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哲思杂志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4-07-04 14:30:17

哲思杂志的小说

再见,少年一 一直都记得那两日的大雨,如决堤般狂下。从来都不懂感性的班主任竟然说是因为离别的伤感,然后引来一阵哗然。 从语文科进考场到做完英语交卷,从没感到半点紧张。坐在来回于考点与学校的大巴上,感觉就像是做梦。更有甚者,说是一场春游。 在最后冲刺的那段日子里莫名地欣喜与伤感过好多回,朋友说不知考完后会多么狂喜,不知分别时会有多么伤感。在做完英语考卷后等待考试结束的十几分钟里也在想,等一下不要打伞,任大雨倾盆地浇着我怒放的生命,到了操场上一定要与同学们一起狂叫“我们毕业了,我们解放了”。然后又有些傻帽地想着那样叫着叫着会不会泪流满面。 然而,当真正的时刻到了,却突然被打回了原形似的,还是那样老实地举着雨伞来到班级聚集的地方,还是那样低声细语地与同学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直到大巴终于开进学校,直到我们都带领着家人如逃难般打点着行李各自奔散,想像中的狂喜与伤感却不知被雨水淋向了何处。 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后知后觉。直到夜深人静,独自对着电脑听着音箱中的悲歌与窗外的潺潺雨声交相呼应,才终于感到了离别的伤感。然后,一曲朴树的《那些花儿》很不合时宜地如潮水般涌来,泪,在眼眶中打转。 “喂,你对答案了吗?我的文综竟然错了15个,唉,怎么办啊?”一个同学突然发来的消息,似乎天外之音,将我从伤感中拉进了现实。 “对答案的事交给阅卷老师去吧。”这是我对所有类似问题的回答。 确实,好不容易可以轻轻松松的,何必自寻烦恼!于是第二天便与同样刚高考完的表妹一起跟随姐姐到了武汉。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全然不管身后的劳心事。 二 6 月2 2 日,表妹突然问:“喂, 再过三天就要出分数了,你紧不紧张啊?” “有什么好紧张的,出就出呗!”还是那样漫不经心地回答。 其实不是因为我胸有成竹,只是觉得紧张没有半点作用,不如不去管它,该来的总是要来。也不知一向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我为何突然拥有如此好的心态,像是天赐。 那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了6月24日晚上,表妹去了东莞,我还留在武汉。一夜噩梦。终于在爸爸的来电中惊醒,已是早上八点半。问有没有查分数,考了多少分。当时还是一点都不急,也全然不记得晚上的噩梦。直到把一切该做的都做了后才终于坐到了电脑前。 网址,等待,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确认。 最强势的科目考了最糟糕的分数,傻了。 当天下午便坐火车赶回了家。一路上望着窗外的风景往后飞奔,想着许多小说中写的关于高考失败然后策划一次远行的情节,我也心动了,但也明确地知道仅仅只能是心动而已。 以为会遭到爸妈的白眼,可爸妈却表现得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这样的好,反而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直到晚饭时父母才问有没复读的打算。没有。我坚决地答道。 曾经在高考前同学们问如果考差了会不会复读时,我就决然地答道:跳楼也不会复读。我不会跳楼,所以我也更不可能复读。我要做大学生,我要去上大学了,我才不要继续混迹于中学。 三 捧着《湖北招生考试》的杂志,一本与二本是碰都不会碰的了,直接去选那可怜的三本吧。 抱着可怜的分数,在一个又一个的分校中来回挑选,感觉自己好像一个乞丐。 打了个电话给远在乌鲁木齐上大学的表姐,向她报忧,并请其协助选报学校。 晚上十点,表姐上线了,与其语音聊天,并一起在网上筛选所谓的“大学”。 表姐说:“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怎样?”然后把它的官网发了过来。我赶紧在《招生考试》上查找往年的录取分数。“不行,分数太高了啊!”说完我才意识到,对一个三类大学,我用了“分数太高”来形容,不禁摇头自嘲,感觉自己像一只丧家犬。 花了两个小时,什么都没选到。 表姐说后天上午要期末考试,明天要复习,自己先选一下,后天上午再来上网跟你作参考吧。我说好吧,反正不急,反正6月28日也就是后天才开始网上填报志愿,一直持续到7月3日才截止。 不知怎么的,曾经多么想去江南,可独自选学校时却突然想留在省会城市武汉了。我努力地找着武汉的三类大学,然后又努力地排除。我所做的也只是根据学校名字、面积大小、有无我要读的专业以及往年录取分数来定。其他的我不在行。可就是做这点工作,花费了我整整一天,才选了三所待定学校。觉得好累。 6月28日中午十二点半,表姐上线了,我把选定的几所学校给她参考。有武汉的,也有江南的,都是分数比较保险的学校。我不会复读,所以我不去冒险。 讨论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四点半,终于把一切理清了,哪个志愿填哪所学校都定下来了。其间眼睛盯电脑都盯得不知流了多少眼泪,还半开玩笑地跟表姐说算了我不想选了,还是复读去吧。 总共七个志愿,有三所是武汉的,而且唯一的一个第一志愿也在武汉。表姐建议明天去武汉实地考察一下那些学校,看一下里面的气氛,看一下校园环境,如果能混进他们的课堂那就更好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便顶着酷热到了武汉。当坐在去往三类大学聚集地的公交车上,一路看着城区的繁华逐渐褪尽,大自然赤身**地呈现在眼前,赤裸的心却是被一层凄凉给裹住了。没错,我失落了。我不愿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一个与荒山野岭相差无几的地方。 第一次真正想到了“复读”这个扎眼的词。那些选好的大学也没心情去看了,草草收场便坐上了返回城区的公交,并在心里盘算着未来复读的一年将怎样度过,要怎样努力。 望着窗外原始的风景,觉得这地方好适合隐居。当公交车经过垂柳依依的南湖时,想到了梭罗、瓦尔登湖以及瓦尔登湖畔漂浮的寂寞旋律。内心的想法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我不能复读,我要独守四年寂寞,换一片属于自己的天。 随着城区的逐渐接近,内心的想法越来越坚定,于是复读的心结被打下了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复。 第二天一回家便将志愿填好了。当天晚上便写了篇心情日志:《When I get older , I will be stronger》,标题是借用的今年世界杯主题歌中的一句词。 终于又能安心入眠了。 四 太阳炙烤,风轻云淡,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高考刚结束的日子。 看电视,上网,写字,看书,睡觉。我的生活又如湖水般平静,仿佛将永远这么过下去。 可还是会想念高中的那些情谊,便经常会在无聊时与同学联系。 昨天收到同桌的短信,说他复读了,现在已经在上课。平静的心不禁又掀起了几圈涟漪。他曾经胸有成竹地要读南京大学的。世事无常。就像我最强势的科目考了最糟糕的分,就像这届世界杯卫冕冠军意大利没能打出小组赛。 还是不清楚为何我会如此平静。也许是相信了那句歌词:When I get older , I will be stronger。告别了高中,我已经够“老”了,所以,我变勇敢了吧。 那么,再见,少年。我要做大学生了,我要上大学去了。应该是这个吧~~~~~望采纳O(∩_∩)O~~

哲思陪我走过了我的高三,超喜欢的~!《花开不败》—— 职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高三真的很不一样。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 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XXXX的粉笔屑。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香甜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到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一沓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那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种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零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用心做,用心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和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库,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的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已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有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1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的怅然无力起来。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像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夜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决定。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我要回了那张志愿表,慎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飘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距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悟空传在哲思杂志第49页 第49期 《悟空传》 书名:悟空传 作者:今何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哲思杂志里的小句子

哲思陪我走过了我的高三,超喜欢的~!《花开不败》—— 职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高三真的很不一样。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 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XXXX的粉笔屑。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香甜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到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一沓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那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种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零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用心做,用心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和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库,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的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已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有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1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的怅然无力起来。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像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夜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决定。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我要回了那张志愿表,慎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飘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距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看过《哲思》这本杂志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哲思里有很多经典励志的文章,那么哲思杂志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聂小青

蔡康永说:你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或许你喜欢的人不一定喜欢游泳,你喜欢的工作可能也不需要你会英文。但倘若你真的遇上了,你会感谢当年的小认真,体会此时的小确幸。

小认真

大三那年特别想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缺钱,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公司招兼职论文写手,从没写过论文的人敢于拿出去卖才,就必须认真。每天一有空就抱着电脑敲字,各种专业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啥都写,动辄几千字,就连出去旅行,晚上回到宾馆还要接着写,好不夸张的说,差点写到吐。

但在这条路上,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于是紧接着又找了个写剧本的活儿,也是初次尝试,所以是各种削脑使力,还好在编辑姐姐的帮助下,基本掌握了写作技巧。

年轻时的贫穷,就跟饥饿一样永无止境,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赚钱,对于钱的态度就必须认真。

小确幸

没想到时隔两年,工作之后,省里恰好有个论文比赛,我花了2个小时就轻松搞定一篇专业论文,被同事推荐去参赛,恰好获奖。

前不久朋友问我会不会写剧本,正好他手上有个微电影缺剧本,我一想,正好会哎,于是接了下来,晚上加个班就解决了,微电影拍出来后,陆续又有编辑找我写故事。突然觉得,原来为了某个很小的目的认真去做一件事情、学习新的技能,在未来,这项技能还可以带来其他方便啊,有点前年栽树,后年乘凉的意思。

老年人喜欢说造化这个词,在他们看来人生中机缘巧合的事都是造化使然,但我们心里都清楚,遇见机会是造化,抓住机会绝对不是巧合,在之前的人生,是你自己给自己添了一盏灯,才有后来处于黑暗时正好亮起的一束光。

我们常常抱怨努力了还是看不到结果,那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你今年读了100本书,到了年底,你不会成为知名作家,但那些书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你的言辞、决定之间都会体现。

或者等你某天真的拿起笔时,会猛然发现,你笔下的文字并不是空洞无趣的,那时候,你会感谢那个曾经读了100本书的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吧,千万不要什么都不做,在原地干着急,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努力,也许某一天,它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自立自强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也是成长力的源泉。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目标,而模仿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与屈服。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是无法增强我们自己的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做人,要么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有依赖心理的人,遇事首先想到别人、追随别人、求助别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敢相信自己,也不能自己决断。在家中依赖父母,在外面依赖朋友、老师;不敢自己创造,不敢表现自己,害怕独立。他的人格不成熟、不健全,仍然停留在童稚阶段。

有依赖心理的人,很难独立地做成事情,当然也就谈不上操纵和把握自己的命运,他的命运只能被别人操纵。只有在他具有利用价值时,人家才会利用他。如果他的利用价值消失了,或者已经被利用过了,人家就会把他抛开,让他靠边站。只因为有依赖心的人太软弱无能,只因为有依赖心的人的心目中只能相信别人,所以他不敢相信自己,更不能自信胜于他人。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是什么?是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他依靠的是自己的顽强拼搏而非其他人的荫庇提携;就是因为他要甩开别人的搀扶,自己的路自己去走!

靠别人安身立命是没有出息的。常言道, “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安逸的生活谁都向往,但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人们常说,有苦才有乐。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切,虽然其中可能饱经风霜,但是奋斗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奋斗后面对自己的哪怕一点点的收获,都会让我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俗话说,“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锻炼意志和力量,需要的是像小仲马那样的自助自立精神,而不是来自他人的影响力,更不能依赖他人。

漫漫人生路要靠自己去走,有一首《自立立人歌》说得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要做一个好汉,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出人生之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新生活,切不可靠他人来为自己造福。须明白,靠自己最好。

时间改变着一切,一切改变着我们。

原先看不惯的,如今习惯了;曾经很想要的,现在不需要了;开始很执着的,后来很洒脱了。

失去产生了痛苦,也铸就了坚强;经历付出了代价,也锤炼了成长。

没流泪,不代表没眼泪;无所谓,不代表无所累。当你知道什么是欲哭无泪,欲诉无语,欲笑无声的时候,你成熟了。

累了没人疼,你要学会休息;哭了没人哄,你要知道自立;痛了没人懂,你要扛起压力抱怨的话不要说。

有些委屈,是说不出来的。即使有人问,也不知从何说起;就算有人疼,也代替不了自己。

嘴里有话却说不出,沉默代表了一切;心中有疼却表不明,泪水倾诉着所有。

一些经历,只有自己感受;一些心情,只有自己懂得。说不出的委屈,才最委屈;心里的疼痛,才最疼痛!

总是为别人着想,却要独自去疗伤;一直在嘴上逞强,心却没那么坚强。

因为善良,所以选择原谅;因为涵养,所以甘愿包容。

隔夜的茶不喝,伤胃;离间的情莫追,伤心。

劝人的话都会说,却开导不了自己;大道理全都懂,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其实,人何苦为难自己。

爱你的人,舍不得你不高兴;不爱你的人,不在乎你的泪眼朦胧。

眼泪,只能博得同情,不能换来感情;可怜,只能让人轻视,不能赢得重视。

人就一辈子,快不快乐,都应该自己做决定!不必为任何人,而改变你自己。

谁人不被评说,哪事不被议论。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也无悔无怨;不可能事事都周全,就尽心尽力。

哲思杂志的文章

《哲思》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杂志,《哲思》里有很多很好的励志文章,那么哲思杂志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不会太圆满,我们要摆正心态面对酸甜苦辣。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宝贝,它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人幸福自己幸福。

记住,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切,情感与事业。何以,人生总是烦恼无数,幸福却是少之又少。又为何,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而烦恼却总是纠缠在自己的心间。

我们要学会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接受这个世界。风,静静徜徉,如诗般宁静;雾,淡淡飘散,如云般潇洒;心,落寞沉寂,如花般绽放,又如花般凋零。物,虽好,却难入心;景,虽美,却难心醉;路,虽远,却能澄清,能彻悟,能通透。

当忍则忍,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都需要忍。忍耐是一种执着,一种谋略,一种修炼,一种人性的自我完善。在人生的历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正好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

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是一件易事。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人一生,我们必须放下所有怨念,抛下所有伤痕,放弃所有悲伤,仰头面对阳光,扯开嘴角,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温暖。

有时候,我会觉得什么都是假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相信并爱着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就会堕落一阵子。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会想我的身上每个细胞都曾经是一颗小行星的影子,然后就挺过来了。

人生简单些更好,不需要把一切搞得复杂。珍惜生命中的所有能够相遇的人与经历,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份滋味与感受,看淡得失,善待自己。学会珍惜吧,只有懂得珍惜了,人生才会少几分遗憾,多几分幸福,少一些痛悔。

人,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繁花浮世本身就是一杯毒酒,我们总是想避之则吉,却总是一醉贪欢。金华名利本身就是一场噩梦,我们总想如梦初醒。

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家里;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朋友病了,大家去医院看他。离开后在医院门口感叹:“唉,这么年轻就生病了!”

另一人说:“去年底还听他说,等到工作状态好一点时,就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

听到这话,我心中闪过好几个类似这样感叹的场景。然后我想通了:状态永远不会更好。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等到……我就……”是从小到大最常用的句型。

“等到考上第一志愿,我就可以谈恋爱了。”“等到当完兵,我就海阔天空了。”“等到找到天命真女,我就幸福了。”“等到找到工作,我们就可以结婚了。”“等到结了婚,我们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等到升了官,我就可以多花时间陪小孩了。”“等到退休后,我们就可以去环游世界了。”我们都说过类似的话,后来也都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两件事会发生,让这个句型无法成立。

一、我们考不上第一志愿、找不到天命真女、结不了婚,或升不了官。于是理所当然地说服自己,不能去谈恋爱、不能幸福、不能安定下来、不能陪小孩。怎么办呢?卷土重来,再试一次,或重造另一个比较容易成立的句子:“等到考上任何一所学校,我就可以谈恋爱了……”

二、我们考上了第一志愿、找到天命真女、结了婚,也升了官。但发现那样的状态并没有原本想象的好,我们还是不快乐。于是天真地以为:一定要达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状态才会完美、快乐才会来临。结果第一个句子还没完成,又造了第二个句子:“虽然考上了第一志愿,但等到我第一名毕业,就可以‘真正’去谈恋爱了。”“虽然找到天命真女,但等到我发了财,就可以‘真正’幸福了。”“虽然结了婚,但等到我买了房子,就可以‘真正’安定下来了。”“虽然升了官,但等到我当上总经理,就可以‘真正’多花点时间陪小孩了。”

就这样,现在的状态永远不够好到可以放心去玩、去结婚、去陪小孩、去环游世界。我们坚持要等到更佳状态,才开始对自己好。人生永远在“等待”,谈恋爱、陪小孩这些简单的快乐,一直被排在重重关卡之后。我们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胸怀大志。

就这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手段”。考上了第一志愿,是为了要第一名毕业。升了官,是为了要当上总经理。活着,永远是在布局。醒来,就开始算计。我们不敢开香槟,因为还要再接再厉。不敢休假,因为对手都在打拼。我们不允许自己快乐,不允许自己关机,然后给了这种生活方式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涯规划”。

算计和规划没什么不好,没有算计和规划的人生,活不出浓度和深度。但算计和规划会上瘾,很少人能在过头之前喊停。

结了婚,要买房子。买了房子,要把房贷缴清。房贷缴清,要换大一点的房子。换了大房子,要换好一点的车子……

升了官,要当上总经理。当了总经理,要冲业绩巩固自己的地位。地位巩固了,猎头公司来找你当更大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下去,永远不会“安定下来”,永远没时间“陪小孩”。

所以,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挣扎。人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想快乐要扑上去。活着的甜美,不在于享受完美,而在于享受挣扎。过去,带着虚幻的美好。未来,可能不会发生。只有挣扎的现在 才是最好的状态!

1.你在按谁的时间表过人生?

现在女性容易焦虑,有个有形无形的时间表摆在她面前——几岁买房,几岁结婚,几岁要生第一个孩子。

晚一步就觉得天要塌下来。这是什么生活?人生难道可以预定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这时间表是谁定的呀?

这个问题真值得好好想想: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别人放进我们心里的?

只要这些东西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幸福”,大家就觉得,“那是我的!”“是我要的!”因为有“幸福”这层包装纸,你只看到外表,忘了这个幸福的概念是谁帮你种下的。可是,谁规定不按照同一张时间表过人生,就没资格幸福了?

2.你在用谁的概念做“自己”?

林奕华常年在香港大学给学生上通识课。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播放两则韩国房地产广告短片:一则画面里是一间极尽奢华的大房子,女主人穿着晚礼服,在房子里优雅地弹钢琴,喝咖啡,她站在窗前极目远眺,窗外星光灿烂;另一则是一个女人跟着朋友参观新家,边看边掏出相机,把见到的豪华冲浪按摩浴缸,大得吓死人的衣帽间、全套声控家电统统偷拍下来,脸上还不时流露出明显的羡慕嫉妒恨。

播放完毕,林奕华问学生观后感。学生回答:看完后好有压力,一方面羡慕这样高品质的生活,一方面又非常清楚背后不菲的代价。但林奕华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只看到一个博物馆和一个美术馆,我没看到一个家。每个家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商业社会打造出无数“你值得拥有”的美丽神话,于是“I deserveit,我值得这些好东西”成了时代金句。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态度:我是一个盘子,我这个盘子这么精致,这么珍贵,放进来的东西当然得是好的,不然岂不糟蹋了我这个盘子嘛!但是你想过吗?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盘子,你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了。

这些美好的东西,得不到就没资格幸福吗?为什么别人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别人对我的感觉决定了我对自己的感觉?很多人都说要“做自己”,可单单抛出这句话是空的。到底什么是“自己”?独立人格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每天多吃点维生素就能得到,也不是听广告说穿这条牛仔裤或去哪个地方旅行,就是“做自己”了。它需要你常常挑战自己,常常问自己问题。

比方说:我坐在这里,感觉舒服吗?然后你开始搜寻跟舒服感受有关的信息。这个光线让我感到舒服,但我想起昨天在一个光线暗淡的小会场做讲座时,感觉就不那么好。为什么?问自己多了,我就慢慢了解,原来我是个对光线强弱十分敏感的人。这就是你开始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你就有能力去帮助引领别人了解自己。你用这样的方法慢慢就会看到周围,看到全部,然后你就开始累积,变得有厚度,别人对你讲一句话,你自然很快就理解,别人看你会不一样。逐渐的,你变得不那么急了,凡事有把握,因为你都有底了。最后,不管你进入什么新环境,你都用这个方法觉知自己,看自己能放松到什么程度。而你所把握的每个觉知,就是所谓的“自己”。

3.你的幸福要让眼睛看见,还是让心看见?

林奕华有部直指幸福命题的舞台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女主人公“宝贝”起初一直在两个男人之间挣扎——一个是相爱但贫穷的男友,一个是富有但并不爱她的男人,直到双目失明,她最后选择的却是第三个男人——一个平凡得掉进人堆就看不见人,但那个男人却最能抚慰她的心。

我们就是那个“宝贝”,以为看得见,其实只是一直在找我们自己想看的东西而已,心是瞎的。

他曾让一个女生绑上眼睛,然后找个男生跟她交流,谈话过程非常愉快,女生也很开心。等聊完之后,女生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打开,在场的每个人都亲眼看见,当那个女生一看到那个男生的庐山真面目时,眼睛里明显流露出失望——因为那个男生长得实在不怎么样。

聊的时候,女生很享受,因为她在心里为这个男生虚构了一个画面,认为他应该长什么样子,然后结果不如所愿。把这个例子倒过来,就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事:你看到一个外表很好的人,你会尽量找跟他聊得来的话题,大家在这个范围里产生极大共鸣。你或许很开心,却忘记了这一点点的愉悦,是彼此花了多少力气努力出来的,更不用说对方也在配合你。但当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比如新鲜感、亲密感过了以后,大家开始松弛懈怠,你这才突然惊觉——除了那一点点共鸣,其他更多不合拍的部分该怎么办?

眼睛往往带给我们很多痛苦,甚至让我们把看到的表象和内心真正的追求直接划上等号,比方一个男人打篮球很棒,但他一定是个英雄吗?说不定私底下还很怕蟑螂呢!情感和幸福最难跨过的第一个山坡,就是眼睛。你最好在眼睛看一层以后,再用脑子看一层,然后再用心看一层,起码看三遍,才能知道你现在在追求的,是不是心里真正渴望的。

4.你要幸福速成,还是慢火细炖?

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成功速成模式,还会有耐心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过人生吗?现代人全讲方便,甚至包括“快乐”,都希望最好来得很快捷。最好当我不快乐时,能把“快乐”拿到我面前,好让我看见。可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增味剂,全是加引号的。那么容易得到你想听的,想看的,想吃的,很快,你真正获得幸福的能力就退化掉了,就像长期不活动的人,四肢最后会退化一样。依赖那些增味剂来开心,你反而会越来越不开心。

人们这么急切想要速成幸福,是不是也与竞争和比较有关?不是有人说“我的幸福,就是要比别人幸福”吗?

这句话太典型了,它很微妙地透露出现代人的心态——有这个“比”字,表面上看是想在别人上面,其实是自觉落在别人下面。但问题是你用什么跟人比幸福?

幸福不能速成,也不是要赢过别人,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幸福?

哲思陪我走过了我的高三,超喜欢的~!《花开不败》—— 职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高三真的很不一样。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 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XXXX的粉笔屑。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香甜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到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一沓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那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种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零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用心做,用心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和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库,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的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高晓松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已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有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1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的怅然无力起来。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好的学校的五分的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都放弃了。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 10 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像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夜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决定。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我要回了那张志愿表,慎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飘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距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流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哲思杂志app

1、熊猫读书。2、咪咕阅读。3、亚马逊的kindle。4、苹果的ibook。5、可以去下载一些哲学思想政治类的电子杂志。

下载掌阅书城吧,好多杂志都免费哦。

下载手机看书的软件

哲思杂志微博

你去天使领域论坛的浮云殿版块,有哲思的最新最全的约稿,也有编辑的私人联系方式,下面还有写手投稿过稿的经验分享,你看完帖应该就知道怎么投稿了,置顶扫盲课看看。哲思的编辑还是不错的。

另维:有计划的人生才是好人生你好,我叫另维,女孩子,今年20岁,本科在读。这是西雅图的凌晨两点半。我同往常一样,复习功课至天亮,与供职的留学咨询公司的客户视频聊天一小时半,确定她的大学申请状况;出门去教堂,带上午饭去图书馆,聚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管理学课业项目的讨论;结束后回寝室小睡一会,端一杯咖啡,返回图书馆继续昨天没写完的作业。窗外淫雨霏霏的,校园很美,哥特式建筑群间,有浑身湿透的乌鸦落在屋檐、地面狼狈的摆翅膀,有海鸥长鸣着斜划长空,破雨而行,还有一跳又一跳的小松鼠,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什么。我在玻璃里色泽清淡的影像中看见了自己。长发,淡妆,表情丰富,没有皱纹,和两年前那个独自拖着两只23千克的巨大旅行箱,第一次降落在太平洋对面的小姑娘,并无什么两样。闭上眼睛,襄樊四中里的一切都还在历历在目。在小城里为高考是尊的高中梦想里留学,对流程一知半解,又不想把自己的命运撒手扔给中介,不负责任又浪费金钱。注册小马过河,追梦,傻傻地等那时为数不多的几家留学论坛,如饥似渴地浏览、存储高校介绍与所需材料。很快发现网上的信息众说纷纭彼此不一,只好自己上学校官网确认信息。那年约莫十五六岁,唯一的学英语途径是人教版课本,很多看不懂的词句,只好一边查字典一边四处询问,麻烦之余,国外网站运行速度还奇慢,每次都烦躁得想罢手不干了。满心滴血地拿出一字一词写出来的、积攒多年的稿费,趁假期报名托福、SAT培训班,租好新东方附近的廉价地下室,就这样只身北上进京。当时,托福班上名校大学生居多,SAT班则充满了家境优渥、见识极广的中学生,课间几番闲聊,才知道自己跑了这么远,在考语言、考高考、选学校、递交申请、等通知、拿录取、办签证、出国的基本流程图里,却连路都还没上。而自己还在为勇敢出走沾沾自喜。还记得心里那段不曾中断过的退堂鼓——坚持不下去了,真的。又不是不出国就没学上;也记得在狭小阴暗的地下小隔间里的硬板床上,横牙厮磨的声音——就在咬牙熬一天吧,毕竟是已经坚持了这么久的理想。以一天500个单词,循环往复背不停为起点,把昂贵又难买的几千页的习题集视为珍宝终日研习;熬夜刷考位,从武汉考到香港;字斟句酌地填表格,撰写个人陈述,提交申请。在将近半年的漫长等待里束手无策,鼓足勇气拨打国际长途询问,却半天哼唧不出一句意义明了的话。一条路,好不容易一鼓作气走到半程,却像是被人一把扔进了无垠的旷野,不见来路不见归途。还记得那年盛夏深夜的地下室隔间里炎热异常,睡不着,于是拉开灯泡,一边流汗一边背单词;记得17岁一个人在香港街头,饿着肚子摸索、计算从住所到考场的路;记得录取信迟迟不来的一月底,三天两头便要从申请全军覆没、前功尽弃的噩梦中醒来,茫然听着窗外的烟花与鞭响;记得抱着签证材料,在大使馆前疯狂加速的心跳;记得拖着箱子走进国际航班登机口后的悄悄回头,以及视线尽头我那因为没有护照被保安拦在外面的妈妈,和她伫立的并不夺目的身影。在留学成为生活方式的现在清晰地记得那些画面,但当时的绝望感觉,已经全无迹可寻了。事情好像并没有我说的那么艰苦困难,总之一切就这样开始了。遇见许多初从世界各地聚来一处的18岁少年,大家 一起说着蹩脚的英语,日日闹笑话。比如去餐馆吃饭,因为吃不惯饭里诡异的Teri-yaki酱、墨西哥辣椒酱而向店员索要醋(Vinegar),却因为太过紧张把“Do you have virgin”;比如托同学带一杯可乐(Coke),却把音发成Cock;比如去公园晨跑,听到迎面而来的黑人大哥热情洋溢的“Hey,bro,give me five”,郁闷地掏出5美金给他......灰心又兴奋地惊叹“原来世界这么大”。混血人种远多于其他,轻易就能结识到来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人;学最前沿的知识却丝毫不被禁锢思想;自由选择专业(不同学院自行设置申请和考试要求),自由选择进学院的时间(最晚大三),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志向、能力与兴趣所在;出国机会不胜枚举。会日均领悟一次“人外有人”,四五国语言随意转换、中学创业、成绩优异特长突出、大二起在世界500强高新实习的人比比皆是,再厉害都不算厉害,再有钱都不算有钱,再努力都不算努力。渐渐被潜移默化出平日拼命学习、工作赚钱,夏天去阿拉斯加、西雅图度假,冬天则奔赴佛罗里达、夏威夷的观念。迅速学会做饭,买菜,缴,省水电费,拼家具,修马桶,开车......真真正正地独立生活。生病了自己养,因为两天住院费相当于消费一辆二手宝马;在与父母的视频中巧妙掩饰病情,因为两球相隔,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白担心。是太多太多如果不远走,30岁也悟不出的成长,半生也到不了的地方,一生都结识不到的人。大多数时间里,我每天的睡眠在3~4小时之间,一般是凌晨2点以后到5点,其他时间都在马不停蹄。不知从何时起,只要和父母视频,爸爸就会不厌其烦地叮嘱,要多多睡睡,好,还要按时吃饭啊不要太累啊睡觉比什么都重要啊。不懂他为什么总是不懂我的想法——你20岁,这么一把充满希望的好年纪,你早上醒来,决心要看一整天的功课书,你发现自己还有点困,你说,再睡5分钟吧。你在半小时后迷迷糊糊起床,刷牙洗脸收拾东西半小时,然后出门吃早饭,你磨蹭去自习室时已将近上午十点,你看看四周,上上厕所喝喝水,拿出手机看时间又顺便看看短信QQ人人甚至微博,然后你惊讶地说,怎么刚翻开书本一上午就过去了。你去吃午饭,接着你困了,你想,睡半小时下午精神好,效率才会更高呢。下午四点,你醒了,你决定省下去自习室的时间,立刻马上好好学习,你又上上厕所喝喝水,没看完两页,室友来了,他叫你出去打球逛街,你说,我要学术啊。你们你说他说你说一小时,他走后你再意犹未尽地看看手机,还没看完你又饿了,原来是晚饭时间到。你吃罢晚饭,想起一天过去什么也没做,真的很着急了,你终于在自习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了两小时的书。踏着夜回寝室的路上,你满足地想,今天还是挺有效率的嘛。回寝室后又接受一番“学霸啊,学术帝终于回来了啊”的赞叹,带着“我有在好好学习的美好幻想睡觉了。哦,对了,听说还有会用打电脑游戏嘉奖自己奋斗一天的人,好吧,你打了半小时游戏,幸福地睡着了。不知不觉,你这个以为自己一天学习了10小时的人,发觉那些真正学习了10小时的人满手全是机会,在去念顶级名校和入职场拿高薪间艰难纠结,你看得满心难受,你对自己说,比不了啊,人家妈妈是老师,先天条件好,自然比我强;你发现一个飞黄腾达的人的爸爸的弟弟的二表哥的三叔是个官僚或者商人,你骂骂咧咧,什么管二代富二代,这个拼爹的时代;在接下来,你终于发现一个什么身家背景都挑不出来的人,于是你仰天长叹,命啊,命啊,这都是命啊,他就是被苹果砸到的牛顿,而我一生注定是个小人物,唉。你发现了很多不公不正,唯一没发现的是那些年里的每一天,你对头昏脑涨的自己说“再睡5分钟”时,别人已经悄悄下了床,而那偏偏就是一切差异的起源。你看不见每分每秒,日积月累的过程,你只看见它们造成的后果。你看见大家纷纷有车有房了,你还在为生计奔波犯愁,你越发埋怨起来,你怨天怨地怨爹怨社会,为什么老天没给机会。是的,你总是能找到完美的借口和理由,然后有一天你一觉醒来,你40岁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典礼上,First year program的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你开始的四年生活前,我希望你们想清楚你准备来这里干什么,你们是自由的,可以选择拼命学习,像你们的校友×××一样去改变世界,也可以选择每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数独游戏,But I believe this is not the reason why you work so hard to go to into this university(但我相信这不是为什么你努力想进入这所大学的原因).吃吃睡睡,刷刷微博,无数个日夜我拼命、拼命、拼命考上华盛顿大学不是为了这些。所以,爸爸,不要试图阻止我一天接一天长达20小时地清醒着,我不累,不困,我若想睡想吃想刷微博,大可以退学回家去,在家里做这些没有忧虑,成本低廉......我就是想象我之前的习惯一样,买各种日历月历年历,把计划写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因为有计划的人生,才是好人生。((((一字一句辛苦手打,请采为最佳答案,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