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常熟理工学院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4-07-04 20:12:15

常熟理工学院论文格式

没那么复杂,开题报告首先是介绍国内外相同或者相似研究的情况,然后呢说明它们的不足或者缺陷。然后呢,提出你的想法,只是想法,提出的想法可以复制粘贴你所引用的书上面的大量文字(电子书),,所以我写这个超快,主要是把时间花在论文格式上。

好象压句 观点 研究对象 意义 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啊~! 这两天我也在写

一、用户需求 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阶段需要对从出题、审题、选题、确定题目到最后论文评阅、答辩的全过程做跟踪管理,并需要填写审题表、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表格。为了规范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需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满足: ●质量标准: 满足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高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和性价比好的系统架构。 ●政策依据 1、业务处理流程遵循常熟理工学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规定等。 ●性能和技术要求: 1、应采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理念。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能很好适应将来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经过简单定制,能适应不同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要求; 2、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和数据处理; 3、采用图形化的友好人机界面,操作灵活方便;Web界面应具有良好的浏览器兼容性; 4、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较快的查询检索速度; 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具备检错、纠错和容错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6、系统应提供适当的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7、在今后需要时,系统可移植至Unix类操作系统。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1、系统基本架构采用客户浏览方式B/S方式,可以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 2、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Linux系统更佳); 3、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以上(MySQL更佳); 4、终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2003; 5、网络平台:局域网、广域网。 (一)系统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求实现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表格的在线填写、毕业设计文件的收集和保存、毕业设计成绩的汇总等目标。 1、构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并向其他系科和其他院校推广。 2、系统管理及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系统需求 按照高等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规范和文件,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单独为每个系建立一套系统,也可以在全校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供各系使用。 该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包括: 1、管理部门: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从主要是指校教务管理部门、系教务管理部门等。管理部门可通过该系统维护系统基本数据、审定相关教师的资格、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资格审定、进行毕业设计日程安排、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等。 2、服务对象:本系统中提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参与答辩的教师以及毕业设计学生。这些参与者是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人员,大量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 在系统设计方案中应提供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朴图、功能模块图等。 (三)系统需求细化 管理部门 1)教师管理:教师基本信息的维护、毕业设计指导资格审查、校外指导教师信息的维护等; 2)学生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毕业设计资格审查等; 3)机构管理:系科的增加、信息修改、变更等; 4)日程管理:毕业设计各阶段日程设定(可由校教务部门统一设定或者由各系自行设定); 5)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命题的征集、审核、发布;学生选题结果的确认、调配、公布;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和设计工作检查、毕业答辩资格审查;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设计文件的汇总和保存; 6)毕业设计工作公告和通知的发布; 7)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备份管理等。 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命题:命题审核表; 2)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 3)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填写; 4)毕业设计论文和设计文件的检查; 5)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的填写,是否同意提交答辩; 评审教师 1)论文审阅:评语和成绩的填写,是否同意提交答辩; 答辩小组 1)答辩过程的记录; 2)答辩小组打分和评语填写; 毕业设计学生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退选等; 2)填写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等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3)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和相关文件的电子稿; 以上各系统必须还具备下列功能: (1)用户交流平台:提供短信息平台在用户之间传输消息,提供讨论系统供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5)导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表格均能导出为PDF或者WORD文件以供打印存档。相关报表还可导出为Excel文件或者XML文件。 (四)技术细节要求 1、数据库支持要求 本项目可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若能使用MySQL数据库更佳。 2、系统安全性要求 在系统设计方案中应具有周全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和文件系统备份策略。 3、浏览器兼容性 可在各主流浏览器中正常运行,界面外观基本保持一致。 (五)软件系统管理及安全设计与实施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设计系统维护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角色的管理 (2)数据备份 (3)数据恢复 (4)数据字典管理 (5)数据一致性检查 (6)数据传输容错管理 (7)数据传输安全性管理 (六)软件设计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此招标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需求和功能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中标者必须针对提出的需求和优化方案,以及对用户的进一步详细需求调研,制定相应方案及详细的实施计划方案。 中标者根据本项目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中标者提供的方案应包括系统软件选型、对硬件设备的最低要求等。 中标者根据业务功能要求,提出系统软件具体性能指标要求。 中标者在设计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兼容性、开放性、安全性、网络化、可扩充性、可移植性。 中标者必须根据本文中描述的用户需求,在充分分析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已有系统、在建项目及将来预期建设系统的兼容性、一致性,充分考虑原有业务系统的移植和兼容性,保护前期投资。 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多种适应性、软件部署工作量、可维护性,以及业务调整或新需求时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技术描述文件必须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总体设计报告。 需求分析说明。 概要设计说明。 详细设计说明。 数据字典。 数据结构与流程。 (七)项目建设要求 1、进度要求 中标者的优化设计方案须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认证。 中标者应在充分理解本采购文件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项目详细实施进度计划。 中标者必须建立本项目各阶段时间表和考核点,以甘特图或计划表表示,用以控制本项目开发、实施、测试、运行等各阶段时间,以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如期完成。 项目实施时间计划: 2007年3月1日前软件系统交付;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3月30日期间系统试运行;2007年3月30日前验收结束,系统整体投入运行。 2、工程实施 整个项目的实施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开发、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几个阶段,针对定制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必须完成下述过程:用户需求项目的开发前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系统试运行;测试与验收;交付及维护。 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做到: (1)提供完整的业务系统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提供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进度说明书; (3)实施过程从严要求工件或组件的质量; (4)提供详细、全面的人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5)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供可靠的后期维护工作; (6)严格按照双方确定的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7)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 (8)项目实施中要引入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3、系统测试 (1)必须制定系统整体的测试方案与数据中心和测试数据系统进行联调测试,保证系统风格与界面统一,保证各系统联接正确,数据传送正常;抽检程序的内部编写情况无误。 (2)测试方案分单元测试、边缘测试、整体测试,应包括如下测试内容: a、测试方案。 b、参加测试人员及组织分工。 c、测试方法,包括模块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等。 d、测试内容,必须包括功能要求、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平台移植性、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等。 e、测试步骤及日程。 f、测试工具。 g、测试程序。 h、测试数据。 i、测试结果形式及文档。 j、测试的审核和结果认定方法。 k、测试结果的认定及处理(通过或不通过)。 任何测试必须使整个系统完整通过,不允许部分验收。如果15天内测试不通过,卫生局有权停止验收并拒收该系统。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标者应在遵循国家、行业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开发人员及软件用户的特点来制作软件文档。作为开发的辅助手段,文档应简单明了。 (八)系统交付 中标者须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分阶段提交相应文档。 系统交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交付内容: 中标者必须提供开发工具、开发软件的源程序(代码)、数据库结构说明、表间关系、相关图表、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其中: 系统和操作手册必须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 操作系统安装  系统生成  系统管理  软件维护  计算机操作手册  分布设计图 用户手册包括但不局限以下  操作系统参考手册  用户参考手册  语言参考手册(所有语言)  系统应用手册  应用软件手册  网络和通讯手册  系统交付方法  系统交付日程表 中标者必须提供所开发软件的源程序、源代码(包括今后升级后的源程序、源代码),数据库结构图、表间关系、开发文档、安装程序(制成光盘)。软件版权归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所有。 (九)验收 1、验收组织 成立由系统开发项目验收小组、中标者以及其他人员(有关部门、技术顾问等)组成的验收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 2、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以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确认的软件需求、系统规范和程序规范为依据,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文档、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等方面全面组织验收。 系统实用性 项目验收最关键的指标,检查系统是否符合当前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业务流的整体性和数据流的一致性,并前瞻性提供未来业务接口。 系统稳定性 硬件环境的稳定性、软件运行异常处理和正常运行情况。 系统可维护性 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服务器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系统软件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据库备份、应用系统备份、远程备份、病毒防护、灾难事件处理与解决实施方案等。 系统文档 验收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准确、详细,主要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框架设计报告,数据库物理及逻辑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编码规范及技术选型报告,测试报告,系统部署和发布报告,系统方案,软件用户使用手册,系统维护方案和操作文档等。 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 程序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注释说明或代码文档是否详细全面;接口定义是否符合局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的要求。 系统灵活性 系统是否方便客户进行维护;系统是否在先进性的基础上具备未来升级和可扩充性;是否利于系统平台迁移和部署等。 系统可操作性 界面是否友好;是否实现傻瓜化操作和智能化数据检索功能。 系统安全性 是否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加密措施、相关认证、数据库安全防范。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历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8,最高为617。

常熟理工学院在江苏是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285万种,纸质期刊近1900种,数据库30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190万余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数据库31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1551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高级职称702人,博士59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

以上内容参考 常熟理工学院——学校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论文

毕业论文不合格是不能够正常毕业的,一般来说我们正常毕业等首要要求就是毕业论文合格并且顺利通过答辩,然后取得相应的学分,把学分修满。这样才能够正常毕业,缺一不可,而如果有一条没有达到的话,就会影响到正常毕业,一般会要求延迟毕业。所以毕业论文不合格不能够正常毕业。

第一步:拿者图书证或图书卡进入图书馆;第二步:找到一台可以下载论文的电脑;第三步:可能还要输入登录账户或密码等;第四步:从电脑上找到要下载的论文;第五步:把自己的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等插入UBS接口;第六步:选中论文,右键另存,保存在自己的U盘上;第七布:拔出自己的U盘;第八步:离开图书馆,回宿舍,把U盘插到自己的电脑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官网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学校现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不错,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成果丰富:截至2020年10月,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38项;以泰州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949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录541篇。

常熟理工学院学术资源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生均纸质图书册;中外文电子期刊万册,电子图书万册,视听资料10883片。

常熟理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截止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

“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退稿

截至2016年3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建立了中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苏州首所光伏科技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至2014年5月,该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700多篇,被SCI、EI、CPCI收录论文近1200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专著73部。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国家公益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有8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05项。同时还承担了220多项横向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6项,发明专利85项 。2012年,该校共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2项 。 截至2016年3月,该校建有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 。建有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智能仪器研究所、计算物理与材料计算研究所、压力容器及钢结构有限元仿真中心、电梯安全与可靠性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造研究所、苏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苏州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所(中心、基地) 。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苏州市工程中心:苏州市长江特色水产培育繁殖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市食品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应用藻类实验室校级工程中心: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南区域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海藻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车用绿色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约146万余册,纸质期刊1044种,数据库27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 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

常熟理工学院是原来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苏州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近180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6万余册,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85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900余种,电子期刊4万余种。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19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6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7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60多人,高级职称470多人,博士28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23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2012年10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构筑特色优势,为在2020年前后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奠定基础。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