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媒体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9:23:44

媒体对比研究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课件 教师 学生

0、前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教育中大多数课程的授课方法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利用粉笔和黑板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正在一步步地被削弱,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授课的现代教育方式正日异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主流方式。

1、多媒体授课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的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它可以预先编制好的教学课件,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真实;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轻松,更加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有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课堂信息量较大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及时更新丰富的本学科前沿资料,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使知识的时代性更强,通过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师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特别是一些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诸如:《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还可以将大量的绘图时间节省下来,从而相对增加课堂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教学直观性更强

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很难用传统教学模式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许多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都与工程现场密不可分,要学会并掌握好这些内容就必须了解工程背景,熟悉工程环境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上述内容教师用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讲授清楚的,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难度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但利用多媒体可见授课就可以综合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轻松地将内容将手清楚。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易于形成多感官刺激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可以方便地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和幻灯片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教学氛围,充分对学生进行眼、耳、手、口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引起大脑中的多个功能区域兴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易于形成资源共享

由于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件已基本制作完成,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园网、教育网等有利条件,将课件放在指定的栏目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无视授课内容,盲目使用多媒体

从教学实践来看,多媒体教学比较使用于需要动画演示量较大,图形、图表量较大,工程及社会背景资料需求量较大的课程教学任务。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教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需要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都盲目从众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结果就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教学效果提高的不和谐现象。诸如: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上除了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打出一个标题外,再没有其他内容出现,结果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把课本内容原原本本的抄进了PPT,将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重点难以突出

由于许多学校有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的要求,加之用多媒体授课较用传统方式授课更为整洁、轻松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劣质多媒体的产生。这些课件有些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形式单一,不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些课件制作的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应有尽有,表面上看来技术功底很厚,美化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很难使授课重点得到突出,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表面看来,十分繁荣,生机一片,其实质是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完全用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上,而是看了热闹,走了过程,直接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后果。

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课堂的难度,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课堂进度和讲授内容。例如:更换角度重新讲授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例题等。这样教师把控课堂的难度相对较低,灵活性较大。而使用多媒体授课后,由于课件的程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因此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同样受到限制,倘若使用网络授课,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

增大了学生的惰性

由于多媒体课件易于复制,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画重点,不作归纳与总结。更有甚者不认真思考,浪费课堂时间,他们认为只要课后将老师的课件复制到自己的存储介质上,再顺便看看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时段,才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高效场所,必要的记录,归纳和总结是深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简单的复制是无法替代的。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建立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有效遏制多媒体课件滥用

教学课程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深人细致的讨论和研究,确定出那些课程适宜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在那些部分适宜于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不宜采用多媒体授课。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人研究采用多媒体进行部分教学的课程的章节、内容所占比例。从而确定出本教学单位所承担各类课程的门次及比例。对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就在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对不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不予安排多媒体授课。对宜于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应根据教学进度,在硬件上择机给予部分支持。达到既节省资源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最大限度的降低劣质课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质量低劣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类型来看,主要有引进本学科、本专业的推荐课件;教师个人或教学单位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相关教师自己编制的多媒体课件。上述两类课件中,前一类的质量一般较高,但若不作任何更改直接在各个学校的相关专业使用,就必然会出现适应差的问题。因此,对这类课件也必须进行把关,其主要措施为,首先在引进前应根据各个学校相关专业的特色,组织人力对计划引进的同类课件进行评估,以确适合度最高的课件以便引进。其次引进后,最好再根据自己专业的特色作一些局部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课件的专业适应性;对于教师各个制作的课件,相关教学单位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从形式、内容、预期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对其课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客观结论。诸如:可以使用、修改后使用、不能应用等。只有采用上述方法,才能把劣质多媒体课件多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对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进行适当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使用多媒体教师进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外单位多媒体使用效果好,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学,以达到校际交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创造条件让本校、本单位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体会,教学经验,特别应组织使用多媒体授课和使用传统模式授课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机结合;使老教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有机结合,以取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认真讲授好课程内容,为学生传授所需的知识,而且应适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尽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诸如:向学生讲清楚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画重点、搞归纳、作总结的必要性,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的依赖心理、懒惰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研究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对比论文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已经成为人们传播信息、人际交往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浏览的主要内容。对此,社交平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品牌传播的媒介资源,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以广泛而深入地利用。但是,品类繁多的社交媒体,其传播力、影响力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社交媒体各自的受众、调性、特征,才能够正确地加以利用,助力品牌传播与营销。 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优缺点分析1.微信公众号其优点在于:(1)覆盖面积广。微信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基于微信的内应用,因此,该平台所涵盖的目标人群最为广泛;(2)传播效率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可以集合到同一个手机页面发送,在短时间内将最丰富的内容传递给受众群体;(3)便于互动。受众可随时将自己的想法与微信公众号背后的运营者进行交流,让运营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受众的想法; (4)运营成本低。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内容要求短小精悍有深意,有创意,因此,不需要做高价渠道推广,对大成本制作的华丽内容需求度也不高。但是,必须清楚看到的是,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增加以及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加剧,导致用户对公众号的推送兴趣度越来越低,即使优质的内容,也会被很多人漠视。同时,微信公众号从建立到做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微博大号其信息传播快。微博信息能随时随地的发出,且微博大号因为粉丝多,发布的信息在短时间内阅读量很大。同时还能做到互动便捷。可以与粉丝随时互动,交流想法和意见。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微博受众对正能量信息关注度低。微博上受欢迎、关注多的信息,是负能量、八卦新闻、搞笑段子类、突发事件等信息。对于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关注度不高。微博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微博大号中,真正的大号不多,很多是刷的粉丝,而真正的意见领袖类微博大号,又不会轻易与企业合作。对于品牌传播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无法评估传播效果的真实性。微博大号惯用刷评论、刷粉丝、刷阅读量等方法,所以对于微博大号的传播效果,无法准确把握。客户端其优点一般如下:(1)信息量大。可以将从最初到当前的信息都保留,让用户方便查找之前的信息;(2)发布的内容、板式可自由控制。对于主页面的头条内容、排版布局等,可自由定制;(3)功能丰富。可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开发功能,如销售、客服、调研等;(4)精良的APP能一定程度的提升企业形象。其缺点在于:(1)开发和维护成本高。App开发都是几十万级的投入;(2)推广困难。App发布后,只有被用户下载使用才有价值。目前在App内容、架构、功能都趋同的条件下,用户越来越不愿下载新的App使用;(3)生存空间变窄。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很多小程序既有App的功能,又能跳过下载App的过程,因此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小程序而不是App。群QQ群首先能够做到传播迅速。群内成员发出信息后,能让群成员迅速收到信息;并且简单易上手。没有技术门槛,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家畅所欲言,无障碍沟通。但对于品牌传播来看,群的成员不稳定,管理难度大,对维护成员的技巧要求高,且有人数上限限制。5.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目前用户基数很大,是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中,拥有用户最多的媒体。同时,它还具有门槛低的优点,企业和个人都能到客户端中注册公众号发布内容。特别提出的是,今日头条具有智能推荐功能。平台自身智能推荐系统,能分析用户的阅读喜好并自动向用户推荐他感兴趣的内容,但前提是内容在平台内要有一定的权重。但今日头条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医药企业的注册有一定限制。对内容质量要求很高,需要更新的频率也较高。而对于企业品牌传播,则需做付费推广。6.知乎/虎嗅他们的优点在于专业性强,网络知名度高,流量大。聚集了某些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专业性的回复,其回答的内容容易被用户接受,是人们获取专业知识的首选。但虎嗅更偏重于互联网类信息,对许多行业来说,信息相关度较低。特别指出的是,这类专业性的知识平台是需要具备非常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效地维护,否则推广效果大打折扣。7.论坛/贴吧这类平台都具有开放性。对信息发布没有过多的要求,内容发布通过效率较高。因此,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论坛,对有相同需求的人有聚集效应,对于同一问题的讨论容易引发共鸣。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丰富和功能的日益强大,论坛/贴吧的应用率和影响力衰退非常严重。除能提高网站权重外,现已不是内容推广的主流平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论坛、贴吧的受众都偏向低龄化内容,对于高端内容的传播接受度较低。8.门户网站其优点有:(1)流量大。虽然PC端有逐渐被手机端取代的趋势,但门户网站每天的流量依旧很大,访问的人数依然很多;(2)权重高。在门户网站发布的信息,很容易被搜索引擎检索到并排在搜索结果页面靠前的位置;(3)容易被转载。门户网站发布的内容,如果是行业类的,容易被其他网站转载。且门口网站的专业编辑会将信息美化处理。在微信兴起后,官网的许多职责都转移到了官方微信,特别是信息的快速发布部分,微信的优势更明显,导致日常流量下降趋势显著。同时,一个官网的开发、维护费用较高。9.搜索/百科搜索引擎推广简单有效。只要付费,即可在搜索结果前段显示官网的内容信息。百科是搜索引擎公司的衍生产品,因此消费者在搜素时,也能在前排看见百科的内容。只是,搜索引擎推广成本较高,且无效成本比例很高。比如一个关键词被搜索出来以后,只有小部分会对付费链接中的内容感兴趣。而百科类词条,新建自己的,需要通过百度严格的审核;修改现有的,则需要提供权威资料证明别人的词条有明显错误。 企业品牌社交媒体推广建议根据各个社交媒体在品牌传播、营销的优缺点,我们对于大健康类信息的推广建议如下:1.微信公众平台:应该成为企业品牌推广与营销的主要社交平台。内容一要与目标受众精准相应,二要制作精良,注重互动,以提高信息的有效阅读量。2.微博:利用原有的企业微博传播信息,注重互动,做微信公众平台的有益补充。3. App客户端:由于前期投入巨大且投入产出比很难提高,客户体验不是很便捷,因此可以不做重点考虑。群: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前期可暂时不做考虑。5.今日头条:由于对某类企业的注册有限制,因此可与专业人士合作,通过专业人士注册的头条号对外传播信息。但所传播的信息需是精品信息。6.知乎/虎嗅:一般企业,前期可不做考虑,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有专业人士加盟后再做策划。7.论坛/贴吧:内容偏低龄化,因此可暂时不做考虑。8.门户网站:可通过签订框架协议的方式与门户网站进行专题合作,将含有企业信息的文章投放到门户网站,利用门户网站高权重的特点,便于搜索引擎能将企业信息检索显示。9. 搜索/百科:可做百度推广,在官网中设置相关内容,这样既推广了信息,又推广了官网。百科类平台,因建好后,不容易修改,对于错误的信息,难以更正,因此不作为重点。

然而,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至今却还没有针对其应用和影响的单一来源全球调研报告,对于中国广大的市场来讲更是如此。对它可能带来的新型媒体消费模式、对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近乎一无所知。正是基于此,优势麦肯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在全球范围对社交媒体展开了追踪调研,对其影响进行持续评估,从2006年九月份发布第一波 (Anytime Anyplace)针对便携技术和移动媒体的平台、内容、广告营销,消费者态度和需求的报告, 到2007年六月份第二波(Power to the People)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影响,至今已是第三波调研。最新这一波延续以往优势麦肯特有的调研系统, 通过在线自助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来自全球29个市场的万名受访者的响应,涵盖了16-54 岁的活跃互联网用户群(每日或隔日使用互联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社交媒体革命的最详尽的一次调研。调研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振奋,在这29个市场上,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获得了持续性增长,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与使用频率堪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一点是,调研包含了在社交媒体领域取得超乎寻常发展的市场——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正是对中国社交媒体的研究使我们的调研渐入佳境。商务社交方兴未艾网络商务社交指人与人之间的商务交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它是面向职业人士的定向社交媒体。商务社交网的兴起为人们进行网络商务社交提供了平台与工具。商务社交网是Web 的产物,根据商务社交网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商务社交网又可分职业社交网和企业社交网两类。1.职业社交网站职业社交网是为职业人士创造的一个在线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从容地寻找商务联系人、雇主、雇员、专家甚至投资者。它与传统SNS的区别在于是为了结识新朋友,而传统SNS的功能是和老朋友建立长期联系。职业社交网站在国外以LinkedIn为代表,它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3年启动。LinkedIn为在职人士提供高效、安全并且有商务价值的社交服务。它的用户有寻求人力资源的猎头和企业、在特定人群做市场推广的机构、个人求职者、有维护人脉关系需求的用户。随着商业模式的扩展,LinkedIn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求职类的社交网站,它的商务性以及一些特殊功能已被一些商业网站用来当作营销的渠道,LinkedIn真正地把社交关系变成了商业网络。 国内的职业社交网站方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大,注册会员较多的职业社交网站有美丽人生网等,美丽人生网提供社交招聘和职业交流交往两大类的服务,用户包括人力资源猎头和招聘企业,个人求职者,企业在职员工和面向特定人群的市场推广机构。2.企业社交网站企业社交网是把现下成熟的社交网络运用到企业组织中,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类似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员工间高效、透明、便捷的沟通与协作。企业社交网就像是企业内部的Facebook。迸发的中国博客激情调研显示,2003年中国博客作者已高达4300万,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第二位美国(2640万)、第三位日本(1400万)的总和,几乎每4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即有一位拥有自己的博客;而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博客拥有率已高达70%以上,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以明星、社会精英为引领,数以千万计的互联网用户纷纷开辟、耕耘自己的博客空间。在这里,草根们可以与精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私人领地般的博客让博客主们可以获得随意主宰的满足感,公众化的传播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调研显示,针对活跃互联网用户群,5位中国受访者中有4位阅读博客,10位中有7位撰写博客,的博客主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博客,这表明博客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势麦肯中国数字业务总监翁诗雅指出,中国的博客主群体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全球其它互联网市场的特点。调研显示,中国45-5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与16-2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差距仅为12%,而该数据的全球平均数达24%,美国则为28%。这表明,博客在中国不仅是青少年人群的宠儿,其受青睐程度在其它年龄人群中也毫不逊色。浏览方面,令中国勤奋的博客主们欣慰的是,在全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近九成曾经浏览过博客,这一比例在三波调研中均保持增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网站都在近几年中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博客平台,它们期待着博客带来巨大的点击率和内容增长。在中国,热门博客的点击率往往可以超过千万,有些博客在登载更新内容后一个小时内就跟贴过百、点击上千。优势麦肯中国首席执行官文柏权则认为,博客在覆盖面与使用频率方面已堪比传统平面媒体,超高的浏览量使博客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今中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报刊已经开始转载热门博文,知名网站在首页直接显示博客或博文的链接,有关争议性博文的跟踪报道也充斥着传统媒体。可以说,博客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中国播客使用调研还显示,除了博客之外,在其它一些社交媒体的使用上中国也领先于世界其它市场,其中较典型的是新兴起的视频和音频播客。调研显示,中国市场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中74%的人至少曾下载过播客一次,居世界首位,而全球平均水平仅48%,美国和日本则仅为和30%。翁诗雅指出,尽管与全球其他市场一样,中国的播客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在优势麦肯2006年第一波调研中,中国下载过播客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仅占24%,在相隔一年半的第三波中,这一比例已增长了两倍。可见,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日渐显山露水,博客和播客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从而推动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3.中国盛行的社交媒体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越发迅速,主流的社交媒体有微信,微博,博客。

新媒体运营最忌讳的是同一篇稿子、同一种行文、同一个风格发布在各大平台,但有些编辑嫌麻烦,会直接复制粘贴过去,导致各个平台风格模糊,用户看到也会觉得不是为他专门定制的内容,缺少了诚意,丢掉了用户的心。 那么,如何把握各个社交平台的特点,“因地制宜”呢? 规则:1.了解平台特征;2.发言风格独特;3.符合公司目标。 1.了解平台特征: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它!每天都使用它、体验它、观察它。有的编辑从来没有用过微博,侃侃而谈微博的内容营运,说实话,我不会信。 2.发言风格独特:最忌讳的就是官方式的、教科书式的、主旋律浓厚的发言风格。我们不是在政府官网上发文章,是在社交平台上!当然,也可以有官方式的发言,但是也要给用户一种精心策划过、筹备过的感觉。 3.符合公司目标:如果运营的新媒体是为公司产品/服务而服务,那么请记得所发布的每一篇内容都是要吸引别人来关注公司,不管是产品、服务,还是塑造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传播力,都不要偏航。 下面从方式、语言风格、形式方面,对三个比较常用的社交平台进行分析对比。(以下观点不包含花钱买广告、黄赌毒等等) 方式:紧随热点 微博有一个微博热搜榜,经常用“#……#”表示热点话题。很多初期粉丝少、曝光少的微博都会通过蹭热点的方式来增大曝光量。发布微博前,最好先搜索一下最新的热搜榜榜单,了解热点话题,发布时内容添加热点话题。 语言风格:调侃、幽默、吐槽 目前翻阅微博的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偏娱乐性的,或希望能得到宣泄。 形式:配图、小视频、动图 只发文字的微博除了名人发的会被关注的多一些之外,其他关注量都很少(除了蹭热点以及非正常内容方式)。在微博上深度阅读的人很少。可以发短句加相关有联想度的图片,若想引导长阅读,可添加超链接,转接到另外的平台界面。微博上进入快阅读的阶段,微博移动端的界面也进行了调整,以前搜索界面最先跳出来的是文字,现在变成了短视频。所以发布有娱乐性或社会现象曝光的短视频也会引发关注。 方式:蹭热门影音书热点、曝鲜为人知的高逼格冷门知识故事等 豆瓣合并几个APP后首页热点推送会比较倾向当下热门的影音书(包括综艺节目),当然也会有一些豆瓣自发热点话题活动(有学微博的嫌隙,但是效果不好,豆瓣上反响不是很激烈)。豆瓣群众属于好奇心比较泛滥、喜欢高逼格的一种,有些不是热点,但是凸显逼格的冷门知识、故事也会放在首页热点推送。 语言风格:文艺、真实、独特 豆瓣上较适合长阅读、深度阅读,越是有价值、越独特的文字越容易被收藏,越容易被送上热门。语言风格偏真实、不做作,拒绝假大空。文艺的文字也不会过于假矫情,属于真情流露型。 形式:影音书评、豆瓣小组 豆瓣目前最受欢迎的文字互动内容是影音书评,建议有相关影音书的文章可以放在其中。好看的图片也很受欢迎,非自然景观的图片中性冷淡风画面比较受欢迎(参考MUJI、网易严选的感觉,BTW,网易严选和豆瓣达成了广告深度合作,界面高度融合)。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豆瓣小组,发起知识类、抱团打卡类小组。 方式:权威解答、爆料 有丰富独特背景或权威背景的个人比公司机构发布内容会更受关注。爆料一些知名行业或公司内部不为人知的消息很容易引起跟此行业或此公司相关的人关注,并回复参与讨论,提高活跃度。(发布知名公司相关信息有被和谐的风险,但知乎操作和谐的人也挺有良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让你继续爆料。) 语言风格:有自己的风格并保持、有一定专业性 知乎上的语言风格各式各样的都有。名人在发布时会比较风趣、实在,没有名气但拥有一定粉丝量的人士在发布时会比较正经,往权威、专业的方向。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保持比较重要,因为当粉丝想到相关问题去搜索阅读,形成习惯性的风格会让粉丝阅读起来保持原有的感觉,也是培养他们遇到相关问题就来找这个号的习惯。 形式:回答问题、有偿知识分享live 去一些跟公司所在行业相关 的热门话题下进行有干货的分享回答。给自己的号贴上一些权威的标签,这样别人提问题想要邀请别人来回答时,知乎会自动提示出这个有权威标签的号让他来邀请。大部分人会比较懒去比较这些号,会全部勾选推荐排在前面的号。有偿的知识分享live也是吸粉有效方式,知乎把live放在首页最中间,如此显眼的位置,这种能互动、高效被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受欢迎。

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对比研究论文

这些你都可以去看下,只做参考,题目还是要你自拟的比较好,其实有很多题目可选的,就看戏喜欢怎么样的选题,或者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去编程,尽量选简单点的。按理说你妹学校应该有选题给你们选的,你可以去你们老师那多了解比较好。1、网络股票交易(行情分析、服务等)2、计算机安全技术应用3、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管理、档案管理等)4、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5、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6、手写签名的身份识别及应用7、企业应用集成(EAI)与企业信息门户(EIP)建设若干问题探讨1)、企业信息化现状诊断问题2)、EAI/EIP技术路线与平台选型问题3)、EAI/EIP建设功能规划问题4)、EAI/EIP建设实施策略问题5)、EAI/EIP建设效益评估问题8、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1)、综述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与方向2)、具体应用系统建设方案设计9、知识表示与企业知识系统建设1)、综述知识表示方法与企业知识系统建设发展与方向2)、知识型数字档案系统建设方案设计10、信息工程监理模型与技术1)、综述我国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与方向2)、信息工程监理模型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3)、某个信息工程监理方案的设计11、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结合日常应用涉及的一个具体的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中设计的加密、木马、病毒等信息安全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算法、代码、体系结构、攻击和预防等层面,分析和解决硬件与环境安全、软件安全、加密技术、备份与恢复、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等特定的应用安全问题,提供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策略、方法与基本技术。12、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实验对等网、交换机路由器实验、网络入侵、网络监测等)分析和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结合行业或具体的应用,分析和设计一个实用网络,并讨论应用和安全等问题。13、网站建设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具体的实用网站。使用ASP、Java、PHP以及Flash、Dreamweaver开发Internet 应用系统。1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实用程序,建立分析和设计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程序,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步骤,将分析、设计、实现相关内容书写成学位论文。15、应用程序开发利用某一主要编程语言,编写实用小软件。如用C、VB、Delphi、Java等编写实用程序。16、网络游戏技术通过分析或设计的一个具体的网络游戏设计实例,深入讨论关于软件开发平台、游戏动画与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设计、游戏设计实践等的一个具体内容。

专科还是本科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对比研究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究4、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系统研究5、利用网络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改革6、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现7、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8、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9、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现状与对策10、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改情况调查分析1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素质和能力、角色与地位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13、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14、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件制作15、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很多设计希望能帮你

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研究论文

我的父母来自于农村。他们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享过多少福,因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就退学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样平凡,可在我心中,父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爱他们,就像他们爱我一样。我的母亲在木匠家帮他们打磨家具,每天早晨7:10就去上班,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下午1:00再去,傍晚7:00才回来。天天打磨家具时间长了手就裂纹了,看到妈妈的手,我的心就像针扎似的痛。我的父亲在一家印发厂干活,爸爸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敢休息,看到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中就总有泪花在闪烁。就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报答父母的方法。1,在父母烦躁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2,在父母工作完回家后为他们打一盆洗脚水为他们洗洗脚3,在父母无聊的时候为他们讲讲笑话4,把零花钱攒着到父母亲的节日时为他们买一份礼物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上这五条是我目前想到报答父母亲的方法。岁月不等人。我长一岁,父母就老一岁。父母真的十分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趁早报答父母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我们上个月刚做的开题报告,我懒得给你打了,让你看看截图好了……

首先,你要了解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其次你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最后,你要知道你采访中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我的以下资料来自网络,但是分类整合了一下,细节在后面给你,先给你分类:1 弱势群体采访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自 传媒观察2 和谐视角下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摘自 论文下载中心对了,首先这个百度回答就社会调查报告说得非常详细,可以参考一下: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是两个材料:1 弱势群体采访中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弱势群体作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益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与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相应的是大众传媒对之进行报道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如何采访弱势群体,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记者有意无意地对被访者的歧视、无视被访者的感情、话语权等等在目前一些采访中比比皆是。这一方面集中反映了某些大众传媒、记者个人还没有形成对弱势群体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记者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弱势群体的界定 大众传媒要想真正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关注其发展状况,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首先必须形成对弱势群体一个正确的认识。 目前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大多还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的,认为弱势群体是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人群。如残疾人士、下岗失业人员、城乡贫困人群、部分老龄化人口以及少数临时遭遇灾祸的人群等被划为社会弱势群体之列。但社会学专家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从社会学界定和使用的一个范畴。“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① 弱势是与强势相对的一个概念,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仅包括在经济上处于困顿的人们,还应包括在社会政治、文化等生活各领域处于劣势的人群,如妇女、儿童、爱滋病患者、同性恋者、变性人等,他们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处于社会边缘化地位,容易遭受歧视或伤害。 采访中弱势群体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对弱势群体的采访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记者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当作“救世主”的角色,以一种俯视的角度进行采访。这在一些对贫困人群、受灾群体的采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是新闻记者与新闻来源的关系,新闻记者应该充分尊重采访对象,才能保证新闻来源的畅通。但有些记者往往把采访对象当做必须配合自己采访的工具,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当他们面对强势的采访对象如政府要职、权威人士、社会名流、明星时,不自觉的感到惶恐。面对弱势的采访对象时又以强者自居,或者趾高气扬,或者大肆地施舍缺乏真诚的“同情与怜悯”,但无论记者的这种做法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让弱势群体的采访对象觉得记者是高高在上的,从而形成一种抵触心理,这样的采访记者就很难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更不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二,在采访中一味猎奇、窥私,追求新闻的刺激性效果,毫不顾及被访者的感受。这大多体现在对变性人、爱滋病患者、三陪女等特殊经历的被访者的采访中。如对变性人的采访,记者关注的多是他们的变性过程、变性后的情感经历、婚姻生活甚至性爱隐私,对于三陪女的采访也多深入挖掘他们屈辱的经历,倾向于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窥私欲。应该说,像变性者、三陪女、爱滋病人这些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经历人群本来就在社会上容易遭受误解、歧视,他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被主流社会和正统道德所抛弃,而采访他们的媒体记者大多并不是想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真实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客观地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却是以他们的特殊经历为噱头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传媒记者这些不恰当的采访实际上更加深了社会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误解。 其三,为追求报道“催人泪下”的效果,在采访中不惜撕开被访者的情感伤口,对被访者造成二度伤害。在许多灾难事故中,记者总是热衷于让遇难者家属谈一下心理感受,或者向不知噩耗的亲人当场公布消息,然后追着悲痛的人捕捉“感人”的细节画面;面对身患绝症的患者或家属,丝毫不顾忌采访对象的痛楚,一再提及病人的患病细节追问他们的心理感受,突发灾难或病痛折磨本来就令采访对象非常痛苦了,记者的上述采访无疑会再度加重采访对象的心理负担和痛苦,这种采访也是非常不合人道主义原则的。弱势群体本来就比普通人存在更大程度的心理压力,如果记者在采访中仅仅把他们看成是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只顾加以索取,而不顾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的话,又哪里能称得上是人文关怀呢? 弱势群体采访的对策分析 传媒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自然离不开对弱势群体的采访,但如何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决不是上述那些所谓的“挖掘”就能做到的,相反,我们的记者如果能够多反思、多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的话,应该可以得到被访者的积极配合,从而成功地进行弱势群体报道。 首先,记者必须在心理上尊重采访对象,赋予被访者一定的话语权,树立平等的交流意识。在当前社会中,弱势群体仍然处于信息活动的边缘,一些记者在对弱势人群采访时,仍然用主流阶层的标准和话语来诠释和衡量弱势阶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记者手中。如果被访者的话语权完全被记者霸占了,那么,他们的利益则得不到真正的保护。 所以,在这方面记者必须要加强自己的人文关怀素养。具有优秀人文关怀素养的记者,应该做的是在心理上尊重每一个采访对象,多设身处地为被访者着想,切实反映他们的声音,这样,弱势群体意识到自己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记者的摆布,才乐意接受你的采访。 其次,记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体验被访者的生活,赋予他们真诚的关怀,切实地帮助被访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新闻传播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强势群体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话语能力,他们会自觉地、主动地接近、利用新闻媒体,对于弱势群体,新闻媒体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或为他们说话,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坚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正义的基本方式之一。 采访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大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就业问题、子女受教育问题、感情问题、家庭问题等等,他们因这些问题而困扰、痛苦。所以记者在采访弱势群体时不应带着猎奇的心理只注意被访者生活的表象,而要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入下去,发现真正的问题,探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如采访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记者不可避免地要去了解这个女性如何地遭受丈夫的虐待,表现被访者的痛苦和泪水,但这不是重点,记者更应该全面地了解被访者的生活、心理,冷静分析造成家庭暴力的原因,尽力帮助她解决问题,并呼吁社会关注这类女性群体的生活,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第三,记者在接近被访者及问题设计时注意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方式,防止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渗透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社会弱势群体大都因为自己的社会境遇不佳而心理较为敏感、脆弱,他们需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同情与怜悯,他们更需要一个宽松的语言表达空间,而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1947年对华北记者团讲话里针对记者的采访指出:“你提出问题,要看群众是笑脸还是苦脸,是鼓着眼睛还是眯着眼睛,是昂着头还是低头,群众的真实是可以摸到的。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③这段话非常形象地说明如何和采访对象进行心理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 第四,记者在对弱势群体采访时要注意让细节说话,尤其是能展示采访对象思想和行为的生活细节,可以向受众再现立体、真实的人。细节应该靠观察和个人的体会来捕捉,这需要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因为人在无意识当中做的动作细节最自然、最真实,所以细节最能说明事实的真相。 弱势群体尽管在很多时候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但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整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发展。所以,大众传媒只有对包括他们在内的弱势群体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真切的关注,才能真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 和谐视角下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来自 我只给你大纲,因为怕字数太多,你可以自己去看,写得很透彻,是一些理论的东西,但很有启发性: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法治;权益保障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 二、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符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制建设 希望材料对你有帮助,希望采访成功!^-^

具体两篇论文对比研究

首先要收集你要对比内容的资料,然后通过熟读,了解之后,去分析,最后做个总结,这类论文比较麻烦,我现在写的就是,烦死了

??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1、研究背景和意义;2、全文的总体思路概括;3、主要研究成果(分条叙述,是重点,清晰告诉别人你都研究出什么来了);4、创新之处(也很重要,言简意赅,你与别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证明你不是抄袭);5、关键词如报考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论文对摘要有明确的要求: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一篇学术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我看是可行的。的

一般的套路是,先分别论述要比较的两者其各自特点二是分析差异及相似性三是分析差异的原因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