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松赞林寺设计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4-07-05 05:27:03

松赞林寺设计论文答辩

面临要问难的同学们来讲,过了论文编写的难关,过了论文查重的难关,过了各种难关,那么接下来咱们要预备答辩,答辩时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答辩时老师我们又会问些什么呢?

虽然在私底下,我们已经和论文“磨合”了一个月,虽然我们对论文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在面对一个老师设计答辩时,还是比较紧张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时,老师会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你必须如实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解它,比如你对这个方向更感兴趣,对这个方向更熟悉,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应提前调查,结合下一步发展情况,才能使选题的选择更加“合理”,具有说服力。

对于社会背景进行调查及核心思想观点,这个问题就要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是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分析了,在答辩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具有清晰,能够尽量的表达准确。尽可能的避免啰嗦、词不达意、含糊不清的表达。

还有自己所选择的方法及创新点,在论文答辩时,要将论文的闪光点表现出来,能够让老师清晰的了解你的论文思路、方法、延伸、闪光点等等,因而同学们尽可能的保持头脑清晰,在听清问题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的表达,相信一定会能够顺利通过答辩的。

1、携带参加答辩会所需的资料和用品,主要是论文的底稿、主要的参考资料、笔记本和笔;2、树立自信心,尽量避免紧张慌乱;3、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要经过思考再答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4、回答问题,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层次分明;5、对无法回答的问题,审慎地试着回答,切不可强词夺理;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但要注意分寸。

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论文答辩需要带的东西分别是纸质稿论文、书面陈述稿、PPT。纸质的论文包括封面、参考材料、具体内容等,然后按照顺序装订

园林设计论文答辩

fn专业知识

我们以前的老师喜欢根据我们的设计和论文进行提问,如果你的论文或毕业设计里有很创新或者很专业的点,就很与可能会被提问。

得瑟说理吧,有具体攻略

可以选择以下比较新颖的方向:1、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2、现代园林景观中人文属性的继承和发展3、园林植物配置的颜色探讨4、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5、园林小品在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6、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可以结合本专业所学内容与我国的国情,拟定相关题目,在构思、写作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较为新颖的方法,体现论文的新颖。以上列举一些好的论文选题供你参考。

回到松赞参考文献论文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区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兴海县一带)迎接。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与公主回到拉萨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真可谓是“金屋藏娇”。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结或以木刻划记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无文字的历史,从此汉文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间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的确难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松赞干布本人对文成公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在她入藏之前,藏人喜欢用一种矿物赭石的色彩涂面,公主讨厌这种化妆品,使人面目可憎,松赞干布马上下令全国禁止使用赭石涂面。公主喜穿汉族轻质的纨绮服装,松赞干布也就脱掉传统的藏民皮褥毡裘,身着丝绸服饰,真是做到了妇唱夫随啊!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出生于藏河 (今雅鲁藏布江冲游的雅隆汉谷地区。他统一了藏族地 区,成为藏族赞普,建立了吐警王朝。松赞干布渴慕 唐风,希望能和大唐和亲。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入唐 进贡井请婚。唐太宗没答应,派冯德遇前去抚慰。 松赞干布又遣使随冯德遁入朝,“多资金宝,以奉表 求婚”,也未获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 干布再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 请婚。唐太宗感其诚意,让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善。 次年旧元 64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 宗和吐蕾迎亲专使禄东赞的陪伴下,出长安去逻些完 婚。 据《吐蕾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出 嫁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绪的嫁妆非常丰厚。有“释 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 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 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 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 404种病的医方 100种,医 学论著 4种,诊断法 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大量 谷物和芜警种子等入藏。松赞于布于河源迎亲,对唐 行子婿之礼,还专建宫室供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 还带去了各种工匠,这一队伍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 业、手工业、文化科学技术的使者。 文成公主在吐善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礼遇并深 得吐善人民爱戴,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病故。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区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兴海县一带)迎接。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与公主回到拉萨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真可谓是“金屋藏娇”。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当时藏族没有文字,记事用绳子打结或以木刻划记号来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张下,松赞干布派人进行专门研究,创造了30个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结束了藏人无文字的历史,从此汉文书籍可以译成藏文,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间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的确难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松赞干布本人对文成公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在她入藏之前,藏人喜欢用一种矿物赭石的色彩涂面,公主讨厌这种化妆品,使人面目可憎,松赞干布马上下令全国禁止使用赭石涂面。公主喜穿汉族轻质的纨绮服装,松赞干布也就脱掉传统的藏民皮褥毡裘,身着丝绸服饰,真是做到了妇唱夫随啊!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出生于藏河 (今雅鲁藏布江冲游的雅隆汉谷地区。他统一了藏族地 区,成为藏族赞普,建立了吐警王朝。松赞干布渴慕 唐风,希望能和大唐和亲。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入唐 进贡井请婚。唐太宗没答应,派冯德遇前去抚慰。 松赞干布又遣使随冯德遁入朝,“多资金宝,以奉表 求婚”,也未获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 干布再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 请婚。唐太宗感其诚意,让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善。 次年旧元 64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 宗和吐蕾迎亲专使禄东赞的陪伴下,出长安去逻些完 婚。

唐蕃之战

1、争斗吐谷浑

松赞干布在世时虽然还无法撼动大唐的强势,但他所奠定的强盛基础已为吐蕃国后来的大

扩张准备了条件。在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实现了短暂的和平,但这并不能阻碍吐蕃扩张

的脚步。松赞干布在世时已经征服了孙波和羊同,使吐蕃有能力和唐朝争夺西域。在松赞

干布死后,大相禄东赞掌权,他和唐朝之间没有什么女婿和亲家的身份阻碍,大唐、吐蕃

的争霸势所必然。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薨,其孙芒论芒赞赞普继位。芒论芒赞年幼,大相禄东赞辅政,专掌

国权,继承松赞干布的建国事业,推动吐蕃进入更强盛的时期。

禄东赞此人也是吐蕃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前面已经介绍,禄东赞最大的功绩之一是

划分田界,使吐蕃迈入封建社会。在原来的诸羌中,吐谷浑一向接受汉文化,也效仿唐均

田制划分田界。公元653年,禄东赞施行土地改革,令吐谷浑的降王达延芒波结(即那位逃

到吐蕃的吐谷浑太子)制定划分田界之法。达延芒波结依据吐谷浑田制为吐蕃划定田界,

分得田地的自由民转变为农民。654年,禄东赞举行会议,区别野人和驯顺者,计算大调发

的数目。驯顺者当是指分得田地的农民和牧民,大调发数目应当是以田亩为...唐蕃之战

1、争斗吐谷浑

松赞干布在世时虽然还无法撼动大唐的强势,但他所奠定的强盛基础已为吐蕃国后来的大

扩张准备了条件。在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实现了短暂的和平,但这并不能阻碍吐蕃扩张

的脚步。松赞干布在世时已经征服了孙波和羊同,使吐蕃有能力和唐朝争夺西域。在松赞

干布死后,大相禄东赞掌权,他和唐朝之间没有什么女婿和亲家的身份阻碍,大唐、吐蕃

的争霸势所必然。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薨,其孙芒论芒赞赞普继位。芒论芒赞年幼,大相禄东赞辅政,专掌

国权,继承松赞干布的建国事业,推动吐蕃进入更强盛的时期。

禄东赞此人也是吐蕃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前面已经介绍,禄东赞最大的功绩之一是

划分田界,使吐蕃迈入封建社会。在原来的诸羌中,吐谷浑一向接受汉文化,也效仿唐均

田制划分田界。公元653年,禄东赞施行土地改革,令吐谷浑的降王达延芒波结(即那位逃

到吐蕃的吐谷浑太子)制定划分田界之法。达延芒波结依据吐谷浑田制为吐蕃划定田界,

分得田地的自由民转变为农民。654年,禄东赞举行会议,区别野人和驯顺者,计算大调发

的数目。驯顺者当是指分得田地的农民和牧民,大调发数目应当是以田亩为基础的租税。

655年,禄东赞又将此写入法律,使已经推行的这些制度得到巩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

经济基础。军事力量能帮助一个国家迅速兴起和扩张,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使这个国家的兴

旺得到长时间的保障。禄东赞的土地改革使吐蕃的经济力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加

上原有的军事实力,吐蕃确实有能力向外大扩张了。

首先,禄东赞将扩张的第一个矛头指向了吐谷浑。吐谷浑也是羌族中一个大国,其地理位

置无论对于吐蕃还是大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诺曷钵作可汗时,朝中大臣们一派亲唐

,一派亲吐蕃,国内一片混乱。唐太宗令侯君集领兵平乱,稳定了形势,吐谷浑臣服于唐

。但从国民杀亲唐的甘豆可汗,及吐谷浑国内多有人逃到吐蕃可以看出,由于民族血缘的

关系,吐谷浑中亲吐蕃的势力更大一些。

公元660年,禄东赞挑起战端,派儿子尊业多布兵击吐谷浑。663年,禄东赞亲自率兵攻打

。两国各遣使者到唐廷论曲直,请求援助。唐高宗表面两边都不听,实则帮助吐谷浑。但

事物的变化往往取决于内部,有一个吐谷浑大臣素和贵逃至吐蕃,向禄东赞陈述吐谷浑内

部局势,描述吐谷浑各处地理、军事,吐蕃遂发兵大破吐谷浑,诺曷钵率残部数千帐弃国

逃到凉州,吐谷浑国亡。禄东赞屯兵青海,遣使入朝,请求和亲,唐高宗不许。禄东赞和

亲的真实意思是要为此次发兵灭吐谷浑做开脱,也想让唐朝承认吐蕃占有吐谷浑之地,唐

高宗当然不会答应。公元667年,禄东赞死,其子尊业多布继任大相。吐蕃吞并吐谷浑已成

既定事实,尊业多布也继续着吐蕃的扩张事业。公元668年,吐蕃在且末修筑城堡,成为入

侵西域的堡垒。

那么我们的大唐怎么没一点反应呢?综合当时的各种情况,原因有二:

首先,唐朝当时主要的对外战场在东边,也就是朝鲜半岛上。众所周知,唐太宗晚年征高

句丽是他少有的失利。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将消灭高句丽提上了议事日程。就在公元660年

,禄东赞派儿子尊业多布兵击吐谷浑的同年,唐朝开始了对朝鲜半岛的征伐,联合朝鲜三

国中的新罗,攻打另两个国家——高句丽和百济。公元660年,大唐名将苏定方在新罗军的

援助下,灭百济,俘百济王义慈及其王子等。而高句丽军队却在名将泉盖苏文的率领下与

唐朝军队作战取得胜利。不过,唐军虽败,却涌现了不少名将,如大名鼎鼎的薛仁贵。公

元666年,泉盖苏文死,高句丽内乱,泉盖苏文的长子男生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唐高

宗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公元668年九月十

二日,唐军攻入平壤,俘男建,高句丽亡国。唐高宗李治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他父亲都未

能取得的空前战绩,先前的薛仁贵、契必何力等名将也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所以,虽然

当时吐蕃频繁入侵西域,禄东赞的死讯也传到了唐廷,唐朝却一时无暇顾及吐蕃。

其次,唐朝在西域的经营一直很吃力。唐初镇守安西的一直都是名将,如郭孝恪、麴智湛

、裴行俭等。但即使是这些名将也未能完全平复西域,西域诸国总是叛附无常,而吐蕃则

借此渔利。公元662年十二月(唐高宗龙朔二年,也是泉盖苏文打败唐军的这一年),西突

厥内部发生混乱,唐将苏海政冤杀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导致弓月引吐蕃拒唐军,苏海

政因军士征战疲劳,不敢战,遂贿赂吐蕃,约和而还,由此弓月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余

众归附吐蕃。次年,疏勒反叛,并与弓月引吐蕃侵于阗,安西都护高贤引兵击弓月以救于

阗,胜负不明,结果未见史籍明载,但在敦煌的一些文献中,多次提到“西域(唐)败军

”,有可能高贤打了败仗。也许正因为如此,唐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以裴行俭为安西

都护,这位名将的到来使西域安稳了一点。

所以,一来当时唐朝的主力多在东边朝鲜战场上(大家有时会因为大唐横扫六合、吞并八

荒而误以为唐初的军队多如牛毛,实力超凡无比。其实唐初的人口只有隋朝的1/3,可调用

的军队也不多,用在一场战争上一般不超过十万人马。这些军队东西南北不断调集,打来打去也挺累的,经常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二来西域局势的混乱性,导致唐朝对于吐蕃吞并吐谷浑,显得无能为力。在龙朔年间西域的争夺战中,吐蕃略占上风。 吐蕃占有了吐谷浑,完成了统一羌族各国的大业。哥舒翰曾上唐玄宗奏疏中说:“苏毗(孙波)一蕃,最近河北,吐浑部落,数倍居人,尽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吐蕃自论钦陵起,镇守吐谷浑的大将,总是大相的子弟,吐谷浑的重大意义即此可见。占领吐谷浑后,吐蕃的扩张雄心不会就此停止,唐朝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一场真正的大战即将爆发!

唐蕃之战

2、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一场犹如魔戒般的史诗之战,一场英雄对英雄、战神对战神的荡气回肠之战,一场在冰川雪域上进行的殊死之战,就这样上演了。

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 这样,大唐再不出兵也不可能了。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声名赫赫,又被誉为“三箭定天山”的神话般人物,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受诏为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领兵五万(也有说十万)讨伐吐蕃,以夺回安西四镇,同时一旦讨伐成功,便送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还故地。

安西四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全部都在新疆,为此,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三员大将领着唐军浩浩荡荡向青海进发。既然要收复位于新疆的四镇,为何要向青海进发?其实从薛仁贵受封之官诏就可明白——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这支队伍的终极目标是吐蕃之都城逻娑!前面已述,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判断吐蕃国内必然空虚。西域关键地理位置在吐谷浑,薛仁贵只要拿下吐谷浑,便切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系,进可直捣逻娑,退可与镇守安西的唐将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唐朝先前已遣大将阿史那忠在西域领玉河军(可能是玉河道行军的简称),救于阗。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

大非川在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乃青海之要津。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乐都)一路行军至此。只见一片冰川雪域,地势万分险要。薛仁贵联系这一带地理交通形势,分析判断:如果吐蕃军队从黄河河口而来,必先经乌海城,吐蕃军骁勇善战,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尽快拿下乌海,方能取胜,否则极易丧失战机,而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地势一失,即使不用开战,严寒和饥饿都会让几十万大军全部崩溃。而乌海(今青海喀拉湖)险远,辎重车马不便往行,薛仁贵故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随后,薛仁贵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乌海。 首战,唐军与一万多吐蕃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吐蕃军猝不及防,大败,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头。薛仁贵令鼓西而进,乘胜进占乌海城,以待后援,此时薛仁贵心中一定又想起自己仅率两千人攻入高句丽重镇扶余城的壮举,“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土长歌入汉关”的歌声似乎又在西域回响。但郭待封并没有遵守薛仁贵的指令,在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而是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到达乌海城与薛仁贵会合。郭待封行至半路,吐蕃20万大军从天而降。郭待封不能抵敌,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八月,吐蕃军在论钦陵指挥下,在大非川以40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与钦陵约和而还”,唐残兵才得以生还,吐谷浑被并入吐蕃,逃亡可汗诺曷钵回到故地的愿望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关于安西都护府的事情前章已简述)。一般认为,薛仁贵此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即使郭待封不擅自行动,唐军也未必能赢。 率领吐蕃军的,是吐蕃历史上第一名将,战神论钦陵。论钦陵是大相尊业多布之子,禄东赞之孙,全名噶尔.钦陵,“论”是吐蕃对王族的称呼,表明了论钦陵的身份。薛仁贵初期战术确实出乎论钦陵意料之外,唐军出兵吐谷浑,进占乌海城,但论钦陵临危不乱,及时调兵遣将。这里注意一个数字问题:参加大非川战役的吐蕃军有40万,前面已经介绍,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由此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论钦陵如调国内军来救肯定来不及,而且必经乌海,薛仁贵早已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调西域军还有阿史那忠和阿史那都支在那里对抗。论钦陵当机立断,判断薛仁贵亲率主力,轻装奇袭乌海,粮草辎重必然不济,故迅速调遣吐谷浑军队,邀击唐军粮草、辎重,切断唐军后备补给。而吐谷浑军可能来自伏罗川和伏俟城两个方向,绕开了薛仁贵镇守的乌海。雪山作战,补给是第一生命,补给不济,薛仁贵只能退出乌海。论钦陵这样便从容收复乌海,再陆续召集各部人马,吐蕃最后集结的四十万大军,也是陆续增援而至(所以论钦陵直到八月才逼薛仁贵决战)。此战双方各自因势利导,避实就虚,攻击对方最薄弱的环节,战术、用兵都很高明。但吐蕃熟识地理,兵力也占绝对优势(40万vs5万),同时论钦陵及时借助了吐谷浑的力量,进行正确地战略部署,因此取得了最终胜利。可以说吐谷浑助唐还是助吐蕃是此战胜负的关键。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是有可能的。但他的擅自行动未必完全错误,因为粮草、军需是生命,如果郭待封不运粮和棉被给薛仁贵,薛仁贵吃什么,穿什么(乌海之南,盛夏积雪,冬则羊裘数重,暑月犹衣裘,吐蕃人自己都受不了)?即使按薛仁贵所言在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吐蕃只需切断补给路线,薛仁贵也只能撤军(吐蕃20万军,又熟识地理,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论钦陵吃准薛仁贵攻入乌海后不可能再往前进攻,因为冰川雪域,行军艰难,薛仁贵不可能在粮草辎重没到的情况下一直打到拉萨(这一点和邓艾攻蜀情况不同)。所以,在薛仁贵攻入乌海后,郭待封去运送辎重是很正常的,甚至很可能是薛仁贵要求的。所以,郭待封不是战争失败的主因,吐谷浑兵的介入才是关键。

但,吐蕃此战也大伤元气。论钦陵已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人马,甚至包括西域的主力,否则如果损失不重也轻易不会与薛仁贵讲和。咸亨元年初吐蕃入侵西域势头之盛,前所未见,但此战过后不见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后来于阗王伏_雄更凭借自身的力量,竟然逐出了吐蕃,受到唐廷的封赏。可见吐蕃为集中力量对付薛仁贵率领的逻娑道行军,不惜撤出了其在西域的主力,吐蕃在西域的势力也因此削弱了不少。当然,唐以前在西域的用兵也有问题。对吐蕃的挑衅一直犹豫不决,而且派遣将领也不得力,甚至用调遣到西域的方法来作为对名将的排挤。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名将苏定方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就被派到安西,其实是被朝中排挤出来的,最终在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死于军中(据吐蕃史书记载,那位逃到吐蕃划分田界的达延芒波结太子最终就是被苏定方所杀,此时的苏定方已年过古稀,真不愧名将!)。裴行俭因为册封武昭仪之事也被调出京城做安西都护,还好这位名将当时年纪不大,在西域颇有作为,而且还活着。公元669年,裴行俭调回京都。裴行俭刚走,第二年就发生本章开头的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只得再从朝鲜战场调薛仁贵、郭待封征吐蕃(薛仁贵一走,高句丽又叛乱)。唉,唐朝初年,也够这些将军们受的。

吐蕃既得吐谷浑,与唐争西域四镇就更激烈了,甚至开始争夺唐本部土地,同时也向东方和东南方迈出了扩张的脚步。

3、进军东南,兼并诸羌

大非川之战的胜利,使得吐蕃获得对西域诸羌的绝对控制权,吐谷浑已事实并入大吐蕃的领土,西域诸羌也基本被吐蕃统一。但吐蕃兼并诸羌、扩张领土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

在吐蕃东南部(即大唐的西南),包括现在的四川、云南等地,还生活着许多古老的羌族部落(其实吐蕃的祖先六_牛部就是从四川进入西藏的,详见第一章)。比如,《隋书西域传》里就记载有附国。有国王,统率二万余户,地在成都西北。附国东面又有嘉良夷,东北面有党项,西面是女国(即苏毗),另外还有许多散居深山穷谷中的诸羌,风俗类似党项,有些属吐谷浑,有些属附国,其中据传还有一个“东女国”,风俗类似女国苏毗,因在苏毗东,故称东女国。苏毗在唐时已被吐蕃所灭,东女国则一直存在,后迁入唐。我前面曾说过《西游记》中女儿国可能是作者参照了苏毗国,现在想想,吴承恩参考东女国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隋朝时,附国、嘉良夷等诸羌均来朝贡,隋炀帝设诸道总管这些内附部落。唐沿隋制,剑南道设诸羌羁縻州168个,管理这些诸羌部落,分属松州、茂州、_州等都督府。

在松赞干布时代,吐蕃已开始了向东南诸羌的兼并。公元634年至638年,松赞干布先后占领党项、白兰等羌部,而后又率大军攻松州(今四川松德),接下去就是前面曾介绍过的松州之战,唐将牛进达率军获得松州大捷。附国何时被吐蕃所占未见记载,唐时已不见附国之名,但松赞干布率军攻松州时,应当经过附国,可想在松州之战前,附国已被吐蕃吞并了。

公元667年,禄东赞率军攻取生羌十二个州(生羌可能是指当时文化程度更落后的羌族)。

唐剑南道所属诸羌陆续被吐蕃占领。

至唐肃宗时,除少数羌族内迁外,其余诸羌都被并入吐蕃。至此,吐蕃兼并诸羌州成功,建立羌族统一国家的事业基本完成。

除诸羌之外,我国的西南部还生活着诸蛮。

公元678年,禄东赞之子,大相尊业多布(即战神论钦陵之父)率兵攻西洱河一带(今云南洱海)诸蛮。唐在茂州(今四川茂县)筑安戎城,阻断吐蕃通诸蛮之路。尊业多布以熟悉地理的生羌为向导,攻拔安戎城,增兵驻守,西洱河一带诸蛮相率降附。

公元703年,器弩悉弄赞普亲征今云南丽江一带的乌蛮。吐蕃史书记载器弩悉弄赞普“向白蛮征税,乌蛮亦款服,兵精国强,为前王所未有”。可惜,这位前所未有的赞普于704年在征蛮的途中死于军中。

与吞并诸羌不同,诸蛮与羌族种族不同,吐蕃几代赞普连年征伐,也未能完全征服诸蛮。

后来,到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南诏国与唐失和,降附吐蕃。南诏是西南诸蛮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国,吐蕃获得这个大附属国,国势终于发展到了最高点。

吐蕃国力强盛,但经济文化落后,要发展经济文化,必然需要农业的发展,虽然禄东赞的划分田界使吐蕃进步了封建社会,但高原苦寒的地理环境一直在制约着吐蕃的经济发展。

走下高原,向周围要更多的土地,侵略农耕社会,是吐蕃国力发展的必然。从松赞干布开始,吐蕃以逻娑(即拉萨)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领土,终于建立了大吐蕃国,吐蕃土地也从纯粹的高原类型增加了不少丘陵和平原。《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东与松、茂、_接,南极婆罗门(尼泊尔),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员万余里,汉魏诸戎所无也”。事实上,这描述得还只是唐高宗时吐蕃的领土,后来吐蕃疆域比这时候大多了。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现象——吐蕃不断扩张的脚步总是往东方走。虽然西南的婆罗门早已是吐蕃的属国,可是吐蕃向西、向南的扩张也就到此为止。这里恐怕主要是海拔和气候的差异所致,南亚的印度、缅甸对于吐蕃人高原耐寒的习性是绝对不适合的。虽然吐蕃占有婆罗门后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天竺,虽然王玄策只需带着不足一万人的婆罗门和吐蕃骑兵就能轻而易举灭掉中天竺,虽然东方有巨人般的大唐王朝,但吐蕃总是前仆后继地向强大的唐朝争夺土地,而对天竺却丝毫不感兴趣。

然而,当时可称之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盛唐王朝也决不是好惹的。或许吐蕃真的有种生不逢时的宿命,或许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才能使历史更加精彩,吐蕃虽然赢得大非川之战的胜利,也在西南之域势不可挡,但唐蕃之战只是拉开了序幕,大唐的反击战就将开始。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连实力与之相等的羊同国(有大小二羊同国)也俯首归顺,其余较小的部落无不影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职同宰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五件难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认出百匹母马与百匹驹马的母子关系。这意味深长的难题含意婚使心领神会,即汉藏两族通过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亲情。据说禄东赞运用吐蕃人丰富的牧畜经验,将母马和驹马分别圈起来,并暂时断绝驹马的饮水和草料,过了一两天之后,把母马与驹马同时放出马厩,顿时出现了母觅子,子寻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动人景象。禄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参考: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答辩问题

答辩的内容一般会围绕你所研究的课题展开,一般情况下以下几个问题可能会被问及:

1 、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3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4 、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 、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6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 、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除此之外,如果有相关专业老师在,肯定也会问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就得需要好好准备了。

得瑟说理吧,有具体攻略

fn专业知识

1 论文题目范围太广了,你的研究和题目联系不强,为什么定这个题目?

在研究时,我是提供以....(广)作为背景,来作为基础,再对....(小)进行深入细化研究,认为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但通过老师的提问,我也认识到了论文题目的重要性,应该更为具体和深入挖掘,把研究内容与题目联系起来,提炼核心。

2 论文的目录、框架、章节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联系?逻辑是怎么样的?

论文的框架是我自己先思考,再与导师沟通后形成的。但可能因为我理解不够,没有表述清楚,逻辑没有足够清晰,希望老师能提供一些建议给我,下去之后我会进行改正。

3 某个结论是不是不准确,或者理解不对,你有什么数据,文献支撑?

我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通过某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来...结论。数据是从....获得的,文献是从...了解到,根据前人研究,进行借鉴。

论文答辩二辩松么

毕业论文,稿子完成通过后,只答辩一次。

需要。优秀毕业论文需要二辩的原因是为了学校论文质量更高,论文答辩审核更加严格,二辩后的优秀毕业论文,也会更有公正性、严谨性。首先,能被评为优秀论文,是对论文本身和作者的一种肯定。优秀毕业论文,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荣誉,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种骄傲。所以,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需要重视,对我们是有益的。优秀毕业论文需要二辩,是因为学校需要对论文二次评选,对毕业论文更加了解,再进行打分。这既是为了学校论文质量,也为了在原有的一辩的基础上,论文答辩审核更加严格。二辩后的优秀毕业论文,会更有公正性、严谨性。如果被通知优秀毕业论文了,只要在一辩的基础上改正一些论文的错误或补充导师误解疑惑的地方。答辩准备期间,多与指导导师沟通,询问自己论文还需更改的问题,相信二辩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在二辩时,陈述论文内容时要有逻辑,在提问环节也要巧妙应对,要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对待论文有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要注意不与导师相争辩。

本科生论文答辩没过就需要二辩。

二次答辩严不严与答辩的老师有关,有的老师严一点,有的老师不严。

二次答辩有过的,也有不过的,二辩过了就可以毕业,二辩不过就需要延迟毕业。

二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那要看每个学校不同啦我学校很简单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