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大学人格心理学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8 02:58:16

大学人格心理学论文范文模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高等 教育 的深化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指导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冲过硝烟弥散的高三,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成为被人们给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荣誉感和新鲜感退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却让我们无所适从:宽松的管理给了我们广阔的发挥空间,大量的空余时间去让我们倍感迷茫;远离父母家人的生活给了我们独立与自由, 经验 和知识的局限性却让我们不断受挫,欲行又止;大群聚居在一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 人际交往 的无限机会,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情的交往方式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校园里的恋人身影给了我们恋爱的启发,但真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却不可轻易求得„„

关键字:爱情、恋爱观、心理健康、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冲过硝烟弥散的高三,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成为被人们给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荣誉感和新鲜感退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却让我们无所适从:宽松的管理给了我们广阔的发挥空间,大量的空余时间去让我们倍感迷茫;远离父母家人的生活给了我们独立与自由,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却让我们不断受挫,欲行又止;大群聚居在一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无限机会,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情的交往方式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校园里的恋人身影给了我们恋爱的启发,但真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却不可轻易求得„„

一、何为恋爱观

拉罗福什科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读过爱情字眼的话,就不会堕入情网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先行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爱情归根结底,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不必将爱情描述得如何神秘,如何圣洁。仔细道来,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及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由衷的倾慕,同时,双方都渴望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归根结底,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人类对于恋爱这一问题所持有的基本看法、观点,就是恋爱观。爱情是人类繁衍生息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不论对个人,还是整体人类而言,它都是弥足珍贵,举足轻重的。我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同时又应清醒的认识到:虽然爱情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正确地树立这一认识前提,我们才能建立正确恋爱观。

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西,作为这里面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爱情大约有四大作用:其一让男女双方愉悦,可以快乐的生活;其二进一步升华到婚姻,繁衍后代;其三激发灵感,生出新的艺术;其四解除人生的孤独寂寞。由此看来,爱情的每一个作用很伟大,每一个作用都是对人生的最大慰藉!然而,并不是每一场爱情都可以把四种作用全发挥出来,或者说不是每一份爱情都含有这四种作用。所以,我们亟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把握爱情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

二、不同的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魅力恒久的人生课题。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我国的《诗经》、《楚辞》,希腊的史诗,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__的《圣经》中对爱情都有相当精彩而感人的描述。《诗经》首篇《关睢》即描述一名男子追求女子的恋爱过程。而莎翁笔下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文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也对爱情有着不一般的看法。黑格尔认为:爱情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而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这些笔者所罗列的对于爱情的阐述,距离爱情的本质依然还有一些差距。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建立在男女性爱基础上的感情之所以是爱情,是由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所谓爱情,不单单是由人类的生理需要的冲动而互相需要,更重要的是,爱情是基于双方志趣的投契以及心灵的相通。这些,前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受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知识结构等等所制约。总而言之,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的物质基础以及双方所共有的生活理想上,在双方心里所形成的对对方最真诚的倾慕,并且,双方都因为这倾慕而强烈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在两性之间的崇高的感情。与友情相比较,爱情还有两性之间那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异性相吸。而爱情与好感的不同,就在于爱情是根植于男女双方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的。而好感却通常都只是单纯的感觉。

综上所述,关于爱情观,我们可以从它丰富的内涵中归结出四个要素:一、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二、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部分,它往往表现为灵与肉相融而为一体的强烈感情;三、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苊,也是爱情的理智向导;四、义务。这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以上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众多的大学生恋爱中,不同的理想、信念、思想、人生观和心理素质,形成了不同的恋爱类型。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恋爱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慰藉型、友情型、理想型、志趣型、功利型、情欲型。可见,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所谓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恋爱观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的产物,是具有阶级性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

大学生在进入恋爱状态前,就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是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的。正因为如此,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形象。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此外,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如果个体的承受能力较强,就能比较好地给予应付,如果所受到的挫折超过承受能力而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提高爱情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一是学习对挫折的“问题定向性应付”,即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来应付挫折。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爱情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提高爱情挫折承受能力的方式之二是学习对挫折的“情绪定向性应付”,即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如,应用合理化效应、让情感升华等防卫机制。所谓合理化效应即“酸葡萄效应”,指对某些不能改变的挫折在认知上给予调整,将挫折归为对方的不是。升华是将挫折所产生的愤怒情绪、仇恨和敌意、自责或愧恨等消极情绪,都作一种积极的处理,将它们作一种高尚的表达。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新的追求中确认而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即在爱情受挫后,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进而 总结 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思想水平。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能战胜挫折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出社会,因此,这阶段的爱情会明显地表现为如柏拉图之恋般的不需顾虑物质基础。但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爱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有正确树立这一意识,才能更好掌控爱情之舟。与些同时,大学生的爱情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大学时候正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锻炼生存技能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不能将大学的重要任务——求知,抛开,而应当正确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相信你会得到一份美好的爱情!

参考文献:

[1]白山 《恋爱心理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原田玲仁(日本) 《每天读一点恋爱心理学》

[3]弗罗曼(美国) 《爱的艺术》

[4]百度 百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指导论文范文二:调整自己,勇敢向前,做最强的自己

摘要:进入21世纪,八零后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而作为九零后的我们已经走进大学的校门,在社会家庭等的影响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越来越暴漏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课对我们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更加坚信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字:新环境 心理健康 做自己

当代的大学生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理所当然成为处于这一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大学生探索真理,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理想,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充满幻想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时候,显得步履蹒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问题,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目前大学生人数增加,独生子女人数增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等等。而这些问题使高等学校的教育较以前具有艰难性,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心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逐步解析,明确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上述三者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的探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与大学校园环境适应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与中学阶段的生活习惯、环境差异的比较等;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机过强,学习疲劳,习得性无助等;3、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4、与家庭贫困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目前国家收费标准的提高和物价上涨,以及贫困大学生与富裕大学生的对比讨论等;5、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相关研究等;6、与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焦虑、自卑、自负、嫉妒、从众、依赖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自身原因。放眼整个社会,大学生必然是一个既突出又相对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不乏社会未来的精英人士,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正因为这样,大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成为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也能够妥善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大学校园以及整个社会创造出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作为世界未来的主宰者的我们,现在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在学习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我们的私人生活,因为我再也不会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让父母来给我们打点一切,以后的路始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所以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们要勇敢起来,不能把我们这一代人看扁了,我们要充分的去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让我们去大胆的去面对一切,勇敢的做自己,做最强的自己。

大学生心理指导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2.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3. 大学生学习心理论文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大学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心理学论文格式,你可以参考一下。其实各个学校有自己的论文格式要求,你可以问问老师。(论文标题)重师毕业论文理科版样式(小2号黑体)——(副标题)作者必读 (3号宋体)(空一行)化学学院 化学(师范)专业 2004级 张飞(小4号仿宋体,居中)指导教师 赵云(小4号仿宋体,居中)(空一行)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关键词:关键;排版;要求(“关键词:”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用5号宋体)Abstract:英文摘要的“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英文摘要的内容部分用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keyword;keyword;keyword(抬头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体)(空一行)这里开始是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版(除了标题、图、表之外).(空一行)1 这是一级标题 (4号黑体)(空一行)一级标题左顶格,上下各空一行. 所有标题序号请用阿拉伯数字,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字位(即2个空格位)以下遇到一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这是二级标题 (小4号黑体)二级标题请用,左顶格,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1]。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这是三级标题 (小4号宋体)三级标题左顶格,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 以下遇到三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这是二级标题 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空一行)2 图表的要求(空一行) 插图插图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图的标注如“图2-1 混沌电路图”用5号黑体,居中排,其中“图2-1”为图序,“混沌电路图”为图题,图序与图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1) (2) 图2-1 混沌电路图 表格表格使用三线表,表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表的标注如“表 各年设计实验表”用5号黑体,居中,其中“表”为表序,“各年设计实验表”为表题,表序与表题之间空1个字位。表 各年设计实验表实验数 (空一行)3 数学符号的要求数学上的“定理、性质、引理、推论、定义、注、证明、例”等用小4号黑体,缩入2个汉字位,后空1个汉字位。定理的内容用小4号宋体,如:定理1 假设下面的条件成立,则……。 ()(空一行)4 参考文献的要求(空一行)“参考文献”用小4号黑体,左顶格,上空2行. 参考文献的内容请用5号宋体,序号用[1]表示,内容与序号空一个汉字位。具体的排列次序和样式请参照下面的例子。参考文献:[1] 夏道行,吴卓人,严绍宗,等.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88-90. [2] Zhang S N. Boundedness of finite delay difference system [J]. Ann of Diff Eqs, 1993,9(1):107-115.[3] 时宝,王志成,黄立宏.有限时滞差分系统的的渐近稳定性[C]//全国第五次常微分方程稳定性会议论文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30-33.[4] Hale J K. Theory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77:34-45.[5]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源自于心理学》

摘要:社会由个体组成,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类心理变化趋势相互影响。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不容忽视的理论基础。本文在社会学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个体心理;人生价值;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社会心理学就是通过研究不同人类个体以及不同族群间人们的关系从而体现心理变化、社会发展和心理导向的一个学科。

简单而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而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又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造就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不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心理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心理变化趋势是相互影响的。

在讨论社会心理学之前,我将作一些基本的学术探讨。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以及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分析以及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是社会学领域的三大主导人物。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对于我们的社会以及现代性(modernity)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点、涂尔干对工业主义(industrialism)的看法以及韦伯理性视角的理念都对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同的现代社会理论在概念和观察角度上会有本质性的不同,恰恰是因为角度的不同,这些理论才能引导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不同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思想的。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产物。他相信,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从而他推断,资本的原型是与现代化一同产生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资本的积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他着重关注商品和利润的潜在价值。他认为,资产阶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另一方面,他也力图说明商品的流通会让时间成本最小化。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实现最大化,从而构成了商品利润和资本。马克思认为社会需要发展动力。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中,利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利润的作用被过度夸大,结果就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导致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以及动力缺乏。基于这一系列的冲突,危机便成了现代化的人为产物。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理想的社会

结构。

涂尔干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转变的过程。他把社会分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社会由各种不同的共同体以及社会团体构成。在其现代社会“自杀论”中,涂尔干指出了自杀率正在上升的事实。然而,他并没有说现代社会就是自杀率上升的原因。相反,他讨论了一些导致自杀率上升的现实原因。他说,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它与其他社会事实一样有待解释。谈到自杀这一主张,涂尔干否定了宗教团体、政治团体和家庭对自杀率的影响。涂尔干认为,面对社会混乱,那些当权者必须依赖于社会劳动分工来解决自杀问题。

谈到韦伯,人类社会运动是其社会学理论的关注点。韦伯认为,对人性经济属性的假设在解释人类行为上是有限的,但通常人们总是忽视非经济因素。人类历史上的诸如民族、种族、宗教、法律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赋予了人性丰富的内容。韦伯理论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除了严格的基本程序之外,人类对于客观历史环境和观念的主观想法也对韦伯的社会理论产生了影响。在他的书中,他谈到了宗教改革运动(the Reformation)。在加尔文主义发展成为极端的新教伦理之后,他的观点在资本主义 文化 兴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韦伯毕生紧随时代脉搏,把注意力转向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这使得韦伯的理论缺乏连贯性,并招致怀疑。作为一名社会学家,韦伯从侧面对经济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认为,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理性的现代主义创造了现代社会的资本。

二、人类生活与社会

马克思主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解释了人类的社会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取自于理念性分析法(ideal-type analysis),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则是马克思自己的思想建构。在韦伯看来,马克思的生产力无非就是在讨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已,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就是人们在一般生产过程中建立社会关系。然而,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建构有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并且都是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补充工具。

马克思、韦伯以及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马克思的社会学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他认为,现代性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涂尔干的理论则更具有实践性,他不强调个体,却重点阐述了在社会背景下的个体行为;韦伯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则是以“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基础的,他认为,现代社会源自于资本主义精神,也源自于人类的精神动力。

三、人类个体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对个体,即“自我”(self)的定义,弗洛伊德和涂尔干有不同的观点。相比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中所定义的“自我”(self),我认为涂尔干对于“self”的定义是不全面的。但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涂尔干对“自我”(self)的定义,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个体的定义是以人们如何理解“自我”为基础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灵魂主要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 总结 了人类动机的几种形式,性欲(libidinal desire)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我”的直接体现。但是自我通常会受到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由此便出现了超我。当自我被抑制并且不能得到释放时,自我会通过梦来寻求满足。弗洛伊德强调,个体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十分关键。

与此同时,弗洛伊德在他的书中也论及了“文明”。在他的书中,他认为“文明”代表了人类进步的程度。“不满”则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在进步之后失去了原有的纯真(innocence)的。弗洛伊德是从个体精神和心理的立场来描述文明的。既然社会是由若干个体组成,那么对个体的深入研究必然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涂尔干认为个体主义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涂尔干强调实证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劳动分工产生了具有不同等级的职业和价值观的不同类型的个体。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不仅存在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而且也存在个体意识和个体人格。在涂尔干看来,个人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一方面,个体正在脱离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个体的人格在塑造一种新形式的“自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多样性,不同的个体之间会互相依赖,因此,他们又成为集体的一

部分。

较之于弗洛伊德关于个体的概念,我认为涂尔干的定义是不充分的。涂尔干认为社会共同体的等级是由每个个体对契约的接受水平所决定的。但是,在这个自由社会中,如果个体不承认社会的信仰、规范以及法律,那么所谓的个体还会存在吗?事实上,涂尔干的观点没有错,个体主义是社会变革过程的产物,只是他的观点不够深入,它不能够阐释人们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而弗洛伊德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他强调“性欲”是个关键词,通过那些意识到自身认知变化的人想到了性欲的概念。“梦”是欲望很好的表现方式。事实上,有时候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想法,大多数人的“自我”存在于仍然处于道德和伦理信仰约束下的原始需求中。自我在人们的生活中最常出现,并且为了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自我还包含了本我和超我。弗洛伊德强调这三个成分的动态关系,尤其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冲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人类心理发展趋势与不同社会形态的出现

通过这些理论及学术成果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人们的心理发展趋势不仅源自于人类自身,而且还持续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遵循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等等。但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的世界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呢?

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个国家的历代政府和人民的宗教信仰造就了社会形态的发展。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他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教伦理与基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成为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主流社会形态,韦伯在新教伦理中找到了新的解释。但是,为什么新教伦理在欧洲能成为主流的社会形态?根据韦伯的观点,“看一下多宗教并存国家的职业统计,这个结果是发人深省的。它表明,在现代公司里,谁拥有资本、雇主、更多 教育 良好且技术娴熟的工人,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或业务人员,谁就将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压倒性的新教。”(克雷格,2012)欧洲宗教有许多不同的分支,人们在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读之后形成了新教主义。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诞生了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的萌芽。

当时欧洲的宗教多样性与中国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达两千多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是只读“四书”的,事实上,他们对社会缺乏新的解读能力。他们唯一的信仰是皇帝,所以,在这种信仰基础上似乎并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例如,封建社会以来的农村地主和士绅都有着类似的特点。他们喜欢积累钱财,并且他们不喜欢花钱。直到有一天,他们拥有大量的储蓄,他们依然不会停止赚钱,然后还会购买土地作为原始积累。但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替频繁和君权过大,这使得地主难以保持其领地的原始积累,几乎所有的资本积累都要随着时代迁移而重新洗牌。

在阐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我产生了一些想法。中国是否实际上存在资本主义,即便只是微乎其微的存在?这一想法实际上是以很多社会因素为基础的。在中国,资本主义似乎直接等同于挥霍。在中国人看来,这种行为应予以制止。例如在中国上流社会中官员和贪婪小人的浪费和奢侈应予制止。事实上,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贪婪。贪婪和过度豪华可能更多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事实上,韦伯在他书中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也不是绝对的唯物主义。韦伯的学说对社会现实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社会现实也影响着该学说。这很难断定两者的绝对因果关系。总体而言,我对韦伯的某些社会学观点表示赞同。事实上,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低调地存在着。无论是由于历史原因或是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它并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社会形态。究其原因还需要考虑中国的社会现实、政治和宗教影响,这与韦伯对新教、政治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

五、人类心理与社会价值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追求更多的权力、成就和财富,同时他们也会羡慕他人。这种对生命的衡量标准是正确的,但有时它会低估真正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人们太关注物质欲望,对真正的人生价值只是 说说 而已,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需要人们更多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言语。

社会的确由无数个体组成,深入研究每一个人确实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和个性之间的冲突,有时就源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合理性与集体合理性并不总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它们往往应该是不一致的。智慧的人做一些利于集体的行为,最终将会有益于个体。这可以提高个体作为集体一分子的生存能力。

事实上,文明即现代工业化的文化,这种先进的文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失去了一些他们初始的纯真。随着人的成长,有时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只是不负责任的靠说说而已。人们还没有把精神文明的规则真正应用到社会中去。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太多的 文明礼仪 教育,大多数人可以时常对文明礼数侃侃而谈。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随处可见乱丢的垃圾和饮料瓶,许多学生还在校园里说脏话。这无疑是值得人们深刻 反思 的。太多的人都只会说说而不去付诸实践。

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使我认识到,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很容易导致人类的灭亡。人类对人生价值的衡量不应该只限于物质。文明对于人类的贡献应该在于引领人们有更多投身于社会的行动。这个观点非常简单,但是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残酷事实。

总的来说,看似广博的社会体系由个体的行为组成。因此,可以说个体对世界的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理趋势都是一致的,那么这就可能代表一个新的社会体系的诞生。这个论题值得深思。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论文标题)重师毕业论文理科版样式(小2号黑体)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版,另外,你还是不确定的话可以参考(心理学进展)里面的论文,看下别人的排版

大学心理论文格式模板

第一段写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第二段写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

心理学标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论文撰稿者在进行选择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忌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大学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范文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源自于心理学》

摘要:社会由个体组成,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类心理变化趋势相互影响。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不容忽视的理论基础。本文在社会学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个体心理;人生价值;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社会心理学就是通过研究不同人类个体以及不同族群间人们的关系从而体现心理变化、社会发展和心理导向的一个学科。

简单而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而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又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造就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不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心理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心理变化趋势是相互影响的。

在讨论社会心理学之前,我将作一些基本的学术探讨。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以及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分析以及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是社会学领域的三大主导人物。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对于我们的社会以及现代性(modernity)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点、涂尔干对工业主义(industrialism)的看法以及韦伯理性视角的理念都对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同的现代社会理论在概念和观察角度上会有本质性的不同,恰恰是因为角度的不同,这些理论才能引导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不同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思想的。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产物。他相信,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从而他推断,资本的原型是与现代化一同产生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资本的积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他着重关注商品和利润的潜在价值。他认为,资产阶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另一方面,他也力图说明商品的流通会让时间成本最小化。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实现最大化,从而构成了商品利润和资本。马克思认为社会需要发展动力。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中,利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利润的作用被过度夸大,结果就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导致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以及动力缺乏。基于这一系列的冲突,危机便成了现代化的人为产物。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理想的社会

结构。

涂尔干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转变的过程。他把社会分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社会由各种不同的共同体以及社会团体构成。在其现代社会“自杀论”中,涂尔干指出了自杀率正在上升的事实。然而,他并没有说现代社会就是自杀率上升的原因。相反,他讨论了一些导致自杀率上升的现实原因。他说,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它与其他社会事实一样有待解释。谈到自杀这一主张,涂尔干否定了宗教团体、政治团体和家庭对自杀率的影响。涂尔干认为,面对社会混乱,那些当权者必须依赖于社会劳动分工来解决自杀问题。

谈到韦伯,人类社会运动是其社会学理论的关注点。韦伯认为,对人性经济属性的假设在解释人类行为上是有限的,但通常人们总是忽视非经济因素。人类历史上的诸如民族、种族、宗教、法律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赋予了人性丰富的内容。韦伯理论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除了严格的基本程序之外,人类对于客观历史环境和观念的主观想法也对韦伯的社会理论产生了影响。在他的书中,他谈到了宗教改革运动(the Reformation)。在加尔文主义发展成为极端的新教伦理之后,他的观点在资本主义 文化 兴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韦伯毕生紧随时代脉搏,把注意力转向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这使得韦伯的理论缺乏连贯性,并招致怀疑。作为一名社会学家,韦伯从侧面对经济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认为,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理性的现代主义创造了现代社会的资本。

二、人类生活与社会

马克思主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解释了人类的社会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取自于理念性分析法(ideal-type analysis),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则是马克思自己的思想建构。在韦伯看来,马克思的生产力无非就是在讨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已,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就是人们在一般生产过程中建立社会关系。然而,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建构有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并且都是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补充工具。

马克思、韦伯以及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马克思的社会学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他认为,现代性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涂尔干的理论则更具有实践性,他不强调个体,却重点阐述了在社会背景下的个体行为;韦伯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则是以“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基础的,他认为,现代社会源自于资本主义精神,也源自于人类的精神动力。

三、人类个体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对个体,即“自我”(self)的定义,弗洛伊德和涂尔干有不同的观点。相比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中所定义的“自我”(self),我认为涂尔干对于“self”的定义是不全面的。但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涂尔干对“自我”(self)的定义,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个体的定义是以人们如何理解“自我”为基础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灵魂主要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 总结 了人类动机的几种形式,性欲(libidinal desire)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我”的直接体现。但是自我通常会受到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由此便出现了超我。当自我被抑制并且不能得到释放时,自我会通过梦来寻求满足。弗洛伊德强调,个体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十分关键。

与此同时,弗洛伊德在他的书中也论及了“文明”。在他的书中,他认为“文明”代表了人类进步的程度。“不满”则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在进步之后失去了原有的纯真(innocence)的。弗洛伊德是从个体精神和心理的立场来描述文明的。既然社会是由若干个体组成,那么对个体的深入研究必然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涂尔干认为个体主义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涂尔干强调实证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劳动分工产生了具有不同等级的职业和价值观的不同类型的个体。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不仅存在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而且也存在个体意识和个体人格。在涂尔干看来,个人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一方面,个体正在脱离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个体的人格在塑造一种新形式的“自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多样性,不同的个体之间会互相依赖,因此,他们又成为集体的一

部分。

较之于弗洛伊德关于个体的概念,我认为涂尔干的定义是不充分的。涂尔干认为社会共同体的等级是由每个个体对契约的接受水平所决定的。但是,在这个自由社会中,如果个体不承认社会的信仰、规范以及法律,那么所谓的个体还会存在吗?事实上,涂尔干的观点没有错,个体主义是社会变革过程的产物,只是他的观点不够深入,它不能够阐释人们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而弗洛伊德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他强调“性欲”是个关键词,通过那些意识到自身认知变化的人想到了性欲的概念。“梦”是欲望很好的表现方式。事实上,有时候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想法,大多数人的“自我”存在于仍然处于道德和伦理信仰约束下的原始需求中。自我在人们的生活中最常出现,并且为了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自我还包含了本我和超我。弗洛伊德强调这三个成分的动态关系,尤其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冲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人类心理发展趋势与不同社会形态的出现

通过这些理论及学术成果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人们的心理发展趋势不仅源自于人类自身,而且还持续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遵循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等等。但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的世界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呢?

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个国家的历代政府和人民的宗教信仰造就了社会形态的发展。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他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教伦理与基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成为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主流社会形态,韦伯在新教伦理中找到了新的解释。但是,为什么新教伦理在欧洲能成为主流的社会形态?根据韦伯的观点,“看一下多宗教并存国家的职业统计,这个结果是发人深省的。它表明,在现代公司里,谁拥有资本、雇主、更多 教育 良好且技术娴熟的工人,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或业务人员,谁就将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压倒性的新教。”(克雷格,2012)欧洲宗教有许多不同的分支,人们在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读之后形成了新教主义。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诞生了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的萌芽。

当时欧洲的宗教多样性与中国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达两千多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是只读“四书”的,事实上,他们对社会缺乏新的解读能力。他们唯一的信仰是皇帝,所以,在这种信仰基础上似乎并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例如,封建社会以来的农村地主和士绅都有着类似的特点。他们喜欢积累钱财,并且他们不喜欢花钱。直到有一天,他们拥有大量的储蓄,他们依然不会停止赚钱,然后还会购买土地作为原始积累。但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替频繁和君权过大,这使得地主难以保持其领地的原始积累,几乎所有的资本积累都要随着时代迁移而重新洗牌。

在阐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我产生了一些想法。中国是否实际上存在资本主义,即便只是微乎其微的存在?这一想法实际上是以很多社会因素为基础的。在中国,资本主义似乎直接等同于挥霍。在中国人看来,这种行为应予以制止。例如在中国上流社会中官员和贪婪小人的浪费和奢侈应予制止。事实上,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贪婪。贪婪和过度豪华可能更多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事实上,韦伯在他书中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也不是绝对的唯物主义。韦伯的学说对社会现实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社会现实也影响着该学说。这很难断定两者的绝对因果关系。总体而言,我对韦伯的某些社会学观点表示赞同。事实上,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低调地存在着。无论是由于历史原因或是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它并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社会形态。究其原因还需要考虑中国的社会现实、政治和宗教影响,这与韦伯对新教、政治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

五、人类心理与社会价值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追求更多的权力、成就和财富,同时他们也会羡慕他人。这种对生命的衡量标准是正确的,但有时它会低估真正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人们太关注物质欲望,对真正的人生价值只是 说说 而已,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需要人们更多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言语。

社会的确由无数个体组成,深入研究每一个人确实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和个性之间的冲突,有时就源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合理性与集体合理性并不总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它们往往应该是不一致的。智慧的人做一些利于集体的行为,最终将会有益于个体。这可以提高个体作为集体一分子的生存能力。

事实上,文明即现代工业化的文化,这种先进的文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失去了一些他们初始的纯真。随着人的成长,有时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只是不负责任的靠说说而已。人们还没有把精神文明的规则真正应用到社会中去。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太多的 文明礼仪 教育,大多数人可以时常对文明礼数侃侃而谈。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随处可见乱丢的垃圾和饮料瓶,许多学生还在校园里说脏话。这无疑是值得人们深刻 反思 的。太多的人都只会说说而不去付诸实践。

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使我认识到,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很容易导致人类的灭亡。人类对人生价值的衡量不应该只限于物质。文明对于人类的贡献应该在于引领人们有更多投身于社会的行动。这个观点非常简单,但是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残酷事实。

总的来说,看似广博的社会体系由个体的行为组成。因此,可以说个体对世界的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理趋势都是一致的,那么这就可能代表一个新的社会体系的诞生。这个论题值得深思。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是怎样的呢?心理学论文提纲如何书写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题目:网络,人性回归的伊甸园--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人际传播

前言 1

第一章 网络人际传播概论 2

网络人际传播的相关概念 2

网络人际传播现状及趋势 2

第二章 网络媒体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5

网络媒体切合了个体人际传播的需求 5

网络满足了个体社交的需要 6

网络媒体满足网民受尊重的需要 6

网络重新建构自己形象 7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7

匿名的传受双方带来虚拟的情境 8

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9

第三章 网络人际传播现象分析 10

网络成瘾 10

网络成瘾界定 10

网络成瘾的原因 11

网络上瘾不是网络的错 13

bbs网络社区 14

网络社区网聚人的力量 14

社区人际传播的特点 15

网络恋情及 17

昙花一现的网恋 17

“网恋”五类及结局 19

网络恋情的美梦与噩梦 20

网络色情及 21

第四章 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传播的影响 23

第五章 结语 23

知识扩展:心理论文范文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促进中职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 键 词 】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一、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挑肥拣瘦,使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势的中职毕业生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2)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大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本身就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方法不当等问题,加上年龄偏小,心理承受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缺乏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心理教育问题的教育.(4)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但是现在社会上在人才录用观念上还存在首先看毕业生的学历及毕业学校,甚至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认知上存在偏见,在整个社会氛围对中职生的误解中,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承受能力就更容易发生变化.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负心理.自负是个体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合实际,自视清高的心理状态.在择业中主要表现为盲目追求好单位、高工资,期望值过高.并且“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的认识,择业过程中往往过于拘谨,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求职择业.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无法裁觉而引起的紧张心态.在中职生就业中主要表现为遇到各种各样的就业选择,会左右为难.

(3)悲观心理.中职生在择业中,一旦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就会逃避,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就会产生心灰意冷,听天由命的悲观心理.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4)焦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整天想着就业的艰难,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忧心忡忡,造成精神上紧张,过分看重初次就业对一生的重要性;因为应聘失败,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这势必影响自己对用人单位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必然造成就业的失败.依赖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学校、家庭.

三、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中职生的竞争力是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职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按照要求学习,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中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生在就业心理问题上的困境.注重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引导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点.中职学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正确分析自己,消除心理障碍;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误区;学会自我调整,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通过以上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坚强的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解决中职生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职业能力、敬业精神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企业经营活动等方式最近距离地感受就业,转变择业观念,激发创业潜力,适应就业市场,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策划展示、“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招聘与就业工作全过程,提高求职技巧、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把握行业规范和用人标准.这种形式的交往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因而更有效.

总之,中职学生优秀的就业心理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纽带培养作用,帮助中职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也必将对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要写心理学哪方面比: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先确定方向选择其知识点再找资料《心理学报》上有多还有得确定做实证研究还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比较容易价值大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

PART1:题目

《心理学报投稿指南》对于题目的要求是:

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不用“研究”二字。

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题目可以分为:

变量式:由研究的主要变量组成

如:输出方式和输出时间对数字广度的影响

主题式:表达研究的主题,其变量往往不容易通过标题表达出来。

如: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结论陈述式:直接表达研究的结论

如:汉语多义字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PART2:摘要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要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尽可能不用“本研究”、“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需详细,1页4段,约500个单词,使用过去式。

摘要的目的是概括内容,需要语言凝练且概括全面,注意事项有:

写完文章最后再写摘要 ;摘要有用,能提供实质性信息 ;拒绝低幼,排除本领域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谦虚低调,避免自夸或自我评论 ;用第三人称,不分段;一般不用数学公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略缩语、略称、代号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PART3:引言

前言,主要来介绍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和假设等。

引言部分的写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证明研究的价值:我的研究很强

2、具体说明:介绍它有多强

3、引起读者兴趣:让大家感兴趣它有多强

PART4:讨论

讨论主要用于解释研究结果 、回答研究假设 、提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是所有论文写作中最见研究功底的部分之一,不但需要有大量的文献阅读基础和本领域相关知识,还需要自己独立的分析与思考。

可分为:

1.重新陈述结果。

2.对结果进行解释,将结果与先前研究进行比较,跟研究假设进行呼应。

3.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如何。

4.对结果进行综合和推论,建立或验证理论,指出研究结果有何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5.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扩展资料

论文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4)、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5)、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6)、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7)、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8)、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标题)重师毕业论文理科版样式(小2号黑体)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版,另外,你还是不确定的话可以参考(心理学进展)里面的论文,看下别人的排版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1、论文发表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发表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发表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发表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论文发表有一些注意事项:论文发表格式的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论文发表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论文发表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