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近代史800字论文格式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3 07:45:33

近代史800字论文格式图片

历史论文写作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

导语: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关于历史论文写作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的历史论文写作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和论文取向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而这却很可能是其它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二)教学总结是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毕业,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历史论文,“争取达到发表水平”,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是:立足于教学总结,写出植根于这块沃土上的教学总结型短小精干有力的历史论文来,它们能言之有物,用之有效,然后汇总上交,审评提高,汇订成册。既是广大教师的历史教学论文成绩,又是县(区)文教成果。可供教学参考,可供评职依据。

以教学总结为基础写历史教学论文,不等于教学总结就是论文。教学总结与论文的区别及联系是应予研讨的。历史论文类型有多少?很难机械地界定;各类历史论文怎样分工?也没法生硬地划分,实际上必然纵横交错,互有联系。为立题、下笔方便,主题思路有所遵循,可粗分为如下几种:

(1)思想教育的贯彻;

(2)历史知识的讲授;

(3)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经验的总结;

(5)教学艺术的研讨;

(6)学生学习的考察;

(7)教师业务的进修;

(8)历史专题的论述。

当然,此外还有其它各类,例如:对教材、教学指导书的评析,观摩教学的总结评议等等。我们的历史教学论文的旨趣及重点,很明显是向历史教学倾斜,而且各型历史论文,写起来不可避免是互有交叉、互为融通的。如(3)即带有(1)、(2)的综合性质,(5)(6)则多构成(4)的主要成分;(8)是指对某一历史专题作学术性或知识性的专题研究或论述,这类历史论文虽非大宗或主体,但并非排除在写作之外,也是完全应该写 ,能够写的。

众所周知,客观历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各个侧面,本是不能跟别的部分、别的侧面割裂开来认识掌握的;只是在论述、研究时,因侧重点之不同,不得不突出什么、约略什么,于是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论文类型与内容。从撰写人来说,仍应力争掌握史事全貌,才能从总体联系中深刻认知所要写的部分,才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精确把握你要截而论之的各个阶段。为此,下些苫工夫、硬工夫是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广收精选,厚积薄发,深人浅出,由博返约。例如要写“太平天国”这个题目的历史论文,从三种不同的选题立意,可有三种不同的论文类型与行文风格。

(1)如果从加强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着眼,写出有一定学术质量的历史论文,则应写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深厚的时代背景;取材自上帝教经洪秀全加工改造而本土化,成为与传统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新式发动群众的精神武器;太平天国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定都南京,震撼清朝统治,反抗西方侵略,预示着反帝反封性质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行将来临;对于天国领导集团内讧问题,则应指出它不只是人际关系上的利害纠葛,从本质上深刻分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条件下,只能砸乱旧社会,不能建立新社会,在取得若干胜利、进行某些“改革”后,要么是被旧有封建势力镇压下去,要么是自身蜕变为新的封建王朝。尤其应阐明,在总体性质上,太平天国虽然仍属旧式单纯农民起义,但《天朝田亩制度》已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露了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尝试,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式斗争行将来临。

(2)如果历史论文的主旨是研讨如何教给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考察学生理解巩固程度,就应侧重于太平天国重点事件、人物、地点、年代的讲授方法,如何讲的清楚、准确、明白易懂;怎样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巩固记忆,在记忆基础上更加深理解;并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使学生达到自觉、能动地掌握历史学习。

(3)如果历史论文重在怎样凭借太平天国这个波澜壮阔的、特富英勇战斗精神的伟大革命业绩之讲述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侧重总结在教学中是如何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起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总结生动地、有感染力地讲述(朗诵、演示)的经验及效果。为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烘托历史场景,也应总结对革命文献等的利用,如太平天国的《天命诏旨书》中的“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同胆同杀妖”之类的词句,陈玉成、石达开等人壮烈牺牲时的言辞、气节等。

历史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还有不同。教学任务,是依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课文内容,完整地、全面地讲给学生,各部分不能畸轻畸重,不可过详过简。对教学过程所作的总结,也自然受到制约,基本上需是全面总结。而论文则有所不同,除全面总结性作品之外,可选择某一特定环节、章题、段落,选择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侧面,加以研究、总结,形成论文。也就是说,论文比起总结来,有更大的灵活性、选择性、伸缩性,能更深更广地进行探讨。可以认为,论文是在总结的基础上,知识的优化过程。论文源于总结,论文高于总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性认识上,亦即在理论分析上,论文比总结有所提高。对一堂课或一章书的讲授,是较为成功还是缺点很多?不仅从实践角度总结提高,“下次讲课注意”;而且要分析其优劣成败的原因及条件:史实掌握是否准确、纯熟?理论认识是否正确、深刻?教法是否科学、得当?把个别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完整系统的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普遍意义,用来指导一般。

(2)在对象范围上,亦即就哪些内容来论述上,论文较总结有所跨越或扩展。总结,一般只以本章节或本教学阶段为对象,论文则可前后对比,左右勾连,使历史问题得到进一步阐明,从而比教学总结增大了知识广度与科学深度。例如,可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这三次革命高潮,从社会背景、群众发动、斗争策略、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分析,论述从旧式农民起义发展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机制与规律。又如,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分析其各自不同的产生条件、共同性质以及各自的历史效果。再如,对1848年法德革命、《共产党宣言》诞生等这些分散在不同章节与课时的“1848年大事”汇总论述,看本质联系,看互相促进,也可论述教师曾是怎样分别讲述,而在复习总结时又是怎样从联系发展中来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与统一性的。这就是说,论文可以而且应当不为教学总结的框架所拘束,多少逸出教学总结的范围。当然论文也可比总结更加收缩,可收更集中、精粹、深入 有效。

(3)在社会效应上,亦即在所写出的作品的影响上,论文应比总结贡献更大。总结,从个人总结、教研组评议总结直到校际优课观摩总结,多数情况是就课论课,就师论师,很实际也很富实效,但局限性也甚明显,带有班级、学校、地区特点,反映相应水平。论文则面向社会,在刊物上发表自不待言,即在本县、区经过评审、选编成册的文集,也可成为以“社会”为读者对象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无定价、非卖品的内部参考文章,绝不可以轻视,它们能脱摆“出版难”的各种障碍而发挥效益。很多“油印本”的教育教学资料,被各大图书馆所珍视、搜集,付之馆藏。中学历史教师撰写的历史论文,提供为交流参考,贡献给社会阅读,不但推动了历史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也为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写作思路:以近代史作为框架,选择其中比较知名的事件进行书写,最后总结中国人,绝不允许“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局面出现!正文: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束,中国的屈辱历史也随之开始,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面对一堆悲惨的数据愤怒的大声嚷嚷几声就算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这段历史,然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可以简单的以1919作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甚至连关税都要同英国商量,曾经的天朝上国此时不得不对船坚炮利的英国言听计从。

即便如此,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贪得无厌,它们又通过南京条约副约,虎门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以方便它们更好的在中国进行搜刮和侵略。

美国无耻的将所谓“扩大各国权益”的功劳归功于自己,而法国则用《黄埔条约》将传教士的坟地都搬到了中国,更可悲的是,为他们守墓的,居然还是我们中国人。

和平的日子没过几年,资本主义列强又开始蠢蠢欲动。

英法急欲通过“修约”来扩大他们在华的侵略范围,而不巧的是,他们的无理要求被中国的皇帝拒绝了。

而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烧毁了一座圆明园那么简单。

天津条约使的他们的魔爪伸向中国内地,而北京条约则使大批中国人被当作“猪仔”贩卖出国。

与此同时,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俄国也趁火打劫,强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每想到俄国的版图,笔者的心都不禁一颤,那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可是,那些数字,本来有很多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

在资本主义列强无耻侵略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有所觉醒,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打击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仍不可磨灭!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同样是“师夷长计”,同样是向要富国强兵。

然而,日本成功的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而我们,却反过来被曾经得到我们诸多恩惠的小小岛国——日本,打的落花流水。

甲午战败,难过的不仅是李鸿章。

甲午战败,低头自省的,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

时至今日,我们仍需以此为鉴,不断革新政治,不断发展科技。

只有这样,才能不至重蹈100多年前的覆辙,也才能真正的,雄立于世界之林!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前人的勇气,在那样一个灰暗的时代,在那样一个连国家最高统治者都沦为别人附庸的时代,那些英雄还是坚定的走自己的道路,希望用自己的决心和勇气来拯救他们所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没错,八国联军侵华了,辛丑条约签订了,义和团失败了,辛亥革命果实也被袁世凯这个卖国贼给窃取了。

可是,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的农民在抗争,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抗争,中国人的意志并未被消磨,那些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告诉我们:中国人,绝不允许“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局面出现!

大学近代史论文800字

800字太多了!!!!!!!!!!

写作思路:可以写“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1842年8月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正文: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很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掠夺了中国人民大量的财富。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鸦片大量输入,危害严重。到1835年,我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因为鸦片价格昂贵,又易吸食成瘾,从而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倾家荡产。

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结束了腐朽的封建社会,为后来中国一批批热血青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本是不应发生的,一开始啊,经历过光荣革命的英雄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下进行海外贸易,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自然,他们也注意到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毕竟中国一度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呢。

刚来的时候,是出售一些工业制品,但那时人口爆炸,家家户户都面临着饥饿的侵袭,但凡有点钱,都会花在刀刃上,哪有闲钱买这些用处不大的新奇玩意儿。不仅卖不出去,英国人还忍不住去购买茶叶、瓷器等物,加上清朝闭关锁国,要缴纳沉重的税务,以至于英国在中国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上一些,这使英国十分恼火。

后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就想了个法子——鸦片。现在我们都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会使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英国就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免费给无知的中国平民吸食鸦片,唉,一吸还挺带劲,他们就人传人,把鸦片带入中国。英国人一看,效果已经达到,就开始要钱了。中国百姓都吸这么久了,一下子说不吸就不吸是不可能的,只能乖乖交钱,乞求鸦片了。

清政府一看,也不高兴了,英国走私鸦片,他们既收不到税钱;又看着清朝国库有减无增,加之国民质量普遍变低,一向无能的清政府也要做出行动了。没错,接下来就是妇孺皆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了,这段就不详述了,总之是大快人心。

但英国方面就是气急败坏了,中国竟然挡他财路,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兵中国。途中虽有林则徐、邓延桢誓死抵抗,但无奈中国受鸦片影响,体质偏弱,加上英国先进的火器,中国也就凭着天气侥幸小胜一场,其它都是全线溃败。

英国就沿海一路打杀,一直打到南京附近。清政府一看,打也打不过,又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能被迫议和,签下了首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要割地、赔款,当然了,损失不算特别多,不像后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动辄上亿,这是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此,清朝就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封建王朝,自然这也是由其腐败造成的,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事。

而我们,就应铭记这段耻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建设更好的中国。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 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 总结 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 方法 ,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出路 历史必然性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到来自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着在中国人的心头。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强成了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渴望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都是围绕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的。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间,中国各个不同阶级对于国家的出路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随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1851年初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必定是会失败的,不过它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此,太平天国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其本质只不过是以往朝代更替的老路,不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出路。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却不具备先进性,是一支拥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是一支对历史产生巨大改变的力量。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想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试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洋务运动从中央到主要的地方发展洋务。通过办实业、建海军、创学堂来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不过,与太平天国起义一样,洋务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注定是要失败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究其根源是:一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本身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兴起的,这就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充分地发展起来。二是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是不可能让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变强的。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政府的腐败官僚的作风的普遍性连洋务企业也不能避免。 综上所述,可知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弱小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清政府的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新式学堂的勃兴和 留学 教育 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不断传播;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清政府“新政”的破产,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但是,从历史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三是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第二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探索救国道路的新变化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在对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长河中活跃着三种政治力量,推动着中国朝着三条道路的徘徊。 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地主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方案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并且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再过过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从客观上决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当时的中国工业极度落后,农村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限于沿海和河口发达地区。而从主观上看,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不够彻底,软弱妥协性,大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小资产阶级也注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同时,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成立就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历史背景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开始了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近代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1927年前主要是北洋军阀,1927年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作为社会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抗日战争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阶层人民推向饥饿和死亡,迫使他们奋起团结自救。所以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客观决定的,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在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地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四章 结论 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通过学校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对于国家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让本人更深刻到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与厚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本人更加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800字论文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回顾历史,不经让人感慨万千: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的强盛时期,是经历了多少艰辛,这是一个无法估计的数值。 ———引言 清朝前期,中国一直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国家,中国人民生活在封建统治下。而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的关头。在此时,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被唤醒。于是,救国图存成为当时的主旋律,社会各个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各自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发展之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是外国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封建专制政权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随后形势一直高涨,不断取得胜利。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并在永安封王建制。此后,太平天国进行北伐、西征、东征。东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强盛时期。但是北伐由于孤军深入,给养食物不足失败。“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洪秀全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加上封建反动势力和外国反动势力的共同压榨。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在这一运动期间,有了不少成就。其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因此,根本无法实现。另外,1859年,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集中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国内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历时17年,规模发展到18个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尽管最终失败了,但是却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晚清王朝。以往的农民起义,只是反抗本国封建势力,而太平天国首次承担起了反帝反封的双重任务,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二、洋务运动 它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主要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起初,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然后,洋务派又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是洋务运动本身具有封建性。其次是它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是由于其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想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正因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困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但是洋务运动也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三、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一起发动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这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宣传其维新主张。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的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的抵制,大多未付诸实施。而最终,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辛亥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通知的缺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随后,于1912年1月,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原因,革命最终失败。如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等,其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族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同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小结: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 尽管各个阶级的革命运动最终都失败了,但是它们都依旧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暂时的后退。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时期向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过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800字太多了!!!!!!!!!!

写作思路:可以写“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1842年8月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正文: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很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掠夺了中国人民大量的财富。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鸦片大量输入,危害严重。到1835年,我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因为鸦片价格昂贵,又易吸食成瘾,从而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倾家荡产。

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结束了腐朽的封建社会,为后来中国一批批热血青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本是不应发生的,一开始啊,经历过光荣革命的英雄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下进行海外贸易,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自然,他们也注意到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毕竟中国一度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呢。

刚来的时候,是出售一些工业制品,但那时人口爆炸,家家户户都面临着饥饿的侵袭,但凡有点钱,都会花在刀刃上,哪有闲钱买这些用处不大的新奇玩意儿。不仅卖不出去,英国人还忍不住去购买茶叶、瓷器等物,加上清朝闭关锁国,要缴纳沉重的税务,以至于英国在中国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上一些,这使英国十分恼火。

后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就想了个法子——鸦片。现在我们都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会使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英国就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免费给无知的中国平民吸食鸦片,唉,一吸还挺带劲,他们就人传人,把鸦片带入中国。英国人一看,效果已经达到,就开始要钱了。中国百姓都吸这么久了,一下子说不吸就不吸是不可能的,只能乖乖交钱,乞求鸦片了。

清政府一看,也不高兴了,英国走私鸦片,他们既收不到税钱;又看着清朝国库有减无增,加之国民质量普遍变低,一向无能的清政府也要做出行动了。没错,接下来就是妇孺皆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了,这段就不详述了,总之是大快人心。

但英国方面就是气急败坏了,中国竟然挡他财路,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兵中国。途中虽有林则徐、邓延桢誓死抵抗,但无奈中国受鸦片影响,体质偏弱,加上英国先进的火器,中国也就凭着天气侥幸小胜一场,其它都是全线溃败。

英国就沿海一路打杀,一直打到南京附近。清政府一看,打也打不过,又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能被迫议和,签下了首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要割地、赔款,当然了,损失不算特别多,不像后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动辄上亿,这是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此,清朝就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封建王朝,自然这也是由其腐败造成的,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事。

而我们,就应铭记这段耻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建设更好的中国。

1 康梁改良主义,清末君主立宪,与孙文排满革命的冲突,使中国失去和平发展机遇。2 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之后,孙文与中央政权的继续爆发武力冲突。3 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在中国扶持代理人,出钱出枪培养干部,以枪杆子夺取政权。伴以军阀 内战,使中国常年陷于战争。4 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长期内战而冒险吞并中国东北,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为自保,通过在中国 扶持的代理人,引侵略祸水南下,全面侵华,而苏联趁火打劫割走中国200万平方公里领土。5 日本失败后,苏联扶持的中国代理人,再次进行内战,建立新政权。6 新政权与联合国作战,与抗日战争挽救中国免于亡国灭种的美国盟友彻底破裂,招致美国阵营 几十年封锁。新政权后又不堪儿子党的地位,与苏联老大哥爆发边境战争冲突,招致苏联阵营几十年封锁。7 新政权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所以,中国的近代史之路如此艰辛

中国近代史论文800字

1 康梁改良主义,清末君主立宪,与孙文排满革命的冲突,使中国失去和平发展机遇。2 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之后,孙文与中央政权的继续爆发武力冲突。3 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在中国扶持代理人,出钱出枪培养干部,以枪杆子夺取政权。伴以军阀 内战,使中国常年陷于战争。4 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长期内战而冒险吞并中国东北,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为自保,通过在中国 扶持的代理人,引侵略祸水南下,全面侵华,而苏联趁火打劫割走中国200万平方公里领土。5 日本失败后,苏联扶持的中国代理人,再次进行内战,建立新政权。6 新政权与联合国作战,与抗日战争挽救中国免于亡国灭种的美国盟友彻底破裂,招致美国阵营 几十年封锁。新政权后又不堪儿子党的地位,与苏联老大哥爆发边境战争冲突,招致苏联阵营几十年封锁。7 新政权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所以,中国的近代史之路如此艰辛

写作思路:可以写“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1842年8月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正文: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很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将大量鸦片运到中国贩卖,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掠夺了中国人民大量的财富。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鸦片大量输入,危害严重。到1835年,我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因为鸦片价格昂贵,又易吸食成瘾,从而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倾家荡产。

鸦片战争使中国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结束了腐朽的封建社会,为后来中国一批批热血青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本是不应发生的,一开始啊,经历过光荣革命的英雄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下进行海外贸易,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自然,他们也注意到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毕竟中国一度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呢。

刚来的时候,是出售一些工业制品,但那时人口爆炸,家家户户都面临着饥饿的侵袭,但凡有点钱,都会花在刀刃上,哪有闲钱买这些用处不大的新奇玩意儿。不仅卖不出去,英国人还忍不住去购买茶叶、瓷器等物,加上清朝闭关锁国,要缴纳沉重的税务,以至于英国在中国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上一些,这使英国十分恼火。

后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就想了个法子——鸦片。现在我们都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会使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而英国就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免费给无知的中国平民吸食鸦片,唉,一吸还挺带劲,他们就人传人,把鸦片带入中国。英国人一看,效果已经达到,就开始要钱了。中国百姓都吸这么久了,一下子说不吸就不吸是不可能的,只能乖乖交钱,乞求鸦片了。

清政府一看,也不高兴了,英国走私鸦片,他们既收不到税钱;又看着清朝国库有减无增,加之国民质量普遍变低,一向无能的清政府也要做出行动了。没错,接下来就是妇孺皆知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了,这段就不详述了,总之是大快人心。

但英国方面就是气急败坏了,中国竟然挡他财路,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兵中国。途中虽有林则徐、邓延桢誓死抵抗,但无奈中国受鸦片影响,体质偏弱,加上英国先进的火器,中国也就凭着天气侥幸小胜一场,其它都是全线溃败。

英国就沿海一路打杀,一直打到南京附近。清政府一看,打也打不过,又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能被迫议和,签下了首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要割地、赔款,当然了,损失不算特别多,不像后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动辄上亿,这是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此,清朝就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封建王朝,自然这也是由其腐败造成的,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这事。

而我们,就应铭记这段耻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建设更好的中国。

诶,大家都一样一样,LS的,你也看MIT噢

近代史3000字论文格式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 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 总结 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 方法 ,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出路 历史必然性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到来自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着在中国人的心头。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强成了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渴望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都是围绕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的。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间,中国各个不同阶级对于国家的出路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随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1851年初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必定是会失败的,不过它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此,太平天国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其本质只不过是以往朝代更替的老路,不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出路。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却不具备先进性,是一支拥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是一支对历史产生巨大改变的力量。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想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试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洋务运动从中央到主要的地方发展洋务。通过办实业、建海军、创学堂来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不过,与太平天国起义一样,洋务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注定是要失败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究其根源是:一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本身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兴起的,这就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充分地发展起来。二是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是不可能让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变强的。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政府的腐败官僚的作风的普遍性连洋务企业也不能避免。 综上所述,可知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弱小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清政府的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新式学堂的勃兴和 留学 教育 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不断传播;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清政府“新政”的破产,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但是,从历史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三是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第二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探索救国道路的新变化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在对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长河中活跃着三种政治力量,推动着中国朝着三条道路的徘徊。 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地主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方案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并且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再过过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从客观上决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当时的中国工业极度落后,农村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限于沿海和河口发达地区。而从主观上看,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不够彻底,软弱妥协性,大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小资产阶级也注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同时,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成立就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历史背景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开始了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近代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1927年前主要是北洋军阀,1927年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作为社会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抗日战争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阶层人民推向饥饿和死亡,迫使他们奋起团结自救。所以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客观决定的,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在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地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四章 结论 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通过学校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对于国家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让本人更深刻到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与厚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本人更加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去百度文库找找。

反思 抗争 探索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