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西夏年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4:26:03

西夏年号研究论文

西夏历代皇帝 2007-01-01 15:41:37 大中小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死于1048年,时年45岁。毅宗(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惠宗(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乾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仁宗(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桓宗(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 桓宗李纯佑,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襄宗(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神宗(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顼,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献宗(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献宗李德旺,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夏末帝(生年不详-1227) 1226年即位,在位1年 夏末帝,献宗侄。即位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献宗投降被杀。西夏亡。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0帝。西夏是由党项民族建立的国家,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所以从建国起,就与宋,辽发生战争。但最终被蒙古所灭。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1162-1226)(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李德旺(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详-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献宗侄。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奲“指的是富厚 《说文·奢部》”奲,富奲奲儿“。《字汇·大部》”奲,富奲奲貌,厚也“。”奲“指的是富厚 《说文·奲部》”奲,富奲奲儿。”《字汇·大部》“奲,富奲奲貌,厚也”这个“奲都”象征着西夏王朝的富有和繁盛 。李谅祚在幼年即位,当时由没藏讹庞摄政,权势很大 。没藏讹庞女儿后来嫁给李谅祚为皇后。此后,讹庞的权势无人能比。奲都元年,李谅祚才10岁,已经对讹庞独霸朝政的做法非常不满意 。后来讹庞父子联合要谋害谅祚,被讹庞的儿媳妇梁氏知道了 ,告诉了谅祚。这场宫廷政变,梁祚除掉了没藏家族势力,废掉了皇后没藏氏,改立梁氏为皇后。

虽然很古怪,个人还是倾向于“奲都”。毕竟疑似三个字的年号只见过王莽的“始建国”,王莽这厮脑洞比较大,不能按常理来讨论,而且“始建国”是否算年号还有争议。另外,年号总是有意义的,奲有富厚之意,奢单这个说不通啊。

西夏研究论文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2、《明代庆阳科举群体的施政风格与个性特质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3、《晚清西方考察者眼中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貌——以C. D.布鲁斯探险队与克拉克考察队对固原、庆阳的探查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试论曾国藩的转移社会风气之道》《贵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2,独。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录。5.《晚清时势与曾国藩体用观的嬗变》,《贵州文史丛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5.《试论万木草堂的教育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7.《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 期。8.《试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之道》,《安徽史学》,2002年第4期。9.《左宗棠与开发甘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10.《左宗棠对西北水利开发与建设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2期。11.《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治理》,《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12.《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 第3期。13.《左宗棠与开发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该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14.《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15.《左宗棠与甘肃水利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6.《左宗棠与兰州开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7.《左宗棠与甘肃吏治人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18.《吐鲁番59TAM303MU墓所出道教符录考释》,《西域研究》,2004年第4期19.《国内五十年来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20. 《二十年来有关清代前期治理西北蒙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21.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22.《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23.《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4.《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25.《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26.《左宗棠与泾河治理》,《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27.《左宗棠与开发董志原》,《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8.《左宗棠与陇东开发》,《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12.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313.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0221.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122.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12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0227.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42.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55.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0256.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65.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66.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71.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73.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74.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75.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03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0382.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83.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84.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189.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1190.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92.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93.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98.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200699.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2007100.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2104.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105.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1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2008109.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110.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1.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04114.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115.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117.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118.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03119.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0512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121.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122.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061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2125.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126.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127.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128.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129.“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论文西夏文化的研究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12.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313.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0221.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122.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12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0227.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42.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55.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0256.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65.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66.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71.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73.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74.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75.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03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0382.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83.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84.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189.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1190.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92.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93.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98.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200699.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2007100.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2104.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105.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1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2008109.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110.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1.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04114.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115.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117.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118.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03119.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0512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121.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122.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061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2125.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126.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127.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128.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129.“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且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与典章制度。 发展儒学,宏扬佛学,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 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 。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方面都独特之处。 西夏起初是游牧部落,佛教在1世纪东传凉州刺史部以后,该区佛教逐渐兴盛起来,在西夏建国后开始创造自己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内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西夏是时期兴建大量的佛塔与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在额济纳旗黑水城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另外西夏也大力发展敦煌莫高窟。公元1036年西夏攻灭归义军后,占领瓜州、沙州,领有莫高窟。从夏景宗到夏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中原文化与畏兀儿、吐鲁番风格。 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学和汉学,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 李元昊曾经颁布秃发令,命令全国男人三天内必须秃发,违者格杀勿论。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西夏儒学的发展是一种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李继迁伊始至西夏末年,历代帝王莫不学习与模仿汉制。例如李继迁时“潜设中官,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李德明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如中国制。”。西夏党项世代皇亲宗室,崇拜孔子,钦慕汉族文化。 除了崇儒尚文,还编写了一些融合和宣扬儒家学说的书籍,如《圣立义海》、《三才杂字》、《德行记》、《新集慈孝传》、《新集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其儒学经过夏景宗、夏毅宗、夏惠宗与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出现盛况。 夏景宗在建立官制的同时设立了蕃学和汉学,作为文化培养的摇篮。 以博学多才的野利仁荣主持蕃学以重视蕃学,并于各州蕃学里设置教授,进行教学。西夏大致设立了五种学校: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太学。西夏建立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在中后期还发展科举制度,夏崇宗后期开始设童子科实行科举考试,公元1147年夏仁宗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西夏后期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蕃汉及宗室贵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成为必然的途径。 西夏崇尚汉文化,但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传世不多,大多以诗歌和谚语为主。诗歌有宫廷诗、宗教劝善诗、启蒙诗、纪事诗与史诗等几类。西夏诗歌有韵律,一般为对称结构,通常是五言或七言体,也有多言体,每一诗句的音节数目不同。比较有名的有颂扬西夏文创制者野利仁荣的《大颂诗》。史诗性的作品《夏圣根赞歌》,内容多为民间传说,遣词造句带有浓重的民谣色彩。 其中开首三句:“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被西夏学学者用来研究党项历史源起。另外还有赞美重建太学的《新修太学歌》,具有宫廷诗的风格。夏崇宗重视文学,本人曾作《灵芝歌》与大臣王仁忠酬唱,传为佳话。 西夏谚语对偶工整,结构严谨,字数多少不一,内容广泛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各种面向、并涉及百姓生产、风俗与宗教等内容。著名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是由西夏人梁德养于1176年初边、1187年由王仁持补编,共有364条, 其内容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显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 西夏皇帝十分重视西夏国史的编撰工作。斡道冲于李德明时期就掌管撰修西夏国史之职,其后代亦同。夏仁宗时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1225年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官后,撰写《夏国世次》,可惜已失。 西夏立国前夕,夏景宗为了建议属于本国的语言,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 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西夏文创制后,广泛运用在历史、法律、文学、医学著作,镌刻碑文,铸造钱币、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设立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选派贵族官僚子弟翻译汉文典籍与佛教经典等。为了翻译汉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于公元1190年所撰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本书目的在于便于西夏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是现今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钥匙。 【图册资料来源 】 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昊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穿靴执笏,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制礼乐——元昊又参用宋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昊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 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 西夏人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建国之前则是以自然崇拜为主。党项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区时,就以“天”为崇拜。 当党项族迁移到陕北之后,由自然崇拜发展到对鬼神的信仰。 在建国之后,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自然神。 例如夏景宗曾“自诣西凉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边立黑水桥碑,祭告诸神,祈求保护桥梁,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项族还崇尚巫术,并且备受重视。党项族称巫为“厮”,巫师被称为“厮乩”,是沟通人和鬼神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驱鬼与占卜。在战争前实行占卜以问吉凶,于战争中经常施行“杀鬼招魂”的巫术。 除了佛教以外,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传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宁明就是学习道家的辟谷术而死。 《文海》解释“仙”字为“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长寿者”。在西夏晚期,在在沙州和甘州一带还有流传景教和伊斯兰教。例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敦煌(唐古忒省)与甘州有部分景教和伊斯兰教徒。 西夏的艺术文化十分多元且丰富,在绘画、书法、雕刻、舞蹈与音乐都有成就。 绘画 绘画方面,以佛教绘画流传至今,主要呈现在石窟与寺庙壁画等,现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为丰富。早期学习北宋风格,后来受回鹘佛教与吐蕃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的影响,最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线条采用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莼菜条;敷彩大量使用石绿打底,使画面呈独具风格的冷色调的“绿壁画”。绘画内容分别有佛教故事与说法、供养菩萨与人像以及洞窟装饰图案等,以《文殊变图》、《普贤变图》、《水月观音图》与《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最为有名。此外,也可在《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内的《农耕图》、《踏碓图》、《酿酒图》与《锻铁图》中观察到西夏社会生产和生活内容。木刻版画方面,大多来自西夏文和汉文佛经中。在黑水城出土的大量佛画中,有《文殊图》、《普贤图》、《胜三世明王曼荼罗图》等等。内容浓抹重彩,色调深沉。而版画《卖肉图》和《魔鬼现世图》,描绘生动,反映出西夏绘画的深度。 书法 书法在楷书多见于写经与碑文,篆书见于碑额与官印。夏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刘志直,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为时人所效法。雕塑方面十分发达,有铸铜、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与陶瓷等。其特点比例均衡,刀法细腻,十分写实。泥塑以佛寺塑像为代表,多运用写实与艺术夸张手法,刻划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夏崇宗时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释迦牟尼涅槃像、敦煌莫高窟第491窟西夏供养天女彩塑等等。其他陶瓷艺术品也是刻工精细而生动。 音乐舞蹈 西夏在党项时期的乐器以琵琶、横吹,击缶为主,其中横吹即竹笛。后来接受中原音乐的文化,李德明时采用宋制制乐而逐渐繁多。夏景宗建国后,革除唐宋缛节之音,“革乐之五音为一音”。 公元1148年,夏仁宗令乐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赐名《鼎新律》。西夏音乐十分丰富, 且设有蕃汉乐人院,夏惠宗时曾招诱汉界娼妇、乐人加入乐院,戏曲如《刘知远诸宫调》等也已经传入西夏。 西夏时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画中留有生动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与蒙古舞蹈的风格。如《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额两侧的线刻舞伎,舞姿对称,裸身赤足,执巾佩璎,于豪放中又显出妩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的《乐舞图》,左右相对吸腿舞状,姿态雄健。 建筑雕塑 党项人多住毡帐。定居的屋室,只有有官爵者才得覆瓦。建国前后,大批汉人工匠来到夏国与党项工匠一起,修建了宫殿寺庙。皇帝陵墓也具有很大的规模。1972年清理的夏王陵八号陵(它被推断是夏神宗遵顼的陵墓)由阙、碑亭、月城、内城、献殿、灵台、内神墙、外神墙、角台等建筑组成。它们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展开,严格地遵从了唐、宋建筑的格式,但也显示了党项的某些民族特点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响。现存天祐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建造的承天寺塔(在宁夏银川)和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重修的凉州护国寺感应塔(在甘肃武威),虽经后世重修,仍现当时建筑的宏伟。 甘州卧佛寺的大卧佛,体形魁梧,仪态庄严,是雕塑像中的杰作。夏王陵区出土的石马,通体圆雕,神态生动。王陵碑亭遗址发现的石雕人像的造形奇特,线条粗壮,面部和肢体都突出地表现出强力感。在同一地区发现的已残损的竹雕上,有庭院、松树、假山、花卉和人物,布置适宜,形态优美。 党项人从隋唐以来,盛行收继婚制,允许娶庶母、伯叔母、兄嫂、子弟妇,只是不娶同姓。富有家庭的男姓家长可以收养众多的妇女,实行多妻制。党项人旧俗,死则焚尸,名为火葬。西夏建国以后,皇室、贵族多改行土葬,并仿汉人制度修建豪侈的陵墓。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多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宋史·夏国传》:“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体方整,类八分书,书颇繁复,教国人记事用蕃书。”“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西夏书事》)。可见,西夏文制成后,西夏统治者大力推行,成为当时的官方语言文字。当时西夏与各国和地方政权的往来公文,都使用西夏文,西夏学者用西夏文写作的文学、语言、法律、医学、佛经等方面的著作,亦广为流传。蒙元灭西夏后,仍刊印西夏文书籍。至明代中叶,西夏文仍在使用。明代后期,作为民族文字的西夏文,在使用了约半个世纪后,逐渐销声匿迹了。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被视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学术成果,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清代嘉庆九年(1804),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清应寺内发现。碑正面是西夏文,背面是汉文。由于西夏文已被人们遗忘,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到1908年我国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编于1190年)后,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我国近代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罗福成在1932年全文发表了西夏碑的汉文和西夏文以及西夏碑的译文。西夏碑是迄今全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碑文大意讲述了护国寺塔的初建、显灵及重修的经过,对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土地制度、阶级关系和西夏国名、帝后尊号、官制纪年以及当时凉州的佛教盛况等方面都是丰富而珍贵的资料,特别是近乎两千个西夏文字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的活“字典”。

研究西夏商业的论文书籍

《唐代吐蕃史与西北民族史研究》是2004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云。

《唐代吐蕃史与西北民族史研究》内容简介:中国是藏学的故乡。

***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这些正是藏学研究产生、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也是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中华大地上成长发展起来的这门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为了展示中国藏学研究的成果,加强同世界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 *** 和其他藏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导下,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丛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藏学家(包括港、澳、台学者)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价值的藏学文献(包括现代学者辑录的历史文献);译成汉文的藏文学术名著;获得博士学位的藏学论文(对于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也酌情予以收录)。

所有收入的论著,均以学术价值为唯一衡量标准,文学作品、游记、通俗读物等暂不收录。

作为中国藏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我们将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期望得到海内外藏学家的大力支持。

1.《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本书是根据宋人笔记等资料撰写的,主要是描写南宋的日常生活。读起来很容易理解,不像国内的某些史料,干巴巴的。2.《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3.《东京梦华录》

宁夏教育杂志刊号

国内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后四位是序号,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9000~9999为有形电子出版物(如:光盘)。

《教育探索与实践》是否是非法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固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教师。一、 正确辨别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目前出现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2. 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性。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4.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刊,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5.非法期刊的内容繁杂,版面混乱。不少非法期刊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规律,不设置分类栏目,文章杂乱无序,不符合正式期刊在内容编排方面规范化、标准化的格式要求。二、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三、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出版物一般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没有国内明确的主管单位,通信地址不祥,常常以XXX信箱收稿,印刷出版地都在大陆以外。以便逃避查处,当然不可能有邮发代码了。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各区号为:11-北京市 12-天津市 13-河北省 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 21-辽宁省 22-吉林省 23-黑龙江省31-上海市 32-江苏省 33-浙江省 34-安徽省35-福建省 36-江西省 37-山东省 41-河南省42-湖北省 43-湖南省 44-广东省 45-广西壮族自治区46-海南省 50-重庆市 51-四川省 52-贵州省53-云南省 54-西藏自治区 61-陕西省 62-甘肃省63-青海省 64-宁夏回族自治区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序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例如:《中国教育论坛》CN43-7772/R。明显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于 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它的序号后四位7772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又如:《中国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98-0315/G4 国际刊号: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围内,故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前2位为地区号,依据GB/T 2260中的数字码前两位给出(从北京10到65为止)。再如:《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国内刊号: 明显不是国内刊号,国内刊号CN紧接是6位数字,6位数字之前不含字母H或HK或RH等字样。再说后四位786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非法出版物的刊号最常见的问题有这样几种:(1)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为了蒙蔽作者,他们通常只在版权页上注明国际标准刊号ISSN,而不标注国内统一刊号CN。(2)表面上既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又有国内统一刊号CN,所不同的是它的CN号后边加括号或缀有别的字母(如HK、NR、H),说明它是在港澳台地区注册的,这类报刊如果在内地设立编辑部、记者站或办事处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活动也是非法的。(3)假冒国内刊号。比如,CN后面的前两位数(地区号)为00-10、16-20、大于66或者超过两位数的,都是假冒的国内统一刊号,因为《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的地区号中没有这些号;也有的是冒用其他已有的合法出版物的刊号。(4)一个刊号多个版本。比如,某大学学报,它的ISSN和CN都没有问题,但每期学报都出版两个或多个版本,其中只有一个版本是正式的、合法的、对外的、公开的,其它版本则是收费的、非公开的、只给作者收藏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刊号,很难发现问题,只有对比其他的几个版本才能发现问题所在。(5)地区号与所在地区不吻合,即异地办刊,或者说编辑部地址与CN后面的地区号不相一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题名不变,出版地改变,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要重新分配,即:连续出版物题名没有改变,出版地从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转移到另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重新分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43,应是在湖南出版的,若改在山东出版,应重新分配CN号,或者说,CN号的前两位应改为山东的地区号37。(6)地区号后面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有问题,如,某非法出版物本是期刊,其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却标注为0001,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为7772,而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规定,0001应该是“报纸的序号”,7772应该是“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以,这些所谓的教育类期刊属于非法出版物。号称是香港刊物,或带有香港刊物刊号的非法刊物有以下几点鉴别技巧:(1)据考证,几乎所有号称是香港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这些刊物名称一般带有“中国”、“中华”或“中外”等字样。(2)目前,香港的刊物多以教育类刊物出现,因此对于带有“教育”字样的刊物请慎重。(3)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印刷单位、出版单位或者联系电话等内容却是内地的,几乎都是非法刊物。(4)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其主管、主办单位在网上根本查不到,或者这些单位的信息只与该刊物介绍或征稿启事相关联的,该刊物就是非法的。不要认为在国家合法出版物上刊登征文启示或者广告的,就是合法出版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和《中国青年报》,都曾为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教学》杂志做过广告。不要相信那些打着某些名人顾问、某些大单位联办、协办、支持、赞助旗号的,就是合法出版物。事实上,许多人和单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家报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和单位本身就是所谓的“报托”。如果实在拿不准某种报刊是不是合法出版物,请根据报刊的版权标记向为它提供CN号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咨询。例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CN 43-7772/R,编辑部在济南。如果你拿不准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可以打电话咨询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因为43是湖南的地区号)或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因为编辑部在山东),当然,也可以上网查询。四、期刊鉴别的途径根据规定,凡在非法刊物发表的论文一律不计入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的科研成果。请教职工投稿时仔细甄别类似刊物,并相互转告 , 切勿上当。若对报刊的合法性有疑问,可到人事处师资科咨询,或者以下网站查询:1、登陆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如果被收录,肯定为正规期刊.网址:、登陆中国扫黄打非网,如果在出版单位名录栏目中可以检索到,则肯定为正规期刊.网址: 、登陆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如果在期刊查询栏目中可以检索到,则肯定为正规期刊.网址: 、登陆中国创新医学网网,如果在期刊鉴别栏目中可以检索到,则为正规期刊。网址:5、不保证在以上4种方法都检索不到的就不为正规期刊。再如:《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国内刊号: 明显不是国内刊号,国内刊号CN紧接是6位数字,6位数字之前不含字母H或HK或RH等字样。再说后四位786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非法出版物的刊号最常见的问题有这样几种:(1)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为了蒙蔽作者,他们通常只在版权页上注明国际标准刊号ISSN,而不标注国内统一刊号CN。(2)表面上既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又有国内统一刊号CN,所不同的是它的CN号后边加括号或缀有别的字母(如HK、NR、H),说明它是在港澳台地区注册的,这类报刊如果在内地设立编辑部、记者站或办事处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活动也是非法的。(3)假冒国内刊号。比如,CN后面的前两位数(地区号)为00-10、16-20、大于66或者超过两位数的,都是假冒的国内统一刊号,因为《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的地区号中没有这些号;也有的是冒用其他已有的合法出版物的刊号。(4)一个刊号多个版本。比如,某大学学报,它的ISSN和CN都没有问题,但每期学报都出版两个或多个版本,其中只有一个版本是正式的、合法的、对外的、公开的,其它版本则是收费的、非公开的、只给作者收藏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刊号,很难发现问题,只有对比其他的几个版本才能发现问题所在。(5)地区号与所在地区不吻合,即异地办刊,或者说编辑部地址与CN后面的地区号不相一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题名不变,出版地改变,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要重新分配,即:连续出版物题名没有改变,出版地从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转移到另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重新分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43,应是在湖南出版的,若改在山东出版,应重新分配CN号,或者说,CN号的前两位应改为山东的地区号37。(6)地区号后面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有问题,如,某非法出版物本是期刊,其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却标注为0001,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为7772,而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规定,0001应该是“报纸的序号”,7772应该是“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以,这些所谓的教育类期刊属于非法出版物。号称是香港刊物,或带有香港刊物刊号的非法刊物有以下几点鉴别技巧:(1)据考证,几乎所有号称是香港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这些刊物名称一般带有“中国”、“中华”或“中外”等字样。(2)目前,香港的刊物多以教育类刊物出现,因此对于带有“教育”字样的刊物请慎重。(3)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印刷单位、出版单位或者联系电话等内容却是内地的,几乎都是非法刊物。(4)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其主管、主办单位在网上根本查不到,或者这些单位的信息只与该刊物介绍或征稿启事相关联的,该刊物就是非法的。不要认为在国家合法出版物上刊登征文启示或者广告的,就是合法出版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和《中国青年报》,都曾为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教学》杂志做过广告。不要相信那些打着某些名人顾问、某些大单位联办、协办、支持、赞助旗号的,就是合法出版物。事实上,许多人和单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家报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和单位本身就是所谓的“报托”。如果实在拿不准某种报刊是不是合法出版物,请根据报刊的版权标记向为它提供CN号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咨询。例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CN 43-7772/R,编辑部在济南。如果你拿不准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可以打电话咨询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因为43是湖南的地区号)或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因为编辑部在山东),当然,也可以上网查询。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