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企业环境成本研究论文提纲

发布时间:2024-07-07 16:14:30

企业环境成本研究论文提纲

企业要生存、发展、充满活力,就必须下真工夫,寻找出路。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降低成本,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在管里中存在的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不管企业工作重点如何转移,降低成本的工作都不能放松,必须强化成本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合理地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国内外关于成本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一个完整性系统,因此,传统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经济含义。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义是由它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决定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强调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相配比,并不能正确核算一些不能在现阶段产生收益的成本或不可计量的成本。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又称为内部会计。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扩展了成本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多维成本概念,认为只有按支出的目的来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从本质上正确认识成本的内涵,并借以构建出层次分明、前后一贯的成本概念框架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效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增加利润,利润高了企业的资金才会越来越充裕,因此就会再生产、再投资,不段扩大企业规模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各企业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多数的管理者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只看重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以此来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虽然某些企业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缺乏全局观念。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不能代替成本管理。另外受我国传统的影响,很多企业局限于依靠节约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不能从长远利益来应用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薄也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生产车间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原材料,能源浪费严重。 (二)成本观念模糊 企业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重视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忽视的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环节、设计环节、供销环节等。若对这些部门视而不见,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以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使企业不能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消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生产与经营不统一,导致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就会严重影响资金运作和生产运转,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难以进一步在市场上运转。 (三)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时代,有些企业已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软件也是飞速发展(如:用友、安易、金蝶、等等),但在成本模块的应用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小企业依然手工做账,这就导致了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究其原因,发现有些企业用自家印制的表格来统计成本数据,且表格设计不够合理、规范,在使用上造成很大的差异,产生歧义。 (四)成本数据严重失真 有两种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一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动机,任意调整成本资料,恶意篡改数字,造成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的时间不够及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全部管理信息系统化的地步,最初的成本数据是由下至上一级级汇报,而不是生产人员在获得数据的第一时间直接输入系统。在这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数据流失,致使财务人员难以依靠真实的数据来编制报表。 (五)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能否顺利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成本的管理手段。但是,许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而随着影响成品成本的因素不断增加,企业各部门所需处理的信息也增加,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电子产品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 四、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的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依不同的成本习惯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通常采用变动成本分析法或称为直接成本分析法,直接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依事先采取标准作业的控制办法,降低成本途径又有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便于企业编制预算,促进和简化成本计算。其他企业还有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算。 但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容易使管理者忽视以全局来审视企业成本,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提高作用甚微,所以传统的方法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 (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现在企业制度的特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降低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思想,进行心灵的沟通 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搞好,人才是关键。企业应从人际沟通人手,以控制和协调人力资源为连接,降低企业成本。一个企业领导若不能很好地与下属沟通,那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领导者。企业高层管理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重大问题,很难关注到基层工作,可往往很多的成本就是在基层工作中因疏忽而流失的。因此,领导要善于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不足,能聆听到整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免遭不明损失,降低企业成本。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柔性管理理念就

先看一下写作格式,然后找范文和资料,自己慢慢写!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企业环境成本研究毕业论文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作为能够反映环境成本,技露环境状况的环境会计越来趄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成本;环境信息披露

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及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使企业能够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尽可能夺得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使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是现最合理化。

(2)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顾及环境和社会的决策。这样可以体现会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价值,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以保证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投资者只有了解了企业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只有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

1 国外的研究成果

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这两篇论文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资产与负债,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与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而如今各国在环境会计研究上都取得一定成果。

1 加拿大环境会计的研究及成果

加拿大是在环境会计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这可能与加拿大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关于环境会计与审计的研究、环境会计与审计准则的制定及其相关的出版物。到目前为止,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已经完成并正式出版了以下几份研究报告,它们分别是:

(1)《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该报告涉及的基本议题主要是:环境成本与损失的认定以及资本化抑或列作当期费用问题。它的出版对于在各个领域就职的会计师、管理当局、政府有关机构等都是很有意义的。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不断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现有效的生产成本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生产成本控制的管理对策、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关键词】 中小企业 生产成本 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现状却令人担忧,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难以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成本控制的含义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大体上说,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资料。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与意义成本管理通常包括制定成本方针和成本目标、成本策划、成本控制(包括降低成本和保持成本水平)等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一种市场竞争机制,它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所有企业都是以相同的平等身份参与竞争,没有政府的行政干预和计划指导。同行业间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壮大,关键就是生产出或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赢得顾客、占领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竞争中若要以低价取胜,则必须以低成本为前提。只有降低成本,才有降低价格的可能;若不考虑成本,就想降价取胜,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在竞争中失败。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是经营收益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营利润的重要保证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改善公共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2、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反作用于经营活动,促进经营收益的扩大。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使经营收益扩大。 3、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成本控制是抵抗外部的压力,求得生存的保证。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与供应商产品的相应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的产生。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垮下去。市场竞争无非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实质是诚信和成本的竞争。以成本支持价格,以价格决胜市场,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化,这才是我们的追求。三.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现状(一)生产成本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一项综合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实施的生产成本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的遵守与执行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的需要。这是为美化自身年度经营管理业绩的一项宏观需要,忽略了生产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效用。(二)生产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救灾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三)成本管理理论内容僵化手段老化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生产成本控制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IT技术在生产成本控制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二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决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有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或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四)依赖现有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全面成本控制的要求生产成本控制方法单一,构成简单,不能深入反映经营全过程,不能提供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生产成本控制对象局限于财务成本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信息。 (五)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信息失真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使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观行为主要有两种: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其中根据领导意图随意调整成本属典型的故意行为,是明知故犯;乱挤成本,一般来说也属故意行为;至于其它,则或是由于会计人员没有划清成本核算对象,没有分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的界限,或是由于管理者水平有限,制定的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人员粗心失误而形成的,都属过失行为,并非有意。故意行为是经营决策者及财务负责人素质低、名利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造成的二、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物资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许多中小企业库存的原辅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物资的数量逐年递增,甚至是成倍增长,但物资的存储空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并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材料的使用很少经过精确的计算,验收和领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量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盘存不及时,财产清查不严格,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二)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职工非常关心劳动的回报,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并不关心。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比较简单,很多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比较固定,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在报酬上存在平均主义,也存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公,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员工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劳动效率不高。(三)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生产设备开工率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综合利用效果较差,闲置生产能力较大。许多企业机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缺少专人,机器设备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保养,老化速度较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滞后,机器设备的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导致生产质量下降和废次品率上升。(四)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制造的精确度较低,不合格率较高。生产流程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流程不够清晰,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合理、生产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五)安全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注重生产、轻视安全,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生产的常识。许多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不成体系或根本没有指标,考评比较主观、随意,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六)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三、加强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对策(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创造机会鼓励职工学习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生产环节的报酬设计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中小企业也要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地推行人事和分配等项制度的改革,增强员工的竞争与危机意识、投入与产出意识、效率与效益意识。(二)建立生产环节的成本分配标准科学的成本控制,重要措施之一是设计并实施科学的控制标准,按不同生产要素对生产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并细化成本消耗标准。制定生产用材料物资消耗的控制标准时,既要制定产品总成本的控制定额,也要制定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标准。对于多步骤、多环节的产品制造,还要建立分工序的材料消耗标准,以便核算和考评材料成本。(三)规划目标利润,分解目标成本追求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等信息,首先确定目标利润率;再根据计划期的销售业绩等指标预计目标利润,并据此确定企业的目标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上限;然后,根据以往的资料,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推算生产成本总额;最后,依据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具体成本项目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逐步分解直接材料目标成本、直接人工目标成本和制造费用目标成本,以此作为生产环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的控制目标。(四)完善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控制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制度。首先,要强化仓库管理,完善材料领用制度。其次,要模拟市场运作,推进企业内部的市场模拟机制,通过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来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第三,要加强产品的质检管理。第四,对生产设备实行责任承包,并建立固定资产承包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设备,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第五,要规范边角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的考核及分析工作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生产单位沟通成本控制的信息,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控制;生产技术部门要适时协调和监督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对生产环节进行平行监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销售部门要及时向生产单位传递市场信息,帮助生产部门改进工艺和设计,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研发部门应争取加大对产品研发、工艺制造方面的投入,通过科学的工艺设计来降低成本;考绩部门要加大成本控制的长效考核力度,设计合理的考评指标,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六)提高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一是创新观念。即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不满足现状,敢于除旧迎新,主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向未知领域进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实现率先创新,创造新成果,开拓新局面。二是信息发展观念。即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商业信息,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夺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积极与国际接轨,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企业经营领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科学发展观念。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敢于不惜代价,吸纳一些学有专长、敢于创新的科技人才,想方设法为他们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利益分配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倾斜,调动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四、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一)加快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的建设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监督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它本身是对计划、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同时一般也会与各种利益挂钩,因此具有激励作用。构建一套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成本控制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员工的生产成本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尽快拿出一套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管理指导性规范,为企业指明方向。(二)健全和完善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企业优势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质量、交货效率、售后服务、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成功把握。所以,应当在生产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非财务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1.质量;2.交货效率的评价;3.企业应变、创新能力评价;4.对雇员的评价等,优化生产成本控制绩效的评价。这一管理应自觉遵循生产时间最小化原则,机器利用率最大化原则,营运成本最小化原则,质量最优化原则。生产成本控制不当,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解决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参考文献】[1]杨悦《企业研究》总第279期 2007-05-23[2]赵宇辉《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经济视角》 2005年第10期[3]周骞《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建议》。全景网,2004-12-24[4]阎淑荣《论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3-11[5]陈兴述等《企业财务机制探微》[J].财会月刊,2004-09[6] 张海平.论成本控制目标.冶金财会,2005-07[7] 文洪奇.试论成本控制.商业经济, 200-05[8]佚名 [9] 梅志文《关于提高我区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思考》 [10]王艳梅《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2007-12-21[11]姜开润《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2008=1-28

环境研究的论文提纲

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准则和违法的责任,内容十分广泛。

环境法 论文 题目

1、环境保护的法学理论(法理学)问题研究

2、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问题研究

3、环境行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4、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5、危害环境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6、比较环境法研究

7、国际环境法研究

8、《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该怎么修?

9、发达国家饮用水保护措施简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0、低碳视野下我国页岩气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11、关于构建海洋环境保护中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思考

12、美国页岩气立法定位民生化的启示

13、我国核电监管领域的法律真空

14、树线矛盾法律风险防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解读

16、荷兰新《水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关于推动严重水事违法行为入刑的思考

18、河道非法采砂入刑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19、对《深圳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的修订探讨

20、论上海自贸区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21、红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研究

22、我国环境保护NGOs的发展困境及展望

23、海洋污染法律规制

24、环境权利理论、环境义务理论及其融合

25、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企业哪些义务和权利

26、关于完善防治雾霾天气法律制度的思考

27、生态文明下的环境法制

28、完善水权水市场建设法制保障探讨

29、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的不足及完善

30、《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的背景、问题及建议

31、水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32、印度环境法庭的制度考察及启示

33、环境法的本位与环境保障利益研究

34、环境污染犯罪中证据问题的实证分析

35、瑞典环境许可制度的特点分析及启示

36、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7、关于修订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

38、论环保法庭的实践困境及其发展出路

39、关于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思考

40、论环境资源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41、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

42、论我国限期治理制度的结构性缺陷与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台风,海啸,,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等造成人或动物中毒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和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第三章 的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黄河,淮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加剧地下水超采的后果:,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再利用⑤⑥。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2、供需平衡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再利用⑤⑥。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 生态:地退田还湖、、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调整二、耕地日渐减少世界耕地需求趋势:耕地资源,耕地资源不足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不断增加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均耕地最多5、注意三点: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护有限的▲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 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寒漠化 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荒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低 人为:①破坏植被-----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7、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①建立“防、治、 用”相结合的体系②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还草,植树种草,营造②工程措施:修库,修,淤地坝③措施:等高耕作,使用,适时耕作,舍饲养畜复习9.我国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4.量多,相对数量少三、一些频临耗竭中国供需矛盾的原因: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③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源分类:产生的方式: 可分为和。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形成的,又称为,它们是当今世界中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以及等。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是最主要的。电能是从其它形式的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汽油、煤气、等。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波浪能、海流能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温泉 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等按性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 非:煤炭、石油、天然气一的分布: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2、煤带:世界: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3、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主要分布区:世界, ,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 中东,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 从,经加拿大、美国西部 墨西哥和,到哥伦比亚 中国, 东部, 大庆、、大港、中原、胜利等和沿海 西部, 、、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二的消耗与前景: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三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开采,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四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1、在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①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②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日益显著。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3、能源:是指消费的各类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70%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占60%左右,煤炭只占30%左右。一太阳能:最重要的一种可 1、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 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②3. 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太阳能贫乏(原因?)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强;纬度高,弱 ②天气:晴天多,获得的多;阴天多,则少 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厚 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贫乏的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 台湾、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二风能:1、风能的优缺点:优点: 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成本较低 缺点:①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空间:北方>南方 ;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 时间:冬春>夏秋3、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区三水能:使用最广泛的可: 1、水电的优缺点: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图,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不利影响3、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4、图,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 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中南:水量大;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西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华东:水量大;落差小 东北、华北:水量小;落差小四: 1、分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五:1、传统利用方式:柴草,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2、新的利用方式:(主要成分为甲烷),为,制取受温度限制 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3、沼气是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①原料丰富,可分散制取,就地使用②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不足问题③缓解燃料同饲料、肥料间的矛盾④实现,提高,促进农业增产⑤促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①营造②发展沼气③开发④,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六地热能:1、优缺点: 优点: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 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生态环境保护1、森林是陆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一、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保护海岸,维护▲二、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三、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8、频繁的原因:自然: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②广,支流多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水叠加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增大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我国有哪些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经济价值:发展的基地▲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调节气候▲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的。

提纲:1、问题的由来2、现在的情况3、解决目标4、东西的大致述说5、经济费用资料: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含义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狭义的人居环境常理解为人的居室、住宅及其生活区。而广义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可以被无限分割的空间连续统一体。从个人家庭活动的房间和住宅,到各式各样的建筑和聚落,再到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整个地球表面空间,都可以被视作人居环境。 一、 人居环境的发展 (一)人居环境的发展途径 人居环境从20世纪60年代的"聚居"理念,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已经形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并为全世界所认可。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113个国家的代表和团体参加了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类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也是全世界各国代表第一次讨论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1976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的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正式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 1982年,西班牙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1996年6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进一步讨论了人居环境问题。 中国于1994年3月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于2000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2年,第二次地球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由此可见,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人居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二)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已经使人类能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左右和支配自然。然而,一旦人们沉醉于对自然的战胜之时,人们的忘乎所以就会给自然带来伤害和破坏,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和各种污染的加剧。 1.人口膨胀,各种资源面临短缺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以滚雪球式增长的人口,无疑给地球带来沉重的压力。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将出现全球性的粮食不足。到2070年左右,将出现金属资源的枯竭。到2090年,将出现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枯竭。所有这些,势必将对人居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是大气污染。在200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已达到199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612万吨。烟尘排放量1165万吨,其中工业来源1092万吨。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由SO2产生的酸雨还会使水质下降、土壤酸化、破坏植被、侵蚀建筑物;NOx严重刺激人的呼吸器官;粉尘颗粒则大大增加心肺疾病以及癌症的得病几率。 其次是室内环境的污染。时下,室内装修正为流行。由此便产生装饰材料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由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重金属颗粒,氨气,氡气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超出室外空气的数倍,而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 3.建筑材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材料被大宗生产,传统建材的生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人居环境。 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还严重危害环境。炼铁要开山采矿,破坏自然景观。同时每生产1吨钢耗能为1.66吨标准煤,48.6m3水。水泥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严重。每生产1吨水泥要消耗1.4吨石灰石,0.23吨标准煤和75千瓦时电,同时排出CO2和粉尘。占混凝土体积70~80%的砂石骨料,需要开山和挖取河床,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河床改道。高密实性混凝土,使城市空间透气性差,雨天雨水四溢,而地下水却得不到补给。城市气温普遍较郊区高,有人称之为"灰色的热岛"或"混凝土森林"。 由此可以看出,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筑材料的清洁生产以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密切相关。可以说,人居环境要求绿色建材,而绿色建材创造并改善人居环境。 二、 绿色建材的发展过程 (一)绿色建材的涵义 绿色建材,即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具有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其属性是首先它是生态环境材料可再生资源,设计者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使其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做到零污染。其次绿色建材的"绿",还应表现在其具有消化和利用工业废物、净化环境的功能上。 (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建材 现代的绿色文明要求我们要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就建筑材料方面,我们应该致力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绿色水泥 所谓"绿色水泥"是指将资源利用率和二次能源利用率均提高到最高水平,并能循环利用的其他工业废渣和废料。且在技术装备上更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措施;产品除了全面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外,还真正实行全面环境保护的保证体系,粉尘、废渣、废气的排放几乎接近于零,真正做到自身实现零污染、无公害。 目前,我国的水泥厂90%处于"粗放型"阶段,只有约2%的部分能算得上"集约型"的"绿色水泥"厂。为了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清洁的生产工艺,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使其向外界排放的各种粉尘,有害气体,有害物质以及废渣废料的数量均小于或远小于各物质所允许的排放量,不致危及生态平衡,达到零污染。传统的硅酸盐水泥中CaO含量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并排放大量CO2;熟料中C3S含量高,其烧成温度高,不仅增加能耗,还增加了耐火材料的消耗。同时,中国的水泥企业还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职工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水泥企业,发展"绿色水泥"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进熟料矿物组分,对传统的熟料矿物水泥进行改型、改性,发展生产能耗低的新品种水泥。如生产以C2S为主的高贝利特水泥,其石灰石用量少,能耗低,废气少,强度和耐久性好。用C4A3 取代C3A,且C3S含量低的水泥熟料构成的为阿利特硫酸盐水泥,具有节能、抗渗、抗冻,耐磨等特点。此外还有硫酸盐贝利特水泥,铝酸盐贝利特水泥,铁铝酸盐贝利特水泥,氟铝酸盐贝利特水泥等,均为绿色节能水泥。 (2)改进水泥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大力扶持具有经济规模的大中型回转窑,对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能耗大,污染重的小型企业实行淘汰。 (3)最大限度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及各种尾矿。 2.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最初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提出,距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除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较高的耐久性,较好的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以使之达到100MPa以上的高强。因此可以应用在高层和大跨结构中。良好的工作性能可以制得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从而减少施工能耗和降低噪音污染。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易被外界环境所腐蚀,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现在不少重要的建筑物已按100年安全使用期进行设计,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已按200年安全使用期设计。日本正在研制使用期为500年的钢筋混凝土。此外,它还能掺入磨细矿渣、粉煤灰、硅灰和稻壳灰等掺合料,既节省了水泥,又帮助吸收工业废渣。还表现在具有高抗炭化能力、低吸湿率、高抗冻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也被称作"绿色混凝土"或"生态混凝土"。 尽管高性能混凝土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混凝土的缺陷,但并非就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各方面性能决定了其制备上的特点: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料;由于各方面指标较为严格,因而用于生产管理的造价也会相应提高。将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0%左右。 (2)因为水胶比低,因而早期开裂问题严重。另外,单位体积水泥用量高,水化放热大,也易出现裂缝。 3.干粉砂浆 干粉砂浆又叫砂浆干粉(混)料。指由专门厂家生产的,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增稠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它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它克服了传统砂浆的质量差、效率低、原材料占用施工现场等弊端,而以其高强度、多功能、耐久性好的优点受到全世界的青睐。同时干粉砂浆的应用还有利于缩短工期、保证砌筑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改善施工环境等。 干粉砂浆的特点是其在出厂之前已按要求混合完毕,使用时除加水外,不需要也不允许加入任何其它物料。 干粉砂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先在上海推行)。由于其商品化生产,使得砂浆质量得以保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其优良的质量,以及减少的维护费用和减少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远大于提升的成本,所以是一种集约型建筑材料。因此,深入研究干粉砂浆的工作性能,设计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强对其使用力度的推广,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4.其他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当今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还要研究以下几点: (1)混凝土分离技术:深入研究混凝土分离技术,提纯出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重复利用。用以解决城市固体垃圾堆放问题,同时又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过渡层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薄弱部位,如果研制一种既和混凝土有良好衔接性,又和骨料之间有良好粘接力的试剂,将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大力发展人造骨料和积极利用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减少天然砂石料的消耗。 (4)积极利用工业废液,研究以黑纸浆为原料的改性减水剂。在此基础上,研制其他外加剂,帮助处理和吸收其他工业难以处理的废液。 (5)发展高标号水泥熟料,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使其成为绿色水泥,同时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 (6)研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改革传统的墙体材料。 (7)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以减少现场搅拌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并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8)对城市地面,应开发透水性、排水性的生态混凝土以及植被生长型混凝土,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泄不畅,空气干燥,温度高等问题。在城市道路两侧,水边护坡等部位,应用能植被的绿化混凝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贴近自然。同时,也美化城市环境。 (9)研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健康环保型涂料。比如抗菌自洁净涂料和空气净化涂料。再有就是功能性涂料,具有健康功能和释放负离子的功能。 (10)研究能自我诊断、预告破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智能化材料。 (三)建材绿色化的实施措施 1. 设计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材料设计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今后的扩建或改装,力争使自己的建筑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内不会落后,以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建设。 2. 对绿色建材要加强宣传工作 在宣传中要更多的提倡应用绿色建材。使绿色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得到认可。 3. 国家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加强立法和监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建材市场,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以帮助绿色建材的推广。 农业文明为人类生产了食物,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财富,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需求;而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生活在更安全、美好的环境中。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绿色,我们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是最高层次的文明。 人居环境的领域是广泛的,边界是模糊的。它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物质产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变迁的过程,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更多的关注我们的聚居环境,装饰我们居室的是绿色建材;装扮我们心灵的是绿色文明。 提纲自己列的,资料网上找的,论文按我给你的提纲的大致思路来写就可以了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摘要:(150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交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编写提纲的步骤: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引言(绪论)-------------------------------------(300字左右)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论文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在国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环境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在这一背景下的生产经营中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就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环境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新兴的分支,而环境信息的披露则是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故此要能对其加强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及形式进行分析,然后就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优化策略深入探究。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现状

会计是信息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信息的使用者依靠这些信息进行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当前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的发展中,为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在外部的负面效应层面比较突出,这就有着环境问题。为此,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理论研究,就能够对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及形式分析

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分析。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其明确的目标,其作为是企业财务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必要的补充,在目标上就要能够和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着紧密联系。从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层面进行分析就能够对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有所了解,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对潜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评估来自销售以及偿付等实得收入金额有积极作用的信息,这些提供的信息对经营以及经济活动有着深入了解,并对其有着重要研究的人是全面的,针对财务报告的信息提供对实际的交易也会有着很大影响。处在当前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下,环境的资源价值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的发展就和环境之间有着愈来愈多的联系。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分析。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环境成本的确认以及计量,环境负债的确认以及计量、环境业绩信息等。而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层面来说,主要有编制单位单独环境报告的披露,以及作为其他报告组成部分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能够作为企业现有对外信息披露报告,例如对于年度报告来说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把环境活动财务影响在财务报表中不对其区分,而将环境会计信息分散在年度报告的各部分当中加以区分又是一种形式。另外,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编制单独环境报告类型,主要是在进行披露中通过文字以及数字等方法来实现的。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原则分析

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分析。

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环境问题也成了企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对环保意识进行增强,也能对环境资源得到有效改善,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就有着积极作用。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水土流失的问题相对严重,在经济的发展上是以环境污染以及破坏代价换来的,在这一不利的发展模式下,各个企业就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问题得到充分重视,这对企业的良好形象塑造也有着积极作用。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分析。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也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要能够将理论和实务两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得到有效遵循,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所以要将两者得到紧密结合。再有是要能够把强制以及自愿的原则得到体现,并要能够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在信息使用效益大于提供成本是会计多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基础的信条。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处理以及提供都要能将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得以坚守。最后就是对外部影响内部化的原则进行遵循,完整对待企业效益以及业绩。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

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还有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比例并不是很高,没有得到披露的基本都是一些高污染和高消耗的企业,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对环境会计信息得到详细了解。在信息披露的内容层面没有达到全面化,自然会造成环境会计信息当中的一些自然资本和资源信息不能得到合理衡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形式层面还比较缺乏统一性,这就使得披露的信息和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来呈现,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定量化的信息就相对比较少,这样在披露的信息可靠性上就不能得到体现。而在整个社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上还比较缺乏,存在着避重就轻的现象。另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还没有得到完善化,这对环境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以及开展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环境会计和一般的会计有着不同,其自身在综合性层面比较强,并融合了环境学以及会计学等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环境会计人员要能在综合知识能力掌握上达到要求。但是在实际中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优化策略探究。

对于当前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得到发展。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第一,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化策略实施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能够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规范,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所以要制定披露的标准,让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能够有法可依。这就需要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形式等层面具体化操作,让企业能将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加以披露。

第二,可在原有会计要素基础上来增设环境会计要素,例如在环境资产和环境负荷等方面要能得到充分重视,设立环境会计计量准则。企业环境会计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特殊核算的方法上也要能进行充分详细的探究,还要对环境会计计量基础进行确定。在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层面可以通过直接市场的方法以及替代性市场的方法,以此来把环境会计归入到当前的企业会计核算中。

第三,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督力度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要能够对企业的一些违法成本加以提高。在监督层面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监督,对其信息的合法全面性加以重视。同时还可通过会计事务所等实施专项的环境审计,对企业的环境会计监督进一步的加强,这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完善性也有着促进作用。

第四,开展环境会计报告审计工作,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审计人员对自身知识结构也要能够得到完善。再有是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要将会计执业人员的环境会计技能以及方法的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只有将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了强化,才能够真正保障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披露完善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相结合,在当前对环境保护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要能重视环境和企业间的关系。只有充分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得到了解决,企业才能更为长久健康的发展。此次主要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等层面进行的理论分析,希望有助于企业实际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一杰,张本越.美国环境会计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

[2]薛双双,王学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模型构建[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3]王洪敏.浅议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2014(13).

[4]周雯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4(03).

[5]吴子豫,胡静波,王雪.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4).

1.环境会计信息体系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是指在处理某件事之前或在期间,对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进行评估,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及生活安全。风险评估后要与安全生产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最终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程度,从而能够为事情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安全的措施。风险评估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环境风险评估中,要根据会计提供的数据,结合相关的环境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决策。在对本企业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客观的分析后,获得管理人员一致认同后,给予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意见。

对环境风险信息源的识别

企业对环境风险的识别政策不够完善,导致环境风险就像一颗隐形炸弹,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加强环境管理,同时还不能减轻企业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环境评价应该要立足于企业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细致地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失败的环境风险评估也会使得企业在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失败,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危害。尽管环境信息有一定的政策可依,但是在对其管理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识别时,仍容易出现识别错误现象,依旧很难保证评论结论的公平。

对环境控制要素的判断

环境控制的三要素是方法、信息和对象,对环境要素的判断可以规范和约束来管理环境因素的的,在对环境分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对环境效果进行评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来对对象进行控制,保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事故进行预警和防范,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环境管理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建立了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且参照制度开展相关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环境风险的发生率,及时地对一些错误工作操作进行纠正。当取得的信息可靠时,企业会计帐表就能反映出真实和全面的环境信息。

环境风险控制主体的评价

企业、政府及相关的人员的评价对环境风险控制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要重视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及规划重点,这些决定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环境风险者评价者有着共同的评价目标,那就是用最有效的预测水平了解会计信息将会造成的环境风险,及时发挥决策,控制风险的发生。

2.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

环境风险控制政策

加强环境分险控制政策可以从企业和政府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应该自觉地建立完整的系统对环境进行管理,企业对于所有的管理项目都要制定标准,并且对于这些标准都应该要求所有人员进行严格执行。例如,企业可以从事前的风险评估上入手来进行风险评估,甚至可以成立一个这样的专门的机构,企业还应该建立环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考虑到社会可以接受的环境风险水平,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达到减少环境风险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通过搭建公平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市场平台,比如在市场中允许环境信息中介组织和相关政府环境政策的公布市场,这样对于企业就可以对社会各界的信息得到及时的了解,方便为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环境风险控制方法

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对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环境风险进行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可行的政策采取有用的办法,所以要制定可行的政策对风险源要进行评价,采取有效地控制手段解决这些环境风险问题。企业对环境目标成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例如,我们在实际中可以建立环境分险管理的一些中间服务机构,对环境管理起到调节作用。对于环境税制要不断进行完善,调节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使我国税制绿化得到有效推行。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环境责任保险,通过对保险业的机制进行创新,可以在已经有的责任险中增加一些其他的险种办法,或者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环境保险组织,可以收集大量的责任保险基金,这样在应对一些环境事故的时候就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赔付。

3.结语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优化研究论文

一、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工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一些企业正在向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时代,现阶段工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和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问题。

(1)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

成本核算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对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重视生产过程的核算,却忽视了产品研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高,一些企业虽然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细化,但是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付诸行动,进而导致信息失真、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

(2)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只重视对实物资产的核算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但是就现行的社会机制来看,尤其是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和推广,使得工业企业中无形资产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所以由于对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的忽视导致产品成本内容的缺失,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审核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

现阶段一些工业企业仍旧采用全成本核算法和材料分配法以及制造费用分配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然而这几种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容易出现少计或者不计材料运费、成本加工费;少摊或者不摊固定资产折旧费;少转或者不转完工产品成本等现象,进而影响了对相关产品实际生产费用的核算工作,不利于后期产品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成本核算范围狭窄、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都是影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战略目标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

三、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环境需要企业首先要更新成本观念,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工业企业的成本是包括有形资产成本和无形资产成本在在内的各种成本,而且涉及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强化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第三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加强。

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一方面要将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包括参与产品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人员,包括研发人员、市场调查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人员的各项成本费用,以降低成本费用为根本目标,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要精简机构。

2、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

完善和创新成本核算方法是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的力度,即将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划分成不同的作业,并且要建立适当的作业库对成本进行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意识,积极的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学习的借鉴,构建适合自己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财务核算人员应对现代经济社会给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将其工业绩效和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本上提高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对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的论述和研究发现,虽然成本核算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也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措施来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优化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先看一下写作格式,然后找范文和资料,自己慢慢写!

企业要生存、发展、充满活力,就必须下真工夫,寻找出路。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降低成本,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在管里中存在的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不管企业工作重点如何转移,降低成本的工作都不能放松,必须强化成本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合理地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国内外关于成本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一个完整性系统,因此,传统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经济含义。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义是由它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决定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强调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相配比,并不能正确核算一些不能在现阶段产生收益的成本或不可计量的成本。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又称为内部会计。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扩展了成本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多维成本概念,认为只有按支出的目的来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从本质上正确认识成本的内涵,并借以构建出层次分明、前后一贯的成本概念框架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效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增加利润,利润高了企业的资金才会越来越充裕,因此就会再生产、再投资,不段扩大企业规模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各企业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多数的管理者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只看重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以此来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虽然某些企业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缺乏全局观念。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不能代替成本管理。另外受我国传统的影响,很多企业局限于依靠节约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不能从长远利益来应用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薄也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生产车间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原材料,能源浪费严重。 (二)成本观念模糊 企业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重视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忽视的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环节、设计环节、供销环节等。若对这些部门视而不见,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以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使企业不能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消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生产与经营不统一,导致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就会严重影响资金运作和生产运转,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难以进一步在市场上运转。 (三)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时代,有些企业已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软件也是飞速发展(如:用友、安易、金蝶、等等),但在成本模块的应用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小企业依然手工做账,这就导致了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究其原因,发现有些企业用自家印制的表格来统计成本数据,且表格设计不够合理、规范,在使用上造成很大的差异,产生歧义。 (四)成本数据严重失真 有两种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一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动机,任意调整成本资料,恶意篡改数字,造成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的时间不够及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全部管理信息系统化的地步,最初的成本数据是由下至上一级级汇报,而不是生产人员在获得数据的第一时间直接输入系统。在这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数据流失,致使财务人员难以依靠真实的数据来编制报表。 (五)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能否顺利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成本的管理手段。但是,许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而随着影响成品成本的因素不断增加,企业各部门所需处理的信息也增加,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电子产品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 四、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的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依不同的成本习惯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通常采用变动成本分析法或称为直接成本分析法,直接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依事先采取标准作业的控制办法,降低成本途径又有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便于企业编制预算,促进和简化成本计算。其他企业还有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算。 但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容易使管理者忽视以全局来审视企业成本,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提高作用甚微,所以传统的方法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 (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现在企业制度的特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降低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思想,进行心灵的沟通 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搞好,人才是关键。企业应从人际沟通人手,以控制和协调人力资源为连接,降低企业成本。一个企业领导若不能很好地与下属沟通,那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领导者。企业高层管理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重大问题,很难关注到基层工作,可往往很多的成本就是在基层工作中因疏忽而流失的。因此,领导要善于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不足,能聆听到整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免遭不明损失,降低企业成本。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柔性管理理念就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