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河西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2024-07-02 17:10:15

河西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黄志程,. 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形象及艺术内涵浅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李虎润,. 凄苦的命运 不屈的抗争——从《香菱学诗》说开去[J]. 语文教学之友,2008,(6). [3]赵卉,. 一朵纤尘不染的青莲——品《红楼梦中》的香菱形象[J]. 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8,(4). [4]王劲玉,. 《红楼梦》香菱形象浅析[J]. 琼州大学学报,2006,(3). [5]李兴茂,. 《香菱学诗》内蕴探析[J]. 语文天地,2006,(9). [6]邹自振,陈建芳,. 香菱:另一块“补天之石”[J]. 闽江学院学报,2005,(6). [7]冯军. 论香菱——兼论曹雪芹的反谶语选择[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8]朱伯荣. 《香菱学诗》解奥秘[J]. 语文新圃,2004,(12). [9]蒋民主. “香菱学诗”三首比较阅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5). [10]李金松,. 精华欲掩料应难——小议《红楼梦》中香菱的塑造[J]. 古典文学知识,2002,(6). [11]孔令彬. 留得残荷听雨声——英莲·香菱·秋菱[J]. 河西学院学报,2002,(4). [12]吴敏. 薄命司中薄命女——香菱[J]. 黄山学院学报,2001,(4). [13]邢湘臣. “七零八落”话香菱[J]. 烹调知识,2001,(3). [14]刘永良. 借一事而巧写数人——“香菱学诗”中的人物刻画[J]. 阴山学刊,2001,(1).

1. 响应曲面法优化黄参酸奶生产工艺.食品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11,32(12):39-44(第一作者)2. 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的变化.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11,230(5):56-59(第一作者)3. 荷叶离褶伞子实体、菌丝体及发酵液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伤.菌物学报(CSCD核心库期刊),2010,29(4):603-607(第三作者)4. 葡萄表面所得酵母的筛选及其鉴定.食品工业科技(CSCD核心库期刊),2010,31(6):182-184(第二作者)5. 人参果酸奶制作工艺的研究.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2(11):167-169(第一作者)6.肉苁蓉多糖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09,37(32):15855-15856,15878(第一作者)7.极大螺旋藻酸奶加工工艺的研究.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3(12):155-158(第一作者)8.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发酵液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科学(CSCD核心库期刊),2009,31(6):155-157(第三作者)9.酿酒酵母菌的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定.中国酿造(CSCD核心库期刊),2009,211(10):66-68(第二作者)10.荷叶离褶伞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09,(12):51-53(第一作者)11.曼陀罗种子生物碱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甘肃农业,2009,(5):90--92(第一作者)12.”Ni2+“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作物杂志(CSCD核心库期刊),2008,(1):37-40(第一作者)13.黄花蒿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3):45-48(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4.镉胁迫对红果龙葵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2):(第三作者)15.”Cd2+“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河西学院学报,2007,(5):48-50(第一作者)16.工业废水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SCD核心库期刊),2006,24(4):76-80(第三作者)

河池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个人感觉吧!要是你是大城市的,你来这里可能觉得这里环境优美,如果你是农村的话来这里你就会失望。都读大学了还离不开农村!自己掂量。

上大学读什么专业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其实,选择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那么就会更加容易成功。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你要多考虑自己的情况。另外,你也可以向老师或者有经验的人请教,这样能够帮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河池学院性质公办 河池学院概况◇学院概况 河池学院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学院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逐渐显现。现有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2个广西重点学科(民族学、生物化工)、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桑蚕研究中心、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教育学科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力学、文艺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10月,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被定为2011—2015年自治区重点支持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2012年学院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河池学院坐落于广西宜州市,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本着“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学校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升本”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地厅级项目235项,院级项目2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36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45篇,被SCI、EI、ISTP、CA收录124篇;出版专著、教材6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优秀学报。 河池学院领导党委书记:韦春北 ‍校长:郎耀秀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之勇 党委副书记:韦仕珍 副校长:苗剑‍ ‍ 副校长:崔晓麟 副校长:韦文广 ‍ ‍ ‍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河池学院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学院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 河池学院坐落于广西宜州市(县级市,由地级河池市代管),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自“升本”以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谋求生存和发展。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本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之路。经过八年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为广西尤其是桂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学院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文献总量11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网络覆盖东、西两个校区。有教职工642人,其中专任教师41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2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5人,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乐于奉献、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体育系、艺术系、教师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院、部)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设有本科专业2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生源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8759人(其中本科学生789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另有成人教育在校学生880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逐渐显现。现有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桑蚕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教育学科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力学、文艺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10月,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 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升本”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4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2项,地厅级项目161项,院级项目22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87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14篇,被SCI、EI、ISTP、CA收录51篇;出版专著、教材42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5项。《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学院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学院现有各类学生社团58个,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广西高校“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广西高校优秀社团。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及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获奖397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着“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学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信息。我个人觉得校园小了点,教学楼建筑现在都起了新楼,还不错。外面的环境也不错。是本科院校,吃的方面也蛮好的。交通也好。师资力量就不是很清楚,不过也不会很差。看你的选择啦

河池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同时也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河池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校园北依会仙山,南临龙江河,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有着近70年的历史底蕴。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初,学校成为广西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生均超过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30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内WIFI达到全覆盖,学生公寓实现空调化。

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旅游管理、艺术、体育是硕士学位立项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专业是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专业,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高级职称21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48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36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41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专业。学校正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厅级项目45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西昌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西昌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拥有正规的国内国际统一出版刊号:51-1689/N,国际连续性出版刊号:1673-1891。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所以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期刊。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西安文理学院是公办大学。简称西安文理、西文理,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陕西省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占地741亩,有高新、太白和书院三个校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56万册,资产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48个本科专业。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8月,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92名,专任教师745人,其中教授101名,博士191名,硕士及以上学位598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9人。聘请学科首席专家12人,外聘两院院士3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先进个人3人。

科研成果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73项,获批国家专利67项,获省市科研奖励5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8月,学院纸质文献总量约156余万册,开架图书约90万册,订购有现刊700余种,全部实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800多个。

电子图书总量约为万册,其中超星电子图书万册,北京方正Apabi电子图书万册(含四库全书4149种),书生电子图书万册,五车电子图书万册。另有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93万余篇),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91万余篇)。拥有4个期刊数据库,其中两个外文期刊库分别为Springer Link外文期刊数据库(3132种)和EBSCO数据库(19000多种期刊);两个中文数据库分别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8100多种)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1600余种)。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10447个讲座视频等),网上大学堂视频数据库(万个视频),爱迪科森网上精品课程数据库(246种)北京银符时代等级过关模拟考试数据库,高校英语资源总库(含模拟考题209套及部分多媒体资料),读秀知识库、英语学习中心(SRC)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4000余种网络工具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索引光盘(单机版)等。

学科建设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一流学科,4个市级一流专业,9个市级重点扶持学科,9个市级重点扶持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还有17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和4门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重点学科及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西安文理学院是大学 西安文理学院( [英]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是一所以文理为主的应用型、综合性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由陕西省政府领导,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实行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重,普通高等教育与 成人继续教育并举。现任院长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宏,常务副院长为门忠民。 西安文理学院的前身是西安师专、西安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三所高校。1990年西安师专(创建于1958年)和西安大学(创建于1980年)合并组建西安联合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合并更名为西安文理学院。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藏书9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院设有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所、黄帝文化研究室、国学研究室、书法教育研究室、区域经济研究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室、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室、水资源保护研究室、实用化学技术研究室和学前教育研究室等11家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5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达到233人,占专任教师的38%;学院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3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8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发表高层次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 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培育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有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我院学生近年有10余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20余项,20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90余项。学院曾获市级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市级园林化校园等多项荣誉。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评论及文字秘书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实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汉语言文学平台之上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教师教育方向,培养在中等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师资;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培养在语言类学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的师资;现代文秘方向,培养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相关职业群的语言文字工作者。 主要课程: 教师教育方向(师范)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写作、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管理学等课程。 对外汉语方向(师范 ) 语言教学原理、对外汉语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中国文化概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索)、现代汉字学、普通话语音教程、民俗语义学、国外汉学研究。 现代文秘方向: 秘书学概论、文书学及公文处理、档案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语言与沟通艺术、秘书心理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创新思维方法训练、求职应聘技能训练、环境装点艺术、插花与茶道)素质拓展训练(挫折训练、生存能力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团队精神训练)。 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军训及劳动、社会调查、教育见习、课程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戏剧影视文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策划、编导、拍摄、制作、录音、剪辑、合成及戏剧影视理论研究、评论、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文秘(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需要的,具有较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及公关、宣传等技能的,适应于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现代应用型秘书人才。 ◆广告设计与制作(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广告专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富于创造精神,并能从事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广告创意与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管理以及广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广告类高级专门人才。人才适应范围:各类广告公司、各类企业(如国企、民企、三资企业等)的广告营销部门以及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广告部门。 ◆ 应用心理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实验、心理测量与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测评与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公安部门、社区等从事心理卫生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小学教育(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初等教育(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授其它课程,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具备较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区服务、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 会计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从事会计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中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市场营销(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熟悉经济法规,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市场营销、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在市场营销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营销信息化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 应用化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化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生产、科技开发的应用化学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商检、外贸、公安、消防、卫生、轻工、仪器、环保、医药、化工、冶金等企业事业、行政部门从事现代实验室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化学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实验、工业分析及实验、环境检测、胶体与界面化学等。 ◆ 化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从事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育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西安文理学院挺不错的。

西安文理学院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学校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成为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5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师范教育、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化工、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8个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4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以上;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52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15人。

以上内容参考:西安文理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1. 独著:《分工、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2. 独著:《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3. 主编教材:《区域经济学》,(2012年,广西高校十一五重点教材) 1. 刘俊杰、张露:我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文献述评及思考,《人口与经济》,2011年4期2. 张露、刘俊杰: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与广西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3. Liu Jun-Jie. Jia Xing-Mei: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STIRPAT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ia-Pacific Low Carbon Economy & The 9th NAAN(APLCE 2010)November 26-27 ,2010(ISTP检索)4.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年会专辑)5. 刘俊杰、刘家铭: 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国30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 刘俊杰、张祥庭: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兼论两广的产业互补合作路径,载《环中国圈疆域国家合作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8月版7. 刘俊杰、王海洋:我国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与制度创新,《开发研究》,2009(6)8. 刘俊杰、李华丽: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广西的实证研究,《广西人才发展报告》,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 刘俊杰:当代全球城市的产业转型:理论与趋向,《城市》,2009(10)10. 刘俊杰、肖岳峰、高明:桂林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探析,社会科学家,2008(12)CSSCI11. 刘俊杰、王述英: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聚集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太平洋学报》,2007(1)CSSCI12. 高明、刘俊杰: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动力机制探讨,旅游论坛(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3. 刘俊杰、王述英:全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及对中国的启示,《太平洋学报》,2007(2)CSSCI14. 刘俊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研究范式的演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CSSCI15. 刘俊杰:技术创新、规制重建与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 《当代财经》,2005(5)CSSCI16. 刘俊杰:加速转型期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重建,《生态经济》,2005(9)CSSCI17. 刘俊杰:扩散与聚集:全球产业空间整合新态势,《开发研究》,2005(2)CSSCI18. 刘俊杰:竞争、垄断与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冲突,《社会科学家》,2005(3)CSSCI19. 刘俊杰: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效应及结构转型,《经济前沿》,2005(1)20. 刘俊杰:信息化精准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载段应碧主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394-405页21. 刘俊杰、王述英:中国制造业竞争因素评价及适应性调整,《亚太经济》,2004(4)CSSCI22. 刘俊杰:制度变迁的基本属性与转型路径比较,《西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CSSCI23. 刘俊杰:市场结构与竞争效率之争及SCP范式的发展,《学术前沿》,2004(10)24. 刘俊杰:制度变迁的动态分析及国际比较,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科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5月27日)文集,第145页25. 刘俊杰:粤港澳区域整合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及调控,《人文地理》,2002(4)CSSCI26. 刘俊杰:华南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态势与调控机理,《生产力研究》,2002(6)CSSCI27. 刘俊杰:人地关系思想流变:后顾与前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CSSCI28. 刘俊杰:珠江三角洲旅游业若干问题与对策,《旅游学刊》,2000(5)CSSCI29. 刘俊杰:粤西海洋资源开发及产业化战略构想,《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0(2)30. 刘俊杰:区域经济地理学内容体系创新探讨,《中国地理》2000(9)(人大复印资料)31. 刘俊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与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1999(6)32. 刘俊杰:雷州半岛自然灾害类型特征与减灾对策,《广东史志》,2000(3)33. 刘俊杰:珠三角旅游业的创新与优化发展,《西江大学学报》2000(1)34. 刘俊杰:雷州半岛地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研究,《中国地理》,(人大复印资料)1999(1)35. 刘俊杰:雷州半岛自然资源利用条件与建立持续农业构想,《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36. 刘俊杰:区域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1)37. 刘俊杰: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价值与体系建构,《中国地理》,(人大复印资料)1997(6)38. 刘俊杰:雷州半岛区位评价及开发战略思考,《经济地理》,1996(1)年会专辑CSSCI39. 刘俊杰:地缘政治经济与国际地缘关系,《经济地理》,1995(9)年会专辑40. 刘俊杰: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及其战略选择,《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3)41. 刘俊杰:兰州市七里河区土地资源特性及其利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42. 刘俊杰:论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3. 刘俊杰:甘肃区域工业专门化部门的选择及结构调整探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44. 刘俊杰:甘肃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2-3期45. 刘俊杰:从全球化视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11月27日(记者访谈) 1. 《桂林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获201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本人主笔)2. 《广西生产力再布局研究》(著作)获200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3.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调研报告),获200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4. 《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获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第12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5.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分析》,获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独立)6. 获2011年度桂林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7. 获200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授予的“广东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荣获广东中华文化基金金质奖章8. 2003年评为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人选9. 获1998年广东省高校校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10. 2001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11. 1997年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2. 1996、2002年先后入选广东省第一、二届“千百十工程”校级教学、科研骨干培养对象13. 2003年、2005年、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第五届、第七届、第十届“创新杯”大学生科学技术竞赛(指导教师)三等奖,广西师范大学14. 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建创优工作先进奖;15. 另外,获各类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多项。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