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结题论文流行歌曲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2 06:29:51

结题论文流行歌曲词研究

我国现代流行歌曲最早也是诞生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流行歌曲强调个 人性,注重与主体直接相关的内心活动,体现对个人心理的观照.它的内容贴近 日常生活,以细腻,真实的手法刻画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体验,是生活状态的 直接呈现和情感体验的宣泄.流行歌曲中的"人"从"群体"中挣脱出来,放弃 了.大我".将目光专注在.小我"之上.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的接受行为也是 个人化的,它重视的并非意义的阐释,而是自身的感性体验,听众完全按照各自 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来理解歌曲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处于相似社会环 境里的人们,流行歌曲很容易给人真实的感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六,边缘性和颠覆性.流行歌曲属于非主流文化,不主动承担"载道"功 能,不关心社会重大主题,不采用宏大叙事,它也时常接触现实题材,但常以谐 谑却并不特别尖锐的方式对固有的社会等级和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嘲弄,颠覆传 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流行歌曲被知识精英主导的主流文化,政府指导操纵 的舆论排挤到边缘的位置,也因此形成了主流文化之外旁逸斜出的充满生命力和 独立精神的一支文学脉络.当然随着近几年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歌曲正逐渐由 边缘向中心移动,其是否能在当今社会夺取主流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综上所述,流行歌曲是在都市中产生的以娱乐消闲为主要功能,带有商业目 的,表现广大市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状态的一种大众文 化产品.对于"流行歌曲"这一文艺形式和文艺现象来说,这样一个概念必然是 不全面的,然而对于文学的研究,以上几个属性已经可以实现区分流行歌曲和古 今中外其它音乐文学的作用. 一旦将流行歌曲根据上述的定义纳入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我们的视野豁然开 朗,按上述流行歌曲的基本属性来判断,考虑到商业性,市民性等问题,中国流 行歌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之类,为我明一绝,我们的新体诗应该从现在民间流行的曲 调词嬗变出来……"3事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诗取代了传统诗词的地 位,却抛弃了这一传统.新诗完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的先锋角色之后,路越走越窄, 越走越艰辛,尤其是它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至今都很难自信地说找到了 真正的"出路".朱先生原本是想给新诗的发展提出一种可以参考的方向,却给 我们现在关照流行歌曲提供了一个思路.尽管流行歌曲受到了以爵士乐为主的西 方现代音乐的影响,但它同样在很大程度上糅合了中国民间和传统音乐的元素, 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这一点和词的产生又何其相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流行歌曲正恰巧继承了以音乐为枢纽的中国诗体变迁的传统,延续词曲"诗余", "诗余"之"余"的身份,保持着诗歌最原始本真的样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词 一曲一时调一现代流行歌曲一当代流行歌曲"有着一条完整而清晰的演变脉络,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打破了狭义的"流行歌曲"的界限,把符合流行歌曲基 本属性的词,曲,时调一并纳入"流行歌曲"的概念范畴,将它们和现当代流行 歌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按照通行的历史划分法,我们以1911年为界,将中 国流行歌曲划分为古代流行歌曲和现当代流行歌曲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出 "词","曲"和"现代流行歌曲",.当代流行歌曲"两个阶段.本文以人性发展 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词文本进行微观的分析和解读, 观察流行歌曲反映出来的人性的独特状态,尤其是它们在各自的时代中体现出来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探究中国 流行歌曲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历史上来看,流行歌曲常常因其非正统的地位而冲破礼教的束缚,得以较 好地表现人性,现当代流行歌曲同样如此,它能够冲破已经过时的成见的束缚而 流露出新鲜的气息,其价值"实则不仅仅是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释放他们压抑 极深的情感,高扬他们想飞的人性欲望,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其革命意义尤不可 小觑,因为它砸碎的,焚毁的是延续千年不散的文化秩序的阴魂"I.《流行歌曲则不同,它明确自身的"娱乐"功能,接受自身的边缘位置, 放弃了重教化美人伦的目标,不理会正统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 轻松的,自我愉悦的歌曲形式.以词为例,它正是在诗被经典化之后,为了满足 人们歌唱情感的需求而产生的新的歌曲形式.钱钟书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 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 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2不仅是爱情,还有其它不同的情感 都借歌词得以抒发.词因表现出真实而丰富多彩的人性,也就充满了激情和生命 力,虽然被目为"小道",却深得人心,大获流行.连文人士大夫都被吸引了.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流行歌曲作为边缘性的文学,在表现 人性方面所具备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探悉流行歌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 染力和影响力的深层原因.在另一个方向上,我们也可以藉由流行歌曲窥见随着 时代的进步人性本身不断的发展和张扬. 其次,通过对中国流行歌曲的总体考察和研究,我们关注到流行歌曲内部发 展演变的过程,从而能够看清现当代流行歌曲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继承情况以及自 身的新变.大而言之,也有助于了解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传统继承,发展或扬弃 的情况及意义.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因为有古代通俗小说作为土壤,其发展和成 熟走上了一条较为顺畅的道路,取得的成就也是新文学中最值得瞩目的.现代流 行歌曲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诞生后几乎立刻进入了繁荣时期,其中,古代流行 1歌曲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现代流行歌曲作家面对中国丰盛的古代文学遗产持有 的是一种异常开放的态度,他们继承了古代流行歌曲的传统,并没有阻断新旧文 学之间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得以快速而顺利地进行.他们从广义 的诗的传统中.汲取来自雅俗两个方面的养分,诗,词,曲,时调无所不收,为 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科.从接受方面来说,流行歌曲源远流长的 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现代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迅速接受且迅猛发 展的原因.不论古今,作为流行歌曲,总是要着眼于市民阶层的,因此现代流行 歌曲可以很快地亲近普通大众,培养数目庞大的受众,进而形成供需双方良好的 循环. 第三,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推吉及今,认为现代流行歌曲必然会成为我们这 一代的代表文学,但这种可能性却是存在的.至少,古代词曲在其当代"不入大 雅之堂",.小道"的经历给了我们一种信心和希望:现代流行歌曲有可能达到经 典文学的高度,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中国流行歌 曲整体脉络的梳理,我们能从其中的一些规律,预测或推断出当代流行歌曲发展 的必然走向.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古代流行歌曲的盛衰中吸取相关的经验,为当 代流行歌曲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流行歌曲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 态势是勿庸置疑的事实,简单而粗暴地无视和打压毫无益处,只有对其存在的合 理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以理性的态度加以批评和帮助,才能真正使流行歌曲走 上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社会文化中一支有益的力量. 第四,流行歌曲是当代大众文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它的理性 研究有助于改变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对立状态,加速拆除两个文学圈的壁垒, 以了解为基础,增进两者的对话,使相互借鉴成为可能.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文 学类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它们各自承担的文学功能也是不同的,每种都有独 特的意义和作用.流行歌曲虽然针对的是广大普通市民的娱乐需求和审美趣味,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文学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正如胡适所言:"文学史上有 一个逃不了的公式.文学的新方式都是出于民间的.久而久之,文人学士受了民 间文学的影响,采用这种新体裁来作他们的文艺作品."'宋词,元曲,明清时调 都是前例.现当代流行歌曲长期以来受到正统舆论和精英分子的贬抑,至今都没 有进入文学的视野,这些歌曲或许显得良莠不齐,但其中的优秀作品时时闪现出 诗性的光芒,已经有一些学者和音乐家把流行歌词当作新诗的一脉分支2.许多 听众更是把歌词当作诗歌来阅读:流行歌曲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胡适'词选·序'.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2乔羽为刘楚材'中国歌词选'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把歌词称为诗歌,参见'中国歌词选',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3年版.吕进称;.其时能产生影响的新诗作品,每每以通俗歌词的体式为社会认同".把流行歌词纳 入了新诗的讨论范围.参见吕进主编'文化转塑与中国新诗',重庆出版杜2002年版. 9 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也能够在现代的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对当代文学 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的意义:"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 不该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 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1只有尊重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成就一片花繁 叶茂的文学园地,也是保证文学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前提. 四,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经历了历史的淘洗和磨砺.以古代流行歌曲形态存在的"词","曲","时 调"已经登上了经典文学的殿堂.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词曲的研究在文 献搜集整理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充分的程度:在文学通史 及唐,宋,元文学断代史中有全面和细致的论述:在词,曲文体史中更有深入 而详尽的考察;词曲领域内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同样硕果累累.由于这一方 面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在此不一一绍介,这些丰硕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就古代的部分来说,时调的研究稍微落后一些,或许因为其文学价值不及 词曲的缘故,对时调进行的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相对较少.在二十世纪上半 期的俗文学研究热潮中有一场歌谣运动,出现了《歌谣》周刊等专门登载歌谣 的刊物,吸引了一批学界干将加入歌谣的搜集和研究热潮,顾颉刚'吴歌甲集》 和刘复<中国俗曲总目稿》都是这一阶段的学术成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就属 于我们所说的时调的范围.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专设《明代的民歌》与<清 代的民歌》两章讨论明清俗曲的情况并进一步明确了时调作品的价值.此后叶 德均,傅惜华,关德栋,赵景深等人都在戏曲研究的同时涉及时调领域,论述 大都集中于资料搜集整理,曲调源流演变和流行情况的考证,成果分别收录于 叶氏《戏曲论丛》,傅氏'曲艺论丛》,关氏'曲艺论集》,赵氏'曲艺丛谈》等 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明清时调集》,收录'山歌》, 《挂枝儿》,'夹竹桃》,'霓裳续谱》,'白雪遗音》五部时调集,并附有关德栋, 赵景深两位学者的序言,可以说是新时期时调研究的高峰.此后对时调的研究 陷入低谷,各家所取得的成绩大抵不出关,赵二人的成就.近年来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冯梦龙特别是对'山歌》,'挂枝儿》的个案研究,如聂付生的专著'冯 梦龙研究》,中华书局出版刘瑞明'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中央民族大学姚 文艳'<挂枝儿>,<山歌>研究)和江西师范大学赵一鹤'真情真性亦俗亦雅' 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0 两篇硕士论文等.近年南京师范大学周玉波完成博士论文'明代民歌研究》,对 明代的时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此外另有谢桃坊'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 价值>,孙爱玲'略论明代民歌时调的审美特征)等少数几篇论文涉及明清时调 的文学研究.就海外的情况来说.日人大木康有著有'冯萝稳<山歌>o研究一 一中国明代.通俗歌谣》,其对明代出版情况的研究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美国学者罗开云(r蛆thn,n A Lowry)女士著有The in 16th-and-17th-Century Tapestry ofPopular Songs China,从内部文本和外部传播编辑等方面对明清时期 的时调锦本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是这一领域近年来比较值得关注的专著.至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流行歌曲,则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 地.就民国肘期的文化市场来说,电影,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可谓是并驾齐驱, 但在民国时期的电影及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小说都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认 识之后,流行歌曲却迟迟没有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仅有少数港台学者对此 有所涉及,如黄奇智于1978年写作'时代曲综论》,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 港时代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孙蕤'中 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提供了1917—1970年(上海时期及香港时期) 的现代流行歌曲发展的大体脉络.这两部著作成为至今为止对现代流行歌曲研 究最为全面和深入的著作,其中黄奇智虽然偏重文学研究.可惜主要篇幅在香 港时代曲,孙蕤的著作意在述史,于文学着墨甚少,作品收录也不多.相对而言,音乐界要比文学界更早地发掘这片领域,如台湾学界有洪怡芳等人正在从 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研究工作.华裔音乐学博士陈峙维(SzuWei Chert)对三十至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音乐及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 究.大陆音乐学方面的学者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老上海歌星的个案研究,如'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一一以30-40年代周璇主演的影片为例兼与同期好莱 坞歌舞片相比较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诗呀曲呀,你们说太高雅.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情呀爱呀,他们说太肉麻. 轻松的不伟大,雄壮的又可怕,庄严的没有人爱它.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不开口免得人家骂,不开口免得人家骂.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一一《不要唱吧》 这是传唱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其曲作者黎锦光,词作者李 隽青,演唱者周璇都是解放前流行歌坛最负盛名的演创人员.中国现代流行歌曲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现以来.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扩张性,这 种吸收了西方现代音乐又糅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新型歌曲借助广播,杂志,电 影等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成为风靡一时的娱乐形式.就在当时的盛况之下,'不 要唱吧》反映的却正是中国流行歌曲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的尴尬,吐露了流行歌曲 创作人员和演艺人员的无奈. 二十世纪上半叶,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现代流行歌 曲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中城市里迅猛崛起,一时蔚为大观,却也立即招致了来自 各个领域的批判.这一方面是由于流行歌曲本身质量的良莠不齐,更重要的则是 由于现代流行歌曲对娱乐性的坚持和抗日及后来阶级斗争的主流思想发生严重 的冲突,从而遭到了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压力.文化界人士对流行歌曲作出 的"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的笼统评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导着社会舆论,严 重影响了后来者的客观性.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直至八十年代初期,流行 歌曲依然面对诸多舆论上和政策上的压力,其正名的过程益显艰辛.论述者或是 人云亦云,或是瞎子摸象,在没有对流行歌曲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延续着几 十年来的偏见.为了克服部分人对.流行歌曲"的偏见,争取一个相对平和的发 展环境,专业人士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流行歌曲"这个名号,而有意地 使用"轻音乐","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对含混的概念.1综观上世纪上 '1983年8月,文化部艺术局和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轻音乐座谈会,建议使用.轻音 乐"或.通俗音乐"的概念..通俗音乐"后来被广泛使用.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 手电视大奖赛设立.通俗唱法"组. I 半叶出现的流行歌曲作品,的确存在瑕瑜互现的情况,然而这是任何文学类型的 共有现象.当抗战的硝烟散去,脱离了特殊的战时氛围,我们客观地重新回顾那 些风行一时却倍受指摘的歌曲,不难发现其中闪现的光芒.当下的流行歌曲同样 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此众多的听众一以青少年为主.也包括为数不少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在歌曲中缅怀他们的青春,在歌曲中宣扬 他们的理想,在歌曲中找到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 歌词来传递情绪,表达爱恨,他们随着歌声而落泪,而狂欢,而哀愁,而喜悦. 即便是那些对流行歌曲不以为然的人,都不能否认流行歌曲就是具备这种可以左 右听众喜怒哀乐的魅力.面对这一切,我们真的可以无动于衷,不加瞩目吗? 然而学界的事实似乎又确乎如此.即便摆脱了"黄色歌曲"的恶名,流行歌 曲在秉持精英文学理想的现代主义学者那里依然不值一提,所谓的大众文化不过 是为没有什么审美能力和只会被动接受的普通大众提供了.廉价而容易得到的娱 乐",根本"不值得真正的或者权威的文学或文化分析"l."大众"和.大众文 化"就这样被粗鲁地扫到一个他们不屑一顾的角落,任其喧嚣澎湃,都得不到一 颗青眼.固有的文学评价体系在其中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长期受'经典作品' 的熏陶,始终在纯文学或严肃文学的圈围中周旋;我们自制了一套价值标码,而 广大的各层次的读者并不一定承认这种明码标价."2与此相应的还有对新的文学 研究范式的需求,3然而不论是新的价值体系还是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的建立都不 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它必须对抗原有价值评判标准和固有研究范式的强 大阻力.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使大众文学研究在理论上得以有所 凭依的希望,然而这一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解构性质使其在.破"的方面具 有强大的冲击力,却在"立"的方面天生贫弱."破而不立"的后果就是大众文 学无法掌握自己体内涌动的强劲的生命力,失去了规范和指引的力量.于是我们 看到的现状是: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牢牢地占据了歌坛的 主体地位,它和它的受众越来越自行其是,政府和文化权威的评价与指引逐渐失 去了影响力,流行歌曲不再战战兢兢,它嚣张地弥漫在每个城市的上空,甚至飘 向山丘与农田.除了歌坛之外,流行歌曲的文本实质上已经大肆蚕食了原本属于 诗歌的领域,抢夺了大批原本属于诗歌的接受者.四十年代"不要唱吧","免得 被人骂"的无奈,变成了如今"偏要唱","随你骂吧"的桀骛.大众和研究者却 还在相互睥睨,各行其是,流行歌曲在文化的实际传播领域不断扩张,在研究领 域却几近空白,这种被评判为"不入流"的文艺类型,在正统音乐史和文学史中 同时缺失了.传播之热和研究之冷的巨大反差实则导致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在大众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原本由文化精英启蒙普通大众的文化辐射模式完全失 效,文化权威被推下圣坛,现代主义者眼中没有"主动性"的大众用出人意料的 坚决对抗着来自所谓精英的灌输.这就意味着如果精英文学失去对市场的适应能 力,它将无力撼动现实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它所标榜的拯救文学,拯救社会, 拯救人类精神的伟大责任将无从落实.所以一味标榜清高,只能是堵死了耪英文 学和大众文学对话的渠道,失去了从大众文学中借鉴获得更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 机会.对于现代流行歌曲来说,如若始终得不到理性批评的帮助,它的发展和提 升也只能是在黑暗中茫无头绪地摸索,或者永远找不到光明的出口,或许在黑暗 中留下太多本可以避免的伤痕. 如果我们愿意打开视野,走出文学等级制度的牢笼,坦然地面对这个多元化 的文化世界.就不难发现流行歌曲虽然在文化产业化大批量复制的局面下出现这 样那样的问题,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同样也是清晰可辨的.'诗大序》日:.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歌曲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人性又总是相通 的,歌曲流行的根本原因无非是其中表达的情感的普遍性.正因如此,我们又怎 能怀疑为那么多人所钟情的流行歌曲唱响的正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是他们心 中真情的流露?!且唯有准确而充分地言说了这份情感,歌曲才可能被更多的人 所认同和喜爱,才可以引起欢愉,哀恸,惆怅,黯然等种种情绪的反映.因此单 凭流行歌曲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以及.处于感情的根底里的人性"1,就值得将 它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 二,流行歌曲的定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对流行歌曲进行理性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嫠清概 念上的混淆,明确其所指. 对于现代人而言,"流行歌曲"2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人们不难理解其所指 的音乐类型,也可以相当轻易地将其与民歌,艺术歌曲等门类相互区分,并且轻 易地列举出各自熟悉的流行歌曲作品,然而当我们试图为它找一个明确清晰的定 义时,却发现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诞生至今,中国现代 流行歌曲曾出现过.家庭爱情歌曲",.时代曲■"黄色歌曲","轻音乐","通俗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P3. 2本文主要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为对象,进行文学研究.为避免和.流行音乐"中的器乐作品混淆,本文采 用.流行歌曲"一词,但前人研究中有以.流行音乐"来指代流行敢曲,若不至产生歧异,论述中不再另 行指出. , 歌曲","城市民歌","大众歌曲"等好几个不同的称谓,这些名称在日常言谈甚 至在专业论述中都被随意地使用,导致了相当程度的混淆,其中"通俗歌曲"一 词影响最为广泛.实际上.通俗歌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流行歌曲"本 身.'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称: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 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 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将通俗音乐界定为和"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传 统的民间音乐"并立的一种音乐类型,指涉相当广泛,除了指明歌曲的语言和音 乐水平及轻快活泼的风格之外,几乎没有明确的特征描述.采取这种内涵模糊, 外延不明确的"通俗歌曲"概念正是音乐人士的策略,恰符合当时为流行歌曲发 展寻找合理性的目的.实质上,流行歌曲是在"通俗歌曲"这一宽泛概念之下, 借助通俗歌曲内部其它受到舆论和正统批评者肯定的歌曲门类(如群众歌曲,艺 术抒情歌曲等)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音乐"一词直接来源于英语.popular叫sic"(pop music),.popular"有"通俗的","大众的","流行的"等含义.狭义的流行歌 曲定义来自西方,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和社会历史背景:西方的流行歌曲发 端于美国,吸收了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的音乐,因此也带上了美国这个移民国家 的特征:"音乐语言的世界性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和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大众 音乐娱乐和消费方式是现代流行音乐最本质的特征"1.于今在《狂欢季节>一 书中借用奈特尔和彼得·曼纽尔为西方流行音乐所下的定义,大致概括出流行音乐的如下特点2: 1,它首先起源于城市,并以城市听众为取向; 2,它与本民族的艺术音乐有风格上的联系; 3,至少在20世纪,它的传播主要通过电台和唱片,录音带等大众传播工具; 4,流行音乐是倾向于通俗娱乐的音乐; 5,流行音乐实行明星制: 6,曲目的快速更新是流行音乐的典型特征,传播工具竭力使人们对一位流行歌 星的新作品继续产生兴趣. 从这一定义可以发现,.流行歌曲"是一种综合艺术,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 生产方式又给它添加了许多技术性的内容,试图给这一事物下一个明确而可以被 普遍认同的定义常常会有漫无边际的茫然和徒劳无功的无力,音乐学,社会学, 经济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会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从文学研究的角度 来看,如若以歌词为本位,暂时不考虑音乐和纯粹技术性层面的问题,中国现代 流行歌曲虽然是在西方流行歌曲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同时又具有自己鲜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杜2002年版,PI¥. 2于今'狂欢季节——流行音乐世纪腿风',广寡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51. 4 明的中国特色.立足于此,我们在考察流行歌曲(以歌词为主)的时候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基本属性: 第一,通俗性.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它所面对的受众并非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具有专业修养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是人数更为庞大,教育水平参差不 齐的普通百姓,因此它的旋律和歌词都必须通俗易解,符合广大受众的欣赏能力, 这是流行歌曲可以广泛传播的基本前提,也是流行歌曲长期以来厕身通俗歌曲之列的主要原因. 第二,娱乐性.'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也是歌曲1)"风"的传统,载道 功能成为诗歌价值的体现,通过诗歌可"观风俗,知得失,厚人伦,美教化", 各个时代的歌曲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涉及教化或政治功能,流行歌曲同样如此,但 它首先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用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强化审美和娱乐功能, 而淡化政治和教化色彩,因此内容上"言情"多于.载道",形式上轻松胜于庄 重.娱乐性正是流行歌曲受到非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却也同样是流行歌曲之为流 行歌曲的最基本特征. 第三,商业性.流行歌曲诞生与消费市场有牵扯不断的联系,它是一种文化 娱乐产品,创作,表演,制作,传播,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商业气息:其 创作动机是作品因流行而获利,借助商业的力量增加传播途径,扩大传播领域. 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商业性的表现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但归根结底,其本质在于流行歌曲作为文学消费品的这一特点.文学既然成为商 品就必然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为商业操作手法所控制,被商业消费需求所左右, 因此也决定了它"媚俗"的特点.流行歌曲的市场不论如何变化,创作者都会主 动追赶潮流,尽可能地迎合消费者需求(这方面的最高境界亦即真正的商业成功 是创造和引导潮流),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商业盈利的需求刺激了流行歌曲的 创作和传播,当然商业的急功近利也可能会对流行歌曲产生负面的作用. 第四,市民性.和民歌不同,流行歌曲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文化产物, 以城市为主要传播空间,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商业都市中广大市民阶层的文 化消费需求,以市民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市民趣味为主要取向,表现都市的 生活百态及市民大众的心理感受,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在题材,情调,语言等 方面均有所体现.此外,与城市的特点相应,流行歌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 性,追求新奇和时尚,呈现出多变,多产,多元的面貌.因此流行歌曲的产生必 然是在城乡人群的生活出现明显差异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和一般的通俗性民歌

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2.研究的内容和你的主要观点;3.对研究内容的分析和论证;4.得出结论;5.标明注释、援引资料和引文的出处。另外以下选题供你参考:1.新新网络歌曲歌词特点研究。2.家庭三代人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探究。3.周杰伦歌曲歌词研究。4.唐宋诗词与流行歌曲歌词。5.经典歌曲歌词探究。6.流行歌曲歌词的50、80、90年代。7.校园民谣歌词特色研究。8.自创歌词写作技巧。歌词的研究有四大必须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1.调节情绪,缓解压力.2.释放心情,产生共鸣.3.排遣孤独,获得鼓励.4.开阔视野,增长见识.5.励志歌获得动力,抒情歌获得温暖此外还可陶冶情操锻炼听力、记忆力培养较高的审美情趣结交更多的朋友

小课题研究流行歌曲的论文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论文

论文导读: 因为流行音乐节奏明快。根源,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 流行音乐,中学音乐课堂,根源,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因为流行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很具有时代感,所以我喜欢它”。发表论文,根源。这是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直接原因。流行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时代性。流行音乐总是能表达出人们在某一定时期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紧密相连,时代号召性强,易于学生理解。其次是简易型。与正统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具有旋律清晰,音域适中,伴奏手法简易,歌词内容接近生活的特点,因此针对于那些音乐理论懂得不深、表现技术手法了解的不多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流行音乐变得容易起来。再次,宣泄性。沉醉于流行音乐的同学,会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因此,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中的中学生,要想宣泄心中的压抑,往往首选流行音乐,因为他能给自己带来心中极大地快慰,这显然也是流行音乐长期收欢迎的重要潜因。发表论文,根源。最后,新异性与反传统性。所有流行的事物都是以标新立异来吸引大众的。流行音乐总是能表达出一定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爵士乐或是摇滚乐都深受中学生们喜爱。以《老鼠爱大米》为例,曲调简单上口,全曲的高潮也不过出现了四度旋律音程,可以说有嗓子就能唱;歌词浅白,易唱、易记;配器效果清爽、鲜明,有一定感染力,创意新奇,将爱情比作“老鼠爱大米”,的确出人意料。虽然有些令人费解,但好新鲜的孩子们偏偏买它的帐;加之采用网络传播这一捷径,一夜走红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基于学生的特殊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事物多了,思想情感已经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联系,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感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出少年期特有的热情,特别重视感情。他们的情绪出现多种多样,随着自我抑制和控制能力的发展,有选择的情绪反应能力在提高。但是,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与影响,带有很大的行为、爱好,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及其演唱的歌曲。再加上当代音乐的情感上,比较强调音乐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感要求。发表论文,根源。流行音乐正是以这种满足个人情感要求的优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三)基于社会音乐环境和社会传播媒介特点

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时代也产生了不同的流行歌曲。发表论文,根源。这些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烙上了不同的印记。如20世纪初,学堂乐歌流行,作曲家前往国外学习,并借用国外的曲调填词演唱,如《送别》等。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如《夜上海》,《天涯歌女》等。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社会形式,创作了不少极左的歌曲。20世纪70、80年代到现在,市场开放,各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走入重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人们对音乐的选择和喜好。现在的很多电视台,电台或公共场合播放的多是流行音乐的唱片。就拿《常回家看看》,《想唱就唱》来说,几乎风靡整个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发表论文,根源。试想想看,同学们的生活环境中,听到的到处是流行音乐,唱的流行音乐,他们能不喜欢流行音乐吗?

第二章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学音乐课程的现状问题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同时也向专业化倾向,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学生的特点,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即超出中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而且量相对课时来的过大,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余地,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学习的积极性好自信心,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寻找适合个性发展的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专家们在课程编排中也尝试加如了少许流行音乐,但是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不够的。因为这些所谓的流行元素在中学生心中已经过时,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常常把音乐课上成了纯粹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内容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少。这样过于偏重技能,那么我们中学音乐课就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成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做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背道而驰的。

(二)流行音乐引进课堂,符合审美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也应该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挖掘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因素,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发表论文,根源。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不仅要注意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而且更应该注意选材的科学性。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具有非常大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这样才会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当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音乐产生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鉴别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三)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益处

1、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我们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在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奠定终身爱好音乐的基础。

流行歌曲的风格,形式比较丰富多彩,如“说唱”这一形式就可以借鉴到熟悉歌词这一环节中。另外,流行乐坛形形色色的音乐组合也给我们通过现代手法演绎优秀的儿童歌曲,音乐课有了时尚元素,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热情更高,表现力,创造力得到明显的促进。

2、 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

传统的节奏和视唱的反复练习学生普遍感觉较难和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教学素材不熟悉,不理解。因此,如何化难为易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有目的地选择一段学生最喜欢的流行歌曲进行演奏,对歌曲的喜欢和熟悉使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轻轻哼唱,情绪很快达到高潮,歌声此起彼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大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希望学会怎么来演奏这些流行歌曲,这就涉及到了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待学生的情绪像一只满弓待发的箭时,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机。节奏是音乐的骨髓,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把歌曲中的与教材内容中相关的节奏抽出来,利用分组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用手拍出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则唱出旋律。这样化难为易,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来学习课本上的节奏,比简单枯燥的反复学习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将学生们熟悉的,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贯穿到课本里枯燥的音乐知识中,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音乐信息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乐艺术

5、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任命音乐出版社

6、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7、刘俊三.中学教育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

8、毛晋平.中学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

9、吴跃跃.新版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

10、曹理.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歌曲论文题目

音乐开题报告

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在论文的开题报告中可以围绕着这些优点来说明音乐的重要性。

封面

天津市中小学“千名计划”学员

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流行音乐走近农村初中学生教学策的研究

学员姓名: 王少会

所在区县: 宝坻

工作单位: 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训级别: 市级

参训学科: 初中音乐

指导教师: 王连生

《流行音乐走近农村初中学生教学策的研究 》

开题报告

工作单位: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姓名: 王少会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了解流行音乐当前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地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作用。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

一、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本课题的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二、农村中学生: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在校学生。本课题研究中的“农村中学生”包含“学生和学校”两个概念,其生源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本课题中的“教学策略”指在农村地区因地域、经济状况、历史背景、办学规模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的学校中探讨相应流行音乐融入课堂的思想、技术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理论意义 : 流行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二)课题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建构完整的音乐知识理论体系,为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我们会摸索出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模式,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并提供理论经验。

2、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所以完善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及目标体系,有助于教师明确初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学的认识;丰富和细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落实的途径与策略,有利于从教学层面上强化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

(一)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

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

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

(二)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当下中学生如何看待流行音乐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5、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6、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去。

(二)预期创新点:

一是打破界限,让不同历史、不同特色、不同形式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二是以乐感人,以情动人,突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

三是提高音乐教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查阅教学类的.专著、报刊、杂志及从网上进行搜索获取大量有关校本教研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

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后,确立对比试验班,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科目:音乐 (2)实验对象:实验班:七、1班 对比班:七、2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总结,上交教科所。

六、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4月,

1.进行大量的现状调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对研究的专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主要成员进行培训

3.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4.制定具体操作措施,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

浅谈钢琴伴奏在中小学课堂上的作用

姓名:田季昌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100914201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琴伴奏集》。辛笛. 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

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12年3月7日——2012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12年4月25日——2012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2年9月1日——2012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3年2月——2013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9] 石峰:《音乐世界趣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3月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在限定条件下做某种音乐研究,比如某某视野下的流行音乐研究:

诸如此类的,这种特定的格式可以写出很多很多,看你专长的方向。

再提供一种类型,音乐在xx领域的应用:

诸如此类。

题目难想,就多看看别人的论文,方向太多太多了。

流行歌词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

2.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3.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

4. 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5. 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

6.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

8.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9.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

10.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

13. 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4. 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

15.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6. 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17. 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

18. 《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

19.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

20. 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

21. 百戏之流变

2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23. 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

24.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

25. 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26. 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

27.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

1. 西方早期合唱音乐

2.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

3. 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

4. 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

5.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

6. 肖邦音乐的民族性

7. 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

8. 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

9. 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

10. 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

11. 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12. 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

13. 轻声练习的好处

14. 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

15. 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

16. 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

17.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

18. 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

19. 如何练琴才最有效

20. 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

21. “音乐热”带来的思考

22. 跑调的分析与研究

23. 唱的高,还是唱的美

24. 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

25. 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26. 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

27. 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

28. 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29. 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30. 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

1. 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

4. 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5.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

6. 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

7.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8. 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中的民族元素面面观

9. 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理解演奏处理

10. 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

11. 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

13. 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14. 我看钢琴考级

15. 驻马店钢琴考级历史及其文化产业研究

16.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17. 试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因素

18. 外音不“外”――试析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应用及其表现意义

19. 钢琴演奏指法选择的基础实践和基本原则

20.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流行歌曲并非今天才有,而我国古今流行歌词的传播状态却截然不同,古代流行歌词往往能够吸引文人士大夫的注意,从而脱离音乐走向案头文学,而当代流行歌词则越来越成为传播媒介的附庸,无法独立地实现其文学价值,更无法引导当代的主流文学创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古今流行歌词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今天的歌”是否就是“明天的诗”,对于当代文学和当代流行歌曲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流行歌曲”一词来源于popular music,西方学者popular定义为“大众”;而目前国内却没有人对流行歌曲做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流行歌曲”、“大众歌曲”、“通俗歌曲”等概念相互混用。因此有必要在本文开头对“流行歌曲”进行定义,即“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迎合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当数量群众的心理需求,创作状态自由活泼,无需国家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强行介入便可以自由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的歌曲”。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流行歌曲不是今天才有的,但为什么古今的流行歌词有这么大的变化,却鲜有人探索,甚至更有人提出“今天的歌”或许就是“明天的诗”的看法。而实际上,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体现当代社会群体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歌词的内容所表现的到底能否与诗歌的内容相一致?歌词的文学价值又能否独立存在?导致当代流行歌词的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1.传播情境的变化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传播活动离不开传播情境的变化, 古今的流行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之所以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古代的流行歌曲的创作状态是自由的, 这些歌词创作者赋予歌词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个性,而非迎合市场的需求,放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使得他们的作品在为广大受众接受的同时,也容易得到文人的认可和借鉴,这就为古代流行歌词走向案头文学提供了可能。而当代流行歌词所处的传播情境使得音乐文化具备了一种特有的运作模式,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成为当代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这种“商品”属性的形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大的环境下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与客观存在。一旦这些素来为人们众口传唱的流行歌曲成为了商品,歌词创作者就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来办事,写什么样的歌词要由市场的需要来决定,歌词所要表达得也不再是创作者的心声,它消融了作者的个性,取而代之的是要帮助广大的受众来宣泄他们心中的欲望,来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流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歌曲的质量在逐年地下降。它已经逐渐地脱离了文学创作的最起码的要求,人们不会特别地去关注歌词。另外,欧美流行音乐也给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以很大影响,曲风、词风以及歌曲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对欧美的流行歌曲借鉴不少,从而更确定了当代流行歌曲在大环境下的商品性质。这种古今创作环境的差异很直接地决定了流行歌词是因“个性创作而流行”还是为了“流行而创作”。2.传播者的变化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  2.1创作主体的不同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古今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动机、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古今流行歌词在表现手法与表现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差异,“诗言志”、“诗言情”的创作动机和实现歌曲商品价值的创作动机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单从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流行歌词可以吸引官方和文人士大夫的注意从而脱离音乐旋律走向案头文学,而当代的流行歌词则只能依附于歌曲包装本身,而无法走向案头了。2.2 接受主体的不同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受众不仅是有分析、有选择地接受媒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的采集、编制和传递过程,对传播的质量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受者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受众不同的地域、年龄段、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结构也会对流行歌词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调查统计(调查统计图表于此略)中发现:古代社会群体并不需要过多的对于个人欲望的宣泄与表达,民间流行的更多的是对民风民俗乃至民声的生动表达和反映,对歌词的认识在于“诗言情”、“诗言志”;而当代受众对于流行歌曲的认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歌词已经成为商品,成为他们消遣放松的主要方式,这无疑对歌词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有很大的影响。3.传播媒介分析3.1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变化引起歌词创作的变化 古代的流行歌曲中,词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从《诗经》起都是先有词再谱曲,唐代曲子词始“以辞从乐”;而当代则多依词谱曲,一词只能配一曲,在客观上也加强了歌词对曲调的依赖性,且当代歌词要求的节奏性与当代白话诗歌的自由化无法相一致,因此二者相互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的“今天的歌”无法成为“明天的诗”。3.2 古今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演变1、古代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变化——从示现媒介到再现媒介古代流行歌词最初处于自然传播状态,不依靠任何传播技术和手段。这种示现媒介有着传播过程的接力性,传播效果的模糊性,传播关系的透明性,示现媒介的传播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面的传播,亲切、自然,容易与受众产生最大的“话语空间”,获得最多的共鸣。乐谱、词谱等再现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流行歌词的传播与保存,也为歌词增添新的魅力。歌曲创作与歌舞表演产生了专业分工,这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了流行歌词向案头文学的转化。另外,这种再现媒介的出现也使原创者原有的风格和理念得以很好的保存,同时也为民间歌词向案头文学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载体。2.当代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变化——高度发达的机器媒介机器媒介相对于前两种媒介来说更发达,也极大地推动了流行歌曲的迅速传播。广播、CD光盘、电视、网络等机器媒介都给人听觉、视觉上的全方位享受,高科技手段及展现方式吸引了人们原本给予歌词的关注,这种传播方式使得流行歌曲更依赖于一种符号的转换,更依赖于技术上的精湛与高超,而不是歌曲旋律与歌词内容本身,这便使得创作者很难再有将歌曲还原为再现媒介的冲动,而歌词也只能以简单、直白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大范围内的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实现当代流行歌曲的商业价值。4.传播话语分析 创作者假定的话语对象的差异创作者要根据与接受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关系的不同来决定自己的话语风格,古代的歌词创作者在写歌词的时候往往会把话语对象默认为某个人,他所写所唱的,是针对这个人或借描述某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进行的。这种对接受话语对象的分析和定位,使他们在创作中把重点放在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个性上,一首歌词不用每个人都懂,但他的话语对象一定要明白,他所要抒发的也只是创作者与话语对象几个人的情感,而非众多接受者。而当代的歌词创作者在创作之前所假定的话语对象是广大的受众,他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歌,而是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而参与创作的。当创作主体需要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某个特定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时,自然是越直白越明了越好的。歌词话语文本的文学性探寻及其归宿歌词话语文本本身与文学是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的,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流行歌词才能脱离音乐旋律而走向案头文学。歌词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歌词的意境以及自身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相比较而言,当代流行歌词对于话语文本文学性的探寻缺失了许多,这自然也是与机器媒介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当然当代流行歌词中也存在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但从宏观上来说,今天的流行歌词失去了对于文学的研究与探询,而且它也不再是流行歌曲中最主要的因素,只能在机器媒介的操作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商业性远远多于文学性。综观当代大的市场环境和趋势,笔者认为,当代的流行歌词再也无法承担起古代流行歌词所担负的使命,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也成为歌曲传播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符号,而缺失了之于文学的探寻,最终只能将自己融化在机器媒介的数字和符号里,无法脱离音乐和机器媒介而独立存在,也就更不可能走向案头文学了。这样的“今天的歌”,是不能够成为“明天的诗”的。参考文献:[1]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 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 冯明洋.知识经济的文化分流与传统音乐的文化守护[J].中国音乐,2000年第3期[4] 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5] 捕风.音乐:耳朵的快感消费.[6]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宋玉对楚王问——文选[C].萧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 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11]刘勰.文心雕龙注[M]. 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2]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13]元稹.元稹集[M].冀勤校点.第2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14] 谢桃坊.中国词学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2[15] 付林,王雪宁.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6] 曾遂今.音乐创造灵感: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 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7] [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8]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和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9] 修海林.音乐学领域的传播学研究——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0] 包兆会.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1] 赵晓辉,韩乔.最新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9880万[22] 李广平.李广平的现代歌词论.[23] 欧阳友权.文学原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内容摘要: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及铺陈,情感把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关键词:流行歌曲; 歌词; 古典诗词; 关系; 交错On the words of popular songs and classical poemAbstract:Today, though the popular songs keep developing,few people link popular songs with classical poem by heart. Maybe they see them as it indeed connect with each popular songs borrow from the classical poem and make it become one kind of popular spiriture poem offers a great number of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modern lynies creator in the respects of wording and phrasing,making the theme as well as controlling emotion, will be one of the theme which can’t be given up in creating the words of popular Words: Popular song; Word; Classical poem; Concern ; Interlock引 言中国的流行歌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2]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所接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尽管如此,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意境很深,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而只有在生活化极度而开的时候,古典诗词才禀为经典盛才。而唯一不同的是,越以前的文字越拘板、越咬口,而越以后的,文字形式越开放、越广阔,这大概也就是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原因。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结合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直致所得”一词出自于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他强调诗歌创作要做到“直致所得,以格自奇”,也就是说诗歌意境的创造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造作之弊,而诗境的获得,完全是自然的。这里我们把它借鉴到对流行歌曲的研究中来,也就是直接从古典诗词中引用其诗句或者标题的流行歌曲。古典诗词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有韵律,句尾压韵,而且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突变的今天,都有部分的留心能够歌曲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吸收其精华。1.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引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 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4](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这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还有家喻户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配以清新伤感而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将一些相关的古典诗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借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收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此我们可以说,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主题和内容,它们是一脉相承。2.对古典诗词标题与名句的引用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其出发点就在于古典诗词的标题简短但具有深度,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这也正好符合流行歌曲对歌词简练的要求。古典诗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既然“能够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就必定是合乎人道的,是与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的……这是由美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5]故词作者们也喜欢借用古典诗词的这些审美价值。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红唇那样激动,笑容那样朦胧,眼神那样的伤感,象那岁月正在流淌,记忆正在遗忘,桃花依旧笑春天),白雪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这些也是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二)离形得似的流行歌曲“离形得似”一词来自司空图,他在《诗品》中提到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在艺术创作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而“离形得似”就是其中一点。所谓“离形”,即是不受“形”的束缚,不拘泥于形似; “得似”,即是要传神,得神似而非形似。通俗的说法就是重在传神,这是对诗歌意境来说的,这里我们借鉴到对流行歌曲的研究上来,也就是说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其神韵的流行歌曲。上面我们说到的是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其神韵的流行歌曲。他们不用古典诗词原句或标题,而是从中吸取精华。1. 对古典诗词意境和情调的借鉴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6]因此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符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 “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由毛宁唱红了的《涛声依旧》,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词作者把传统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爱情感受有机的结合起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老少熟知的一首名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抓住“月落乌啼”、“渔火”、“钟声”、“客船”等特定景物,描述旅客夜宿舟中辗转难眠,凄凉冷落的情景。《涛声依旧》的作者也紧紧抓住这些重要的字眼,引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并赋予它们以深刻的含义,籍以表达对已离去的恋人的思念和重归于好的企盼。虽然说古典诗词与这首流行歌曲的主题相去甚远,但是两者在情调上却有着相似之处,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借鉴。《白云深处》则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中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一样的月色洒满你双肩,霓虹灯下看不清你的脸,穿过了岁月织成的网,你是否愿意陪着我回到从前)。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最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归纳,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这也是现代流行歌曲的主流。除了对个人情感,还有对家国情怀进行借鉴的。冯小泉就是一个代表,因为他本身是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典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典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我们还可以拿现在很火的刀郎来说,他的歌并没有很明确的引用古典诗词,但是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因为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最能体现大唐盛世时代风貌的代表性作品,一提起盛唐边塞诗派,总能让人想到那大漠风尘中的热血男儿,无奇不有的绝域景色,以及边关将士旁若无人的大无畏气概和回肠荡气的儿女柔情,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惊叹于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边塞,竟也有这等美丽壮阔的异景,这种在艰苦中感受美的精神应该就是所谓的盛唐时期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这些就是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吸收的家国情怀的意境。上述这些例子都很好的说明了当下流行歌曲在意境和情调上对古典诗词的借鉴。2. 对古典诗词语言风格和形式的借鉴或套用或模仿用古典诗词的风格和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儿女情思,还是家国情怀,又亦或是什么

中国风歌曲歌词研究论文

菊花台歌词赏析一、菊花台在什么地方菊花台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的干沟乡,与南山西白杨沟相邻。这是一片中山带森林草甸,每年的四月至十月间,这块草甸上开满了野菊花,芳香袭人。这里的密林间经常会有马鹿出没,雨过天晴之后,树下会钻出大片蘑菇任你采摘。喜欢摄影的朋友可趁晨昏之际在这里找到灵感,拍出最美的作品。山下有数家度假村,但在旅游旺季最好提前订房。二、菊花台歌词赏析意境很深,隐喻、伏笔、用典华丽自在!方文山作词真是精彩绝伦!笔触细腻!境界隽永!文心雕龙!歌词分四段:分别描写了一对夫妇在不同时空情境下的心态和感觉!男主角是位从征在外的将军,男主角所处的地方应该偏暖些(等下在歌词当中解释)先看第一段: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 勾出过往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诠释:这一段是表现女主角的心境。第一句话是经过长久的相思,女主角对于丈夫的别离已经产生无奈的忧伤。第二句的意思是明月寄相思和表现当时的情境。第三句一语“霜”关,一方面表现天气的寒冷(这是女主角地处较冷的证据,如果还觉得不确凿,将进一步证明),另一方面表现女主角内心的孤寂与苍凉!第四句所谓独自莫凭栏!缘愁似个长!寂寞高楼之上,没有爱人温暖的怀抱只有“冰冷的绝望”!接下来第二段:雨轻轻淌 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诠释:这一段写的是男主角的心境。第一句很明显的点出了男主角的位置较暖,在下雨(要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不下雨的)。所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窗即典出于此。说明男主角也在相思中失眠了。第二句中一生在纸上的“纸”字有两种含义:其一,男主角连年征战,夫妻无法相聚,只能以鸿雁寄书,互通消息。所以他们本应相亲相爱的青春年华都在信纸上流逝了。其二,男主角征战一生功名事业何在?一是皇上圣旨;二是排兵作战地图。也只是纸而已。在这里被风吹乱,也表明男主角的心乱了。第三四句,由香呈形,既表示思念,又表示这思念的对象是无法触手可及的,一切只是随风飘散的幻梦。第五六句,这里实际有两个黄出现,但是方文山只明写了其中一个。而且这两个黄表现四种意思。一,所谓菊花残,即是第一个黄;二,就是明写的黄;第一个菊花黄,表现了两个意思,一是时节,应为秋季(江南秋季为多雨时节)二,寓意为人的老去;第二个黄,明写的黄,第一个意思表现了回忆的模糊如同来往的信件泛黄一般,第二个意思也表现了年华逝去,只余下空空相思。最后一句,既写明了相思之苦,又以“淌”字,双关式地点出了在秋雨之中感情的流逝。接下来第三段北风乱 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生霜诠释:这一段又是女主角的内心独白。第一句,“北风”,这是显而易见的证据表明女主角所在之处较北较冷。“乱”即是风乱,又是心乱!第二句,所谓影子剪不断,有两重含义,可以想象北风狂乱,女主角在烛影之中思念男主角。一方面是以刀剪烛,烛影不断(如同抽刀断水水更流)表现相思之悠悠,正暗合李清照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名句;另一方面,青灯只影,表现女主角的孤单。第三句,再次点明女主角所处是寒冷的,所谓湖面生霜,要知道霜遇水即融,唯有湖面结冰才能出现湖面生霜的效果。同时,可以想象此湖是昔日两人共泛舟之处。可是现在只留下了女主角和女主角在湖中冰面上的影子,对影成双(霜)!此“霜”不同彼“双”!最后最经典的第四段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 命运不堪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谁的江山 马蹄声荒乱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天微微亮 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诠释:这是最经典的一段,是男女主角千里之间的心灵对话与合唱!第一句将情境重新拉回男主角的情境当中,花的灿烂已过去,正说明美好青春已流逝,恰是“花若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的感叹!第二句说的是男主角感叹既遇乱世,未逢明主,为自己和妻子将来的命运担忧!第三句经典之中的经典!上半句是男主角的想法,现在一个字一个字来分析!“愁”字在这里愁两件事情,一是战局,二是离情。同时还与后半句相呼应;“江”中国古代,江是特指名词,即是长江!(又一个南北相隔的证据!)整个前半句,正是江山载不动万千悲哀,又怎能渡过江呢?下半句“秋”“心”(再次大喊经典!!)秋心合起来正是上半句的愁字,三层意思:一是相思之愁,二,秋是季节,所谓古人之悲秋也,秋即表现了悲伤和肃杀之意!三,在第二含义的基础上,秋是指代男主角(谁悲怅?此情境中正是男主角在悲怅,所有悲怅之人即是秋),心是指代女主角(杜甫诗中有云: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既是指清丽的女子,又是指纯洁的思念)整个下半句,就说明了男女主角心神天涯两分隔!“拆”是现实使之别离,有种无奈无力之感!整句即为一个字:愁!第四句这是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惦念和担心。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担心战场上男主角难以再回来;二是担心官场内,权力倾轧,恐难有脱身之法。第五六句男主角对自身情况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真正的心声合唱。在此可以看出来是同一夜发生的,两人相隔千里,长夜无眠,思念对方。天明微亮之时,却忽然感觉到,因长久思念,情感多少有些麻木和无助,已经找不到当年热恋之时的感受了!这种千里相隔的痛苦真是消磨人的感情与意志啊!最后只余淡淡叹息与委婉惆怅!林俊杰《醉赤壁》歌词才子方文山所作!本人甚爱之!以历史事件古赤壁为背景!婉约中激荡着深沉的呐喊,飞扬的文采倾吐着作者灵魂深处的情感!林俊杰沙哑磁性的演唱,让你我追忆一段远古的恋情!落叶堆积了好几层到我今生还在等 ,说明过了好多年!哀怨的思妇还在等待挥戈远征的丈夫,一世 就只能有一次的认真 到是你转世而来的魂 鲜血如红唇的勇士牺牲了,而痴情的女子还在等待!过了几世,美人的魂让勇士难忘!确认过眼神 我遇上对的人 ,是呀,有妻如斯,人生何求!策马出征的勇士,马蹄声如泪奔,也思念家中的娇妻!无奈当时的战乱,不能团聚!青石板上的月光照进这山城 ,但愿能共婵娟!千里的相思,让你我为之感动!用情很深!回忆起洛阳城旁的老树根 ,家中的温馨与甜蜜,让勇士历历在目!与血腥的沙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对战乱王朝的控诉!我拿醇酒一坛饮恨,心中有无限的怅惘唐宋元明清歌词词曲:后弦(三百首偶尔路人念,谁把地上霜劝归我床前 )寒窗苦读瘦了谁的脸,兰亭有摘落在你案前,一卷空白,心照的人不宣,砚剩泪思念。二十四桥终别明月浅,藏头的诗不忍吐再见。抖下枕边灰,尾音还留回荡耳边,朦胧的月与你翻起,唐宋元明清的夜,瞒着谁滴的几册伤,我们轻轻唱,我颂七言你数六弦,唐宋元明情已别。回首灯火不见阑珊,只有寂寞在嘹亮,“棠叶心事重,送行诗无用,远去故人容,明夜雨不懂,轻逝花落空,已隔几朝梦,别泪掩妆浓, 去年剪春风。”文章孤独借纸续断篇,残梦重温拓不回从前,一曲告别。丝竹废很多年,灰尘四五钱,笔锋眷恋我填《西江月》,琴心流连你叹《春去也》。惊醒诗中美,韵脚不倦哪怕遥远,朦胧的月与你翻起,唐宋元明清的夜,瞒着谁滴的几册伤,我们轻轻唱,我颂七言你数六弦,唐宋元明情已别,回首灯火不见阑珊,只有寂寞在嘹亮“书中的茉莉花 ,凋谢后,只丢下这淡雅”。朦胧的月与你翻起,唐宋元明清的夜,瞒着谁滴的几册伤,我们轻轻唱,我颂七言你数六弦,唐宋元明情已别。回首灯火不见阑珊,只有寂寞在嘹亮,(我,此生,不想再错过),朦胧的月与你翻起,唐宋元明清的夜,瞒着谁滴的几册伤,我们轻轻唱,我颂七言你数六弦, 唐宋元明清终须别,回首灯火不见阑珊,只有寂寞在嘹亮————《唐宋元明清》赏析:(三百首偶尔路人念,谁把地上霜劝归我床前 )此句为念白,“三百首偶尔路人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在其中“偶尔路人念”,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另外将唐朝的唐诗三百首作为歌曲的开头,给人一种回到了那诗歌鼎盛的年代;“谁把地上霜劝归我床前”化用了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李白的对亲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已别去的唐宋元明清的回忆以及对“昔人”。“寒窗苦读瘦了谁的脸,兰亭有摘落在你案前,一卷空白,心照的人不宣,砚剩泪思念。”“寒窗苦读瘦了谁的脸”有一种“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之感。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不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是“一卷空白”。“兰亭有摘落在你案前”引用了《兰亭序》的典故同时与周杰伦的《兰亭序》中的“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卷空白,心照的人不宣,砚剩泪思念。”表明了两个相爱的人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及对“昔人”的思念。“二十四桥终别明月浅,藏头的诗不忍吐再见”,化用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抖下枕边灰,尾音还留回荡耳边,朦胧的月与你翻起,唐宋元明清的夜,瞒着谁滴的几册伤,我们轻轻唱,我颂七言你数六弦,唐宋元明情已别。”本句中的“抖”“留”“回荡”“翻”“滴”等动词写出了词人的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对往事的思恋与感伤,以“灰”表时间之久,以“月”这个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对往事的不舍与留恋,“瞒着谁滴的几册伤”为最妙之句,一个“瞒”“滴”字道出了作者的伤之痛,“几册伤”表明了作者的伤之重, “回首灯火不见阑珊,只有寂寞在嘹亮”化用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同时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棠叶心事重,送行诗无用,远去故人容,明夜雨不懂,轻逝花落空,已隔几朝梦,别泪掩妆浓,去年剪春风。”为一首藏头诗,即“棠、送、远、明、轻、已、别、去”合“唐宋元明清(情)已别去”切合试题,同时是此歌曲,更富有文学意蕴。同时将此歌曲的主旨蕴藏在此诗中。“文章孤独借纸续断篇,残梦重温拓不回从前,一曲告别。丝竹废很多年,灰尘四五钱,笔锋眷恋我填《西江月》,琴心流连你叹《春去也》。”用“孤独”“残梦”“告别”等词以及“续”“拓”“废”“填”“叹” 等动词,还运用了“丝竹”“灰尘”“琴” 等意象将自己对往事的留恋即对“昔人”的怀念。联合【西江月】伤怀独登楼台,血雨病魂情债。苦酒苦梦苦寻欢,伊人芳丛寻遍。 柔肠百转痴缠,孤烟冷翠弦断。梅残香消泪痕干,徒留相思一片。和【春去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破国失家,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啊。天上大道流转,人间万事迁行。花树发谢无断,世间兴替不废。曾几何时,钟鸣鼎食,偎红依翠,无尽奢华,无限富贵。看厌了“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千娇百媚,怎过得这楚囚般寂然冷对?江山依旧,朱颜改。花谢了还会开,梦境散漫了还会复来?“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也只有感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水流花谢,余恨绵绵随命绝罢了。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书中的茉莉花 ,凋谢后,只丢下这淡雅”。将江苏名歌《茉莉花》运用到歌词当中,表达了对“昔人”的怀念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

中国风也分很多种的 词曲都是中国风的才算是经典我听过最纯的中国风是后弦的<昆明湖> 光听伴奏就已经感觉很纯正了他其他的歌也都中国古风为主 有一种戏的感觉 <西厢><小白>《过桥》<逃学书童>==都很经典的胡彦斌的是中国仙侠风 他的这类歌曲都是有故事背景的 所以给人感觉有丝凄美 <诀别诗><潇湘雨><葬英雄><月光>== 任贤齐也唱过不少中国风 以江湖武侠为主题的 表现的多是一种无奈 洒脱 象《花太香》《诛仙恋》《风云决》==

1、音乐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会享受音乐便是迈出了享受美的第一步。曾经我以为音乐就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是有内涵、有思想、有情感的,由一个个音符排起来的乐谱是有生命的,让人感悟,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同身受,让人欣喜不已。

2、我在这门课里不仅学到了很多知名作曲家的人生经历,还通过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或欢快或低沉的乐曲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情绪低落时,具有愉悦向上旋律交响曲、进行曲使我感到心情豁然开朗;在心情烦躁时,温柔平和的轻音乐让我能慢慢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在独自无聊时,听一些浪漫唯美的音乐可以让我感到充实不寂寞。

3、音乐有古典与现代之分,有中国与西方之分。在我国,现代音乐较为流行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是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潘玮柏、胡彦斌、陶喆也是很受欢迎的优质歌曲高产歌手,他们大多从21世纪初出道并活跃至今。周杰伦的音乐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应该说是具有创造性的,他那融合西方说唱及自身演唱特点的经典唱法使很多人打开眼界——原来歌也可以这样唱。

4、我初中的时候很崇拜他,他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正如他所说,就算他以后不再流行了,但只要大家对爱情感到累的时候听到《简单爱》可以感到幸福,他就没白在大家的青春里出现过。

虽然他的特色是吐字不清的说唱,但他也有很多融入古典因素的中国风的歌曲,例如《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发如雪》等,悠扬动听的旋律广受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在潜意识里对古典音乐还是有热爱的。古典音乐的魅力可以影响至今是因为它纯净独特的美。

5、所以我最欣赏的还是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优秀与卓越是毋庸置疑的,有太多优美的旋律让人万分欣赏,赞叹不已。有太多优秀的作曲家让人敬佩崇拜,我最喜欢的是巴赫,他的作品中我最偏爱《G弦上的咏叹调》,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播放此曲,心情总是会渐渐好转,屡试不爽。

其它人的更优秀的作品也是数不清的,拿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说,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但惟独只有贝多芬选择了用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