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会计专业关于存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2:33:15

会计专业关于存货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存货管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的内容,库存会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且贯穿着整个生产的流程,具有占用资金大的特点,而且品种繁多,特别是业务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针对存货的管理至关重要。提高库存的工作效率,强化库存的管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通过实践中企业管理过程库存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探索库存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库存管理战略,强化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地位,提高市场竞争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库存管理

一、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流动资产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期间存货会占据较高的比重,因存货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存货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持续经营的水平,关键还在于内部的存货管理,存货占据企业的关键性位置,合理的规划好企业的存货,才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防止可能出现的存货问题。现阶段,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较为落后,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存货的最大价值将会难以实现,所以企业更应该密切的关注于此问题的研究。

当前,存货管理问题是中小企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存货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目标。流动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还是企业财务收支保证的关键。针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可以确保企业实现内部自我的调整,存货管理部门彼此间形成制约和监督,对现实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中,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具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无法衡量的价值,但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上仍然会暴露出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其中存货管理的意识淡薄,只有更好的完善存货管理,才能降低存货管理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库存积压现象较为明显,存储量设置较为不合理。很多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往往都是被库存所占用,很多中小企业的仓储管理较差,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额度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这样会大量的占用资金,阻碍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周转,尤其是存货储备资金占用的明显,占流动资金总额的比重较大,资金管理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有时会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部分中小企业存货资金的管理占用资产总额的40%左右,虽然各个行业的标准不一致,但是其所占的比重来看,仍然是属于较高的比重,其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企业还是疏于对其的管理,导致流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不严加的管理将会导致资金周转的速度逐渐成下降的趋势,长期来看影响是巨大的,达到一定的影响后将会严重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库存管理人员岗位职权划分不清,内部控制制度职能落实不到位。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目标,但是盲目的追求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弊端,例如内控管理上制度设置不合理,部门的人事管理较为落后,一个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仍然普遍,在加上很多岗位在设置岗位时就没有明确岗位的职责,往往没有特别专注于库存的管理,对最初存货的购买等如果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可能存在的存货滞留,有时很多工作人员忽视对存货的保管,在相关数据的记录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记录数据往往是应付差事,结果就是丧失了大量的库存浪费。

3.第三方物流没有真正的应用,合理优化内部和外部物流资源是关键。传统上只是简单的对内部物流进行管理,长期形成一定的惯性,因此,整合物流资源上却忽视了对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仍然坚持原有的内部自营物流为主,长期还会忽视很多内部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纵观存货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积极有效的整合,真正的整合好内部资源,才能真正的利用好物流资源。对外物流管理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利用率较低,往往观念上较为传统,没有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内部物流的长期使用,导致成本较高,虽然好似节省了一定的外部费用,但是根本上还是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部分的成本费用,影响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存货内部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弊端。传统物流没有将供应链很好地管理和整合,给企业的竞争策略带来阻碍。传统观念上只是简单的分散物流管理,缺乏供应链的整合认识,忽视整合带来的价值。对建立全面的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只是成本运输管理,以及仅仅是采购成本的管理模式,忽视机会成本的损失。很多部门忽视对物流管理,特别是对其的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的各个部门间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只是进行相互的'推诿、相互扯皮,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强化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应对策略

1.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力度。仓储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企业长远的发展,这样特殊岗位的培训工作,是企业进行仓储管理的关键,尤其是选好优秀的仓储管理人员是库存管理的关键。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置重重关卡,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强化考核力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良好的培训学习管理,会调动工作的热情,加强岗位的归属感,使之通过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快速的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员担任重要的岗位,例如实行周期性的岗位轮换,定期进行盘点库存的工作,加强对财务核算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2.仓储管理上选定适合的存储结构,例如在订货管理上选择合适的订购方式,明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后,在确定最佳的库存存储量。还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出最佳的采购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采购基数,以此确保量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保证内部存储环境。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及时订购相关数量的库存产品,防止不必要的产品积压是关键,目的就是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降低总成本的目标。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年发展,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经济制度越发完善,监管部门权责更加分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存货的管理一方面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防止存货的不足;另一方面加速存货参与周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

目前,由于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所以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停留在单打独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限额和数量控制,从而造成存货积压,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产品生产不畅、资金积压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普遍机构设置不完整,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批准采购与验收材料的权限经常由仓库主管一人所拥有,同时该部门负责对所采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保管,这就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容易使内部人员,特别是仓库主管利用存货获取个人利益,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偏重与内部物流系统的利用,而忽视了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一般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都包括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等过程,这便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显然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而且,在存货管理中,它注重了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不够重视。在管理手段上,中小企业更多注重运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却没有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来优化存货管理。

(三)存货计量的方法不恰当

中小企业在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上不够合理,不仅在材料的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方面人为的因素比较多,且对发出的存货,采用了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的存货计价存在随意性的特点,一方面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额及构成情况;另一方面影响损益表的真实性,使其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实现的利润与发生的亏损情况,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再一方面就是影响各项比率指标的分析,从而使会计资料的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分析与决策。

三、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一些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存货的购进计价方法、发出方法、盘存方法,并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设置明确的请购、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对于人员较少的小单位来说,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对于交叉的这些岗位,管理当局更应该关注职员的尽责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存货管理是由管理人员执行的,所以要加强存货管理必须从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

(二)制定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存货采购流程

首先,是为了保证企业不间断的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其次,为了满足产品销售批量化、经常化的需要,更应该有足够的半成品、产成品存储量;再次,为了保证企业均衡生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应有一定的存储量;最后,为了避免或减少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意外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存货科学的采购和控制库存量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改善企业存货存储过程缺陷

入库过程是材料物资经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录入入库单的过程;出库过程是物资需求部门按照原需求计划提出领料申请,经物资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料并录入出库单的过程。对出入库工作的管理,关键问题是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每月对所有入库单、出库单进行核查,并形成财务凭证,实现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的结合,至此完成物资在库存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企业存货核算管理

存货核算管理系统是企业通过应用物资管理系统实现效益目标。对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就是要通过对各项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及时准确地将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上,并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存货的耗用状况,实现物资在价值形态上的管理,动态地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情况的分析,为实现最佳储备提供依据。在管理上,企业应特别建立应用机制,定期对企业存货成本构成情况、存货资金占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效果情况进行控制与监督,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不定期地对物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的或全面的控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吉文丽。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和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5)

[2]王利敏。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斯雯。企业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

摘要: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存货管理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要务。文章从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存货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企业供需平衡的根本保障,没有存货,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然而,他也是企业的“坟墓”,一旦管理不善,存货造成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以及由产品技术更新过快造成的存货淘汰,就会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存货资金沉淀过多,增加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和存货风险成本,可能把企业拖入深渊,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有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准备出售的产成品、仍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所要耗用的原材料和物料等。企业存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能调节生产负荷、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等,过量存货或存货不足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过量存货会增加存货保管费用、占用过多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了材料或产品的质量、存货不足时则会影响企业服务质量或是造成企业停工待料等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加强存货管理是维持企业生产和销售均衡的需要,充足的存货一方面可以节约采购费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生产正常进行,实际上即使市场供应充足的时候,存货也会出现问题,如供应距离、运输过程出现的种种故障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存货来维持生产或销售的均衡需要;其次,加强存货管理是考虑采购成本的需要,批量采购相对于零星采购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费用,但过多的存货也会占用较多的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此企业应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在二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视不够,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对存货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仅是停留在保证正常生产和销售的这一层面上,对企业的销售数据和存货历史数据分析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存货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中。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欠缺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是即使有相关制度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存货管理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验收人和采购人往往为同一人,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徇私舞弊的风险,且企业对于单价小、规格多的存货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管理办法,不利于企业做到全方面的控制。

第二,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中小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还处于初级模式,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多采用手工操作或计算机管理并行的方式来管理存货,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存货核算不准确,账实不符,无法对存货进行及时监控,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虽然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但这样的系统稳定性、准确性较差,除记载存货的收、发、存的数量外,其他方面数据很不健全,与供应商也不能联网,存货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常会误导企业采购行为,存货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造成存货脱销或积压,无法实现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缺乏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是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过于忽视存货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情况,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和销售预测,仅凭感觉进行采购,不能按物资实际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无法对存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控制,没有形成采购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容易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不合理状况,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采购计划,中小企业采购中常出现频繁采购现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第四,存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突出。一是中小企业在职能分工上不尽合理,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人材料采购、验收和产品销售等可能均由同一人来完成,容易出现质次价高、缺斤短两、企业资产流失等现象;二是中小企业人员监管制度不规范,例如一些中小企业仅凭采购人员提供的发票入账、报销,容易滋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相勾结的行为;三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均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或是相关职能被弱化了,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忽视对存货的仓储、保管、领用、报废等方面的控制。

三、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存货采购控制,。由采购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审批后再进行采购,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确保采购合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验收方面,相关部门应就运单、发票、合同进行严格验收,建立保管责任制,保证存货安全,在资金支付结算上财会部门应就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等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付款。其次,完善领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出库制度,做到只要存货发出,就要严格填制存货出库凭证,建立存货定期盘点清查制度,严格按照存货盘点单要求记录当前存货情况,确保账实相符。再次,完善销售管理制度,规范销售发出存货提取程序,要求见单发货,并要求财务人员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加强存货管理。

第二,加强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信息化的推进,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存货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处理信息及时化通道,便于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动态了解存货信息,以实现企业存货资金的有效管理,保持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将企业物资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各部门或是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对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阻止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阻塞、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完善采购计划。一是规范采购行为,对采购货物的品质、价格、数量等进行动态监控,增加采购透明度,要求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价格低、质量优的供货企业;二是运用科学方法计算存货成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计价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工作繁琐且工作量大,需要有专人负责,随着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建议使用个别计价法进行存货计价,这种方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三是提高采购计划人员综合素质,采购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第四,采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式,控制最佳库存量。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包括:ABC分类法,依据存货成本价值和用量大小、重要程度对存货进行管理;定量订货模型,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最佳库存数量(订货点)时便按规定数量进行订货补充;定期订货模型则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补充库存,每次订货数量不同,其需要连续盘点库存以便达到订货点就发出订单。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来实现最佳库存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将传统供应模式产生订单进行补货改变成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进行补货,是在企业与供应商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双方成本最优原则,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的策略,控制最佳库存量,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供应商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进行JIT操作。

第五,加强存货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与供应、销售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严格采购和销售制度,有效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存货业务岗位责任制,要求相容职能相分离,如存货请购与审批、采购的验收与付款等,确保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存货管理的授权审批方式、程序和权限,严禁未经授权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四是完善存货业务流程控制,包括存货的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处置等环节的工作控制,确保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存货管理的全方位严格执行,并进行合理的奖惩。

总之,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保障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培行.探析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9).

2.王娟.也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问题[J].经济师,2012(6).

3.徐文静.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企业导报,2011(1).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存货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淡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按时交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延期有可能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因此要如何才能保证能按时交货又能够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存货管理 问题 途径分析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科学、高效、完善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尤其在中小企业, 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来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的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信息不准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2. 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准确记录

在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采用合理、科学的 方法 进行核算、计量,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大许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存货的电算化管理。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仅靠人工操作已远远无法满足存货管理的需要,无法保证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部分企业经营者有意粉饰自身业绩,因此不真实准确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

所以,存货的主要构成项目,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库存商品的出入库记录等,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在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3. 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导致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 经验 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科学采购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挤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储存不合理和存货积压,致使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就会盲目采购大量存货备用,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或者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可能因为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 制定详细的存货管理岗位分工以及岗位权限规章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都不够明确。因此首先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存货管理人员最好将各个职责区分开,领用单的填制和盘库人员分开授权,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也避免了同一个人可以做假账的行为。

2.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利用现代科技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

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尽可能地使存货的账面计价结果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销货成本的确定更为准确。此外,人工核算、计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还应尽量实现存货电算化管理,通过相应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保证存货核算、计量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并根据自身组织构架和行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3. 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

(3)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 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 ~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论

要做好存货管理首先要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制度,其次是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将库存量降低到最小,减少资金占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企业的存货管理做好才能让企业不断运营。

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 论文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在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减少了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可能,使得存货的核算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准则 存货 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旧会计准则体系在多个方面对存货产生影响。 一、对存货入账价值的影响 按新准则的要求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对购入存货价值的影响 购入存货的成本是采购成本,通常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在工业企业会计存货的核算中这一部分始终作为存货的成本在进行核算,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核算中往往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包储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而且旧准则是认可这一会计处理的。新准则取消这一规定,意味着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不能再搞特殊化。因此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有一定的影响。 (二)自制存货成本的影响 自制存货的成本主要指的是需加工的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因为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 同时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就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飞机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这些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却是没有提到的。 (三)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影响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旧准则中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这次新制定的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原准则规定的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除对存货的入账价值产生影响外,对存货发出计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原用“后进先出”法,且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如家电、金属加工类等上市公司,若存货价格下跌,在明年年报存货核算法改变后,其利润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从具体方面来看,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面有了新规定。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等。新准则不认可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的分次摊销法,因此将它们通过待摊费用列支,以后分期摊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的做法已经不再符合规定。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者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 三、存贷期末计价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计量。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按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存货的可变净值是指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企业销售存货预计取得的现金流入,并不完全构成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由于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进一步的加工成本,这些相关税费,销售费用和成本支出,均构成存货销售产生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只有扣除这些现金流出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类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生产成本资料等。例如:假定甲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库存A型机器20台,成本(不含增值税)为480万元,单位成本为24万元。该批A机器全部销售给乙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2003年1月18日,甲公司应按每台24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提供A型机器20台。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乙公司销售的A型机器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万元/台;抽其他客户销售该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万元/台。2005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6万元/台。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有关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20台A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全部由销售合同约定。在这种情况下,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24万元/台为基础确定。A的可变现净值=24×20-×20=480-=(万元)低于成本480万元,应按其差额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以前没有提过)。而这些在原来的准则中并没有这么规范过。 除了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做了明确的规定外,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也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下,存货跌价准备的对应科目是“管理费用”,其会计分录为: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而在新准则下该分录变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将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四、和存货核算有关的会计科目的变化 除上面所提到的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和“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科目从“管理费用”变为“资产减值扣失”外,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的科目又从“物资采购”恢复原来的“材料采购”了。和存货购进、销售有关的“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成了“应交税费”科目,其核算范围较以前变大了,内容多了。 新准则的颁布在多个方面对存货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势必对企业的利润等一系列会计指标产生影响,企业会计人员只有认真学习理解准则的精神要旨,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1] 李海波 刘学华 宋胜菊 新编财务会计[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 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班 企业会计准则(2006)[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存货

试论存货管理问题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1.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比如,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3.流动资金占用额高。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4.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5.管理不到位。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三相符。2.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首先,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4.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系统。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存货管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的内容,库存会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且贯穿着整个生产的流程,具有占用资金大的特点,而且品种繁多,特别是业务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针对存货的管理至关重要。提高库存的工作效率,强化库存的管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通过实践中企业管理过程库存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探索库存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库存管理战略,强化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地位,提高市场竞争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库存管理

一、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流动资产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期间存货会占据较高的比重,因存货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存货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持续经营的水平,关键还在于内部的存货管理,存货占据企业的关键性位置,合理的规划好企业的存货,才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防止可能出现的存货问题。现阶段,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较为落后,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存货的最大价值将会难以实现,所以企业更应该密切的关注于此问题的研究。

当前,存货管理问题是中小企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存货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目标。流动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还是企业财务收支保证的关键。针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可以确保企业实现内部自我的调整,存货管理部门彼此间形成制约和监督,对现实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中,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具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无法衡量的价值,但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上仍然会暴露出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其中存货管理的意识淡薄,只有更好的完善存货管理,才能降低存货管理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库存积压现象较为明显,存储量设置较为不合理。很多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往往都是被库存所占用,很多中小企业的仓储管理较差,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额度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这样会大量的占用资金,阻碍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周转,尤其是存货储备资金占用的明显,占流动资金总额的比重较大,资金管理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有时会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部分中小企业存货资金的管理占用资产总额的40%左右,虽然各个行业的标准不一致,但是其所占的比重来看,仍然是属于较高的比重,其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企业还是疏于对其的管理,导致流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不严加的管理将会导致资金周转的速度逐渐成下降的趋势,长期来看影响是巨大的,达到一定的影响后将会严重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库存管理人员岗位职权划分不清,内部控制制度职能落实不到位。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目标,但是盲目的追求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弊端,例如内控管理上制度设置不合理,部门的人事管理较为落后,一个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仍然普遍,在加上很多岗位在设置岗位时就没有明确岗位的职责,往往没有特别专注于库存的管理,对最初存货的购买等如果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可能存在的存货滞留,有时很多工作人员忽视对存货的保管,在相关数据的记录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记录数据往往是应付差事,结果就是丧失了大量的库存浪费。

3.第三方物流没有真正的应用,合理优化内部和外部物流资源是关键。传统上只是简单的对内部物流进行管理,长期形成一定的惯性,因此,整合物流资源上却忽视了对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仍然坚持原有的内部自营物流为主,长期还会忽视很多内部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纵观存货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积极有效的整合,真正的整合好内部资源,才能真正的利用好物流资源。对外物流管理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利用率较低,往往观念上较为传统,没有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内部物流的长期使用,导致成本较高,虽然好似节省了一定的外部费用,但是根本上还是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部分的成本费用,影响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存货内部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弊端。传统物流没有将供应链很好地管理和整合,给企业的竞争策略带来阻碍。传统观念上只是简单的分散物流管理,缺乏供应链的整合认识,忽视整合带来的价值。对建立全面的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只是成本运输管理,以及仅仅是采购成本的管理模式,忽视机会成本的损失。很多部门忽视对物流管理,特别是对其的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的各个部门间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只是进行相互的'推诿、相互扯皮,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强化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应对策略

1.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力度。仓储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企业长远的发展,这样特殊岗位的培训工作,是企业进行仓储管理的关键,尤其是选好优秀的仓储管理人员是库存管理的关键。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置重重关卡,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强化考核力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良好的培训学习管理,会调动工作的热情,加强岗位的归属感,使之通过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快速的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员担任重要的岗位,例如实行周期性的岗位轮换,定期进行盘点库存的工作,加强对财务核算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2.仓储管理上选定适合的存储结构,例如在订货管理上选择合适的订购方式,明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后,在确定最佳的库存存储量。还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出最佳的采购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采购基数,以此确保量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保证内部存储环境。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及时订购相关数量的库存产品,防止不必要的产品积压是关键,目的就是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降低总成本的目标。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年发展,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经济制度越发完善,监管部门权责更加分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存货的管理一方面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防止存货的不足;另一方面加速存货参与周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

目前,由于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所以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停留在单打独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限额和数量控制,从而造成存货积压,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产品生产不畅、资金积压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普遍机构设置不完整,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批准采购与验收材料的权限经常由仓库主管一人所拥有,同时该部门负责对所采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保管,这就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容易使内部人员,特别是仓库主管利用存货获取个人利益,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偏重与内部物流系统的利用,而忽视了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一般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都包括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等过程,这便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显然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而且,在存货管理中,它注重了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不够重视。在管理手段上,中小企业更多注重运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却没有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来优化存货管理。

(三)存货计量的方法不恰当

中小企业在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上不够合理,不仅在材料的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方面人为的因素比较多,且对发出的存货,采用了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的存货计价存在随意性的特点,一方面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额及构成情况;另一方面影响损益表的真实性,使其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实现的利润与发生的亏损情况,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再一方面就是影响各项比率指标的分析,从而使会计资料的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分析与决策。

三、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一些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存货的购进计价方法、发出方法、盘存方法,并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设置明确的请购、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对于人员较少的小单位来说,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对于交叉的这些岗位,管理当局更应该关注职员的尽责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存货管理是由管理人员执行的,所以要加强存货管理必须从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

(二)制定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存货采购流程

首先,是为了保证企业不间断的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其次,为了满足产品销售批量化、经常化的需要,更应该有足够的半成品、产成品存储量;再次,为了保证企业均衡生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应有一定的存储量;最后,为了避免或减少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意外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存货科学的采购和控制库存量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改善企业存货存储过程缺陷

入库过程是材料物资经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录入入库单的过程;出库过程是物资需求部门按照原需求计划提出领料申请,经物资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料并录入出库单的过程。对出入库工作的管理,关键问题是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每月对所有入库单、出库单进行核查,并形成财务凭证,实现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的结合,至此完成物资在库存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企业存货核算管理

存货核算管理系统是企业通过应用物资管理系统实现效益目标。对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就是要通过对各项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及时准确地将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上,并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存货的耗用状况,实现物资在价值形态上的管理,动态地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情况的分析,为实现最佳储备提供依据。在管理上,企业应特别建立应用机制,定期对企业存货成本构成情况、存货资金占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效果情况进行控制与监督,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不定期地对物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的或全面的控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吉文丽。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和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5)

[2]王利敏。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斯雯。企业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

摘要: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存货管理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要务。文章从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存货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企业供需平衡的根本保障,没有存货,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然而,他也是企业的“坟墓”,一旦管理不善,存货造成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以及由产品技术更新过快造成的存货淘汰,就会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存货资金沉淀过多,增加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和存货风险成本,可能把企业拖入深渊,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有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准备出售的产成品、仍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所要耗用的原材料和物料等。企业存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能调节生产负荷、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等,过量存货或存货不足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过量存货会增加存货保管费用、占用过多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了材料或产品的质量、存货不足时则会影响企业服务质量或是造成企业停工待料等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加强存货管理是维持企业生产和销售均衡的需要,充足的存货一方面可以节约采购费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生产正常进行,实际上即使市场供应充足的时候,存货也会出现问题,如供应距离、运输过程出现的种种故障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存货来维持生产或销售的均衡需要;其次,加强存货管理是考虑采购成本的需要,批量采购相对于零星采购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费用,但过多的存货也会占用较多的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此企业应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在二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视不够,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对存货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仅是停留在保证正常生产和销售的这一层面上,对企业的销售数据和存货历史数据分析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存货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中。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欠缺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是即使有相关制度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存货管理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验收人和采购人往往为同一人,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徇私舞弊的风险,且企业对于单价小、规格多的存货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管理办法,不利于企业做到全方面的控制。

第二,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中小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还处于初级模式,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多采用手工操作或计算机管理并行的方式来管理存货,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存货核算不准确,账实不符,无法对存货进行及时监控,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虽然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但这样的系统稳定性、准确性较差,除记载存货的收、发、存的数量外,其他方面数据很不健全,与供应商也不能联网,存货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常会误导企业采购行为,存货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造成存货脱销或积压,无法实现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缺乏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是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过于忽视存货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情况,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和销售预测,仅凭感觉进行采购,不能按物资实际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无法对存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控制,没有形成采购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容易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不合理状况,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采购计划,中小企业采购中常出现频繁采购现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第四,存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突出。一是中小企业在职能分工上不尽合理,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人材料采购、验收和产品销售等可能均由同一人来完成,容易出现质次价高、缺斤短两、企业资产流失等现象;二是中小企业人员监管制度不规范,例如一些中小企业仅凭采购人员提供的发票入账、报销,容易滋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相勾结的行为;三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均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或是相关职能被弱化了,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忽视对存货的仓储、保管、领用、报废等方面的控制。

三、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存货采购控制,。由采购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审批后再进行采购,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确保采购合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验收方面,相关部门应就运单、发票、合同进行严格验收,建立保管责任制,保证存货安全,在资金支付结算上财会部门应就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等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付款。其次,完善领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出库制度,做到只要存货发出,就要严格填制存货出库凭证,建立存货定期盘点清查制度,严格按照存货盘点单要求记录当前存货情况,确保账实相符。再次,完善销售管理制度,规范销售发出存货提取程序,要求见单发货,并要求财务人员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加强存货管理。

第二,加强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信息化的推进,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存货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处理信息及时化通道,便于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动态了解存货信息,以实现企业存货资金的有效管理,保持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将企业物资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各部门或是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对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阻止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阻塞、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完善采购计划。一是规范采购行为,对采购货物的品质、价格、数量等进行动态监控,增加采购透明度,要求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价格低、质量优的供货企业;二是运用科学方法计算存货成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计价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工作繁琐且工作量大,需要有专人负责,随着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建议使用个别计价法进行存货计价,这种方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三是提高采购计划人员综合素质,采购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第四,采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式,控制最佳库存量。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包括:ABC分类法,依据存货成本价值和用量大小、重要程度对存货进行管理;定量订货模型,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最佳库存数量(订货点)时便按规定数量进行订货补充;定期订货模型则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补充库存,每次订货数量不同,其需要连续盘点库存以便达到订货点就发出订单。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来实现最佳库存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将传统供应模式产生订单进行补货改变成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进行补货,是在企业与供应商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双方成本最优原则,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的策略,控制最佳库存量,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供应商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进行JIT操作。

第五,加强存货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与供应、销售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严格采购和销售制度,有效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存货业务岗位责任制,要求相容职能相分离,如存货请购与审批、采购的验收与付款等,确保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存货管理的授权审批方式、程序和权限,严禁未经授权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四是完善存货业务流程控制,包括存货的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处置等环节的工作控制,确保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存货管理的全方位严格执行,并进行合理的奖惩。

总之,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保障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培行.探析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9).

2.王娟.也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问题[J].经济师,2012(6).

3.徐文静.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企业导报,2011(1).

超市存货量对超市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超市存货价值比较大,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相对而言也比较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超市存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随着零售市场的 发展 ,中小型超市的急剧扩张,各个连锁超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了寻求发展,增加利润率,提升 企业 竞争力,越来越关注其库存 管理。存货管理促进了超市管理,最佳的存货水平可以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增强盘点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 经济 效益。 文章 剖析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中的弊端,探讨加强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资金周转经济效益

超市企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等。超市应加强存货的管理与核算,一方面避免存货过多而积压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缺货的威胁, 影响 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超市存货管理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商品、时机、场合、价格和数量等互相配合的情况下,真正达到流通的目的。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超市企业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重非常大,存货价值直接影响着流动资产价值,正确反映存货价值,对于客观、公允的反映流动资产价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存货的管理水平,促进超市提升竞争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超市产品的质量、产品定价、加班时间、剩余生产能力、交付周期以及超市的整体的获利能力等方面因素,甚至影响到对顾客的需求能否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超市能否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的关键。

2.较好的库存管理,促使超市加速存货周转。所谓存货周转就是对暂时未卖出的货架上的产品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循环。存货管理主要是为了加速存货周转,存货周转又促进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存货周转分为前线存货和后备存货的周转。前线存货是指陈列在货架或者零售商购物 环境处的散装商品;后备存货指的是存放在仓库内的用于补货的货物。存货周转要求销售人员、理货人员及时向客户的货架上补充货物,保证货架里面的产品陈列符合标准、保证客户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永远是最新生产日期的产品、永远是新鲜的。存货周转直接刺激销售,较好的库存管理,促使超市加速存货周转。

二、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 问题 与原因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型超市调研与 分析 归纳中小型超市存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经常性的实地盘存制,存货的盘盈、盘亏、积压、毁损等 会计 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由于企业销售或耗用成本是倒算出来的,这样就容易把在计量、收发、保管中产生的差错,甚至任意挥霍浪费、非法盗用等,全部计入销售成本或耗用成本,同时不便于对存货进行随时控制。

2.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的会计记录不完整。

3.存货数量的虚假不实。小规模超市经常是租赁一间单元房来办公,存货要放到数个与办公地点不同的“仓库”。在注册会计师预先通知小规模企业将要前往的监盘地点的情况下,小规模企业得以有充分的时间将存货做调整转移。小规模企业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已得知注册会计师将要检查哪些地点的存货,小规模企业有充足的时间把该地点放满存货,造成存货数量的虚假不实。

4.存货的监盘者缺乏 经验 ,不能识别出残次冷背的存货。存货监盘有其局限性,存货监盘只能对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但不能保证被监盘(或被 审计)单位对监盘的存货资产拥有所有权,并且也不能对该资产的价值提供审计证据。

5.存货储存的弊端:超市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要的,但是过量的库存将造成不必要的费用,超市的商品一旦入库,便面临着如何尽快销售出去的问题。存货储存会给企业造成较多的资金占用费(如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和仓储管理费。因此,尽量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获利水平的重要 方法 和保证。

三、探讨加强中小企业超市存货管理的途径

1.加速存货周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存货周转是销售人员、理货人员重要职责,是提供给消费者永远是最新生产日期的产品的重要保证。

(1)销售人员根据超市的规定和标准及时更换不良品,对客户的存货进行管理,努力做客户的专业顾问,主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存货管理服务,而不仅仅只是“接订单”。要做到这一点,销售人员必须做到:对超市的产品知识掌握全面,例如保质期、代码的意义、产品存放的条件等。再比如,将产品放在太阳直照的地方会退色,进而影响品质,不易卖出。

(2)销售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多少。也就是通过了解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了解各种品牌、包装的知识、向客户推荐正确的包装和品牌的产品组合,这是保证客户正在销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客户管理的前提条件。

(3)要深刻理解存货周转的三项原则,即动手周转货架上的陈列产品、落实先进先出的原则、把存货数记入客户卡。

(4)讲究存货周转方法与技巧。销售人员应具备商品学知识,了解经营和空间上的限制条件,抓住一切合作和促进业绩提升的机会;设定产品保质期、储存条件、消费者购买的最佳时机;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熟悉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判断不同零售商执行的分销标准以及根据该零售商的出货情况设定合适的库存数量;预测机会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提前考虑到一些影响生意的因素提高销售量。

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超市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对存货等重要资产的控制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对有关重要资产或记录的存放地安装和使用防盗、防火的报警设施等以防被盗或遭受损失等,以确保其安全与完整,对重要的文件和会计记录还应进行合理的档案管理以保护实物安全。

3.实施盘点控制。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超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资产盘点制度:

(1)定期盘点。

(2)盘点人员组成。针对不同的资产,确定盘点人员。由资产保管人员、记录人员、内部查账人员、单位或得到授权部门的负责人员共同组成盘点小组,以确保盘点结果的客观、准确。

(3)盘点手续。盘点前,应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包括盘点表、盘点器具的准备,盘点具体时间的安排等;盘点过程中,应合理分工,确定操作人员、监视人员、复查人员职责。

(4)盘点结果的处理。通过对盘点结果的抽查,确保盘点结果的相对准确,并对盘点所查明的问题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进行调整处理。

4.发挥审计人员作用,对存货进行键盘。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上的存货金额。对期末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存货审计中的重要 内容 。审计人员对存货进行键盘是存货审计中重要审计工作。

(1)参与存货实地盘点的规划。审计人员应该会同企业制定盘点 计划,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审计对存货盘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审计人员掌握企业存货管理的情况和企业对存货盘点的初步安排。

(2)盘点问卷调查。 审计人员在实地观察存货盘点前,应对 企业 存货盘点的 组织与准备 工作进行调查,以确定企业是否按照盘点 计划的要求进行盘点的准备工作。

(3)实地观察与抽点。盘点开始时,审计人员应该亲临盘点现场,密切关注企业的盘点现场以及盘点人员的操作程序和盘点过程。审计人员应注意观察盘点现场的存货是否摆放有序并停止流动,盘点人员的盘点程序是否符合盘点计划和指令的基本要求,计量器具是否准确,有无重计或漏计错误,盘点标签或盘点清单是否安要求填制。如果发现 问题 ,审计人员应及时指出并监督企业更正。

(4)撰写盘点备忘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盘点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应根据存货的盘点情况,撰写盘点备忘录,对盘点程序,盘点中的重大问题及处理、盘点结果等予以记载,并连同企业的盘点计划或指令、盘点表,问卷调查资料以及所取得的其他资料一起整理成工作底稿。

5.零库存 管理政策,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在企业生产中,库存是由于无法预测未来需要变化,而又要保持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配置的资源。但是,过量的库存会诱发 企业管理 中诸多问题,例如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等。因此很多企业往往认为,如果在采购、生产、 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能够实现零库存,企业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会随之解决。零库存便成了生产企业管理中一个不懈追求的目标。所谓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零库存,一方面使成品和原材料降价迅速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由迈克尔·戴尔创立的戴尔 计算 机超市 目前 已成为全球领先的 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首。2004年年度财务 报告 可知,该超市产品销售量、销售额、净收入和每股收益等方面均创世界新高,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计算机超市。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 教育 机构和个人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计算机供应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计算机制造行业,戴尔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可以说是零库存管理模式立下了汗马功劳。

综上所述,存货管理促进了超市管理,最佳的存货水平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增强盘点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 经济 效益。

[摘要]煤矿生产项目的开展,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以保证煤矿各个生产环节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煤矿井口建立物资超市的必要性,对于当前物资超市的效能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模式,突出介绍了该模式存在的优势,希望可以将其推广到更加广泛的地区进行运用。

[关键词]物资超市;超市管理模式;供存货管理

煤矿井口物资超市是以服务生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建立的,不仅能够给予日常生产工作各种材料资源,成为各项资源的集散区域,而且是实现物资超市供存货信息收集和整理的地方,由此实现对于物资供存货管理工作的调整和改善。因此,探究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1 煤矿井口建立物资超市的必要性

对于多数煤矿企业而言都成立了专门的供应科,建立了大型的物料存放仓库,甚至形成了对应的用料二级库,但是在实际生产物料服务的过程中,上述部门并没有发挥其效能,出现了各个方位各尽其职,缺乏监督,使得物料出现大量浪费的情况,由此使得单位的物资成本处于较高的状态。显然,在当前煤矿生产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样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是不符合当前生产发展需求的,因此就有必要尝试以全新的方式去进行管理和控制。

煤矿井口物资超市就是在生产区域附近建立起来的,专门服务于生产,为其提供材料,保证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是能够满足需求的,避免因为物资供应不上造成生产环节停滞。具体来讲,这种物资超市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派遣物资管理人员对于物资进行调拨,货物到达超市的时候,超市管理人员需要对物资的数量进行清点,并且做好收货签字。其次,生产队组负责人凭借领料单去领取物资,井口超市管理人员实现领料单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将其递交给物资管理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凭借这些信息实现出库手续的办理。另外超市管理人员实现对于库存的盘点,结合施工工序环节,明确所需的物资,对于物资管理部门提出补充物资的要求,并且在每月的月底对于超市物资进行清点,以书面和电子信息的方式进行录入。

显然这种井口物资超市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其一,有利于改变原来古老低效率的物资管理组织格局,实现了各项管理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金储备率的降低;其二,符合当前统一化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循了市场化运作的规律,并且推动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三,极大程度地便利了生产基层单位,使得生产的过程得以精简,生产服务的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其四,废除二级库物资管理的模式,以创新的物资管理模式来进行,符合煤炭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提升煤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2 煤矿井口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的策略

煤矿井口物资超市的建立,在改变煤矿生产的物资管理模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实际上煤矿井口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效能的发挥,还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注重对于煤矿物资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煤矿物资超市的构建,需要对煤矿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只有充分了解煤矿物资管理工作的缺陷和不足,才能知道如何更加高效地构建煤矿物资超市,切实地发挥物资超市在供存货管理方面的最大价值。为此,笔者建议应该积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邀请同行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集合企业内部在此方面经验丰富的职员,矿长,生产队队长,供应科成员,财务部成员,企业管理部门成员,形成煤矿物资管理调研团队,从经济性和可行性多个角度对煤矿物资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其二,要求从数据方面对于当前煤矿物资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建立物资超市可能实现的物资成本降低数据进行预测,由此给予决策者更加直观的物资超市构建效益,为制定物资超市的构建方案打下信息基础。

制定科学合理的井口物资超市的筹建方案

物资超市的筹建方案,不仅奠定了物资超市效能实现的基本格局,还是影响其供存货管理效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保证井口物资超市筹建方案是科学的、合理的,是很值得去探究的问题。一般来讲,在确定方案合理性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其一,做好煤矿井口地质情况的调查,根据后期实际生产环节规划方案,一般会在井口和副井口之间的距离建立对应的物资超市,保证后期物资超市能够服务于整个生产环节;其二,从形成的角度对物资超市的便捷性进行分析,保证最大限度的便捷生产,使得其物料供应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其三,物资超市构建方案除了要考量其后期效能的发挥,还需要将超市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考虑进去,保证其能够在理想的环境下进行各项物资管理工作,也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的。比如,给予其设置专门的工作台,保证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注重对于井口物资超市各种物资设备的投入

物资超市的建立需要投入对应的硬件设备,这是保证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效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此方面也应该注重管控,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几个环节的工作:其一,制定煤矿物资超市构建的基本物资设备标准和规范,将其作为奖励物资超市的依据,使得井口物资超市物资设备的投入是符合各项要求的;其二,注重对于超市构建的硬件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超市货架设备,从稳固性和安全性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其后期效能的实现;其三,保证物资超市面积的合理性,实现对应配套设施的完善,并且制定明确的物资超市设备管理规范和制度,实现对于超市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实现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流程的标准管理

前面提及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流程要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最大化发挥物资超市在供存货管理方面效能的关键所在。对此,应该着手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实现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考察已经纳入物资超市的企业,对于其已经成文的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流程进行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现对应管理规范的调整和改善;其二,在日常的物资超市管理效能发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其中的管理缺陷和不足,积极实现对于现有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其与实际供存货管理的需求是一致的;其三,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定期对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流程进行价值分析,以找到其中的管理漏洞,以便采取对应 措施 来改善调整。相信随着上述几个步骤的开展,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的制度将会不断完善和调整,由此发挥更大的效能。

3 结 论

综上所述,以物资超市建立的方式,实现煤矿供存货管理模式的创新,的确能够在实现生产成本降低,促进物资管理工作效益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在当前煤矿生产企业之间竞争趋势加强的背景下,积极引入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新模式,的确可以形成全新的煤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引导煤矿生产朝着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煤炭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物资超市的价值,就会积极在此方面加大投入,由此切实发挥其在物资超市供存货管理方面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张伟娜.供应链环境下发电企业的物资超市管理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2]王小滨,卢建军,卫晨.基于物联网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管理系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6):94-97.

[3]周建平.基于ERP平台物资超市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10):50-54.

[4]张玉建,陈新永,朱心亮,等.井口物资超市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的应用[C].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2010:6.

[5]刘涛.对某企业物资超市管理构建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2(30):21.

摘要:存货作为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企业及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必须重视存货管理。本文就存货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存货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内部控制

一、存货管理的内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其区别于非流动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会有计划地购入、耗费和销售存货,它是供产销环节中必不可缺少的资产,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当通过正确的存货管理方式,分析并查明企业存货占用不合理及形成积压的原因,以便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存货储备,降低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最终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效果。

三、目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管理理念不健全。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理念。企业往往只重视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而对于机会成本损失、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间协调困难,扯皮、推诿现象严重。另外,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者已建立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良好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使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

(二)存货内部控制薄弱。有的企业将存货采购、保管、验收都兼于一人,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势必会造成管理人员的徇私舞弊。部分家族式企业,还会出现管理职位形同虚设且缺乏对相关制度的认可,在雇佣员工时,常会选择亲戚朋友,对其专业知识没有过多要求,进而不能对存货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必定存在不如同行业产品质量的问题,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存货账实不符。在采购环节,企业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但购货发票未到,期末没有暂估入库,甚至出现红字余额;在领用环节,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或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在入库环节,完工产品已入库,但并没有相应的账簿登记;在销售环节,实现销售时,由于保管人员没有及时记录,导致相关会计人员不能够对销售收入作及时的处理,没有按实际销售收入结转库存产成品,形成大量的账外资金,导致存货账面与库存数额不一致,造成账实不符。

四、提升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全面的供应链成本理念。企业经营管理者层必须重视存货的管理,对于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应该足够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加强对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管理制度的学习,要积极参加 财务管理 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存货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存货管理环境,从而为存货管理提供保障。

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管理外,还应该让企业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企业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必须要重视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采购、验收、仓储、领用、销售、付款的各个环节,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首先,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 岗位职责 分明,并保证存货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企业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第三,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

(三)加强存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采用与之相配套的存货管理软件,建立企业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存货资源信息化统一管理、数据共享,有效阻止与存货相关部门的各自为政、信息阻塞、账实不符、随意性强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效率。

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人、财、物、供、产、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林梅.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的几个重要措施[J].时代金融,.

[2]贾伟.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

会计存货管理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存货管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的内容,库存会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且贯穿着整个生产的流程,具有占用资金大的特点,而且品种繁多,特别是业务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针对存货的管理至关重要。提高库存的工作效率,强化库存的管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通过实践中企业管理过程库存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探索库存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出合理化的库存管理战略,强化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地位,提高市场竞争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库存管理

一、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流动资产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期间存货会占据较高的比重,因存货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存货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持续经营的水平,关键还在于内部的存货管理,存货占据企业的关键性位置,合理的规划好企业的存货,才能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防止可能出现的存货问题。现阶段,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较为落后,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存货的最大价值将会难以实现,所以企业更应该密切的关注于此问题的研究。

当前,存货管理问题是中小企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存货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目标。流动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还是企业财务收支保证的关键。针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可以确保企业实现内部自我的调整,存货管理部门彼此间形成制约和监督,对现实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中,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具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无法衡量的价值,但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上仍然会暴露出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其中存货管理的意识淡薄,只有更好的完善存货管理,才能降低存货管理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库存积压现象较为明显,存储量设置较为不合理。很多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往往都是被库存所占用,很多中小企业的仓储管理较差,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额度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这样会大量的占用资金,阻碍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周转,尤其是存货储备资金占用的明显,占流动资金总额的比重较大,资金管理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有时会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部分中小企业存货资金的管理占用资产总额的40%左右,虽然各个行业的标准不一致,但是其所占的比重来看,仍然是属于较高的比重,其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企业还是疏于对其的管理,导致流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不严加的管理将会导致资金周转的速度逐渐成下降的趋势,长期来看影响是巨大的,达到一定的影响后将会严重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库存管理人员岗位职权划分不清,内部控制制度职能落实不到位。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目标,但是盲目的追求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弊端,例如内控管理上制度设置不合理,部门的人事管理较为落后,一个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仍然普遍,在加上很多岗位在设置岗位时就没有明确岗位的职责,往往没有特别专注于库存的管理,对最初存货的购买等如果稍加注意,就会避免可能存在的存货滞留,有时很多工作人员忽视对存货的保管,在相关数据的记录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记录数据往往是应付差事,结果就是丧失了大量的库存浪费。

3.第三方物流没有真正的应用,合理优化内部和外部物流资源是关键。传统上只是简单的对内部物流进行管理,长期形成一定的惯性,因此,整合物流资源上却忽视了对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仍然坚持原有的内部自营物流为主,长期还会忽视很多内部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纵观存货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积极有效的整合,真正的整合好内部资源,才能真正的利用好物流资源。对外物流管理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利用率较低,往往观念上较为传统,没有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由于内部物流的长期使用,导致成本较高,虽然好似节省了一定的外部费用,但是根本上还是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部分的成本费用,影响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存货内部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弊端。传统物流没有将供应链很好地管理和整合,给企业的竞争策略带来阻碍。传统观念上只是简单的分散物流管理,缺乏供应链的整合认识,忽视整合带来的价值。对建立全面的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只是成本运输管理,以及仅仅是采购成本的管理模式,忽视机会成本的损失。很多部门忽视对物流管理,特别是对其的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的各个部门间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只是进行相互的'推诿、相互扯皮,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强化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应对策略

1.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力度。仓储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企业长远的发展,这样特殊岗位的培训工作,是企业进行仓储管理的关键,尤其是选好优秀的仓储管理人员是库存管理的关键。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置重重关卡,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强化考核力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对专业用具的管理,良好的培训学习管理,会调动工作的热情,加强岗位的归属感,使之通过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快速的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员担任重要的岗位,例如实行周期性的岗位轮换,定期进行盘点库存的工作,加强对财务核算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2.仓储管理上选定适合的存储结构,例如在订货管理上选择合适的订购方式,明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后,在确定最佳的库存存储量。还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进行合理的计算,计算出最佳的采购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采购基数,以此确保量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保证内部存储环境。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及时订购相关数量的库存产品,防止不必要的产品积压是关键,目的就是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降低总成本的目标。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年发展,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经济制度越发完善,监管部门权责更加分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存货的管理一方面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防止存货的不足;另一方面加速存货参与周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

目前,由于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所以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停留在单打独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限额和数量控制,从而造成存货积压,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产品生产不畅、资金积压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普遍机构设置不完整,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批准采购与验收材料的权限经常由仓库主管一人所拥有,同时该部门负责对所采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保管,这就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容易使内部人员,特别是仓库主管利用存货获取个人利益,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偏重与内部物流系统的利用,而忽视了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一般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都包括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等过程,这便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显然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而且,在存货管理中,它注重了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不够重视。在管理手段上,中小企业更多注重运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却没有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来优化存货管理。

(三)存货计量的方法不恰当

中小企业在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上不够合理,不仅在材料的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方面人为的因素比较多,且对发出的存货,采用了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的存货计价存在随意性的特点,一方面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额及构成情况;另一方面影响损益表的真实性,使其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实现的利润与发生的亏损情况,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再一方面就是影响各项比率指标的分析,从而使会计资料的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分析与决策。

三、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的一些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存货的购进计价方法、发出方法、盘存方法,并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设置明确的请购、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对于人员较少的小单位来说,有的岗位职责可能会交叉,对于交叉的这些岗位,管理当局更应该关注职员的尽责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存货管理是由管理人员执行的,所以要加强存货管理必须从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

(二)制定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存货采购流程

首先,是为了保证企业不间断的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其次,为了满足产品销售批量化、经常化的需要,更应该有足够的半成品、产成品存储量;再次,为了保证企业均衡生产并降低生产成本,应有一定的存储量;最后,为了避免或减少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意外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应有一定的存储量。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存货科学的采购和控制库存量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改善企业存货存储过程缺陷

入库过程是材料物资经验收合格后入库并录入入库单的过程;出库过程是物资需求部门按照原需求计划提出领料申请,经物资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料并录入出库单的过程。对出入库工作的管理,关键问题是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每月对所有入库单、出库单进行核查,并形成财务凭证,实现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的结合,至此完成物资在库存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企业存货核算管理

存货核算管理系统是企业通过应用物资管理系统实现效益目标。对存货进行管理与核算,就是要通过对各项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及时准确地将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上,并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存货的耗用状况,实现物资在价值形态上的管理,动态地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情况的分析,为实现最佳储备提供依据。在管理上,企业应特别建立应用机制,定期对企业存货成本构成情况、存货资金占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效果情况进行控制与监督,同时,在特定条件下,不定期地对物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的或全面的控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吉文丽。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和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5)

[2]王利敏。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斯雯。企业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

摘要: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存货管理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要务。文章从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存货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企业供需平衡的根本保障,没有存货,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然而,他也是企业的“坟墓”,一旦管理不善,存货造成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以及由产品技术更新过快造成的存货淘汰,就会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存货资金沉淀过多,增加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和存货风险成本,可能把企业拖入深渊,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有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准备出售的产成品、仍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所要耗用的原材料和物料等。企业存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能调节生产负荷、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等,过量存货或存货不足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过量存货会增加存货保管费用、占用过多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灵、降低了材料或产品的质量、存货不足时则会影响企业服务质量或是造成企业停工待料等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加强存货管理是维持企业生产和销售均衡的需要,充足的存货一方面可以节约采购费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生产正常进行,实际上即使市场供应充足的时候,存货也会出现问题,如供应距离、运输过程出现的种种故障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存货来维持生产或销售的均衡需要;其次,加强存货管理是考虑采购成本的需要,批量采购相对于零星采购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费用,但过多的存货也会占用较多的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此企业应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在二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视不够,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对存货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仅是停留在保证正常生产和销售的这一层面上,对企业的销售数据和存货历史数据分析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存货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中。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欠缺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是即使有相关制度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存货管理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验收人和采购人往往为同一人,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徇私舞弊的风险,且企业对于单价小、规格多的存货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管理办法,不利于企业做到全方面的控制。

第二,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中小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还处于初级模式,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多采用手工操作或计算机管理并行的方式来管理存货,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存货核算不准确,账实不符,无法对存货进行及时监控,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虽然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但这样的系统稳定性、准确性较差,除记载存货的收、发、存的数量外,其他方面数据很不健全,与供应商也不能联网,存货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常会误导企业采购行为,存货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造成存货脱销或积压,无法实现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缺乏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是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过于忽视存货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情况,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和销售预测,仅凭感觉进行采购,不能按物资实际需求量提出采购申请,无法对存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控制,没有形成采购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容易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不合理状况,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采购计划,中小企业采购中常出现频繁采购现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第四,存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突出。一是中小企业在职能分工上不尽合理,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人材料采购、验收和产品销售等可能均由同一人来完成,容易出现质次价高、缺斤短两、企业资产流失等现象;二是中小企业人员监管制度不规范,例如一些中小企业仅凭采购人员提供的发票入账、报销,容易滋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相勾结的行为;三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均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或是相关职能被弱化了,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忽视对存货的仓储、保管、领用、报废等方面的控制。

三、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存货采购控制,。由采购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审批后再进行采购,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确保采购合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验收方面,相关部门应就运单、发票、合同进行严格验收,建立保管责任制,保证存货安全,在资金支付结算上财会部门应就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等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付款。其次,完善领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出库制度,做到只要存货发出,就要严格填制存货出库凭证,建立存货定期盘点清查制度,严格按照存货盘点单要求记录当前存货情况,确保账实相符。再次,完善销售管理制度,规范销售发出存货提取程序,要求见单发货,并要求财务人员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加强存货管理。

第二,加强存货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信息化的推进,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存货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处理信息及时化通道,便于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动态了解存货信息,以实现企业存货资金的有效管理,保持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将企业物资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各部门或是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对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阻止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阻塞、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完善采购计划。一是规范采购行为,对采购货物的品质、价格、数量等进行动态监控,增加采购透明度,要求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价格低、质量优的供货企业;二是运用科学方法计算存货成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计价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工作繁琐且工作量大,需要有专人负责,随着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建议使用个别计价法进行存货计价,这种方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三是提高采购计划人员综合素质,采购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第四,采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式,控制最佳库存量。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包括:ABC分类法,依据存货成本价值和用量大小、重要程度对存货进行管理;定量订货模型,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最佳库存数量(订货点)时便按规定数量进行订货补充;定期订货模型则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补充库存,每次订货数量不同,其需要连续盘点库存以便达到订货点就发出订单。另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来实现最佳库存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将传统供应模式产生订单进行补货改变成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进行补货,是在企业与供应商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双方成本最优原则,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的策略,控制最佳库存量,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供应商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进行JIT操作。

第五,加强存货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与供应、销售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严格采购和销售制度,有效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存货业务岗位责任制,要求相容职能相分离,如存货请购与审批、采购的验收与付款等,确保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存货管理的授权审批方式、程序和权限,严禁未经授权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四是完善存货业务流程控制,包括存货的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处置等环节的工作控制,确保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存货管理的全方位严格执行,并进行合理的奖惩。

总之,一直以来存货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重视存货管理,改善存货管理,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果,保障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培行.探析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9).

2.王娟.也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问题[J].经济师,2012(6).

3.徐文静.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企业导报,2011(1).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存货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淡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按时交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延期有可能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因此要如何才能保证能按时交货又能够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存货管理 问题 途径分析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科学、高效、完善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尤其在中小企业, 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来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的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信息不准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2. 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准确记录

在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采用合理、科学的 方法 进行核算、计量,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大许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存货的电算化管理。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仅靠人工操作已远远无法满足存货管理的需要,无法保证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部分企业经营者有意粉饰自身业绩,因此不真实准确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

所以,存货的主要构成项目,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库存商品的出入库记录等,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在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3. 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导致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 经验 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科学采购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挤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储存不合理和存货积压,致使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就会盲目采购大量存货备用,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或者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可能因为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 制定详细的存货管理岗位分工以及岗位权限规章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都不够明确。因此首先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存货管理人员最好将各个职责区分开,领用单的填制和盘库人员分开授权,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也避免了同一个人可以做假账的行为。

2.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利用现代科技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

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尽可能地使存货的账面计价结果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销货成本的确定更为准确。此外,人工核算、计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还应尽量实现存货电算化管理,通过相应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保证存货核算、计量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并根据自身组织构架和行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3. 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

(3)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 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 ~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论

要做好存货管理首先要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制度,其次是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将库存量降低到最小,减少资金占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企业的存货管理做好才能让企业不断运营。

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有关存货计价的毕业论文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影响nbsp;论文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在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减少了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可能,使得存货的核算更加客观,科学,合理。nbsp;关键词:新准则nbsp;存货nbsp;影响nbsp;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旧会计准则体系在多个方面对存货产生影响。nbsp;一、对存货入账价值的影响nbsp;按新准则的要求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nbsp;(一)对购入存货价值的影响nbsp;购入存货的成本是采购成本,通常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在工业企业会计存货的核算中这一部分始终作为存货的成本在进行核算,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核算中往往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包储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而且旧准则是认可这一会计处理的。新准则取消这一规定,意味着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不能再搞特殊化。因此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有一定的影响。nbsp;(二)自制存货成本的影响nbsp;自制存货的成本主要指的是需加工的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因为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nbsp;同时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就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飞机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这些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却是没有提到的。nbsp;(三)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影响nbsp;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旧准则中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这次新制定的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原准则规定的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nbsp;二、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影响nbsp;新企业会计准则除对存货的入账价值产生影响外,对存货发出计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nbsp;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原用“后进先出”法,且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如家电、金属加工类等上市公司,若存货价格下跌,在明年年报存货核算法改变后,其利润可能出现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nbsp;其次从具体方面来看,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面有了新规定。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次摊销法等。新准则不认可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的分次摊销法,因此将它们通过待摊费用列支,以后分期摊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的做法已经不再符合规定。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者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nbsp;三、存贷期末计价的影响nbsp;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计量。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按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nbsp;存货的可变净值是指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存货

会计专业的,有很好的推荐的

浅谈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摘要: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将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日常会计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时再采取后进先出法进行调整,财务报表则同时列报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成本与其相关联的收入实现较好的配比。关键词:存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选择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资源,其周转速度直接影响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存货的计价是确定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依据,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品种更新速度很快,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较大。因此,对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则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准确估计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经营状况,而且能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还能紧跟市场需求动向,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本文试就存货发出计价的先进先出法及后进先出法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旨在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存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例如,对不能互相替代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无疑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在存在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个别计价法就不胜其烦。此时,就须在其他存货计价方法中选择。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盈亏、所得税负担、现金流量和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尤其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时。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负担的所得税和获得的净收益产生影响。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由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的不一致,这就出现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格法等。对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实质上是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由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各种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表现在:①由于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后购进的存货为库存,这样在物价比较平稳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实成本,符合物价变动态势。但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结果就大不一样了。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但由于销售成本的结转是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即按最初较低的进价结转,这就使得结算出来的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②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使得企业期末存货价值高估,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下,若遇到结构性调整或普遍性经济危机,某些原材料价格突发性下跌,高估存货就难以变现,从而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这显然有悖于谨慎性原则。反之,当物价持续下跌时,就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同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①由于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这样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必须使得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而发出成本较高。但因近期收入较高,这样较高的收入恰好与较高的成本相配比,而且以此计算出的盈利也能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的获利水平,并且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因素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②由于发出存货已负担了较高的成本,而库存存货成本较低,这样,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如果商品的售价较高,较高的收入则可以抵减较高的销售成本,如果在未来经营中遇到突发性经济危机,售价下跌,则收入减少。但由于库存的存货成本已经很低,这样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不会大幅度下降,从而有利于保持企业整个经营期内盈利水平的均衡。③最后,从纳税的角度看,由于在某一会计期内,计算的销货成本较高,企业所得税支出就减少。当然,这并不等于企业纳税总额减少。这是因为,在未来某个时日,企业先购入的存货最终要发出,但由于其成本较低,因而获利就较多,从而使纳税增加。所以说,采用后进先出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表现为早期纳税少,后期纳税多,虽然纳税总额不变,但由于推迟了交纳时间,从而使企业无形中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三、不同目的下企业存货计价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考虑诸方面的因素,而采用任何一种计价方法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先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的适应存货管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后进先出法与此恰好相反。1·企业如果从纳税的角度考虑,则应选择后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配比原则,如实反映企业的当期利润水平,同时还可减少分红支出,推迟交纳时间,享受“无息贷款”的好处,特别是市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可防止因经济危机、整个社会物价指数下降时,高价存货不能变现,而使企业持续经营被迫中断的危险。2·企业如果基于增加盈利的目的,则应采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的选择。一般来说,利润的大小是评价一个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负责人在位期内政绩的重要标尺。另外,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资本”。但作为企业经营者本身必须清楚,这种较高的利润,隐含着因存货利润而造成的虚增利润,是一种眼前利益,对于未来经营中的各种不测因素,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的差异是难以弥补的,如果根据客观情况及利益权衡的变化频繁的在两种方法之间不断地转换,势必与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相矛盾,会给人留下“粉饰”和“调剂”的嫌疑。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同时报告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会计信息。这也意味着税法应该允许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与计算应缴税金时采取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致。否则,会与税收法律相冲突。我国税法目前尚无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计算必须采用同一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明确规定,故上述方案也是可行的。具体地说,由于先进先出法与存货的实物管理、存货销售价格的确定、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相适应,且这些管理及决策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是定期的,所以,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期末时再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调整,以发挥后进先出法可以减少所得税支出的优点,财务报告则同时列报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如何实现上述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对现行的存货核算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方法如下:一是设置“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和“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帐户,分别核算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和利润确定的差异,其中“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帐户是一个资产负债表帐户,作为日常按先进先出法核算的“存货”帐户的备抵帐户。“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帐户是一个利润表帐户,其每期发生额即为“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帐户期初、期末余额的变化额,根据该帐户的发生额对先进先出法核算的税前利润进行调整,纳税利润申报表则直接根据调整后的税前利润填报即可。对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处理,根据所得税会计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而有所不同。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则直接根据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则应以先进先出法核算的税前利润相应的所得税税率确定借记“所得税”科目,按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应交所得税金额贷记“应交税金”科目,二者的差额贷记“递延税款”科目,举例如下:某企业存款日常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本年初无存货,本年购货4000万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年末的存货值为1000万元,全年的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其他费用为800万元,所得税率为30%,税法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如果按后进先出法核算,则年末存货价值为900万元,销售成本为3100万元,期末对日常按先进先出法核算的结果进行调整,可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1,000,000贷: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1,000,000期末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1000万元减“后进先出法计价准备”100万元,“存货”(后进先出法)900万元利润表上则列示:销售收入:5000万元减:销售成本(按先进先出法)3000万元销售毛利:(按先进先出法)2000万元减:其他费用800万元税前利润:(按先进先出法)1200万元减:后进先出法利润调整100万元税前利润:(按后进先出法)1100万元应交所得税根据调整后的税前利润计算,应为330万元,若该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则利润可直接列示所得税费用330万元,净利润(按先进先出法)870万元,净利润(按后进先出法)770万元,若该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则利润表所得税费用360万元,净利润(按先进先出法)840万元,净利润(后进先出法)740万元,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递延税款”30万元。综上所述,发出存货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企业应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使用,就一般意义而言,只要选用的计价方法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使成本与其相关联的收入实现较好的配比,这种方法就是可行的,企业在同一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应说明理由。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存货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讨论   这个可以哟   你字数内容要补充一下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摘要:上市公司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披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治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亿元,89家虚列利润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亿元,虚减资产亿元;虚增利润亿元,虚减利润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参考文献1、赵煊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薛祖云.会计信息与市场管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张俊民.会计监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3月4、中凯,郑小平.如何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 [J].《企业参考》,2004年5、唐俐.正确计算和运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6、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毕业论文检测系统软件 ,有免费试用优惠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