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徐春红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2024-07-05 02:09:19

关于徐春红论文范文资料

这个是关注的意思,你点之后会变红+1然后他在麦上唱歌可以发邀请给你通知你他在唱歌,你就可以踩马甲到那个频道去听他唱歌。

关于徐红诗歌论文范文资料

查到个,供参考钟虹:助教,教育学硕士,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四川内江人。主讲课程: 《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校级课题1项。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

写作思路:可以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行业发展来看待考研与就业的问题,中心要明确,语言要符合逻辑等等。

正文:

考研的主力军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认为自己并未学习到太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不具备当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或是对已经找到的工作还有诸多不满,因此他们不愿急于就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在校园中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延缓择业就业的时间。这也是较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一个原因。

“研究生学历就是我们在求职时候的一块敲门砖。”在长安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刘洋对记者说。两年前,刘洋本没有读研究生的打算,但大四求职时屡屡碰壁,他意识到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于是全力备考,在去年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但刘洋的研究生同学马倩倩则是一心想走科研路。马倩倩来自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她在本科阶段就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也更希望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格。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调查显示,在选择研究生类别时,学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意愿更高,达到56%。专业型硕士也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考生选择专业型硕士的原因,首先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型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

周明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本已经工作的他,去年又选择重返校园读研。“我来读研究生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了几年想要升职,但学历不够用,所以考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多拿个学历,为以后做准备。”周明对记者说。

眼下,有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而选择考研;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想读研究生,但受到“总归要有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而盲目跟从,导致读研就冲着一纸文凭而去。

西北大学研究生徐红晓对记者表示:“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先着急去盲目地选择考研或工作。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行业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是要考研还是工作。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考研这个过程十分枯燥,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考研与就业也并没有最佳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原本也想通过考研来弥补自己本科学历的不足,但是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就业。”提起考研,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尹雨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大一进校我就想考研究生,也一直坚定信心,一定要考上。但是由于对各个行业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就一直没有定下来。”

其实,像尹雨这样只是有着考研的想法,但具体实施起来又感觉无从下手的人很多。后来尹雨觉得古代文学这个专业不错,自己又有兴趣,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决定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

可这时,一年一度的“金九银十”企业招聘会走进了学校,尹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招聘会,居然幸运地拿到了美的集团的入职通知。在征求了众多亲戚、师长和朋友的意见,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她觉得这份工作确实很适合自己,对以后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就放弃了继续考研的想法。

在民间关于最难的“六大考试”中,排名法考和高考之后的考研,尽管总人数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影响力却在逐年递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年全社会围绕考研的人数变化、题目难易、热门行业等话题,乃至猜题、培训、资料、复习等“考研生态链”,总会形成多波次关注的热点。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人,比2018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创历史新高。单从报名人数增长的幅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大新闻。然而,倘若以为这其中“虚火重”“泡沫多”,显然是没有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一变化。

理论上,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均GDP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等。一般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的高薪资待遇、高品质生活这些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在更高学历方面构成叠加,进而在考研这个环节形成“风景线”。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和招生总人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研大军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一定意义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芯片、软件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实力,在电动车、风机、核能、太阳能光伏、节能产品等方面早已跻身大国之列,综合看,我们的研究生总人数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以美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100万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大概在至之间。如果把考研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大视野下,全社会仍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至于说到该不该考研和考什么专业?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薪资待遇?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梦想?在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全球产业链的上游转移过程中,在知识成为社会治理以及文明进步的一个亮点之时,考研,无疑也是个体磨炼提升自己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规模较上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考研这一话题的热度也随之一升再升,不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在职人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近日,记者就如何理性看待“考研热”,分别专访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副院长芮小河和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波。

芮小河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许多国家已经放宽研究生教育的准入条件,以此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在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既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体现出考生心态由单纯追求理论研究学习向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转变,促进了以职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定向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硕士的热度升高,也表明越来越多的考生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芮小河说,大学毕业生考研大多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想让日后的求职之路更加平坦广阔,但其中也不乏存在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等消极原因。大学老师应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并根据学生的资历及个性特点,合理指引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劣势,规划出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

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学术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为自己“镀金”。研究生学习阶段更加依靠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是获得了硕士学位,也无法提升自身竞争力,仍会遭遇就业难题。

芮小河从高等教育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考研热度的上升也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缺乏、培养模式不完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急需正视与解决。同时,如何增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培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更好贴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更好地合作发展,都将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首要思考的问题。

考生应该冷静看待考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需求,理智决定是否走上考研之路,选取合适的学位类型。高校也不能因为考研人数增多,盲目放宽准入条件或缩减招生规模,而应该反思教育活动开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极应对解决。

杜波认为,大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就业,抑或是选择未来从事哪个行业,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判断。正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每个人所走的道路才会各有差异。

杜波希望大学生如果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最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还是真心觉得自己想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和提升自己的不足?第二,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否需要通过读研究生来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第三,自己是否喜欢读书、读文献,喜欢思考问题?当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自然就会清楚自己的选择了。

其实,选择就业或是考研都需要与自己未来的长期目标相匹配,而长期目标又最好和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

1994年。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丁志诚和华业徐红在1994年结婚的。丁志诚,1963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5年,丁志诚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5年,出演个人首部大荧幕作品《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从而正式踏入演艺圈。

关于徐帆论文范文资料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范文如下:

一、格式:

1、称呼: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3、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二、范文:

求职信

××酒店人事部领导:

我从《经济日报》上获悉贵酒店欲招聘一名经理秘书,特冒昧写信应聘。

两个月后我将从工商学院酒店物业管理系毕业。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管理概论、社会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财务会计、酒店客房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营销、酒店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学、应用写作、礼仪学、专业英语等课程,成绩优秀。曾发表论文多篇。熟悉电脑操作,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英语口语流利,略懂日语,普通话运用自如。

去年下半学期,我曾在××五星级酒店客房部和推广部各实习了一个月,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我身高,相貌端庄,气质颇佳。热爱酒店管理工作,希望能成为贵酒店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为促进酒店发展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我的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一并附上,如能给我面谈的机会,我将不胜感激。

联系地址:××工商学院酒店物业管理系510507

联系电话:139 ×××× 1234

此致

敬礼

应用文的四要素:

(1)主题:每篇应用文都要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主题越是具体专一,应用文就越容易写出。

(2)为谁而写:私人信件为家人、朋友、爱人而写;商务信件为生意伙伴而写;广告为一般大众而写;海报为某一群人而写。了解了为谁而写之后,就可以使应用文的内容适度而得体,使你的信息能全面地传达给对方。

(3)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这篇应用文?是要把你的信息提供给对方,还是要求对方给你提供信息?是洽谈生意还是联络感情?一篇应用文尽管确定了主题,有时却达不到目的,这是为什么?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内容不确切,造成费解。

(4)文章的格式和结构: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其格式和结构是不相同的。信件有信件的格式和结构,广告有广告的格式和结构。不了解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结构,就写不好应用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应用文

名字: 徐帆 出生日期: 1967年1月15日 出生地点: 北京 国家或地区: 中国大陆 血型: O 身高: 170 厘米 体重: 50 公斤 婚姻状况: 已婚 相关影人: 冯小刚(配偶) 星座: 山羊座 现居地:北京 职业:演员 个性:开朗随和 格言:快乐不是别人给的,只有自己能让自己快乐 爱好:自我评价 最喜爱的事:拍戏 最想做的事:还是拍戏 最憎恨的事:跟非专业人士做非专业的事

1、徐帆,1967年8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2、1991年,徐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95年,因主演话剧《阮玲玉》获得第十三届梅花奖。1998年,凭借电影《不见不散》获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2000年,凭借电影《紧急迫降》获得华表奖。2003年,饰演曹禺名剧《日出》中的陈白露。2011年,凭借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表现获得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演员奖。2019年,主演电影《只有芸知道》。2020年9月13日,参与的大型情感户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2020年10月15日,徐帆与张婧仪领衔主演的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开机。

有一次,冯小刚聚会时喝得酩酊大醉,直接和徐帆吵了起来。

徐帆生气地说:“医生不是不让你喝酒吗?还喝这么多,你不要命啦!”

摇头晃脑的冯小刚一听,觉得是徐帆拂了他的面子,直接怼到:“我不就喝了点酒吗?这你都要管,干脆喝死算了。”

说罢,徐帆只能识趣地在一旁等他。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徐帆最在意的名号是“冯小刚的老婆,”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冯徐氏,自从和冯小刚结婚后,徐帆一直都在死心塌地的守着那段喜忧参半的婚姻。

面对丈夫的绯色桃事,她的处理方式也是秉承一个“忍”字诀。

1

1967年,徐帆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楚剧演员,在当地遐迩闻名。

夫妻俩忙着在台上表演,小时候的徐帆在台下自己消遣玩耍,时间久了,在台下观众一次次的雷鸣掌声中,徐帆渐渐地喜欢上了楚剧。

缠着父母,想要学习楚剧,想做一名楚剧演员。

可两人深知学表演得辛苦,便否决了她的想法,但徐帆一直秉持着“有志者事竟成”的想法,瞒着父母偷偷报考了湖北省戏曲学院。

参加报名考试时,意外发现,招生老师是父母的好友,害怕老师会告密,于是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京剧。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母也只能成全执拗的徐帆。

少年时代的徐帆也与戏曲有了不解之缘,而学习表演这条路注定是荆棘丛生。

当时的学校环宿舍特别破旧,一到冬天,冷空气就往里钻,同宿舍的不少小姑娘吃不了苦,就哭着闹着跑回来家了 剩下的几个会心照不宣地抱团取暖。

那时的徐帆心气儿很高,她觉得其他女生太矫情了,甚至还拿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教育他们:“要是这点苦都吃不了的话,以后还怎么当角。”

徐帆把学习表演看成了她人生唯一的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服输的徐帆练起功来更加刻苦勤奋。

她的基本功是班里最差的,为了补救,她就连睡觉也会劈叉练习,早上起来时,一双腿都僵硬了。

可她丝毫不觉得苦,徐帆在湖北戏曲学校学习的第三年,因时代变化,学校戏剧课解散了。

还没出人头地,徐帆就陷入了漫长的待业中,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了迷茫。

父母也在奔走相告替徐帆寻找出路,终于在报纸上发现了武汉话剧团招生的消息。

年轻时的徐帆出落得非常标致,温婉可人,格外引人注目,凭借多年的表演功底和柔软的身段,她成功进入了话剧团。

进入话剧团时徐帆才15岁,长相稚气清纯,只能演一些陪衬角色,时间又过了四年,她的美貌愈发出彩,渐渐地成了被烘托的红花。

徐帆有了上台演出的机会,在老师的教导下,她的表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时竟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1986年,徐帆跟着剧院拍摄一个电视剧时,意外结识了自己的贵人著名演员杨立新。

要是没有杨立新的慧眼识珠,徐帆会在剧院兢兢业业的蹉跎一辈子,哪里还有机会做名导背后的女人。

拍摄电视剧时 ,热爱表演的徐帆给杨立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拍戏时十分拼命,经常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也不像其他女生那样娇气,和前辈演员打戏一点也不怯场。

杨立新一看,觉得徐帆日后必成大器,给了她不少表演意见。

电视剧拍摄结束后,杨立新听说北京人民艺术学院正在招生,就连忙给许帆写了一封信,建议她考进人民艺术学院,好好提升演技。

听说招生消息后,正在养病中的徐帆也顾不得身体,简单收拾了下行李,就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后,就寄宿在了杨立新的家里,为了方便她考试,杨立新妻子还做起了专职保姆照顾她,而她也没让两人失望。

徐帆终于凭借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成功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了著名演员何冰,胡军的同班同学。

进入大学后 ,徐帆便迫不及待地有了自己的第一段恋情。

她的初恋真是知名演员王志文。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最后彻底分手。

这段感情结束后,让许帆变得极其脆弱敏感,只能拼命演戏。

2

与此同时,美编出身的冯小刚顺利搭上了哥们王朔的顺风车,亲自编写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大撒把》。

而徐帆刚好是这部剧的女主角,初次见面时,冯小刚对于女主角的人选十分不满,多次当面吐槽:“ 长得太老了,换一个年轻的才好。 ”

听到这话的徐帆,只能用尬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不满归不满,两人的关系一下子却突飞猛进了,在拍摄场地,两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两人的微妙之情昭然若揭。

拍摄结束后,冯小刚经常借着献殷勤之名跑去人民艺术剧院看望徐帆,给她送营养早餐、做24小时贴身守护、还会阔气的请舍友吃饭。

可以说,冯小刚为了追许帆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的坚持不懈下,徐帆那颗冰冻的心逐渐回温了,在其貌不扬的冯小刚身上,她感受到了用心呵护的感觉。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是在1993年参加颁奖典礼的路上,冯小刚阔气得向哥们介绍了自己的女友。

与王志文的恋爱给徐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她眼里,冯小刚就是那个从天而降拯救自己的王子,因此,她才愿意陪他地下情七年,甚至不惜背上“小三”的称号,期待有天换来良心发现。

35岁的冯小刚为了能和许帆双宿双飞,花了整整七年,打了一场离婚拉锯战。

3

终于,在1999年,冯小刚前脚刚拿到离婚证,后脚就和徐帆领了结婚证。

等了整整七年,徐帆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冯太太。

而这几年,冯小刚一路从跟在王朔后面的小老弟逆袭成了知名导演,扑上来的女演员更是一茬接一茬,挡都挡不掉。

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冯小刚和美女主持沈星的 情感 绯闻。

2009年,冯小刚参加沈星主持的节目,结束后,两人手挽手一起去了沈星的公寓,冯小刚在女方香闺呆了8个小时才离开。

新闻爆出后,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当事人沈星更是连发数条微博为自己辩解。

在清晰的照片下,她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

而在另一边,面对媒体的来电狂响和多方求证,冯小刚一律拒绝回复

看着网络上的种种猜测和谣言,一向护犊子的徐帆仿佛隐身一般,一句话也没有解释,坐等热度消退。

这场战役中,冯小刚夫妇俩完好无损,依旧在镜头前扮演着好夫妻的人设。

这件桃色新闻的后续是,徐帆对于冯小刚外边的莺莺燕燕抱着一种淡然置之的态度。

在某节目中,有主持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地问她:“怎么看待围在老公身边的这些女人?”

徐帆淡然一笑,“男人是看不住的,既然管不住,何必委屈自己呢?,再说了,我家男人是男的,吃亏的也不是他。”

此话一出,议论纷纷。

而徐帆则继续云淡风轻,一直致力于维护家庭稳定,做起了一位称职的“后母”和“继母”

两人婚后一星期,冯小刚就对徐帆说:“我要把我女儿思羽给接过来。”

看着满脸期待的丈夫,徐帆只能大度地答应:“ 你早点把孩子接过来吧!我和你一起照顾她。”

听了徐帆的话,冯小刚十分感动。

继女到来之前,徐帆穿了一身有精气神的衣服,给孩子买了一个见面礼,她坚信,真心定能交换真心。

事实证明,她高估了熊孩子。

两人第一次见面,小女孩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把她的礼物也被恶狠狠扔在了沙发上,对着她口出狂言地说道:“ 用不着你在这假惺惺,我有爸爸妈妈。 ”

听到这番话,徐帆立刻就怔住了,一时竟不知所措。

看着对自己怨言颇深的女儿,冯小刚只能无奈地安慰徐帆。

有次,冯思羽借口去学校买学习资料,就向徐帆多要了200多块钱,她转身却买了一台 游戏 机。

徐帆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才知道,冯思羽沉溺于网络 游戏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不少。

挂断电话后,徐帆没收了孩子的 游戏 机。

而冯思羽得知 游戏 机被没收,气急败坏地跟徐帆杠了起来, 你不过是个后娘,管得有点宽吧 ?

徐帆恨铁不成钢地说:“ 你要是我的亲女儿,我一定要好好揍你一顿。”

晚上冯小刚回家,得知母女俩的矛盾后,也说了女儿一顿:“阿姨是为了你好,以后可不准玩 游戏 了哈。”

与此同时,为了不让丈夫为难,她也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跟继女相处,要让她接纳自己。

2002年,徐帆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决定自己把孩子给生下来。

但是她怀孕的消息后,冯思羽离家出走了,她用无声的沉默抵抗徐帆。

为此,徐帆一夜未眠,经过一整夜辗转挣扎后,她决定流掉孩子,安心做一个称职的后妈。

经过这事以后,冯思羽变得懂事了许多,她不再嫌弃徐帆管得太多,而是转变了对徐帆的态度。

徐帆回家时,她会特地给她拿来拖鞋,每天早上也会给徐帆泡一杯蜂蜜 养生 茶。

看到女儿转变态度后,徐帆的心里五味杂陈。

2006年,冯思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冯思羽搬到了亲生母亲那边,分开那天,徐帆依依不舍得叮嘱她:“思羽,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我和爸爸一定会想你的。”

冯思羽哽咽在安慰道:“阿姨,我一定会听你的教导好好学习,你的身体不好,不要那么劳累。”

虽然不住在一个家里,放假时,冯思羽也会回家看望徐帆,两人在一起开心的不得了,连一旁的冯小刚都吃醋不已。

徐帆知道思羽鱼喜欢吃沙琪玛,特地跟着好友学习了一周,只要冯思羽回家,徐帆会麻溜达走进厨房,亲自给她做沙琪玛吃。

5

渐渐地母女两人从初始的嚣张跋扈到了彼此惦记。

2007年,迈入不惑之年的徐帆想和冯小刚生个孩子。

可冯小刚顾虑重重,坚决没松口。

年过50的冯小刚身体不如从前,而且还伴有严重的白癜风疾病,要是坚持生孩子的话,白癜风可能会遗传给后一代。

没办法,徐帆做妈妈的梦想再一次破裂。

冯思羽知道后,十多年来第一次向她道歉,:“ 妈妈,是我对不起你,因为我你才放弃了做母亲。”

徐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此刻终于迎来了希望,一句妈妈也肯定了她的付出,她笑着说:“ 妈妈怎么会怪你呢?只要你好好的,我就觉得都值得。”

31岁的冯思羽在工作之余,会亲自回家照顾父亲和徐帆。

于是在冯思羽的建议下,两人决定收养一个孩子来慰藉孤独的晚年。

2008年四月,冯小刚和徐帆走访的多家孤儿院,终于领养了一名四岁的女婴,取名为徐朵。

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弥补了徐帆多年来做母亲的心愿,也给夫妻俩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母爱爆棚的徐帆亲自照顾起女儿的生活起居。

冯思羽对这个小妹妹也异常疼爱,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在外说一不二的冯小刚面对小女儿时,格外绵软,会亲自驾车送女儿去学校。

2013年,大女儿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两人送她前往美国进修电影制作,学成归来后,冯思羽在父亲的指导下,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作为星二代,她参与了指导了多部作品,影响非凡。

看着大女儿的事业颇有建树,两人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小女儿身上。

许徐多次带着小女儿出席媒体活动,还在镜头前甜蜜的分享和小女儿的相处时刻,从她的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出自从有了小女儿后,徐帆过得真的很幸福。

冯小刚曾不止一次的在媒体前评价许帆:“ 我们家那位是个简单的人,一心只想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心只想照顾好大人孩子。”

结婚22年来,徐帆也的确做到了用心维持家庭的完整,为了让继女接纳自己,放弃了做亲生母亲的机会。

好在她的真心收到了回报,继女和养女都把她当成亲生母亲来看,一家人的感情变得亲密无间。

回看徐帆一生,虽然没有养育带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儿女,可她却不遗余力的照顾着两个女儿,想必晚年定会更幸福。

关于徐霞客论文范文资料

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编辑本段]千古奇人徐霞客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 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千古奇人徐霞客“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徐霞客热爱祖国

徐霞客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千古奇人徐霞客“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徐霞客热爱祖国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关于春联论文范文资料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春联,起源于“桃符”。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上古时候有神萘、郁垒(读“伸舒”“郁律”)两兄弟。,善于捉鬼,对于那些害人的鬼,常用苇索绑起来给老虎吃。后来,平常老百姓家为了驱鬼、压邪,便在每家的大门左右,各挂一块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画上他们兄弟俩的神像(左为神萘,右为郁垒)用来镇邪。当时把这种桃木上的画称为“桃符”。它也就是俗称的“门神”。春联便是从桃符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据说还与两个皇帝有关。公元10世纪,五代中的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要他手下的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但又觉得词句欠佳,于是便亲自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于宫外。这就是传说最早的一副春联。不过那时还称桃符而不叫春联,一直沿袭到宋代。宋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迭暖人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那时仍把春联称作桃符。一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这又与明太诅朱元璋有关。据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时,除夕前忽然传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并说他还要来观赏。他还亲自给_-些官员和百姓题赠春联。于是,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民间的风俗了。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侧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