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计算机英文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9:04:21

计算机英文专业毕业论文

计算机英语是学习计算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桥梁。计算机英语教材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使用本专业英语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英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一: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训设计研究

1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时效性和实用性

新技术飞速发展,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概念专业词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如ITinformationtechnology;online;E-merce等都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生和应用的,因此它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显而易见。

专业性与客观性

计算机专业文章一般重在客观地陈述事实,力求严谨和清清楚,避免主观成分和感 *** 彩,这就决定了计算机英语具有客观性。

专业术语多

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DBSMDatabaseSystem资料库管理系统OperatingSystem作业系统.

缩略语经常出现

如:MBMotherBoard:主机板,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萤幕USBUniversalSerialBus:通行序列汇流排;

合成的新词多

如:input出入;output输出;Personalputer:个人计算机;

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和名词性片语和长句使用频繁

如:Someapplicationpackagesofferconsiderableputingpowerbyfocusingonasingletask,suchaswordprocessing;others,calledintegratedsoftwareoffersomewhatlesspowerbutincludeseveralapplications,suchasawordprocessor,aspreadsheet,andadatabaseprogram.有些应用程式包可就一个单项任务提供相当的计算能力,如文书处理;其它应用程式包,称为综合软体,计算能力略差但也包括了很多应用功能,如:文书处理器,电子表格和资料库程式等。

2如何开展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学和实训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职高专IT职业英语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既有一定IT专业技术技能,又有较强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合理的课程安排

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开设,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一门重要工具。为软体技术,资讯管理,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必修课。

实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实训内容

通过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脑科学相关硬体和软体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训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英语知识,根据看到的硬体装置实现口头表达,以及借助相关工具书和翻译软体,对与自己专业相关文献和应用软体,实现书面表达。了解上机时常见的提示资讯及解释,根据专业方向能看懂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资讯提示。通过本课程实训使学生扫清上机时使用英语软体的障碍,并且使学生具备阅读计算机专业英语书刊的能力,能听懂一般性专业学术报告的能力。

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

1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设计理念计算机英语程开发遵循“劳动过程系统化”的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日常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中渗入实训教学环节,提出集专案确定——专案分析——专案策划——专案管理与评估为一体的系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以专案驱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软体技术专业可以侧重SoftwareEngineer的教学与实训设计;网路工程专业则可以加强puterNetworks的教学与实训设计;而资讯管理专业应侧重DatabaseSystem的教学与实训设计。

2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设计思路计算机英语课程和实训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IT行业人员工作岗位基本职责进行教学和实训设计,紧紧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和实训,取舍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

3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培养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在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计算机英语课程和实训设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专业特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适应计算机相应专业需求的,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术人才。计算机英语是一门实用时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同时要具备对科技前沿的洞察力,更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训环节。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二:计算机英语课内实践教学研究

1.课内实践教学多元化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对于该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任务的程序获得成就感,可以较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回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该门课内实践教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已经采用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IT领域技术方向,运用文献检索方法,自行查询英文文献并阅读翻译,在课堂上用英文对其作报告,并制作英文PPT加以展示,并新增现场提问的环节,培养学生用英文进行学术答辩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实践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多元化的任务方式

除了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学术报告的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IT专业学生是未来IT行业的建设者之一,该课内实践教学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因素。在IT行业中,企业对员工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是必要且多样化的;如测试、编码等初级职位员工只需要阅读使用者介面、操作说明等英文文献的能力;而对于技术研究等中级职位,不仅需要阅读能力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回复英文邮件等;在更高级别的工作如订单签订、专案谈判等事务中,则需要具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计划新增多样的任务方式,如设计一些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的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训练学生英文简历的撰写,再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分小组扮演IT公司面试官和应聘者角色,对职场招聘进行场景模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在工程实践中,软体企业开发人员常常需要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体需求文件和使用者指南,因此还可以考虑与软体工程的课程老师合作,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体需求规格说明书。

灵活布置作业

作业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实用有意义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而非被迫地去做;关于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比如根据笔者学生时期的应聘经验,可以告诉学生大中型IT公司的软体开发职位招聘的笔试题很重视动态记忆体方面的内容,有相当比例该方面的试题,也具有一定难度,而很多中文教材关于此方面的内容往往讲解的不够详实,而英文教材文献六的“PointersandDynamicMemory”这一节对动态记忆体的思想介绍的较清晰,通过此类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仅训练了计算机英语,又提升了学生应聘的竞争力。此外,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利用网路资源来促进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可以鼓励学生登陆各大著名IT外企的网站,上面会经常地提供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宣传的英文视讯和动画。这类视讯短片直观而形象,学生不但学习了新技术和新词汇,同时还锻炼了听说能力,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外企网站上的招聘广告,本专业领域的产品说明书等,上面有大量描述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英语,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结语

该文分析了计算机英语课内实践教学对于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该研究者本身的经验体会,探讨了一些关于该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些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计算机英语是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课内实践教学应合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才能真正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我花了15分钟给你人工翻译,为的是你不被机器翻译蒙,希望你能满意。 The Office family has the very complicated relation with VB and VBA is built in all applications of Microsoft Office components so that objects of Word applications can be operated through VB or VBA and the purpose of recovery of lost password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exhaustive testing method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use VB Programming to clear up the passwords of Word documents through exhaustive testing methods, and add interruption in the process of broken solution so that consumers can interrupt it at any time. Word has offered a wide range of methords to limit access to the user's document so as to avoid unauthorized persons viewing and changing it. However, in the contemporary time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re are so many passwords for users to remember that once the password is lost they cannot open or have access to the document, which, as a consequence, causes very big losses to the user. In order to decode the password, the only choice is to use the exhaustion methods to decipher documents, and to untie the password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s high speed movement in the case of Word encryption algorithm. In the actual design process, I have designed the subject so that it is easy for consumers to find the lost password. Keywords: exhaustive methodd, decryption, WORD documents, passwords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利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中的利与弊,探讨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应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训练。同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经贸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商务英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术语和必要的商务知识,熟悉经贸业务流程,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能掌握商务基本礼仪、经济、贸易等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最终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对外经贸活动的工作,成为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对商务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

商务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交际过程。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基本上局限在教室和课本上,给学生提供的是零商务环境,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极有可能遭遇“环境休克”,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我国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并使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实现。

(一)计算机网络能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Henri Holec提出,学校应该设立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进度,探索学习方法,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等知识,不断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

除了丰富的商务知识外,计算机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可以不必依赖教师和教材。

各种媒体资源及专门的商务英语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或通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广播等多种手段,提高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e- mail) 、聊天室( chatroom) ,或者MOO (multiuser domainobject oriented)进行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多人的共时( synchronous) ,或非共时交流( asynchronous) ,解决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二)多信息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改善信息的识记效果。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曾指出:“我们大概应该努力为正常人本身拥有的本能的直观判断能力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进行的,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提供丰富的画面、视频、影像和文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听结合,图像和声音信息同步输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提高记忆能力,从而比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量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使语言输入有足够的“重复率”。

Van Patten在谈到语言吸收时认为:“能够被吸收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输入中必须有足够的‘重复率’( frequen2cy) 和‘凸显性’( salience) ”。计算机、网络和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商务活动方方面面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找到关于接待、谈判、会议、询盘、发盘、装运、保险等各种商务活动的文字材料,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听力、视频、音像资料。

就商务活动的某一主题而言,比如询盘,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对话资料、听力资料、阅读资料、写作资料及文化背景资料。多种资料中商务术语、商务知识的重复出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层面。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进行国际贸易业务实训,或通过教学软件进行贸易流程的训练。这种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商务环境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环境休克”现象。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误区。

与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相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商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还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录音机的教学形式相比,只是多了光盘、计算机和网络,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为例,一方面,教师过度依赖课件。教师往往将课本内容完全照搬到多媒体课件中,然后借助课件进行讲解。即使学生课后上网学习和网络版的内容也基本是课本内容的重复,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中,就显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其及网络自身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固然生动,但是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过大的信息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课堂上,普遍认为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手段,其特点是:第一,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辅助教授难点或重点) ;第二,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第三,学生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第四,不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第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学上使用的计算机被认为能够增强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因为信息被放大在屏幕上。因此,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只能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而不能真正成为人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Morrison and Lowther, 2005) 。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人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离。商务活动中,许多具体业务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完成。比如,在电子商务( e - business)中,询盘、发盘、谈判、签订合同等都需要通过电子邮件( e - mail) 、网络聊天等方式来完成。

如果单把计算机网络看做是辅助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计算机辅助大大削弱了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可以扩大到教育网站、数据库、电子书、音像制品、学习课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教科书、虚拟图书馆、学习软件、网络交流平台及其它材料,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商务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 1 ]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 J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12) : 23.

[ 2 ]黄秀红。 商务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策略[ J ].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6, (2) : 15.

[ 3 ]肖芳菲。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 J ]. 琼州大学学报, 2007, (2) : 37.

[ 4 ]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 Oxford: Pergamon, 1981.

[ 5 ]Morrison, G. R and Lowther, D. L. Integrating Comput2er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M ]. Pearson EducationAsia L imited, 2005.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英语

这个论文网不错的,推荐你看一下,但愿你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

楼主去网上下吧

你可以去中国月期刊网看看那里的文章挺多的,你可以去那参考一下:

你去网上搜索吧

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摘 要】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方面,各个高校有自己的 教育 方法 ,关于这一专业的高等教育国家目前提出了按方向分类培养这一方案。本研究以该学科的 公共基础知识 为出发点,延着四个方面构建核心课程,由于课程设置延伸不同方面进行,从而能够覆盖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它可以做为这些学科的基础平台,在教学中以不同的核心课程做为基础进行,从而从不同方向形成各自的教学体系。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就业时有可能面临着不同的方向,有的更重注于学科研究,那么就是需要科学型人才,在培养方面学校就要注重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培养。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前言 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分为科学、工程以及应用型,根据不同的分型将会对这些学生未来的培养方面区别对待。根据培养方向不同,计算机专业学生将被分为四个专业进行招生,学生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学习,而不是范范的按照统一的大纲进行科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有针对性,对于计算机行业内不同的需要进行培养,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2007年确立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 课程内容 对于核心课程的设立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了,这些课程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包括 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等八门课程,这些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专业技能学习做铺垫的课程,应该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虽然它们都是基础课,但是由于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不同,故学习基础课时也要结合学生们的专业方面而有所不同。 培养科学型人才的教育则更注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充分掌握后才能灵活性的进行发挥,对于他们的教育,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更高、更全面。而培养工程型人才则对理论要求要相对松一些,但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专业学习的需要,会对某些基础课程相对更重视。至于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对其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而这些实践能力的基础就是这些基本理论,所以同样需要重视起来。 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将着眼于不同的问题空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这期间知识则是所有问题的载体。对于这些核心课程,教学者要明确性质以及在不同专业的人才中所占的地位,可以根据方向不同可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方面无论是从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方面,都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教材设计同样要反应出这些特点。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中基础教材的编制都是以同一标准进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材不成系统,对于学科间交叉部分也处理不好,过于追求全面性并不能适应现在高校的差别性教育,使得培养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的教学不能很好的展开。这些核心课程虽然都属于基础课,但是偏重点还是不同的,有的更偏向于理论,有的则偏向于技术,对它们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培养学生的方向不同进行不同的侧重学习,将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提高。 二、 选课原则 (一) 公共要求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被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虽然都隶属于计算机专业,但是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则是不同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问题空间。因为对于专业人员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则需要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有所变化,这时在课程设计时就要针对不同情况而有所改变。无论专业方向有什么差别,但是都是属于计算机专业,因而他们在学习当中也会有一些共性部分存在。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其共性部分,也要考虑其个性方向,基础课程虽然包括内容相同,但是需要根据每个专业设置不同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有侧重性的进行学习,既要涵盖这些基础,又要具有个性化,公共要求不可忽视。 (二) 课程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是需要有一定层次和顺序的,其中既要包括学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核心课程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其后续专业知识打下基础的,因而核心课程的设置要做到能够很好的与专业课程进行衔接,从而整个教学体系才能够形成。在这方面很多高校已进行了尝试,它们在教学中设置了分级平台,在设立核心课程时照顾到不同学科的发展方向,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到自己方向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知识去学习专业知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打造,从而形成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 学时限制 核心课程只是为专业学习做准备的,因而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这些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用其理论知识进行后期的专业学习,因而需要为整个教学计划留有足够的空间。很多高校已将核心课程学时数降低。 三、 核心知识体系 这个体系的建立,就是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建立一定知识基础,体系并不一味强调全面,而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每个专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各自的专业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核心知识结构需要不同的课程组合,核心课程是则是具体的表现。做为一个知识体系并不是简单的课程组合,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基础课程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对待,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而有不同的侧重,它并不是所有完整必修课的集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 摘要: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态势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很强。分析了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重点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趋势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对计算机技术创新过程的了解水平。 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与管理中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创新过程 企业 应用与控制管理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创新过程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创新情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微处理器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器,目前微处理器发展进程中,最明显的是尺寸一直在缩小。当前处理器的微型化方面受制于量子效应等多个方面。从当前处理器发展的情况来看,紫外光源对处理器性能提升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其波长短。实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微处理器的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分组交换技术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分组交换技术发展,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对数据加以分割,并让其长度成为相同数据段,之后再在每一段数据前加入相关的信息,标识数据发送位置,之后再按照该标识来对数据进行传输。其方式是采用逐段方法使用通信链路,大大提高通信效能。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纳米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再加上信息处理量的大增,处理速度变成关键性衡量指标。当前,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依靠电子元件来完成的,所以,电子元件性能还可继续提升。但是,其实现跨越性发展却较为困难,这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发展的高速化。为此,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转向纳米元件方面,这大大提升了集成度。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创新趋势 1.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创新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势必对计算机技术要求将更高,需持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要。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纳米技术发展提速 随着政治经济等的全球化,电子计算机元件将大量采用纳米技术,这打破了电子元件本身性能的束缚,能制造量子计算机或者是生物计算机,实现计算机性能方面的新跨越,这也可以认为是计算机未来发展主流。因为纳米技术不再受计算机处理速度、集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需大力推进纳米技术。在纳米方面实现新突破后,量子计算机与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能力等将快速提升。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体系结构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计算机体系结构在设计上强调多任务并行运算,可采用同一机器进行多任务。为有效提升计算机与用户之间交互性,需侧重集群性计算机系统方面的研究,强化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与可靠性,对改善计算机自身体系结构意义重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体系结构实现新突破。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网络技术 与软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因为网络而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是相辅相成的。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与网络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使互联网云技术发展将更为迅速。未来计算机将与网络关系更紧密。计算机将发展为网络终端,数据、运转软件都在网络服务器内创建。软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计算机硬件性能与操作系统来看,软件本身性能作用是非常大的。从当前使用的系统来看,企业采用工业台式计算机,企业工程区域发展速度加快。数据库方面的作用逐步完善,在数据内容解决方面将不限定在符号、数字方面,在多媒体信息方面还能超越当前的单一代码的文件储存方法。软件性能构成主要是程序语言,这主要考虑到互联网通用性,多种类型语言使用互联网新技术。在工作性能协调方面为软件计算机发展目标,采用网络技术作为支撑,能让不同地域的人一起协同工作。 多媒体性能的进步和发展,是将路由器、服务器和转换器等多种互联网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显著提升,包括内存、用户端、图片等多种硬件性能。使用互联网的人员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去主动到互联网内查询信息。与此同时,蓝牙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大量运用,这使得多媒体通信、个人区域网、无线宽带、数字信息等速度提升加快。未来新一代网络多媒体软件开发,需结合多媒体工作 经验 ,充分发挥计算机 无线网络 ,这出现了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多媒体嵌入化、智能化以及零件化发展较快。多媒体电脑硬件系统自身结构和软件需同步发展,这提升了多媒体性能。总的来讲,多媒体性能自身数字化推动了技能持续拓展。由于多媒体性能提升大大推动了电脑生存与发展,数字多媒体芯片逐渐变成多媒体性能核心。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 计算机技术创新是持续不断的,计算机发展的原则是稳定、显著、快速,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判断。不断的选择,进而有效提升计算机发展进程。因此,与计算机科技对比来看,更需要不断关注计算机的合理性选择和科技使用。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需要推动计算机创新发明 计算机科技产品的很多创新发明是社会需要才出现的,然而,还需要指出的是,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参加人员、经济条件、组织规模等。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和企业相配合会大大推动计算机科技创新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和企业相配合会大大推动计算机科技创新发展。传统、封闭性的科技体制构造、体制 文化 以及体制结构出现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情况相匹配的新变化。从这里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充分依托社会进步的,但是社会进步、社会需求量也提升了计算机发展进程,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出现了一些和其相匹配的科技。计算机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等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此外,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的系统组织、纳米等相关技术的使用,为计算机技术的多元化、高速化与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努力的重点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篇3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背景 200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人数接近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3。这一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计算机专业建设数量大、任务重。然而,高校在扩招的同时,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 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要,必然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密切相关。计算机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计算机人才培养应当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这样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 2.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企业对素质的认识与高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距。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心的素质之一。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3.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亟待大幅度提高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其作用,许多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有效地培养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全方位地加强高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4.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难以与计算机发展同步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教学模式还不够丰富,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学术型人才不应作为主要培养类型,而技术型和技能性人才更适合高职高专等院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工程型人才培养为主。从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专业的角度看,工程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是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演变为软件或硬件产品的设计、项目规划或决策。强化实践能力,注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与企业沟通的能力是这类人才培养的最佳手段。大力培养工程型人才符合地方院校特色,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 二、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程型人才的特征要求,本文从地方高校的角度,以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重点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郑州大学多年教学中,结合地方特色, 总结 出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在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基本理论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采取“理论―实践―理论”循环教学模式,既注重理论教学中各门课程的相互衔接,同时将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论文设计看成一个整体,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某种具体的开发手段,更能全面掌握整个课程体系和开发过程。实践教学中,我们建立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了从“单元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室―实习基地―毕业设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设计能力。同时,我们与企业密切联系,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新模式。 2.主动适应IT企业需求,定制企业需求的培养方案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郑州工业园区和郑州市的IT企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其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跟踪IT企业的发展,分析其人才需求状况,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目前许多高校培养的本科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这一现状,郑州大学与郑州市各相关企业联合成立IT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郑州大学IT专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指导与支持。 3.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设计能力 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上,改变原有实验课中传统实验多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而创新实验少、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试技术多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少的状况,建立了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把有原来固定的实验时间安排改变成灵活的实验时间安排,把原来封闭的实验项目改变成支持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把原来的成批实验方式改变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的实验方式。针对专业特点,可分设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以培养学生专长。 三、结束语 强化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多次在河南省程序设计及网页设计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也始终在98%以上,人才就业面也非常广。目前,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我们在扩大实习基地范围的同时,更加注重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如开展“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IT人才”这一课题研究,希望通过IT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IT企业联盟等松耦型校企合作模式和共建创新实验中心、实习基地等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既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目的,也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实惠,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2. 常工院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从而解决我们身边各种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国的地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因此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各地域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沿海及台湾地区,计算机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重点是大陆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2计算机应用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应用微型化主要表现在当前计算机已经向微型化发展,微型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正是微型化计算设备的应用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的运用更加方便快捷。应用微型化还表现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更受青睐,性价比也更高,使用也更加方便。应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只有更加切合人类使用,更加智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才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说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计算机除了能将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过程进行完美的模拟,还能进行学习、推理、逻辑判断。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且储备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应用网络化是指计算机应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系统的产生都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银行系统等正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化的具体体现。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数值计算领域、数据处理领域等。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增加社会的交往。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低、信息产业化投资力度小、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等。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模式,既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顾及到实际操作,虽然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这样的考核机制是否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以Word操作为例,学生做的只不过是根据所列出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进行修改操作。但是在真正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提供完整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而是需要学生从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撰写和编排。因此我们要考核的因该是学生的标准Word文档独立撰写能力,而不是模仿操作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化设计实施策略

以项目为抓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共识,准确的说就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降低理论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比如硬件和软件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脑组装的模拟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从硬件选配到装机、系统安装、上网设置、常用软件查找等一系列操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拆成小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基本讲解,比如在组装内存和硬盘时,讲解RAM和ROM之间的区别。在网络设置中引入网络安全的概念。这样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于知识的取舍,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模型,计算机数码存储方式等等则可简略带过。

结合专业实际设计项目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使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使他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我才用了一个贯穿项目的教学方法,即以一个水工建筑物实习报告项目为一个整体。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Word文本主体。Excel数据计算与ppt汇报材料制作等等。项目二: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通过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项目学生可以前期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掌握解决的方法。并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今后运用office软件熟练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更为合理互动的考核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