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定向

发布时间:2024-07-08 01:22:52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定向

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应紧跟时代脉搏,转变教学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现代教育资源;体育教学;体育素养;电子白板;自制教具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要关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陈出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推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1、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现代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2、开展专题活动,改变考核机制,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更应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体育发展史,理解学习体育的用途,掌握操作技巧,自觉理解强身健体、为国争光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有效地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效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优化学习环境

在常规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事先给学生演示动作要领,之后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电子白板软件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技巧性、过程性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每一个动作要领,优化学习环境,突破教学难点;为了减轻教师的语言工作,方便节拍的播报,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广播操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节拍,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改革测评机制,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也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几年来,唐山市一直进行中考体育加试,并且考试项目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开全课程,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或者动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训练成绩、测评成绩全部输入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查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再“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如女生的800米、仰卧起坐,男生的1000米、立定跳远等项目,对每次训练或者测评成绩进行统计汇总,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取得好的测试成绩,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3、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体育教学特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益,优化了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体育教学,彰显体育教学的特色。

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作用,科学突出教学难点

很多体育课程是过程性知识,对这些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教学难度很大。由于教师在演示动作时时间短、连贯性强,学生表象思维很难形成,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那些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演示这些动作过程时,教师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动画课件进行细节展示,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通过控制播放速度,或者进行暂停回放等操作,使学生对某个动作观察得更仔细,突出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在技巧训练“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时,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一气呵成的,学生看不清每个动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因此,本节课上大部分学生的动作或者不对,或者不完整,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鱼跃”的成功感,教学效果极差。对此,在这类课型的`教学时,笔者制作Flash课件进行展示,在每个细节处进行暂停,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可以回放,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整个活动过程的要领,深刻理解鱼跃前滚翻的起跳、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这四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教学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辅助体育竞技比赛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竞技比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了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竞技比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比赛更具有活力,更科学规范,突出了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传统的体育比赛,赛场上只是学生努力地跳着、跑着、投着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现在体育竞技比赛现场活灵活现,鼓舞声、助威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竞技场上一片沸腾,场面壮观热烈。尤其是位移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自动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体育比赛的精度和准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更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素养。

发挥体育自制教具优势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自制教具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取材广泛,应用方便,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尤其是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挥体育自制教具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时,可以叫学生用细沙和高密度苫布制作实心球,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随时进行投掷练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到学校后找到老师或者同学探讨,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如,立定跳远是每年中考体育加试的必考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刻度尺,用直木板或者细绳制作即可,量程是2m,分度值是1cm的。这样学生在家里或者是课间都可以自行测试,时刻了解自己的成绩,便于巩固提高。体育自制教具的运用,综合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使体育的各项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春良.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2011(11).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大学论文范文

健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关注体育健康,建立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理性选择。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1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 体育运动 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 文化 、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的实质是 教育 。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 体操 、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通常,男性的健美表现为刚健有力,直线多一些;女性的健美则表现为优美秀丽,曲线多一些。在教学理论中,男学生强壮的身体上能够找到温和的曲线之美,女学生秀美的身姿,也显得矫健有力。刚柔是互相浸透、相辅相成的,常常是既刚柔相分,又刚柔相济。其次,体育运动中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从静态美方面来看,美的形体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骨骼为支架所构成的人体各局部比例要匀称、适度、发育良好;第二,由肌肉的圆满兴旺所呈现的人体形态要强壮而谐和;第三是肤色红润而有光泽。从动态方面来看,动作是在谐和分歧的动作流程中显现的,它的根底是节拍,还包括连续外型,从而构成了动态美。 美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观念和美妙姿势的教育过程。一个形态美、表面整洁、举止端庄的体育教员无疑将给学生们一种美的觉得,美的向往,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激情。如今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文化学问的学习,而无视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论,更别说是美育的学习。基于大学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转变过程,首先教员在教学内容上,要分离学生实践状况,布置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各种单一动作的美体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自信心、大胆尝试、积极模拟、按部就班、盲目积极地完成教员所授内容。在课堂上我鼓舞学生克制羞怯的心理,本人应战本人,并不时反复练习每一个美体动作,领会动作变化、衔接,最终使动作构造、思想情感融入一体。我常对学生讲,人一举一动自身就是一种艺术美,你想怎样美,就纵情地发挥展示本人,并发明本人的形态美。我形象的解说充沛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上放开了许多,动作也伸展大方。我认真察看学生练习,觉得是一种美的享用。经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晓得体育的宏大魅力来自于它所表现的那种“超越自我、应战极限”的肉体气概,来自于它提供了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时机和可能。认识体育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附庸,而应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开展学生个性最理想的天地。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心灵美 在体育运动中,能恪守纪律、服从命令、酷爱集体、生动生动、乐于助人、英勇顽强、胜不骄、败不馁、悲观坚毅、具有团队认识和肉体,这就是体育运动心灵美。是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表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开展为目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机分离,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只要对学生今天的身体开展和健康担任,更要对明天的身心全面开展担任。针对大学生特性,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长与喜好,注重学生的运动享用和参与乐趣,强调学生健身理论与体育活动良好的心理体验,追求学生的身心高兴和全面开展,丰厚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开展需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育竞争认识、法律认识、体验竞争的剧烈和严酷性,禁受胜利与失败的磨炼,培育拼搏肉体和勇于开辟创新肉体。经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遭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步他们对体育的兴味,促进同窗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团结,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遵纪违法、公平竞争、勇攀顶峰的良好道德风气,活泼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沛表现体育运动的心灵美。 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艺术美 在体育运动中的韵律美、柔韧美、谐和美、外型美就是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在教学中,体育教员把示范动作做得谐和刚毅、纯熟轻巧、矫捷漂亮,就会给学生展现出美的形象。经过艺术体操各类动作的合成教学开展了学生谐和、柔软、力气、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并在练习中领会动作构造,竭力仿效,积极练习,体验和感受美,发明完善本人的艺术美。如:如今人们所喜欢的群众体操,在教学中我揉进了这套体操的局部内容,它以漂亮的动作,鲜明的节拍感和韵律感,配上和悦的音乐,给人以特别的美感,学生在做这套操的时分,显得特别有兴味、有激情,使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因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培育学生的艺术美,还应尽量给教学内容和设计添加更多美学元素,揉进一些必要的体育舞蹈动作,加强韵律感、节拍感,有条件的状况下再配上节拍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到达锻炼和艺术天衣无缝。 总之,大学是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基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究融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开展体育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体育美并让学生充沛认识体育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终生健身认识、兴味和习气,促进学生个性、人格、自尊及社会生存和顺应才能等多方面的开展与完善,完成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的适用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2 【摘要】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据教育部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近40%的大学生有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总之, 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躯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躯体亚健康。因为躯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被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识别。躯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虚弱、头痛、困倦疲乏、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4、认知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行为偏差。认知方面的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通常与以上几种亚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心理亚健康。近一段时间频见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正是认知方面亚健康危害的突出体现。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1、体力诱因 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有时参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物质的同时体内产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在肌肉内超过限量,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2、脑力诱因 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 记忆力 下降,思维迟钝。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或改变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3、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这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过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简单地吃些零食,导致她们营养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缺乏体育锻炼 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庄,提高健康水平;在户外锻炼还具有保健作用(如阳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对大脑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锻炼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应紧跟时代脉搏,转变教学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现代教育资源;体育教学;体育素养;电子白板;自制教具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要关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陈出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推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1、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现代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2、开展专题活动,改变考核机制,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更应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体育发展史,理解学习体育的用途,掌握操作技巧,自觉理解强身健体、为国争光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有效地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效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优化学习环境

在常规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事先给学生演示动作要领,之后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电子白板软件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技巧性、过程性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每一个动作要领,优化学习环境,突破教学难点;为了减轻教师的语言工作,方便节拍的播报,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广播操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节拍,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改革测评机制,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也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几年来,唐山市一直进行中考体育加试,并且考试项目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开全课程,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或者动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训练成绩、测评成绩全部输入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查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再“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如女生的800米、仰卧起坐,男生的1000米、立定跳远等项目,对每次训练或者测评成绩进行统计汇总,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取得好的测试成绩,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3、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体育教学特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益,优化了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体育教学,彰显体育教学的特色。

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作用,科学突出教学难点

很多体育课程是过程性知识,对这些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教学难度很大。由于教师在演示动作时时间短、连贯性强,学生表象思维很难形成,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那些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演示这些动作过程时,教师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动画课件进行细节展示,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通过控制播放速度,或者进行暂停回放等操作,使学生对某个动作观察得更仔细,突出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在技巧训练“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时,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一气呵成的,学生看不清每个动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因此,本节课上大部分学生的动作或者不对,或者不完整,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鱼跃”的成功感,教学效果极差。对此,在这类课型的`教学时,笔者制作Flash课件进行展示,在每个细节处进行暂停,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可以回放,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整个活动过程的要领,深刻理解鱼跃前滚翻的起跳、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这四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教学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辅助体育竞技比赛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竞技比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了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竞技比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比赛更具有活力,更科学规范,突出了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传统的体育比赛,赛场上只是学生努力地跳着、跑着、投着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现在体育竞技比赛现场活灵活现,鼓舞声、助威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竞技场上一片沸腾,场面壮观热烈。尤其是位移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自动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体育比赛的精度和准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更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素养。

发挥体育自制教具优势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自制教具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取材广泛,应用方便,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尤其是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挥体育自制教具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时,可以叫学生用细沙和高密度苫布制作实心球,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随时进行投掷练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到学校后找到老师或者同学探讨,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如,立定跳远是每年中考体育加试的必考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刻度尺,用直木板或者细绳制作即可,量程是2m,分度值是1cm的。这样学生在家里或者是课间都可以自行测试,时刻了解自己的成绩,便于巩固提高。体育自制教具的运用,综合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使体育的各项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春良.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2011(11).

小学体育论文方向

您好,小学体育研究方向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2.体育训练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训练的有效性,以及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和效果。3.体育竞赛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竞赛的有效性,以及体育竞赛的有效性和效果。4.体育运动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运动的有效性,以及体育运动的有效性和效果。5.体育健康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健康的有效性,以及体育健康的有效性和效果。6.体育文化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文化的有效性,以及体育文化的有效性和效果。7.体育社会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社会的有效性,以及体育社会的有效性和效果。8.体育心理研究:主要研究小学体育心理的有效性,以及体育心理的有效性和效果。

您好,小学体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体育运动素质的发展:包括体育运动的规律性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2、体育技术的培养:包括体育技术的基本动作、技术技巧、比赛规则等。3、体育文化的传播:包括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比如体育道德规范、体育礼仪等。4、体育活动的组织:包括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等。5、体育竞赛的组织:包括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指导、评分等。6、体育健康的促进:包括体育锻炼的计划、实施、评估等。7、体育社会的影响:包括体育社会的影响、体育文化的发展等。8、体育教育的研究:包括体育教育的理论、实践、评价等。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作为体育学科,也必定是要加入改革的大潮中来的。体育课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高级游戏,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好坏更是对国民体育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何快乐的进行体育教学,是对当代体育教师的严格考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的前提,因此,体育课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小学体育 兴趣 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根据他们好奇心强、贪玩的心理特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积极调动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认为快乐体育应该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对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教师一般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中的早期影响者,尤其是小学的体育教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处于学习兴致的兴奋期,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大,而且有很好的可塑性。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受其专业的影响,形成了体育教师的特有的气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很多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体育教师健硕的体格,谈吐的幽默和优秀的组织才能,这一切不仅让体育教师的形象深深的树立在学生心中,而且使学生真实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对其产生了学习锻炼的愿望,从而引发对体育课的热爱和兴趣。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性动作都是全体学生模仿的对象,动作协调、优美、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就会非常期待,这样就会带上体育课的时候认真的训练,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现出最佳的精神风貌,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魄的训练。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个是困扰很多体育教师的难题,现在的小学生“调皮”,但是要善于抓住其弱性。以下我介绍下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也很强,只有不伤及其自尊,才能逐步开展教学工作,否则,这些“调皮”的孩子们可是不会积极配合你工作的。此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用过激的言语挖苦学生,尤其是对现在心灵还很脆弱的小学生,只有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给学生情感上“减负”,让学生们感觉到面前这个高大魁梧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体育教练,更是他们心灵交流的老师,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只有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才会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

二、用巧妙的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情景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也是一直以来教师较为头疼的事,课前几分钟的教学计划很关键,往往一些学生一听上课前几分钟老师枯燥的的讲解,就已经没了什么上课的兴趣了,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开课前一定要用精妙的言语来把学生的好奇心的“胃口”调起来。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一些动作模仿创设教学情景,把各派的动作通过模仿表现出来,如象形,兔子跳等,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来进行,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们喜欢做,还会传出阵阵的笑声来,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情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影片播放的形式,图文并茂,分析技术要领,随后进行实际训练,亲自感受技术要点,增强学习效果。

三、实现角色转变,废除一言堂,体验运动乐趣。新课改要求下,一言堂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群言堂”才是提倡的教学模式。变主讲为主导,体育是一门体验式学科,必须是要求学生亲自来实际操作的,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迸发出对体育的热情,也体现出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也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爱学,建立起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体育应该倡导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享受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赛,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技中感受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也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学到了教学计划中的体育技能,一举两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学习交流,自我评价。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把每次的学习心得拿出来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发现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学后的交流过程是很有效的,很多隐藏的问题都会被发现,以便进行及时的改正。学生的学后自我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适应当今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才能把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2005-8-19.

[2] 《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1 期.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009(29).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 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体育课是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的老鹰、母鸡、小鸡,还是中年级“老狼、老狼几点了”中的老狼、小羊。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 体操 、队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例如教学“各种方式的起跑”时,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以《老鹰和小鸡》的 故事 导入课堂,让学生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亲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好老鹰、小鸡、母鸡的角色。通过游戏,强调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再如参与“我是木头人”游戏让学生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坚持1分钟训练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雅俗的 学习态度 ,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宽松的意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因此,开学初一般我会采用师生商量式制定学期教学活动:如“我们都喜欢体育课,新学期我们对体育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本领。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体育课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好不好?”这种信任学生的方式,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话,使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需求。 2、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都同老师的评价方式有关。评价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权利,说出一句话,递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这之前,也应该想一想这些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观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注意评价的发展性。 (1)教师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尤其在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动作完成的很规范!”、“你是怎样做到的,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从你掌握动作的情况,我确信你认真听课了!”“动作做得非常完美!”、“你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充满创意!”等等;如果学生动作不正确或不够好时,教师不能责备,讽刺学生,而是以表扬的形式表达批评的意见:“动作做得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努力!”、“再努力一下更漂亮了!”、“不信再试试”、“简单的事情要重复着做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继续加油!”等,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认真地把动作做好。而等到他把动作一旦学会,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教师体态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如在学生学练过程中给予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对学生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给予肯定的暗示,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最佳策略之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引导入手,要尽量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添勇气、增强信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白俊英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小学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要想学好习,先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这期间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而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很多老师都不是特别重视,甚至经常霸占体育课,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课。体育课相对于 文化 课来说比较放松,这个时期,就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总有一些时候,文化课的老师都有抢课现象,抢来的体育课用来复习或者讲题。这对学生的心理是有消极影响的,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体育课也应该被重视,利用体育课轻松的氛围,在边授课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可能一开始的点点滴滴对于教育本身没有特别急切的突破,可也就是这点点滴滴的累积,对于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1]。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可能平时偶尔的只言半句并不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心理,但是长此以往,总是有效果的,水滴石穿的功效是日积月累才能看得见的,需要时间来见证。 (二)用心教育 很多学生和老师的代沟都取决于老师。大部分的教育者,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很难从心理上真正的被学生接受。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对学生而言,都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一个教师,只有从心底真正的被学生接受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是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掺杂在体育中,就更容易了,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值得欢喜的课堂。这个时候,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信任感 当前教育中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空谈式。很多教育者摆出高姿态后,往往只会讲大道理给学生听。恰恰这种方式是最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很多学生面对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做到的只是口服心不服。这个时候作为教育者,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和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感,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谈,实时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获取学生的信任。只有在信任感十足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进行心理教育[2]。 二、体育不仅仅是运动 大部分小学体育课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做一些基本的 体育运动 ,如跑步,然后就自由活动了。从根本上只运动到了身体,不能达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实实在在的浪费了体育课。体育课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多和学生一些互动,多做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游戏,多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重复运动。比如多一些比赛,赛跑, 跳远 , 铅球 ,这些都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比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期间可以跟学生宣传一些体育精神,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的基本体育精神。多做一些游戏,游戏这种形式更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小游戏,更能使学生沉醉其中。比如螃蟹赛跑这个游戏,两个学生背对背夹住一个 篮球 ,开始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中途不能用手扶球,看哪组先到终点。这个游戏不仅互动性较强,要求的默契度也很高。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伙伴的重要性,从而在不费唇舌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心理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也能在无形中,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三、带有特色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平时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细节行为,学生会跟着去模仿[3]。推出自己的特色教学,让学生带着好奇学到知识,同时也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育课跑步,体育老师还是亲力亲为,带领学生一起跑步,这样一定可以增加师生间的心灵共鸣。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是孟子在《尽心章句下》中的一句话,但是用在当前教育中,却是极好的。书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载体,不能针对各种小细节小问题时,都有应对的方法。面对各类问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毕竟小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可以这么说,要想从根本上真正的给学生教好体育,就必须教育好学生的心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取决于教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要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方式下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教育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李俊秀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体育时空,2014(24):154-154. [2]乔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6):145-145. [3]傅云,郭晓琴.如何在小学阳光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内容[J].科教导刊,2015(2):162-163.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体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学科,但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学生的心理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教育局鼓励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的发展是以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而心理素质作为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精神面貌、性格形成、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标准。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随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带给学生自信。体育活动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况,因此利用体育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通常都是以老师为模仿对象,并且以老师作为心中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 2.创设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帮助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能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首先是要注重体育教学环境的安全卫生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和发育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采用轻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是很关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更加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学生真正的需求为课堂目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4.设计合理有效的场地和器材。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年龄特点。小学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前,必须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保证课程能安全、顺利的完成。体育器材的摆要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美观性等。这样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学生的心理逐渐舒畅、愉快。 5.挖掘小学体育教材之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课堂,将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或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将各色各类的体育活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运用多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情绪,促进学生能身心健康的发展。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针对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日常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无论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是心理健康的学生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引导学生排解各方面的压力和烦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促进体育在健康的、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工作,还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品质,保证身心能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作者:魏晓琴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 参考文献: [1]黄芙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2013,17:161. [2]乔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06:145. [3]曹占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74-75.

大学体育教育学年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

身心健康 大学 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必要性分析

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种收获许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生长发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身心发展平衡,能够使得大学生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都有着肥胖、驼背、抗压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老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品的素养,并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泛推广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知识,也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得大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体育被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为体育知识在全民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收获体育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课程单一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武术类的体育活动,基本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似,而诸如游泳和体操类的教学活动很少被考虑列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手段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体育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大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体育教学手段基本上跟高中相似,大学生较难从体育教学中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也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第三,课程安排的结构主要是体育老师先带着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讲解教学活动,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课程结构也基本上跟高中一致,都是许多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滞后

大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普遍较少,而且大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滞后,体育教学的教学投入较少,教学设施较落后,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都较为随意,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枯燥、实用性较差,而且体育老师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其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没有意识到应当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这使得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高,没有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应当重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发展他们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3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作出改革,那么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体育运动锻炼中的一些技巧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思,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落实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快乐体育”的误区,“快乐体育”的快乐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幸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程的时候才去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掌握到体育知识,并且忽略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要求。

(2)所谓的“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应该得到推广,但是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阶段,高校体育的理念应该是让大学生展望未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思的好方法,而“创新体育”应该注重体育锻炼设备的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体育技术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协助,然而,让许多学校仍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认清这个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编排,因此,以上的分析中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出清晰界定后,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是理论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应该渗透更多的人文理论,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到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运动,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俱乐部模式来教学,都应该编排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得到锻炼。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运动的学习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较为流行,但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跟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分成不同的俱乐部,这样容易导致参与各俱乐部的学生的人数不均匀,由于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不一,也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把俱乐部分成两层次,基础型和提高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技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俱乐部。具体的实施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公布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课程目的、课程大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俱乐部。

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围绕学生进步度来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起到导向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分。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论文3000范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健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关注体育健康,建立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理性选择。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1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 体育运动 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 文化 、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的实质是 教育 。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 体操 、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通常,男性的健美表现为刚健有力,直线多一些;女性的健美则表现为优美秀丽,曲线多一些。在教学理论中,男学生强壮的身体上能够找到温和的曲线之美,女学生秀美的身姿,也显得矫健有力。刚柔是互相浸透、相辅相成的,常常是既刚柔相分,又刚柔相济。其次,体育运动中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从静态美方面来看,美的形体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骨骼为支架所构成的人体各局部比例要匀称、适度、发育良好;第二,由肌肉的圆满兴旺所呈现的人体形态要强壮而谐和;第三是肤色红润而有光泽。从动态方面来看,动作是在谐和分歧的动作流程中显现的,它的根底是节拍,还包括连续外型,从而构成了动态美。 美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观念和美妙姿势的教育过程。一个形态美、表面整洁、举止端庄的体育教员无疑将给学生们一种美的觉得,美的向往,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激情。如今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文化学问的学习,而无视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论,更别说是美育的学习。基于大学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转变过程,首先教员在教学内容上,要分离学生实践状况,布置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各种单一动作的美体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自信心、大胆尝试、积极模拟、按部就班、盲目积极地完成教员所授内容。在课堂上我鼓舞学生克制羞怯的心理,本人应战本人,并不时反复练习每一个美体动作,领会动作变化、衔接,最终使动作构造、思想情感融入一体。我常对学生讲,人一举一动自身就是一种艺术美,你想怎样美,就纵情地发挥展示本人,并发明本人的形态美。我形象的解说充沛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上放开了许多,动作也伸展大方。我认真察看学生练习,觉得是一种美的享用。经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晓得体育的宏大魅力来自于它所表现的那种“超越自我、应战极限”的肉体气概,来自于它提供了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时机和可能。认识体育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附庸,而应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开展学生个性最理想的天地。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心灵美 在体育运动中,能恪守纪律、服从命令、酷爱集体、生动生动、乐于助人、英勇顽强、胜不骄、败不馁、悲观坚毅、具有团队认识和肉体,这就是体育运动心灵美。是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表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开展为目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机分离,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只要对学生今天的身体开展和健康担任,更要对明天的身心全面开展担任。针对大学生特性,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长与喜好,注重学生的运动享用和参与乐趣,强调学生健身理论与体育活动良好的心理体验,追求学生的身心高兴和全面开展,丰厚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开展需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育竞争认识、法律认识、体验竞争的剧烈和严酷性,禁受胜利与失败的磨炼,培育拼搏肉体和勇于开辟创新肉体。经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遭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步他们对体育的兴味,促进同窗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团结,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遵纪违法、公平竞争、勇攀顶峰的良好道德风气,活泼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沛表现体育运动的心灵美。 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艺术美 在体育运动中的韵律美、柔韧美、谐和美、外型美就是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在教学中,体育教员把示范动作做得谐和刚毅、纯熟轻巧、矫捷漂亮,就会给学生展现出美的形象。经过艺术体操各类动作的合成教学开展了学生谐和、柔软、力气、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并在练习中领会动作构造,竭力仿效,积极练习,体验和感受美,发明完善本人的艺术美。如:如今人们所喜欢的群众体操,在教学中我揉进了这套体操的局部内容,它以漂亮的动作,鲜明的节拍感和韵律感,配上和悦的音乐,给人以特别的美感,学生在做这套操的时分,显得特别有兴味、有激情,使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因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培育学生的艺术美,还应尽量给教学内容和设计添加更多美学元素,揉进一些必要的体育舞蹈动作,加强韵律感、节拍感,有条件的状况下再配上节拍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到达锻炼和艺术天衣无缝。 总之,大学是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基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究融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开展体育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体育美并让学生充沛认识体育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终生健身认识、兴味和习气,促进学生个性、人格、自尊及社会生存和顺应才能等多方面的开展与完善,完成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的适用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2 【摘要】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据教育部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近40%的大学生有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总之, 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躯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躯体亚健康。因为躯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被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识别。躯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虚弱、头痛、困倦疲乏、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4、认知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行为偏差。认知方面的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通常与以上几种亚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心理亚健康。近一段时间频见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正是认知方面亚健康危害的突出体现。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1、体力诱因 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有时参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物质的同时体内产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在肌肉内超过限量,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2、脑力诱因 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 记忆力 下降,思维迟钝。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或改变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3、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这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过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简单地吃些零食,导致她们营养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缺乏体育锻炼 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庄,提高健康水平;在户外锻炼还具有保健作用(如阳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对大脑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锻炼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