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祖国统一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15:44:07

关于祖国统一的论文参考文献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这一天,一些国家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向在这场战争中为人类和平与正义而献身的许多国家的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横遭法西斯杀戮的全世界无辜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了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世界稳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狂,世界终究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终究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在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团结一致的人民面前,任何造成历史倒退的力量,最终都将被战胜。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应当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那些被伤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稳定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 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 真相最有说服力。客观地再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能唤起世人更全面地确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各类持“贬低、抹杀论”者及其各种表演最有力的回应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忽视或贬低。本文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帜,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期打击与消耗,无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还是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都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贡献理应铭刻于世界现代史册。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8日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纪念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它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术界,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国外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抗战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贬低论”、“抹杀论”盛行。本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互动的角度,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也揭开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也正是从“九一八”起,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在极其险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在世界东方开辟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重任。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持久,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数年之久。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亦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场的爆发和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领导下,中国很快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正面战场对日军的大会战达22次,大战斗为1117次,小战斗达38931次。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并开展了百团大战和进行了局部反攻。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重任达数年之久,而且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拖住和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50%以上的日本陆军。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设想中地位重要,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美英盟国制定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中国战场也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反攻、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援缅作战中,投入30万兵力,历时3年多,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打通中印公路,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仅从以上三个基本方面,已可清楚地看出和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成一气、息息相关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理应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中美苏英)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抗日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中国人民的奋力抗战,推迟了欧洲战场的开辟,迟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宝贵时间。 中国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对外扩张计划,使“北进计划”夭折,南进计划受到阻碍。日本法西斯军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延迟了侵略步伐,也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的东西配合的计划和侵略行动,使英、苏、美各主要国家及其它广大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准备时间。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苏军抗击德国、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力支援。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而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拖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日本法西斯无法实施“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苏联才放心地从东线调走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所调总兵力达54万之多,从而有力支援了西线对德作战。苏军避免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很快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血战的胜利,终于在1945年5月,取得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最后胜利。如果中国战场不能拖住近200万日本陆军,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结果会是怎样呢?苏联著名史学家、院士E·茹科夫说得实在:“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捆住了日军的双手。中国人民从而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写道:“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战争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牵制住相当大的日本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0年底派前苏军元帅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来中国时,对崔可夫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正是中国战场束缚了日军手脚,才使苏军免受夹击之苦,保证了苏联抗击德国的胜利。 丘吉尔、斯大林提出:“效法中国”,向中国学习。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战场的战略牵制地位亦切实显示出中国战场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对此,罗斯福在1945年1月曾客观评价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8月后,德国飞机狂炸英国时,为激励英国人民抗战,提出了“效法中国”的口号。1941年10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为鼓舞苏联人民抗敌士气,也曾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在大国元首心目中已经成为其学习、效法的楷模和榜样。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其法西斯军部曾制定了与德军会师的计划,即日军占领新加坡,海军进兵印度洋,与从北非及中亚南下的德军会师。如此一计划得逞,对英国是致命打击,亦将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对此,丘吉尔首相讲道:“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 中国抗战对牵制日军,迟滞日本“南进”和粉碎日本的日德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均起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大国元首们的称赞。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直接承担了进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之战的任务。中国军队刘仿吾团长在仁安羌地区突击日军,解救被围困已打算投降的英国军队7000多人,传为佳话。中国精锐部队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一举收复城镇50多座,有力打击了侵缅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缅甸的最后光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不朽篇章。

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祖国统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毛概”课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开展双线并行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 职业规划 性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项目 典型任务 教学目标 能力 一、高职院校《毛概》的现状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的发展延伸,各内容按章节独立进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采用的 教学 方法 为教师课堂讲授法、学生案例讨论法、课后作业法。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填鸭式的讲,学生盲目的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属于被动参与,教、学、做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实践和企业要素,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模糊,对实践迷茫,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感受性差。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完就了。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1)课程定位。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不同于中职,又有别于本科。中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但并没有对知识点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中职的学习内容相对浅显;本科更注重的是纯理论学习,比较有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毛概论》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在对高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减少了学生对纯理论的理解深度,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职业规划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心理素质拓展、理论知识传授、形势政策 教育 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有机融合,贯穿在课程的整体目标中。 掌握知识目标:即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改革,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六个为什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突出能力目标:即实施项目教学改革能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 热点 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 社会实践 调研,并完成 调研 报告 。 强化素质目标:即通过项目教学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情怀,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课程设计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将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为学生布置看、评、辨、讲、做等训练任务;突出能力本位,使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珍惜生态;实施双线并行,在课上开展集体看组长评小组讲班级辨,课下自己看相互评同学讲寝室辨。学生的身份不断进行转换,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者—评论者— 辩论 者—演讲者—实践者之间相互转变。 (4)项目内容设计。在课改中坚持以项目以及任务驱动形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划分,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项目得到消化吸收,使学生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在项目实施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毛概》中的项目教学改革是在第一课堂领域中设定学生百家讲堂、新闻五分钟,评论三百秒两大项目;第二课堂领域实施4321工程,即调研四大领域,观看三部电影,阅读两部名著,撰写一年学习 日记 。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分析出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理论的贡献。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能够 总结 出各自发展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的理论贡献。同时每个团队或者每个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5)考核方案设计。在项目教学过程汇总平时成绩70分,期末30分。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调研汇报材料、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 三、在课程改革中新旧教法的对比 旧课程是以书本为载体,教师为主体,理论权威,老师权威;新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挑战权威, 创新思维 ,集学习娱乐、拓展解压、合作竞争于一体;旧课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忘;新课程是学生研讨,教师指导,课后满脑。 四、在课程改革的个人感受 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使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参与性高,每堂课都变成了一种知识头脑风暴,团队合作竞争,机遇挑战并存的课程。同时教师由主导变成了指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教师课堂指导艺术更加严格,使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不能固守自己手里的一碗水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拥有了一桶水而固步自满,而是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演变为一眼甘泉,成为活水。 参考文献: [1]周建忠.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 猜你感兴趣: 1.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2. 浅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 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范文 4.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5. 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有关祖国统一的论文参考文献

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祖国统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祖国统一2000字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毛概”课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开展双线并行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 职业规划 性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项目 典型任务 教学目标 能力 一、高职院校《毛概》的现状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的发展延伸,各内容按章节独立进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采用的 教学 方法 为教师课堂讲授法、学生案例讨论法、课后作业法。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填鸭式的讲,学生盲目的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属于被动参与,教、学、做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实践和企业要素,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模糊,对实践迷茫,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感受性差。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完就了。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1)课程定位。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不同于中职,又有别于本科。中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但并没有对知识点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中职的学习内容相对浅显;本科更注重的是纯理论学习,比较有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毛概论》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在对高职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减少了学生对纯理论的理解深度,将知识趣味性、师生互动性、素质拓展性、心理解压性、职业规划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心理素质拓展、理论知识传授、形势政策 教育 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有机融合,贯穿在课程的整体目标中。 掌握知识目标:即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改革,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六个为什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突出能力目标:即实施项目教学改革能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 热点 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 社会实践 调研,并完成 调研 报告 。 强化素质目标:即通过项目教学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情怀,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课程设计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毛概》的课程改革中实施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目标引领,将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进行融会贯通;对学生实施任务驱动,为学生布置看、评、辨、讲、做等训练任务;突出能力本位,使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珍惜生态;实施双线并行,在课上开展集体看组长评小组讲班级辨,课下自己看相互评同学讲寝室辨。学生的身份不断进行转换,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者—评论者— 辩论 者—演讲者—实践者之间相互转变。 (4)项目内容设计。在课改中坚持以项目以及任务驱动形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划分,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项目得到消化吸收,使学生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在项目实施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毛概》中的项目教学改革是在第一课堂领域中设定学生百家讲堂、新闻五分钟,评论三百秒两大项目;第二课堂领域实施4321工程,即调研四大领域,观看三部电影,阅读两部名著,撰写一年学习 日记 。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分析出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理论的贡献。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能够 总结 出各自发展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的理论贡献。同时每个团队或者每个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5)考核方案设计。在项目教学过程汇总平时成绩70分,期末30分。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调研汇报材料、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情况,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 三、在课程改革中新旧教法的对比 旧课程是以书本为载体,教师为主体,理论权威,老师权威;新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挑战权威, 创新思维 ,集学习娱乐、拓展解压、合作竞争于一体;旧课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忘;新课程是学生研讨,教师指导,课后满脑。 四、在课程改革的个人感受 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使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在项目教学课程改革中,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参与性高,每堂课都变成了一种知识头脑风暴,团队合作竞争,机遇挑战并存的课程。同时教师由主导变成了指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教师课堂指导艺术更加严格,使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不能固守自己手里的一碗水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拥有了一桶水而固步自满,而是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演变为一眼甘泉,成为活水。 参考文献: [1]周建忠.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 猜你感兴趣: 1.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2. 浅析实现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 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范文 4. 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5. 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这一天,一些国家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向在这场战争中为人类和平与正义而献身的许多国家的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横遭法西斯杀戮的全世界无辜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了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世界稳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狂,世界终究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终究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在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团结一致的人民面前,任何造成历史倒退的力量,最终都将被战胜。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应当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那些被伤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稳定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 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 真相最有说服力。客观地再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能唤起世人更全面地确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各类持“贬低、抹杀论”者及其各种表演最有力的回应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忽视或贬低。本文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帜,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期打击与消耗,无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还是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都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贡献理应铭刻于世界现代史册。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8日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纪念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它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术界,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国外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抗战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贬低论”、“抹杀论”盛行。本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互动的角度,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也揭开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也正是从“九一八”起,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在极其险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在世界东方开辟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重任。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持久,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数年之久。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亦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场的爆发和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领导下,中国很快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正面战场对日军的大会战达22次,大战斗为1117次,小战斗达38931次。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并开展了百团大战和进行了局部反攻。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重任达数年之久,而且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拖住和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50%以上的日本陆军。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设想中地位重要,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美英盟国制定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中国战场也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反攻、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援缅作战中,投入30万兵力,历时3年多,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打通中印公路,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仅从以上三个基本方面,已可清楚地看出和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成一气、息息相关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理应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中美苏英)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抗日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中国人民的奋力抗战,推迟了欧洲战场的开辟,迟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宝贵时间。 中国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对外扩张计划,使“北进计划”夭折,南进计划受到阻碍。日本法西斯军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延迟了侵略步伐,也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的东西配合的计划和侵略行动,使英、苏、美各主要国家及其它广大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准备时间。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苏军抗击德国、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力支援。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而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拖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日本法西斯无法实施“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苏联才放心地从东线调走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所调总兵力达54万之多,从而有力支援了西线对德作战。苏军避免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很快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血战的胜利,终于在1945年5月,取得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最后胜利。如果中国战场不能拖住近200万日本陆军,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结果会是怎样呢?苏联著名史学家、院士E·茹科夫说得实在:“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捆住了日军的双手。中国人民从而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写道:“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战争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牵制住相当大的日本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0年底派前苏军元帅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来中国时,对崔可夫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正是中国战场束缚了日军手脚,才使苏军免受夹击之苦,保证了苏联抗击德国的胜利。 丘吉尔、斯大林提出:“效法中国”,向中国学习。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战场的战略牵制地位亦切实显示出中国战场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对此,罗斯福在1945年1月曾客观评价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8月后,德国飞机狂炸英国时,为激励英国人民抗战,提出了“效法中国”的口号。1941年10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为鼓舞苏联人民抗敌士气,也曾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在大国元首心目中已经成为其学习、效法的楷模和榜样。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其法西斯军部曾制定了与德军会师的计划,即日军占领新加坡,海军进兵印度洋,与从北非及中亚南下的德军会师。如此一计划得逞,对英国是致命打击,亦将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对此,丘吉尔首相讲道:“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 中国抗战对牵制日军,迟滞日本“南进”和粉碎日本的日德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均起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大国元首们的称赞。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直接承担了进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之战的任务。中国军队刘仿吾团长在仁安羌地区突击日军,解救被围困已打算投降的英国军队7000多人,传为佳话。中国精锐部队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一举收复城镇50多座,有力打击了侵缅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缅甸的最后光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不朽篇章。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使匀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让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培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我们是否对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根本标准,努力拼搏,学习好科学知识,为祖国更灿烂的明天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风风火火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很好了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里,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热血青年的行为指南。解放思想,我们可以学习更加先进的外国文化,实事求是,可以让我们更客观,更正确的处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实事求是,也可以说就是现在的诚信,全国各地正在兴起诚信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诚信,不是实事求是,就不会得到他人的信赖,成功的机会也就几乎为零了。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实事求事,踏踏实实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伟在构想,让香港和澳门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政策不但使香港和澳门及时的回归,这几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没有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受到损害,有了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香港和澳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希望,在对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中指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构想的“一国两制”的体制下更加富饶美丽。 因此,我们更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不说为四化建设出一份更大的力,也许该向家乡的人们证明点什么,或者更好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

关于祖国统一的论文题目

首先谈谈中国为什么要统一?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统一的国家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因为这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家支离破碎,人民任人宰割,没有人会得益,只有中国统一了,我们得国家才会强大,我们得生活才会美好,因此,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个伟大的构想下,我们成功的收回了香港与澳门,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台湾问题却没有多大的进展,迟迟得不到解决,台湾成为祖国统一大业上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我们的民族陷入了麻烦之中。我们不得不感慨时光流逝真的是拥有无穷的力量,50多年前我们有着共同意志的一个民族,今天竟然要兵戎相见。 让我们回顾下我们祖国的统一过程,首先是香港,这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问题,1982年起,中英两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历时两年、共22轮的艰苦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香港问题成功解决,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英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英国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香港,而放弃整个中国,这样香港就回归了。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在线等!!!最好有范文!!! 解析: 先给你一份范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唐晓峰:《“体国经野”:试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梁惠王上》),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王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当统一条件基本具备之时,才会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鲸吞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了现实,“车同轨,书同文”,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才会有继秦而起的两汉大统一,出现汉武帝在“泰山刻石文”中所描绘的那幅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后汉书·祭礼志》注引《风俗通》) 作为思想观念的“大一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在地理概念上,它是指国土统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礼记·坊记》);在政治概念上,它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尊天子,一法度”;在时间概念上,它是指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汉书·董仲舒传》);在民族概念上,它是指“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这种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秩序观念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到分裂割据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所谓“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等等,都是关于分裂战乱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的形象写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统一的政治秩序下,社会生产的发展相对迅速,民众的生活相对安定,国家的安全相对能得到保证。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局面,可以实现人们向往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况。由此可见,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中央集权的追求,使得统一既是统治者的政治雄心,客观上也符合广大普通民众的意愿。 正因为“大一统”的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成为人们衡量政治有序、天下有道的主要标志,所以自秦汉以降,历史上虽然统一与分裂交相更替,但总的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割据分裂的局面虽然不时出现,但它始终无法为人们所认可,始终不能被承认为正常、合理的政治状态,也始终被中华文化所排拒。即便是在分裂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也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广大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崩,群雄并立,但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并以炎黄之后自居:诸葛亮倡导“还定旧都,汉室可兴”,前赵刘渊以黄帝之后自居,后赵石勒赞赏刘邦不封六国之后,前秦苻坚渴求“平一六合”等均为明证。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宁合不分的愿望是多么顽强而普遍。这种强烈的“统一”意识还反映在人们对“正统”观的理解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古代“正统”说的主导倾向就是为“大一统”观念作历史哲学层面的论证。所谓“正统”就是指“王者大一统”。正如欧阳修所说:“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尧、舜、夏、商、周、秦、汉、唐是也。虽始不得正统,卒能合天下于一”(《居士集》卷十六,《正统论下》)。 千百年来,这种以“统一”为“正统”理念的思想普遍流行,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认同国家统一的自觉性,成为中华文化培育统一意识、指导统一实践、完善统一秩序的又一个显著标志。 中华文化为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源 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不但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而且为合理化解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文化讲求“用中适时”、“随时以行”,要求人们把国家统一视为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用中适时、随时以行是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思想方法论,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这种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文化理念决定了人们在对待国家统一的问题上,能够秉持现实客观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大一统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又冷静看待实现大一统的艰巨性与曲折性。作为统一大略的制定者,尤其要注重统一基本条件的创造与统一有利时机的把握。而其基本原则就是“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国语·越语下》)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形势下,要敢于面对暂时分裂的现实,先完成局部的统一,并肯定局部的统一对于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努力为将来的大统一局面的形成创造条件。譬如,在历史上,战国七雄争战之于秦汉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之于西晋统一、南北朝分治之于隋唐统一、宋辽金对峙之于元明清统一等等,在当时不少政治家、思想家看来,都是走向国家大一统的必要环节,是“分久必合”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的战略决策者而言,关键是如何作好充分的准备,繁荣经济,改良政治,增强军力,从而在统一时机成熟之时,运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顺应民心以结束分裂的局面,“宜当时定,以一四海”(《晋书·羊祜传》)。与此相反,如果昧于时势,企冀在条件不成熟之时“毕其功于一役”,则必然事与愿违,不但无法实现大统一,而且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分裂局面。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云云,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分”是为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合”作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合”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看,秦汉统一的规模胜过宗周的天下一统,隋唐统一的规模超迈秦汉,有清一代的统一规模又远逾隋唐,这正是国家统一大势日趋增强的历史印证。因此,可以这么说,“用中适时、随时以行”的思想方法论,几千年来始终维系着人们对大一统的坚定信心,帮助人们克服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所带来的困惑,推动着国家统一大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迈进。 第二,中华文化讲求“守经用权”、“和而不同”,强调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富有层次的文化现象,要求人们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稳步推进。“守经用权”指的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指的是要正确看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一”与“多”的辩证统一。按照“经权”原则,“大一统”是人们必须严格遵循和不懈追求的“大经大法”。因此,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既是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最高政治目标,又对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种文化思想指导下,人们在坚守“统一”至上原则的同时,要“守经用权”,通权达变,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大一统”这一基本目标铺平道路。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念则为人们追求与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它提醒人们,在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上,既要看到统一的必然性,又要承认统一的差异性。因此,中华文化始终强调,“天下”乃是有中心与边缘之别的天下,有层次的天下。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五服制”的提出就是证明。而事实上,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拥有广大的农业区,而且还有广大的农牧业结合地带和牧业区,地区差异很大,彼此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在全国雷同地推行“大一统”行政管理,显然不切实际。因此,传统的“经权”、“和同”思想正好为历代的统一政治实践提供了可事操作的方法。这就是要坚持“大一统”之“经”,以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为目标,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积极经营边疆,同分裂割据等违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同时,也承认统一的地区差异性、内外层次性,重视区域差别与文化多元。在统一实践上体现出“通权达变”的理性宽容精神,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如形形 *** 的“羁縻”体制及政策,就既赋予了“四夷”边疆在“一体”中的角色,体现了大一统的原则,维护了中央的权威;又“适天地之情”,“各适其性”,“地移而事移”,照顾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做到了因时因地因人而治。这种“经权”、“和同”理论,无疑是国家统一的强大粘合剂。 第三,中华文化强调“王者无外”、“夷夏一体”,要求人们把国家统一视作一个民族融合的和谐形态,在实践中追求各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所谓“统一”就不单纯是华夏汉族方面的问题,而是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关注与参与的历史主题。换言之,统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消除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畛域,实现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立场有两大支柱:一是所谓“夷夏之辨”,鼓吹“用夏变夷”;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由于所处位置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占主体地位的华夏民族自然认为诸夏代表着文明与先进,夷狄代表着野蛮与落后,历史的进程当以诸夏为中心,由诸夏的文明改造所谓的夷狄,“以夏变夷”,使夷狄逐渐向先进文明过渡,最终实现大同的理想。当然,对这种诸夏本位观,国内少数民族不一定完全赞同,汉代时中行说与汉使辩论时亟论匈奴风俗文化之优长,就是证明。就后者言,“王者无外”、“夷夏一体”意味着天下乃是“统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内”均为“皇帝之土”(《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以,华夏的天子是全“天下”的天子。按照这个逻辑,国内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处其所,进而走向融合,统一于天子的号令之下。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应该指出的是,“用夏变夷”的深层文化含义,是视夷夏关系为可变的实体,而非不变的顽石,两者的区分仅仅在于道德、政治方面,而与血缘种族、地域环境无涉,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昌黎文集》卷一,《原道》)。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中国也可以退为夷狄。这样便为历史上少数民族推行汉化,入主中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民族大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至于“王者无外”,则是致力于化解国内不同民族的对立与矛盾,使其认同于“天下”统一的理想。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唐太宗倡言“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李卫公问对》卷中);强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雍正一再主张不得“有华夷中外之分”(《大义觉迷录》卷一)。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继承中华文化宝贵遗产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看,追求统一、维护统一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与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既为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也为人们参与这一历史活动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手段与方法。即使在今天看来,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首先,它使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了大统一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政治版图,并为中华民族在向近代民族国家发展中培植了政治、民族和文化资源。自夏商周以来,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创造了条件;而自秦汉以降,儒家的“大一统”文化价值观更是一以贯之,支配和规范着历代传统政治实践,成为传统政治运作的至上原则和行为方式。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一成果,各少数民族也都以融入到中华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为其发展的归宿,从而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拓展。换言之,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深入人心,汉族与各兄弟民族在碰撞、融合、和谐的基础上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这对于坚持国家统一大势的健康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功不可没。到了近代,中国虽然遭受到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但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国土的基本统一,表现出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这不能不归功于以统一为宗旨的中华文化的整合凝聚作用。 其次,它使中国社会的发展保持了长期的历史连续性,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与文化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有一个不断充实、扩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不断成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不断汇聚沟通,由点及面,由内向外,不断辐射,不断扩散,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将旧的边缘消融为新的中心,中华民族实体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因此,历史上的匈奴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乃至域外的佛教文化、 *** 文化、基督教文化等,虽曾作为与“华夏文化”对立的一极受到排斥,但最终还是在不断扩大的交流中,在“大一统”的格局中,得到有机的融合,使中华文明不但一直没有出现断裂,而且不断进行更新,不断增加新的活力。可见,正是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创造力与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得国家统一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逆转,文明承续始终如一。 hotlw/2006-5-22/1246-12 sofw/txtl/ShowArticle?ArticleID=66571 cc98/2005/0713/97250

祖国统一论文题目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繁荣兴盛、延绵不绝的基础。进入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全民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抵御外侮、恢复主权、实现统一,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目标和内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意气风发、扬眉吐气,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确立了统一国家的基本格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数度出现政权分立,但国家统一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繁荣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庄严神圣的使命。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同时又善于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这一天,一些国家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向在这场战争中为人类和平与正义而献身的许多国家的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横遭法西斯杀戮的全世界无辜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了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世界稳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狂,世界终究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终究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在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团结一致的人民面前,任何造成历史倒退的力量,最终都将被战胜。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应当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那些被伤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稳定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 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 真相最有说服力。客观地再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能唤起世人更全面地确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各类持“贬低、抹杀论”者及其各种表演最有力的回应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忽视或贬低。本文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帜,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期打击与消耗,无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还是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都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贡献理应铭刻于世界现代史册。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8日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纪念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它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术界,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国外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抗战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贬低论”、“抹杀论”盛行。本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互动的角度,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也揭开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也正是从“九一八”起,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在极其险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在世界东方开辟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重任。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持久,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数年之久。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亦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场的爆发和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领导下,中国很快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正面战场对日军的大会战达22次,大战斗为1117次,小战斗达38931次。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并开展了百团大战和进行了局部反攻。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重任达数年之久,而且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拖住和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50%以上的日本陆军。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设想中地位重要,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美英盟国制定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中国战场也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反攻、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援缅作战中,投入30万兵力,历时3年多,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打通中印公路,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仅从以上三个基本方面,已可清楚地看出和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成一气、息息相关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理应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中美苏英)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抗日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中国人民的奋力抗战,推迟了欧洲战场的开辟,迟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宝贵时间。 中国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对外扩张计划,使“北进计划”夭折,南进计划受到阻碍。日本法西斯军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延迟了侵略步伐,也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的东西配合的计划和侵略行动,使英、苏、美各主要国家及其它广大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准备时间。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苏军抗击德国、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力支援。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而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拖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日本法西斯无法实施“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苏联才放心地从东线调走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所调总兵力达54万之多,从而有力支援了西线对德作战。苏军避免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很快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血战的胜利,终于在1945年5月,取得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最后胜利。如果中国战场不能拖住近200万日本陆军,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结果会是怎样呢?苏联著名史学家、院士E·茹科夫说得实在:“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捆住了日军的双手。中国人民从而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写道:“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战争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牵制住相当大的日本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0年底派前苏军元帅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来中国时,对崔可夫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正是中国战场束缚了日军手脚,才使苏军免受夹击之苦,保证了苏联抗击德国的胜利。 丘吉尔、斯大林提出:“效法中国”,向中国学习。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战场的战略牵制地位亦切实显示出中国战场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对此,罗斯福在1945年1月曾客观评价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8月后,德国飞机狂炸英国时,为激励英国人民抗战,提出了“效法中国”的口号。1941年10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为鼓舞苏联人民抗敌士气,也曾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在大国元首心目中已经成为其学习、效法的楷模和榜样。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其法西斯军部曾制定了与德军会师的计划,即日军占领新加坡,海军进兵印度洋,与从北非及中亚南下的德军会师。如此一计划得逞,对英国是致命打击,亦将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对此,丘吉尔首相讲道:“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 中国抗战对牵制日军,迟滞日本“南进”和粉碎日本的日德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均起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大国元首们的称赞。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直接承担了进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之战的任务。中国军队刘仿吾团长在仁安羌地区突击日军,解救被围困已打算投降的英国军队7000多人,传为佳话。中国精锐部队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一举收复城镇50多座,有力打击了侵缅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缅甸的最后光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不朽篇章。

我的祖国论文参考文献

论当今时代何为热爱祖国 初次听到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论述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困扰在我心头多年而又不知该如何去处理的难题。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开放搞活理论以后,到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跨步的提高。 但是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幅度却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这也就造成了现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正常现象,例如: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等,严重地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论述正确地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鲜明地区分了光荣和羞耻的界限,为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八荣八耻”中,我着重想谈一谈的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条,因为如果说“八荣八耻”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的话,那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这个论述的总纲,所有的其它七条都是围绕着这条展开的,如果做不到这条,那其它的也不可能做的到。 不过,我现在想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究竟怎么做才叫热爱祖国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忠君爱国”是每一个人首先要牢记的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侵略就是热爱祖国,但是在现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和平年代,什么才叫热爱祖国呢?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所学校都没有间断过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个个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被我们牢记于心,不断的激励着我们。不过毕竟英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教育对我们并不具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无法明确的指引现今的年轻人,从而也造成了现今社会中的两种走极端的人,一种是以“愤青”为代表,他们极端的抵制日、美等国,是这些国家的东西就不让使。应该这是不对的,毕竟人家的技术要比我们先进,我们应该引进来,从而加以学习和利用。另一种则是以“哈韩、哈日”一族为代表,他们疯狂的追逐着这些国家的一切,连自己是哪国人都忘了,这些当然是更不可取。 其实在现今社会有很多行为都可以被称作爱国,例如:做好本职工作是爱国;为国家多缴税,按时缴税就是爱国;甚至在植树节栽了一棵树,也可以算是热爱祖国的行为。总结起来,我觉得在现今时代的热爱祖国应该体现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祖国争荣,不给祖国抹黑,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争取早日使祖国腾飞,这是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应该做到的。 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学历高的人,素质也高,也就更知道爱国,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同学现在在美国留学,他在一家邮局打工,他的老板叫大卫,是个人很好的小老头。来这个邮局的大多数人都认识他,有时候顾客的信忘记贴邮票,他都会自己出钱帮人家贴好寄走,是个乐于助人,并不执著于金钱的人。有一天早上上班的时候,邮局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是寄给以前住在大卫家的一个中国女孩的,但这个女孩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已经回中国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有人寄这张卡片来。本来这类明信片只需要直接写上“人已不在”投回邮筒就好了,但大卫却突然生起气来,我同学感到很奇怪,问他怎么了?接着大卫就开始跟他义愤难平的讲了起来: 原来一年前这个女孩突然到邮局来,说想找工作。当时好像只有在邮局工作的另外一个中国女孩周惺在,于是周惺就跟大卫说有人来找工作。大卫以为这个女孩是周惺的朋友,于是二话没说就让她来上班了。工作了不久,女孩说想找房子住,因为要毕业了,想参加了毕业典礼再走,但是目前的房子合同到期了,几个月短期的房子又不好找,问可不可以住在大卫家里面。大卫家里正好有一间房子空着,于是就让这女孩住进来了。这个女孩看了房间以后,要求换床,换地毯……好像把大卫当房东看。大卫当时很困惑:为什么你开始要求住进来的时候把我当朋友看,一分钟后我马上就变成了你的房东,要帮你换这换那的。但大卫还是丢下工作马不停蹄的买了新地毯新床……不过讲好要收女孩的房租。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却在后面。女孩住进来后,就不断对大卫指手划脚,而且一点也不顾及别人,凡事只图自己方便。举个例子说,女孩跟大卫说需要冰箱空间放东西,于是大卫帮她腾了空间出来。女孩却还质问大卫:为什么你要买这么多牛奶?!占了冰箱这么多地方? 大卫心想:这是我的房子,我喜欢fresh milk,况且我还只买了两瓶……。大卫说,住在他家里的另一个中国女孩子周惺都说,对这个女孩子跟大卫和他妻子说话的方式难以置信。这还只是很多事情中的一件,后来大卫和他妻子终于受不了了,于是要求这个女孩离开。女孩说可以,但是需要时间找房子,大卫同意了。这之后没几天,估计是礼拜一或二,这个女孩跟大卫说希望提前预支自己的工资,因为一般大卫付工资是在每周的最后一天上班的时候付,也就是星期六。大卫就提前开了一张支票给她,当天下午她就把支票存入了自己的账户。接下来第二天,当大卫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这个女孩的屋子已经人去楼空,留下一堆垃圾,而且没有付前面的房租。当大卫气急败坏的跑到银行想要阻止那张支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我同学还了解到,原来寄明信片的对方是一家讨债公司,他们也是想要回这女孩歉下的另外一笔钱。大家可想而知,这个女孩给中国留学生乃至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而且像这样的留学生还有不少。所以要想做到热爱祖国,不光要提高一个人的学历,还要提高综合素质才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条很长的路。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热爱企业应该就是热爱祖国的体现,因为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给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决心今后要以“八荣八耻”作为我的座右铭,从自身找不足,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注重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把企业的荣辱当作自己的荣辱,做到诚实守信、勤奋爱劳,与同事团结互助,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富有针对性地结合公司“两会”精神进行学习充电,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 热爱祖国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豪杰,他们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而和敌人做殊死的斗争,因为他们,我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 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要时刻牢记。 我们要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毛泽东主席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人,我们应该时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做贡献。 爱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在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吧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但是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 爱国其次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进而推进到共产党注意的理想境地。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 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效率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到那时,我们将真正成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昂首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教育我们要如何爱国,如何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造福,让我们一起向着“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目标前进吧! -----------------------------------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 一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强调的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发展,是对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振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紧密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悠悠历史长河,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巨变,中华儿女总是坚守着一份对祖国的无比忠诚、无限热爱。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精忠报国,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恰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热爱祖国为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传统美德,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爱我中华,爱我祖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才使我们的祖国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在“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这个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牢固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观念,坚决反对任何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模范,团结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一个民族,要讲民族大义;每个公民,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这样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走向富强。知荣明耻,热爱祖国,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都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特别是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热情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上来,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形成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良好氛围。 回答者: 雪孩子村庄 - 魔导师 十一级 10-31 11:05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 2006-03-18 内容提要:本文对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之间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民族主义是民族自由为进入自主的一种推动力,民族主义依其构建国家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其对现实国家有不同的影响;民族主义内整体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制度建构具有重要影响。作者认为要防止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现实国家应加强其合法性,在多民族国家内,这需要创建一种综合性文化。 “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早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济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这一名词逐渐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所采用。然而时至今日,此概念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本文无意厘清这一概念,只是尝试对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所谓国家建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共同体的建立;二是国家制度的建立. (1(民族主义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是“民族”。英文中“民族”(nation)一词来源於拉丁文“natio”意为“生存之物”,`而natio又来源於古希腊文ansci的过去分词natus,意思是“生育”。从词源上看,nation一词并无多少政治含义。但其`语义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政治相联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该词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更往后,政治色彩成了该词的主要含义。韦伯曾说过:“在谈到

我的家乡很美!我的家乡有一片树林。这里的树长得非常强壮,就像穿上盔甲的战士,站得挺直的,守卫着我们的家乡。我的家乡还有长长的葡萄藤。到了夏天,这片葡萄藤长得格外引人注目,茂密的叶子随风舞动,像给我们打招呼呢!家乡最美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小花园,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引来了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爱家乡美丽的景色。

论当今时代何为热爱祖国初次听到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论述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困扰在我心头多年而又不知该如何去处理的难题。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开放搞活理论以后,到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跨步的提高。但是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幅度却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这也就造成了现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正常现象,例如: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等,严重地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论述正确地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鲜明地区分了光荣和羞耻的界限,为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八荣八耻”中,我着重想谈一谈的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条,因为如果说“八荣八耻”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的话,那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这个论述的总纲,所有的其它七条都是围绕着这条展开的,如果做不到这条,那其它的也不可能做的到。不过,我现在想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究竟怎么做才叫热爱祖国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忠君爱国”是每一个人首先要牢记的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侵略就是热爱祖国,但是在现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和平年代,什么才叫热爱祖国呢?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所学校都没有间断过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个个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被我们牢记于心,不断的激励着我们。不过毕竟英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教育对我们并不具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无法明确的指引现今的年轻人,从而也造成了现今社会中的两种走极端的人,一种是以“愤青”为代表,他们极端的抵制日、美等国,是这些国家的东西就不让使。应该这是不对的,毕竟人家的技术要比我们先进,我们应该引进来,从而加以学习和利用。另一种则是以“哈韩、哈日”一族为代表,他们疯狂的追逐着这些国家的一切,连自己是哪国人都忘了,这些当然是更不可取。其实在现今社会有很多行为都可以被称作爱国,例如:做好本职工作是爱国;为国家多缴税,按时缴税就是爱国;甚至在植树节栽了一棵树,也可以算是热爱祖国的行为。总结起来,我觉得在现今时代的热爱祖国应该体现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祖国争荣,不给祖国抹黑,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争取早日使祖国腾飞,这是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应该做到的。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学历高的人,素质也高,也就更知道爱国,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同学现在在美国留学,他在一家邮局打工,他的老板叫大卫,是个人很好的小老头。来这个邮局的大多数人都认识他,有时候顾客的信忘记贴邮票,他都会自己出钱帮人家贴好寄走,是个乐于助人,并不执著于金钱的人。有一天早上上班的时候,邮局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是寄给以前住在大卫家的一个中国女孩的,但这个女孩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已经回中国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有人寄这张卡片来。本来这类明信片只需要直接写上“人已不在”投回邮筒就好了,但大卫却突然生起气来,我同学感到很奇怪,问他怎么了?接着大卫就开始跟他义愤难平的讲了起来:原来一年前这个女孩突然到邮局来,说想找工作。当时好像只有在邮局工作的另外一个中国女孩周惺在,于是周惺就跟大卫说有人来找工作。大卫以为这个女孩是周惺的朋友,于是二话没说就让她来上班了。工作了不久,女孩说想找房子住,因为要毕业了,想参加了毕业典礼再走,但是目前的房子合同到期了,几个月短期的房子又不好找,问可不可以住在大卫家里面。大卫家里正好有一间房子空着,于是就让这女孩住进来了。这个女孩看了房间以后,要求换床,换地毯……好像把大卫当房东看。大卫当时很困惑:为什么你开始要求住进来的时候把我当朋友看,一分钟后我马上就变成了你的房东,要帮你换这换那的。但大卫还是丢下工作马不停蹄的买了新地毯新床……不过讲好要收女孩的房租。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却在后面。女孩住进来后,就不断对大卫指手划脚,而且一点也不顾及别人,凡事只图自己方便。举个例子说,女孩跟大卫说需要冰箱空间放东西,于是大卫帮她腾了空间出来。女孩却还质问大卫:为什么你要买这么多牛奶?!占了冰箱这么多地方? 大卫心想:这是我的房子,我喜欢fresh milk,况且我还只买了两瓶……。大卫说,住在他家里的另一个中国女孩子周惺都说,对这个女孩子跟大卫和他妻子说话的方式难以置信。这还只是很多事情中的一件,后来大卫和他妻子终于受不了了,于是要求这个女孩离开。女孩说可以,但是需要时间找房子,大卫同意了。这之后没几天,估计是礼拜一或二,这个女孩跟大卫说希望提前预支自己的工资,因为一般大卫付工资是在每周的最后一天上班的时候付,也就是星期六。大卫就提前开了一张支票给她,当天下午她就把支票存入了自己的账户。接下来第二天,当大卫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这个女孩的屋子已经人去楼空,留下一堆垃圾,而且没有付前面的房租。当大卫气急败坏的跑到银行想要阻止那张支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后来我同学还了解到,原来寄明信片的对方是一家讨债公司,他们也是想要回这女孩歉下的另外一笔钱。大家可想而知,这个女孩给中国留学生乃至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而且像这样的留学生还有不少。所以要想做到热爱祖国,不光要提高一个人的学历,还要提高综合素质才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条很长的路。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热爱企业应该就是热爱祖国的体现,因为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给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决心今后要以“八荣八耻”作为我的座右铭,从自身找不足,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注重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把企业的荣辱当作自己的荣辱,做到诚实守信、勤奋爱劳,与同事团结互助,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富有针对性地结合公司“两会”精神进行学习充电,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热爱祖国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豪杰,他们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而和敌人做殊死的斗争,因为他们,我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要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毛泽东主席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人,我们应该时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做贡献。爱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在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吧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但是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爱国其次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进而推进到共产党注意的理想境地。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效率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到那时,我们将真正成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昂首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教育我们要如何爱国,如何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造福,让我们一起向着“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目标前进吧!-----------------------------------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 一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强调的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发展,是对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振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凝聚全民族力量,紧密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悠悠历史长河,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巨变,中华儿女总是坚守着一份对祖国的无比忠诚、无限热爱。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精忠报国,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恰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热爱祖国为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传统美德,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爱我中华,爱我祖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才使我们的祖国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在“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这个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牢固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观念,坚决反对任何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模范,团结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个民族,要讲民族大义;每个公民,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这样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走向富强。知荣明耻,热爱祖国,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都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特别是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热情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上来,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形成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良好氛围。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