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孝顺的议论文的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2 13:33:23

关于孝顺的议论文的题目

这屹立在东方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古往今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国。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世歌颂之英雄。如今,“孝”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人所称颂的爱。2007年,全国共选出了11位“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当读完他们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我感谢所有做到至忠至孝的人,是他们用忠孝,诠释着生活的真谛,是他们用忠孝告诉我世上有着这种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而我们也会将它这样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孝为主题的作文百善孝为先。孝是什么?是儿女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每一个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尽了自己的孝心呢?其实做有孝心的儿女并不难,只看你有没有这份孝心。也许是一件华丽的皮草,也许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许是一桌丰盛的酒席,也许是一桌家常便饭;也许是一栋豪宅,也许是一间平房。可它们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时候无论是人主、人臣、还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览?孝行》中说:“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是啊,确定做人的根本,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长大成人,为事业拼搏,为名利奋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一方坟墓。这人间悲剧不知何能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时再尽孝心,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你一份孝心吧!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还要听从他们的教诲,更要学会关心他们,就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开门时的一句问候,疲惫时的一杯白水,冲突时的一次退让就会让父母心满意足。不要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要忘记生命的不堪一击,更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抓紧时间吧,抓紧你每一刻可以尽孝的时间吧,时间是不会等待你的。

孝,最高尚的美德自古以来,人类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照亮别人,而且这种爱是发自肺腑的,更是永恒的。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孝敬需要爱的诠释,更需要爱的奉献。爱是孝敬的基础,更是做到孝敬的必经之路,只要有爱的出现,爱的释放,那么孝敬也就随之而来。假如把孝敬看做一艘小船,那么,爱就是推进小船前进的那个渔夫;孝敬需要我们的热心,更需要我们的真诚,只有这样,人类的需求才恰到好处。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孝敬需要爱,用爱去孝敬父母,用爱证明自己的孝敬,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一种品格,只有用爱去表示,去展示,才能写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孝敬。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就能示爱,更能呈现出孝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责任;母爱如海一样宽阔,父爱如山一样高峻,所以我们用爱找回那份孝敬,找回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爱。人类从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尊敬长辈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在小时候,我们除了在父母的爱之下成长,也在长辈的教育下成长,我们现拥有的所有成就免不了长辈的教诲,长辈对我们疼爱有佳,我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可用爱去孝敬,用爱去回报,对长辈的一声问候,身体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顺心,这都体现出孝敬。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孝”的启示——致母亲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指导教师:刘烨 简评:对孝心的含义理解得很透彻,,说理再展开更好.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关于孝顺老人的论文题目

孝语无声,很诗意

其实这个很简单,比如尊老爱幼从我做起,我要尊老爱幼、尊敬老人我能行。

子女也要走为人父母的轨迹

这屹立在东方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古往今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国。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世歌颂之英雄。如今,“孝”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人所称颂的爱。2007年,全国共选出了11位“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当读完他们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我感谢所有做到至忠至孝的人,是他们用忠孝,诠释着生活的真谛,是他们用忠孝告诉我世上有着这种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而我们也会将它这样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孝为主题的作文百善孝为先。孝是什么?是儿女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每一个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尽了自己的孝心呢?其实做有孝心的儿女并不难,只看你有没有这份孝心。也许是一件华丽的皮草,也许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许是一桌丰盛的酒席,也许是一桌家常便饭;也许是一栋豪宅,也许是一间平房。可它们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时候无论是人主、人臣、还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览?孝行》中说:“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是啊,确定做人的根本,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长大成人,为事业拼搏,为名利奋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一方坟墓。这人间悲剧不知何能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时再尽孝心,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你一份孝心吧!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还要听从他们的教诲,更要学会关心他们,就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开门时的一句问候,疲惫时的一杯白水,冲突时的一次退让就会让父母心满意足。不要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要忘记生命的不堪一击,更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抓紧时间吧,抓紧你每一刻可以尽孝的时间吧,时间是不会等待你的。

关于孝顺的议论文素材现代

大家都知道,“孝顺”是中国人的美德,每个人孝顺父母是应该。我们帮忙父母负担一些工作,就是“孝”;我们听话、不唱反调,就是“顺”。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孝顺 议论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1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据首位。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又有谁愿意真心与之交往呢?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等。

在古代,三国的时候,孟宗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用鲜笋做的汤,可这时已近 冬至 ,天气很冷,哪里会有笋长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心里十分的焦急,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便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心里想着卧床的母亲,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的哭了起来。

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居然立刻好了起来。后来他官至司空。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

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那就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顺长辈吧!孝顺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多,过去人说的忠孝难两全,实际忠是最大的孝,对我们来讲,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学 文化 知识掌握好。孝顺的方式很多,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 方法 。那就让我们从我做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吧!

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时刻提醒着我们: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现在,我们都还是刚刚步入初中的中学生,并不能为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孝敬父母,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开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应理解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时刻充满一颗感恩心。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2

孝、一个简单而朴实的字,却蕴含着我对父母深深的爱。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世界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多少?

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

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

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

他们只需要一个感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

孝顺孩子?这四个字似乎一点也和我挂不着边。因为自己没有做到一个孝顺的孩子。只会一昧地吮吸父母那无私的爱之甘泉。母把他们最好的东西给予了我,我还抱怨什么?

记得小时候,每年在妈妈生日那天,我都会偷偷地画一张充满爱意的卡片送给妈妈,妈妈也为之感动、将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放在抽屉里、一点也不舍得将它们丢弃。因为妈妈知道、那是他们可爱的女儿为她亲手做的……

时间如流星般划过黑暗的星空、父母一天一天的老去,而我们却在一天一天的成长。无情的岁月偷去了父母花样的年华、俊俏的容貌、矫健的身子,让那些白花花的皱纹如此肆意的在父母的额头上蔓延,让那些该死的疾病缠绕在父母的身边,挥之不去。这些都是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我们呢?又拿什么去回报他们?

一个不屑的白眼?还是一句冲动的顶撞?你的冲动与不屑只会在父母的伤疤上撒上一把更加痛彻的盐巴罢了。渐渐懂事的我学会了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父母。不再和父母拌嘴、也不再惹父母生气。

毫无起伏的成绩一直是我最大的担忧,更是父母心头上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放不下。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想把成绩提上去。也想让父母能够开心的笑一笑。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我的成绩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目标,但是为了自己、为了父母,我不会气馁!

我想说,爸爸妈妈,就算你们将来老了,走不动了、牙齿掉光光。我还是会一样爱你们!因为你们是我的爸妈!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3

孝,古往今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许多伟人都将孝体现的淋漓尽致。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自己的身体爱护,不受他人诽谤这便是一种最开始的孝。自己立身行道。让后世扬名,让父母变得高贵这是孝的归宿。孔子认为孝起始于侍奉长辈,中间则起始于忠诚对待自己的君主,而孝的归宿便是自己立身。在我们看来孔子口中的不仅仅对待自己的长辈,还要对于君主、自己。而我们自身只能做到对于长辈的孝,所以我们更需要专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敬自己的长辈。

在周文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这种对父亲专注的孝。周文王每日都要问候侍者三次,来了解父亲的身体状况。微有偏差,文王便不能正常的行走。只有当父亲寝食恢复正常后,文王才会安心。不仅如此,每一次都仔细观察父亲哪一种食物爱吃,并在下一次叫人多准备一些。在最后周文王像他父亲说得那样壮大了周朝。这种对长辈的孝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

不仅在古代,现代也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体现出了孝。在一个普通的小学生——谢扬琳,发生了不幸。在她的生活中,本来虽然穷苦但是却有温暖幸福。可是她父亲却失去了右臂,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她母亲的身上,可她没有放弃她的父亲,在兼顾学业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回到家照顾父亲。还得在回到学校去学习。她还在家中的小花坛中种蔬菜以此来补贴家用。正如她所说的“父母恩情重于泰山,知恩报恩不忘本。”这就是一种最真实的孝。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中孝也是很重要的。“孝、义、廉、耻、忠、信、礼、悌、耕、读”十个字,以“孝、义”两字为首,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孝的看重。所以在此我倡导同学们要有一颗孝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4

古往今来,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多少戍守边疆的战士,多少被迫远离故乡的人们,他们唯有写一封家书,遥寄思念。一封家书,带去的是对亲人的牵挂,对故乡的思念,更多的,也是对家人的孝心。

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有幸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我们的母亲忍受了极大的痛苦,才有了我们的诞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也都明白,没有我们的父母,也就没有此时此刻的我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心存感激之心,将来事业有成给他们最好的报答。而现在的我们呢,父母也不要求别的,只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但是,实际上,真正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多少呢?学习生活,的确,它很枯燥,很辛苦,但是只要我们挺过去,未来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了。如今的我们,也只有以分数来回报父母,以成绩来体现孝心。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便耳濡目染,要孝顺父母,孝敬长辈,现今的我们,在这一点上,都明白。但是,我妈每个人也都知道,有时候,我们也不可避免的会与我们的父母争吵,我们总会以为父母对我们的事情管的太多,太啰嗦,太麻烦,会为了一些小事而与他们吵的不可开交,说到底,还是我们自身的毛病。我们有时候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为自己的冲动和鲁莽找借口。父母是关心我们的,我们也理应孝顺他们,理解他们。只有这样,一个家庭才会幸福和睦,我们唯有将孝心时刻铭记在心,才能时刻提醒我们,不管做任何事,不论对待任何人,都应心平气和。这样,在与我们的父母相处时,才会以更好的态度去对待。

当今社会,虽说进入信息时代,通讯是日益发达,但也仍有部分地区,通讯依然不太方便,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家中的老人也是孤零零的,在外打工的父母也只能写一封家信来慰藉他们孤独的内心。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远方亲人无限的思念,对孩子的关心及年迈长辈的孝心。

孝心,理应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具备的。一个人,只有先懂得感恩,懂得孝顺,才会去珍惜,才能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5

自古以来,孝便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但是,生活在高科技发达的21世纪的我们,却没有领悟到孝敬父母是必须的。

每天早上,当你还在朦胧中伸的懒腰时,你可有看到,你的父母已经在你之前起来,并为你准备好了可口的早饭,傍晚,当你放学迈进家门问父母有没有食物时,你可有想到,你的双亲也许才打了一天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连水斗没有喝一口就再为你忙碌晚餐;当你伸出双手向父母拿钱时,你可有感到那钱来之不易,那是你的双亲辛勤劳动一天的来的血汗钱……父母为我们做的和气多啊!你扪心自问,你为他们做的一切有没有他们为你做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啊!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

我曾经读过一篇 故事 :一个大学刚 毕业 的小伙子到一家大企业去应聘,原以为公司的人事部会问他一些关于个人专业的问题,但公司只是问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你的母亲洗过脚吗?他回忆了一遍又一遍,才发现自己长这么大,还没有为母亲洗过脚。同学们,如果将这个问题作为一次对我们的考试,偌大的港城学校有多少人能够及格呢?再有,如果有人问起你的父母生日,你能够迅速说出来吗?这也就说明,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得到社会上的人对他的信任、尊重和拥护

一生的操劳、一身的病痛!难道这就是我们能带给父母的吗?我们什么时候能长大?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报答父母?他们能等到那一天吗?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抓紧时间去孝敬你的父母吧!

错过了的时间会是你一生的悔恨。

著名的爱国演说家,彭成老师说过“成功不能等待,孝敬父母不能等待,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天是父母生命的最后一天”着证明我们要孝敬父母,我们不能不孝敬父母是错误的,而是我们必须孝敬父母。

同学们,别在推辞了,他们不在乎你给他们的是多少,哪怕只是一杯水,只要你给了,你回报了他们会十分高兴的,学会孝敬去父母吧!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2020相关 文章 :

★ 2020高二孝顺议论文范文800字

★ 高二孝顺议论文800字五篇

★ 高二最新孝顺议论文800字

★ 高二作文谈孝顺800字优秀范文

★ 孝的议论文800字

★ 孝敬父母的议论文作文4篇

★ 关于孝顺高中议论文素材整理

★ 关于孝敬父母议论文4篇

★ 关于孝顺父母的议论文作文4篇

★ 关于孝顺议论文-孝顺父母

★ 以孝顺为话题的作文议论文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道的 议论文 ,欢迎阅读。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一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 文化 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 教育 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 广告 :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三 当你把面包吃下去的时候,你是否想起已经饥肠辘辘的父母?当你把一杯热乎乎的水喝下去时,你在意过父母已经干裂的嘴唇吗?当你把好玩得玩具买下,你明白不明白买玩具的钱从哪里来?在生活中德点点滴滴,父母对我们十分照顾,而我们要做到的,则是孝敬。 说到孝,同学们会不屑一呼:切!孝算什么?可是有人把孝当成神圣的使命:2011年的孝模冉子朋,为了母亲的病,一口气走100多里的路请医生看病;古代人狄仁杰,为了找到生母,不顾自己身居重职,去遥远的故乡接母亲来享清福;古代人王祥不论后母怎么打他,怎么骂他,他不仅不埋怨,还为她“卧冰求鲤”……孝是什么?孝是天底下最纯洁的感情,是无可代替的亲情,是世界上令人垂泪的不朽传奇!你说呢? 以上这些都是感天动地的孝 事迹 ,还有我亲身经历的,就说爷爷过生日吧!爸爸忙着买东西,因为爷爷牙齿不好,爸爸怕爷爷吃得不顺心,还特地买些松软可口的东西。回家时,爸爸还不闲着,忙着炒各种菜。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上桌了,看着爷爷吃的很开心,爸爸会心地笑了。我想着爸爸忙碌的身影,十分感动:爸爸太孝顺了! 来吧!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一次洗脚,一次开门,一次帮忙,都将是一种孝的表现!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四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为姥姥举办生日宴会。桌上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姥姥的身影。却见小外孙指着在厨房正在汗流满面做饭的姥姥叫道:“姥姥,该您吹蜡烛了。” 好一个生日宴会,这哪里是为老人举办的,分明是让老人无偿地为他们付出!我不禁问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 社会在一天天地进步,从古时的一味顺从发展到今天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孝,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是金钱关系,家长只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全无关系了。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我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是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亡。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个个生活得都不错,还有一个是大资本家。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 圣诞节 时收到几份小礼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女也未曾表示过什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异。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 儿童 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可见,上至领袖,下到百姓,无一不在遵循着“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

关于孝的论文的题目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故事大全《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分享好文◆"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四、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五、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六、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七、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十八、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二、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三、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写三国,三国太多孝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 《诸事不顺因不孝》 《孝的智慧》 《天之经,地之义》 《孝心,孝行,孝能》 《我孝故我在》 《爱护自己是大孝》《孝之四义------爱父母之身、心、志、慧》 《孝为力量之源泉》 《爱国是大孝》 《自古忠孝乃两全》 《爱父母,我学虞舜》《爱父母,我学曾子》 《爱父母,我学闵子骞》 《亲憎我,孝方贤》 《实现父母的愿望是我人生的目标》 《尽孝爱家》 《颠之倒之,差之失之》 《我感谢父母,也感谢祖国》 《上报四重恩——父母恩,老师恩,国恩,人民恩》 《服务百姓是大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孝何谓好儿男》《行孝不容一时眈》 《孝顺公婆如父母》 《我孝我幸福》 《尽孝人伦第一事》 《孝为和谐之本》 够了没?

论 "孝"今天重提“孝”这个题目在我看来是艰难的。因为西方学术界,还有受西方学术界影响的中国学术界好像已经把这个问题遗忘了,似乎应该是哲学学者或伦理学学者来关心这个问题。伦理学者们经常关心的是诸如正义,人有没有自杀的权利,有没有安乐死的权利,有没有流产的权利等问题,还有环境伦理、商业伦理、性伦理、互联网伦理等问题,但是很少关心“孝”这个问题。“孝”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我首先讨论“孝”在历史上和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然后探讨在今天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如果可能的话,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能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找到“孝”在现代和未来的活力和生机。首先来谈“孝”艰难的这一面。“孝”的字形就反映出孝的含义,它好像是一个子辈,扶着一个老人,所以“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于侍奉父母而使其高兴。那么,孝是一种子女天然的倾向,还是需要在外在的诱导甚至是压力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按常理分析,一个人对你好,你就对他好,他对你不好,你对他不好。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一般说来是非常好的,所以按常理来讲,子女应该对父母非常孝。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孝的行为。儒家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孝是天然的,还是由外在影响形成的?正统的儒家认为孝是天然的,人本性是善的,所以才有天良、天理和良知,所以儒家像孟子、王阳明都认为子女天生就知孝。对于不孝,传统的儒家认为,要通过一种外在的方式来解释,主要归为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的外在环境早,儒家认为。人的丰要的活动是追求利益,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呆久了,就会认为父母也跟利益有关,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利益上的关系了,这样一个人就丧失了孝心,也就不可能有孝心。怎样克服不孝?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很多办法。儒家看来,首先,要通过教育使得子女们维持孝心,不让不孝之心生出来;其次就是要建构各种各样的规矩、风俗、成文或不成文的法,来压抑甚至是惩处不孝和鼓励孝。从汉代以来就是这样,所以一两千年下来,我们中国的文化,实际上主要产生了两种效果,即孝的艰难与孝的动人:首先谈谈孝的艰难。我们文化变成了一种尊老怜贫,注重返本归原的文明程度很高的文化。但是另外一面,由于要求子女在一切方面都尽孝,这些规定往往是比较硬性的,所以产生了不少的伪孝、伪善的行为,尤其是还造成了一种压抑青年人自由创新的环境。当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我们旧的文化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代表新青年的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打倒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口号。随着这个潮流,我们看到封建王朝的覆灭,还看到儒家的衰落,同时跟着就是孝道文化的衰落。从那时以来,孝开始面临重大的挑战,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一开始这种挑战往往来自精神方面,就是用一种普遍化的观念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来解释世界的努力。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冲出所谓封建旧家庭,投身社会改良,投身革命的青年人,也看到了不少青年人科学救国,用科学来解释一切,解释家庭,解释家庭的产生,家庭的未来。总的倾向就是,他们都认为孝或者亲子关系应该让位于或者服从于个人的、或者党派的、国家的要求或利益。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孝”不是一个或主要不是一个像传统西方哲学处理的那种超时空的、抽象的概念,“孝”包含着非常深刻、非常原本的时间,它不是超时间的。但是这个时间是一种原本的时间,孝意味着子女和双亲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一也就是说代表现在维度的子女或年轻人与代表过去的父母或老一辈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的关系。在孝这里,世代在重叠交替,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互交融,生死相依,所以把它叫做孝的时间或者孝道时间。孝道时间是原本的,就是因为与物理的时间相较,孝道时间跟物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很不一样,它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存的,或者是所谓纯客观的、可以用钟表、日历来准确地测量的。能否说一个人在一年里为父母付出了多少物理时间,就算尽孝了?孝的时间不像物理时间那样是线性的,时间的三维顺序是绝对无法重叠、交替的,整个物理时间从过去到未来一直平板地向一个方向流逝,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儒家所讲的子女天然就知孝是对的。问题是,不孝难道只是外在的环境造成的吗?随着幼小的孩子越长越大,他就越可能淡化和父母的联系,淡化出自时间、血缘的那种赤子之心。在我看来,除了儒家讲的人对物质、利益的欲望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减弱孝心的原因,这就是个人意识的出现。一个孩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意识到他是一个单独的、有着自己生存价值的个别实体,由此他生出了要摆脱父母的阴影,寻求独立的倾向。虽然他所认为的阴影实际上充满了爱和呵护。个人意识不等同于对于物质欲望的意识,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精神形态,孩子们成长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所以我觉得孝道从古至今一直面临着内部的到一定时候就会发作的冲击和破坏力,正统儒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个人意识和物欲确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两者都属于一个孤立化的现在时间形态,和过去、未来从根本上是分开的。比如说,对物质对象来讲,一瓶可口可乐,只有喝在嘴里,吞在肚子里才是真实的,过去的100块钱,未来的100块钱,总不如现在拿在手里的100块钱更真实。自我意识只有在当下才是其所是,它不像物质对象那样是复数的,它只有一个。所以自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永恒的、贯通一切具体现在的一个大写的现在,或者大写的我。我们注意到,英文里的我,即I永远是大写的,you,he,或she都不是大写的。对于这种个体化的自我意识来讲,过去之我和未来之我,只是现在之我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我”永远只是现在,“我”要是不在了,或者现在不在了,那么什么都不在了。这正如路易十五说过的一句话,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相比上面我讲的孝道时间或者亲子时间,个人意识的时间状态更接近于物理时间,它是由一连串似乎是孤立的“现在”组成的,由一个大写的“现在”统领着,平板地由过去流向未来,它有明确的死亡日期,如果哪天这个个体死了,,从此以后它就不在了,也没人真心地再惦记它了。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设法让亲子的联系或者亲缘的时间在个体意识的冲击面前还能够维持,但在西方,近代文化、近代文明和受其影响的整个人类的所谓现代化或者全球化是鼓励青年人完全割掉这条血亲的脐带,这条精神上的脐带,从父母的阴影下完全解放出来的。我们可以去读鲁迅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青年人成为有独立判断力的、成熟的个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由这样一些单个的、相互平等的、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的个人按照某些或明或暗的契约组成的,而且这种倾向认为这之前的社会都是原始的,还不够发达。哪种时问形态和社会形态更可取呢,我不做什么判断,我只想说孝道在现代性潮流中的命运不会太好。比如说,我们周围常常看到鲁迅先生说的那种觉醒了的父母,或者叫觉醒了的年轻人。实际上,他们感到人情淡薄,我对父母没有多少真的孝心,估计我的子女将来对我也不怎么样,那我还要子女干吗,还受这份罪干吗?干脆就不要孩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不会大批地出现像鲁迅先生期待的那种尽义务的、利他的、牺牲自己而让子女完全解放的父母。为什么?在我看来所谓觉醒的前提就是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这个前提和克己利他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现代化国家中人口都在下降。于是现代技术出来治理现代病常见的现象。我们有了克隆,我们可以把孩子成批地生产出来。这在将来会变成比较现实的技术。在《黑客帝国》这样的科技幻想电影中,人都是在管子中成批生产出来的,这虽然是幻想,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个情况真的实现了,到那时候,孩子们碰到一块儿都互相不再问对方父母是干什么的,而是问对方是什么工厂、几号车间出来的,是在哪一区,哪个管子上,按照什么程序养育大的。到那时候,人类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种完全对象化的、生产化的人,还是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人?现在来讲“孝”动人的一面。有一个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普遍走向现代化或者现在化的时代里,“孝”还能不能够打动人,或者说具有天然的活力?让我们沿着刚才讲的时间分析的线索来讨论。现实生活中,受时间总流向的影响,亲子关系结构中爱的流向是不平衡的,往往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剩于子女对父母的回报。爱的流向也就是原本的时问的联系,在人生中体现为一种很亲密的爱的关系。在我看来,越是在原本的和体现人性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中,爱的结构就越趋向平衡和互动。比如在低等动物草履虫的世界里,亲对子的爱和子对亲的爱都不明显。鸟和哺乳类动物中,亲对子的爱是很明显的,但是子对亲的爱不太明显,虽然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有乌鸦反哺的说法。只有到了人类,我们看到,这条从原本时间中升华出来的爱意之河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回旋机制,这个机制反激出了更丰富、更壮阔的情感的波澜。于是出现了许多相比于动物更深刻的情绪,除了爱之外还有恐惧、憎恨。只有在人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憎恨和恐惧,能达到一种动物根本无法设想的毛骨悚然的、深远的境界。这是与人的时间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同步进行和内在相关的。因此,著名的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一条狗,会怕主人要打它,但是它不会怕主人明天要打它。正是因为人类的时间视野的扩展和时间的三个维度——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内在的交融,才有了更深刻的独立意识和回应意识,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发的交往意识。从动物到人类,意识、感情就像从小溪融成了大河,从大河流向了东海,于是庄子讲望洋兴叹。这时便出现了深刻的、奇妙变换的爱和恨。这种爱,爱起来如痴如醉,它不被物理的、平板地流淌的时间完全决定,也不被受这种时间决定的利害关系意识完全决定,而是能够反激出异常的、物理学上叫反熵的、更丰富动人的感情,在回应过去与投向未来之中,振荡出深邃绚烂的人生意境。人要经受大苦,经历大悲,正如释迦牟尼所讲,人生的苦海没边没沿,只有人才能苦到这个程度,动物再苦也苦不到这个程度,但是这种深刻的时间和生存境况又是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来源。在我看来,要让孝能动人起来,就是要让子女能够进入到原本的时间湍流和纯情大海里面去,在现实中,首先就意味着进入到父母的时间中去,进入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的生存状态中去。进入,不是仅指一般的知道而已。疼爱实际上是爱和恐惧的结合。父母老是怕儿女生病、怕儿女不学好,所以叫疼爱。如果子女能够进入到这个时间之河中去,被它深深打动,就会自然生出一种能够打动父母、打动他人的孝心和孝行,从而达到在亲子关系中的爱的互动,构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饱满自足的人生形态。所以,孝的动人要从意识到父母的动人开始。父母的爱确实是动人的,它总是那么自发,坚定不移,不管子女是弱小的,还是已经有了个人意识、叛逆意识,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一旦做了父母,都能生发出超越现在和自我界限的意识,敢于突破千难万苦。在这种爱面前,越是英雄越要低头,越是硬汉越要流泪。比如,春秋时期刺王僚的专诸,还有南宋的岳飞都是这样。这种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神圣之原,真实之本。有两句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我每次读都感到非常动人。动人来自于诗表现的亲,虽然是动物亲对子的深爱和亲子之间生死相依的生存形态。能被这种生存形态打动,就是孝之端,人之始。只是要求子女们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孝亲,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产生一些效果,但是多半不会引发充满原发爱意的孝心和孝行。只有真情中才有真理,而真理应该理解为真正动人的道理,这种道理永远发自真情,饱含真情。儒家特别讲孝,孔夫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比起后来那些儒家正统的大师们来,他的思想方式、思想风格更原本,他更注重德行和思想的时机性和情理性,情和理的交融。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可以看到,孔夫子讲孝,总是把学生引到亲情上来,引到原本的时间问题上来。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三年之丧的讨论,古代要求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三年之丧,孔夫子一个学生说三年时间守丧,什么事都耽误了,所以一年就够了。孔夫子反驳他的时候,没有用什么大道理,他说,为什么有三年之丧,因为一个人出生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要守三年之丧。还有一个鲁国的大夫问孔夫子什么是孝,他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父母总是担心他的孩子生病”,虽然这个好象答非所问,但仔细品味里头大有深意。孔子实际上是说,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所以,关心自己的身体,就是尽孝了。我有了孩子以后,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弱小的孩子容易生病,生了病我和太太就商量送不送医院,送医院怕再感染,于是不送医院吃点药凑合凑合,到半夜又发起烧来了,于是冒着大雪,我骑着自行车,太太抱着孩子上医院打针去了。这个非常平常,每个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古今同然。孔夫子的话以情动人,只要能感受到父母亲最担心的是儿女的身体,如果你被打动了,那么关心自己的身体,就是尽孝,同时,既然你被打动了,就会去为父母之疾而忧,去为父母之病牵挂了。孔夫子还讲了一句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里的“父母之年”,表面是个物理时间,是年龄,但是孔夫子认为,这不只是个物理时间,而是个生存时问,是孝的时间。“一则以喜”是什么?因为父亲有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过去,很高兴,明年又长了一岁,又很高兴。但是“一则以惧”,则同时表明你感到畏惧、恐惧,因为父母亲越来越衰老,容易生病,他的未来越来越少了。所以,父母之年实际上是牵挂着过去和未来的一个活泼的时间,潺潺微微地存在于孝子心中。3000年前,《诗经·蒙风》里唱道,“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是那么圣洁,那么美善,而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没有什么好人,总是不孝”。母亲挚诚纯一,怎么能够让人不称圣,不称善?天下真正的母亲,哪个不是圣人?在劳苦育子的时候,哪个母亲不是至善至美?中国有一句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儿子眼中,母亲永远是最善最美的。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这些不孝的子女被打动的时机呢?时机从根本上绝对不会服从任何普遍规律,尤其是动人的时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最重大的挫折的时候,很多别的关系都变质、发霉的时候,我会感受到父母亲的爱的珍贵。有一句老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一个同学问我能不能谈谈孝敬父母和谈恋爱有没有什么内在关系,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几个问,当你称你的异性朋友为“亲爱的某某某”时,你是否想过“亲爱”的来源,如果没有父母对你的纯真动人的爱,你能在这里对你的异性朋友谈亲称爱吗?不能被这种原本的亲子之爱打动的人,能够长久地爱他(她)的女友或男友吗?能够爱他(她)未来的孩子吗。马丁·布勃在著名的《我与你》中,非常出色地阐发了一个道理。他说,世界上最原本的存在,最真实的体验是发生在我和你之间,而不是在我与它之间。“它”意味着那种可以对象化的服从物理时间、算计时间和因果率的那种它。他说,“当我诵出你时,事物对象都不复存在,我步人与你的直接关系中,真实的人生,都是在这种直接关系中的相遇。”我认为,最原本的你,其实不一定是布勃讲的,经由神恩与我相遇之你,而首先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我们并不是在对神的祈祷中,在向恋人的倾诉中而遇到你,而是在父母的怀中,在那奶声奶气,清亮纯真的爸爸妈妈的呼叫声中遇到你,爸爸妈妈对这种呼叫永远都是充满疼爱的回应,与“爸爸、妈妈”这种称呼相比,像“你”这种称呼都有些苍白了。所以在我看来,只要我们还能听到这种对爸爸妈妈的呼叫,对爹娘的呼叫,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含义的呼叫,有的是需要,有的是恐惧,有的是焦虑,有的是兴奋,有的是表达一种幸福之感,只要我们还能够被它打动,能够用它去打动人,我们就还有理由对“孝”在现代化社会里未来的命运抱几分希望。

孝的议论文题目

【孝顺长辈】【孝气常存】【论“孝”】【百善孝为先】【给予爱报以孝】

何谓“孝”?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有个典故,名字叫”王祥卧鱼”,就是说的一个“孝”字。 山东南部有一临沂城,城北有一河名曰孝母河。此河中心有一处三九寒天不结冰,而且冰水界线划出了一个人形。据传说这就是王祥卧鱼处。相传西晋时期,临沂城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血气方刚少年,姓王名祥。这年冬天,他妈妈生病了,十分想吃鱼,可是时值数九寒冬,到处冰天雪地,哪里有卖鱼的啊 王祥十分着急,毫无办法。一天他突然想起:天这么冷,鱼肯定也怕冷,也想向暖处去,我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开河的冰冻,鱼就向我这里游来,我也不就捉着鱼了吗 于是他就飞奔河边,脱下衣服,扒在寒冷的冰上,冰被融化了,鱼也捉着了,妈妈吃了鱼,病也就好了。这就是著名的王祥卧鱼的传说。这位西晋少年的故事十分感人。王祥成为中国历代孝子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 当然最早倡导孝的人并非是孔子。在孔子以前,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但是孔子则是系统阐发孝道的第一位思想家。他首次将孝纳入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角度加以考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遵守孝悌之道,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并且认为孝是仁之本。一个人不能做到孝,就绝对不是一位仁人。孔子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故而他的学生中也有以孝著称的,如闵子骞就是其中一位。 闵子骞,山东人,相传他幼时与父一同驾车,穿着后母刚做好的棉衣,仍然冻得哆嗦,父亲认为他是有意不好好驾车,大怒,举鞭就抽,结果棉衣被抽破了,露出了芦花,而不是棉花。父亲明白了,决心休掉这位虐待儿子的妻子。但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掉其继母。他说如果休掉继母,弟弟也会落到这样下场。父亲觉得有理,就答应了他的恳求。闵子骞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位仁德高尚的人,是一位孔子孝道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他说:像狗和马人人都能喂养,对父母只赡养而不敬就像对待犬马一样了。所以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是,孔子的孝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因素,也有愚孝的成分,而这种愚孝的成分,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自晋代起,不少封建统治者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像孔子孝的思想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滞后性一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家庭团结和睦,起到了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父慈子孝的良好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他强调子绝对孝敬父母,甚至要求子女守三年之丧,“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以致为后儒发展为”吃人的礼教”。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孝的意义。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孝,最高尚的美德自古以来,人类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照亮别人,而且这种爱是发自肺腑的,更是永恒的。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孝敬需要爱的诠释,更需要爱的奉献。爱是孝敬的基础,更是做到孝敬的必经之路,只要有爱的出现,爱的释放,那么孝敬也就随之而来。假如把孝敬看做一艘小船,那么,爱就是推进小船前进的那个渔夫;孝敬需要我们的热心,更需要我们的真诚,只有这样,人类的需求才恰到好处。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孝敬需要爱,用爱去孝敬父母,用爱证明自己的孝敬,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一种品格,只有用爱去表示,去展示,才能写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孝敬。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问候,就能示爱,更能呈现出孝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责任;母爱如海一样宽阔,父爱如山一样高峻,所以我们用爱找回那份孝敬,找回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爱。人类从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尊敬长辈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在小时候,我们除了在父母的爱之下成长,也在长辈的教育下成长,我们现拥有的所有成就免不了长辈的教诲,长辈对我们疼爱有佳,我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可用爱去孝敬,用爱去回报,对长辈的一声问候,身体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顺心,这都体现出孝敬。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