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2024-07-06 03:25:2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刊名: 体育世界(学术版) Sports World Scholarly 主办: 陕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2430 CN 61-1019/G8 邮发代号 28098 创刊年:1972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Email:

一、 对其生平仕履的研究 1、韩国汉城大学 金时俊 教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留学台湾大学,受业于台静农先生),著有【权德舆年谱】,1967年发表在中国学报。 2、 吴汝煜 的 【唐才传校笺.权德舆传】 ,1987年由中华书局发表。文学作家吴汝煜 (1940~1990)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徐州师院中文系。历任徐州师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日本 中原健二 的【权德舆年谱初稿】,1993年西北大学学报。中原健二教授是日本佛教大学副校长。 4、 蒋寅 的 【大历诗人札记(续))——权德舆】 ,1995年发表于漳州师院学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教授1959年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今日扬州大学】,曾任社科院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2016年7月起任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5、 王辉斌 的 【权德舆生平求是】 ,1996年发表于柳州师专学报。王辉斌(1947—),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辑轶学的研究与文学批评。著名学者,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现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 6、 段承校 的 【权德舆生平辩证】 ,1997年发表于广州民族学院报。段承校,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文学博士。 7、 王红霞 的 【权德舆先世及行事系谱】 、1996年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论权德舆的儒、释、道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试论权德舆的诗歌创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2期; 《权德舆研究》 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个人独立主研。王红霞,王红霞,生于1969年,苗族,重庆彭水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 8、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略】 ,1997年发表于唐都学刊。严国荣(1965-2005),陕西省城固县人。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至西安文理学院任教,并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曾任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唐都学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执行主编。严国荣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有《王维与〈维摩诘经〉》、《权德舆与古文运动》等论文在《社科战线》、《中国诗学》、《唐都学刊》、《海南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他还参与撰写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学史话》(近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增订注释〈 全唐诗 〉》(权德舆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版)。他的专著《权德舆研究》 200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可惜,先生于2005年6月16日积劳成疾而逝,享年四十一岁。 9、 郭广伟 的 【权德舆年谱简编】 ,1994年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郭广伟,字惟微,徐州市人,1926年2月生。徐州师范大学教授,郭先生曾以83岁高龄,仍不辍笔耕,编著出版了 《权德舆诗文集》 (校点)一书。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二、 对其交游的考订 1、 吴汝煜 的 【权德舆诗人名考证】 ,1989年发表于西北师大学报。 2、 蒋寅 的 【大历诗人研究.权德舆作品系年】 ,200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 对其诗文艺术的探讨 1、 段承校 的 【权德舆和他的诗歌创作】 ,1994年发表于社科纵横。 2、 王相飞 博士的 【权德舆诗歌艺术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 蒋寅 的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1999年发表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4、 王朝源 的 【权德舆的碑志散文】 ,2006年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王朝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 方丽萍 的 【权德舆诗文风格成因辨析】 ,2008年发布在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方丽萍,女,汉族, 1966 年 11 月生,文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南开大学学报》、《求索》、《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专题》、《文心雕龙研究》二专著中部分章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文学思想史。主要进行的是唐宋转型研究。四、 对其文学思想的探讨 1、 严国荣 的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1998年发表在唐都学刊。 2、 王红霞、王朝源 合著的 【试论权德舆的古文创作】 ,2003年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3、 段承校 的 【试论皎然诗学对权德舆诗论及诗作的影响】 ,2000年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 4、 胡遂与熊英 的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妈祖洪州禅】 ,2006年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胡遂,女,湖南益阳人,1956年生。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校督导团督导。熊英,女,中共党员,讲师。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在湖南长郡中学寄宿部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主要研究唐宋文学与佛教,论文《论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论晏几道的“梦”词》发表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参与湖南省社科课题《佛教与晚唐诗》及国家社科课题《佛教与中国文人心路历程》,负责部分资料整理与撰写工作。 5、 陈彝秋 的 【权德舆对楚骚的接受与中唐文学思想的变迁】 ,2006年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陈彝秋,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五、 综合研究 1、 林家英 的 【权德舆的伟人、为文、为诗】 ,1981年发表在兰州大学学报。林家英,女,1935年生于福建惠安.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兰州大学执教·现任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学硕士生导师。又任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兼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使馆馆员。 2、 严国荣 的 【权德舆研究】 ,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 王红霞 的 【权德舆研究】 ,2009年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权德舆先公曾经专门研究过家族史,在他的文学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世人通过研究权德舆,对他的亲属族人的关系也帮助权氏族人明晰起来,而且远远强于权氏族人对权德舆的了解。搜集这些研究权氏先祖权德舆的论文专著,有助于权氏家族人员更全面的掌握权氏在鼎盛时期的历史。这些健在的权威专家,也是我辈将来召开权氏文化讨论研究会的最佳顾问。希望有机会接触到上述专家学者的宗亲,能够予以联络并致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一)著作:专著、编著、主编、参编并出版专著12本:12. 专著:《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定稿);(300千字)11. 主编:《电子政府案例》(中组部新时期党员干部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224千字)10. 编著:《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280千字)9. 编著:《电子政务——战略、标准、绩效与智能决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461千字)8. 主编:《现代城市公共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MPA系列丛书,2005年1月; (382千字)7. 主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287千字)6. 编著:《电子商务——信息时代的管理与战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419千字)5. 参编、编委:《电子政务知识读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参编、编委:《中国电子政务》,人民出版社,2004;3. 参编、编委:《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教程》,人民人事出版社,2003年;2. 参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 参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理论与实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二)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共71篇,其中,核心期刊共42篇,三大检索EI共8篇,三大检索ISTP共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共11篇,第一作者共40篇,第二作者共25篇(其中第一作者是我的研究生的有18篇),第三作者共1篇:71. “The limits of planning in China:equalizing ba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二作者,,(SSCI——A刊);70 “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一作者,,第1期,PP112-116,(中文核心期刊——C刊);69.“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困局的制度诱因与理性出路”,《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第1期,PP85-89,(中核心期刊——C刊);68.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下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第1期,PP145-149,(中文核心期刊——C刊);67.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环境污染监控新思考”,《管理观察》,第一作者,,第560期,PP180-182,(CNKI普刊);66.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关键因素分析”,第一作者,《旅游纵览》,,第12期,PP53-54,(CNKI普刊);65.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中国市场》,第一作者,2014,12,d第50期,PP79-82,(CNKI普刊);64.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四川省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新平台的搭建与研究”,《商》,第一作者,,第27期,PP72-75,(CNKI普刊);63. “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第6期,PP60-66,(中文核心期刊——C刊);62. “物联网管理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途径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第4期,PP166-171,(中文核心期刊——C刊);61. “政府治理中网络众包模式的生成、构建及效用”,《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14,10,第4期,PP61-70,(中文核心期刊——C刊);60.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el”,《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PP916-921,(EI检索——C刊);59 “Traff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le”,《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PP1162-1168,(EI检索——C刊);58.“物联网管理模式——基于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的管理思辨”,《四川大学学报》,第一作者,,第5期,PP119-126,(中文核心期刊——B刊);57. “Evaluation Model of IT Outsourcing Service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HP”,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ISSHP/ISTP检索);56. “政府视觉下的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9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55.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9,The First,(EI全文检索);54.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hina’s E-government Service Quality”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8,The Second,(EI全文检索);53. “国债、国债规模及其管理: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第二作者,2008年12期,(CSSCI,中文核心期刊);52. “Evaluating Index Desig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ISSHP/ISTP检索);51.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of Government Reconciling Leadership Based on DEA Model”,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ISSHP/ISTP检索);50. “灰色系统师资预测模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第二作者,1992年8月;49. “电子信息能力与素养对公众电子政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08年3期,(CSSC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定的22种期刊之一);48. “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科技管理研究》,第二作者,2008年9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47. “电子政务系统外包过程中群体决策的应用研究”,《情报资料工作》,第二作者,2008年5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46.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2006,(04);45.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实施”,《办公自动化》, 第一作者,2005 (11);44.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第二作者,2008年1月;43. “乡镇改革诌议”,《美中公共管理》,第二作者,;4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7, The Second, (EI全文检索);41. “The Mode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Linguistic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ISSHP/ISTP检索);40. “数据采集渠道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煤矿安全》,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39. “强化行政体制创新,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初探”,《电子政务》,第二作者,;38. “电子政务知识社群服务品质评估模式建构分析”,《电子政务》,第二作者,;37. “关于高校师资职称最优结构的理论探讨”,《系统工程》,第二作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36. “师资预测一类纵横统计推进模型”,《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者,;35.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Government Objective by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ISSHP/ISTP检索);34.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Combinatorial Evaluating Methods”,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ISSHP/ISTP检索);33. “高校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理性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第一作者,,第4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32. “构建电子政务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平衡计分卡”[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1):25(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31.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初步探索”[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2):24(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30.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二作者,,(中文核心期刊);29. “加强定量分析方法教育,提高行政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当代教育核心杂志》,第一作者,第2卷第3期(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8. “对电子政务促进和谐质监构建的思考”,《电子政务》,第二作者,;27. “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实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 ,(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26. “我国营销渠道管理发展与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25. “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电子政务》,第二作者,;24. “浅论电子政务与和谐政府构建的关系”,《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23. “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天府新论》,第二作者,,(CSSCI);22.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四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第一作者,(获政府奖);21. “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构建与实施”,《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三作者,;20. “农村‘留守子女’的抚育撂荒”,《管理研究》,第二作者,;19. “制定与政府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战略途径研究”,《管理研究》,第二作者,;18.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社会”,《电子政务》,第一作者,;17. “电子政务与信息孤岛”,《电子政务》,第二作者,;16. “A New Method of Evaluat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Rouph Sets”,《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ISTP全文检索) ;15.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Public Satisfac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ISTP全文检索);14. “煮粥原理及其应用”,《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13. “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系推进和谐成都”,《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论文集》,第一作者,;12. “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标杆管理与数据包络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第一作者,,(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0. “关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一点浅见”,《中华教育杂志》,(香港),第一作者,;9. “关于当前城市低保体制建设中的几点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8. “基于标杆管理的DEA算法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中国管理科学》,第二作者,,(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7. “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计算机应用研究》,第二作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6. “试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本质区别与区别本质”,《东华大学学报》,第二作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 “高等数学教学与MATHEMATICA使用”,《工科数学》,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4. “模糊多目标规划的可能性理论模型及算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3.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一作者,,(CSSCI,中文核心期刊);2. “煮粥原理及其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2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1. “政府再造与电子政府的非技术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CSSCI,中文核心期刊)。 主持和主研项目共21项,其中,主持项目18项,主研项目3项:21. (主持)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项目:“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2014年8-10月,无经费;20.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2013年7月12日-2014年12月31日,经费:18万,项目批准号:13FZZ002;19. (主持)成都市武侯区残疾人联合会项目:“’智慧残联.和谐武侯’武侯区残疾人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2013年4月-2013年6月,经费:3万;18. (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度政务调研项目:“物联网管理模式下四川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模式和途径研究”,2013年7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川办函【2013】55号,无经费;17. (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模式构建研究——以全域成都为例”,2013年8月6号-2015年8月6号,经费:万,项目批准号:QGXH13-01;16. (主持)2011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政府管理遭遇物联网时代——现代信息革命与管理创新”,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项目经费:3万,项目批准号:skcb201104;15. (主持)获国家应用专利:《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1997年,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分类号:G06K9/18;14. (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经济效率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2002年~2003年;13. (主研)四川省教委项目:《西部地区高校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与实践》,2002年~2005年(完成);12. (主持)铁道部运输局项目:《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质量考核标准研究》,2003年~2004年(完成);11.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基于电子政务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绩效考评方法与实证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0)(完成);10.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实施标准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1)(完成);9.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西部电子政府的构建及其博弈分析与实施》,2002年~2005年(2002A05);8.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岗位绩效评估体系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5);7.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加强农业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0);6. (主持)四川省法改委项目:通江县、宜宾县、乐至县《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2006年6月(完成);5. (主持)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委项目:《关于完善龙泉驿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定位和招商引资业务流程的立项报告》,2007年9月-2008年2月;4. (主研)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2007年-2010年(06ZJB0014);3. (主研)铁道部软课题项目:《人才预测系统》,1991年~1992年,获得铁道部科技优秀设计方案奖。(铁道部人字[1992]164号文件);2.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绩效考评测试》,2003年~2005年(2003A06);1. (主持)西南交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09年09月-2011年09月(项目编号2009YZ12,经费4万,西交校研【2009】7号)。

中国能源学会、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中国力学会员、安徽省青联委员。现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人选、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1 年入选淮南市首届“十佳科技创新人物”,2013年“安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为《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杂志编委,《力学学报》、《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人。赵光明教授积极投身煤炭一线,把握科技前沿,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成绩显著。现受聘为采矿工程安徽省A级重点学科成员、安徽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同时还被聘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矿山重点实验室、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人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个人简介曾峥,男,广东蕉岭人。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生,韶关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编辑本段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数学教育研究等。编辑本段社会兼职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数学类核心刊物《数学教育学报》编委、广东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数学学科组组长、广东省党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思政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编辑本段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8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5部。 曾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一作者)、二等奖3项(独立1项、第二作者2项);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肇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独立)、二等奖2项(独立1项、第一作者1项)。曾获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扶持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首届肇庆十大杰出青年、肇庆市拔尖人才和肇庆市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曾主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跨世纪师范教育发展研究” 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1项(第三合作者)等。编辑本段代表作著作代表作《高师艺术教育改革试验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大学生成才教育的理论与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数学教与学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中国工人出版社)等。论文代表作 1、略论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通报》.2002年2月. 独立完成(核心刊物); 2、数学文化的魅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月.独立完成(核心刊物)(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3、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月.独立(核心刊物); 4、开发数学课程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学科教育》.2000年12月.第一作者(核心刊物); 5、对“数学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12月,第一作者(核心刊物); 6、数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可协同发展性.《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9月.独立.(核心刊物); 7、Miloevi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独立完成.(核心刊物); 8、略论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12月.独立(核心刊物); 9、A Hilbert-type interal inequality whose kernel is a homogeneous form of degree-3(SCI收录); 10、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高教探索》.2000年9月. 独立完成(核心刊物).全文被转载于《高校领导参考》2000年第12期. 希望你采纳

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原刊名为《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6和1957年各出1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版,16开。1958年起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出版,各出1期。1961年停刊。1974年复刊,刊名改为《广东师院学报》,改为半年刊。1978年改为《华南师院学报》。1983年刊名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1993年起改为季刊。198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起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起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由2013年起改为双月刊。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赣南师范学院2016年3月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就改名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金猴献瑞,吉星临门。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改为赣南师范学院,招收了本科生。196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此后校名多次更改。1984年恢复为赣南师范学院。

学校办学主体在黄金校区和白塔校区,截至2015年8月,占地面积2000亩左右,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208余万册。设有19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68个本科专业;拥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全日制在校生188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

好象是从02年还是03年开始招生,历史学在师院可以,历史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去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拥有专门史和民俗学以及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三个硕士点,因为地处江西,所以执行国家B区分数线,一般一志愿报考非常少,有时候一志愿上线几乎为零甚至没有人报考,大多数人一志愿会填报名气大的学校,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申请调剂,主要是赣南师范学院历史硕士点研究的专业方向不太受人喜欢,什么中央苏区史和民国史,都是一些范围和话题较小的专业,招生计划很小,8个还是10个的样子,但是拿公费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江西师大的竞争是非常厉害的,毕竟江西本省报考的多,招历史的本省院校非常少。听说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硕士点也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太好,什么中非交流史欧洲科技与医疗等,招生情况也不太理想,即使如此,因为浙江位置经济好,申请调剂的人肯定很多。

到学校网站上一查不就知道了吗。其实课程和本科差不多,要是师资,肯定会和本校有点差距,但是历史专业是师院的省级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拥有课程教学论和专门史两个硕士点,有个别老师是南昌大学和江西师大的硕士生导师。科技学院和本校共享办学资源,你要是认真学,主要毕业后去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甚至去考研究生。但是你要明白你和校本部的历史专业学生还是有差别的,主要因为你是二级学院的学生,也就是说三本,其实也降了一个档次,毕竟当老师有些中学还是有要求的,一般是要求是二本,原来我们赣县中学的要求至少是二本,像07年报考我们高中的老师就有400到500人,但是只招50人,并且几乎都是赣南师院和江西师大的学生,不招二级学院的学生还有你有关系的话就好办,原来我们那里有个老师,她有亲戚在学校当领导,弄关系进去了,她是三本生。

除非是一些不太好的中学才会招二级学院的本科生。

还有就是考研究生,要是读了研,你的身价就变了,别人不会把你当作是二级学院的学生,甚至比一本生还高。考研中三本生也算本科生来看待,如果你考上了,也就证明了你是一个在二级学院的优秀学生,并且类似的上研学生,你们学院07年我记得有上深圳大学山东大学的研究生的。

像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专业的几乎是当老师,类似的研究生也是如此,还有就是考公务员 村官之类的。

好好学习,祝你学业有成,大学生活快乐

赣南教育学院是一所以 初中教育干部培训、初中教师培训为主, 以及普通高等学历培养的多科性全日制成人高等专科学校。

其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赣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12月30日,经江西省人民 *** 批准下文,成立赣州教育学院,校址设赣州市南门口,并于1986年3月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核备案。

1992年3月学院搬迁,现址座落在大京九铁路干线上闻名遐迩的将军县城--江西省兴国县城。1993年元月,经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赣南教育学院。1993年4月,通过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估验收,确认其为具有专科层次学历培养资格的成人高等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280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讲师占专任教师80%。

学院党政内设职能部门16个,有中文、政教、英语、教学、计算机应用5个系,开设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历史教育、数学教育、计算机应用、电脑文秘、工艺美术、电子电器9个专业。

学院藏书万册,各类仪器设备充足、先进。在教师中,获 *** 教育基金奖教师2人,评为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人,地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学院还开设函授专业3个,高等教育卫电,自考专业10个。现在册学生4500人,其中普通师专业480人,大专自费生200人,中学教师进修240人;中小学教师卫电、函授学历进修3400人,干训学员200余人。

教育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把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视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着力巩固地、县两级师训、干训网络,学院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院每年在教师中组织教学比武和教学奖、科研奖评选。学院专设科研机构教育学会,办有《赣南教育学院报》专业期刊一份,设置中学实验学校4所,实习学校6所,挂钩联系中学10所。1992年以来,学院教职工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艺术作品20余件。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创设优良环境。1993年学院被评为“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庭院”。 通过十余年的奋斗努力,学院已形成职前、职后、有全日制、函授、卫电、“三沟通”、自学考试、继续教育,有专科、附设中专等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承担着赣州地区职前新教师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育干部培训三大任务,已成为赣州市中学教师与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为赣州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1、赣南师范学院成立于1958年6月,目前已经成立58周年。

2、学校位于江西省南部、京九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赣州市内。学校占地近2000亩,已建成一个融“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学新校园,校舍建筑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 学院创建于1958年,4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3万余名,现有政史、中文、外语、美术、音乐、数学与计算机、物理、化学、体育、工商等10个系30个专业,教职工88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89人,讲师257人,在校普通班全日制学生6000余人,夜大函授生2000余人。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办学5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6万余人。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等14个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专门史、有机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与教学论等16个硕士点。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成教生7000余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并招收有韩国、泰国等国留学生。 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

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建有分析测试中心、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数码电钢琴教室、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计算机美术设计室、微格教学训练室等一大批装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

学校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1250余名教职工,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60余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 *** 特殊津贴者的专家9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46人。

学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 *** 教授,聘有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乌克兰、印度等国外籍教师。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

学校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30余项。现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客家研究中心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赣粤闽湘边际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26个校级科研机构。

在客家学、中央苏区史、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稀土金属材料化学、校园文化、古代文学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编辑出版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互动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2647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暨全国健美操青少年总决赛院校组六人操第一名等全国一等奖112人次。

学校大学生数学建模代表队在多次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基础上,2007年3个参赛队首次出征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获得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05年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江西省高校共获得7个全国一等奖,学校荣获其中4个一等奖。近年来,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不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受欢迎。

2004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常规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第一。 学校校风淳正,环境优美,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称赞学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师范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 目前,全校上下以学习贯彻党的 *** 精神为动力,大力弘扬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全面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科学治校”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创建师范大学历史进程,为在2010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较高、特色明显、校园和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主编

1. 《中学语法教学》(合作),上海春明出版社,19542. 《通俗语法讲话》(合作),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19553.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合作),上海东方书店,1955;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新1版;商务印书馆,1990,新1版4. 《怎样用词》(合作),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19575. 《词汇·语法·修辞》(合作),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新1版6. 《数词和量词》,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新1版7. 《语法和修辞》(合作),上海新闻夜大学,19598. 《初级语法讲话》(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9. 《偏正复句》(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0.《汉语语法研究》(合作),商务印书馆,1989 1.《现代汉语》(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修订本1979;增订本1981、1987;重订本19952.《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修订本1979;增订本19823.《现代汉语参考资料》(共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19824.《辞海·语言学分册》(主编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5.《辞海·语言文字分科》(主编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6.《大学写作》(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7.《今日汉语》(海外华语学习教材,共1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9908.《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语法修辞分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9.《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主编之一),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10.《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11.《动词研究》(主编之一),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2.《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13.《动词研究综述》(主编之一),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1.《旧唐书》(16册,参加校订),中华书局,19752.《旧五代史》(6册,参加标校),中华书局,19763.《五代会要》(参加标校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谈词的分类(合作),《中国语文》,1954,2、32.词的范围·形态·功能(合作),《中国语文》1954,83.语法·语法学(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4,104.形态学·造句法(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4,115.词和字(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4,126.构词法(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5,1、27.谈宾语(合作),《语文学习》(北京),1955,128.用不用关联词语(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6,59.宾语的位置(合作),《语法和语法教学》,1956,510.修辞与逻辑、语法的关系(合作),《语文知识》(上海),1957,211.基数与序数,《语文知识》(上海),1957,212.概数,《语文知识》(上海),1957,513.谈结构助词“的”(合作),《语文学习》(北京),1958,1114.关于《马氏文通》,复旦月刊,1959,315.谈时态助词“了”,《语文知识》(上海),1959,1116.关于语法教学的几个问题(合作),《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217.有关句子分析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日本),1981,118.怎样学好“现代汉语”,《山西青年》,1981,819.用辩证法指导修辞学习20.――陈望道与《修辞学发凡》(合作),《复旦大学学报》,1982,321.句子分析漫谈(合作),《中国语文》,1982,322.回顾与展望(合作),《中国语文》1982,423.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几点看法(合作),《教学语法论集》,198224.试论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425.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汉语学习》,1984,126.语法系统和语法教学(合作),《语文学习》(上海),1984,327.教日本人学汉语(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28.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合作),《中国语文》,1984,329.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430.汉语语法研究的过去与现在,《中国语》(日本),1984,631.《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几个有关问题(合作),《新疆教育》,1985,132.谈疑问句(合作),《中国语文》,1985,233.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合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234.吴士文《修辞格论析》序,《修辞学习》,1985,235.方光焘教授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合作),《复旦大学学报》,1985,336.方光焘教授与汉语语法学(合作),《复旦大学学报》,1985,437.刘校《助语词》序,黄山书社(安徽),198538.从“们”字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语文园地》(广西),1985,1239.修辞学专著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40.――评程希岚《修辞学新编》,《修辞学习》,1986,141.怎样看待汉语语法的特点(孙德坤整理),《语文导报》(杭州),1986,142.《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43.把言语交际作为动态系统来研究44.――评刘焕辉《言语交际学》,《修辞学习》,1987,345.一部饶有新意的修辞著作46.――评黎运汉、张维耿《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学习》,1987,447.《今日汉语》编写中的几个问题(合作),《世界汉语教学》,1987,648.大·全·新――中国成语大词典评介,上海新闻出版,198749.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合作),《烟台大学学报》,1988,150.宗廷虎等《修辞新论》序,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51.郭谷兮《语言学教程》读后感,《湖南大学学报》,1988,552.韩明安《汉语新语词词典》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53.林玉山《反义词词典》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5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55.评吴为章《实用语法修辞》,《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9,3-4合刊56.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序,《修辞学习》,1989,557.周宏溟《名句用法词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8.孙莲芬等《公关语言艺术》序,知识出版社,198959.四十年来的修辞学研究(合作),《语文建设》,199060.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61.王希杰等《语海求索录》序言,《汉语学习》,1990,162.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序,《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63.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序,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64.袁晖等《汉语修辞学史》序,《学语文》(安徽),1990,465.方光焘《语法论稿》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66.汉语语法(合作),大百科出版社,199067.《世界汉语教学百科词典》序,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68.戴磊《修辞学探新》序,《修辞学习》,1991,169.《语体学丛书》总序,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70.《语法修辞方法论》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71.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合作),《中国语文》1992,472.中田庆雄《寄语可爱的日本和中国》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73.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思考,《语文建设》1992,674.为开拓修辞学新境界而努力75.――评张炼强的《修辞艺术新探》,《修辞学习》,1992,676.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从“淡化语法教学”谈起,《语文学习》(上海),1992,1177.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78.张志公与汉语修辞学,《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779.现代汉语动词的次范畴(合作),《营口师专学报》,1993,180.倪祥和等《新语法体系详解》序,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81.范晓《语法新论》(出版时改为《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序,《复旦大学学报》1994,182.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合作),《中国语文》,1994,283.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序,《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学林出版社,199484.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学报》,1994,585.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序,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86.浅谈语文规范化,《语文建设》,1994,987.《黄景欣语言学论文集》序,《南京大学学报》,1995,388.关于现代汉语动词的研究(《动词研究》代序)(合作),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89.试论句子的类型研究,《汉语学习》,1995,590.新编古今汉语词典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9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序,语文出版社,199692.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3.史有为《汉语如是观》序,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94.关于语言体系的几个问题(合作),《南京大学学报》,1997,495.读(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596.姚亚平《中国计算语言学》序,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句法中的语义和语用,《语言理论教学通讯》(湖南师大),1997,1298.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说(合作),日本东方书店,1997,3,3199.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序,商务印书馆,2000100.殷寄明《语源学概论》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1.卢英顺《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序(1998),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专著:《行政诉讼性质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合著:《社会救助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3.主编:《法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主编:《劳动行政争议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5.《行政诉权的法律型态及其实现路径》,《法学评论》2011年第1期。6.《法德英美四国行政诉讼性质比较考察》,《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被收入《比较法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新辨》,《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4期。8.《论预防原则在食品安全法中的适用》,《当代法学》2011年第4期。9.《论行政继续确认诉讼》,《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10.《我国行政诉讼功能之实证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12.《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监督机制探究》,《法学杂志》2011年第7期。13.《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本原则解析》,《暨南学报》2011年第3期。14.《民政法制界说》,《学术研究》2011年第8期。15.《行政自制的维度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6.《食品安全信息内部流通机制探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7.《论作为客观诉讼的机关诉讼》,《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18.《地区性最低工资模式分析》,《法治论坛》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19.《行政复议对行政诉讼的影响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0.《我国食品安全政府信息质量的年度观察》,《宏观质量研究》2013年第3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