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初中语文教学应凸显单元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0:06:33

初中语文教学应凸显单元主题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给你发百度消息,里面有几个素材,希望对你有用《调查报告》的写作 在完成了调查工作之后,为了使调查的成果形成为文字,就要撰写调查报告。那么调查 报告是怎样一种文章体裁呢?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的反映客观事实的书面报 告。由于调查报告是调查与分析、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实用性文体,是从调查 目的通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桥梁和工具,它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人类的其他实践活 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的类别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它能及时 揭露现实生活 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 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 告。具有全面 、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 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 、分类 、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 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 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 行调查后所形 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 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二、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 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 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 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 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 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 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 ”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 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 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 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 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 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三、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 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 ,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 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 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 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 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 地划分段落。 (五)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 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初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初中单元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时能够不断获得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的数学教学论文内容,欢迎查看!

一、注重概念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以适学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将概念教学集中在抽象的教学材料方面,可适时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具体实践中可引入相关的数学 故事 或数学趣闻等。如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杨辉三角形”概念的提出或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过程等,也可将国外许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发明者塞萨的 事迹 等内容融入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内容为例,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讲述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通过对蜘蛛结网的观察而推出由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直线或曲线,进而得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此时学生便会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既增强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够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对概念教学“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

教学中的“形式”可理解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定理,而“实质”为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如关于代数式教学过程中,不必对代数式给予更多繁琐的定义,其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抽象性问题,可首先在概念引入前列举相关的代数式使学生从中体会代数式的内涵。再如,初中数学中的乘法公式教学内容,只需使学生理解字母a与b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完全进行文字叙述,如(a+b)(a-b)=a2-b2,对括号内项特征掌握后便能理解该公式,当面对其他如(a+b-c)(a-b+c)类型题时,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对其进行解答。另外,在其他内容教学中如平行线判定或方程教学中也需注意“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训练。

二、对概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仍存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需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把握教材整体内容与概念层次特征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点,无法一次为学生所理解,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并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够层层推进。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绝对值概念为例,教材中对其定义为正数绝对值为其本身,负数绝对值为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仍为零。若单纯依靠此定义,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又对绝对值概念提出其主要为原点与此时数的点的距离,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绝对值概念。而在二次根式教学内容时,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绝对值概念,学生可将开平方运算联系到绝对值,领会概念的实质。因此,实际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掌握教学内容整体的基础上按照概念层次性特点进行教学。

(二)概念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习得的概念与规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数学教师为防止信息丢失,对所有的概念内容在讲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学生未练习应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况下,便将因式分解可在哪种数系范围中进行或具体分解为哪种形式等进行系统讲解,但是学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应用便涉及更多内容,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概念知识教学中应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三、注重 教学 方法 的创新

素质 教育 的推行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往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一)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揭示

概念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引入需考虑到素材的选择问题,避免造成数学概念内容失去自身的层次性特征与连续性特征。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若从字面概念定义,可引入x,y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中y都存在与x值相对应的确定值,此时y为x的函数,而x为自变量。此时,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摩天轮运动引入其中,提出假设学生坐在摩天轮上,运动过程中与地面高度会存在那种变化,不同时间内高度能否确定等,学生便会寻找相关的函数数学语言去分析摩天轮运动时间与高度存在的关系,以此使抽象化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对数学教学信息的概括

数学概念本身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具有极为明显的抽象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概念中的内容特征与表现规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概括,这样数学概念将更为清晰。例如,数学教学中引入摩天轮旋转实例,其旋转的时间与高度本身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且保持相互对应。通过学生对摩天轮旋转特征的描述,找出与时间相对应的高度,这样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将会完整的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习得函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

四、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受到一定的冲击,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更具形、色、声等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内容中,提出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无论在数学概念掌握或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方面都需充分发挥教学中形象直观教学的应用。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具,不具备可感性,所以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将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图形参数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将整个过程向学生展示,这样关于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图形都可为学生所理解。

(二)课堂演示与实践过程的结合

多媒体手段应用过程中,在课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师操作完成,可使关于数学概念的电子课件利用教学网络向终端屏幕传送,讲解的同时应向学生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适时的评价。例如,关于平面几何中“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可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在屏幕中画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对圆的画法进行描述,并实际操作验证。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自行画圆,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可在屏幕中体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建芳 单位:昆山市周庄中学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

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准确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

任何教学方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的认识结构才行.不然的话,就算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学生实际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整个问题探究模式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注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并运用多种方式,将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维模式下自主学习,真正遵循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相似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根据相似形能否测出大金字塔的高度?(2)相似形各边比例是否相等?各个对应的角是否相等?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通过教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再由学生自主去探索,这种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 反思 的过程,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探索中学习的快乐,而且这种模式也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3.探索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这就使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真正接受、喜欢和参与,才能使相关的讨论或探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教师需要认真去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无论采用探究什么形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扬长避短,最终使数学教学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让这种探究模式成为教学的主流,让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这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权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主题单元教学论文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英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论文

关于小学英语的论文

篇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创建特色英语课堂,将学生点亮

摘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这就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有用,有效,有趣。这三个特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创建特色英语课堂,充分体现这三个特点。同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所以我们要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用有效有趣兴趣

语言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

当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首先从最基本的英语单词说起。有一种教学方法叫做“寓教于乐”,就是教单词做游戏。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教小学生英语单词有五个步骤:1.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2.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3.让学生拼读单词。4.让学生想其读音和构成。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听、看、读、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地完成了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可是仅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教学还不够,因为它们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教单词时,辅以游戏,主要是测学生的记忆力如何。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朵大红花。教师教每个单词都只用3分钟,那就是让学生听30秒,看30秒,读1分钟,写1分钟。然后就听写所学单词,看谁的记忆力强。教师备有一本记录本,一次通过的,记忆力为100%,誉为“记忆力强者”,自己拿出大红花戴在胸前。有时教师还可备些小的奖品。3分钟不能通过,再重新背一遍。两次通过者,记忆力为80%,三次以上通过者,记忆力为

60%。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个都争做“记忆力强者”。有的同学因记忆力较差,就在教师教新单词前提前预习,做到笨鸟先飞。于是全班记忆单词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问题不容忽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兴趣既然如此重要,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2.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爱表现自己,爱唱、爱跳、爱演,我们可以发挥他们的这种天性,给学生创设与课文情景类似的氛围,给学生冠以不同的身份角色,让他们亲身参与到表演中。比如三年级Happybirthday.一课中,我们就可以制作头饰,单词卡,搜集礼物卡片,让学生开一个生日Party,让他们在生日聚会的氛围中学习。

3.利用简笔画。我发现小学生都很喜欢画画,所以英语老师要适当学习一些事物简笔画的画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下你的简笔画风采也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记得牢,印象深刻。

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趣”是指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故事教学、TPR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经常进行行动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

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5“Whatwouldyoulike?”Part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fish,beef,soup,noodles,

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wouldyoulike?CanIhavesomenoodles,pleas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

篇二: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艺术性。教师强调前者忽视后者,课堂教学就缺少蓬勃生机,教师平铺直叙,学生消极听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从情感上讲,也会使学生心情焦虑,而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障碍主要是焦虑。在这种情感状态中学习,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言学等有关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情景手法,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情景手法的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能把握英语教学的特性

英语教学的特性表明,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效果,都会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课时1部分词性教学中,有不规则名词复数的教学。Man--menwoman—womentooth—teethfoot--feet教师尽可能的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教学,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这样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作业练习中,只要有类似这些名词的出现,学生就会想到在课堂上老师说的那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感和身心上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在心理上的许多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在感官上出现了好奇和兴奋,学习的兴趣也由此产生。

2.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地联系起来 情景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复、深入浅出地运用,能满足学生想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持续。例如,课时3部分的——therebe和have,has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情景造一些句子,比如说,.等等。虽说句子长了,结构复杂了,但新的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的,加上运用了现实情景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了。

3.能够使学生的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得到积极的体验

情景教学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求知热情得到尊重,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更喜欢与教师共同创造合作,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和稳定。

例如在课时2关于英语时态学习过程中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对于这个时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可以让同伴之间相互讨论然后形成对话,在课堂上说,当然说话的内容与现在进行时有关。

创设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形式,会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

教育学研究表明:当教育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高、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

二、情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景方法,能够活化教学内容,能够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这一点与其他教学手法相比,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上,情景教学更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作用。

1.帮助学生调动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

小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模仿力强,通过夸张手法能够使小学生的特点转变成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片、录音、录象等),运用夸张手法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如身体姿势、表情、动作等)

方式,或将两种形式相结合(如童话、故事、小品、游戏等)的方式。总之,情景教学的运用,能够更有效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

在这种模仿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心情愉快,学习态度就会从被动转为自觉和主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习效果的提高,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足,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

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不再满足已取得的学习成果,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会发自内心产生出要努力学好英语的愿望,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提高和升华。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会更大,收获也会更多。

2.学习内容更直观易懂

夸张手法属于直观教学法范畴。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了非语言行为的身势、表情、情景等外部直观和语言内部直观等积极因素,其中非语言的外部直观比语言的内部直观作用更大。

人们在发出有声语言时,常伴着身势、表情的动作加强情感表达,这是人们语言交谈的需要。而且在语言交谈中,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在加强情感因素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有人统计,在两个人交谈中,35%的信息是由语言交流方式传递的,而65%的信息是由非语言交流方式传递的。

3.巩固知识增强记忆

英语学习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熟记,直至最终能学而所用。学习英语普遍面临着一个遗忘率高的问题,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的英语课时较少,小学生日常能接触英语机会不多,所学英语知识的复现机会少,使所学英语知识无法得到必要的强化,因而容易被遗忘。二是小学生自觉性较差,课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辅导等。如何利用夸张手法去弥补上述问题的缺憾,对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对生动的形象印象较深

夸张手法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往往有如同小品、相声那样。一个包袱的出现,引起人们好奇,当包袱解开是,趣味突显,回味无穷。因为人们对夸张的形象和情节,印象较深。

在进行“Ihavea...Idon'thavea.”的教学时,教师选用的都是常见的、普通的物品,如学习用品、水果、动物之类的内容,此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一般也是比较平淡的,因而不易记忆。当教师用下面的方法,则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首先,教师对师生都有的物品进行练习:T:Ihaveapen/book/.当师生交流非常流畅时,教师突然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一支长长、粗粗的铅笔,说Ihaveabigpencil.看到如此大的铅笔,学生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与教师对答,教师又重复了一遍Ihaveaˋbigpencil.然后启发学生说Idon'thaveabigpencil.夸张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夸张手法活化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更生动的形象而更容易记忆。

(2)对同一内容,多种夸张,印象加深

因为夸张手法可利用的因素很广泛,所以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妨多设计几种不同的夸张,从多种角度设计出不同的生动形象和情景,这样能大大拓展学生对所学英语内容的想象空间,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全面、更准确,只有理解了学习内容,搞通搞懂了,印象加深了,才能学得扎实,记得牢固。

(3)精心布置课外作业,印象更深

前面提到,夸张手法能调动学生的肢体和各种感官的作用,但这一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抄写和背诵外,要精心设计编排作业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演讲、游戏等活动。鼓励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模仿学习夸张手法的运用,促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在课后去准备和练习。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把团结协作精神化作学习英语的动力,以弥补课外学生因自觉性差,缺少督促和辅导的缺憾,另一方面,这类活动,为学生创造提供更多的英语复现机会,对学习内容印象更深,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遗忘率也明显降低。

总之:等级法就是教师依据说的教学目标,把说的目标程度分几个等级,按等级给学生评价。我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把说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A、B、C三等。A等的达标要求是:能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且语音、语调准确、优美、流畅,语速适当,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语言材料;B等的达标要求是:能大胆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能按教师的要

求问、答所学内容;C的达标要求是:能按教师的要求问、答简单的内容,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语速适当。A、B、C分别相当于优、良、可,我们特别提出不设D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英语时,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人人大胆开口说英语,予学生于自信和成功的希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觉得我们能说而且能说好英语。这种等级法评价简单易于操作。

篇三: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课程的理解把握和开发创新能力。很多老师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走专业成长道路。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略谈以下几点:

一、活动的设计要准确定位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导(如:知识目标、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为活动就是为目标直接或间接服务的。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3HowMany?Part

ALet’slearn这节课时,我首先问学生: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学生们回答:one,two,three…等等。我又问:Whatelsecanyousee?学生们回答:Wecansee11、12、13、14、15.我再问学生们:What’stheEnglishfor“11”?Doyouwanttoknow?学生们:Yes.这时我边指着数字‘11’边展示相应的词卡进行教学:Look!Thisiseleven.用同样方法教: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我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目标,既复习单词one,two,…等,又理解和学会新单词eleven、twelve…,达到我设计活动的目的 。

二、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全员参与。

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尽量不要太复杂、太难,应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低龄学生应多采用’等这些活动,高年级学生应注重听、说、读、写技能。例如:我在教三年级Unit2Lookatme这单元,学习人体部位名称时我让不爱动的孩子坐到讲台前,让爱动的孩子动手摸一摸他的各个身体部位,再让一个爱动嘴的孩子说出相应的单词,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说出这个词。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对话学习活动之中,享受到?用中学,学中用?的愉悦。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设计的情景要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际运用。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接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着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尽可能地让课堂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atwouldyoulike?时,我设计这样的活动:说说你喜欢的食物。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说说自己喜欢的食物,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I’dlikesome(beef、soup…)”来表达自己喜欢的东西,使学生

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如在学习Weather,cold,warm,hot,cool这几个单词时比较抽象,可把它们设计在活动中进行理解巩固。课前要求学生在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记录下来,这一点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在课堂上学习了这些单词

之后,做一次“气象先生”或“气象小姐”,用英语简单地播报自己记录下来的中国各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的天气情况;也可由教师把天气预报节目录制下来,学生播报本地一周或一月中的天气情况。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培养了表达能力,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如“画一画”、“猜一猜”等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只要教师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无形之中便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语学习。

四、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

小学英语教学除了重视培养英语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可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如在单词接力赛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由每个组的第一人同学说出一个学过的单词,后一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该词的最后一个结尾字母,说出另一个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看哪一个组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出最多的单词.例如:apple—egg—get—tall……又如:在上课前把学生分成?spring?,?summer?,?fall?,?winter”等组,根据他们上课的表现,分别在黑板中贴出这些图形,学生看到自己组赢得的标志多了,自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这样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我们在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语言?习得?机会,多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听听做做、唱唱玩玩,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任务环境中,自然地形成对语言的认识并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

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实践,多反思,就一定会有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从学生、教师、环境等方面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即主题差异、环境差异、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法不当等。重点阐述了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学生英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突显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当今的社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其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英语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交流。因此,如何教好中学生英语,是每位中学英语老师需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探讨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有些地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而有些地区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就造成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较差,一上英语课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慢慢丧失学习兴趣,继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环境条件差异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知识面较窄,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意义不了解,加之我们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不到英语的语境,即英语表达的环境氛围,学生会逐渐从教室内外都可以听到大声朗读,逐渐变成小声朗读甚至不念。

(三)学习方法欠缺

相当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英语学习效率非常低。由“不会学”而变为“不爱学和不愿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造成了英语学习难以提高的局面。(四)教学方法不当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要么只会采用“讲授英语法”,满堂灌;要么一律采用“问题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较大;要么采用“讨论式”或者“分组式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虽然比较热烈,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多数我国国情,偶尔为之,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这种形式组织中学生英语的课堂学习,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比较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有时候会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预”的过程,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精彩课堂应该由教学设计开始。中学生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目标、面对中考以及高考开展的设计,是个长期的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第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学习目标即是要到达的驿站。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其中,课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第二,分析教材,找到抓手。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渗透在每一册、每一章节之中。因此,设计一节课,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依据课标,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走进文本,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学情分析,立足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首先针对整体水平开展教学,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排练和英语有关的情景剧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施步骤

一是综合考虑,有的放矢。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关键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何教要和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立足课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道学生对知识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同时,还要考虑知识以外,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设计教法,整合资源。“教之有法,学之得法”。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法。随着媒体技术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整合资源,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更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三是评价课堂,目标反馈。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侧重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全面评价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交流。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状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得到反馈,然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坚持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各种资料的补充和应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叠加,是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整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核心。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身陷英语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同时,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姚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陈明静.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赵亮.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03(1).

[5]廖兆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周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路径研究[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11).

[8]李珊珊.英语教学设计[J].改革与开放,2009(6).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