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扶贫小额信贷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6:17:14

扶贫小额信贷研究毕业论文

法律分析: 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效降低了贫困户贷款门槛和贷款成本,极大提升了贫困户获贷的便利度。. 通过给贫困户授信,对贫困户给予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101亿元,覆盖1544万户(次)贫困农户,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缺少启动资金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湖北郧阳区为例,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出台之前,全区90%以上的贫困农户基本没有与银行打过交道,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以后,全区有劳动能力、有发展门路的贫困户争相贷款,出现了主动贷、比着干的可喜局面,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提高至,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 第二,实现了发展产业和增加收入的双重效应。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第十条 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

第十一条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研究小额信贷的扶贫效率。 论文结构 1、小额信贷的由来; 2、小额信贷的世界发展趋势; ①格莱珉模式:穷人的银行 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3、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①农村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 ②农村经济结构分析; ③农村人口总体素质 4、 小额信贷在农村的扶贫现状 5、小额信贷对扶贫的重要意义; ①小额贷款政策实施至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增长做了多大的贡献 6、小额信贷扶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的影响

下面可以参考一下:1电子商务信息化战略在深圳国际物流业务中的作用2中兴通讯的海外市场发展3试论财务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应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4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5我国中小企业社会综合税收管理研究6关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影响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应对策略的研究7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问题探讨8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9投资者的思考10企业如何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11浅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以深圳部分企业为例12证券市场私人委托理财研究13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营销分析14坑梓街道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5创新型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研究与实践16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管理17探讨外资连锁餐饮在中国市场的战略18中国零售业战略研究19中国信用卡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方向)20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研究21区域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设计22中小电子企业的产品营销战略23"纺织产业在国际金融风暴中打造品牌研究"24论东莞玩具业的何去何从25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战略研究26阐述内部控制系统化(物流)27浅谈电子商务与政府管理28华夏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分析293G时代的电信运营商的销售组织模式探讨30探讨中国健身行业可行性商业模式31金融监管框架-风险导向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32中国烟草的发展与营销策略33物流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与业绩评价整合研究34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人民币信贷业务的开展与风险防范的思考35战略管理与企业家的成长36商会、协会在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研究37深圳民营企业发展困惑分析及对策38看清车险经营环境 提升车险经营水平3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0收益管理在航空公司的应用

理论上, 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的分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其中存在问题探讨小额信贷政策措拖建议,从理论上完善贵州小额信贷现行理论结构。 实践上,小额信贷通过扶贫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帮助贫困农民自力更生摆脱贫困,推动贵州各地方农村城市的经济发屏,促进整个社会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进步。 并结合本人对农村状况的了解与调查,就此分析贵州小额信贷扶贫现状,希望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循化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如下:1、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信贷环境不理想。的资本,面对信用社小额信贷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是越多越好,但是他们却不考虑个人的还贷能力,以至于到还贷之时,就开始东奔西跑,四处躲债。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只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方面原因,国家法律缺失也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恶化。如国家对债权人保护不足、对债务人约束欠缺等等,从而造成欠款户的赖债心理,更加剧了社会上还贷还息信用意识淡薄。2、贷款管理水平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经营主体,其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员工素质以及管理水平上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并不能有效地进行持续的小额信贷业务从而造成了贷款管理难到位。一是欠缺一套合理、有效的评定方法,从而无法对农户的个人信誉、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等内容进行合理评定。而当前的方法由于它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对农户档案的填写较为粗糙,并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坏账。准备。3、缺乏有效风险分担机制。款的发放与还款,影响了收益的取得,这就需要农信社建立良好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当前的农信社来说,恰恰是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农业投入效益低下,同时面对各种自然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4、解决的对策: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偏低,农民对小额信贷的具体业务、贷款要求、偿还水平等认识不清,此外,对于农民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诸如跟风借款等错误的做法,农信社的信贷人员既要耐心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如利用电视、报刊等,让农民了解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初衷以及各种利害关系,只有他们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们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加强法制化建设。对于加强农村经济金融建设的立法工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保护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例如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状况,出台的《合作金融法》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加大了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提高了欠贷者的违约成本,进而为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5、加强农村信用社自身建设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各级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就存在着用一只脚走路的情况,即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扎实。因此,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用更好的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让他们学会用两只脚走路。同时,应该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不同层次的农业生产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小额信贷服务,真正从农户出发,加强业务创新,拓展小额信贷的品种。6、加强农村信用社自身建设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各级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就存在着用一只脚走路的情况,即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不扎实。因此,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用更好的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让他们学会用两只脚走路。同时,应该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不同层次的农业生产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小额信贷服务,真正从农户出发,加强业务创新,拓展小额信贷的品种。

不好意思,不太清楚。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市场化、国际化,尤其是银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挤压而日益狭小,加上法律、政策和自身体制等方面限制,城市信用社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信贷资源。到底小额农贷是否真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有效?它是否也存在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小额农贷的现状并发掘改进方法.一、开展小额农贷款取得的成效小额农贷由于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自推出后,受到了农户、村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也得到了各方的满意,取得了多赢的效果。(一)满足了较大部分农民合理的贷款需求。小额农贷款的推出,使农村信用社信贷门槛降低,为很多信誉良好但无担保抵押措施的农户打开了融资的大门,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情况,成为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的助推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创造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本积累。(二)小额农贷的发放密切了社群、社政关系。小额农贷的投放,要求信贷人员走村到户,了解农户的信用状况、资产情况和种养情况,掌握农户靠什么生存,吃什么饭,增加了与农户的接触,拉近了与农户的距离,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极大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逐步强化,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基层村组干部的参与,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使他们感觉到农村信用社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构筑了一种信任、平等、互助、合作的社群、社政关系。二、小额农贷发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流动性比较差, 逾期率高,回收难度大。近二年信用社小额农贷收回率分别为、,都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农户借款后外出务工,到期后不及偿还;二是农户抗风险能力不强,或因受灾或子女上学,影响到期偿还贷款;三是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存在还账等待观望,甚至有逃废债务的现象.(四)是小额农贷在程序掌握上还不够严谨。小额农贷是在基于农户经济状况调查、信用等级评定并发证、凭证直接办理贷款等基础上发放的贷款,虽说是信用贷款,但其中联结的每一个过程都对贷款的按期回流产生影响,一旦对程序中的每一个过程处置不严、不实,就会造成贷款的不良并将诱发道德风险的产生。(五)是小额农贷款的“五包”责任制难以落实。小额农贷款调查人是第一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贷人员或内退或乡镇交流或在本社内异地划片管理,其在原包村的小额农贷款在移交后,容易出现情况熟悉的贷款有人接交,已到期贷款接交人不愿意接交,若贷款形成损失,是追究原调查责任人还是追究现管理责任人,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出现相互扯皮现象。 针对以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如下四条加强小额农贷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一) 发放小额农贷应重点围绕三个层次,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围绕农村农户及各类种养专业大户,实施农户信贷上门发放战略。农村农户及各类种养专业大户大都以土地经营为基础,散居在农村各个村组,信用社要主动上门服务,把贷款送到农户手中,充分信用社体现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二是围绕城镇个体经营户实施员工责任发放战略。城镇个体经营户、农村务工经营户、农产品加工贩运大户是农村信用社拓展小额农贷市场不可或缺的“黄金客户”,都有资金流动性强,不易监管的特点。在服务方面,应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实施员工责任发放,将对这些“黄金客户”的贷款责任落实给农村信用社责任心强、无违规放款、有担保能力的内部员工,由其办理小额农贷,并对所发放的贷款承担保证担保责任,实行“五包”,即包放、包管、包收、包效、包赔。三是围绕中小民营企业实施专项发放战略。县域经济民营化后,一批有效益、前景看好的中小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所需流动资金,可实施专项发放战略,由信用社派专人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既可为资金相对富裕的农村信用社培植良好的信贷载体,又可成为农村信用社效益的“蓄水池”。 (二)加强规范操作,确保推广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小额农贷在实施过程中,每一步操作要分别落实责任人,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要以流程图的形式公开贷款条件、程序和相关办法,做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发证、放贷、收贷收息等环节的工作要增强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贷款档案管理,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微机管理和信息共享,并探索建立农村社会资信体系。信贷员要定点定贷,即确定农贷管辖片区和全年农贷净放计划、清收计划,并向农户发放便民联系卡,有事能及时联系。(三)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投量,投放渠道和期限结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多元化、集约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信贷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把握农村市场需要和农民信贷资金的需求状况,不断调整支农的范围和重点。1. 把信贷资金支持粮、棉、油等基本农作物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打破过去“春贷秋收”模式,按照产业周期、性质和特点,放宽农民小额贷款还贷时间。2. 逐渐增加信贷投量数额,扩大发放范围,放宽贷款额度限制。3. 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信贷投放渠道,积极支持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要、效益好、销路广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四)加强信贷员队伍建设。这是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千家万户,管理繁杂,工作量大,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需要信贷员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艰苦的工作作风。信贷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把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向和投量,才能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有序发展。(五)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责任管理考核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以农户信用为基础发放的贷款,但农户的信用是动态的,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会出现一些变动,因此,个别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产生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为防范和化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贷款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小额信用贷款属于“包放、包收”贷款,要实行贷款损失全额赔偿;另一种是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贷款损失不必追究赔偿责任。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恰当的,农户信用贷款存在着事实风险,但通过强化管理可以降低和控制贷款风险。因此,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确定一个适当的不良贷款比例,应参照本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平均比例确定相应的不良贷款考核指标,实行超指标比例赔偿、低于指标比例适当奖励的办法,以调动信贷员管好贷款的积极性。

一.随着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市场化、国际化,尤其是银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挤压而日益狭小,加上法律、政策和自身体制等方面限制,城市信用社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信贷资源。二.到底小额农贷是否真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有效?它是否也存在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小额农贷的现状并发掘改进方法.一、开展小额农贷款取得的成效三.小额农贷由于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自推出后,受到了农户、村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也得到了各方的满意,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农村农户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业论文提纲 一、 论文题目 《贵州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分析研究》 二、 论题观点来源 自己写 三、 基本观点 分析研究贵州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与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贵州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研究小额信贷在贵州的扶贫效率。 四、论文结构 1、小额信贷的由来; 2、小额信贷的世界发展趋势; ①格莱珉模式:穷人的银行 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3、小额信贷在中国及贵州发展现状 ①农村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 ②农村经济结构分析; ③农村人口总体素质 4、 小额信贷在贵州农村的扶贫现状 5、小额信贷对贵州扶贫的重要意义; ①小额贷款政策实施至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增长做了多大的贡献 6、小额信贷扶贫在贵州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贵州农村的影响 7、小额信贷在贵州分析对策研究。 五、参考文献:

理论上, 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的分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其中存在问题探讨小额信贷政策措拖建议,从理论上完善贵州小额信贷现行理论结构。 实践上,小额信贷通过扶贫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帮助贫困农民自力更生摆脱贫困,推动贵州各地方农村城市的经济发屏,促进整个社会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进步。 并结合本人对农村状况的了解与调查,就此分析贵州小额信贷扶贫现状,希望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在中国特殊的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个体户等微观经济主体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其中中小企业占国内企业总数的48%,微型企业占50%。 本着服务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体系的空白。自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公司数量由2008年底的不到500家,发展到2012年12月末的6080家,从业人员规模达到70313人。2013年6月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086家,半年时间增加了1006家。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由2009年的亿元增长至2013年6月的7043亿元,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增长近10倍,并且每年新增贷款均超过千亿元。但如果我们从平均每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上来看,小贷公司的业务效率似乎没有多大提高。

请+Q 三三零四四九二五七 毕业论文/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有相应得理论基础 材料分析 国内外现状对比 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 !原!创! 包通过!

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学在经济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金融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因为其具有的独特之处,也使金融学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招商银行烟台分行服务补救策略研究 2. 利率市场化对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3. 中国银行H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战略研究 4. 基于顾客满意的银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5.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监管研究 6. 关于莱芜地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 7.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研究 8. 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9.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10.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 11. 资本监管约束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 12. 基于布林线的量化交易趋势策略研究 13. 我国上市银行贷款集中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14. *** 持股、地方 *** 竞争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 15. 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分析 16. 我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检验 17. 流动性监管、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研究 18.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19. 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策略研究 20.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二 1. 营业利润视角下的R&D投入对IPO估值的影响研究 2.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竞争战略研究 3. 高管集体增持是公司价值低估的讯号吗? 4. 独立董事行政背景对民营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机理研究 5. 威海市邮政储蓄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6. 网际网路资讯科技对我国证券经纪行业影响研究 7. 邮储银行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研究 8. 网际网路金融模式下中国银行的业务创新策略 9.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10. 我国网际网路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1. 网际网路金融模式下证券公司IPO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12.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转板公司实证研究 13. 农业银行个贷业务资讯系统绩效评价研究 14. 论BZ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5. 牡丹区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优化研究 16. 河北省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及对策研究 17. 邮储银行辽宁分行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18. 基于网际网路金融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19. 浦发银行淄博分行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20. 滨州市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营销研究 21. 我国现有期权及其波动率指数与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研究 22.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差距 23. 金融支援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24. 我国制造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三 1. 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关联性探究及案例分析 2. 中信银行东莞分行小企业授信业务信用风险控制改进研究 3. 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4. 招商银行烟台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5. 货币政策冲击、资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 6. 磐石吉银村镇银行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 7. 控制权私有收益、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 8. 股票期权激励行权价格调整研究 9. 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收购的价值效应研究 10. 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研究 11.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分析 12. 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3. 扩充套件型巨集观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估计与应用 14. 基于DEA的序列系统效率评价及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15. 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16. 居民金融资产对财产性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17. 机构投资者网路位置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 18. 深圳主机板市场上市公司内部人亲属股票超额收益研究 19. 平衡计分卡在Y银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 公司治理特征与机会主义授权择时

广信农信社小额贷款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书模板

______农村信用社

申请人:______,身份证号码为:______,家住_____省______市______县(区)_____,我因从事_______,资金紧缺,需向贵信用社申请贷款(人民币)大写:_____,(小写):____,用______收入作还款来源。同时,由________提供保证/抵押担保。望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申请书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申请书(范文)__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客户部):申请人:年龄__,住址___。因___(用途),特向贵社申请贷款__万元,大写人民币__整,期限__年,并用__(担保人单位名称)在职正式职工___,本人工资作为保证,到期还清全部本息,望贵社予以办理为谢。申请人(签字并盖手模):年 月 日

申请书尊敬的()信用社: 我是()人。家庭条件()因为()需向贵社申请()元。通过工资还款。望批准 申请人: 日期: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写论文有所帮助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合作社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844年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组织——公平先锋社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社总体上是不断壮大的,尽管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社宗旨以及合作社的组织体系、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地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地加以修正,但合作社组织还是在艰难地前进,并业已成为人类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向深入,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要化解两大矛盾 作为为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信社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截至2003年,全国农信社法人机构万个,各项存款余额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 1997年以来,信用社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从而导致治理结构缺陷,农村信用社“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徒有虚名,“一人说了算”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严重;行政干预现象严重,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由于事实上所有者缺位,导致健全、完善信用社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缺乏产权基础,经营管理责任也难以落实;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人民银行在加强对信用社金融监管的同时,暂时承担了过渡时期对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这种体制不利于监管机构依法监管和真正落实管理责任。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相应的管理职权和责任不明确;三是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许多信用社经营困难,潜在风险很大;此外,信用社在服务方式、融资渠道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还不适应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不少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要解决好两大矛盾。 一是合作性质与商业化性质的矛盾。信用合作社是19世纪以后欧美国家最早得到发展的合作社类型之一。我国20世纪50年代起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资本金源于农民的入股金,具有合作金融的性质,但是,后来却被演变为官办的农村金融组织,失去了合作制的本意。近些年来,全国多数地区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务工经商、劳务输出、跨地区就业、农业创业等现象不断增多,从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1)信用社名义上是入股社员所有,但由于社员股金数量较少甚至越来越少,占资产总额比重偏低,难以体现出社员对信用社的所有权关系,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所有权主体虚化或缺位。(2)农民群众在信用社办理存款较多,虽然,目前在农村中实行小额信贷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总体上农民获得贷款的机会是较少的。因为信贷资金运动是以金融机构为出发点和归流点的货币资金的运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发放信贷资金的第一原则是偿还性,即确保借出的资金能及时归还,偿还性是信贷资金运动赖以存在和持续进行的本质要求。但是,在金融机构的借贷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借款人违约不偿还债务,造成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利息收入经常发生损失,即金融机构要面临信贷风险的影响。而且长期以来,在农户申请贷款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户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农户难以向农村信用社借款,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贷款业务也难以进行,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大部分向城市和乡镇企业转移,部分农村存款负债以上交存款准备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形式停止了在农村的流动。(3)1998年以后成立的乡(镇)级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少,但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责任于一身,同样难以发挥为“三农”发展服务的要求。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也是一个十分堪忧的现实问题。全国多数信用社的历史性亏损挂账较多。在严重的经营困境中,一方面,信用社认为农业经营风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不愿意为入股农民社员提供贷款,而是设法通过向农户以外的客户(包括城市工商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来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的效果;另一方面,入股农民社员深感信用社“合作”名不副实,转而构建并不规范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为了走出困境,农村信用社也在积极摸索以产权制度变革为主线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种模式:农村信用社两级法人经营管理模式、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级法人经营管理模式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行业管理模式。我们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变革模式,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和其经营上商业化行为的矛盾。 二是非营利性行为与商业化行为的矛盾。目前,国际上非盈利性组织的商业化行为倾向与国内合作社组织的非营利性的主导动机之间存在矛盾。虽然说合作社组织并不是纯粹的非营利性组织,但它可以被视为处在“社会性企业光谱”中的某一点。所以,国际上有关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也值得合作社系统借鉴。国内的合作社应当从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启发,向一种复杂的商业企业的运作方式靠拢。j.格雷戈里·迪斯对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作过以下分析:重商的时代精神使营利行为在非营利世界中容易被接受;许多非营利组织和领导人都在寻找以新的方式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而不使收益人产生依赖心理;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正在寻找解决财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钥匙;非营利组织可利用的资金来源向更商业化的渠道倾斜;竞争对手也促使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考虑将商业性融资作为传统资金来源的替代品。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社组织作为并非彻底意义上的非营利性组织,理应比纯粹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更懂得如何利用商业化运作方式,使合作社组织更具竞争力,从而也能更好地为社员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增强服务功能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增强服务功能。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差异较大。按照改革方案,遵循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分别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完善合作制的试点。把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的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地区,可以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银行机构;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可以以县为单位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县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其它地区可在完善合作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乡镇农信社、县联社各为法人的体制。要加大对高风险农信社的兼并重组,对少数严重资不低债的,可考虑予以撤销。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农,其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 地方政府怎么办 国家公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明确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这实际上给地方政府出了个难题。很明显,金融与一般的经济工作有明显区别,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后,很难处理工作中的矛盾:一是如何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特别是如何“统一组织有关部门防范和处置辖内信用社金融风险”。二是如何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支农)与商业性业务(盈利)的冲突。现行政策要求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服务“三农”、不以盈利为目的,实际上是对农信社的刚性约束,同时也等于把本应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强加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十分隐晦地将本属独立企业法人的农信社,人为地定位在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层次上。三是如何找到支农与盈利的结合点,求得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均衡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毕竟是企业,生存第一的本质属性永远无法回避。如果抛开效益一味讲服务、讲奉献,必然导致农信社经营亏损,久而久之,终将危及其自身生存,怎么谈得上更好地服务“三农”? 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要引导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同时,设法激活农村地区有效信贷需求,为农信社履行支农职责提供舞台。近几年,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既是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偏冷的产物,又是造成农村经济运行更冷的诱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应制订、实施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是按照“政企分开”的政府职能改革要求,地方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只能是间接的宏观管理,而不能直接干预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活动。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农信社,当务之急在于督促市(地)、县、乡各级政府摆正位置,转变职能,切实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宏观上制定实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法规,引导和激励社会投资,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武器促进国民经济适时实现战略性调整;微观上当好“守夜人”、“服务员”角色,打击包括逃废债者在内的所有违法违规、扰乱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肇事者”,维护“三公”原则,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给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以足够的信心。 三是深化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村经济一体化的认识。 四是深化对防范、化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风险是政府份内事的认识。 五是深化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认识,充分尊重其经营自主权,不干预其贷款投放的具体操作。 六是配好省级管理机构和县级联社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准“一把手”。试点方案明确规定,试点地区可“成立省级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构,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同时,赋予省级管理机构独立管理权,支持其充分尊重民意、严格按照上述原则,慎重选配县级联社领导班子。 七是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并根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把农信社真正办成有着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市场主导型企业法人,增强其规避不合理行政干预的能力,从根本上防止省级以下政府将财政风险转嫁给农信社。 八是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逃废金融机构债务行为,切实解决胜诉案件执行难问题。地方政府应以大局为重,以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为己任,不能以个别企业的所谓“稳定”为由,破坏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既定的游戏规则。 改革方案存在缺陷:模式与配套措施 尽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并且已在部分省市正式启动,但是改革仍然还有很多缺陷。我们认为主要在改革的模式及其与之配套措施。 首先,改革的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如何有效地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依然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理论上有三种典型的思路:一是坚持合作制;二是实行股份制改造;三是办成股份合作制农村金融企业。此外,理论界还一度流行“再国有化说”,即将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再合并。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领域进行了三种模式的试点:原有农村信用社框架内的重组模式,即2000~2001年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为标志的江苏模式;股份制模式,即2001年在信用社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即2003年4月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组的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试点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何广文指出,现有三种试点模式各自仍有不同的问题。实行县一级法人体制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仍然沿袭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原有产权结构。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上是依靠政府的隐形担保而生存,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实施的监管,现实地演变成为一种行政干预,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蜕变成准国有银行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主导下的对作为“准国有”组织的农村信用社的改组,实际上仅是准国有组织内部的改组。这种结构内的修修补补,不是一种有利于产权明晰的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现行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没有完成对农村信用社准国有金融机构性质的改变。因此,向县一级法人的过渡,只能算是一种次优选择。 苏南三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强化约束机制和增进绩效等方面的制度绩效明显,但是也有一定缺陷。因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传统农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必将产生农村金融抑制,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在信贷的效益选择机制面前,必然受到歧视,金融支持不足。同时这种模式并没有解决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多元目标的冲突问题,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要生存。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缺乏单一经营目标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经营者的机会主义问题。在这种多重目标的冲突中,地方政府常常通过行政干预获得地方利益,同时向农村信用社转移成本,然后是农村信用社通过问题暴露把成本汇总,形成不良资产和经营亏损,再把这个风险包袱转移给中央,中央监管当局通过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或某种形式的补贴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改制成本。 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合作制模式,尽管能够实现追求一定盈利和为社员服务并举,对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是一种可行的金融制度安排,但是实行股份合作制后,由于自然人股东众多,股权分散,他们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所有权难以体现,这表明农村信用社所有者缺位的旧病仍不能有效避免。 南京农业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褚保金指出,从江苏省的实践看,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由此便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与此相关的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受到质疑。目前的产权安排不能有效解决所有人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受到质疑,“三会制度”难保不会重蹈覆辙,无论信用社经营状况如何,社员存在“搭便车”心理,认为不会对自身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这种产权制度的安排,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也不存在为社员服务的内在动力,通过外部监管来推动支农目标的实现其监管成本可能较高。 其次,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 目前国家推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只是一个目标有限的试点。首先从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来看,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银监会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着较高的资本金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由于过去许多农村信用合作社承担了过重的农业政策性负担,没有外界的支持,自身难以改造。目前,央行已表态,将利用发放专项再贷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方式帮助试点地区农信社化解部分历史包袱。同时,地方财政也应尽快制定出另外50%存量不良资产的“埋单办法”;再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划归省政府管理,如果没有相关的金融配套措施,也很难实施到位。譬如没有农业保险、农村存款保险机制,一旦发生大面积的系统风险,地方政府很难承担救助责任。其次,即使方案得到实施,要想达到最终期望的目的,也还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如方案重点解决了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的划分,但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改制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有积极性按商业条件运作,为此需要尽量减少政府的股权,积极引入多元化负责的股东,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本决策权交还给所有者、董事会和由其任命的管理层。再如,如何保证股份合作制银行为了盈利,将资金运作非农化?将来有无必要更进一步下降管理层次,建立地市级管理的农业合作制银行以更好地满足基层农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另外,我国目前尚未有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法律。取而代之以中国人民银行制度并负责实施的一些规定,以及各级信用社参照中国人民银行拟订的范本制订的章程,而这些规定和章程的法律效力比较低。按照法律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法律在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是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使参与交易的各经济主体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具体到农村信用社,若法律机制不健全,则可能导致信用社内部的交易规则、信用社和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的交易规则不规范,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而有必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违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罚。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