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4:32:58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研究论文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研究 库存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保障了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却又是生产的负担,其本身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外物流专家都将库存作为重点来研究。库存控制显然是库存管理的核心,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库存控制方法,以期解决库存在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供应链时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物流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新的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物流一体化尚需一个过程;二是传统的物流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运输、储存等仍未得到最佳的控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更新自己的观念,迎接新一轮物流革命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解决传统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我国物流有一个健康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在传统物流中,库存占据着很大比例,同时又是物流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项职能。库存过时不仅会造成其过多占用资金,导致资金周转率过低,更严重的是,它会使产品因过期或被淘汰换代而变成一堆废品,这一点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迄今为止,对于如何进行库存控制,国内外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原先相对于“大批量生产”提出的库存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柔性生产方式”。笔者认为,生产(或销售)决定库存--有多大的生产需求就需要有多大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方式(或销售方式)决定库存控制方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必须有什么样的库存控制方法来适应。1 传统库存控制方法与理论的不足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更好地控制库存,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种模型,希望能通过这些模型来解决库存问题。这期间,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作为两种经典的库存控制方法而备受人们的推崇。但是,实践证明,这两种库存控制方法虽然操作简便,理论上的可行性很强,但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尤其是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人们越来越发现,仅凭建立几套模型是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库存控制状态的。这主要是因为:①原有的库存控制方法实时性太差。不管是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还是已有的各种库存控制方法,其订货点的确定都只局限于仓库中库存量的消耗情况,而没有与生产相联系起来,或者虽然考察了企业的生产,但由于其模型固有的缺陷,只能依据上期或更早的生产需用量情况来决定本期的订货点,其不能实现实时定货,不能依据本期生产需用量的情况来决定何时订货,这不能不说是原有库存控制方法最大的遗憾。它决定了采用这些方法的企业在管理库存时处处受到模型的制约,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为模型的“奴隶”,导致在目前需求千变万化的“买方市场”上处处被动、失利。②库存管理理念落后。传统的库存管理通常是企业自备库存:各企业管理自有的库存,这就很容易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造成“牛鞭效应”,导致库存难以实现最佳控制。这一点在供应链正式形成以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大都接受了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的思想。2 一种新的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成员组成: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而且,当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四方之间的实物传递应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进行操作,因此,为了方便论述,以下均由物流公司和企业来代替各供应方与需求方。 新的库存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传统的库存管理理论认为库存应完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而目前流行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应为“用户”管理库存。笔者认为,虽然VMI更前沿,而且在理论上能解决许多传统库存管理的困难,但VMI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验证。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库存应由两部分组成:安全库存与批量库存。前者直接决定了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或者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生产与销售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两类库存的特点,可以认为若由企业自备安全库存,而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批量库存,则是更现实、更有效的做法。 一种新的库存控制方法该种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是由一个库存预警时间系统组成。它是指当企业发现自己该批“批量库存”处于需要补充的时候,向物流公司发出“警告指示”,要求物流公司立即送下一批批量库存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该于何时发出送货指示便成为关键,我们把它称为库存预警时间点。显然,库存预警时间点取得不能太早,但也不能太晚。如果太早,那么当物流公司将货送来时,企业势必得自备仓库来容纳这些货物,这就违背了企业要求库存最小的原意;如果太晚,那么物流公司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货与送货,势必造成货物无法及时到达,从而使企业遭受一定的损失。由此看出,在库存预警时间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库存预警时间点,它是否得到了合理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该系统能否发挥出最佳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流程”进行考察,从而确定出合理的预警时间点。经分析,预警时间点TW的具体算法如下:①假定由物流公司提供给企业的批量库存量是QK,在物流公司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这应该是一个定值。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在该方法中,企业自备安全库存,而批量库存由物流公司向企业提供,因此,库存预警时间点的确定只能依据批量库存,而不是批量库存与安全库存之和。②假定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该“部件”的速率为R,简称生产速率(对于销售企业来说,是销售速率)。③假定预警提前期为t。预警提前期是指从企业发出警告到该批的批量库存全部用完的这段时间的时间长度。则T=-t该公式说明,当物流公司将一批货物送达企业后,企业应该在该批货物投入使用后的时刻向物流公司发出下一批批量货物的送货指示。在确定预警时间点的三个假设条件中,批量库存量QK与生产速率R是稳定的,或者说对企业而言是可以掌握的,因为当企业采用流水线生产后,生产速率R就成为一个定值。但第三个假设条件,也就是预警提前期,对企业而言,却是个未知数。而预警提前期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预警时间点的确定,因此,我们必须对预警提前期加以研究,以确保它不会有较大的负面作用。经分析,预警提前期的确定大致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生产速率R。这是企业确定预警提前期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可以确定的。 ②物流公司的备货效率。物流公司的备货效率越高,预警提前期就越短,而企业发出“警告指示”的周期就越长。 ③路途的远近。物流公司与企业之间路途越远,则预警提前期应越长。 从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后三个因素,企业是不能完全把握的,但只要企业与物流公司合作一段时间后,双方就可以形成一定的默契,从而会很好地把握预警提前期的变化规律。而且,即使真的是预警提前期处理不当,相信差错不会太大,这时,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备的安全库存来解决。 新的库存控制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其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物流公司与企业必须紧密合作,才能保证货物的及时送达。同时,一些数据的统计都依赖于计算机,因此,要想使用此库存控制方法,企业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对自己的MIS一定要重视。其次,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应采用“电子化”,将信息以“电子流”的方式传递,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信息流通的速度,还能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目前,物流公司与企业宜采用EDI,信息通过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传递,不但可以提高双方的响应速度,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在不久的将来,当Internet电子商务发展成熟以后,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宜采用Internet电子商务,这样可以更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库存预警时间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物流公司对企业随时、及时(at any time ,and in time)的供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目前,东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与海通物流有限公司之间的供货就采用了该系统,从合作的半年多来看,没有出现一起差错,而且大大降低了东岳公司的库存成本。可以说,以库存预警时间系统为主体的库存控制方法一定会成为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的主要方法。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 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的都非常重要,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常超过总成本的30%,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库存成本的控制。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完成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库存成本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出各个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的库存成本控制、再找出企业库存成本的构成及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库存成本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的概念

从扩大生产(Extended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成供应链,供应链在现代的管理教育中的定义为:围绕核心的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控制,开始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的产品和最终的产品,最后由销售的网络把相关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用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把分销商,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连起来。供应链分为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两种,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相关的'生产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厂商和储运商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内部供应链则是指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和生产产品所涉及的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企业的库存控制是要保持盈利水平平衡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使整个供应链都能达到运作的成本最低化,所以对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确保销售及供应的需求下,来达到库存的成本最小化,并追求最经济的库存数量,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库存。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构成

现代仓储管理中,库存是指有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用于防止因缺件而中断生产,起平衡的作用,优点是改善服务的质量,防止材料短缺,节省订货的费用。缺点是会产生一些库存成本和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中,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缺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组成。

三、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认为库存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企业效益好,相对应的资源也越多,而现代很多企业对库存的要求却不同,希望做到零库存成本,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供应链管理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会及时在材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储备需要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对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保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三是可以让不同的销售、生产环节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就不会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四是防止缺件情况的出现。因此,现代企业对库存成本控制十分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是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选择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产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措施

(一)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VMI是VendorManagedInven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寄售”。VMI是生产商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的仓库储存物料,这样能节省生产企业的仓储成本和仓储管理的费用。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将物料储存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这样可以保障生产的及时供应,又节省了供应商的仓储管理成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VMI能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关键寄售的物料只有生产领用了才算入库,可以延迟物料的付款周期。这种新型的管理库存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高了。

(二)简化供应链,实现精确管理

供应链的长短决定了供应周期的长短,那么供应链的库存就会受到影响。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全球的典范。它的供应链没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电商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迅速回流资金,而现金流充足了生产就会正常运转,不需要垫资资金,现金流周期竟然是-24天。此外,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就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样高效的电商模式使服务商、供应商和戴尔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盈的完整供应链。

(三)信息沟通并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21世纪可谓知识大爆炸时代,该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特别快。在此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就要属信息沟通,为此,当代企业有必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危机的预防能力,持续优化财务的管理环境,建立建全信息预警机制,将危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供应商共同建立预警机制。

(四)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控制库存的初衷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越有效则越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库存。比如,如果供应商的质量好,就比质量问题多的要多采购;如果供应商的订货点设低一点,生产周期降低一点,那么库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交货非常准时,就不要设立太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通过生产外包,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所谓生产外包其实就是将本应由,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就本质来看,生产外包可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从而节省出企业更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其相对精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去,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和减少库存管理成本,要求库存量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要求库存充足;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矛盾,是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库存成本的构成、重要性和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当今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成本控制的研究方案。但是,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19):192-193.

[2]卢佰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2013(14):16-18.

[3]孙玉微.浅谈成本分析和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12):63-64.

[4]董鹏,吴炬文.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业零库存的反思[J].中国印刷,2016(1):52-57.

[5]刘圣春,龚本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13-17.

[6]姬素红.以物资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和完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体系[J].管理学文摘,2015(11):75-77.

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毕业论文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2.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3.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4.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5.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6.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7.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 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的都非常重要,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常超过总成本的30%,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库存成本的控制。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完成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库存成本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出各个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的库存成本控制、再找出企业库存成本的构成及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库存成本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的概念

从扩大生产(Extended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成供应链,供应链在现代的管理教育中的定义为:围绕核心的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控制,开始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的产品和最终的产品,最后由销售的网络把相关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用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把分销商,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连起来。供应链分为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两种,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相关的'生产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厂商和储运商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内部供应链则是指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和生产产品所涉及的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企业的库存控制是要保持盈利水平平衡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使整个供应链都能达到运作的成本最低化,所以对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确保销售及供应的需求下,来达到库存的成本最小化,并追求最经济的库存数量,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库存。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构成

现代仓储管理中,库存是指有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用于防止因缺件而中断生产,起平衡的作用,优点是改善服务的质量,防止材料短缺,节省订货的费用。缺点是会产生一些库存成本和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中,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缺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组成。

三、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认为库存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企业效益好,相对应的资源也越多,而现代很多企业对库存的要求却不同,希望做到零库存成本,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供应链管理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会及时在材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储备需要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对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保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三是可以让不同的销售、生产环节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就不会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四是防止缺件情况的出现。因此,现代企业对库存成本控制十分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是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选择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产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措施

(一)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VMI是VendorManagedInven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寄售”。VMI是生产商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的仓库储存物料,这样能节省生产企业的仓储成本和仓储管理的费用。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将物料储存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这样可以保障生产的及时供应,又节省了供应商的仓储管理成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VMI能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关键寄售的物料只有生产领用了才算入库,可以延迟物料的付款周期。这种新型的管理库存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高了。

(二)简化供应链,实现精确管理

供应链的长短决定了供应周期的长短,那么供应链的库存就会受到影响。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全球的典范。它的供应链没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电商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迅速回流资金,而现金流充足了生产就会正常运转,不需要垫资资金,现金流周期竟然是-24天。此外,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就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样高效的电商模式使服务商、供应商和戴尔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盈的完整供应链。

(三)信息沟通并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21世纪可谓知识大爆炸时代,该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特别快。在此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就要属信息沟通,为此,当代企业有必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危机的预防能力,持续优化财务的管理环境,建立建全信息预警机制,将危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供应商共同建立预警机制。

(四)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控制库存的初衷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越有效则越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库存。比如,如果供应商的质量好,就比质量问题多的要多采购;如果供应商的订货点设低一点,生产周期降低一点,那么库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交货非常准时,就不要设立太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通过生产外包,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所谓生产外包其实就是将本应由,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就本质来看,生产外包可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从而节省出企业更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其相对精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去,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和减少库存管理成本,要求库存量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要求库存充足;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矛盾,是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库存成本的构成、重要性和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当今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成本控制的研究方案。但是,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19):192-193.

[2]卢佰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2013(14):16-18.

[3]孙玉微.浅谈成本分析和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12):63-64.

[4]董鹏,吴炬文.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业零库存的反思[J].中国印刷,2016(1):52-57.

[5]刘圣春,龚本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13-17.

[6]姬素红.以物资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和完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体系[J].管理学文摘,2015(11):75-77.

供应链中的库存研究毕业论文

我可以帮你写联想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探讨论文

【摘要】 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的都非常重要,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常超过总成本的30%,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是库存成本的控制。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完成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控制。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库存成本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出各个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的库存成本控制、再找出企业库存成本的构成及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库存成本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的概念

从扩大生产(ExtendedProduction)的概念发展成供应链,供应链在现代的管理教育中的定义为:围绕核心的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控制,开始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的产品和最终的产品,最后由销售的网络把相关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用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把分销商,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连起来。供应链分为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两种,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相关的'生产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厂商和储运商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内部供应链则是指在企业内部流通过程中和生产产品所涉及的仓储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构成的供货需求网络。企业的库存控制是要保持盈利水平平衡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使整个供应链都能达到运作的成本最低化,所以对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在确保销售及供应的需求下,来达到库存的成本最小化,并追求最经济的库存数量,要求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库存。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构成

现代仓储管理中,库存是指有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闲置的,用于未来的资源,用于防止因缺件而中断生产,起平衡的作用,优点是改善服务的质量,防止材料短缺,节省订货的费用。缺点是会产生一些库存成本和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中,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30%以上。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由交易成本、缺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组成。

三、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认为库存的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企业效益好,相对应的资源也越多,而现代很多企业对库存的要求却不同,希望做到零库存成本,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在供应链管理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会及时在材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储备需要的材料,降低材料成本;二是对企业库存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保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三是可以让不同的销售、生产环节需求和供给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就不会对生产和销售带来影响;四是防止缺件情况的出现。因此,现代企业对库存成本控制十分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是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优秀的供应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进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选择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应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能否及时提供产品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措施

(一)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

VMI是VendorManagedInventor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寄售”。VMI是生产商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的仓库储存物料,这样能节省生产企业的仓储成本和仓储管理的费用。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将物料储存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这样可以保障生产的及时供应,又节省了供应商的仓储管理成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VMI能降低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关键寄售的物料只有生产领用了才算入库,可以延迟物料的付款周期。这种新型的管理库存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被大大提高了。

(二)简化供应链,实现精确管理

供应链的长短决定了供应周期的长短,那么供应链的库存就会受到影响。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一直是全球的典范。它的供应链没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电商把产品卖给顾客,这样可以迅速回流资金,而现金流充足了生产就会正常运转,不需要垫资资金,现金流周期竟然是-24天。此外,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就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样高效的电商模式使服务商、供应商和戴尔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盈的完整供应链。

(三)信息沟通并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21世纪可谓知识大爆炸时代,该时代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特别快。在此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就要属信息沟通,为此,当代企业有必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危机的预防能力,持续优化财务的管理环境,建立建全信息预警机制,将危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与供应商共同建立预警机制。

(四)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控制库存的初衷旨在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越有效则越有利于有效地降低库存。比如,如果供应商的质量好,就比质量问题多的要多采购;如果供应商的订货点设低一点,生产周期降低一点,那么库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如果交货非常准时,就不要设立太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通过生产外包,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所谓生产外包其实就是将本应由,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就本质来看,生产外包可以让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从而节省出企业更多的精力能够投入到其相对精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上去,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库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企业资金大量占用和减少库存管理成本,要求库存量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要求库存充足;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矛盾,是企业进行库存成本控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库存成本的构成、重要性和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剖析当今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成本控制的研究方案。但是,供应链管理下企业库存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19):192-193.

[2]卢佰慧.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J].商,2013(14):16-18.

[3]孙玉微.浅谈成本分析和库存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12):63-64.

[4]董鹏,吴炬文.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业零库存的反思[J].中国印刷,2016(1):52-57.

[5]刘圣春,龚本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13-17.

[6]姬素红.以物资管理系统为依托构建和完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体系[J].管理学文摘,2015(11):75-77.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研究论文

库存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库存管理硕士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如何抓住客户的需求,如何快速调整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了竞争利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已从简单的仓库收发存,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库存协同。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企业库存管理的特点,展开现状分析,并提出改善现有问题的路径设计,这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库存管理;现状;供应商

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成了一种大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被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企业对于资源的把握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库存管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对于发展中企业来说,库存管理能折射出企业运作效率,是部门分工的重要参照。对于成熟的规模企业来说,库存管理也是企业必须严格把握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新常态下企业库存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一、新常态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新时期下,尽管企业有一定ERP管理基础,但是由于定制化导致生产产品系列臃肿,目前国内企业管理人员也一直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缺乏计划及管理机制

车间是制造的基本场所,现场作业的内容因各家工厂的生产内容与设备状况的不同,但基本上的作业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企业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一般包括对物料、对生产设备和对生产员工的管理,虽然企业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车间在物料的领取、堆放、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生产车间依据编排的物料需求计划向原料库下发物料领取单,库管员依据领料单配料发料,但在企业存在着生产车间工人在库管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取料的情况,造成原料库账卡不符和生产车间物料管理的混乱。生产车间在进行物料的`管理时,标示不清,分区不明,摆放无序。

生产车间为了完成生产进度不得不加大对原料库的投料数量,某些车间曾经发生过过量或重复投料的现象,生产车间的呆废料与合格物料混在一起,没有及时清理,使得大量在制品囤积在生产车间。其次,生产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不严格。企业生产属于工序接替的流水线生产,一旦某个环节的设备出了故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破,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制度,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善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馈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建立采购部门的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对采购员绩效的考核约束机制。在原料库库管员进行原料验收接收时,只要是采购员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什么用途,也不管采购计划的数量,来多少就接收多少,采购员过量采购和结构性不合理采购的现象一直存在,且有日益加剧的可能性。

再者,由于企业采购部门缺少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采购员做好做坏一个样,容易挫伤采购员的积极性,采购员在日常的采购谈判和工作中,只关心采购物料的进价,对物料供货的准时性和质量把关不严;另一方面采购员与供应商之间容易相互勾结,滋生采购行为。2.采购批量的设置不合理在目前的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开发、遴选和维护完全由采购部门负责,根据采购的不同种类又分别有不同的采购人员具体负责。由于采购员责任意识不强和害怕承担采购风险,采购员都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根据企业原料库和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去推动供应商选择合适的采购批量和降低采购批量。再者,供应商一旦进入公司正式的供应商体系,再要求改变和调整采购批量显得十分苦难,供应商都要求额外的补偿。因此,在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前将采购批量设置显得尤为重要。3.库存管理缺乏秩序性企业的盘点的方式也没有对物料分类进行,大量的物料在盘点过程中经常发生“盘盈”或“盘亏”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物料的管理和库存准确信息的保持,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库存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重点物料也没有进行重点管理,是一种粗放的库存管理模式,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和库存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并没有把库存信息当做一种企业资源进行管理,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和原料库与采购部门的地域分离,造成物料企业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二、新常态下提升企业库存管理的路径设计

(一)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

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局限性,企业经常受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制约。企业并没有与供应商达成深入的合作共识。在没有数据支持,没有指标引导的情况下,企业也并没有培养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的战略眼光。对于经销商而言,有着类似的情况。经销商受自身利益驱动,其销售策略和库存方案往往与企业预期不一致。企业尽管产品的保质期长,但是供应商的库存积压仍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供应商在对于自身库存的把握上也存在困难,企业对其支持和引导并不足。企业涉及产品种类多,应打破传统高安全库存的运行模式,与供应商建立补给策略及确定库存水平,使供应商长期辅助企业的库存管理,成为主动的推进方,可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多元策略控制外购件采购成本

外购件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层面,建议仓储部门明晰外购件种类,建立伙伴型供应商,确定供应商的权利及责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对货源进行补充,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运营链高层管理者应将JIT模式贯彻至企业库存管理体系中。倒拉式管理模式中的JIT是一种以准求零库存来保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串联的一种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可以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改进货物企业环节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这一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中小型企业中得到成功运行。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对库存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战略布局。

(三)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激励体制

新常态下,针对企业目前的货物库存管理现状,公司经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司高层领导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联系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包含经营战略的执行进程、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程度等,同时针对于现在企业存在的保管、记账、等采用同一部门进行应给与彻底废除,建立不同部门的相互独立工作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在进行内部企业时的资产一致。此外,在薪酬方面,建立随岗位变动的薪酬模式,库存管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中设置岗位薪酬福利指标,结合员工工作业绩对比分析,确定职位等级变化后的薪金水平。为鼓励不同级别的员工学习先进技术或管理知识,设定单独的知识激励体制;最后,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采用个性化薪酬的竞争方式,在普通正常薪酬的规划体系范畴内,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结合的方案。

三、结束语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中小型企业因管理理念、资金实力、管理团队或硬件设施的限制,库存管理往往存在目标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以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应实时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建立多元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强化内部审计,才可以保障库存管理的高效运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惜.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策略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9):73-74.

[2]肖霖,周春艳.浅析中小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4):63-65.

[3]杨月,宋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9):131-132.

[4]柳彩莲,陈思远.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7).

[5]林勇.供应链库存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论文范文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2.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3.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4.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5.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6.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7.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库存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库存管理硕士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规则。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如何抓住客户的需求,如何快速调整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了竞争利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已从简单的仓库收发存,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库存协同。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企业库存管理的特点,展开现状分析,并提出改善现有问题的路径设计,这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库存管理;现状;供应商

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成了一种大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被上升到供应链的高度,企业对于资源的把握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而库存管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对于发展中企业来说,库存管理能折射出企业运作效率,是部门分工的重要参照。对于成熟的规模企业来说,库存管理也是企业必须严格把握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新常态下企业库存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推动意义。

一、新常态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新时期下,尽管企业有一定ERP管理基础,但是由于定制化导致生产产品系列臃肿,目前国内企业管理人员也一直对库存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品缺乏计划及管理机制

车间是制造的基本场所,现场作业的内容因各家工厂的生产内容与设备状况的不同,但基本上的作业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企业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一般包括对物料、对生产设备和对生产员工的管理,虽然企业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产车间在物料的领取、堆放、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生产车间依据编排的物料需求计划向原料库下发物料领取单,库管员依据领料单配料发料,但在企业存在着生产车间工人在库管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取料的情况,造成原料库账卡不符和生产车间物料管理的混乱。生产车间在进行物料的`管理时,标示不清,分区不明,摆放无序。

生产车间为了完成生产进度不得不加大对原料库的投料数量,某些车间曾经发生过过量或重复投料的现象,生产车间的呆废料与合格物料混在一起,没有及时清理,使得大量在制品囤积在生产车间。其次,生产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不严格。企业生产属于工序接替的流水线生产,一旦某个环节的设备出了故障,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会被打破,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检查、保养、维修制度,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善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采购,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反馈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建立采购部门的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对采购员绩效的考核约束机制。在原料库库管员进行原料验收接收时,只要是采购员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什么用途,也不管采购计划的数量,来多少就接收多少,采购员过量采购和结构性不合理采购的现象一直存在,且有日益加剧的可能性。

再者,由于企业采购部门缺少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采购员做好做坏一个样,容易挫伤采购员的积极性,采购员在日常的采购谈判和工作中,只关心采购物料的进价,对物料供货的准时性和质量把关不严;另一方面采购员与供应商之间容易相互勾结,滋生采购行为。2.采购批量的设置不合理在目前的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开发、遴选和维护完全由采购部门负责,根据采购的不同种类又分别有不同的采购人员具体负责。由于采购员责任意识不强和害怕承担采购风险,采购员都没有很强烈的意愿去根据企业原料库和生产线的具体情况去推动供应商选择合适的采购批量和降低采购批量。再者,供应商一旦进入公司正式的供应商体系,再要求改变和调整采购批量显得十分苦难,供应商都要求额外的补偿。因此,在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前将采购批量设置显得尤为重要。3.库存管理缺乏秩序性企业的盘点的方式也没有对物料分类进行,大量的物料在盘点过程中经常发生“盘盈”或“盘亏”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物料的管理和库存准确信息的保持,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库存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重点物料也没有进行重点管理,是一种粗放的库存管理模式,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和库存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并没有把库存信息当做一种企业资源进行管理,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和原料库与采购部门的地域分离,造成物料企业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二、新常态下提升企业库存管理的路径设计

(一)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

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局限性,企业经常受到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制约。企业并没有与供应商达成深入的合作共识。在没有数据支持,没有指标引导的情况下,企业也并没有培养供应商发展供应商的战略眼光。对于经销商而言,有着类似的情况。经销商受自身利益驱动,其销售策略和库存方案往往与企业预期不一致。企业尽管产品的保质期长,但是供应商的库存积压仍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供应商在对于自身库存的把握上也存在困难,企业对其支持和引导并不足。企业涉及产品种类多,应打破传统高安全库存的运行模式,与供应商建立补给策略及确定库存水平,使供应商长期辅助企业的库存管理,成为主动的推进方,可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多元策略控制外购件采购成本

外购件是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层面,建议仓储部门明晰外购件种类,建立伙伴型供应商,确定供应商的权利及责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对货源进行补充,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运营链高层管理者应将JIT模式贯彻至企业库存管理体系中。倒拉式管理模式中的JIT是一种以准求零库存来保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相互串联的一种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可以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改进货物企业环节等三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这一管理模式目前在国外中小型企业中得到成功运行。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对库存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战略布局。

(三)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激励体制

新常态下,针对企业目前的货物库存管理现状,公司经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司高层领导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联系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报告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包含经营战略的执行进程、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程度等,同时针对于现在企业存在的保管、记账、等采用同一部门进行应给与彻底废除,建立不同部门的相互独立工作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在进行内部企业时的资产一致。此外,在薪酬方面,建立随岗位变动的薪酬模式,库存管理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中设置岗位薪酬福利指标,结合员工工作业绩对比分析,确定职位等级变化后的薪金水平。为鼓励不同级别的员工学习先进技术或管理知识,设定单独的知识激励体制;最后,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采用个性化薪酬的竞争方式,在普通正常薪酬的规划体系范畴内,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结合的方案。

三、结束语

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中小型企业因管理理念、资金实力、管理团队或硬件设施的限制,库存管理往往存在目标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以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应实时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流程、建立多元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强化内部审计,才可以保障库存管理的高效运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惜.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策略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9):73-74.

[2]肖霖,周春艳.浅析中小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4):63-65.

[3]杨月,宋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9):131-132.

[4]柳彩莲,陈思远.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7).

[5]林勇.供应链库存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