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天然产物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23:33:48

天然产物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2]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3]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4]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5]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6]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7]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8]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1]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2]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3]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14]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徐凯. 硝基甲烷及其分解产物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D]. 四川大学 2014 [2] 李倩,徐送宁,宁日波. 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弧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3] 李兵,张明安,狄加伟,魏建国,李媛.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参数敏感性研究[J]. 电气技术. 2010(S1) [4] 赵晓梅,余斌,张玉成,严文荣. ETPE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燃烧特性[J]. 火炸药学报. 2009(05) [5] 张祎. 小口径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发射稳定性与初始装填过程影响规律的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2 [6] 弯港.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流动控制机理数值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7] 李海元. 固体发射药燃速的等离子体增强机理及多维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8] 王争论. 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在电热化学炮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9] 林鹤. HMX共晶炸药的制备与理论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0] 王娟. 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1] 董岩. 多氨基多硝基苯并氧化呋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2] 刘进剑. 多氨基多硝基吡啶及吡嗪氮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3] 赵国政. 氮杂环硝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母体合成[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4] 郭长平. 一步法微气孔球扁药成孔机理、燃烧性能及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15] 金涌. 电热等离子体对固体火药的辐射点火及燃烧特性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王晓东. 蛋白质复合体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新策略[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2] 罗孟成.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及分子佐剂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3] 吴志强.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手足口病重要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与复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刘丹. 乙型肝炎病毒Pol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5] 江淼. RNA结构在其诱导细胞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6] 詹蕾.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纳米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7] 易昌华. 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杨景晖. H3N2亚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减毒特性及假病毒评价中和抗体的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9] 刘娟. 人呼吸道腺病毒55型的基因组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 [10] 喻正源. 全基因组测序与病毒捕获测序技术探讨EB病毒进化及整合规律的初步研究[D]. 中南大学 2013 [11] 陈晓庆. 天然产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性评价及机理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2] 李康. 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4 [13] 王君. 白细胞介素-6受体介导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32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4] 申彦森. 基于内含子剪切的人工miRNA结构和靶向位点与基因沉默效率的关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5] 金旭. 冠状病毒N7甲基转移酶甲基化核苷酸GTP的特性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6] 陶佳莉. 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4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7] 高国振. 宿主因子Cyclin 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18] 柳叶. 阻断HIV-1辅助受体CXCR4的新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19] 李围. 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20] 鞠湘武. 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化学论文参考范文 2. 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3. 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4. 药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一篇2003年博士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中文部分的安胜姬,张兰英,郑松志.1999.二异氰酸酯与壳聚糖交联产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 (2):197~199包光迪.1955.甲壳质及其提炼.化学世界.10(3):137~138包启明.1958.甲壳质纤维制造法.化学世界.13(9):388~389包启明.1959.甲壳质的新的利用-离子交换纤维和离子交换织物.化学世界 1959(6):271~272本星义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1986.架桥されたュソニセクマソナソ球状粒子及びその制法JP昭62-236839. 昭61-04-08.本星义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1987.架桥グルコマソナソィォソ交换体.JP平1-94949. 昭62-01-06蔡希陶.1937.中国产之蒟蒻属植物.中国植物学杂志.4(1):1~5.常敏毅.1987.抗癌本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开勋.1999.新领域精细化工.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313~342陈玲,杨连生,余淑君,颜盛发,张力田.1997.制备羧甲基淀粉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997(2):9~12陈志勇,张玉霞,袁彦超.2002a.红麻纤维对Zn2+、Cd2+、Cu2+、Ni2+离子的吸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2):186~188陈志勇,栗印环,张艳青2002b.硫氨脲基红麻纤维的制备及其对Ni2+、Cr3+、Mn2+的吸附性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3):333~335陈中兰,陈龙生.2002a.新型鳌合纤维素富集原子吸收测定痕量的铅、镉、铜和镍.离子交换与吸附.18(5):464~469陈中兰.2002b.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螯合纤维素对Cd2+的吸附机理.应用化学.19(11):1097~1099冲增哲、黑田俊朗、岸田典子著.古明选译.1990.魔芋科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57~171崔志敏,朱锦瞻,罗儒显.2002.两性甘蔗渣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32~240董绮功,张军平.2003.新型含氮、硫纤维素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4):719~723董绮功,张军平,李亚荣.2002.聚硫醚型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9(l):94~96范田园,魏树礼,周喜林.1999.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2):43~44方华丰,周宜开.1999.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5):315~318冯长根,白林山,任启生.2003a.二甲胺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9(3):263~268冯长根,白林山,任启生.2003b.壳聚糖衍生物吸附剂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离子交换与吸附.19(3):282~288冯淑英. 1995.包醛氧淀粉与氧化淀粉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比较.中国疗养医学. 19954(3):74~76冯叙桥,赵静,张盛林.1995.魔芋的利用与加工.食品与机械. 1995(5):12~13冯亚青,刘燕.2002.氧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35(6):766~768傅伟昌,王继薇.2002.两性化螯合棉纤维的合成与吸附性能研究.林产化工通讯.36(3):9~11高洁,汤烈贵主编.1996.纤维素科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 龚盛昭.1999.利用蔗渣或稻草制各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纤维素黄原酸酯的试验.甘蔗糖业.1999(5):43~45.古卓良,凌树森.1998.白魔芋精粉对荷瘤小鼠的抑瘤和免疫增强作用.营养学报.20(3):343~347贵州省中医研究所.1970.贵州草药(第二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70郭国瑞,钟海山,王科军,滕丽莉.1997.微波作用下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和壳聚糖的羧甲基化.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3):57~59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1982.分析化学手册(第二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16~625.何东保,石晓明,石毅,詹东风2002.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凝胶化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2(2):70~74何永炳,孟令芝,陈富偈,胡翎,陈远荫.1998a.棉杆纤维素的改性Ⅰ.棉杆纤维含氮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5(3):243~245何永炳,孟令芝,陈富偈,吴成泰,唐玉蓉.1998b.绵杆纤维的改性(Ⅱ)─氮杂冠醚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4(3): 236~238胡翎,孟令芝,李庆云,何永炳.1999.棉杆纤维素的改性(Ⅲ)—多乙撑多胺纤维素醚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6(1):44~47化学工业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分院.1993.珠状交联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 .黄海兰,曲荣君. 型蛇笼树脂对Ag+、Cr3+和Hg2+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9(1):43~48黄海兰,曲荣君.型蛇笼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17~222黄卡玛,刘永清,唐敬贤.1996.电磁波对化学反应非致热作用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7(5):764~768.黄宁兴,郑文杰,谢红鹰,黄任鹏,欧阳健明. 1999.两种磁性微球的载药特性.广州化工.27(3):34~37.吉林大学.1989.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CN1050024,1989-09-09.纪春暖,成国祥.2003.蛇笼型螯合树脂CMC/EDA/B-6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3(1):35~38贾成禹,陈家任.1991.魔芋葡甘露聚糖新载体制备和对葡萄糖淀粉酶的固定化.生物化学杂志.7(3):359~364贾云.1997.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去除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4(1):31~35江苏新医学院.1997.中药大辞典(缩影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29~ 333江西省卫生局.1970.江西中草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97景世兵,永野伸郎,西鸟羽刚,宫田苑重,伊泽敏雄,日下多,吉本宏,山口达明. 1994.新型聚胺基糖表面处理氧化纤维口服吸附剂对肾衰模型鼠的研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2):104~108.具本植,张淑芬,杨锦宗.2001.交联阳离子淀粉(DS=)的干法制备及其脱色性能.化学研究与应用.13(1):59~62.雷国元.2000.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10):2~6雷建都,谭天伟.2002.壳聚糖血红蛋白分子印记介质的制备及优化.化学通报.65(4):265~268李斌,谢笔钧,任熙儒.2002.魔芋葡甘聚糖的羧甲基化改性及其应用研究.粮油科技.2002(3):29~31李波,谢笔钧.1999.国外魔芋葡甘聚糖的开发研究现状.农牧产品开发.1999(8):6~7李恒,龙春林.1989.药用植物磨芋的考证.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2):87~92李恒.1997.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84~89.李继平,宋立民,张淑娟.2002.磁性交联壳聚糖对稀土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中国稀土学报.20(3):219~221李时珍(明).1975.本草纲目(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l~1192李松林.1993.花磨芋和疏毛磨芋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16(5):114李致冉,田瑞亭.1990.关于地瓜淀粉变性的研究.山东化工.1990(1):1~4梁想,尹平河,赵玲,白燕,黄长江.2000.海带生物吸附含铜废水的试验.广州环境科学.(4):13~15林友文,陈伟,罗红斌,唐威.2001.可再生羧甲基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福建医科大学学报.35(1):57~60刘峥.2000.壳聚糖缩合呋喃甲醛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化学研究. 11(4):36~39刘钟栋.1998.微波条件下小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结构分析研究.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4(3):243~251楼益明.1991.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及应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93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胡忠于.2002.改性壳聚糖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材料保护.35(1):11~13罗立新.2002.淀粉氧化改性粘合剂发展现状及展望.包装工程.2002(10):65~ 70罗盛旭,钱倚剑,王旻.1999.壳聚糖吸附剂对低级醇类吸附作用的研究.化学世界.40(9) :477.马百平.1993.魔芋的药用研究概况.中草药.24(1):49孟令芝,杜传青,符兆林,何永炳,陈远荫.2000a.多孔纤维素球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3~46孟令芝,杜传青,龙凯,陈莉,何永炳.2000b.纤维素-铝-硅复合物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2):6~9潘海燕,冀兰涛,丁清波.2002.梧桐落叶对重金属吸附的初步研究.黑龙江环境通报.26(1):91,15庞杰,刘佩瑛.1999.魔芋葡甘聚糖改性剂流变学特性研究.成都,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庞杰,孙远明,冯彤.2000.魔芋淀粉改性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3): 41~42庞杰,孙远明,乐学义,刘佩瑛. 2000.六偏磷酸钠对魔芋葡甘聚糖干法改性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2(1):59~61彭长宏,汪玉庭,程格.1998接枝羧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环境科学.19(5):29~33彭湘红,陆茜,李忠铭,王敏绢.2001.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应用.精细石油化工.2001(1): 44~46.青岛海洋大学.1996.一种制备甲壳质微球载体的方法. 19曲荣君,王春华,阮文举.1997.多胺交联纤维素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X1).林产化学与工业.17(3):19~2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86.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6邵自强,廖双泉,李晓萌,白松,谭惠民.2001.棉纤维蒸汽闪爆改性及其化学反应性能.火炸药学报.2001(1):44~46山下晋三,金子东助编,纪奎江,刘世平,竺玉书,黄应昌,李德宝等译.1990.交联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51~52四川石油局天然气研究所.1987.羟乙基羧甲基魔芋增稠剂. CN1003446B. 1987-04-27.史黎明,刘爱芳,方存梅,谭廷华.1998.淀粉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试验.西北药学杂志.13(2):71~72.施介华,刘清.2003.取代基效应对三苯甲酸纤维素酯类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化学.31(3):336~340苏敬等撰(唐).1981.新修本草(尚志钧校).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81孙多先,吴水珠.1994.壳聚糖和甲壳素接枝丙烯酸功能膜的pH刺激响应性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4(3):23~25孙二虎.1990.蘑芋古今称考.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4):86谭茵,王瑞淑.1995.魔芋精粉对五种二价金属离子的体外结合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2(4):195~197唐爱民,梁文芷.2002.纤维素的功能化.高分子通报.2002(1):1~9唐慎微.1957.重修改和绎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83唐慎微撰(宋).1982.重修改初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汤荣生,穆军,张道宪,王磊.1996.魔芋精粉及其改性产物成膜性能研究.食品科学.17(7):62~65田汝川,赵慰深,高铭适,于九皋,李金声,白主心,刘瑛.氯3-羟基丙基交联淀粉醚的研制及其含氮置换物用于除去重金属.天津大学学报.1983 (2):107~120.王爱琴.1999.壳聚糖衍生物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王爱民.1983.不溶性淀粉黄原酸化二硫的制备及应用.工业水处理, 13(1): 32~34王春华,曲荣君,王海霞,高士芹,杜爱君.2000a.蛇笼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工业水处理.20(3):11~15.王春华,曲荣君,蒋涛.2000b.蛇笼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II·CMC/ B-62/TETA体系.离子交换与吸附.16(1):7~12王格慧,宋湛谦.2000.多胺型整合棉纤维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2):9~12王格慧,宋湛谦,王连生.2002.树皮的化学改性及其吸附特性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2(2):12~16王关民,郑亚西.纤维棉对铁(III)的吸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矿物岩石.22(2):97~99王蕾,王立身.2002.粒状壳聚糖-纤维素复合体对卷烟烟气中湿焦油及烟碱的吸附作用.科技开发动态.2002(4):15~17王念孙.1983.广雅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王文晟,谢笔钧,胡慰望,马东兰. 1994.没食子酸(TNC)对魔芋葡甘聚糖干法改性的研究.食品科学1994(7):3~7.汪玉庭,程格.1996.接枝羧基淀粉去除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18(2):16~18.汪玉庭,程格,朱海.1998.交联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邬应龙,郝晓芸. 1998.摩芋葡甘聚糖颗粒阻溶剂的筛选与应用.食品科学. 19 (9):17~20乌云,耐登,贾长宽.2002.羧甲基淀粉的快速制备工艺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 27:46~47吴其濬(清).1955.植物名实图考.北京,商务印书馆.955吴万兴.1989.魔芋精粉中甘露聚糖含量测定研究.食品科学.19(3):56~58吴小芹.1992.树皮开发利用的若干途径.广东林业科技.1992(3):26~28,37吴奕真.2002.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角质复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福建环境.19(3):33~36武汉大学.1999a.复合魔芋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 武汉大学. 1999b.可降解增强型包装膜的制备方法.武汉大学,武汉金丰环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1999c.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的制备方法.CN1301788A1999-12-24.武汉大学,武汉金丰环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1999d.可溶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CN1301791A. 1999-12-24.武汉大学.2001a.魔芋生物全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20武汉大学. 2001b.魔芋精粉或其化学改性产物的种衣成膜剂及其配置方法. CN1328081A. 2001-12-26.萧统.1977.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谢雅明.1983.可溶性甲壳素的制造和应用.化学世界. 1983(4):118~121谢虞升,李汉保,宋炳生.1998.天然澄清剂与乙醇沉淀对中药口服液中钙含量影响比较.中草药.29(7):459~461解战峰,邓娟,常建华.2002.用麦杆纤维素制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55~260解战锋,李宝平.2003.稻壳纤维素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应用化学. 20(2):167~ 170熊鸿燕,张波,刘育京,涂瀛.1999.交联淀粉碘的制备基对水中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16(1):1~6.徐丽英,何彦霏,奚昊敏.2001.氧化淀粉水处理剂的研究.净水技术.20(2):27~ 29徐锁洪,严滨.1999.改性羽毛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工业水处理.19(6):27 ~28严俊.1984.甲壳素的化学和应用.化学通报.1984(11):26~31严俊,张丹莺,罗立新,徐荣南.1989.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5(3):186~190颜伟荣,俞耀庭.2002.重症肌无力免疫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3(10):1887~1890杨超雄,吴锦远.1998.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的研究I树脂吸附二价重金属离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6(2):36~44.杨冬梅,徐淑英.2002a.纤维纱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金离子的提取.辽宁工学院学报.22(4):49~51杨冬梅,徐素英.2002b.利用废报纸合成树脂并提取废水中的铜离子.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1(2):99~101杨福顺,卓仁禧.1990.侧链含5-氟尿嘧啶甲壳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0(3):322~326杨洪,宁黔冀,祝红杰.2002a.养殖海带对Pb2+、Ni2+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海洋通报.23(3):50~55杨洪,宁黔冀.2002b.化学处理海带粉对La3+,Ce3+的吸附.海洋科学. 26(5):21~ 22,71杨兴钰,张香才,郭能,白一穷,杨自善.2001.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化学修饰及应用研究.湖北化工2001(4):20~21杨玉玲,周凤娟,李新华.2001.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6(6):47~50.叶君,熊犍,苏英芝,谢国辉.2002 微波辐照下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造纸科学与技术.21(5):23~25印寿根,李朝兴,徐欢驰,李欣,何炳林.1996.珠状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通报.1996(2):100~104.尹小红,常建华.2003.纤维素强阴离子交换剂对Cr(VI)的吸附性能.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8(1):33~35于九皋,杨冬芝.2003a.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肌酐的吸附研究.药学学报38(3):191~195.于九皋,杨冬芝.2003b.新型肌酐吸附剂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3(1):1~6余艺华,顾汉卿,何炳林,郑治纲,白铁环,王宗泽.1997.磺化羟乙基化交联壳聚糖对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1997(5):606~610俞宁,李纯茂.1996.利用棉杆皮,棉铃壳处理重金属废水.环境保护. 1996 (9): 20~21张德峰.2000.轻度交联羧甲基化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6(6):154~156.张东华,汪庆平.1998.硼砂在魔芋精粉生产中的应用.食品工业科技.1998 (3): 37~38张红雨,冀兰涛,王乃岩,沈宁红.2002.梧桐树落叶碎屑对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初步研究.精细化工.19(2):80~82张健,张黎明.2002.疏水化水溶性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与粘土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学报.18(4):315~320张立实,王瑞淑.1998.魔芋精粉对大鼠消化道铅吸收和慢性铅中毒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5(1):79~81张秋华,骆赞椿,蔡小洪.1994.水溶性羧甲基甲壳素的制备.精细化工. 11(4): 36~37张升晖,宋新建,米远祝.1999.魔芋精粉的交联化学改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6):19~21张淑媛,李自法.1991.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用于处理含镍废水.水处理技术. 17(5):329~332.张彤,徐莲英,蔡贞贞. 2001.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水提液中锌、锰、钙及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中成药.23(4):243~245张燕萍.2001.变性淀粉制造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95~99,323张永华.1998.半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化学世界.1998(11):591~593.张正娴译,丁长银校.2002.纤维性CMC综述.纤维素醚工业.10(1):33~35张贞浴,师奇松,李丽萍,汪成,李胜民.2002.可降解的控制农药释放材料(淀粉基)的研究.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1):92~94.张中勤.1995.球状纤维素颗粒的研制.生物技术.1995(5):46~48张中勤,宋清.1998.球状再生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的制备.离子交换与吸附. 14 (1):23~30.张中勤,朱建华.1997.新型固定化酶载体─球状纤维素单宁树脂的研制.生物技术.1997(5):37~39赵雅萍,王军锋.2003.载铁(III)-配位体交换棉纤维素吸附剂对饮用水中砷(V)和氟联合去除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4(4):643~64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1996.一种以木薯淀粉为基材的螯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1996-12-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1997.新型微波反应装置.庄云龙,石荣莹,原义光.2000.磷酸酯淀粉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纸与造纸.2000(4):47~48.周韫珍,曹崇运.1989.磨芋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8(5):333~336周永国,齐印阁,王秀娟,杨越冬.1999.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吸附尿素性能研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5(4):677~679.邹新禧.1991a.超强吸水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邹新禧.型整合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离于交换与吸附. 7 (1):15~20.邹新禧.1996.两性淀粉螯合剂吸附性能的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 9(3): 468~ 474.邹新禧.1998.阴、阳离子化红薯淀粉螯合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9):87~91朱伯儒,史作清,何炳林.1996a.大孔球形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富集性能研究Ⅰ.大孔球形纤维素的制备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2(6):522~525.朱伯儒,史作清,何炳林.1996b.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8(3):69~76. 朱文均.1999,魔芋葡甘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5(1):81~86朱玉琴,汤列贵.1995.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化学通报.1995(9):18~21朱兆富,刘东强,朱素梅,胡永利,刘宝昌.2002.高吸附性甜菜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中国糖料.2002(2):27~29祝志峰.2001.交联淀粉囊材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的缓释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2(7):1163~1165.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论文

王力锋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51)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历史不过200 多年时间,而真正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重视的时间则更加短暂,仅有60多年而已。但在能源问题突出严重的当今社会,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下一代清洁的非常规能源却正以飞快的速度赢得各个领域的不同程度的重视。本文以简述的形式,回顾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历程,着重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各国策略分析。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非常规能源,能源政策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Gas Hydrates

WANG Li-feng

(Wuxi Research l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SlNOPEC,Wuxi21415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natural gas hydrate is not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and the time for it to get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solid concerns essentially is only of sixty under the coming global energy crisis,the studies of natural gas hydrate which is regarded as potential new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have been growing dramatically in all a brief introduction,we show reviews on its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future perspective and energy policies all over the world.

Key words natural gas hydrate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energy policies

1 简介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为NGH)属于笼形化合物(clathrate)的一种,因此又被称为笼形水合物(clathrate hydrates)[1]。从化学意义角度也可解释为一种分子构架包裹另一种分子的形式。天然气水合物是由一种或几种小分子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与水作用生成的一种非固定化学计量的笼形晶体化合物[2]。在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呈现为似冰状的固体[3],水分子通过氢键构成骨架,由于客气体被裹在骨架内部,因此客气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其分子体积要足够的小,以便容纳于骨架内部。尽管这样的小分子气体很多,例如早在1810年,英国化学家Humphry Davy在实验室中首先发现以氯气作为客气体的水合物[4],但现在从全世界的发展前景观察,主要研究以CO2/H2O 和CH4/H2O为主的水合物主客结构,前者涉及大气环境、绿色效应和工业界尾气的封存[5,6],后者涉及新能源探测和开发利用[7]。

天然气水合物有机碳储量大,约占全球有机碳的,是其他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三者总量的一倍以上。其中分布在陆地上的天然气水合物最大地质储量约为×1011t,主要分布在高原冻土带和高纬度的常年冻土区;分布在海洋中的最大地质储量约为×1014t,主要分布在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8]。天然气水合物能量密度大,客气体中甲烷多,可占到90%以上。在标准状态下,1标准体积的饱和甲烷气水合物完全释放后,其甲烷体积可达到164倍标准体积,因而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为煤的10倍,是传统天然气的2~5倍[1]。

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主要受温度、压力和气源等控制,当然也包括其他因素的限定。目前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0~10℃)、高压(>10 MPa)下形成的,在陆地和海洋中稳定带分布条件并不十分苛刻[9]。资料统计表明,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可在100m左右深度的浅层存在,最大可达1800~2000m,最常见的是700~1000m;在海洋中存在水深为300~5500m,在距离海底1000m深处都可能稳定存在[2]。

2 研究进展

英国科学家Davy在1810年首次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当时他所发现的是氯气作为客气体的水合物[4]。第二年,Davy经过仔细地研究这种物质后,发表了正式的学术论文,稍后他又在英国皇家学会展示了他的发现,这是天然气水合物走进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印迹。

但在此之后的100年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发展速度不快,进展相对缓慢,人们仅通过实验室来认识水合物。1832年,Faraday在实验室合成了氯气水合物Cl2·10H2O,并对水合物的性质做了较系统的描述。其后人们陆续在实验室合成了Br2,SO2,CO2以及H2S等的气水合物。1884年,Roozeboom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相理论[10]。此后不久,Villard在实验室合成了CH4,C2H6,C2H4以及C2H2等的气水合物[11]。1919 年,Scheffer和Meijer建立了一种新的动力学理论方法来直接分析天然气水合物,他们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建立三相平衡曲线,来推测水合物的组成。由此可见这段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科学的研究范围内。

天然气水合物从发现到20世纪30年代并没有引起工业界重视,直到人们发现它是远东地区冬天里堵塞煤气管道的物质[12],这时对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才开始比较深入的研究,出于工业生产目的,其间对水合物的抑制剂研究较为繁盛[13]。60年代,原苏联科学家预言了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14],后来在远东的梅索亚哈气田勘测证实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未来能源的期盼。据科学家保守估计,现在全世界以天然气水合物形式包裹的碳总量是其他常规能源碳总量的两倍之巨[2]。另一方面,由于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大量地排放到空气中,使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已经开始导致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不可逆的恶化,因此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减少温室效应,在科学界和工业界也逐渐形成广泛共识[15]。目前,日本、美国等几个国家前瞻性地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将其作为对二氧化碳的有效封闭物质,把二氧化碳禁锢在主气体的框架内沉到深海排泄地,从而达到封存温室气体的效果[16]。

科学界认识到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各种学科的系统工程,除了涉及常规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外,微生物学、计算机模拟、工程学和经济生态学等学科也渗透其中。物理、化学理论进展已经有几十年的积淀,成果斐然,而后来新兴的边缘科学从更广的角度给科学界带了对天然气水合物重新认识的机遇[1]。微生物(尤其是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与水合物关系最为密切,其栖息环境与水合物的赋存环境相互依存。有迹象表明,在海底表面暴露的水合物与此相关[17]。计算机模拟的应用除了宏观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空间之外,还可在微观上模拟水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便于理解和寻找水合物的有利靶区。工程学带动了水合物研究的实验室技术,现在已经开发了很多高度精密且灵活方便的仪器用来记录和刻画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实验过程,正是这些先进的实验装置极大地促进了水合物的研究进展。经济生态学既是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人文科学,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是巨大的能源仓储,如果未来某一天可具有经济意义的开采,必将会改变现今世界的能量消耗模式,世界经济格局也必然随之改变,由能源再分配所引发的未来世界变化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良好预判[18]。

3 各国动态

目前,美国、日本、印度等能源进口大国纷纷涉足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上述3个国家最为积极,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都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全力支持。

日本政府从1992年起开始关注天然气水合物,1995年由通商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石油公团联合10家石油天然气私营企业,设立了“甲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及开发推进初步计划”,为期5年,投入的研究经费高达9000万美元。经由对日本周边海域,特别是对鄂霍次克海的调查,初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可供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1995年冬,以美国为首的ODP164航次海洋探测计划,在大西洋西部布莱克海台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首次肯定其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同时指出,天然气水合物矿层之下的游离气(气态天然气)也具有经济价值。据初步估计,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多达100×108t,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美国参议院于1998年通过决议,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并列入国家级长程计划,要求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进行探勘,并计划于2015年进行商业性试采。

印度政府为了解决天然气供应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水合物研究,已获取了印度大陆边缘的地震数据。此外,在印度东海岸Krishna-Godavari盆地的常规油气田开采中也发现了水合物。

近年来,我国传统化石燃料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需要,仅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就近1×108t,预计2010 年石油缺口为×108t。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今后对能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我国能源安全和后续能源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我国近年来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的状况,面对国家开发新型洁净能源的现实需求,为提升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开发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积极部署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组织了跨所、跨学科的优势研究力量,依托广州能源所,组织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广州能源所、广州地化所和南海海洋所等单位于2004年3月正式在广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与此同时,一些国内大型企业也逐步开始认识到天然气水合物的未来能源意义,如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已经着手启动了勘探研究等项目。发展、开发一套关键的高新技术,为开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测研究提供高技术支撑,是形势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高新研究勘测关键技术的开发,也可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赶上国际发展步伐,维护国家权益,保持经济发展增长不衰。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效果显著,先后在我国南海和东海盆地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带,通过分析地球物理探矿资料和追踪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证实仅在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区估算的天然气水合物总量达到(469~563)×109桶的石油当量,大约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二分之一。在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也处于调研阶段,研究项目稳步推进。令人更为欣喜的是最近在我国南海东沙海槽提取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这无疑会大大加速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发力度和规模。

致谢 研究工作得到所领导赵克斌教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Sloan hydrates of natural gases[M].2nd York,Marcel .

[2]Makogon IF,Makogon of hydrocarbons[M].Tulsa,Oklahoma,Penn Well Publishing .

[3]Peters D,Mehta A,Walsh comprehensive model based upon facts,conjecture,and field experience[C].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

[4]Davy a combination of oxymuriatic gas and oxygene gas London[C].Royal Society of Lond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1810:1811.

[5]Lelieveld J,Crutzen PJ,Dentener concentration,lifetimes and climate of forcing of atmospheric methane[J].Tellus B 1998,50:128~150.

[6]Houghton JT,et scientific [M],Cambridge .

[7]Kleinberg R,Brewer gas hydrate deposits - Exploiting this immense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 presents great challenges[J].Am Sci 2001,89:244~51.

[8]蒋国盛,王达,汤凤林等.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9]Kvenvolden hydrates—G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global change[J].Rev Geophys 1993,31:173~87.

[10]Dyadin YA,Aladko of clathrate hydrates of bromine[J].Journal of Structural ,18(1):7~41.

[11]Mao WL,et clusters in clathrate hydrate[J].,297(5590):2247~2249.

[12]Lippmann D,Kessel D,Rahimian hydrate equilibria and kinetics of gas/oil/water mixtures[J].Annal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715(1):525~527.

[13]Nydal OJ,Banerjee slug tracking simulations for gas-liquid flow in pipelines[J].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1994,141(1):13~39.

[14]Yakushev VS,Chuvilin gas and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within permafrost in Russia[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31(3):189~97.

[15]Suess E,et hydrate destabilization,enhanced dewatering,benthic material turnover and large methane plumes at the Cascadia convergent margin[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170(1~2):1~15.

[16]Handa on the direct ocean disposal of :Handa N,Ohsumi T, ocean disposal of carbon dioxide[C].Tokyo,Terra Scientific Publishing ~61.

[17]Zhang GC,et of microbial influences on seafloor gas-hydrate formations[J].Marine ,103(3~4),359~69.

[18]Max MD,Johnson AH,Dillon geology of natural gas hydrate[M].Dordrecht,Netherlands,.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如何有效地对沉睡在海底800~3000米深处的甲烷水合物进行探测,用什么方法在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如何有效地对沉睡在海底800~3000米深处的甲烷水合物进行探测,用什么方法在 回答者: mzee8444 | 二级 | 2010-12-22 19:53 可燃冰的化学成份是固体甲烷。在低温、大压力下形成。颜色白色块状物居多。能替代常用能源煤油气。唯独不能用来炼钢和其它特殊用途如开飞机。可然冰辛烷值低只能用生活方面为主。炼钢不用愁,炼钢有电就解决了。 现炼钢均为高压炭棒中频炼钢。可燃冰最直接用途用耒烧火锅非常高级。其它用途需开发贮存、运输、应用、开采多方面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推广应用。

张明伍忠良刘方兰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张明(,1957—),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摘要从1999年开始,我国已经在南海北部陆坡实施了25个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航次,取得了许多重要地质成果和认识,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勘探经验。本文将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10年外业调查技术,历程和发展做一总结,为后续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铺垫和借鉴。

关键词水合物调查高分辨率地震样品取样

1前言

气体水合物的发现虽然可追溯至1810年,但人们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认识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的普鲁德湾油田采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样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和深入,调查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调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各国对水合物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项调查航次,目前,世界上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方兴未艾,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矿点的发现与日俱增。

从1999年开始,我国已经在南海北部陆坡实施了25个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航次,取得了许多重要地质成果和认识,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勘探经验。调查方法和调查手段也由开始单一的二维地震方法进入到了一个包含了二维高分辨多道地震、准三维多道高分辨地震为主的地球物理、地质取样、地球化学等多手段、多学科相结合的阶段(表1),并且随着勘探实践中新问题的出现,调查方法和调查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之中。

表1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技术方法Table 1 The technologies used for gas-hydrate survey in south china sea

2地球物理调查

1999年在国内有关单位(如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学者对国外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际调查。地震调查是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前人的研究和国外调查工作的借鉴,但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上仍经过了充分和激烈的讨论,最终根据我们的现有条件确定调查的主要方法,因此确定了首先开展地震调查工作,采用高分辨二维多道地震调查技术方法,目的是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标志— —BSR,此外还采集到更多的地球物理信息,如地震纵波速度等,同时可以利用地震资料处理手段使得BSR 等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标志的判别更有依据。实践证明,二维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技术在海洋水合物调查中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可以发现与水合物相关的地震异常信息,如BSR、振幅空白带、速度异常带、BSR 波形极性反转等等。而且可以揭示与水合物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中浅部地层结构、构造及沉积特征,该方法已经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水合物调查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地震调查采集参数的确定

调查伊始,参考了油气勘探高分辨地震调查的参数设置,随着对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标志性质认识的提高,感觉完全按照油气勘探的方法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借助于863研究项目的支撑,从2001年开始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环境及其特定地震调查方法选择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数据采集调谐组合系统及其试验参数的选定研究,特别是开展了有利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频带和主频范围探索、研究,主要围绕“突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主要特征,即似海底反射(BSR)而展开。通过大量的实际试验和分频处理等地震勘探频率与BSR响应关系的研究,认为:0~40 Hz频段滤波,BSR 可以连续追踪,地层细节不清晰;40~70Hz频段滤波,BSR 连续性较好,地层细节也较为清晰;当滤波频率为100~120H z时,海底和BSR强反射界面变成多个反射界面,某些地层细节可以突出,对BSR的连续性识别不利。及120~150Hz水合物特征基本不变化,对水合物特征的识别贡献不大(图1~3)。

通过地震勘探频率与BSR 响应关系的研究,认识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地震勘探的最有利勘探频带和主频范围,从而,为综合研究“水合物勘探缆源沉放深度、虚拟反射等一系列调谐组合参数”从而确定外业采集参数奠定了基础。根据确定出来的勘探频带为10-120 H z和主频为40-70 H z的原则,模拟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图4):震源和电缆的沉放深度为5米和6米的组合较为合适。这样在同样的激发能量的情况下,将主要的能量集中在主频范围内,可以提高采集资料的信噪比,突出BSR的识别,同时兼顾BSR 与地层反射界面关系的识别,而且有利于海上的作业开展,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方法。

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勘探采用的采集参数基本上得到了遵循(表2),以及后续的高分辨率准三维地震调查也是参考了这些参数。

图1 高截滤波分别为40Hz和70Hz时的效果对比图 The com pares in different high cut filter

表2 南海北部陆坡典型的调查参数表Table 2 The typical seismic param eter used in south china sea gas hydrate survey

准三维多道地震调查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深入,围绕钻探的要求,在“863”课题“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钻目标优选关键”的成果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高分辨率准三维地震调查。在原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了通过对面元大小等准三维采集参数的优选,利用R G PS相对定位技术,对震源中心、电缆头部和电缆尾部进行了定位,以“震源中心”、“电缆头标”、“电缆尾标”为基本节点,罗盘数据为基本的方向数据准三维缆源定位技术、准三维调查“导航定位网络配置”技术以及优化和改善震源稳定性,最终形成三维数据体。

图2 HD173-2近道单次剖面(40~70Hz滤波) The result picked on near channel(Filter 40~70Hz)

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在南海北部开展水合物三维地震调查,获取了调查区的三维地震信息,使勘探目标得到有效归位,获得了更为清晰的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信息(图5),同时还解决了常规二维地震调查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获得精细的三维速度分析体、准确的地层偏移地球物理信息、水合物富集层内的细致信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水合物钻探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等[1],提高对天然气水合物有利目标的评价精度。通过开展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无论是BSR、振幅空白带,还是BSR 下的增强发射都得到比二维资料更清晰的反映[2]。

3样品采集

在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中,除了地球物理调查外,从2001年开始进行以天然气水合物为调查目的地质样品采集,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取样手段获得与水合物有关的沉积物样品,从而为进一步的测试提供基础。根据底质和对样品本身要求的不同,站位地质取样调查主要采用以下的取样方式:大型重力活塞柱状取样、重力柱状取样、抓斗取样、深海拖网取样和保温保压取样(图6)。前四者在地质调查航次中已经普遍采用,而保温保压取样只是在部分航次调查中进行了尝试。

图3 HD173-2远道单次剖面(40~70Hz滤波) The result picked on far channel(Filter 40~70Hz)

在这些手段中,箱式取样、抓斗取样、电视抓斗取样都是采集海底浅表层0~50 cm的底质样品,箱式取样能采集到表面原状不扰动样品,电视抓斗则是根据甲板监控有选择性采集海底表层样品,例如贝壳、碳酸盐岩结壳等。拖网主要是获取海底表层块状或大粒径的目标物,例如海底生物、岩石、贝壳等。重力柱状取样是采集短柱状样品,长度一般小于300 cm,大型重力柱状取样器和重力活塞取样器能采集相对长的柱状样品,一般在500 cm~1200 cm 之间。保温保压取样是对重点目标区域采集原状海底柱状样品。

10年里,总共执行了17个地质(综合)航次的调查,共取得表层样共225个,重力柱状取样833个,重力活塞取样226个等(表3)。

由表3可以看到无论从取样站位和现场测试项目,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和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柱状(包括活塞)是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样品取样的主要手段,也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但鉴于目前分析的SMI界面深度,今后要考虑的是增加取样的长度。至于保温保压取样,过程及作业比较复杂,因此,使用此种手段应更有针对性。

图4 缆源沉放深度与地震频响示意图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frequency response with streamer/source depth

表3 2000~2008年地质样品采集完成的工作量(单位:测站)Table 3 The statistics of sampling stations

图5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调查效果 The result of pseudo 3D seismic survey of gas hydrate

海底摄像资料采集

深海摄像系统为拖缆作业,工作时安装在拖缆末端的水下信标可以获取图像对应的水下位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深海摄像系统的水下单元上安装传感器以获得相应的测线信息,如安装甲烷传感器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征判别等等。

自1999年开始以天然气水合物为调查目的深海摄像数据采集以来,深海摄像系统先后执行了17个航次,完成深海摄像共325个测站。其中2001年,在某测站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标志——碳酸盐结壳。该站位位于调查区中部海槽北部陆坡上缘,拍摄区间水深1080米至11 30米。该海底碳酸盐结壳分布有较多圆形孔穴,空穴边缘多呈直角,明显不同与其他地区见到的生物孔穴(图7)。

2003年,在另一站位发现了水合物之赋存的又一标志——双壳类生物及菌席以及2008年在另一测站发现了大面积块状的碳酸盐结壳,此测站发现的碳酸盐结壳无论从其规模、固结程度、厚度方面都强于其它测站。

在海底摄像的调查中,尽管没有直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但是,具有重要代表特征的碳酸盐结壳以及双壳类生物及菌席的发现,对我们认识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温资料采集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高压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开展地温梯度测量,从而了解调查区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以及热流等也是有必要的。在我们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地温场测量中,主要采用的是Ewing型设备,即在海上进行地温梯度测量,同时将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热导率测试,然后进行热流计算。Ewing型设备是把装有热敏电阻的小型探针按不同角度外挂在钢矛或取样管(包括重力取样和活塞取样)外壁的不同位置上,由小型探针测量出不同深度沉积物的温度,求出原位地温梯度,而同步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热导率测量,由地温梯度及热导率值计算出沉积物热流值。

图6 海底浅表层取样设备 equipments of sampling

自2004年开始进行以天然气水合物为调查目的的海底地热流测量,在2004年~2008年共5年中,先后执行了9个航次,完成海底地热流共212个测站,室内热导率测量811个。

但从调查的结果看,BSR 导出的热流值与实测热流值、热流估算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与BSR 深度是有差异的,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实测的地温梯度只反映了浅表层的几米情况,地温梯度往下(几百米内)的变化趋势遵循什么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从实测数据计算的结果反映的是区域的背景值,而恰好有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方(BSR显示)就与区域背景有差异(异常)。究竟是什么原因值得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得发挥其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的应用。

图7 通过海底摄像发现海底碳酸盐结壳。左图为海底摄像位置,右图为拍摄到的海底碳酸盐结壳 Carbonated crust from video survey Location(left)and Carbonated crust(right)

4小结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质方法。其中,地震勘探方法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法,其实质是发现沉积物中分布的水合物的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异常响应——似海底反射(BSR)。此外,通过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识别海底浅部沉积物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异常,也能够为圈定水合物矿体提供重要佐证。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需求,还有其他的技术在探索应用,如O BS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水合物调查中,以及可控源电磁法也准备投入应用,这都基于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横波)和天然气水合物电阻特性考虑的。

参考文献

[1]梁金强,郭依群,沙志彬等.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调查(2005年度)成果报告(内部报告),2006

[2]张明,伍忠良,天然气水合物BSR的识别与地震勘探频率海洋学报”,2004

Study of Explorational Techniques for Gas Hydrate in South China Sea

Zhang Ming Wu Zhongliang Liu Fangla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ere are 25 cruise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gas hydrate since 1999 in South China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have been used to try getting more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 for gas hydrate in South China article tell the experience in these activities.

Key words:Gas hydrate survey,High resolution seismic,Sampling

天然气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天然气仅占%。仅够开采几十年;...

俄罗斯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俄罗斯天然气的产销量整体呈现波动趋势,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6385亿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占全球总产量的,仅次于美国;从销量来看,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国内消费4114亿立方米,较上年下降,占全球总销量的。

注:截止2022年5月23日,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仅公布至2020年,下同,不再赘述。

中东地区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为6866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2020年中东地区天然气消费量为552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

中亚地区

——哈萨克斯坦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哈萨克斯坦天然气产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达到317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20年哈萨克斯坦天然气消费量为166亿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占世界总销量的。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气主要出口国家,有东、西两个含油气盆地,东部阿姆河盆地属于中生界富气盆地,具有构造圈闭面积大、储集层物性好、保存条件好和储量丰度高等特征,大型气田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富集在盆地边缘断阶带,目前已发现东西两个含油气盆地,东部阿姆河盆地为一个富气盆地,而西部西土库曼盆地为一个产油盆地。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产消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20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量达到59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13亿立方米。

——乌兹别克斯坦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3-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产量整体呈现波动趋势,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产量为471亿立方米;从销量来看,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消费量为430亿立方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对中国天然气资源现状,包括天然气资源总量、分布特征、探明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阐述,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量尽管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天然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以及沿海大陆架;天然气埋藏深度大,开发难度大;天然气探明程度低且不均,东部探明程度高,西部探明程度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用于化工、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及发电.同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天然气需求量和供应量,得出中国天然气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进口.最后,为了解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多个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前景广阔。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天然气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天然气净化综述

[摘 要]介绍脱碳、脱汞、脱水工艺方法。

[关键词]天然气;净化;工艺。

中图分类号:TE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07-01

1 引言

天然气进入液化前,需要脱除其中的酸性气体CO2。酸性气体CO2将导致设备腐蚀,还将在液化的低温部分形成固态的干冰,堵塞设备和管道,使生产无法进行,故设置酸性气体脱除单元脱除原料气中的CO2,使其达到液化的天然气质量要求。原料气还需要进行脱水脱汞处理,使水含量小于1ppm,汞含量小于μg/m3。目的是可防止天然气中的水分析出,在液化时结冰,使管道和仪表阀门出现冰堵,发生事故;因液态水的存在,未脱除的酸性组份会对压力管道和容器造成腐蚀。若汞含量超标将会严重腐蚀铝制设备,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且将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检修过程中对人员的危害。

2 脱碳工艺方法介绍

a)脱碳工艺方法

脱碳工艺方法分为干法脱碳和湿法脱碳两大类。

1)干法脱碳

主要有固体吸附和膜分离法。固体吸附CO2与分子筛脱水类似,天然气中的CO2被吸附在多孔状固体上(如分子筛),然后通过加热使CO2脱除出来。该方法工艺流程较简单,而且可以与脱水分子筛布置在同一个塔中,从而达到减少单元数量、简化流程的目的。但受固体吸附剂吸附容量较小的限制,比较适合含硫,特别是有机硫的原料。

膜分离是将天然气通过某种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在高压条件下,薄膜对天然气中不同组份的溶解扩散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组份渗透通过膜的速率不同,从而选择性将CO2与其它组份进行分离。该方法投资较高,更适合CO2浓度较高的天然气脱碳工艺。

2)湿法脱碳

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基于有机溶剂如碳酸丙烯脂、聚乙二醇二甲醚和甲醇等作为吸收剂,利用CO2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变化的原理来吸收CO2。其特点是在高压及低温的条件下吸收,吸收容量大,吸收剂用量少,且吸收效率随着压力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在吸收饱和后,采用降压或常温汽提的方式将CO2分离使吸收剂再生。

化学吸收法是以可逆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以碱性溶剂为吸收剂的脱碳方法。溶剂与原料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某种化合物,然后在升高温度、降低压力的条件下,该化合物又能分解并释放CO2,解析再生后的溶液循环使用。化学吸收主要有碳酸钾吸收法、醇胺吸收法和氢氧化钠吸收法等。

b)工艺路线比选

目前在天然气脱碳工业上主要运用以下工艺。

1)膜分离工艺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各气体组份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溶解扩散速率不同,因而在膜两侧分压差的作用下导致其渗透通过纤维膜壁的速率不同将不同气体分离。推动力(膜两侧相应组份的分压差)、膜面积及膜的分离选择性,构成了膜分离的三要素。依照气体渗透通过膜的速率快慢,可把气体分成渗透系数较大的“快气”和渗透系数相对较小的“慢气”。常见气体中,H2O、H2、He、H2S、CO2等称为“快气”;而称为“慢气”的则有CH4及其它烃类、N2、CO、Ar等。膜分离器内配置数万根细小的中空纤维丝,中空纤维丝的优点就是能够在最小的体积中提供最大的分离面积,使得分离系统紧凑高效,同时可以在很薄的纤维壁支撑下,承受较大的压力差。天然气进入膜分离器壳程后,沿纤维外侧流动,维持纤维内外两侧一适当的压力差,则气体在分压差的驱动下“快气”(H2O、CO2)选择性地优先透过纤维膜壁在管内低压侧富集导出膜分离系统,渗透速率较慢的气体(烃类)则被滞留在非渗透气侧,以几乎跟原料气相同的压力送出界区。

2)活化MDEA(甲基二乙醇胺)工艺

活化MDEA工艺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第一套活化MDEA工业装置于1971年在德国巴斯夫的一座工厂中被投入生产应用。活化MDEA法采用45~50%的MDEA水溶液,并添加适量的活化剂以提高CO2的吸收速率。MDEA不易降解,具有较强的抗化学和热降解能力、腐蚀性小、蒸汽压低、溶液循环率低,并且烃溶解能力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净化处理溶剂。该工艺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来从合成氨厂的合成气中去除CO2,也可净化合成气、天然气,及高炉气等专用气体。目前活化MDEA工艺已成功运用于全世界超过250个气体净化工厂中,其中包括80个天然气处理厂。且该工艺可应用到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上,近年来,国外的大型化肥装置已有采用活化MDEA水溶液改造热钾碱脱CO2的趋势。

3)Selexol工艺

Selexol工艺是美国Allied化学公司(现归属Norton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该工艺所使用的吸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具有极低的蒸汽压、无腐蚀性耐热降解和化学降解等特点,适用于合成气和天然气的净化处理。目前全球采用Selexol工艺装置的数量超过55套,但Selexol工艺存在很多问题,如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的溶液粘度较大,增加了传质阻力,不利于吸收过程,同时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溶解和夹带天然气中的少量烃类物质等。

4)冷甲醇工艺

冷甲醇工艺是由德国Linde AG公司和Lurgi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联合开发的气体净化工艺。该工艺采用甲醇作为溶剂,依据甲醇溶剂对不同气体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脱除H2S、CO2和有机硫等杂质。由于所使用的甲醇因蒸气压较高,需在低温下(-55℃~-35℃)操作。该工艺目前多用于渣油或煤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脱硫和脱碳,而在其它项目单独用于脱除CO2的工业应用实例很少。

5)低温分离工艺

低温分离工艺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组份相对挥发度的差异,通过冷冻制冷,在低温下将气体中组份按工艺要求冷凝下来,然后用蒸馏法将其中各类物质依照沸点的不同逐一加以分离。该方法应用较多的工艺主要是美国的Rayn-Holmes工艺,目前全世界工业装置超过8套。该方法适用于天然气中CO2含量较高,以及在CO2含量和流量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形。但工艺设备投资费用较大,能耗较高。

3 脱水脱汞工艺介绍

a)概述

天然气的脱水方法主要有三种:冷却法、甘醇吸收法及固体(如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吸附法。

1)冷却脱水时利用当压力不变时,天然气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的原理实现天然气脱水。此法只适用于大量水分的粗分离。若冷却脱水过程达不到作为液化厂原料气中对水露点的要求,则还应采用其它方法对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

2)吸收脱水是用吸湿性液体(或活性固体)吸收的方法脱除天然气中的水蒸气。用作脱水吸收剂的物质应具有以下特点:对天然气有很强的脱水能力,热稳定性好,脱水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再生,粘度小,对天然气和液烃的溶解度较低,起泡和乳化倾向小,对设备无腐蚀性,同时价格低廉,容易得到。实践证明二甘醇及其相邻的同系物三甘醇是常用的醇类脱水吸收剂。(1)甘醇胺溶液:优点:可同时脱除水、CO2和H2S,甘醇能降低醇胺溶液起泡倾向。缺点:携带损失量较三甘醇大,需要较高的再生温度,易产生严重腐蚀,露点小于甘醇脱水装置,仅限于酸性天然气脱水。(2)二甘醇水溶液:优点:浓溶液不会凝固,天然气中有硫、氧和CO2存在时,在一般操作温度下溶液性能稳定,高的吸湿性。缺点:携带损失比三甘醇大,露点降小于三甘醇溶液,投资高。(3)三甘醇水溶液:优点:浓溶液不会凝固,容易再生,携带损失量小,露点降大。缺点:投资高,当有轻质烃液体存在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起泡倾向,运行可靠。

甘醇法适用于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中脱除原料气所含的大部分水分。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天然气净化工艺的综合介绍及对比,旨在为今后液化天然气装置技术选用提供借鉴和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文渊、蒋长安等,天然气利用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 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天然气学术论文

天然产物论文模板

山核桃油脂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的提取纯化研究(硕士)或者你自己去搜索关键字这里的资料是通过百度什么的搜索不到的

有很多的哈,1.天然产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2.天然产物中萃取某种成分方法的研究

天然产物论文题目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并以棉花摘心和果树修剪为例,略述它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联系了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容易为学生理解。但是,要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一原理,为“科技兴农”服务,还须扩大视野,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现将我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科技兴农”的做法略述于下。1指导葡萄修剪栽培葡萄是一条见效快的致富门路,但它的技术性较强,主要是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葡萄的修剪主要是冬夏两季。我校是农村中学,冬季(12月至翌年1月)要带同学到毗邻的专业户葡萄园中学习冬剪技术。而葡萄的夏季修剪,则更为繁重而严格,项目也较多,摘心剪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结果枝蔓始花时(一般在5月下旬~6月初),带同学到园中实习,在花序以上留4~7叶,将新梢顶端摘去(一般长3~5cm)阻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夏芽萌发,抽生夏芽副梢。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生长素对生长影响的二重性特性。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葡萄枝蔓生长旺盛,副梢萌发次数多,花序原始体形成容易,因此,生产实践上常保留结果枝花序以上的1~2个夏芽副梢,其余全部抹除,以提高座果率,并对此副梢也进行摘心,解除其下部侧芽所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发育枝和徒长枝进行重摘心,调节养分流向,促使夏芽副梢出现二次花序,培养二次结果,甚至三次结果,创造一年多次结果的良好条件,达到增产的目的。学生为之耳目一新,再次证实了“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也符合兴趣发展是从“有趣→乐趣→志趣”的客观规律,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准备在家庭园子里试种。2指导落叶果树的修剪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如桃、梨、苹果、柿等。我曾以校内的幼年桃树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修剪,实践教材内容。在桃树定植后的当年,距地面65~80cm处摘心或剪截,叫定干。使下部侧芽萌发,并把剪口下约20~40cm一段选作整形带,其上选育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开张角度适当的新梢作为第一层主枝,以后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短截逐步培养副主枝和结果枝组,逐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即生产上普遍采用的自然开心形树形)。其它落叶果树的修剪整形,方法与桃树大同小异,即运用顶端优势的原理,通过修剪来调节果树器官的数量、质量、性质及其在树冠内的分布,调节生殖与生长的关系,维持丰产树形。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栽培修剪技能,效果很好,回去能够试着做,少数饶有兴趣的尖子,成了能说能做的小技术员。3指导菊花等花卉的矮化栽培“菊不盈尺”,是对菊花株高的严格要求,也是评品菊花观赏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做到“菊不盈尺”主要靠摘心,一般须2~3次。我每年都要指导同学对学校栽培的菊花进行摘心整枝,并留部分不摘心的作对比观察,通过实践,大家都能深刻理解和运用顶端优势原理促进侧芽萌发,调整花朵数量和质量,并把植株控制在理想的高度,提高观赏价值。在反复实践中又摸索出新的摘心方法,即先摘顶心,以后分批抹去全部腋芽、侧枝,养根护叶,逼地下茎萌发脚芽,最后齐土面剪除老茎这样从上到下逐层摘心除枝,诱导脚芽早出土并茁壮生长,最终开出硕大花朵,培育成矮壮型菊花,效果更好。其它许多花卉的修剪造型,原理和方法也和菊花基本相同。如月季,萌芽力虽强,花开在当年生新梢顶端,不修剪腋芽不易萌发,枝条又瘦又长,呈藤本状,因此,除冬季休眠期重剪外,在生长期,当花将凋谢时,一般在残花第三个复叶以下及时进行轻度短剪,以促使下部腋芽萌发,不断开出硕大艳丽的花朵。又如一串红、�杜鹃等,通过分别对主茎和侧枝摘顶,抑制顶端优势,促使腋芽萌发,控制植株纵、横方向生长,达到株形矮壮,侧枝丛生,繁花满枝的理想效果。至于那些随处可见的绿化隔离带绿篱、绿墙和各种形式的绿球,也是应用此原理,通过修剪艺术,才形成茂密的绿色屏障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还有油料作物芝麻,试验证明打顶是增产的有效途径,即在终花期及时对主茎和分枝摘心,一般可增产一至二成。

山核桃油脂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的提取纯化研究(硕士)或者你自己去搜索关键字这里的资料是通过百度什么的搜索不到的

免费论文网站 来这里看看,也许有你想要的论文

论文题目是一篇药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药学论文题目能吸引读者浏览全文,提高 文章 的被关注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药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药学论文题目(一)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题目(二) 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某医院调查 报告 6. 某药厂调查报告 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1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1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1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1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1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 方法 17. 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18. 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21. 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药学论文题目(三) 1. 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2. 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5. 绿色化学。 6. 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7. 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8. 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热点 和未来发展方向。 10. 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11.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2. 仙人掌研究概况。 13. 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15. 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16. 菠菜的研究进展。 17.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9. 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4.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