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4-07-05 04:11:37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论文格式

广东医科大学的代码是10571。广东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设立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广州医科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入学手册和军训注意事项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等医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广州医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281亩。东风西路主校区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中心地带,南依苍翠葱茏的越秀山,北傍风光秀美的流花湖,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番禺校区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金域检验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以及广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中西医临床、法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麻醉学、药学6个专业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拥有8所直属医院,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四医院是三级综合医院;荔湾医院是一所以全科和社区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附属第五医院是一所以微创外科、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是三级专科医院;另外还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就业率98%。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1门,市级重点课程9门。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是广州市名牌专业。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科学(呼吸系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全科医学二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等3个二级学科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学科是市厅级重点学科。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全球前1%,是广东省拥有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7所高校之一。学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涵盖20个二级学科,16个三级学科),设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校设有呼吸疾病研究所、蛇毒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化学致癌研究所、肿瘤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妇产科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骨科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免疫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13个研究所。设有广东省伦理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窥镜外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药物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省地方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另外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厅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在《自然医学》、《柳叶刀》等世界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CHEST》(中文版)、《JThoracicDisease》。其中《JThoracicDisease》2013年被SCI收录,《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1年被中国核心期刊收录。 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有一批国外著名高校专家被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半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发扬广医大学精神,实施“学科强校、人才兴校、附属医院组团发展”三大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创建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571“广东医科大学学校代码是10571,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广东医科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571。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望采纳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

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

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

历史沿革

广州医学院

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

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

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

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

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

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

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

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广州医科大学

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

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

师资力量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

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

学科目录

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

重点学科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

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广州医科大学论文格式

很多同学在问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广州医科大学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广州医科大学是正规公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广州医科大学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广州医科大学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广州医科大学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广州医科大学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广州医科大学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广州医科大学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广州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广州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广州医科大学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学术堂提供了参考文献格式并举例说明:(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投稿

广州医科大学新生入学指南考试时间入学手册和军训注意事项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等医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广州医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281亩。东风西路主校区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中心地带,南依苍翠葱茏的越秀山,北傍风光秀美的流花湖,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番禺校区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金域检验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以及广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中西医临床、法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麻醉学、药学6个专业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拥有8所直属医院,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四医院是三级综合医院;荔湾医院是一所以全科和社区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附属第五医院是一所以微创外科、康复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是三级专科医院;另外还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就业率98%。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1门,市级重点课程9门。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是广州市名牌专业。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科学(呼吸系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全科医学二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等3个二级学科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学科是市厅级重点学科。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全球前1%,是广东省拥有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7所高校之一。学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涵盖20个二级学科,16个三级学科),设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校设有呼吸疾病研究所、蛇毒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化学致癌研究所、肿瘤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妇产科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骨科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免疫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13个研究所。设有广东省伦理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窥镜外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药物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省地方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另外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厅市级重点实验室12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在《自然医学》、《柳叶刀》等世界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CHEST》(中文版)、《JThoracicDisease》。其中《JThoracicDisease》2013年被SCI收录,《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1年被中国核心期刊收录。 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有一批国外著名高校专家被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半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发扬广医大学精神,实施“学科强校、人才兴校、附属医院组团发展”三大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创建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

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

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

历史沿革

广州医学院

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

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

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

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

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

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

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

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广州医科大学

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

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

师资力量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

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

学科目录

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

重点学科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

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院校代码:10571所在省份:广东省所在城市:湛江市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广东医科大学的代码是10571。广东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设立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广州医科大学报录比

广州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是在3:1左右。

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全系统(含七家直属附属医院)共有在编职工6694人,专业技术人员6112人,其中正高级501人、副高级1085人、博士713人、硕士1509人。

校本部在编教职工763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具有高级职称占。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广州市级教学团队8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医科大学

2019广东医科大学招生研究生报录比没有公布。2019年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报名录取比,所以各类考研网站上都不会有2019年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报名录取比相关的内容。

广州医科大学考研报录比是在31左右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学校师。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论文格式

贵州医科大学是一本大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