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百色旧石器的发现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1:46:18

百色旧石器的发现与研究论文

一、古遗址

(一)柳城巨猿洞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

简 介:

柳城巨猿洞位于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村西南的楞寨山上。

巨猿洞发现于山西麓的峭壁上,洞口距地面约90米。

巨猿洞包括巨猿洞Ⅰ号洞及Ⅱ号洞,洞内长28米,面积180平方米。

柳城巨猿洞遗址于1956年发现。

1956年至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巨猿洞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洞内堆积物厚2至4米,由上而下可分为六层。

出土巨猿下颌骨化石3件,巨猿牙齿化石1100多枚。

伴生动物化石包括从高等灵长类到低等脊椎动物化石数千件,它们分属哺乳动物的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六类。

主要有猩猩、金丝猴、猕猴、华南毫猪、硕箭猪、拟豺、小猪獾、水獭、似中国黑熊、大熊猫小种、桑氏鬣狗、最后鬣狗、豹、德氏花面狸、灵猫、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似锯齿三棱齿象、云南马、爪兽、裴氏獏、柴氏犀牛、最后双齿尖河猪、多突起河猪、柳城猪、丘齿鼷鹿、湖麂、凤岐祖鹿、云南黑鹿、广西巨羊等,其中有不少为新种。

柳城巨猿洞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

柳城巨猿洞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巨猿化石最多的一处洞穴,出土的巨猿化石代表着77个巨猿个体,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巨猿的形态及人类进化系统诸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

出土的其他动物化石作为更新世华南动物群的典型的代表,不仅为解决柳城巨猿洞的地质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华南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分类等问题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

简 介: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位于田东县祥周镇,布兵盆地位于田东县百色盆地东南部,是中国南方一个小型断陷盆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洞穴极为丰富,目前有十余个洞穴发现古代遗存。

该洞穴遗址群于1999年被发现。

2002年至今,广西自然博物馆和田东县博物馆对布兵盆地茅草洞、吹风洞、么会洞、感仙洞、雾云上洞、宝来洞、雾云洞、陆那洞、小山洞、中山洞、鲤鱼洞(原名定雾洞改名为鲤鱼洞)和村空洞等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

在吹风洞发掘的平方米范围内,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007件,包括哺乳动物化石915,巨猿牙齿化石92件。

哺乳动物群共24种,是典型早更新世早期的代表性种属,吹风洞动物群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00万年左右。

2004年么会洞两次发掘的面积30平方米,发现625件哺乳动物化石和8件石制品,哺乳动物22种。

其他洞穴均出土过动物化石或石制品。

布兵盆地洞穴遗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对于研究东亚早期人类的起源、现代人类的起源和中国南方第四纪环境变化意义重大。

(三)那赖遗址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

简 介:

那赖遗址位于田阳县城西面约3千米,坐落于田州镇兴城村与那坡镇六合村交界处的山包上,面积约5平方千米。

该遗址于2003年发现,属右江南岸四级阶地,高出山脚约70米,网纹红土层厚1-4米,砾石层距地表10-25米。

遗址内散布着丰富的打制石器及加工碎片,器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

在遗址的最高点有一处约50平方米的核心区,石制品分布密集。

2005年广西文物工作队等对那赖遗址进行局部抢救 性发掘,出土大量的砍砸器、手斧、手镐、刮削器等石制品和玻璃陨石。

经对与手斧同地层出土的玻璃陨石进行年代测定,该遗址的年代为距今万年。

那赖遗址是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内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石器加工场,是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中的首次发现,可能是迄今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

那赖遗址石制品丰富,种类齐全,保存较好,是百色旧石器的重要成员,对研究我国南方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晓锦遗址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

简 介:

晓锦遗址位于资源县资源镇晓锦村下锦自然村后龙山,距县城东北方13千米,西面约3千米为资江,西南约30千米为浔江,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

该遗址1997年底发现,广西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40平方米。

该遗址发现了大量柱洞、灰坑、水沟和10余座房址,以及陶窑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部分完整器及数万粒碳化稻米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

晓锦遗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确认为是桂北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现的大量柱洞、灰坑、墓葬等,在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是首次发现;碳化稻米的发现也属首次,是两广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标本,对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和稻作文化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大浪古城遗址

年 代:汉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简 介:

大浪古城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

城址东、南、北三面为护城河,西面临周江古河道。

大浪古城在20世纪60年代被县文物部门调查发现。

2002年广西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古城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城址呈正方形,边长220米,面积 48,400平方米。

城址东、南、北三面有护城河,西面临江。

城墙残宽5~20米,残高1~5米。

四面城墙的中部均有缺口,可能为城门,除西南角已被破坏外,其余三个角均较宽大且高出周围城墙体, 可能为角楼。

现护城河已淤塞,但轮廓清晰。

城址内出土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建筑石构件等遗物,在城中央发现建筑遗址,西门外古河道边还发现了与城门相连的码头遗迹,包括弧形夯土平台、台阶踏跺和船埠等。

初步确定大浪古城遗址可能是《汉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之一。

大浪古城的发现,对寻找西汉中期的合浦郡郡治有很大的帮助,也为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这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课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质料。

(六)草鞋村遗址

年 代:汉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简 介:

合浦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草鞋村西南侧的小岭上,遗址西临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门江。

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

2007年至2008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分布面积 13,310 平方米。

发现陶窑、砖窑共22座,建筑遗址5处,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遗迹,呈环状分布于小岭的坡坎四周。

出土云树纹和兽面纹瓦当、几何印纹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残片,也有米字纹、方格纹及方格带戳印纹陶罐,水波纹陶钵,瓦当,陶垫,陶拍、网坠等。

初步确定为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为集制陶作坊和窑场于一体的汉代遗址。

草鞋村遗址考古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大规模、完整的汉代制陶作坊遗迹的发现,遗址规模之大、功能之系统、保存之完整,在我国南方地区汉代考古上较为少见。

对研究中原砖瓦制作技术南传和汉代官营手工业制度,寻找汉代合浦港及合浦郡治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七)越州故城

年 代:南朝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

简 介:

越州故城位于钦州市浦北县石埇镇坡子坪村,距县城60千米,城址南滨南流江,依山筑就。

1963年广东省考古队对位于城址内子城(官厅地)进行试掘。

越州故城呈方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

东西南北门对称,城墙残高3~8米,城基最宽处约16米,全部城墙均以红黄色泥与粗沙混合夯筑,每隔百步有一突出城墙外的“马面”,全城周长2080米,占地面积370亩。

东南面为一内城码头,穿过护城濠与南流江相连,城址内十字街道与东西南北门对称,呈方形,东北城墙依山筑就,穿山为城门。

内城建在西面的一座山岗上,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60米,也呈方形。

内城南北宽130米,东西160米,城墙基宽3~6米,残高1~2米,全城四周有护城濠。

城内出土有筒瓦、板瓦、兽面瓦当、水波纹、素面陶罐残片、青黄色釉陶碗残片等。

据《南齐书》记载,越州是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越州城自置至废,经历了我国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约废于隋朝中叶。

越州故城是目前广西保存较好的南朝城址之一,对研究南朝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八)中和窑址

年 代:宋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

简 介:

中和窑址位于梧州市藤县藤州镇中和村,距县城约10千米的北流河东岸。

遗址于1963年发现。

1964年、1973年分别由自治区博物馆和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中山大学等进行了发掘清理,1981年9月和1986年6月时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李辉柄主任率队曾两次到中和窑址考察采集标本。

通过挖掘清理发现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沿岸长约2千米,宽约千米的小山丘上。

两次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中和窑的结构,为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呈长方形。

分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四部分。

窑长一般为10~60米,宽为~3米。

烧制方法早期采用一钵一器仰烧法,晚期兼用迭烧法。

瓷器品种式样繁多,有各式碗、盏、盘、碟、杯、洗、盒、钵、壶、罐、瓶、灯、炉、盂、熏炉、魂瓶、枕、腰鼓和印花模具等,以碗、盏、盘、碟等日用器为主。

纹饰丰富多彩,主要以缠枝花卉为主,有折枝、缠枝花卉、海水游鱼、海水戏婴、印花模具瓷质有尖状蘑菇形、半球状蘑菇形、平顶等式样。

印面所刻花纹分阴、阳两种,颇具特色。

其中一件飞鸟花卉印花模具,背面刻“嘉熙二年戊戌岁春季念龙参造”年款。

中和窑址的年代应在北宋至南宋的后期,是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地方民窑。

藤县中和窑址的发现,扩大了我国青白瓷窑址的分布范围,填补了广西青白瓷研究的空白,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研究我国古代外销陶瓷提供新的资料,为研究宋代广西手工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对外友好往来,特别是与东盟各国往来有重要意义。

9千年前的人类城市遗址1998年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11月20日报道了考古学家Tim Appenzeller、Daniel Clery等人在亚洲西部半岛安纳托利亚(Anatolia)发现一个九千多年前的城市遗迹。80万年前百色古人类石器和遗址中、美等国专家最新联合测定出中国广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80万年前。人类起源计划署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波茨说,百色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在东亚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判断年代数据最精确的人类遗址。它的精巧程度和遍布整个盆地的情况,与同时期非洲的阿舍利文化发展的程度相近。它证明了8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的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与非洲的古人类一样成熟。波茨说,中美专家在百色地区发现了大批包括手斧在内的打制石器。这些看似粗糙的石器在80万年前制做起来并不简单,每一件手斧都需要五十多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这些双面打制的石器设计对称,而且都有一定的尺寸标准,说明亚洲古人类的智力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旧石器时代色彩特点研究论文

文明是人类的标志,而最早的历史文明包括艺术也都和所发现的大量的生活场所所留下的遗迹有关,甚至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乃至更久远的年代。19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北部的岩洞里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批岩画与现时代的艺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而传统艺术的概念应当是当今直至远古的艺术,当代艺术也不是偶然出现的,正如人类的发展史一样,一个地方衰落下去,又在相应的地方产生新的文明和艺术。 一、石器时代的美术与绘画 艺术的历史概括来说分为:古代美术史、中世纪美术史、近代美术史、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史。古代美术是对石、骨、角等材料粗糙简陋的加工,伴随着这类加工的逐渐向精细发展,开始出现了岩画、雕刻及人体装饰品,对以后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旧石器时代世界美术 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距今有1万多年的历史,那里的岩画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以狩猎为主,当时的人们因以狩猎为生,而动物便成了他们聊以生机的源泉,跟捕猎后圈养起来的动物生活在一起,为了能捕猎到更多的猎物而将猎物的灵魂画于岩壁之上,以祈求能顺利“得手”,为了刻画猎物他们从土中寻找和制造颜料,利用动物的骨髓做调色油,用动物毛做画笔等等。他们观察动物的一举一动,感受动物的呼吸,聆听动物的鸣叫,动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严酷而单纯的现实生活中古人的感知能力超然,他们聚精会神用自己的灵魂去感知和表现动物的灵魂,当你(每个人)在看岩画时,都会被那画面背后的隐藏起来的看不到的生动的灵魂而感动。世界公认“天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阿尔塔米拉岩画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令人感动的绘画”。 (二)中国新旧石器时代的绘画 我国最早的绘画在距今3万年左右,山西省朔县峙峪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其被发现在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上,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图和愿望。而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也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在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中发现了陶器而得名的“仰韶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了一件陶缸,迄今6至7千年。因陶绘上的“鹳鱼石斧彩图”而得名鹳鱼石斧纹彩陶缸: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47公分、口径公分、底径公分,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 在整件作品中,鹳、鱼、石斧的描绘极具绘画性。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的相结合,且在器物的右边竖立着一把装有把柄的石斧,石斧上的符号、孔眼和紧缠的绳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中鹳与鱼面对石斧,隐藏着先民对劳动情景的特殊审美气质,同时对劳动工具的崇拜,相信工具像神一样的保佑着人类。石斧被赋予灵性的神圣化了,它成为了氏族的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祈求石斧能保佑氏族的平安、吉祥、欢乐和丰收。而画上面鸟与鱼和斧的画法俨然不同:鸟用白色平涂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鱼与斧却用了黑粗有力的线条勾勒,轮廓显得醒目且庄严,刚柔并用表现出主题的神态,堪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杰作。 以上所述中可以看到欧洲最早的绘画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公元前15000年。当时生活手段很少,环境的恶劣,需要依靠借助人自身力量之外的巫术来维护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宗教意识,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更使人类的生活相对稳定下来。农牧业的发展与大自然的变化和气候的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通过超然的力量来保佑以获取平安,图腾崇拜被对自然物的崇拜和对“神”的敬仰所代替。所以,从中石器时代起,造型艺术风格的演变也从写实的手法开始,转向抽象化和符号画了。“鹤鱼石斧图”是最具有新石器时代美术风格的绘画。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 在公元2000年古希腊爱琴海文化中,其建筑壁画有陶器和其他工艺品上的装饰画,具有代表性的是克里特文化。那时已出现了手工业和农业。金属工艺、冶炼技术、象牙雕刻和陶器工艺等出现,在壁画、雕塑和建筑方面也已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克里特彩陶的特点是黑底上绘白色,红色或橙色的花纹。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黄河流域内已出现了青铜器。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具相当高的水平,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河南洛阳出土的经过精工雕琢的铁锛、铁斧,说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的历史。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内容突出了神权与王权,其完美而神秘、杰出的造型艺术特盛行了多个世纪,创造了中国早期文化艺术在世界的雄厚地位。从爱琴文化的克里特到黄河流域的商朝艺术中都可以看到,产品不仅美观还具用的良好性能,而且它的美观性和装饰性都在趋于完美的发展。 再看商周青铜器,整个外观造型威严,整洁。器两边的把手利用动物的威武造型,器身圆润、浑厚。器盖和器身融为一体,最顶处有盖,以防脏物落入,底座端庄,挺直耸立。器物上的装饰以龙纹、凤纹、雷文、云纹、兽纹等的连续纹样为主且出现双层装饰更加显示出神秘性。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那时的文化受宗教礼治和原始图腾影响,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它形神兼备又实用,堪称历史杰作。以上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从爱琴海文化到我国黄河流域的青铜器在绘画上都凸显出当时艺术的卓越成就。 三、传统与当代的差别 中世纪美术:包括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哥特艺术与罗马艺术、伊斯兰教艺术、蛮族艺术和日本的佛教艺术。近代艺术:当新兴的资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时,艺术上产生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代艺术:产生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丰富璀璨的艺术,它包括现代派绘画、雕塑以及电影、现代舞和戏剧。当代艺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哲学、文学、艺术等也随着在历史变革的反思中发生着概念性的变化。哲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哲学家乔纳森主张的“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它跨越了国界家和科学的界限,从建筑学到想象艺术和音乐,从文学到历史,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都涉及到了,而且它不限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在绘画领域方面有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观念艺术、电脑画、新绘画、新表现主义、涂鸦艺术等。 传统与当代艺术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形式上有参考可以比较,例如色彩、形状、比例、格式以及效果等。而当代艺术由于形式多样,是艺术家以个人感受、喜好、文化层次为基础而进行创作,作品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它所反应的是当今时代的艺术面貌,归根结底还是现代生活的环境与节奏起了决定性因素,在多信息、多物质、多竞争、多消费的纷杂中,要使人们思想单纯化已经不可能。最难之处是对当代艺术在文化上的阐释。在时空的长河里我们可以对以前传统艺术加以肯定,在现阶段也只能短暂的对某些没有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艺术(当代艺术)在某些程度上做无奈的默认,期待艺术创作者能真正的静下心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观察事物之后,再呈现出发自内心的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当代艺术作品。

浅析中国历代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 万年。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本文章将从中国历代服饰的介绍,探讨服饰文化体现的本色品味的经典风情和人类智慧的相通、相容性以及阶级观念在服装上的体现。原始社会服饰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 ,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秦汉服饰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 。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隋唐服饰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 ,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宋辽夏金元服饰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 ,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辽、西夏、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采用唐宋官服旧制。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契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采用。元代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戴笠子帽。元代每年举行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朝少有。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明清服饰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 ,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 ,遂以朱为正色 ,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现代服饰 (1912年以来)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旧石器时代壁画特征研究论文

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法国的拉斯科洞窟的主要题材是动物,有牛、马、鹿等,其中最精彩的是野牛和鹿。

画家以准确而简洁的线条画出有各种动态的动物的侧面像,有的用红、黑两色,渲染出明暗和体积,气势磅礴,奔驰跳跃的姿态充满了生动有力的节奏。我们可以说拉斯科洞窟的壁画已经非常写实。在狩猎维生的时代,这些洞穴里的绘画是他们的历史,也是他们生存的记忆与信仰吧。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仍然以大量的动物为主,其中表现最杰出的是体型硕大的牛。

野牛的体型掌握的非常准确,前胸厚实雄壮,凸显了身体的壮大。

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崖壁画最显著的特点是;1.写实的大型动物形象;2.形象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3.各种抽象的符号。这些特征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石斛临床研究与发现论文

石斛的作用与功效

味甘,性微寒。入胃、肾经。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强筋健骨。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痛干呕、咳嗽少痰等症。

1、滋养阴津

《中国药学大词典》称其“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说它善于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2、增强体质

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

石斛内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实验证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3、补益脾胃

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人民称他为“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

现代实验证实,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

同时,口服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4、护肝利胆

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

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枫斗”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并的要药。

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5、疏清虚热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分别记载“清胃除虚热,”“痔胃中虚热”。

与普通清热药物相比,石斛所清的虚热是以阴虚,热盛为特点的。

6、强筋壮骨

人进入中年以后,“人阴气自半”(朱丹溪)人体的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石斛能够滋养阴液,阴液能够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流利关节、增强抗风湿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7、促进循环

石斛能养阴,可以濡润脉道,扩张血管,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实验结果表明,石斛能够显著改善血淤症状,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8、降低血糖

中医认为,消渴病(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以肾阴虚,肺胃早热为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其病理特点。

石斛功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

临床研究表明,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糖恢复正常。

9、抑制肿瘤

石斛对人体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某些细胞有杀灭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临床时间表明,石斛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0、明亮眼目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都通过脉上,注于眼睛,而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生理病理于肝的阴精旺盛与否关系密切。

石斛具有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作为养护眼睛的佳品。

现代药力研究证实,石斛对防治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可以保持晶状体的透明度百分之三十六点。

而且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或纠正作用。

11、滋养肌肤

人体进入中年期后,由于体内的阴液日益减少,从而加速了皮肤老化,使之变黑或变皱。

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质,对人体皮肤有滋润营养作用。

12、延年益寿

《神农本草经》将石斛列为具有“轻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药物。

现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石斛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药物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更广泛,更全面。

13、其他医效。

铁皮石斛具有益胃润肺、养阴生津之功效。

对亏阴虚火、五脏虚损、烦热自汗、精气不足、眼目昏暗、胃热烦渴、咳嗽咽痛、口燥舌苔、熬夜积火、烟酒过度有显著疗效。

常服能治标固本、调和阴阳、壮阳补肾、养颜驻容,从而达到保健益寿之功效。

以下是石斛的功效和作用:

1、调节血压

铁皮石斛可以提高胰岛细胞弹性,快速刺激细胞再生,激活休眠细胞,从而达到 降低血压,血压平衡的状态。

2、降低血糖

研究表明,铁皮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糖恢复正常。

3、强筋降脂

铁皮石斛能够滋养阴液、润滑关节,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扩展资料:

石斛的挑选:

1.看颜色和形状

选择石斛要先看颜色,颜色为铁皮色的为上品,意味着多糖含量高;再观其形状,形状卷得严实,卷的圈术越多者为佳品。外形大小匀称,做工精细,颗粒饱满者为佳。

2.闻味道

闻其味道,石斛香味重,加工石斛是用炭火慢慢的烘烤,并经揉搓卷成弹簧装固定成型,烘干而成。因此,细细闻石斛有淡淡的炭火味,无异味。

3.掂重量

石斛的单位重量也能看出石斛的品质,越重的石斛,质量越好。

参考资料:石斛的功效--人民网

石斛的功效有许多的呢,下面我列举几种。

铁皮石斛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它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像胃病、肝胆病、风湿病、癌症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对于该药的食用一定要注意必须要长时间的煎熬。

什么是铁皮石斛

什么是铁皮石斛?铁皮石斛或许大家都会认为它是一种铁制品之类的,其实它是一种植物,而且是一种观赏、药用集为一体的植物。

铁皮石斛又名石斛兰,为兰科石斛属植物。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由于花形、花姿优美,艳丽多彩,种类繁多,花期长,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和关注,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常用分株、扦插和组培养殖。中医认为铁皮石斛性味功效:味甘,性微寒。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的功效。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被民间称作“救命仙草”。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铁皮石斛利用价值非常的高,但是现在几乎到濒危的地步,它被列为是三级保护品种,还被收载到《中国植物红皮书》濒危植物当中。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石斛是一种植物,它是一种有着观赏价值,有着药用价值的特殊植物,它在药用方面作用巨大,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我们来了解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铁皮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铁皮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

2、促进消化铁皮石斛是益胃生津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铁皮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铁皮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3、护肝利胆 铁皮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石斛”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病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4、抗风湿 人进入中年以后,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铁皮石斛能够滋养阴液、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流利关节、增强抗风湿的效果;

5、降低血糖血脂铁皮石斛功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临床研究表明,铁皮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正常;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6、抗肿瘤 铁皮石斛对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某些细胞有杀灭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临床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7、保护视力石斛具有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作为养护眼睛的佳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石斛对防治老年白内障和保护少儿视力有明显效果。

8、滋养肌肤 人体进入中年后,由于体内的阴液日益减少,从而加速了皮肤老化,使之变黑或变皱。铁皮石斛含有的黏液质,对人体皮肤有滋润营养作用。

9、抗衰老《神农本草经》将铁皮石斛列为具有“轻身延年”作用的圣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铁皮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药物更广泛、更全面。

铁皮石斛的真不愧为救命仙草,它作用大,功效多,是名贵的中药材。但是,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必须要将其煎熬较长的时间才能食用。

食用铁皮石斛的注意事项

铁皮石斛是中药材当中最为名贵的一种,其不仅在药用方面疗效显著,而且还可以用于煲汤,煮粥,煮水,泡茶等。对铁皮石斛不可盲目食用,必须要了解食用铁皮石斛的注意事项。

1、单独使用铁皮石斛注意事项。单一使用铁皮石斛,是无须担心,可以放心使用的。但是,铁皮石斛需要煎熬较长的时间,才能食用。《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说,铁皮石斛比较耐煎熬,单一使用时,需要长时间煎煮,才能发挥其药效。

2、铁皮石斛与其他药材一起使用注意事项。在处方中,铁皮石斛在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熬食用时,应提前煎煮30分钟及以上,再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以便发挥其药效。铁皮石斛在使用时,不能与石膏、巴豆、僵蚕、雷丸等一起使用,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3、不宜使用铁皮石斛的病症。铁皮石斛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可以使用铁皮石斛来治疗。对于身体虚弱无火气或是实热症、腹胀者,是不能使用铁皮石斛的。感冒时不宜过早使用铁皮石斛,会造成邪气排解不出。铁皮石斛能助湿邪,所以湿温尚未化燥的人不宜使用。另外,孕妇在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4、铁皮石斛食用后注意事项。食用萝卜会加强肠道运动,达到排便“通气”的效果。而食用进入肠胃的铁皮石斛,需要时间慢慢去被吸收、消化。在食用铁皮石斛之后又食用萝卜,会使肠道不能有效的吸收铁皮石斛的成分,也就达不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效果。绿豆会影响其他食用物品对人体的作用。食用铁皮石斛,再食用绿豆制品,会抑制铁皮石斛对人体发生积极的作用,也就大大降低了铁皮石斛的功效。

食用铁皮石斛必须要注意以上的几点,只有合理的食用,才能让其药效得到发挥。铁皮石斛是补益类的药物,它有着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对于胃病,肝胆病等治疗均有效。

石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论文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崛起,石墨产品尤其是下游深加工制品越来越引起关注,正逐渐成为国防、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为此,美国、欧盟等早已把石墨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加以控制开采。而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墨行业准入条件》也对当前的石墨市场乃至整个石墨行业的未来发展形成种种利好。

石墨烯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在石墨烯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生产角度看,作为石墨烯生产原料的石墨,在我国储能丰富,价格低廉。正是看到了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许多国家纷纷建立石墨烯相关技术研发中心,尝试使用石墨烯商业化,进而在工业、技术和电子相关领域获得潜在的应用专利。

如欧盟委员会将石墨烯作为“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设立专项研发计划,拨出10亿欧元经费。英国政府也投资建立国家石墨烯研究所,力图使这种材料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和市场。

石墨烯有望在诸多应用领域中成为新一代器件,为了探寻石墨烯更广阔的应用领域,还需继续寻求更为优异的石墨烯制备工艺,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

石墨烯用途是:

石墨烯可以用来制作晶体管,由于石墨烯结构的高度稳定性,这种晶体管在接近单个原子的尺度上依然能稳定地工作。

相比之下,如今以硅为材料的晶体管在10纳米左右的尺度上就会失去稳定性;石墨烯中电子对外场的反应速度超快这一特点,又使得由它制成的晶体管可以达到极高的工作频率。

主要上市公司:贝特瑞(835185);方大炭素(600516);银基烯碳(400070);碳元科技(603133);沃特新材料(002886);常州二维碳素(833608)

本文核心数据:石墨烯行业企业营收额;石墨烯行业区域企业数量;石墨烯行业企业产能

行业概况

1、定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应用于物理、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具有较好的额导热性、光学特性和稳定性。石墨烯虽然从合成和证实存在到今天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目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石墨烯层数可分为单层石墨层、少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按照功能化形式可以分为氧化石墨烯、氢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等;按照产品形态又可分为石墨烯粉体和石墨烯薄膜。

2、产业链剖析:下游应用较为广泛

石墨烯产业链的上游为石墨矿资源及生产设备;中游为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粉体制造;下游主要的应用以新能源、涂料、大健康、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

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链的上游石墨烯矿产及设备公司有方大炭素、思泉新材和宝泰隆等;中游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的生产公司有常州二维碳素、第六元素和中泰化学等;下游应用领域众多,目前较为广泛的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企业有贝特瑞新材料、东方碳素、南都电池和欣旺达等;涂料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有墨睿科技和深创时代等;大健康领域代表性公司有烯旺科技和圣泉集团等;节能环保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有正拓能源和驰飞等;化工新材料的代表性企业有新纶科技和华高烯暖等;电子信息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包括远望谷和汉威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始于1947年,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但真正能够独立存在的二维石墨烯晶体则是出现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物理学教授Andre K. Geim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微机械剥离方法首次获得了石墨烯,标志着这一新型材料的问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从2007年开始对石墨烯项目投资,促进了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石墨烯先后被列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政策的推动促使了我国一大批石墨烯企业的诞生,石墨烯生产开始走向批量化、规模化。2017年至今,石墨烯已经在锂电池、太阳能、散热材料、电缆LED等行业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行业政策背景:“十四五”规划愈发重视石墨烯行业的发展

相比于国外政府较早进行政策扶持,我国直到2012年才由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之后,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确立石墨烯在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鼓励在电化学储能、海洋工程、柔性电子器件、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汽车、航天航空行业等领域拓展石墨烯应用。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支持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任务。

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石墨烯产品主要为石墨烯粉体和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粉体主要应用于防腐涂料、锂电池、超级电容、导热塑料、消费电子散热片等行业;石墨烯薄膜主要在导热膜、柔性显示、传感器、集成电器等行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1、供给:石墨烯粉体和石墨烯薄膜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

目前中国大部分石墨烯行业代表性企业均已建立石墨烯产品生产线,其中,在明确公布产量数据的企业中,第六元素、凯纳股份、青岛昊鑫及先丰纳米的石墨烯相关产品产能均达到了千吨级别。此外,根据2021年11月12日举办的2021(第八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已成为石墨烯材料生产大国,石墨烯粉体产能达万吨,石墨烯薄膜产能740万平米。

注:上述数据均来源于企业官网,部分企业官网数据未做更新。

2、需求:石墨烯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达百亿以上

2015年到2018年,我国石墨烯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据中国经济信息社数据统计,2015年石墨烯市场规模仅为6亿元,2018年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约为11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17%。在高速发展后,从2019年开始石墨烯行业进入快速平稳发展期,增速有所降低,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2020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形势展望》估算,2019年中国石墨烯规模将达到120亿元;根据石墨烯联盟公布的数据,2020年国内石墨烯相关领域市场规模达140亿元。初步估测2021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或达到157亿元。

3、专利情况:2020年石墨烯相关专利申请热度最高

根据智慧芽搜索结果,2015-2022年9月,我国石墨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先增后降,2020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峰值33390项,2021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下降至30165项。此外,截至2022年9月的石墨烯相关专利中,发明申请类型的专利占比最多,达到了57%,其次为授权发明,占比为27%。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9月26日。

4、发展痛点:关键技术制约下游应用拓展

由于石墨烯从发现至今仅经历10余年时间,其发展仍处于较新的阶段,尽管石墨烯在规模化生产技术和 工艺装备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但其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下游应用技术、绿色制备技术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且产品普遍存在尺寸和层数不均匀、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远不及实验室水平,难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量产的需求,制约了石墨烯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石墨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下游领域不断拓宽,多地企业密集投建石墨烯制备和应用项目,并借助并购重组打通上下游各环节,提高自身产能,整合产业资源,优化提升石墨烯产业能级。

1、2020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石墨烯行业正处于市场导入期,产品尚未成熟,行业利润率较低,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到2018年,我国石墨烯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据中国经济信息社数据统计,2015年石墨烯市场规模仅为6亿元,2018年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约为111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17%。

在高速发展后,从2019年开始石墨烯行业进入快速平稳发展期,增速有所降低。《2020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形势展望》中估算2019年中国石墨烯规模将达到120亿元,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前瞻测算2020年石墨烯市场增速将有所下降,石墨烯市场规模达到126亿元。

2、中国石墨烯行业细分产品分析:下游涉及行业众多,石墨烯应用领域广泛

石墨烯下游行业众多,主要应用于以下五个领域:

一是光电产品领域,以其非常好的透光性、导电性和可弯曲性,在触摸屏、可穿戴设备、OLED、太阳能等领域中发挥作用。

二是能源技术领域,主要依赖于石墨烯超高的比表面积、超轻的重量和非常好的导电性。

三是功能复合材料,通过将石墨烯加入各种塑形基体,能够制备出具有很好导电、导热、可加工、耐损伤的特殊材料。

四是微电子器件,未来的石墨烯半导体、石墨烯集成电路、THz器件等领域,需要利用石墨烯独特的性质来发挥。

五是生物医药和传感器领域,石墨烯对单分子的响应能力、承载抗体后的分子输运能力都是其他传感器不能实现的。

3、中国石墨烯行业产能分析:龙头公司产能持续扩增加,中小企业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2018年以来,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粉体方面,常州第六元素、青岛昊鑫、宁波墨西等多家企业已拥有国内领先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薄膜方面,长沙暖宇新材料科技公司年产量100万平方米的石墨烯膜生产线已开建,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二大石墨烯膜生产线。

——石墨烯粉体

石墨烯粉体材料制备工艺类化工属性,将以添加剂的形式提升传统产品性能。以粉体应用为主的行业包括防腐涂料、锂电池、超级电容、导热塑料、消费电子散热片等。石墨烯粉体将主要以添加剂的形式与传统产品混合,结合石墨烯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生产具备更多功能、更高性能的新产品。

石墨烯粉体多掺杂在其他材料中使用,比如导电剂、超级电容、特种涂料、高效催化剂等。目前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石墨烯粉体的生产能力多在100吨左右。

——石墨烯薄膜

石墨烯薄膜可以应用在导热膜上,发挥其优异的导热性能,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散热层;利用石墨烯的导电透光以及高度柔性,可以用来制作柔性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是的传感器领域成为石墨烯薄膜的一大目标市场;此外,石墨烯对硅的替代有望带来半导体领域颠覆性的革命,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的基础材料。

中国石墨烯薄膜的产能约超过650万平方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常州地区。

4、中国石墨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扩产成为行业趋势

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各地企业积极投建石墨烯项目。随着石墨烯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游应用的不断延伸,2018年以来,石墨烯龙头企业纷纷投资建立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