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2024-07-06 10:38:14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论文知网

(这里再教你怎样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吧!)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 一、认识什么是乡土地理小论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就是写关于自己所生活的或所熟知的本村镇、家乡及社区等周围环境地理事物的文章。 该文章与学生所写的作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它是一篇小论文,也就决定了它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不能象作文那样进行大量的夸张想象抒情等。所具备的应该是要依据事实情况进行写作。所应用的语言可以是比较平实性质的。 其次,该文章是属于乡土的应该体现乡土性。什么是乡土性呢?实际上来讲就是你所居住的或者熟悉的本村落、本家乡或本社区等周围的事物或现象等等。 再次,它是属于地理的小论文应该体现地理性。写出来的文章不能是与地理无关的文章。比如说数学的问题或者抒情的散文诗歌等。它应该体现的是你家乡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文章。比如说关于自己家乡的民俗,环境,人口,资源甚至社会现象等等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它们的发展进行预测、解决的文章。 二、如何指导写作乡土地理小论文? (一)选题指导: 这个步骤很关键,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选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范围不能大。大的范围写出来的文章会比较松散、没有凝练。因为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分析的时候会很不到位,解决的时候会出现碍手碍脚的情况。那么具体应该是要所熟悉的范围,最大的最好不要超过本家乡的范围。可以是家乡的一条河、一条公路、一个湖泊水域或者是一种民俗、手艺的传承等,也可以是一个社区环境、一条街道、一个市场、一幢楼房,一种观念的问题等等。范围小的好处主要是分析的时候可以比较到位,也比较好分析,出来的结果会比较精细,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比较透彻,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文章也应该会比较有竞争力。(二)命题指导: 简单讲就是给文章命名。可以是在文章写作之前也可以在文章写作完之后来命名。命名要求不能含糊,一定要明确,简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写什么事物。最好是比较有创意点的,比如说概括为一句诗句或一句朗朗上口的话或者几个明确的词语组成。如果没有朴素点的题目也可以。命题可以是一个主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主标题一个副标题的形式。可以是陈述式的也可以是问题式的。(三)写作过程指导:(传统式指导为原则) 1、开题:开题可以点出所写的事物或者现象的的地理位置或范围情况。这样有个好处是让人一目了然就知道是一篇关于地理的文章。开题所使用的语言最好不要拖泥带水,也不大需要太华丽的修辞。可以是比较平实朴素的语言。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写什么东西。 2、阐述事物的情况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个步骤就是要写出你说写地理事物的具体的情况并找出它们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两步走: (1)阐述事物出现的现象或者目前的发展情况。 (2)提出事物所出现的问题。 因为学生平时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全面,学生可能要进行实际的调查,访问,咨询,尽量了解目前的具体情况。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实地观察思考、参阅书报、网上了解与实际询访相结合,实际询访可以询问自己的家人、长辈、同学朋友、亲戚,左邻右舍等等,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调查表进行实际的调查或者到实地去拍摄有用的图片。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判断分析,如果是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的你就自己总结成一个问题并用平实科学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写下来。那么可以先写现象再总结问题也可以反着写。先写问题再写你所认为的现象。如果是图片式的可以先图片再在图片下说明现象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要尽量全面体现所写事物的具体问题。 3、分析问题:对于上面事物所出现的各个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分析或者不够全面,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为了避免这点,可以要求学生叫别人帮忙分析,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调查询问。询问的人群最好是比自己有见识或者年长的或者比自己对该事物熟悉的人。当然如果自己有独到的看法也可以。老师们也可以进行从旁协助分析。最终分析的结果要求学生要懂得选择合理的分析结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分析结果写下来。要一个问题针对一个问题写,不能笼统写。这样才会比较精细。 4、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要针对上面两步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分析问题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实际性的解决,而且最好要一一对应。这样文章看起来会比较有逻辑性。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有好几种。那么就要求学生要有选择地进行阐述。要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比较有创意的解决办法。解决的措施要求学生自己先尝试想,再找别人或者长辈咨询,对比所得到的各个想法,把最合理的写下来,老师要从旁进行协助建言献策,或者帮忙选择。5、结尾:文章最后要进行小小的总结。总结的词语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话。但是不能太多。建议用发展式或期待式看问题的方式来结尾。 三、操作过程说明 1、讲述写作要求及方法:根据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全年段指导。可以适当贴出范文让学生参照。提醒学生外出询访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尽可能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2、布置写小论文:要求每个学生先写一篇上交,可以网上或书报杂志参照部分资料,但是不能照抄。 3、选择小论文:老师对学生上交的文章进行有效地选择。主要是选择写作能力比较好或者比较有创意的文章。 4、确定学生的题目并进行具体指导:把所选择的学生逐一进行具体指导,对各个段落的语言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充分指导。然后重新写一次。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一般要反复进行多次修改。 5、定文章:确定每个学生的文章并按要求上交参加比赛。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

乡村地理杂志

1.《中国国家地理》2.《华夏地理》3.《城市地理》4.《国家人文地理》5.《城市地理学》6.《世界地理学》7《世界历史地理》 这些都是一些著名的介绍民俗风情的地理杂志,其中以《中国国家地理》最著名,如果想买书籍不是杂志,那么像你推荐图说天下,(吉林出版社)这一套书籍,上面分门类的有《中国最美的100个乡村》《世界上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等等,喜欢你能喜欢

乡村地区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也是乡村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的活动场所,乡村居民点与乡村经济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对乡村地区某些问题的地理研究历史较久。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paulVidal de la Blache)及其学生德孟雄(Al- bert Demangeon)、白吕纳,早在19世纪20年代即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乡村聚落的类型、分布、演变及其与农业系统的关系。同时及稍后,德国农业地理学家韦伯(Leo Heinrich Waibel)、奥特伦巴(Erich O. Otremba)等也描述并研究了田块形态、土地利用形态、乡村道路网、农舍、村落等农业活动所引起和制约的乡村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随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乡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乡村人口比重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城乡联系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专业的农民越来越少,而兼营工副业、旅游、服务业等的兼业型农民增多,乡村地区的经济职能由最初的单一提供初级产品向多样化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乡村景观的变化,并出现一些新问题,导致乡村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963年,法国的乔治(Pierre George)在其所著《乡村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最早采用“乡村地理学”这一名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地理学家的重视,70年代以来,由于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以及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乡村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使许多国家开展了乡村地理研究。英、法、美、联邦德国、印度、波、匈、日等国的地理学工作者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有:乡村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结构变化,乡村交通运输与可达性,聚落合理化,乡村工业,乡村人口与就业,城乡冲突与乡村城市化,乡村景观演变与乡村功能分类以及乡村规划等。国际地理联合会也于1976年成立了乡村地理委员会。许多学者还重视评价政府政策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这几部关于各地民俗、风情、地理的全套书内容还是非常全面的,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有介绍

另外这些书籍 古籍阁  有电子版的全套书,不妨去查看一下

书籍目录:

《中国风物志丛书-北京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大理海东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大埔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河南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江西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连云港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龙溪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南京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上海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苏州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扬州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浙江风物志》《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中、下三)》《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pdf《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上、下卷)》《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

乡村地理学研究综述论文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可以写。具体要求?

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居民点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聚落所在地的地理条件;聚落的分布,揭示聚落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聚落的形态,这是聚落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聚落组成要素,聚落个体的平面形态,聚落的分布形态,聚落形态的演变,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民族、人口、交通、产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settlement),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不仅在聚落内部有各种企业商店进行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而且聚落内部也进行着农副业生产以及文化娱乐活动。聚落是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心。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聚集中心,具有多种功能。首先是居住功能;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社会功能。聚落地理学(Settlement Geography)又称居民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聚落形成发展、组合分布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聚落本身,按聚落规模和性质大小,又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学(Rural Settlement Geography)和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两大分支学科。乡村聚落地理学又称农村聚落地理学,也有人称为村落地理学(Village Geography),是研究乡村地域人类聚居地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着重研究乡村聚落的形成、功能、组合分布、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1]

聚落地理的论文没问题的 原创的

乡村地理学研究进展论文

乡村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是乡村聚落地理或称村落地理以及农业地理。现在研究领域已经扩大到许多其他的方面,例如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乡村人口的变化,乡村环境,乡村产业结构、劳动、职业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乡村的居住、交通、服务供应、文化教育等。乡村地理学把乡村作为整体,从区域性、综合性的角度,研究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乡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乡村地理学的主要进行乡村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乡村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乡村地域类型和功能分区的研究;乡村聚落的合理布局和乡村城镇化的研究;乡村生态环境的研究;乡村人口职业构成和劳动力转移规律的研究;乡村聚落、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总体规划。

可以写。具体要求?

聚落地理的论文没问题的 原创的

乡村作文教学论文

我想我来可以的。

[摘要] 小学作文 教学是小 学 语文 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 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写作能力 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导致每次写作时,都怕写、难写,从下手,“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 数学 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结果写出来的作文, 自然 千篇一律,内容虚假不实,空洞无力;语言干巴巴,毫无生气;缺乏 想象力 ,东拼西凑;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汲取他人的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课时不厌其烦地去努力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的途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我国古代 教育 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轻松愉快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 语言文学 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想象。根据多年的教学 经验 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很难使学生思维的翅膀,很难使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实际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第二,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 范文 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 成功 ,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生活是作文和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除了抓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阵地外,最好的方法是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育服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同一个教室里同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并不是教师教学的不力,也不是学生不爱学,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只注重作文基本方法的教学,多是谈怎样审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这些方法需要教,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内容的教学上,这个“内容”,从文学理论来讲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观(包括 美学 观点)所认识的、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观象,以及作者对这一现实生活现象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说,写文章就是作者写对他所写的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认识。 三、想象的翅膀, 提高想象能力。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 思维方式 ,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的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 四、 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其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多练。由于农村小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阅读的、练习的都很少,造成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是这几种综合能力的训练。首先,我们要抓住小学生都爱听 故事 的特点,因为他们好奇,教师要选择好学生喜欢的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科幻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完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说话是 拓展 思维,广开学生言路的最佳捷径,是为“写”作为坚实铺垫的,所以要着重训练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最后,听说读写相结合。写是重点,听说读是练习写的基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然后引导他们仿写。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练习的最初形式” ,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学习写作,仿中求创,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再引导他们改写,续写,要写出好文章,在具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多练习。世界级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整整用了十年的练笔时间,后来方才出名,这都说明了“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a("conten");

我可以给你帮助的,给我你联系方式呗

一、在学生对乡土文学的收集中感悟写作的内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风俗,一方气度。喀左县的乡土文化,是喀左县人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文学性及艺术性的表述。喀左县的乡土文化用它独特的乐观、明朗的旋律,表现着喀左县的精神与情绪,作为一名生活在喀左县这片神奇而厚重的土地上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所带班级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作文基础薄弱,写作不知从何下手,自己很是着急,这也引起了自己的思索。为了让学生感受写作并不难,并不神秘,写作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好多这样写作的素材与范例,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到自己的周围收集乡土故事、民间故事、民谣,可以向村里的老者询问,也可以问自己的父母、家人,要求大家把好的故事、素材与民谣带回来,在作文课上大家分享。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同学们几乎都是满载而归,他们收集了诸如关于喀左县“金鼎之地”的传说等。更有意思的是喀左县的一个著名古迹“鸽子洞遗址”,有关它的传说就收集了三种。同学们收集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我发觉有的同学把听来的故事都记录下来了,还发现同学们记录得不但很详细而且很有条理,我抓住时机加以表扬,郑重说明这样的记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家概括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写作训练,就是一篇篇朴实无华的作文。这样的收获给同学们带来了知识,也给我带来了惊喜,我因势利导,说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民歌、民谣、传说、诗歌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同样一个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立场、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显示出了写作的多元化,表达出思想的解放、写作的自由。由此引导:写作在格调积极向上的情形下,从不同角度着手,进行写作的拓展、延伸,表达了人们的主观情绪,都是一种可贵的尝试。由此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在收集中感悟写作的真谛,愿意自觉走入写作,也给予写作一片多彩的天地。

二、在对乡土文化的系列讲解里,营造出作文写作氛围

于是,在随后的作文课上,我结合同学们收集的乡土文化,运用作文课开展系列讲座,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营造作文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聆听了老师的讲述,看到这些传递了两千多年的民谣和传说,同学们由衷感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着的喀左人是在用他们的文化创造为中华文明添色加彩,他们也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到自豪与骄傲,也用童真的眼睛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不但唤起对土地的热爱,还在鲜活的歌谣里感受感悟生活是歌谣文学的泉源,带着一颗对土地热爱、感恩的心,似乎寻找到了作文的真谛。每个人都跃跃欲试,由被动到主动,被感动,感悟,从而达到生动,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热情。

三、在对乡土文化的探究实践中,收获一片惊喜

为了让学生感受来自乡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带着学生们到公园古迹等地参观。同学们为老师给他们争取了这样一个机会兴高采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我适时在参观前布置给他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拿纸、拿笔做好笔记,先记录下沿途景点标志牌上的简介和描述,回去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命题进行自由写作。同学们用充满好奇的眼睛,用自己的视觉感受着。整整一个上午,同学们记得认真、记得仔细,离开的时候,同学们还都依依不舍,对喀左文化充满无限眷恋,意犹未尽,满载而归。在参观后的作文课上,同学们激情四射,在作文里或者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不施粉黛都是文字鲜活,我们收获了乡土文化与作文结合的'累累硕果。乡土文化的魅力感染了同学们,他们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从作文里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孕育的博大胸襟与豪迈理想,在学生的描述里感到有一种民族风扑面而来,读后也让我在历史的厚重与恢弘里感受到了《观沧海》的气势,似乎聆听到来自远古的声音,感到了以乡土文化进行作文教学的惊喜——寻找到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

四、结语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写作的道路,在摸索,在探索,在尝试,在自己开展的讲座中,在同学们对乡土文化的收集中,在喀左文化的氛围里感受写作,也逐步构建出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同学们也感到在作文写作中行文的快乐,还有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的时候的成就感,感受到写作着、思考着的快乐,先后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在征文比赛中获奖,也让自己在学生获奖中感受由乡土文化浸润下成功的喜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