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油气田政研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3:12:33

油气田政研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Moan T. Current trends in the safety of off shore structures,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s, USA, 1998.[2]梅亚东 谈广鸣.大坝防洪安全评价的风险标准[J].水电能源科学,:.[3]Faber M H. Risk and Safety in Civil Engineering,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itzerland, 2001.[4]时振刚 张作义等.核能风险可接受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22(3):.[5]李典庆 唐文勇 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3,21(2):96-102.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按照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论文中的引文需要标注,标注的时候需要和参考文献联系起来,所以参考文献一定要按顺序排列,因为如果不标注引文,就会被计入整个论文的重复率,严重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参考文献在我们的毕业论文当中是占有相当重要成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我们论文中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同时也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什么样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格式,但要明确列出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字号、专著序号等。有些参考文献是论文,有些参考文献是书籍,有些参考文献是期刊。所以对不同格式的参考文献有不同的要求,你需要根据论文写作提纲中参考文献格式设置的要求来设置。参考文献设置好后,此时将整篇论文的引用部分插入到注释中,整篇论文此时完成。最后一步是检查引用部分是否全部插入评论,然后再次检查整篇文章的格式。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完成了。

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 : 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规程 : 世界长输天然气管道综述 : 希望对你有帮助

油气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Moan T. Current trends in the safety of off shore structures,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s, USA, 1998.[2]梅亚东 谈广鸣.大坝防洪安全评价的风险标准[J].水电能源科学,:.[3]Faber M H. Risk and Safety in Civil Engineering,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itzerland, 2001.[4]时振刚 张作义等.核能风险可接受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22(3):.[5]李典庆 唐文勇 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3,21(2):96-102.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石油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爆炸荷载作用下大型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馏塔及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天然气管道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定向井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研究

精细控压钻井井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分隔壁塔双效精馏热集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行为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流线解析及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供热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基于MVC的图形定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电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研制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碳钢热浸镀铝镀层的组织与性能及稀土改性研究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

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

新型PIP系统在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

XX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配液站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有机涂层下船用钢电偶腐蚀规律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一类n+1维乘积型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

燃气轮机—加热炉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古平一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法的研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

疏浚工程对碣石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改性提高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耐撕裂性的研究

共聚物橡胶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物理特性的'分子模拟

半纤维素基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危险率分析的风浪参数联合设计标准研究

深水采油管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导管架平台结构整体安全水平分析与标定

采油螺杆泵光杆扭矩和轴向力集成传感器的研究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石油钻进工程中竖直井钻柱振动问题的ANSYS模拟计算与分析

微介孔复合炭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石油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

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

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支承塔架的结构选型和受力性能研究

天然气涡旋压缩机增压装置供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优化控制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石油南美地区工程项目冲突管理研究

面向吊装工程的履带起重机站位优化研究

多尺度三维地质对象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1] 李国兴,柳岩. 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 油气储运, 2006, (07) . [2] 柳庆新.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7, (05) . [3] 李文波,苏国胜. 国外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与技术综述[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5, (01) . [4] 方东晓. 影响天然气管道安全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上海煤气, 2008, (03) . [5] 姜淑华,杜晓春. 制约川渝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问题与对策[J]. 天然气技术, 2007, (03) . [6] 施纪卫,冯琦,杨英,顾伯通. 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高压送电线路设施靠近段的安全措施分析[J]. 天然气与石油, 2006, (04) . [7] 陈学锋,于倩秀.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评价方法——肯特法简介[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6, (03) . [8] 郑利平,梁建杭,管胜强. 天然气高压管道和站场的安全运行管理[J]. 煤气与热力, 2007, (06) . [9] 王瑞. 威胁城市天然气管网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 山西焦煤科技, 2003, (02) . [10] 彭家立. 消除天然气长输管道隐患[J]. 劳动保护, 2009, (04) . 1] 王宗江. 管道项目成本控制实践[J]. 施工企业管理, 2010, (01) :91-92[2] 李克, 李振林, 宫敬, 刘海强. 天然气管道小泄漏高空激光检测试验[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29-133[3] 张春燕, 杜磊, 文昊昱, 牟华. 天然气长输管道和站场防腐涂层[J]. 中国涂料, 2010, (02) :61-64[4] 曹崇珍, 贾志红, 贾志方, 刘格非. 废弃管道内残油注入到运行管道中的技术应用[J]. 石油规划设计, 2010, (01) :42-44[5] 贾双英, 孙东晓.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水工保护的重要性探析[J]. 山西建筑, 2010, (02) :367-368[6] 杜一男, 吴剑刚, 杨秀强, 高军, 何兴军, 库亚荣. 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准确性因素分析及建议[J]. 石油规划设计, 2010, (01) :13-14[7] 张诗海. 浅议长输管道安装工程风险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04) :114-116[8] 资讯[J]. 全面腐蚀控制, 2010, (01) :2-3[9] 任杰, 张涛, 王振清. 长输管道服役环境状态参数无线遥测系统研究[J]. 物理测试, 2010, (01) :29-32[10] 袁宁, 唐渭, 陈泽昊, 李宏伟, 刘明辉. 长输管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研讨[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 (01) :8-121]李士伦,张斌,唐晓东,戴磊. 西部大开发中的天然气工业——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天然气工业, 2001,(01) . [2]彭伟欣,卢林松,赵庆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天然气前景及展望[J]天然气工业, 2001,(04) . [3]涂彬,葛家理,李杰. 我国天然气工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天然气工业, 2003,(01) . [4]赵贤正,李景明,李东旭,马硕鹏,张福东. 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及供需趋势[J]天然气工业, 2004,(03) .

酸化对油气田影响研究论文

周小芬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 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塔河不同产层油田水的初步研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①塔河油田的各区块与西达里亚具有相同的烃源岩条件;塔河不同区块、不同产层油田水主要离子含量及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均表明其来自海相;② 及密度之间具有相当好的线性关系,地层时代越老,直线的斜率越大;③塔河油田产层时代越新,油田水总矿化度、密度、Cl-及Na+浓度越大,而Ca2+浓度则恰好相反。主要特征离子的图解结果表明,海相灰岩储层的油田水与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的砂岩储层的油田水分布区域明显不同,因而能很容易区分开;而三叠系和石炭系砂岩储层的油田水则关系密切,区分比较困难。

关键词塔河油田油田水溶液离子特征离子溶解度

塔河油田位于新疆轮台县与库车县交界处、塔里木河以北的地区,构造位置为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的南部。

自1990年沙23井和沙29井分别在石炭系和三叠系试获工业油气流以来,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先后发现了塔河1、2号区块三叠系油气藏,3、4、6号奥陶系及石炭系油气藏。塔河油田的油源为寒武系—奥陶系,油气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满加尔克拉通坳陷盆地和台地边缘斜坡。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塔河油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不同成藏期的原油性质有较大的不同。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成藏的原油比重较大,这类油藏有塔河4、6号区块的奥陶系、3号区块奥陶系的下部,塔河1号区块三叠系下油组;中期(燕山—喜马拉雅早期)成藏的原油为中等密度,油气藏有塔河2号三叠系,塔河3号、4号区块石炭系和塔河3号区块奥陶系中上部;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以后)成藏的原油为轻质油,油气藏有塔河1号区块三叠系中油组。

塔河油田投入开发和试采的产层有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三叠系砂岩。塔河油田水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同一井同一层位水,其化学分析结果变化较大;同一层位不同井的水,其化学分析结果变化也较大。通过对塔河油田水分析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认为塔河油田不同产层的油田水总体矿化度、密度较高,封闭条件较好,为苏林CaCl2型水。通过对比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较容易区别,其与产层及产层的岩性和原油性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在油气勘探中,油田水中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可用来描述同一地层中的分层油贮,定性评价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好坏,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方向,指示出潜在的地层圈闭。在一次、二次采油中,根据不同产层油田水的化学特征,可辨认侵入水的来源。可为设计注水的处理盐水方案提供指导。可溶固体浓度和间隙水的组分对电测井的数据影响较大,因此,在电测井解释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地层水的特征,校正测井解释公式或解释图版。因此,研究油田水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验分析方法

本文所引用的塔河油田水分析资料,均由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化学分析所取得。

采样方法:主要由井口分离器取样阀采取地层水样,或采取钻杆取样腔,钻杆反循环等地层水样。

实验分析方法:对于Cl-、Ca2+、Mg2+、 采用滴定分析法; Fe(T)(全铁)、Fe2+、I-、Br-采用目测比色法;Na+和K+的合量是由阴、阳离子平衡法推算求出,Fe3+含量由Fe(T)全铁量减去Fe2+量计算求出。主要离子Cl-、Ca2+、Mg2+、 采用化学滴定法,滴定法的置信度远大于目测比色法的置信度。而由计算推算出的Na+,K+含量及Fe3+含量,由于误差的传递叠加,其置信度最差。

在进行分析数据之前,通过对水样样品的采样时间、方式、测试条件等分析,剔除了某些明显不能反映产层水化学性质的分析数据。另外,为了使油田水的化学性质具有代表性,分析数据尽量选用油田开发中生产水时间比较长、产水比较稳定井的水分析资料。对于奥陶系产层,由于钻井过程中的井漏及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测试和初期生产所获得的油田水化学分析结果很可能受到钻井液和酸液的改造,因此,在数据筛选中,选取产水时间长及产水量比较稳定井的水化学分析结果。

2塔河油田水的化学特征

塔河3、4号构造上的原油和天然气主要位于井深4300~5500m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中。塔河油田水均为保存条件较好的苏林CaCl2型水,为弱酸性质,pH值为~。

统计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各油藏油田水的主要离子平均含量变化较小,总矿化度为×103~×103mg/L,平均为×103mg/L;密度为~,平均为 g/cm3;Ca2+含量为173000~9100mg/L,平均13200mg/L;Mg2+含量为2138~51 1mg/L,平均2105mg/L;Na+和K+含量为74000~56600mg/L,平均为65300mg/L;Cl-含量为13600~12500mg/L,平均为127mg/L; 含量为187~441mg/L,平均为243mg/L;Br-含量为~,平均为9mg/L;I-含量为371~,平均为302mg/L; 含量为138~258mg/L,平均为218mg/L(见表1)。

塔河油田水总矿化度、密度及主要离子含量平均值与塔北其他油田的油田水平均值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塔河油田各区块油藏油田水总矿化度、密度以及Cl-、Ca2+及Mg2+等主要离子的平均含量与西达里亚油田水的比较接近,而与雅克拉下白垩统油田水和巴什托、亚松迪油田水的差别较大。例如,塔河3、4号区块奥陶系灰岩产层的油田水总矿化度、密度和Cl-、Ca2+及Mg2+等主要离子的平均含量远高于巴楚隆起亚松迪和巴什托石炭系小海子组白云岩产层油田水;②塔河3、4号区块的石炭系砂岩油藏和塔河1、2号三叠系砂岩油藏的油田总矿化度、密度和Cl-、Ca2+及Mg2+等主要离子的平均含量远高于雅克拉下白垩统砂岩油藏(见表1)。塔河油田水及西达里亚油田水的总矿化度、密度和Cl-、Ca2+及Mg2+等主要离子的平均含量基本一致。以上对比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塔河油田和西达里亚油田具有相同的油气源条件(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岩相及油气的生成期次等)和基本相似的油气藏保存条件。塔河油田水与雅克拉下白垩统油田水和巴楚油田水所存在的明显差别,可能一方面与烃源岩的沉积相带的差别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雅克拉下白垩统油田水和巴楚油田烃源岩成熟较高,油气藏为凝析气藏,所取的样品中带有一定量的凝析水而使得水分析结果的主要指标降低有关。

表1塔河油田不同区块不同产层油田水主要离子质量分数平均值Table1Fractional average value of leading ion quality of oil field water in different area and formation in Tahe oil field

3塔河油田水成因分析

油气从烃源岩通过运移聚集于圈闭中,无论是以压差,还是以扩散等运移方式,水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载体。尽管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运移过程中,水这一载体要受到运移路线上储层和油气聚集层水体的影响,但油田水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源岩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研究油田水中的可溶解物质百分含量,可定性判别油气藏烃源岩的沉积相态(MaSon,1952)。

塔河油田水中各可溶组分百分含量的平均结果与河水、海水各可溶组分百分含量统计结果比较,发现3者间的化学特点如下:

(1)虽然3者的各组分浓度差别较大,海水的矿化度大致为×103mg/L,塔河油田水矿化度大致为210×103mg/L,但塔河油田水和海水在某些离子的百分含量上有相近性的变化趋势,特别是阴离子的百分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2)。

表2塔河油田水、河水、海水的可溶解物质组分质量分数对比Table2Correlation on quality and fraction of soluble matter for and sea in Tahe oil field

(2)塔河3、4号油田水、海水与河水的化学特征几乎是逆向的。

塔河油田水:阳离子 阴离子

海水:阳离子 阴离子

河水:阳离子 阴离子

从各离子组分含量看,塔河油田水中可溶物质主要成分与海水一致,主要为 NaCl。海水中含Na+为11 000mg/L左右,塔北油田水中的Na+含量为56 600~74 000mg/L,海水和塔北油田水中的Na+比河水和减去循环盐的河水中的Na+含量要高得多,另外就海水和塔河油田水本身来说,Na+含量远高于其他任何阳离子。塔河油田水中阳离子 Na+、Ca2+、Mg2+和阴离子Cl-、 具有相同的离子含量变化特征,这一特征与河水的变化特征相反。另外,依据大量统计资料,海水与塔河3、4油田水中都含I-、Br-这两种河水中几乎不含或含量极其微量的元素。由此认为塔河油田水是海相成因的。

4塔河油田水中主要离子浓度变化与地层的关系

塔河油田的烃源岩虽然相同,油田水的化学成分比较接近,但由于油田的成藏期及经历的后期改造过程不同,以及产层的岩性和沉积相不同,因而,不同区块和不同产层的油田水,其化学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由表1可以看出,塔河奥陶系灰岩油田水以相对较低的平均总矿化度、密度和Cl-、Na+和K+含量和相对较高的Ca2+、Mg2+、 以及I-、Br-含量,特别是相对较高的Ca2+、Br-、I-含量而明显区别于砂岩储层的石炭系、三叠系油田水。砂岩储层(石炭系和三叠系)的油田水离子含量比较接近,从总矿化度、密度、Cl-、Na+和 K+浓度看,地层越新离子浓度越高,而Ca2+浓度则恰好相反。

油田水中各种可溶物质的含量变化必然与油田水的形成条件和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塔河不同层位油田水主要离子组成(Ca2+、Mg2+、 )与共存地层的关系。

我们知道,离子型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主要决定于①其晶格力的大小;②离子的水合能。

一种水溶盐,它的离子和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相反电荷彼此间的吸引。而微溶盐的特征是强的晶格力和离子有小的水合倾向。下面根据溶解度大小列出了地层水中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和难溶物质的溶度积(表3)。

表3地层水中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和某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鲁利耶,化学工作者计算手册,表内未标明温度处均为25℃。Table3Solubility of common matter and solubility product of some refractory matter in formation water

表3列出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及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是在纯水中的,而油田水中由于溶液的高盐度及地层环境中的复杂性,存在着许多影响溶解度或溶度积Ksp的因素,如增大溶解度的盐效应、减少溶解度的同离子效应、溶液的pH、氧化-还原状态Eh及高温、高压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油田水中可溶物质的组成与浓度是pH、Eh、各物质的溶解性及地层中温度、压力及共存岩层化学组成等的函数。当各种影响因素确定时,其达到动态平衡。对于不同的平衡状态,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固定数学公式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描述地层水中的主要离子特点。

由表3中Ksp知,由于CaCO3、MgCO3和FeCO3为难溶物质,而塔河油田不同时代地层水中又大量存在着Ca2+,其浓度在×103~×103g/L范围内(理论上Ca2+浓度大于时, 就不存在)。所以,塔北油田水中不存在 ,与测定结果一致。由于Na+和K+合量为推算值,误差较大,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不加考虑。但事实上,地层中由于K+易与粘土矿物发生离子交换反应,K+占很小部分,主要阳离子为Na+。而地表水中K+含量比例相对较高。由于Fe3+、Fe2+存在的复杂性,Fe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 Fe3+,其含量、状态与采样方法、样品分析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再加之管道腐蚀等因素带入的Fe3+,其真实值较难测出,故这里对Fe与地层关系不做仔细研究。油田水中含铁化合物的数量和类型的资料,主要被用于估计生产系统中产生腐蚀的程度,及用来注水时,所需采取的措施,根据亚铁和高价铁的浓度比,还可推测水体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

浓度及密度与地层的关系

在石油的产生过程中,会发生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产生CO2及作为细菌生命的主要副产物CO2,溶于水后产生 。

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下述平衡关系: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集

即 含量与溶液中的H+浓度有着直接关系,从平衡关系可知,当pH=左右时,达到平衡。如果增加酸度(pH值的变小),则使平衡朝着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方向进行;减小酸度,则使 转化为H+和 在封闭系统中,增高CO2气体压力,则上述反应向右移动。在有机组分参加的情况下,则平衡方程有变动,而pH值范围可从2、3增加到12。塔河3、4号油田水的pH测定值普遍在5~6之间,在该酸度下有利于 存在。由于油田水的酸度与取样时间和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其与 严格关系不易确定。再者,影响油田水 浓度因素是溶液的可溶物浓度及溶液组成。而溶液的浓度与密度有着直接的正比关系;溶液组成变化又直接与地层矿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塔河油田水中 与密度存在相当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1。不同地层其直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图1、2、3)。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集

Ca2+、Mg2+、 的浓度与地层的关系

油田水中的Ca2+、Mg2+是由难溶矿物CaCO3、MgCO3风化后,经溶于水中CO2的作用转变为易溶于水的Ca(HCO3)2、Mg(HCO3)2而进入到溶液,其浓度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溶液的pH值和 浓度等,另一方面与储层矿物的化学组成及溶液中的其他离子的化学性质有关。在二氧化碳水溶液中,难溶的碳酸钙发生 +2HCO3-化学反应,在与含钙矿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CaSO4·2H2O)或含石膏岩层接触,则增加溶液中Ca2+的含量。化学风化时镁被溶解,主要是以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进入溶液。火成岩中的铁镁矿物和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镁通常被看作是天然水系镁的主要来源,镁从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中溶解出来,二氧化碳起着重要作用。这时镁以重碳酸镁Mg(HCO3)2的形式而溶解。由于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溶解过程中都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某一地层水的平衡体系中,由于所溶解的二氧化碳即 量是有限的,故溶液中的Ca2+和Mg2+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制约关系,通常是溶解的Mg2+降低,则溶解的Ca2+增加。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集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集

塔河油田水中的Mg2+浓度在511~2138mg/L之间,远小于Ca2+浓度。

地层水中硫酸盐的含量是受细菌活动影响的,硫氧化细菌可将H2S氧化成 为生物提供硫源。另一类硫酸盐还原菌可将水体和孔隙水中的硫酸盐还原成H2S造成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并且,地层水中的硫酸盐含量也受Ca2+、Sr2+和Ba2+存在的影响,假如这3种阳离子存在的浓度相当高,则硫酸盐的浓度就低。Ca2+、Mg2+和 3者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塔北不同油田水中Ca2+、Mg2+和 浓度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地层中Ca2+、Mg2+和 浓度见图4。

图4塔河油田地层水硫酸根离子浓度与钙、镁离子浓度关系图 between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ion and Ca and Mg ion in formation water of Tahe oil field

图5塔河油田水钙、镁离子浓度与密度关系图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density of Ca and Mg ion in formation water of Tahe oil field

从图4可以看出,Ca2+、Mg2+和 浓度与地层、主要与岩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奥陶系灰岩Ca2+、Mg2+较高, 浓度变化范围较小,石炭系、三叠系油田水Ca2+、Mg2+浓度变化很小,而 浓度变化很大,奥陶系灰岩与石炭系、三叠系砂岩储层的油田水图解分析,其点的分布区域明显不同。奥陶系灰岩与石炭系、三叠系砂岩储层的油田水Ca2+、Mg2+浓度与密度的图解分析结果,其区分更为明显(图5)。

塔河油田不同地层油田水的I-特点

作为油田水中特征离子的I-,主要来源于海藻和其他海相有机物。其在地层水中的浓度高低,反应了该地层古代海水中海藻和其他海相有机物的多少。对塔河油田水来说,虽然均为海相水,但由于地层岩性及油气运移的路径不同,I-离子的含量相差较大,含量最高的是奥陶系,I-含量为8~20mg/L,平均为;石炭系变化较大,I-含量为~9mg/L,平均为;三叠系I-含量变化较小,含量较低,从~6mg/L,平均为。从统计结果与相对应油气田原油性质及地层岩性看,I-含量与地层岩性及沉积相有关,海相灰岩I-含量高;海陆交互相的石炭系砂岩油藏油田水的I-含量变化较大,与海关系密切的潮坪砂岩中I-含量相对较高,与陆相关系密切的三角洲砂岩中I-含量相对较低;陆相三叠系砂岩的I-含量变化小、含量低。塔河油田水中I-离子浓度与Ca2+浓度的图解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灰岩与三叠系、石炭系砂岩的油田水很容易区分,但三叠系和石炭系油田水则不能区分(图6)。

图6塔河油田水钙离子与碘离子关系图 between Ca and I ion in information water of Tahe oil field

5 结论

从上述统计分析及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塔河油田水的离子组分特征表明,塔河油田水与西达里亚油田水比较接近,而与雅克拉下白垩统油田水和巴楚油田水差别较大,表明塔河油田的各区块与西达里亚具有相同的烃源岩条件;塔河油田水主要离子含量及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均表明其来自海相;

(2) 浓度及密度之间具有相当好的线性关系,不同地层其直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地层时代越老,直线的斜率越大;

(3)塔河油田产层时代越新,油田水总矿化度、密度、Cl-、Na+和K+浓度越大,而Ca2+浓度则恰好相反。

(4)Ca2+、Mg2+与 及Ca2+、Mg2+与密度的图解结果、Ca2+与Ⅰ-的图解结果均表明,海相灰岩储层的油田水与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的砂岩储层油田水分布区域明显不同,因而能很容易区分开;而三叠系和石炭系砂岩储层的油田水则关系密切,区分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柯林斯A G.油田水地球化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2](日)大森昌衡,茂木昭夫,星野通干.浅海地质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王启军,陈建渝 .油气地球化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4]内博盖尔W H.朱仲涛,陈复译.普通化学(2、3、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Ideal solution,(1969)

[6]Reactions in Under Pressure, Noble,(1967)

[7]Chemiluminescent Reaction in Solution,(1967)

Relation between 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in Tahe oil field,Tarim basin

Zhou Xiaofen

(Academy of planning & Desig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Urumqi 830011)

Abstract: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ormation prove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ahe oil field wate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rresponding formation is complicated,which is hard to describe by mathematical analyzing oil field water in Tahe payzones,from which we get the following results(1) Blocks in Tahe oil field have the sam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ondi-tion with West Daliya;water ion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blocks and payzones prove they all come from marine facies; (2)there is perfec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3 and density,that is,the older the formation age is,the bigger the value of linear slope is;(3)to water total salinity,density,concentration of Cl-,Na+,K+,the younger the formation age is,the bigger they are,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Ca2+is just on the diagrams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ions prove that field water distribution of marine facies limestone reservoir is greatly differ from that of marine and continental interactive facies and continental facies sandstone reservoir,so it's easy to tell apar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assic field water and carboniferous reservoir field water is so close that it'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Key words:Tahe field water solution ion characteristic ion solubility

七天应用化学机制孙的作用是化学分解。

基质酸化是最早使用的增产措施之一。基质酸化应用于砂岩地层去除由于钻井、完井、生产以及修井作业带来的伤害。

采油气工程的论文

采油气工程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与装备高效地钻探地下油气资源、最大限度并经济有效地将地层中的油气开采到地面,安全地将油气分离、计量与输运的工程技术领域。我整理的关于采油气工程的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摘要 :纵观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从其最初的探索试验阶段发展到分层开采阶段,再发展到如今的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程智能技术等,期间走过的道路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同时,这也体现了石油人的勇于奉献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工艺配套技术也不断完善,这使得油田的产量也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要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油田产量,则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采油技术,这才能够让我国的石油工程处于良好的发展之中,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高含水,高产出阶段,产量呈递减的速度,水油比上升造成的油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研究采油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这对我国的经济带来的帮助也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 :采油技术;工艺;产量;创新

采油是油田开采的过程中,根据开采的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的总称。众所周知,油田的产量高低取决于采油技术的好与坏,因此,采油技术就成为我国实现油田开采技术的重要途径,另外,采油技术还影响采油速度的快慢、最终采收率的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油田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一采油技术的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迅速,有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以及各种综合的方法等,但其本质都是在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技术的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原理上来看,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顾名思义一次采油,就是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一次采油方法有溶解气驱、弹性水驱和气顶驱等;经过一次采油之后,地层压力明显变小,需要为油井注水以平衡地下能量的减弱,这被称为二次采油。通过二次采油之后,采取注水,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等,扩大注水的波及范围以便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辅助开采最艰难的层面油藏,一般包括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三次采油增油的效果非常好,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研究。

二 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

1. 完井工程技术 。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但又与其相对独立的工程,从钻开油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到投产的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水平井的技术上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并且掌握了多种完井的方法,比如裸眼井补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等完井方法。根据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油藏情况等来确定并采用不同种类的方法,比如象华北迷雾山油藏,由于它的地质条件为碳酸盐岩裂缝油田,因此采用了裸眼完井方法,这样不但保护了生产阶段,且也取得了油井的高产,大大提高了采油率。另外,由于大庆油田属于老油田,所以采用了注水开发的方法,对加密井采用高密度钻井液完井并进行油层保护,这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在实践中发展配套了采油和钻井联合协作的技术,以保护油层、达到高产为目标。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发展,下套管射

孔完井、裸眼完井、各种衬管完井技术被一些油田采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2. 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

根据各类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在最近的五十多年中,我国发展配套和应用了多种人工举升工艺技术,比如: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地面驱动螺杆采油技术、气举采油技术等等。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又研发了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等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采油效率。

3. 分层注水技术 。

分层注水技术已经在多层油藏注水开发中被广泛应用,它的关键技术就是要提高注入水在地下的波及效率。早在多年前,克拉玛依油田就在调整中应用了分层注水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研究成功的管式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在油田的分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业,并且取得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90年代河南油田、大庆油田进一步研究成功了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并且达到了一次可测试、调整多层的细分注水的目的。

4. 热超导技术 。

热超导技术是控制物质的热阻,并且使它趋近于零,它主要是利用化学技术,在封闭的管体内加入复合的化学介质,利用物质受热不均产生的相变,激活气状分子,使其在巨大的气化潜热中以声速传递热量。热超导技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能耗自平衡稠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超导液,在地下注入超导液之后,利用其导热的性能,把地下的热能传递到井口,从而提高井口产出液的温度。在不经过任何加热装置辅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清蜡降粘、减少抽油机悬点载荷、提高泵效的节能目标。另外一种是超导加热热洗技术,它是将应用超导技术加热之后的产出液注入到油套内,通过循环升高井筒内的温度,从而实现清蜡降粘的目的。采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环保,并且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是油田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

另外,我国的采油技术还有压裂、酸化工艺技术,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稠油及超稠油开采技术,多层砂岩油藏“控水稳油”配套技术等。

三 目前采油技术遇到的问题

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大泵提液技术越来越大,目前应用的大抽液泵主要有泵和泵两种。二是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三是斜井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由于需要加深的泵挂,部分油井的杆、管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四是高温限制了电潜泵的应用范围。另外就是开发后期的垢、绣现象日益严重;重复堵水的措施的效果日益变差了等。

四 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未来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复合驱油法、混相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法等等。并且在未来油田的生产中,生物工程技术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生物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便使其成为采油技术的一种新的研究。随着老油田注水开采的延续,石油的综合含水的不断上升,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生物工程技术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这使得它将成为油田采油技术中的一项新的技术,而且会不断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另外,碳纳米管在油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密度小,但强度却是钢的100倍。未来的油田开采中将会利用其轻、柔软、结实等特点,制作油管或抽油杆,其性能会比现在的钢管更强,这将为油田的开发和挖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战略,针对西部油区的油井深度大、产量变化范围广、地质矿藏多样以及复杂、气候恶劣、天然气充足等特点,应该采用较先进的采油技术,从而提高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2010(04)

[2] 谷艳容.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3] 孙志前.生产一线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2003

[4] 邬光辉,朱海燕.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07)

断块油气田投稿经历

渤海湾盆地在东营、惠民、沾化、车镇凹陷、东濮凹陷共发现了复杂断块油田20多个。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勘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勘探初期以找大型构造背景、大断层控制的断块油藏为主,变化为寻找由小断层控制的小断块油藏,勘探对象更加隐蔽,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描述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信噪比、分辨率和复杂断块的构造成像方面。

通过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以提高横向分辨率和断层成像为核心,采用了相应的技术对策(表4-12),改善地震资料品质,提高断层识别和描述的精度,为复杂断块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表4-12 复杂断块地震勘探技术对策

(一)提高横向分辨率关键技术

1.面元细分观测系统采集技术

为了解决复杂断块油气藏分辨率问题,达到提高资料横向分辨率的目的,必须采用小面元、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小面元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面接收点距小,实现地下反射小面元;二是通过炮检点关系组合实现地下反射的小面元,即面元细分观测系统,将共反射面元内的CDP点均匀分布,理论上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可以任意抽取面元大小,提高横向分辨率。

2.面元细分资料处理技术

针对可变面元地震资料,要想提高横向分辨率,理论上是面元越小越好,但面元越小,资料的覆盖次数就越低,相应地,资料的信噪比也会降低。因此,在面元细分中,应综合考虑要面元大小与覆盖次数、信噪比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处理面元,最大程度挖掘资料在横向分辨率方面的潜力,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对小断块的识别能力。

图4-104不同面元不同覆盖次数的剖面对比表明:分辨率方面,随着面元的逐步减小,地震资料对小断块及低序级断层的识别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面元5m×5m和10m×10m信噪比迅速提高,10m×10m到15m×15m面元信噪比增加较快,15m×15m到25m×25m面元信噪比增加缓慢。通过多方面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判断,面元15m×15m应该是处理的最佳选择。

图4-104 不同面元不同覆盖次数偏移剖面

(二)提高成像精度关键技术

为了解决断块油气藏的成像问题,“十一五”期间进行了断块复杂区地震资料成像技术攻关,研发了相应的特色技术和关键技术,有效的改善断块复杂区的成像精度,通过永新、史南-郝家、文明寨等地区高精度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1.采集质量控制技术

高精度物理点控制技术保证高精度小面元采集点位的精确,采用盒子波和十字排列的方式进行干扰波调查,保证干扰波场调查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激发井深、优选药量和改进封井方式等手段压制噪声;接收压噪主要手段就是提高检波器耦合效果,包括合理埋置检波器、检波器组合等;采取不规则观测系统,避开油井干扰的影响范围,从而在不停井的条件下尽量避免油井干扰(图4-105)。

2.叠前偏移成像技术

叠前时间偏移是偏移成像的重要手段,在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情况下,它能对陡倾角反射、绕射波及断面波进行准确的偏移归位。针对断层面等陡倾角反射面的成像,速度分析过程中采用双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问题,通过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改善断层成像,提高断块划分能力以及目的层内幕反射特征的成像。

通过对断块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了技术,完善了方法,复杂断块的成像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在永新、马厂三维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过断块油气藏处理技术的应用,最终成像效果很好地反映了地下构造形态、小断块,低序级断层也得到很好的刻画,与老资料相比,剖面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图4-106)。

图4-105 检波点偏移前后资料影响

图4-106 永新探区新(右)老(左)剖面对比

(三)精细断层识别与断裂组合关键技术

针对复杂断块油气藏高精度地震解释,形成了包括以相干分析、正演模拟、倾角检测技术为主体的断层识别技术;以方差体解释、断层空间解释为主体的三维断层空间解释技术;以综合标定、联合解释、变速成图为主体的断层-层位综合解释技术等富有特色的地震解释技术系列,建立起复杂断块构造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流程,大大减小了断层识别和解释中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了勘探开发风险。其中关键的技术是微小断层识别、断层解释技术和断裂系统组合技术。

1.断层识别与解释技术

断层识别技术包括综合标定识别技术、时间切片识别技术、相干分析技术、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剖面断层解释技术、剖面-平面联合解释技术、方差体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及层拉平切片联合组合断层技术等,确保断层解释准确。

从新立村油田倾角检测图上(图4-107)可看出断裂系统表现的比较清晰,断层走向及展布规律显示明显,对小断层的识别尤为有效,有利于断层的解释与组合。

图4-107 永8断块平面倾角属性图

2.断裂系统优化组合技术

断裂系统的组合是建立构造格架的关键步骤。以往主要依赖于解释人员的经验和对地质情况的认知程度,层间矛盾较多。采用纵横剖面、连井剖面、水平切片、相干数据体等资料进行综合应用,客观反映本区断层的空间展布,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为断层的平面组合提供客观真实的有利佐证,包括断层平面叠合技术、断层的立体组合技术。

(四)史南-郝家高精度地震应用

史南-郝家工区位于东营凹陷西部,紧邻利津洼陷和牛庄洼陷,包括滨南、利津断裂带,东营组到沙四段都是有利的含油区带,油气源条件优越。工区内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类型多,横向变化较大。油层厚且富集,断块油藏含油条带窄,岩性油藏发育范围广,沙四段滩坝砂埋藏深、储层薄。但原有地震资料覆盖次数较低、信噪比低、断层断面不清晰,构造不能精确落实,岩性油藏难以识别,影响勘探井位部署,需要通过高精度地震来满足复杂断块和中深层勘探目标的精细描述。

1.地震采集关键技术

1997年前后,在史南地区钻井偶然发现史深100的浊积岩,证实了史南地区发育有东营三角洲的岩性油藏,该区虽然已被三维地震资料覆盖,但老资料不能满足岩性体描述的要求,油田立即组织队伍在该区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攻关,力求解决岩性油藏问题,由于当时没有认识到近地表的影响,同时缺乏有效探测技术,试验两束测线后资料没有改进。“十一五”以来,由于高精度采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地表探测与建模技术的成功,2009年再次进入史南开展高精度采集。

1)精细表层结构调查

黄河从史南-郝家工区中部穿越,受黄河淤积影响,近地表土质松散,低降速带厚度变化大,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为准确掌握全区近地表变化,采取了小折射、微测井、岩性取心、岩性探测方法联合调查。

(1)近地表模型构建。通过精细近地表调查,建立了近地表速度、厚度和激发岩性三维模型,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低速带厚度2~6m;低速层速度400~580m/s;高速层速度1500~1900m/s。图4-108、图4-109为全区低速层厚度图、低速层速度图。根据动力岩性探测、静力岩性探测结果分析,该区存在两套粘土层。

图4-108 史南-郝家低速层厚度图

图4-109 史南-郝家低速层速度图

(2)基于岩性的逐点井深设计。根据激发因素试验对比,优选低降速带以下第二层粉质粘土层为最佳激发岩性层,激发效果显著,逐点井深设计为炮点高程减去第二层粘土层顶界面高程,再加上药柱长度,由此得到全区每个炮点设计井深。

2)基于高精度航片的复杂地表变观技术

史南-郝家项目地表条件极其复杂,涉及水库、黄河、堤坝、利津县城等多个大型障碍物。为获得障碍区好的地震资料,利用高精度航片室内逐点变观设计和不规则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逐点落实炮检点位置,减小了浅层资料缺口,确保了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均匀分布。

3)采集效果

通过基于岩性激发井深设计及复杂地表变观设计方法,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提高。单炮记录能量、信噪比、频率显著提高,目的层反射连续性明显改善,反射信息更加丰富;新资料浅层(1100ms~1500ms)主频较老资料提高6Hz,优势频宽提高8Hz;中层(1600ms~2200ms)主频提高14Hz,优势频宽提高18Hz;深层(2500ms~3000ms)主频提高10Hz,优势频宽提高5Hz(图4-110,图4-111)。

图4-110 新老单炮解编记录对比

图4-111 新老单炮中层(1600ms~2200ms)频谱曲线

2.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

本区近地表条件复杂、静校正问题严重,小药量单炮较多、中深层能量较弱,目的层埋藏深、速度分析难度较大,针对史南-郝家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特点,结合该区地质情况,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目标处理技术(表4-13),以提高复杂断块成像精度,从而满足史南-郝家地区精细构造解释的需求。

通过以上主要处理技术的应用,史南-郝家地区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较大改善,如图4-112新剖面偏移归位更加准确,断点、断面及断裂系统更加清楚,有利于小断层、微构造解释。沙三、沙四段地震反射能量较强、分辨率较高,有利于沙三段浊积砂、沙四段滩坝砂等薄储层的描述。中、古生界地层及基底成像质量有明显改善,地层接触关系更加清楚。

表4-13 史南、郝家资料处理重点及解决方法

图4-112 史南-郝家新老偏移剖面对比

3.复杂断块滚动勘探效果

经过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准确落实复杂断块的构造形态,落实有利圈闭23个。截至目前,在中带地区的13个断块部署滚动井6口,产能井1口,评价井1口,老区完善井2口,侧钻井4口,侧钻水平井1口,新增石油地质储量80×104t。目前完钻13口,投产12口,正钻1口,待钻1口。投产的12口井初期日增油能力,含水27%,目前日增油,含水,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4003t。其中新区井7口,初期日增油,含水,目前日增油,含水,截至目前累计增油2514t。图4-113为利用新资料识别小断层,落实小断块部署河14-斜31井钻探成功,日产油。

图4-113 高精度三维识别低序级断层

4.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

1)多体融合“体、面”约束复杂断裂解释技术

通过相干体、时间切片分析,对纵向上继承性发育、平面上有一定延伸长度的不相干条带和时间切片上地层产状、构造变化带进行定义解释,并与地震剖面解释相互约束,确定断层在剖面上的位置。利用该方法落实了文明寨油田明1块明325与明156间地震杂乱处的井间断层,最大断距12m,倾角83°,延伸长度580m(图4-114),较好地解决了两井注采无效的矛盾。

2)“动态”约束解释技术

根据注采动态资料,分析井间效果及与构造间的矛盾。对存在注采矛盾的井,通过静态资料分析井间地层及砂体对应变化关系,如非地层因素的影响,考虑隐伏断层的存在。根据动静态分析结果约束地震多方位解释,在地震剖面上寻找断层迹象,确定断层的位置,修改构造。以文明寨油田明215井区为例:明215井2004年7月转注,累计注水×104m3,油井C1-2见效明显,明1-35没有见效,对比明215与明1-35井地层及砂层变化不大,认为不见效的原因可能是隐伏小断层所致,据此重新认识追踪地震剖面,落实了最大断距10m的井间断层,较好解决了注采矛盾(图4-115)。

3)单砂体地震描述技术

利用濮卫高精度地震资料成功开展了文明寨油田沙二下河流相或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复杂断块油藏单砂体描述。首先,根据储层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选择预测砂体的优势属性。然后,确定适合砂体特征的地震属性参数提取方法。以相对稳定地震反射的砂层组顶或底界作为属性提取的参考层,地震属性计算时窗限定在包括参考层的相邻2个可分辨同相轴之间,以满足提取的地震属性在同一沉积旋回内。最后,进行砂体分布定量预测和精细雕刻。通过地震属性归一化处理建立砂层厚度与地震属性的定量关系式(图4-116),确定砂体零值边界,对砂体分布进行定量描述和刻画(图4-117)。

图4-114 多体解释法落实的井间断层

图4-115 动态约束法落实的井间断层

4)应用效果

根据研究成果,目前在明1块已实施新钻井6口、单砂体注水调整井3口,均取得较好效果,截至2010年4月18日,近半年时间内累计增油。在文明寨油田明1块沙二下油藏4个砂层组的精细描述中,新发现落实断距10m以上井间断层共60条(表4-14),其断距一般小于30m,最小的只有6m,延伸长度一般小于300m,最短小于100m,最大倾角一般大于60°,最大约80°;共发现和落实幅度5m以上低幅度构造高点50余个,最小断块面积。

图4-116 明1块沙二下3砂组底部单砂层厚度—平均反射强度图

图4-117 明1块沙二下3砂组底部单砂层定量预测与实钻对比图

表4-14 井间断层按断层要素分类划分表

如果一个盆地完全没有勘探过,那么先飞机来测一下重磁电,看看大致构造,然后开始选几个地点开始打探井。以松辽盆地为例,是典型的凹中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那么没商量,直接高点打井。打探井的时候取的资料最全,基本上能上的都上了(测井、录井、取芯、地温、压力等等)。如果见到油气(最好是直接喷了),那么量一下油气柱的高度,周围继续打井,直到找出比较可靠的圈闭面积,然后体积V=H*S*形状参数刨去水,然后折算一下压力温度转换成地表的体积,储量就算出来了。这算是最容易的情形了,世界上一批巨型油田就是这么找出来了。现在这种情况基本见不到了。如果盆地没有凹中隆怎么办?或者见到了油气显示但是没有工业油流怎么办?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以胜利油田为例。胜利油田所在的济阳坳陷(谢谢朋友们指正)(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正断层多的让人崩溃,跟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盆地很不同。如果不存在那种四面闭合的穹窿状的圈闭,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边是断层,一边是倾斜的地层的断块油气田了。断块油气田一般不大,个别也有例外,比如胜利油田的胜坨油田就是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整装断块油气田。此时断层的封闭性对是否有油气是决定性的。断块的确定几乎完全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好坏了。此时地震勘探至少应该有几条大的二维剖面。

参照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总部生活基地位于濮阳市城区东部。各二级单位生活基地分布在濮阳市的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范县以及开封市的兰考县、山东省聊城市的莘县、菏泽市的东明县。其中以兰考境内的钻井三公司生活基地最大,有居民2万人左右。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地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兰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内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三个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万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生产原油9281万吨、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外供商品气亿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上交各种税费52亿元。原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分别为375万吨和12亿立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净值51亿元,员工万人。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20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之后两年,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势头。中原油田这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领导朱 容基、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对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作过重要批示。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20年来,中原油田重视科技,广揽人才,特别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三年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使油田在科学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和,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后三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可以分别稳定在350万吨和12亿立方米。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随着集团公司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油田稳产增产;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岁月飞逝,物换星移。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原油田已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勘探、炼油、炼制加工和石油化工,并且提供包括物探、钻井、泥浆、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完井、修井、作业、酸化、压裂、油气集输、科研设计、地面工程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她在东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状集等4个油汽田, 目前年产原油400万吨、天然气12 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国内取得了新疆伊犁、内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的勘探开发权,在苏丹取得了一个区块的风险勘探开发权,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饿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进行工程技术服务。她拥有—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科研队伍。在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她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她承揽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国内国际工程项目、享有良好的声誉。她的多种经营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并远销美国、香港、南亚、 非洲等国家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中原 油田愿意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友好人士合作,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产业发展。她愿以信誉和实力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同创造世界石油事业的美好未来! 业务信息油气勘探是中原油田发展的龙头,在业务上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配套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中原油田造就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作风过硬的勘探队伍,专门从事中原油田中长期油气勘探战略研究和勘探部署规划;国内外新盆地、新探区石油地质调查、技术经济评价及勘探选区登记;年度勘探部署落实、勘探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及储量计算、投资效果分析;对勘探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场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中原油田勘探系统积极贯彻石化集团公司“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的要求,坚持“立足东濮,突破外围,打出中原,开拓国际”的勘探方针,以寻找规模储量和接替领域为目的,解放思想,大胆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大新盆地和新领域的勘探力度,力争取得勘探重大突破。 油气开发是中原油田的支柱产业。开发系统担负着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新老区产能建设、油气生产、老油田开发管理、基础地质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研究等任务。中原油田公司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调整挖潜治理手段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中原油田依靠老油田挖潜和滚动勘探开发增加探明储量和动用储量,实现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油气加工储运及公用系统工程是油田生产建设的命脉。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中原油田建成了以柳屯地区为中心的原油及天然气集输、原油及轻烃加工、天然气处理系统,主要装置从西欧发达国家引进。油田拥有1座储备能力为36×104m3的原油库,现运行的原油外输管线中洛线,年外输原油能力400×104m3,;天然气外输工业配气站2座,运行外销天然气长输管线5条,主要用户为沧州、安阳、济南市、郑州、开封、濮阳等。油田电力系统有110kV变电所8座,自备燃气发电厂(文留)1座。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地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南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内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三个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万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生产原油9281万吨、天然气181亿立方米,外供商品气亿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上交各种税费52亿元。原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分别为375万吨和12亿立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净值51亿元,员工万人。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1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濮参1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1975年10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1981年8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1982年3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14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20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六五”、“七五”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83年,油田针对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开发难度大等实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年科技攻关会战”,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八五”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面对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中原油田坚持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认真实施“油气领先、多业并举、科技兴业、择优发展”的战略方针;一方面按照国家“三改一加强”的总体改革要求,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内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节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1997年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之后两年,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势头。中原油田这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及中国石油、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领导朱 容基、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对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作过重要批示。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适应中原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相继建立起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井况预防及治理技术、油层改造工艺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20年来,中原油田重视科技,广揽人才,特别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三年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使油田在科学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原油田所辖探区多、范围广、资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广阔。按二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亿吨和2463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和,勘探潜力很大。通过老油田深入挖潜、滚动增储和新探区的突破,油田开发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后三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可以分别稳定在350万吨和12亿立方米。2004年,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和新探区投入开发后,原油产量将逐步回升。随着集团公司重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油田稳产增产;继续实施低成本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岁月飞逝,物换星移。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原油田已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勘探、炼油、炼制加工和石油化工,并且提供包括物探、钻井、泥浆、固井、录井、测井、试油、完井、修井、作业、酸化、压裂、油气集输、科研设计、地面工程建设等工程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她在东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状集等4个油汽田, 目前年产原油400万吨、天然气12 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容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维修为—体的油气生产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国内取得了新疆伊犁、内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的勘探开发权,在苏丹取得了一个区块的风险勘探开发权,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饿比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进行工程技术服务。她拥有—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科研队伍。在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她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她承揽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国内国际工程项目、享有良好的声誉。她的多种经营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并远销美国、香港、南亚、 非洲等国家地区,为了充分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中原 油田愿意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友好人士合作,进一步推动多种经营产业发展。她愿以信誉和实力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共同创造世界石油事业的美好未来! 业务信息油气勘探是中原油田发展的龙头,在业务上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配套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中原油田造就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作风过硬的勘探队伍,专门从事中原油田中长期油气勘探战略研究和勘探部署规划;国内外新盆地、新探区石油地质调查、技术经济评价及勘探选区登记;年度勘探部署落实、勘探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及储量计算、投资效果分析;对勘探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场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中原油田勘探系统积极贯彻石化集团公司“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的要求,坚持“立足东濮,突破外围,打出中原,开拓国际”的勘探方针,以寻找规模储量和接替领域为目的,解放思想,大胆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加大新盆地和新领域的勘探力度,力争取得勘探重大突破。 油气开发是中原油田的支柱产业。开发系统担负着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新老区产能建设、油气生产、老油田开发管理、基础地质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研究等任务。中原油田公司在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调整挖潜治理手段等

中原现在根本排不到前五,原油年产量现在仅为300万吨左右。油区跨度很大,在河南深至兰考地区,在山东境内也有采油厂所以给出总部所在地濮阳的经纬度:北纬 东经 第一当然是大庆大约4500万吨级胜利3000万吨级新疆原油年产量突破2400万吨塔利木 2005年原油产量1500万吨,天然气100亿立方米长庆 辽河 油气当量也超过1000万吨级,长庆市超过不久,辽河保持很长时间。2006年,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共生产原油926万吨吉林全年原油年产量突破550万吨中原油田属于中石化 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同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纬度哦,中原油田在濮阳市,就是在山东与河南的交界处,一部分油藏区在山东地界 。 中原油田的潜力在普光气田,现在问题是普光气田会不会独立,如果独立,中原早晚要走上玉门油田的老路。

油气集输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学毕业论文:浅谈油气长输管道的风险管理

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管道维护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从修复损毁部件到日常保养,再到根据复杂的运行数据资料通过电脑处理结果进行的预防性维修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管理学毕业论文:浅谈油气长输管道的风险管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随着管道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石油、天然气长距离移动运输方需求,开发一种新的管道运输方式——长输管道。由于长输管道的使用范围很广,因此长输管道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做好长输管道监理安全管理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长输管道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保障人类生活安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长输管道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长输管道的风险及相关管理措施,以期为日后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措施

一、前言

长输管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游的气田、输气站场、管道、储气库和下游的各个用户。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特别是一旦出现事故不能向下游正常供气时,将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再加上油气的易燃易爆及其毒性等特点,一旦管道系统发生事故,将很容易产生重大火灾事故甚至是爆炸、中毒、污染环境、人员伤亡等恶性后果,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不安全因素。所以,为了使油气真正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长输管道的安全设计及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二、长输管道的特点

1、距离长、消耗大。长输管道,顾名思义是距离较长的运输管道。因此,在铺设管道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在工程建设当中会伴有不确定的各种安全因素。

2、管理系统复杂。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工程设计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范围大,就导致了该工程管理系统的发砸星。

3、技术要求高。由于长输管道的特殊性,其对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如果在技术层面上出现失误,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输送管道建设时期,应加强管理方面的管理实施,尽量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三、管道设计要求

一条长输管道能否长期安全运行,特别是一旦发生事故后使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最小,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管道设计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要求,遵循节约用地和经济合理的原则

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规定,管道建设选线设计方案应符合城乡规划,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管道选线方案,将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中,管道建设用地在规划实施中应予以控制预留。这项规划编制中要将确定的管道方案落实到规划中,以便于在保证管道路由用地及安全的情况下对城镇各项建设进行资源配置协调及建设进程策划的总体控制性安排。按照长输管道的使用性质和相关保护规定,管道用地及管道周围土地在管道使用期间将被长期占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大,就有可能将这些被输送管道所占用的土地也将划为建设区,这样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紧张,出现交通拥挤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设计管道铺设时应尽量节约土地,避免占用建设土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依法建设的.管道通过的土地而影响该土地的使用的,应给与该土地所属者的使用者,应当按照管道建设时土地的用途给予补偿。同时,不同地区的补偿方式也不尽相同,其补偿原则是规定将管道用地与土地价值结合起来,在管材强度使用和安全距离上进行综合考虑,更有利于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综合效益,做出经济合理的线路走向方案。为更好节约用地,长输管道路尽量沿公路、市政道路、绿化地等公共线性地下空间布置,这样可增加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对两侧建设用地的影响较小,也更经济合理。

2、现场详细勘察,与当地道路、河道、电力、市政管道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及行业管理规定衔接

目前利用航拍正射影像图进行管道设计是较为合理的做法,因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准确性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但是由于在大片植被覆盖区域航拍影像图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航拍。因此在这些区域需要设计人员沿线深入踏勘、调研,详细了解管线经过区域的地面形状、待建项目及地下设施情况等,以提高线位的可实施性,及时掌握与道路、河道、电力、市政管道等基础设施交叉或并行敷设的情况。这些行业管理部门都有各自行业的发展建设规划及特殊的使用和安全要求,设计中应充分掌握相关专项规划及行业管理规定等,进行仔细研究,满足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尽量避免设计时的交叉连接。如果管道在设计时与规划道路交错时,应考虑到修路时碾压过程,因此在管道铺设是应采用预埋套管方式,另外为保证管道的安全性,还应在套管基础用碎石压实处理。

3、应当符合管道保护的要求,设计中要加强多重安全防护措施

从国内和国外的实践看,造成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下的损坏,管材、设备、施工缺陷,管道腐蚀等因素。其中,就目前调查显示,管道由于受到第三方影响而破坏的事接近百分之五十,这就提醒我们在长输管道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这点。在保护管道方面,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措施:(1)增加材料的硬度,例如采用高厚度的管道以此来提高管道自身安全系数。(2)适当控制建筑物与管道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确保管道的安全性。(3)采用新型材料避免管道被其他物质腐蚀,另外亦可采用化学方法保护管道,比如阴极保护法。(4)增加管道上方覆盖层的厚度或在管道上方设置隔板,避免管道遭到非法开挖。⑤采用先进的自控系统,分段阀门采用遥控或自动控制。

四、管道维护与改造

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管道维护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从修复损毁部件到日常保养,再到根据复杂的运行数据资料通过电脑处理结果进行的预防性维修等。管道公司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以判断系统是否在高效区运行,制定最优维护、维修计划。美国的管道公司会定期维护和更换易损件,如压缩机阀等。对于往复式压缩机站,压缩机阀的损毁是造成其非计划停运的最大原因。管道公司计划、非计划停运往复式压缩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更换压缩机阀。另外,管道公司还会考虑以下技术改造措施,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调整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直径。对于运行条件已经远远偏离原来的设计条件,造成离心式压缩机效率很低,可以通过调整压缩机叶轮直径,使其适应新的工况条件。这一技术方法有时是为了适应一年之内不同季节气量的变化,有时是为了适应较长时期的供需变化。在这方面,英国MSE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为BP、Marathon、HESS等公司提供服务,以适应气田产量降低、集输气系统压力变化大等情况。

2、更换往复式压缩机的柱塞。为了适应更高的压力需求或负荷变化,用改进后的新柱塞替换复式压缩机的现有柱塞。

3、设计先进的压缩机脉动控制系统。运用先进的压缩机脉动控制系统,在降低脉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4、对电机拖动压缩机进行调速控制。调整电机拖动压缩机转速,使其适应气量变化,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但由于此项改造比较复杂,改造费用较高,此项技术应用较少。

五、结束语

合理的线路走向、优秀的设计方案,加强长输管道的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规范施工管理,完善有关法律和法规,可为控制投资和工程顺利投产创造良好的条件,是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郭超. 天然气长输油气管道现场安装问题及其质量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7)

郑贤斌.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人因可靠性分析[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7(06)

赵忠刚,姚安林,赵学芬,薄英. 油气管道风险因素的权重赋值方法研究[J]. 天然气工业. 2007(07)

刘瑞凯,吴明. GIS技术在长输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与决策中的应用[J]. 当代化工. 2011(09)

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 : 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规程 : 世界长输天然气管道综述 : 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油论文参考文献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石油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爆炸荷载作用下大型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延迟焦化装置主分馏塔及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天然气管道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定向井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研究

精细控压钻井井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分隔壁塔双效精馏热集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行为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流线解析及研究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供热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基于MVC的图形定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电磁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研制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碳钢热浸镀铝镀层的组织与性能及稀土改性研究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

新立油田整体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管道局管道工程项目物流整合研究

新型PIP系统在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变温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

XX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配液站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吉林油田公司企业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有机涂层下船用钢电偶腐蚀规律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研究

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一类n+1维乘积型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

燃气轮机—加热炉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古平一井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预条件迭代法的研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

疏浚工程对碣石湾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改性提高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耐撕裂性的研究

共聚物橡胶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其物理特性的'分子模拟

半纤维素基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危险率分析的风浪参数联合设计标准研究

深水采油管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导管架平台结构整体安全水平分析与标定

采油螺杆泵光杆扭矩和轴向力集成传感器的研究

随钻地层压力测量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石油钻进工程中竖直井钻柱振动问题的ANSYS模拟计算与分析

微介孔复合炭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石油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

化学反应放热失控安全泄放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

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支承塔架的结构选型和受力性能研究

天然气涡旋压缩机增压装置供油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优化控制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石油南美地区工程项目冲突管理研究

面向吊装工程的履带起重机站位优化研究

多尺度三维地质对象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