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模式优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8:49:36

模式优化研究论文

物流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的管理流程,那么该专业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流配送论文题目

1、 京东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 民用无人机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的分析与设计

3、 基于Spark的并行遗传算法在物流配送问题中的应用

4、 “大数据”思维下的烟草物流配送中心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5、 互联网+视角下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分析

6、 O2O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探析

7、 基于共享经济背景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长株潭农村地区为例

8、 基于无人机物流配送的战时快速卫勤保障体系探讨

9、 RFID技术应用于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系统的经济效应

10、 基于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的研究

11、 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模型及优化

12、 基于电商环境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13、 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苏宁易购为例

14、 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15、 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主动式仓储调度策略及其性能分析

16、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改革策略分析

17、 浅谈京东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18、 国内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优化方案研究

19、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0、 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比较研究

21、 基于组合拍卖的B2C电商物流配送研究

22、 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库存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23、 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

24、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25、 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研究

26、 鑫威超市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27、 浅析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28、 借鉴欧美城市物流配送的 经验 做法解决好我国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29、 改进人工人群搜索算法在基于LBS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30、 基于层次化网络优化的烟草物流配送网络的开发与设计

31、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最优物流配送问题的应用

32、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在物流配送中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33、 一种面向智慧城市的自动物流配送系统初探

34、 农产品电商综合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以广西海吉星电商综合配送模式为例

35、 茶产业发展中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36、 TSP模型在蔬菜基地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37、 O2O模式下物流配送研究综述

38、 基于Fle_sim的山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仿真分析

39、 O2O模式下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节点的优化布局

40、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网络协同性研究

41、 共享经济视角下我国乡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42、 7-11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43、 基于RFID&GPS/GPRS技术下的电商生鲜物流配送

44、 柳州融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45、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中小型企业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商选择研究

46、 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47、 基于容器标准化的智能物流配送

48、 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物流配送网络创新研究

49、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

50、 O2O模式连锁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物流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集成化智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研究

2、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实施对策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

6、关于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7、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8、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9、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10、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探索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对接区域经济岗位问题研究

1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

14、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15、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对策研究

16、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提升的分析

17、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8、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的研究

19、板式家具生产物流管理研究

20、河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研究海外冶金项目采购与物流管理

22、浅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2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25、企业采购与物流管理关系探讨

2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讨

2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28、基于SSM框架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29、基于SSH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试析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对策简析

32、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3、VR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养探索研究

35、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及相关技术分析

36、带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差分方程的一点经验

37、物流管理专业转段教学衔接实践探索

38、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39、电子废物拆解企业物流管理探究

40、技能大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4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3、基于GIS的武汉市物流管理系统

44、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开发与设计研究

45、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分析

4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47、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48、物联网技术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49、翻转课堂模式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0、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参考

1、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分析

3、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4、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5、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的变迁

6、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8、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9、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10、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11、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2、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13、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14、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15、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16、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分析

17、论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8、浅谈运输成本控制

19、论智能运输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20、中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

21、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探讨

22、浅谈超载运输的危害及其对策

23、浅谈超限运输的危害及其对策

2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25、浅谈运输工具的选择对成本的影响

26、道路运输责任划分的研究与分析

27、浅谈运输线路的选择和优化

28、道路货运装卸搬运合理化的研究与探讨

29、浅谈运输合理化

30、关于__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31、关于__市__集装箱运输公司的调查与研究

32、关于公路集装箱运输经济学初步理论研究

33、基于集装箱的离散型、分布式运输生产与运作初步研究

34、关于公路集装箱运输企业IT战略研究

35、浅议公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及关键系统需求

36、公路与铁路集装箱运输相关法规调查与分析

37、公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3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39、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40、__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41、物流企业核心竟争力研究

42、__物流通道系统规划设计

43、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 方法 研究

44、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的研究

45、试论区域经济中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

46、试析供应链管理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47、关于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8、关于建立区域物流规划的的战略思考

49、区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50、__企业物流系统整体规划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 3000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浅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物流管理学业规划范文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 职业规划:物流管理就业方向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物流专业求职意向范文

★ 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 物流管理专业的自我介绍范文

现代物流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新目标 现代物流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新目标是:用同样的劳动力或成本来做更多的工作;利用增值服务把仓库由资金密集转化成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减少定单履行时间,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然而传统的仓储作业管理常常把货品放在货品到达时最近的可用空间或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和变化了的客户需求模式,沿袭多年习惯和经验来放置物品。传统型货品布局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间利用不足。显然,传统仓储作业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一、一种新的仓储作业管理模式—货位优化管理一种与“仓库关键业绩指标”,即生产率、运送精度、库存周转、入库时间、定单履行时间和存储密度紧密关联的货位优化管理已经被提出。 货位优化管理是用来确定每一品规的恰当储存方式,在恰当的储存方式下的空间储位分配。货位优化管理追求不同设备和货架类型特征、货品分组、货位规划、人工成本内置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货位布局,能有效掌握商品变化,将成本节约最大化。货位优化管理为正在营运的仓库挖掘效率和成本,并为一个建设中的配送中心或仓库提供营运前的关键管理作准备。由于很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计算机系统能够支持储位优化管理,因此当前大约80%的配送中心或仓库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货位优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础数据不足,MIS资源尚不能支持,没有正确的货位优化软件和方法。 针对仓库现代化的实际需求,若干家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已成功开发出仓库货位优化管理软件。 软件通过对货品的批量、体积、质量控制、滞销度、日拣取量、日进出量等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分析中结合各种策略,如相关性法则(Correlation),互补性法则 (Complementary),相容性法则(Compatibility) 等进行货位优化,从而大幅度降低货品布局的成本。二、货位优化必须具备的功能与实施策略无论是商用软件或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货位优化必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根据内置货品属性或自定义属性将货品分组;评估建议每一货品的最佳货位和可用货位;在货品分类及属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整设施的状态;将仓库从低效率状态转化为功能性优化状态所需的移动执行配置;三维图形化或数字化的分析结果输出。进行货位优化时需要很多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对于每种商品需要知道品规编号、品规描述、材料类型、储存环境、保质期、尺寸、重量、每箱件数、每托盘箱数等,甚至包括客户定单的信息。 一旦收集到完整的原始数据后,选用怎样的优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调查表明应用一些直觉和想当然的方法会产生误导,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一个高效的货位优化策略可以增加吞吐量,改善劳动力的使用,减少工伤,更好地利用空间和减少产品的破损。具体来说,货位优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周期流通性的货位优化。根据在某段时间段内如年、季、月等的流通性并以商品的体积来确定存储模式和存储模式下的储位。2.销售量的货位优化。在每段时间内根据出货量来确定存储模式和空间分配。3.单位体积的货位优化。根据某商品的单位体积,如托盘、箱或周转箱等的容器和商品的体积来进行划分和整合。4.分拣密度的货位优化。具有高分拣密度的商品应放置在黄金区域以及最易拣选的拣选面。通常货位优化是一种优化和模拟工具,它可以独立于仓库管理系统WMS进行运行。因此,综合使用多种策略或交替使用策略在虚拟仓库空间中求得满意效果后再进行物理实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实际使用方法。三、货位优化计算的八个规则货位优化的计算很难用数字化公式和数字模型予以描述,通常是利用一些规则或准则进行非过程性的运算 规则在计算中对数据收敛于目标时起到了约束的作用。大多数规则是通用的,即使一个普通仓库也不允许商品入库时随机或无规划地放置。而不同的配送中心或仓库还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商品的专门属性制定若干个特殊的规则。例如支持药品零售的配送中心会把相类似的药品分开存放以减少拣选的错误机会,但存放非药类时会按同产品族分类放在一起。具体的说,货位优化计算有八个规则:1.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即将货品按周转率由大到小排序,再将此序分为若干段(通常分为三至五段),同属于一段中的货品列为同一级,依照定位或分类存储法的原则,指定存储区域给每一级货品,周转率越高应离出入口越近。2.产品相关性法则。这样可以减短提取路程,减少工作人员疲劳,简化清点工作。产品的相关性大小可以利用历史订单数据做分析。3.产品同一性法则。所谓同一性的原则,指把同一物品储放于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则。这样作业人员对于货品保管位置能简单熟知,并且对同一物品的存取花费最少搬运时间时提高物流中心作业生产力的基本原则之一。否则当同一货品散布于仓库内多个位置时,物品在存放取出等作业时不方便,就是在盘点以及作业人员对料架物品掌握程度都可能造成困难。4.产品互补性原则。互补性高的货品也应存放于邻近位置,以便缺货时可迅速以另一品项替代。5.产品相容性法则。相容性低的产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损害品质。6.产品尺寸法则。在仓库布置时,我们同时考虑物品单位大小以及由于相同的一群物品所造成的整批形状,以便能供应适当的空间满足某一特定要求。所以在存储物品时,必须要有不同大小位置的变化,用以容纳不同大小的物品和不同的容积。此法则可以使物品存储数量和位置适当,使得拨发迅速,搬运工作及时间都能减少。一旦未考虑存储物品单位大小,将可能造成存储空间太大而浪费空间,或存储空间太小而无法存放;未考虑存储物品整批形状亦可能造成整批形状太大无法同处存放。7.重量特性法则。所谓重量特性的原则,是指按照物品重量不同来决定储放物品于货位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应保管于地面上或料架的下层位置,而重量轻的物品则保管于料架的上层位置;若是以人手进行搬运作业时,人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物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则用来保管重量轻的物品或小型物品。8.产品特性法则。物品特性不仅涉及物品本身的危险及易腐蚀,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的物品,因此在物流中心布局时应考虑。规则可以根据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来制定,比如药品仓库必须符合GSP规定的要求。当规则制定后,规则间的优先级也必须明确。通过进行货位优化能够实现在少量的空间里可有更多的分拣面。对于流通量大的商品应满足人体工程需求和畅通便捷的通路以提高营运效率;而对于那些周转不快的商品希望通过优化后占据很少的空间以致在小的面积中有更多种商品可以来分拣,从而减少拣选的路程。 简言之,提高工效、空间利用率最终降低成本。

校园快递模式优化研究论文

重心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而层次分析法则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因此将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选址研究作者:张晶蓉臧玳跃宫婉莹张铭智苏宇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8期[摘 要] 集中集约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模式是解决目前校园快递普遍“脏、乱、差”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以郑州大学为例,对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选址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综合利用两种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最后得出的选址位置更具有科学合理性,更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 校园快递服务中心;选址;层次分析法;重心法;定性定量结合[DOI]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校园网购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然而校园快递仍处于“脏、乱、差”状态,其服务质量和内部系统均有待大大提高。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通过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微型的快递集散配送中心,把各个快递公司的快件进行统一收单、统一派送、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在校园现有的空间范围内,合理地分析校园资源、环境和作业效率等方面[1],做出最佳的选址选择是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建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步。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校园快递选址分析 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2](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提供简便、灵活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网点的选址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与评价,综合考虑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运营效益,学校规划政策及自身资源与能力情况将服务网点的选址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即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规划因素。针对自身因素,主要从成本管理和品牌宣传的角度分析,以占地面积、月租金、广告可视度对自身因素进行细分;针对环境因素,主要考虑市场需求和运作流程的便捷性,以人流量、交通便捷度为指标对其进行细分;针对规划因素,综合考虑学校规划政策对校园服务网点建设的约束,将规划因素细分为规划协调性和美观性,以期符合校园内部建筑的和谐统一。因此,依照方便性原则、费用最小化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竞争性原则、最大覆盖原则等,拟构建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图1 网点选址的评价指标 构建判断矩阵分析指标体系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通常采用成对比较法按1~9比例标度对其重要性程度赋值,建立判断矩阵。 指标权重的确定确定各指标对服务网点综合评分的贡献权重,该指标体系中权重结果分为两个层次,各自含义不同,分析应用也不同。常见的权重计算方法有和法、方根法、对数最小二乘法及最小二乘法等,本文以和法为例进行权重计算。 一致性检验对每个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和一致性比率CR做一致性检验。当 综合指标评价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首先将指标层的各指标权重和对应的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准则层的评价值,进而确定目标层即网点选址各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个案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依照以上规则确定各判断矩阵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仅以“A11判断矩阵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为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A12和A13同理可得)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之后,只要知道了各个备选方案所有指标的取值或者得分,就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案的综合得分了。本案例首先对学校进行模块分区,依照功能性和地域性将学校分为五大模块(见图2),然后再采用专家打分法取得评价体系各指标对应各区域的得分如表2所示,最后结合权重即可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评分情况如表3所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南北生活区和中心体育馆综合得分较高,文理区和教学区的综合得分很低。其中北生活区得分最高,为,最适合建立服务网点,取件寄件更加便捷。其次中心体育馆得分为,场地宽阔,又位于生活区中部,对于柳园、荷园、菊园、松园的距离适中,可以考虑在中心体育馆外围搭建自助货柜,。南生活区综合得分为,也是不错的选择方案。其他区域得分较低,不考虑做备选方案。2 基于重心法的校园快递选址分析 重心法概述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现有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要配送的快递量,它将物流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看成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快件的重量,物流系统的重心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采用求物流系统重心的方法来确定物流网点的位置。 个案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 数据收集与分析(1)校园快递客户的分布分析。郑州大学校园快递服务中心主要客户群为在校学生,故在此基于重心法以学生宿舍楼所在位置对其进行快递需求分布分析,分别以柳园、荷园、菊园、松园四个宿舍园区各自中心地点的位置作为其需求分布点,具体如图3所示。(2)校园快递需求量的调查。大学生年级的高低和个人的网购习惯以及男女比例的高低对每个园区的总快递量的影响特别小,而且每个宿舍园区的快件需求量每年的波动性不大,因此每个园区的快递需求量主要与其学生总人数有正比例关系。经调查,郑州大学学生人均快递需求量为6件/月,各个宿舍区的快件需求量作为建立重心法模型中的需求量数据。柳园、荷园、菊园、松园各自的住宿人数与其对应的快件需求量估算数据,如表4所示。 建立重心法模型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快件总物流搬运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取件的效率和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在各考虑因素中占有较大比重,利用重心法[4]选择快件总物流搬运量最小的位置作为最佳选址。在该模型里,搬运距离Di为拟建的服务中心到各个宿舍园区中心位置的直线搬运距离,快件需求量Qi为平均每天各个宿舍园区的快件总量,T为物流搬运总量。物流搬运量T(米×件)=搬运距离Di(米)×快件需求量Qi(件)目标函数:MinT=[DD(]4[]i=1[DD)]Di×Qi(i=1,2,3,4) 模型求解根据郑州大学平面图中四个住宿区的相对位置,从几何角度标注出各个住宿区的中心位置,并以四个中心位置作为四个快递需求,如图3所示。3 定性与定量结合确定最合理的位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用到的两种分析方式。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二者相辅相成,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针对单一模型来讲,层次分析法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权重及评分会随评分人的主观臆断而缺失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重心法在进行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选址时,侧重考虑快件总物流搬运量,定量算出总物流搬运量最小的为最佳位置,欠缺对学校环境、建筑规划以及自身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所以,本文将两种模型相结合进行选址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5],减弱层次分析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重心法的局限性,对各模型得出的选址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最终得出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满意位置情况如图6所示。综上两种模型,可以看出相互叠合的位置为北生活区菊园及中心体育馆一带,所以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最合理位置可以考虑在这一区域选取。图6 满意位置选址情况4 结 论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两种模型,以郑州大学为例从不同维度及侧重点对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最优选址进行深入探讨,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降低两者的缺陷,利用两者的优势,找出最佳位置。可以发现相互叠合的位置为北生活区菊园及中心体育馆一带,所以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最优位置可以考虑在这一区域选取,实现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最佳效益以及实现客户最高满意度,达成校方、客户、服务中心三方共赢局面。参考文献:[1]涂淼,唐烨,文英姐,等.校园快递超市运营优化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快递超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1):61-66.[2]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等.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48-153.[3]Yan Shen,Qing Nie,Qingda Yuan et on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 Provider Configuration by Applying a Synthetic Method[C].//2009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 2009),2009: 4510-4513.[4]鲁晓春,詹荷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24(6):108-110.[5]徐绪松,郑小京.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2010,29(4):1-4.¥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选址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选址研究作者:张晶蓉臧玳跃宫婉莹张铭智苏宇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8期[摘 要] 集中集约的校园快递服务中心模式是解决目前校园快递普遍“脏、乱、差”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以郑州大学为例,对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选址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综合利用两种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最后得出的选址位置更具有科学合理性,更具有指导意义。第 1 页[关键词] 校园快递服务中心;选址;层次分析法;重心法;定性定量结合[DOI]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校园网购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然而校园快递仍处于“脏、乱、差”状态,其服务质量和内部系统均有待大大提高。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通过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微型的快递集散配送中心,把各个快递公司的快件进行统一收单、统一派送、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在校园现有的空间范围内,合理地分析校园资源、环境和作业效率等方面[1],做出最佳的选址选择是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建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步。

物流快递产品按其承运货物的内容和重量,分为文件,包裹和重货。文件一般指在进出国境时不需报关,无商业价值的资料等货物,重量在500克以内;包裹则是需报关,且商业价值要高于文件的货物,重量在30公斤以内;重货则指重量在30公斤以上250公斤以内的大型货物。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各类产品有着不同的边际贡献率,总体而言,文件的边际贡献率要高于包裹。除了文件包裹的快件服务,多元化经营也是快递公司的重要战略,但多元不是随意的,而是“集中产业,有限多元,与快递物流相关的多元”,通过整合或并购,进军多种物流业务,提高利润 ---纵观世界物流10强企业,都是能提供快递物流方面的多项服务,并且在与物流相关的一些行业或者新领域里联合或者兼并,借以巩固或者占领新的市场,从而达到增加利润、赢得客户的目的。如DHL业务涉及与物流相关的诸多领域,电子商务、金融、代理、运输、仓储、维修、检验、报关等。DHL目前在中国已设立3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中心,负责与DHL签约的全球大客户的货物仓储,快速报关,提供担保等服务。物流中心不但为快件业务提供了前后端支持,而且将公司整体实力推上了新台阶。快递行业盈利的关键要素瑞士达沃斯论坛提出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3个标准是:企业内部组织外部化;全球知名品牌;协同电子商务。DHL当之无愧的成为国际知名公司,他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引领快递市场的发展,其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递行业的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国内建立了最大的速递服务网络,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同时DHL还于今年组建了香港转运中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快递服务质量和速度。从2004年初到现在,DHL在亚太区的投资占其全球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任何一个亚太区国家或地区。DHL在上海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堪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由于货机停机坪设在作业中心门口,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另外,DHL还通过EDI技术系统与海关对接,使得进口包裹、文件在航班落地前实现清关,出口货件在飞机起飞前2小时内清关,大大缩短了清关和转运时间。DHL认为选择商用航班,能在最快时限把货件送到客人手里。比如,从上海到美国,选用不同的航空公司,快件就可以通过3个班次及时发送。因此DHL敢向顾客保证:今日下午交寄的货件,明日下午就可以到达东京、吉隆坡或是雅加达,后天上午就可以到达洛杉矶、旧金山或是西雅图。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DHL将IT技术广泛应用于快件服务领域之中,并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 DHL最早推出全球货件跟踪系统用于客户查询服务,通过该系统,在DHL中文网站储存着每张编码运单上记录的数据,无论快件走到哪儿,货件在运送途中的各主要阶段都可以被及时跟踪;客户每天24小时均可以通过跟踪查询,取得对国际货件的完全控制。 2、 重新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企业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快速应对,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所谓供应链,简单地说就是把买卖的交易过程连接在一起,就好象用一条链子给串联起来。在商业社会,无论是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买与卖,俗话叫“做买卖”,向别人买材料、自己加工或包装,再卖给另外的人。简单的买卖,在运作上不会费太大的事情;复杂的买卖,运作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接到下游买主的订货时,就要拿到材料来加工、生产、包装,然后送货、收款;万一材料不足,就要向上游购买,同样的要进行下订单、收货、清点、付款等程序。如果同时要加工、生产或包装很多种产品,就要向很多上游厂商采购原材料,同时也要供给许多家下游的买主。这样,“做买卖”就变得复杂了,多半会产生时效性的问题。如果在做生意过程中,各种运作过程在时间上拿捏不准的话,就会出现不是存货太多积压资金,就是存货不足买主只好转向他人,或者是自己的生产设备不敷使用或闲置无事可做。供应链管理(SCM)就是要把一条链子进行整条管理,让每个环节在时效性上恰到好处,即达到所谓的“Just-in-Time”,这正是SCM的精髓所在。马克思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这就告诉人们,物流时间的缩短,可以把物流过程中节约的资金再投入生产领域,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加工工厂,许多高成长行业,如高科技,电信,汽车,电子,石油及能源、化学制品等,将制造总部设到了中国,如通用,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他们是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客户群,占有80%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锁定这些重要客户,也就赢得了市场。DHL针对这些企业特点,如运输时间要求精确,运送的货物价值较高,安全性方面要求高等,为这些大客户量身设计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成功管理供应链的实施和运作,这正是DHL的关键成功要素。2004年3月,DHL在上海推出“DHL定时特派”,根据客户需求将快件于次日9点或正午12点之前派送到亚洲主要城市;4月,针对快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发生的损失或丢失,DHL推出“快件价值保险”服务,成为唯一一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的快递公司;5月,总结多年国际快件的运作经验,在母公司德国邮政高层访华后,揭开了进军中国业务禁区的序幕-国内包裹快递,因为《邮政法》中规定信函业务由邮政专营,但对包裹没有限定,所以DHL聪明的打了一个“擦边球”,而这一举措更深的用意则在于对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快递市场的“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即满足在华跨国客户通过一个帐号,一张帐单,一个客户服务热线就可解决全球性快递服务的需求。 3、 搭建了快递服务的平台和完善的服务内容后,DHL的运营管理模式则是其赢取胜利的又一保证。 拥有30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德国DHL,已建立了成熟的公司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制度,在赢取中国市场的大战中,DHL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在公司治理中,DHL采用分公司制,这些分公司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他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这样保证了DHL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从而准确把握市场态势,及时应变。到2004年底,DHL已达到56家分公司,其资产回报率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可谓物超所值。 4、 21世纪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这不论任何行业都得以体现。 以中国EMS(中国邮政)、宅急送、天地快运等领衔的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速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无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差距。例如,长期以来,由于中国EMS在速递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养成了EMS“以我为主”的“坐商”思想,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是依靠传统邮政业务吃“老本”而裹足不前, 经营理念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对速递业务经营范围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速递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上。 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DHL公司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而国内速递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结果使得速递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DHL在中国的成功,固然与他的合作伙伴中外运集团密不可分,但他的经营理念和获取利润的方式非常值得中国快递公司借鉴,不断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即知识、信息能力及服务能力上,通过单一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从文件速递到为客户管理复杂的供应链,这正是DHL公司的价值所在。在快递市场达到充分竞争后,这将会成为未来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趋势。

1、 世界物流快递业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文化的模式研究论文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发明创造。智慧生物为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其余由智慧生物创造出的各种现象只是文明的附属品。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 文化 研究论文 范文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 全文如下: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 雕刻 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 故事 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 传说 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 方法 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 收藏 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 总结 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____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____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第23页。

[8]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9][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第116页。

企业文化3P模式分析

导入企业文化理念的3P模式可以描述为企业根据企业价值观等文化特点进行职位评价,明确所有员工的职位职责,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元素,并采用适当的考核方案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下面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企业文化3P模式分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从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管理特色

1 导入企业文化的3P模式及其设计原则

导入企业文化理念的3P模式可以描述为企业根据企业价值观等文化特点进行职位评价,明确所有员工的职位职责,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元素,并采用适当的.考核方案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工资、福利及其奖金发放方案。

职位评价系统是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建立完善的职位评价系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职位评价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创新性原则。

绩效评价体系是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环节,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为薪酬管理提供直接依据,它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遵循一致性、侧重性、不相关不考评性原则。

薪酬管理体系是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薪酬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而使用不当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因此企业设计时应遵循经济性、激励性、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原则。

2 创业期企业导入强势文化的3P模式

(1)强势文化的形成

由于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要求,造成企业的核心人物在价值观上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与远大目标,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在技术上他们有相当高的专业特长,其中很多人都是他所在领域的专家,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决定企业的生存。因此很容易理解创业初期企业核心人物在企业中拥有的绝对权威,他的思想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同,可以得到彻底的贯彻,企业渐渐形成了创业时期的强势文化。这时期的企业也需要全体人员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合力,而强势文化正适应企业创业的需要。事实证明,很多成功企业在创业期都是在强势文化的引导下取得成功的。

(2)创业期导入强势文化的3P模式

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创业期,所谓创业期是指企业产品试制成功后,投放到市场进行试销的阶段。创业期企业人员少,工作量少,内部容易协调,企业创始人很容易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强势文化下的3P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容易导入。中小型企业内部一般可以分为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管理岗位、经营型岗位与生产岗位。绩效评价主要以主观考评为主。由于创业期企业人员少,工作量少,企业管理者很容易了解每个人的工作,可以主观进行考评。

3 成长发展期企业导入策略合理型文化的3P模式

(1)策略合理的文化形成

策略合理型文化是企业文化必须是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适合企业成长的文化。怎样形成策略合理的文化呢?首先需要对强力型文化进行总结, 提炼出企业核心人物的价值观,并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次,企业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从制度的角度体现出来,用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企业的日常管理。第三,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创建。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经不断积奠逐步完善的,因此它也是全体人员共同的结晶,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会在不同的时期产生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不断充实文化内容,使全体人员不断理解企业文化,真正认同并融合到企业中,使企业的各项制度得到贯彻。第四,树立企业外部形象。企业要将抽象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通过企业与员工的各种行为和企业的宣传活动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企业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完成策略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

(2)成长发展期企业导入策略合理型文化的3P模式

由于成长发展期企业人员增长迅速,工作量越来越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高层人员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在策略合理的文化基础上建立3P模式。

中小型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可分为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管理岗位、经营型岗位与生产岗位等。在导入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下的岗位评价系统中可以采用因素比较法。因素比较法不需关心具体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而是将所有岗位的内容抽象为若干个要素。根据每个岗位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不同,而得出岗位价值。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将岗位内容抽象成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及工作条件五个因素。评估小组首先将各因素区分成多个不同的等级,然后再根据岗位的内容将不同因素和不同等级的对应起来,等级数值的总和就为该岗位的岗位价值。

在绩效评价系统中可以采用平衡计分法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适应企业发展的合理方法。平衡计分法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要素为基础,将财务测评指标和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及企业的提高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有助于企业在产品、程序、顾客和市场开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将所有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放在同一份管理报告中,防止次优化行为。

中小型企业在高速成长期,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企业利润越来越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制定薪酬政策时,要适应策略合理的企业文化。要保持企业的竞争地位必须考虑到企业文化与3P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以事业、感情等软因素留人,另一方面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因此设计的薪酬工资较高、奖金相对更高,长期报酬也比较高,福利水平也会要求比较高,对核心员工实行股权激励,对于其他员工实行期权激励等措施。

对于新产品部门的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与高级管理岗位,它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薪酬设计上必须考虑企业的稳定发展。为此薪酬制度采取的组合方式为高岗位工资加高福利与高奖金、期权的形式,利用这种薪酬组合方式,稳定企业管理与技术队伍,实现企业稳定发展。新产品部门的一般管理与生产岗位,还应采用等级酬薪制度。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实际能力,以及员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确定岗位工资,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给予奖励、奖金薪酬。

对于原有产品技术高度密集型岗位与高级管理岗位,在逐步削减人员的同时,薪酬制度采取的组合方式为高岗位工资加福利与高奖金,利用这种薪酬组合方式,维系企业产品的赢利,为企业回收资金。原有产品的一般管理与生产岗位,还应采用等级酬薪制度,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给予奖励、奖金薪酬。

4 结语

企业的市场经营类岗位还可采用岗位等级薪酬(底薪)加提成的薪酬制度,但对于不同产品的提成比例可以适当调整,找到企业与个人的良好利益平衡点。这种分配的调整从整体上不会降低经营人员的收益,同时增加企业的收益并且为企业挑选更好的市场经营人员。

参考文献

[1]吴世建,景玉平,叶芃.企业文化迷局,人力资源案例实录[M].上海:上海浦东电子出版,2003:55-58.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62-170.

危化品优化研究论文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 措施 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 范文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 教学 方法 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 报告 并加以 总结 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 课前预习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化工论文范文二:油藏化学工程研究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段塞小于,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 经验 ,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

提纲1【用生命运行】、2【生命被危险同化】、3【危险品用生命抗议暴行】、4【危险品诚邀您同归于寂】、5【法治优化危行】、6【危险品性别你要知】

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监测云平台发挥作用的,再借助其他物联网安全监测设备形成链条式的发展模式,实时记录数据。法米特应急管理云平台和法米特物联网安全监控仪可以对温度、液位、压力、可燃气体浓度、流量等重大危险源重点监控参数实时监测,再结合周边的工厂环境、气象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便可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的实时评估。请采纳~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研究论文

应该放到法院里进行拍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坏账率,保证银行正常运转。

海外不良资产出现较早,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也更丰富,因此,我国在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上,多少会参考国外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这对于解决我国不良资产问题作用重大。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回收方法通常包括催缴还款、协商和解、法律诉讼、变卖抵押品和重组债务,除此以外,海外金融机构也会通过证券化、拍卖、委托专业机构、成立银行子公司和债转股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下文我们通过海外不良资产处置的介绍来给大家说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借鉴的经验。

海外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特点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以美国为例,由于拥有不良贷款的储贷机构已经倒闭并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或处置信托公司接管,大部分的不良资产都由政府持有。

稳定的银行体系对于国家的金融安全以及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处于公共利益考虑有必要动用资源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政府的支持是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的前提条件。

2、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AMC)

资产管理机构(AMC)向银行收购处置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理,运用专业化的人才和运作模式,具有规模化效应。而银行通过向AMC剥离不良资产,可以快速甩掉包袱,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改善自身经营上。因此,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AMC)成为国外国家处置不良资产时的首要选择。

3、多渠道融资多种手段并用

从美日韩三国的经验看,三国政府在不良资产处置资金来源上一直坚持多渠道注入资金,一方面以政府注资为主,另一方面也多渠道去吸收资金。另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也是多种方式结合,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处置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处置效果。

海外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方式

1、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AMC)

资产管理机构(AMC)向银行收购处置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理,运用专业化的人才和运作模式,具有规模化效应。而银行通过向AMC剥离不良资产,可以快速甩掉包袱,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改善自身经营上。因此,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AMC)成为国外国家处置不良资产时的首要选择。

如美国在应对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激增时建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应对银行危机,日本在1999年成立整理回收机构(RCC),韩国在1997年成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这些AMC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银行内部处置

除了建立专门的AMC处置,部分大银行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处置不良资产以摆脱困境。如美国采取了提取坏账准备金、调整债权结构、法律手段和“好银行+坏银行”模式等,日本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增加自有资本、运用多样化和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联合等处置方式消化不良资产,韩国采取了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和绩效考核制度、灵活多样的处置手段以及信贷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

3、国家向银行注资和国有化

国家通过向银行注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最后清偿力,优化资产负债表,提高银行的国有化程度,同时激励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置。

一方面,对于陷入危机的银行,可以起到续命作用、避免破产,维持银行的经营,使进一步的救助和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对于一般的问题银行,注入的资金可以用来核销坏账,为银行减轻负担。日本和韩国都曾采用过相应的注资措施。

4、推动兼并重组

危机中,银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破产,此时,兼并重组成为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韩国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业兼并重组最快的国家,银行总数由1997年的33家降至2002年的19家。在1998年,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履行对IMF的承诺,对银行业进行重组,将5家面临危机的全国性银行停业整顿,在交易所摘牌。同年还将两家地区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合并。

5、政府直接购买

无论是通过AMC的外部处置、依靠自身力量的内部处置还是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都是更侧重于不良资产的规范处置,虽大多都由危机触发,但危机之后也都是可以长期存在的机制。除此之外,在重大金融危机中,也会有一些政府直接购买不良的反周期调节措施,一般都是为应对危机单独成立的特别措施,危机后一般也就停止。

如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8年经济紧急稳定法案》,该法案的核心是“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Asset Relief Program,TARP),财政部以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直接购买美国金融机构手中的不良资产,使不良资产脱表,同时补充流动性。

海外不良资产处置对中国的启示

1、政府加强制度设计,做好协调处置和配套措施

不良资产处置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银行本身处置能力有限,政府应加大作为。在制度与规则设计方面,需完善法律、税收和会计框架,调整不良资产核销标准,加强对不良金融资产投资人的法律保护,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细则,并针对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等新模式及时跟进,制定相应规则。

在协调处置方面,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协调银行与执法部门关系,优化不良资产法律执行环境;地方政府对于政府性债务应勇担责任,从稳定大局出发,带头偿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同时,政府做好配套,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的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对处置各环节的监督,防止资产贱卖和非法利益输送,高度重视不良资产处置中企业关停并转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做好人员安置分流补偿,出台政策培育并扶持企业转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手段的国家,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分布广,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方式相互配合、综合处置。

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升处置效率和不良资产价值

美国成功的处置经验表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国应充分发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经验与专业优势,逐步增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和竞争力,尽快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加快培育和完善不良资产流转市场投资主体。

探索在资产处置中撬动社会资本,引导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基金公司、金融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公司发挥功能优势,提升价值管理空间。研究债转股市场化运作的实施原则与条件,审慎推进。

3、多样化手段

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应创新不良处置方式,提高多元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以确保资产的稳定可控性。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多种方法并用,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多样地运用不同手段,提高资本利用率,促进资金回收,加快处置进程。

不良资产可以理解为无法收回、质量低下的资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良置产就是不能为银行带来正常利润和收入水平的资产,这类资产一般运行状态不佳,为银行带来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水平,最恶劣的情况莫过于无法收回本金。在商业银行运营中,大多数不良资产都出现在贷款中。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其中次级贷、可疑贷和损失贷都被银行归类为不良贷款的范畴。

我国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来理解。

从宏观层面来看,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政府集中处理和银行分散处理两种。政府集中处理就是政府成立相关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的不良资产从商业银行中剥离出来,并通过金融方式将这些不良资产改造为债券或股票并打包出售,这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很常见的。银行分散处理就是商业银行自己对不良贷款负责,自行处理不良资产。

从银行具体的微观来看,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众多,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

利用资本市场化解。商业银行综合运用资本市场和投行的经验来处理不良资产。银行通过专业团队,挖掘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然后利用资本市场的手段,将不良资产重新注入资本市场,对其进行包装,从而实现其资本市场的流通。当然这种方式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资产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自己组建或者利用专业的团队,对不良资产的现金流进行重新拆分、包装,将其抵押然后发行成为证券,还可以对其进行更精细化的操作,对包装的证券进行信用分级再进行处置。这种方式相对比较麻烦,且限制较多。

不良资产拍卖处理。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不良资产或标的物在市场上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拍卖,获取收益,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企业并购重组。这种方式理解相对简单,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其持有的股份对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等资产运作,化解企业的负债,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这是处理不良资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政策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已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又一个焦点。本文阐述了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并从总体上描述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最后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作出了简单评价及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 现状 改革 一、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产生的。1994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将原四大国有银行所负有的政策性职能分离出来,切断基础货币与政策性业务的联系,为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创造条件。由此,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三大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 1994 年3月7日,该行是一家以国家重点建设为主要投融资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及贴息业务。除了财政拨付的资本金之外,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财政担保债券和由金融机构认购金融债券筹措,此外还包括部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吸收的存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 1994 年11月18日,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资金来源除财政核拨资金外,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并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成立于 1994 年7月1日,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其资金来源除国拨资金外,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为主,其业务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 我国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机制。在发挥贯彻政府意图、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经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 (一) 经营行为显著改变 适应形势需要,政策性银行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性银行把“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范金融风险”作为经营原则,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决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大了贷款管理、本息回收和风险防范力度,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政策性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择优选择支持对象,建立信用结构和信用约束机制,强化信贷管理。同时通过采取上门催收、资产保全、法律诉讼等多种手段,加大催收不良贷款的力度,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截至2006年1季度,国开行的资产总额达到了25185亿元(折合3140亿美元),表内不良贷款率为%,拨备覆盖率为288%,资本金为500亿元,资本充足率约为%,而一年前其资本充足率是%。截止到2004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表内和表外的信贷资产余额合计达到亿元,资产总额达到亿元。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按五级分类标准,年末自营业务不良贷款率为,连续六年实现了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率的“双下降”目标。截止到2005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产总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下降,贷款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三) 业务经营范围和支持领域不断调整 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政策性银行积极调整业务经营范围和支持领域。 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贷款投放快速增加,主要业务包括:粮油信贷业务、棉花信贷业务和其他储备信贷业务。并且还积极拓展新业务,2005年,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增加了国家和地方化肥储备、地方糖储备、地方肉储备新业务。目前,除粮棉油专项储备外,其他储备信贷业务共六大类九个品种。截至2005年末,其他储备贷款余额亿元,较上年增长8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也迅速发展,其保险代理业务险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经涵盖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全部险种。 从1994年成立之处到2005年末,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用于支持电力、公路、铁路、石油石化、煤炭、邮电通讯、农林水电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2005年,国开行继续致力于中国的市场建设;加大对社会瓶颈领域的支持,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大力推动管理资产业务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继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其中间业务也发展迅速,主要有:财务顾问、债券承销、证券化、高科技风险投资和基金管理。 200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业务有:出口信贷业务,包括出口买方信贷和出口卖方信贷;对外优惠贷款业务;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对外担保业务;国际国内结算业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进出口发展。其中间业务发展迅速,2004年9月,银监会批准进出口银行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成为第一家获得该授权的政策性银行。 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 今年年初,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确定,按“一行一策”原则分步制定、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同时,年初的银监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作为今年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今年的“两会”,又首次将“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已成为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又一个热点。综合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国家高级金融官员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评述,可以大体看出我国今年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 (一) 重新定位:一行一策 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的初步设计系由中央银行研究局人员参与,在行长周小川的亲自指挥下完成的。 矫正决策层和业界人士对政策性银行功能定位的传统理解:即按国家指令开展业务,亏损由国家兜底。将三家政策性银行统统定义为国务院直属、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为目标的具有开发型功能的国有金融机构。这种职能定位意味着三家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的业务范围将大幅放宽。 (二)分账经营管理:国家帐户和银行帐户 在分账经营管理方面,央行与银监会的意见比较统一,即采用分账管理。所谓分账经营管理,是指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交办业务,另外一类是市场化业务或银行自营业务;同时,在政策性银行内部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是国家账户,专司政策性业务;一个是银行账户,统筹《商业银行法》允许开展的所有业务,不享受政策优惠。两类业务分别核算。在分账经营管理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只对国家账户内的亏损进行补偿,对银行自营业务的经营状况不负责任。 (三) 补充资本金。 三家政策性银行普遍存在所有者权益比率及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问题,因此,新方案包括多渠道充实资本金并建立长效、可持续的资本金补足机制方面的内容。从目前中国状况说,既然确定了“纯国有血统”不变,那么,资本金的补充渠道只能由财政注资、汇金公司注资以及在国内外市场发债券这三个方面构成。在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由于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了大量的10年、20年以上期限的贷款。因此,风险暴露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从现在看,其资产的不良率只有2%左右,其状况要优于许多国内一流的商业银行。 但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却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处置表内不良贷款。进出口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估计不足百亿元人民币。而农发行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贷款总额肯定要高得多。 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赖账所造成的农发行的巨额贷款损失,还可采取和地方政府谈判,用债转股的方式,以粮食购销企业的房地产产权抵股的办法来解决,如此等等。一旦确定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就应该根据处理数额的难度确定计划完成期限,如2年、3年、5年,等等。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设计中有一个逻辑前提,即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银行由于指令性任务和安定团结目的而造成的纯粹政策性亏损,中央财政应当认账并给予相应解决;而由于政策性银行本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贷款损失,则应当由今后的经营利润转拨备的方式进行抵补。 三、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路的简单评价及建议 首先、对我国当前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准确定位。政策性银行作为借助国家信用实现国 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工具,是进行市场化运作但又不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国家信用支持、市场化运作、非盈利性应是新时期政策性银行的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政策性银行需要国家信用支持。这是因为政策性银行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利用国家信用可在国际市场以相当低的成本赢得资金,有利于其政策性业务发展;其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可以避免政策性银行过度依赖财政而导致经营效率低下,并运用市场化方式弥补体制性缺损和政策业务的市场风险,从而增强其应对集中、大额、长期风险的能力,这也是新型政策性银行与传统政策性银行的最大区别;其三,政策性银行经营目标不是盈利最大化, 而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上述共性基础上,“一行一策”的原则,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能较好的调整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持作用。 其次,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尽快为三家政策性银行立法。因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区别,大部分国家均为政策性银行单独立法。我国目前只有国务院(1994)22号文件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依据,具体内容已不适应发展要求 ,应 尽快颁布专门法规,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行为。鉴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杂、机构特点不一致, 宜由同一部法律来规范,立法应针对各行不同特点分别进行,单独制订。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各类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信机构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营宗旨、资金来源和使用,以及会计制度、融资方式、利润处理办法、监管体制等,促进政策性银行自我约束、自主决策和健康发展。调整业务范围、通过制度来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加强机构自身建设。 再次,两个账户之间必定要设立隔离机制。划分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是世界上几乎大部分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行的做法。政策性金融代表公共利益,或者准公共利益,是服从国家的特定的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或者战略意图需要的。此外,随着资金来源、融资方面市场化的扩展,许多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在进行改革,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事商业性的投资业务,但商业性业务是有限的。分账经营管理有助于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和政府意图,同时又能使各大政策性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两个账户之间必定要设立隔离机制,防止商业账户的损失转嫁到国家财政头上,这也是设立分账经营管理体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治理结构和内在运行机制改革。一旦对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三家银行的治理结构也应当参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成立董事会、监事会或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外,其高级管理层也应当按照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相应的机制设计,并对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如董事长和行长是分设还是一人兼任;副行长由董事长、行长提名还是上级组织部门直接委派任命;管理团队的报酬水平可否与业绩相应挂钩;经营管理的问责制度如何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 1]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和发展方向:沈凡,理论建设,2006年第1期 [2] 政策性银行走向何方:赵江山,经济参考报,2006年05月09日 [3] 三大政策性银行转身财政汇金联合注资:吴雨珊,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5月6日 [4] 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今年启动 周小川亲自指挥:李卫玲,国际金融报,2006年02月27日 [5]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实录: ,2006年04月28日 [6] 数据来源:三家政策性银行网站及其年报。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