力。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调动学生不断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是个苦差,就算学生有话可说,乐于网络,但真正要写成赏心悦目的书面文字,学生往往还是缺乏恒心和毅力。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苦差变为乐事,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享受成功的愉悦,把写作转化为自觉行为,体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激励学生,笔者主要是让学生互相合作和展示写作成果。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比如练笔,学生定下所喜欢或感兴趣的写作内容后,先是个人写作,写完后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互相批改,然后选出一篇来再进行二次创作、修改。正式的作文同样操作,但在讲评课上,由该组的主创者和成员分别就写作及修改过程做详细说明。不论是练笔还是正式作文,每个小组每次都要把推出的作文作为范文在教室展出,并且规定在一个学期里,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必须至少要推出一篇主创文章,学期后集结成册。学生在这样由个人的单独写作逐渐转入多向写作的交流中,学会多向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教师此时要做适时指导和抽查,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阅读与收集资料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同时教师应积极并向校刊及各类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作品,让学生得到更大满足。这其实是教师从劳累的作文指导和批改任务转向重在引导和激励学生写作的方向上来,学生真正的回到“我想写”“我要写”的写作本质上。现代中学作文教学,要发挥其自身魅力,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必须去掉一份功利,多一点探索,多点人文关怀,真正认清学生作文本质,把握写作及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作文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让作文教学回到原有的轨迹,恢复其原本的目的和功能,这样或许可以走出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

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我整理的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对您又帮助。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 、教师的素质研究

28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 、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