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地球物理学报括哪些专业

发布时间:2024-07-04 06:24:30

地球物理学报括哪些专业

一、机械类、电气类专业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倾斜,机械行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决定着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包括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控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前景仍然被看好。经过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机械类行业紧跟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对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数学好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二、汽车类专业人才预期良好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他说,未来5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因此相关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护等可以让喜爱汽车的考生重点关注。三、网络时代中谁都需要“信息安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国内呈上升之势。黑客及攻击方法已超过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总数达近千种。我国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安全系统脆弱,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而“监守自盗”式的内部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美国,仅华盛顿就有3支电脑犯罪侦查队,中央情报局专门将1000名员工调到一个专门负责研究遏制电脑犯罪的信息技术中心去,我国也在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队伍。由于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主办的中国网络安全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数十家网络安全公司将在各地兴起,信息安全专业正在成为一个十分抢手的产业。四、材料类研发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材料类研发人才成为焦点:“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关注焦点。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地球物理学报》是地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被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创新性研究成果。本刊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科技)等。

中国地质大学的专业有:

中国地质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

地质学、煤及煤层气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地质学基地班、安全技术、地球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科学与工程。

如果确信数学功底过得去,可以考虑地球物理学(理科,研究生专业叫固体地球物理学),对应的工科专业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一些实质不同的专业也采用这个名称,要注意区分)。目前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感觉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本专业对数理知识要求非常高,比较适合具有数学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来学习。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开设这一专业,如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比较好的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由于缺乏优秀的中文文献,研究人员需要经常阅读英文文献,因此要求具备较高的英文阅读能力。最好是能出国深造。国外的学术气氛比较浓,不像国内那么浮躁和功利(希望此种局面不要持续太久)。 国际上知名的期刊有Geophysics(由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出版)、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由AGU,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出版)和Geophysical Prospecting(由EAGE,出版)等。国内最好的期刊为地球物理学报,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 该行业从业人员在社会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很少为人所知。但是优秀的学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可以从事基础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石油和固体矿产勘探以及气候、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也有很多正在开展的跨国研究项目,如国际岩石圈计划等。目前我国十分缺乏从事地球物理研究的顶尖学者。 个人背景和阅历有限,仅能给出一个选项。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地球物理学报含哪些专业

1、地质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5、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地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充实到生产、科研的第一线,少部分人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就读研究生,部分人进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务领域的不同就应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切实实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的要求。

7、地球物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8、地球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

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9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61人。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地震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物探与化探、石油物探、测井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空间科学学报

101地球科学学院)070500 地理学01.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开发02.流域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03.国土资源遥感与区划04.资源环境监测技术05.自然灾害学06.人文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140(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自然地理学④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802地学遥感概论、939人文地理学选一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0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网络02.国土资源调查与信息技术0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2 地学遥感概论、831地理信息系统、872地图学选一102资源学院(027-67883627)102资源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01.旅游地理与旅游资源开发02.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03.土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04.资源资产与市场215(6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619土地资源学选一④819土地利用规划学、838土地经济学选一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1.国土资源遥感02.数学地质与信息技术03.地学信息三维建模与深部找矿04.矿产资源定量评价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9 C语言、903地质学基础选一104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02.油气地球物理03.固体矿产地球物理04.地球物理测井05.地球物理反演与解释06.遥感地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28遥感导论与应用选一201信息工程学院081600 ☆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1.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定位理论及应用研究03.测绘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04.数字摄影测量05.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地学应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6.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与空间数据库07.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08.三维地理信息系统09.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10.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研究方向01-0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5测量平差研究方向04-0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1遥感原理与应用研究方向06-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70程序设计081830 ☆★资源与环境遥感01.“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02.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技术理论及应用03.地下遥感定位理论与识别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51遥感原理与应用满意的话请设置为最佳答案哦

如果仅美欧日三个发达地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应该是美国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欧洲(德国)的《Annales Geophysicae》和日本的《Earth, Planets and Space》等。

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进展

常见的: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 、 物探与化探、 煤田地质与勘探 、 中国地震等地震类 、石油物探、一些学报的自然科学版(石油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大等等较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最容易发表 , 物探与化探、 煤田地质与勘探次之。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 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4818977 条,引文记录 60854096条。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

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

CSTPCD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是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年开展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由万方数据开发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数据库,分成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两张光盘。

全部数据来源于国内权威机构认定的1200多种科技类核心期刊,以及国家科技部年度发布的科技论文与引文的统计结果。

扩展资料:

CSCD的特点和用途:

CSCD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

CSCD提供著者、关键词、机构、文献名称等检索点,满足作者论著被引、专题文献被引、期刊、专著等文献被引、机构论著被引、个人、机构发表论文等情况的检索。

字典式检索方式和命令检索方式为用户留出了灵活使用数据库,满足特殊检索需求的空间。

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

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

CSCD出版二十多年来,依据年度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的对象涵盖机构、地区、基金资助、合作研究、人才研究、文献评价等多方面,从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两个层面,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论文产出及影响的机构和区域分布

揭示了在我国科研领域论文发表最多的学者,排列出在我国科学研究中作者引用率最高的专著和期刊。

为广大用户,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份重要的、量化的参考依据。现已在我国科研院所,是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人才选拔的指定查询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已在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人才选拔以及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等多方面作为权威文献检索工具获得广泛应用。主要包括:

自然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指定查询库;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申报人指定查询库;

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后期绩效评估指定查询库;

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职称评审、成果申报、晋级考评指定查询库;

自然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查询库。

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查询库;

教育部学科评估查询库;

教育部长江学者;

中科院百人计划。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CSCD)与(CSTPCD)

地球物理学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含金量很高。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地球物理学报审稿终审即主编终审,结合外审意见给出最终结果。《地球物理学报》它是在1948年正式创办的,它主要是由我国的地球物理学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进行主办的一本关于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地球物理学报告

有史以来的地学基础空白,【湖泊与盆地存在怎样的关系】,获得重大突破:地理学的认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看好了)负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泽地(湿地)--湖盆内陆地--盆地(因在湖盆内)。这就是说,湖泊沉积可以演变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础,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打破地学多年来一筹莫展的困局。 天然地震,火山爆发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这四者存在相同点,那就是,都是地球内部能够释放能量的物质发生了巨大能量的释放,而事实已经证明,地球内部委实的存在可以燃烧,可以爆炸的很多能量物质,并且这些能量物质是集中的,诸如瓦斯,天然气,石油,核弹的铀矿等等物质,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造成地壳的震动,火山内没有这样的特殊物质,就一定不会爆炸,煤矿内没有瓦斯,也不会爆炸,纯粹的岩石也不会爆炸,这就是说,地球内部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可以发生燃烧爆炸、释放能量物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存在天然的地震。世界的所谓地震专家,其实就是瞎子摸象,不顾事实的编造各种谎言。 所有的地学奥秘,都是因为被“湖泊与盆地存在怎样的联系和转化关系?”这个地学基础“空白”所掩盖,任何研究学者明白了这个“空白”,几乎所有专业学者都能很容易知道地震奥秘以及地学的其他奥秘了。不是因我有超人的智商,只是让我偶然的发现,发现了地球科学基础知识领域存在的巨大“空白”,而这一发现,彻底打开地球科学的大门,势不可挡。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思维判断,如果我不发现地震的奥秘,是没有办法发现地学的基础知识存在巨大空白的。 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板块学学不成立。--地学领域的权威们,绝不敢论辩湖泊与盆地的关系问题,如果论清楚了二者关系,就等于自杀!!@所有人,你们明白了当今的地学,存在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么?

1.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及其基本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经历十余年的艰辛工作,取得了在地磁、地震、地热、海洋地貌、海洋地质等方面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科学地解释了地幔对流、磁场倒转、海底平顶山、大洋中脊、门多西诺断层、转换断层,以及海底扩张的发现,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世纪以来悬而未解的大陆漂移学说,并使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进而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65年威尔逊最早提出“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概念,在转换断层的论证中建立起大洋演化模式:大洋有张开和闭合旋回,开始形成裂谷,随后加宽、收缩,直至形成山带,这就是大家所共识的山脉形成的威尔逊旋回。1966—1968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来毕顺(Xavier Le Pichon)参加大洋中脊联合考察(FAMOUS),亲自潜入洋底,获得现代大洋裂谷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深入研究转换断层的方向和磁条带的宽度,发现像球面几何学欧拉转动一样,地球上板块间相对运动实际上是围绕某一极点的转动,其运动量最大。因此,根据洋底磁条带的宽度可推断旋转极的位置。在距离旋转极90°的地方,磁条带最宽,而越接近极点磁条带越窄。来毕顺的这些论断,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海底扩张与大陆漂移》一文中,把整个地球岩石圈划分为6个大板块,即今公认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以及南极板块。同时计算出6大板块相对运动的旋转极和相对速度,1973年算出消亡边界上运动向量达40处。这就是大家共识的原始板块构造格局。196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摩根()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的报告中,基本上勾画出了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轮廓。他认为:地球表面可以划分20来个相对运动的刚性块体,它以大洋中脊、海沟(褶皱山脉)和转换断层作为边界。提出借助球面几何学原理(欧拉定理)探索板块的相对运动,求得其运动规律。利用威尔逊热对流理论,提出地幔柱观点,认为“热点”是在深地幔,乃至在核幔界面上,深地幔上升流是地幔对流的动力。摩根的观点在当时起了深远影响,因为他本人原本笃信固定论,受到威尔逊以及剑桥大学的瓦因和美国海洋资源研究所的梅纳德(Henry )的启发和影响,转变了自己的地球观,积极地参与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并做了贡献。板块构造学说,严格说来诞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在70年代获得理论与实践上的论证和发展,进入80年代成为地球科学的支柱性学科,受到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有人提出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著名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大陆漂移与大陆固定》一书的序言中做了如下评述:“许多科学家都相信,近10年中在自己的学科里已经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如以前一样,新的信仰并没有使过去的观测失效,新的信仰决定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重新解释,并表明了这两大学科的相互依赖关系。大陆漂移学说的被接受,已把地球科学基于对自然现象平凡解释而拘于事实的研究,改变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这是令人振奋和富有生命力的,并对未来的科学实践提出展望。”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与论证,确实凝聚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的辛勤劳动。除上述的学者外,尚有薛定谔()和海森堡()等,同时以量子力学原理论述了板块构造的力学机制。艾萨克斯()提出板块增长与消亡以及俯冲机制,宾克斯根据地幔机制推断了板块相对运动,英国的地质学家麦肯齐()、帕克()等,都对板块构造学说的论证做出过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很快获得多数地质学家不同程度的认可,充分表明这个假说在理论上的创新和进步。但是,也应该重视到还有些学者认为板块构造说在基本立论上尚存在严重缺陷,并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有待进一步修正和更新,因而提出绝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更不可视为绝对真理而盲目崇拜,重蹈历史复辙。20世纪70年代初,正当板块构造学说风靡全球时,以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李春昱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界,全面开展了学习和运用板块构造理论的热潮,以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结构和特征,特别是结合我国各大地构造学派的特点和成就,经过几年的地质实践与理论探索,在某些区域和领域内又丰富了板块构造理论内涵,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2.板块构造学说的争论交点对板块构造学说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中,以英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杰弗瑞斯(Sir Harold Teffreys,1891—?年)和苏联大地构造学家别洛乌索夫(.Бeлoycoв)等为代表。别洛乌索夫1970年发表的《反对洋底扩张说》,提出了13条反对意见,其要点摘述如下:(1)玄武岩不能成岩墙,而作为岩流喷出,远近不同,前沿曲折,不能形成平行条带;(2)从玄武岩变质事实,与扩张说不符;(3)各地沉积岩时代不是到处都与扩张所论相符;(4)大洋中脊两侧地磁异常往往不相对应;(5)沉积岩分布和磁异常与扩张论不符;(6)中脊两侧地磁异常对称是在370万年间建立起来,与东太平洋相符,而南大西洋不符,在北印度洋的卡尔斯堡脊就完全各异;(7)扩张轴的设想,缺乏科学依据;(8)把大洋岩石圈一概说成是刚性体,与实际不符;(9)火山岛随洋底迁移之说,值得怀疑;(10)海沟俯冲带为何沉积少?菲律宾的双重俯冲难以理解;(11)岩石圈下沉进入软流圈的说法,缺乏科学论证;(12)地磁测量的准确性问题,像冰岛的数据尚不能说明扩张的可能性(没有张裂现象);(13)人造卫星测得的地幔质量与扩张理论不相符合。总之,别氏认为:这个假说不顾许多已建立起来的大陆地质和地球物理的成就,在科学论据不充分的条件下,独撰另一地质思想体系,这是不科学的。英国著名学者杰弗瑞斯,一直坚持反对大陆漂移说及板块构造理论。在1976年出版的代表作《地球》第六版中,虽然增加了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介绍内容,但仍坚持其反对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重要建议:(1)完成全球重力测量,使地球表面上每个点都处在重力测量区5°以内;(2)没有一种现行山脉形成理论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重要山系都出现在中国西部及其附近?这可能主要是中国西部巨厚的上层较轻物质引起的,这些假说可用重力测量来检验;(3)地震剪切波观测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台站应配备记录S波的仪器,对大洋下短距离的S波走时作直线观测;(4)用垂直运动和重力异常的详细对比,来检验表面载荷差对产生这些运动的作用;(5)建立一种塑性不稳定性的定理理论;(6)对蠕动与时间相关规律进行研究;(7)对火山熄灭原因作研究;(8)洋底热流测量值可能有一些系统误差。此外,持不同论点的学者,还有Meyrnoff Mc Donald以及Schwidericki等。有的学者还认为:作为自称活动论的经典板块学说中也存在着不少固定论的成分,诸如在运动方式上忽略垂直运动,把三维空间的复杂的相对运动简化为一个方向;在板块形态上,板内结构、洋陆壳类型方面认为都有固定论成分存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上述四种因素带来的误差都是系统误差,均来自理论公式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验中未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属于理论方法误差。此外,使用的仪器如千分尺、米尺也会带来仪器误差。 实验步骤 1.仪器调整: 本实验是在自由落体测定仪上进行,故需要把自由落体测定仪的支柱调成铅直。调整方法是:安装好摆锤后,调节底座上的水平调节螺丝,使摆线与立柱平行。 2.测量摆长L 测量摆线支点与摆锥(因实验室无摆球,用摆锥代替)质心之间的距离L。由于摆锥质心位置难找,可用米尺测悬点到摆锥最低点的距离L1,(测六次),用千分尺测摆锥的直径d,(测六次),则摆长: L=L1-d/2 3.测量摆动周期T 使摆锥摆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测量摆锥往返摆动50次所需时间t50,重复测量6次,求出T=。测量时,选择摆锥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最后计算时单位统一为秒。 4.将所测数据列于表中,并计算出摆长、周期及重力加速度。 5.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试验数据记录 仪器误差限:游标卡尺Δm=,米尺Δm=1mm,电脑通用计数器Δm=。 次数L1(cm)摆 锥高度d(cm)摆长L=L1-d/2(cm)50个周期t50(s)周期T(s)重力加速度g(cm/s2)1101.232.78699.86100.3146100.24259.808159×1022101.252.782100.21293101.282.784100.30584101.252.782100.24025101.272.786100.18646101.242.784100.1953平均101.252.784100.2425(2)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不确定度u(d),u(L1),u(T); ; ; ; 对g=4π2根据合成不确定度的表达式有: 其中: = 因此得×102× 重力加速度的最后结果为 g=(×102±)cm/s2(p=) E(g)= 实验注意事项: 1、摆长的测定中,摆长约为1米,钢卷尺与悬线尽量平行,尽量接近,眼睛与摆锥最低点平行,视线与尺垂直,以避免误差。 2、测定周期T时,要从摆锥摆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从最低点停止计时。这样可以把反应延迟时间前后抵消,并减少人为的判断位置产生的误差。 3、钢卷尺使用时要小心收放 4、为满足简谐振动的条件,摆角θ<50,且摆球应在1个平面内摆动。 附录: 其实也可利用改变摆长,用作图法测重力加速度 根据公式T2=L 每改变摆长1次,测1次时间tn,每次改变长度不少于10cm,至少测6组数据。 根据所测数据,作T2-L图线,图解求出重力加速度。 五、参考文献 《普通物理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畦永兴许雪芬主编 《大学物理实验》湖南大学出版社王国栋主编 《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成正维主编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历时三周,从选题、准备实验方案到确定实验方案再到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每一步都不简单,在这些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尤其是恒心。在选题时,因为同班同学都已选好,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我只有两个题目可供选择: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与电源特性的研究。相比之下,后者比较陌生,所以只有选择了前者。大家似乎都以为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比较老、甚至有点老掉牙,其实我觉得不然。实验是比较熟悉,但之前又有谁认认真真地做出来了?高中的实验设备及知识条件下,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比较精确的测定出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在科学研究中,永远不存在老的问题。所以,选好题之后,我开始很认真地做。 因为只有认真,才能获得精确的值。在给题方面,我觉得老师应该给些更贴近生活的题目,少给些以前学过的实验,这样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地球物理学报 [0001-5733]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09版)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2版)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3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核心库(C)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11-201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地球物理学 - 第1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地球物理学类 - 第1位点击: 查看SCI影响因子(2009)提示: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点击: 查看SCI影响因子(2010)提示: Impact Factor: ; Rank: 5204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Earth Sciences: GeophysicsP3:地球物理学: P3:地球物理学Physics: General and Others译文: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0898-9591]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