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情报学报的主办单位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6 07:38:13

情报学报的主办单位有什么

媒体名称 华章 刊号 22-1282/I 类别 期刊 主管单位 省社科院 主办单位 <<华章>>杂志社 是正规期刊,普通省级期刊。图书馆方面的核心期刊:1.中国图书馆学报2.大学图书馆学报3.情报学报4.图书情报工作5.图书馆论坛6.图书馆7.图书馆建设8.图书馆杂志9.图书情报知识10.情报理论与实践11.情报科学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3.情报杂志14.情报资料工作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6.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杂志、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等。

1、《中国图书馆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

2、《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

著作:图书馆学导论、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等。

《图书馆学导论》是2003年8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良芝。

本书是一部关于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的概述性著作。它将知识与信息的组织、整理和交流确定为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社会分工,将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技术、理论,以及通过图书馆实现知识、信息传递的原理确定为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以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现实为背景,概述了图书馆职业进行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知识与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图书馆职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图书馆职业的哲学基础。

扩展资料:

图书情报工作的办刊历史:

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创刊。

1961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

1967-1974年,因“文革”停刊。

1975年,复刊并更名《图书馆工作》。

1979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

1980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工作》,月刊发行。

2009年,改为半月刊发行。

2014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2016年5月,《图书情报工作》第十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

情报学报的投稿难度是比较大的。它是图情期刊中周期最长的,专家外审环节特别长(大约3个月给答复),稿件需要新方法做基础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结合实例分析,选题严格。

情报学报的主办单位有哪些

媒体名称 华章 刊号 22-1282/I 类别 期刊 主管单位 省社科院 主办单位 <<华章>>杂志社 是正规期刊,普通省级期刊。图书馆方面的核心期刊:1.中国图书馆学报2.大学图书馆学报3.情报学报4.图书情报工作5.图书馆论坛6.图书馆7.图书馆建设8.图书馆杂志9.图书情报知识10.情报理论与实践11.情报科学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3.情报杂志14.情报资料工作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6.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主管: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华章》杂志社国内刊号: CN22 — 1282/I国际刊号: ISSNl009 — 5489邮发代号: 12 — 237主要栏目:科教视野、经济管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教育研究、教学改革、学术动态、学校管理、应用技术、金融之窗省级期刊,知网收录,还有其他期刊可供参考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莫尔斯、A.肯特、.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与情报 涂料工业 土木工程学报 土壤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土壤通报[ 土壤学报 推进技术 更多详细介绍详见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化学学报的主办单位有几个

1、《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2、《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创刊于1989年,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和四川大学主办的化学类综合性学术月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设有评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技术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是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者。

3、《化学通报》

《化学通报》创刊于193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国内外化学及交叉学科的进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最新科技成果。

4、《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化学教育》主要围绕化学基础学科,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关于课程、教材教法、实验技术的讨论,介绍化学和化学教学理论的新成就,报道中国国内外化学教育改革的进展和动向。

5、《化学进展》

《化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以刊登化学领域综述与评论性文章为主的学术性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研究与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通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进展

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13-2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号(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61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100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345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2709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2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235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市邯郸路99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236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100号(510070) 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学报》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1952年更名为《化学学报》,并从外文版改成中文版。《化学学报》是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收录的化学类期刊。

物理学报主办单位

个人可以给物理学报发论文。物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相对来说投稿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论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物理学报要求论文要有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摘要,题目应简明、准确,不宜用缩略词,论文的字数要在5000字左右,文稿须选出能反映文章内容特征的中、英文关键词。

物理学报是sci。《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的《中国物理学报》,1953年更名为《物理学报》;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0年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2013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据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显示,《物理学报》出版文献量26557篇、总下载量3265714次、总被引量168216次、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吉林大学学报主办单位

刊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主办: 吉林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5489CN: 22-1340/O邮发代号:12-19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版面费比较高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共分5 个版本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被英国《科学文摘》( SA , INSPEC )等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信息科学类专业与基础理论兼顾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设有书记 1 名,主任 1 名,总编 1 名,副总编 4 名,办公室主任 1 名;专职编辑 25 名,其中有高级职称者 14 名;博士 1 名,硕士 5 名。《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仿生工程学报》)是 2004 年创刊的以工程仿生学科为特色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季刊)。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仿生机械、仿生制造、仿生材料、生物信息、控制仿生、建筑与环境仿生及仿生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创刊仅一年,就被AJ和CSA中的多种数据库收录。《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编辑部设总编 1 名,主任 1 名,专职编辑 3 名。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