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毕业论文合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04 23:26:31

毕业论文合作者

毕业论文致谢意义及作用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致谢意义及作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致谢词一般是用于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的结尾处,致谢一般用于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论文,主要作用是表示对导师或者某些辅导的感谢之词。下文是毕业论文致谢意义及作用,欢迎前来查阅。

论文致谢意义

在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中,一般会出现致谢词。毕业论文致谢词用于毕业论文的结尾处,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表对导师或者对论文写作起辅助指导之人的感谢之词。

毕业论文出现致谢词是对论文指导者或者合作者劳动的一种尊重的表达。它的出现有效促进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有效展示了团队合作价值所在。

致谢词提供了简略的论文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信息,提供的信息对读者研判论文的写作过程和论文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致谢词写作有完整程序,不能任意行文。首先态度要端正,其次措词要恰当,另外有严格规范的格式。

论文致谢作用

但是致谢态度要端正,措词要恰如其分,致谢中可以在文尾直书其名,也可写敬称,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谢一般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致谢一般用于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论文。

在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中,一般会出现致谢词。毕业论文致谢词用于毕业论文的结尾处,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表对导师或者对论文写作起辅助指导之人的感谢之词。

毕业论文出现致谢词是对论文指导者或者合作者劳动的一种尊重的表达。它的出现有效促进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有效展示了团队合作价值所在。

致谢词提供了简略的论文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信息,提供的信息对读者研判论文的写作过程和论文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致谢词写作有完整程序,不能任意行文。首先态度要端正,其次措词要恰当,另外有严格规范的格式。

2论文致谢作用

但是致谢态度要端正,措词要恰如其分,致谢中可以在文尾直书其名,也可写敬称,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谢一般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致谢一般用于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论文。

3论文致谢格式

首先是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致谢(致谢方向为:导师对本论文的贡献及对论文作者的教导、影响)

然后是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老师的致谢(致谢方向为:该老师师对本论文的实验部分提供的帮助及指导,对论文实验部分出现问题的解决等)

最后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帮助过您做试验或者查资料的师兄、师姐、同学、师弟、师妹、朋友及家人的感谢。

共同写论文的人,或者论文经费支持单位,也可以是提供论文相关资料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一作者是论文署名第一位的作者,一般评职称、硕士毕业等要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合作作者是在一个课题项目中处于合作关系的作者,譬如几个科室共同研究或厅级与校级的合作通讯作者等同于第一作者,一般会放导师或者研究中领导。

1、从定义上来说,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者)。

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2、从条件来说,第一作者不仅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实验的主要执行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第一作者为整个实验的主要操作者,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实验用的各种试剂和设备,记录各种数据,绘制各种图表,分析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从项目负责人上说,而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他们也许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实验阶段,都会关注实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另外,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其主要贡献是提供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

一篇论文最多几个作者,跟论文的篇幅、工作量大小也有关,有的论文涉及工作量庞大,需要实验、考察、数据收集等,甚至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一篇论文的作者则多达十几个。

对于一般单位,评职称时对是第几作者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有论文发表即可。而有的单位像科研单位、高校,就要求必须是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具体还需要根据各个地方人事部门的规定以及政策要求而定。

复合材料学报作者

33. 混凝土断裂韧性的试验及分析。水利学报,1982年6期,61-66,徐世烺。34. 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统计分析。水利学报,1984年10期,51-58,徐世烺。35. 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模型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1988年,21卷 4期,9-23,徐世烺、赵国藩。36. 混凝土裂缝的稳定扩展过程与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水利学报,1989年4期,33-44,徐世烺、赵国藩。37. 混凝土巨型试件断裂韧度和高混凝土坝裂缝评定的断裂韧度准则。土木工程学报, 1991年,24卷 2期,1-9,徐世烺、赵国藩。38. 混凝土大型试件断裂能和缝端应变场。水利学报,1991年1期,17-25,徐世烺,赵国藩,黄承逵,刘毅,王凤翼,靳国礼。39. 用光弹性贴片法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水力发电学报,1991 年第3期,8-17,徐世烺,赵国藩。40. 三点弯曲梁法研究混凝土断裂能GF及其试件尺寸影响规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1期,79-86,徐世烺,赵国藩,刘毅,叶丽达。41.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的双K断裂准则。土木工程学报, 1992年,25卷 2期,32-38,徐世烺、赵国藩。42. 混凝土窄条断裂区模型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6期,徐世烺,赵国藩。43. 大骨料全级配混凝土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研究。工程力学,1996年增刊,赵国藩、徐世烺、王凤翼。44. 大尺寸混凝土试件的断裂韧度。水利学报,1997第6期,67-76,吴智敏,赵国藩,徐世烺。45.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砼双K断裂参数。水利学报,1999年第7期,12-16,吴智敏,徐世烺,王金来。46. 三点弯曲梁法研究砼K断裂参数及其尺寸效应。水力发电学报。2000 年第4期,(35-39),吴智敏,徐世烺,王金来,刘毅。47.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砼等效断裂韧度。工程力学,2000,17卷第1期,(99-104),吴智敏,王金来,徐世烺,刘毅。48. 双相介质界面附近裂纹的断裂力学特征。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17卷第3期,(78-82),王利民,陈浩然,徐世烺,赵光远。49. 试件初始缝长对砼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水利学报,2000 年第4期,吴智敏,徐世烺,刘毅。50. 用于确定双K断裂参数的混凝土软化本构曲线。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 40卷(S1),(110-113),赵志方、徐世烺。51. 骨料最大粒径对砼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 年,40卷3期,(358-361),吴智敏,徐世烺,刘红艳,刘毅。52. 砼非标准三点弯曲梁试件的双K断裂参数。中国工程科学,2001 年第4期(76-81)。吴智敏,徐世烺,卢喜经,刘佳毅。53. 试件尺寸对混凝土新KR阻力曲线的影响。水利学报,2001年12期。赵志方,徐世烺。54. 混凝土强度对基于粘聚力的新KR阻力曲线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2001年10月,第3期,11-21,赵志方,徐世烺。55. 混凝土软化本构曲线形状对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34⑸,29-34,赵志方、徐世烺。56. 裂纹垂直于双相介质界面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力学学报,2001,18⑴,33-36,王利民,陈浩然,徐世烺,赵光远,蒲琪。57. 光弹贴片法研究裂缝扩展和双K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水利学报,2001年4期,34-39,吴智敏,徐世烺,刘佳毅。58. 裂纹端部细短纤维的应力分析。力学学报,2002,34⑵,200-207。王利民,徐世烺,陈浩然。59. 准脆性材料裂纹中远场桥联筋的应力与变形。工程力学,2002,19⑶,132-136。徐世烺,王利民,赵艳华。60. I-Ⅱ复合裂纹脆性断裂的最小J2准则。工程力学,2002,19⑷,94-98。赵艳华,徐世烺。61. 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对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工程力学,2002 19⑷,149-154。赵志方,徐世烺,周厚贵。62. 高性能精细混凝土与碳纤维织物粘接性能研究,工程力学,2002,增刊,95-104,徐世烺,Reinhardt HW,Markus Krueger。63. 配箍率对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系数限值影响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35⑹,39-43,贾金青,徐世烺,赵国藩。64. 砼双K断裂参数的实用解析方法。工程力学,2003,20⑶,54-61,徐世烺,吴智敏,丁生根。65. 楔入劈拉法研究混凝土断裂能。水力发电学报,2003年第4期,15-22,徐世烺,赵艳华,吴智敏,高洪波。66. 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系数限值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1期,14-19,贾金青,徐世烺。67. 半无穷大裂纹端部粘聚力分析,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24⑻:812-820,王利民,徐世烺。68.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虚拟裂纹粘聚力奇异性。应用力学学报,2004,21⑴:30-35,王利民,徐世烺。69. 混凝土Ⅱ型断裂与破坏过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水力发电学报,2004,23⑸:15-21,徐世烺,赵艳华。70.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的双G准则。土木工程学报,2004,37⑽:13-18;51;91,赵艳华,徐世烺,吴智敏。71. 混凝土断裂能的边界效应.2005,36⑾: 1320-1325赵艳华,徐世烺,聂玉强。水利学报,72.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拉拔计算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⑵:15-21,徐世烺,李赫。73. 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传递剪滞理论的改进。工程力学,2005,22⑹,165-169,张滇军,徐世烺。74. 考虑软化效应的粘聚裂纹张开位移分析。中国科学G辑王利民 徐世烺 赵熙强。,2006,36⑴,59-71,75. 一类Fredholm型弱奇性核积分方程展开解。物理学报,2006,55⑵:543-546,王利民 任传波 徐世烺 赵熙强。76. 小骨料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实验测定。水利学报,2006,37⑸:26-36,徐世烺,张秀芳,郑爽。77.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的基体开发和优化。水力发电学报,2006,25⑶:76-80,李赫,徐世烺。78. 混凝土断裂参数的灰关联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⑶:395-400,张滇军,徐世烺,王娜。79. 碳纤维编织网和高性能细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建筑材料学报,2006,9⑵:211-215,徐世烺,李赫。80. 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自密实混凝土。建筑材料学报,2006,9⑷:481-483,徐世烺,李赫。81. 混凝土Ⅱ型断裂韧度KⅡc试验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6,26⑸:20-28,高洪波,徐世烺,吴智敏,卜丹。82. 碳纤维砂浆与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实验研究。建筑材料学报,2006,9⑶:347-352,张滇军,徐世烺,孙进。83.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新GR阻力曲线断裂判据。土木工程学报,2006,39⑽:20-31,徐世烺,张秀芳。84. 各种级配大坝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实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39⑾:64-76,徐世烺,周厚贵,高洪波,赵守阳。85. 混凝土楔入劈拉试件的双K断裂参数叠加计算及其边界效应。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⑶:868-874,张秀芳,徐世烺,高洪波。86. 混凝土断裂能的边界效应确定法。工程力学, 2007,24⑴:56-61,赵艳华,聂玉强,徐世烺。87. 黏聚裂纹阻抗的弯曲梁承载力。中国工程科学,2007,9⑵,30-35。王利民,徐世烺,任传波。88. 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的剪切断裂过程及其断裂韧度测定,水利学报,2007,38⑶:300-305,徐世烺,喻常雄,李庆华。89. 楔入式紧凑拉伸法确定混凝土的断裂能。水利学报,2007,38⑶:683-689,徐世烺,卜丹,张秀芳。90. 静水压力下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试验测定,水利学报,2007,38⑺:792-798,徐世烺,王建敏。91. 电测法确定混凝土裂缝临界长度,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⑼,1432-1434,高淑玲,徐世烺。92. 利用水平外力总功研究PVA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韧性。东南大学学报,2007,37⑵:324-329,高淑玲,徐世烺。93. 单边切口薄板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工程力学,2007,24⑾:12-18,高淑玲,徐世烺。94.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特性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47⑵:233-239,高淑玲,徐世烺。95.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7,28⑷:117-122,李赫,徐世烺。96. 高轴压比PVA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短柱延性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7,40⑻:54-60,姜睿,徐世烺,贾金青。97. 基于碳纤维混凝土机敏性的Ⅱ型断裂试验研究。建筑材料学报,2007,10⑷:484-487,张滇军,徐世烺。98.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47⑸:699-706,徐世烺,姜睿,贾金青,孙根勤,厚童。99. 碳纤维编织网与PVA短纤维联合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7,40⑿:69-76,徐世烺,李庆华,李贺东。100. 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材料的Ⅰ型断裂韧度测定。水利学报,2008,39⑴:41-46,徐世烺,朱榆,张秀芳。101. 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与裂缝扩展GR阻力曲线的相关性,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⑶,316-320,张秀芳,徐世烺。102. 不同尺寸楔入式紧凑拉伸试件双K断裂参数的试验测定,土木工程学报,2008,41⑵:70-76徐世烺,卜丹,张秀芳。103.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拉作用下虚拟应变硬化机制分析,复合材料学报,2008,25⑵:129-134,吴香国,韩相默,徐世烺。104. 用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曲线确定混凝土断裂能,水利学报,2008,39⑹:714-719,张秀芳,徐世烺。105.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工程应用,土木工程学报,2008,41⑹:72-87,徐世烺,李贺东。106. 基于碳纤维混凝土(CFRC)机敏性的三点弯曲梁断裂参数试验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8,27⑵:71-77,张滇军,徐世烺,郝红曼。107. 用能量方法研究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力学性能,工程力学,2008,27⑺:18-23,张秀芳,徐世烺。108. 利用导电性能确定接缝灌浆材料Ⅱ型断裂临界荷载,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48⑷:546-550,徐世烺,喻常雄,张滇军。109. 提高纤维编织网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实用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48⑸:685-690,李庆华,徐世烺,李赫。110.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与钢筋粘结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08,25⑾:53-61,徐世烺,王洪昌。111.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⑴:基本理论,土木工程学报,2008,41⑿:53-59,张秀芳,徐世烺。112.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过程准则与解析,工程力学,2008,25(S2):20-33,徐世烺,赵艳华。113. 水压作用下大坝混凝土裂缝扩展与双K断裂参数,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⑵:119-125,徐世烺,王建敏。114. 不同软化曲线形状对裂缝扩展阻力GR曲线的影响,工程力学,2009,26⑵:5-9,张秀芳,徐世烺。115. 超高性能纤维加劲混凝土断裂参数研究与应用,工程力学,2009,26⑶:93-98,吴香国,徐世烺,吴明喜。116.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受弯梁的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中国科学(E辑)2009,39⑸:878-896,徐世烺,张秀芳。117. 超高韧性复合材料控裂功能梯度复合梁弯曲性能理论研究,中国科学(E辑)2009,39⑹:1081-1094,徐世烺,李庆华。118. 定向多壁碳纳米管-M140砂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中国科学(E辑),2009,39 ⑺: 1228-1236,徐世烺,高良丽,晋卫军。119. 超高韧性复合材料控裂功能梯度复合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中国科学(E辑)2009,39 ⑻: 1391-1406,李庆华,徐世烺。120.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直接拉伸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⑼:32-41,徐世烺,李贺东。121. 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抗冻耐久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⑼:42-46,徐世烺,蔡新华,李贺东。122.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水利学报,2009,40⑼:1055-1065,徐世烺,蔡向荣。123.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Ⅱ):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⑾:53-66,张秀芳,徐世烺。124.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测定与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⑾:,徐世烺,蔡向荣,张英华。125. 配筋率对RUHTCC梁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9,42⑿:16-24,张秀芳,徐世烺,侯利军。126.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梁的弯曲承载力及延性分析,工程力学,2009,26⑿:133-141,张秀芳,徐世烺。127.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性能和结构应用研究进展,工程力学,2009,26(S2): 23-67. 李庆华,徐世烺.128. 双K断裂模型粘聚韧度KIcc实用插值计算方法,计算力学学报,2010,(27)1:47-52,高洪波,徐世烺,吴智敏,卜丹.129. UHTCC薄板弯曲荷载-变形硬化曲线与单轴拉伸应力-应变硬化曲线对应关系研究,工程力学,2010,27⑴:8-16,徐世烺,蔡向荣。130.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对HPC深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42⑵:313-316,夏冬桃,徐世烺,夏广政.131.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及韧性评价方法,土木工程学报,2010,43⑶:32-39,徐世烺,李贺东。132.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建筑结构学报,2010,31⑶: 51-61,李庆华,徐世烺。133.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考虑拉应力增长影响的控裂钢筋混凝土复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学报,2010,31⑶:62-69,张秀芳,徐世烺。134. 水工有压隧洞衬砌双K断裂理论分析及裂缝宽度计算,土木工程学报,2010,43⑴:114-124,徐世烺,刘建强,张秀芳。

1上海交通大学讲师1998年获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给排水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2003年分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主讲《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先后参与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并主持完成横向项目5项。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6篇),申请专利7项(获授权6项),其中高效隔声功能材料已实现专利成果产业化(工程产值逾8000万元)。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成都市五丁桥、成都市北新干线、沈阳沈海热电冷却塔等声屏障工程。研究方向: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环境功能材料; 代表性论著: Cai J, Xu F, Cai WM. Cure of a new type composite on noise control and effect of filler modif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19:135~136. 蔡俊,秦川丽,刘军深,蔡伟民. 隔声功能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法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37(12):1705~1707 蔡俊,周保学,蔡伟民.导电相对压电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复合材料学报. 2006,23(3): 87~90 蔡俊,李亚红,蔡伟民. PZT/CB/PVC压电导电复合材料的吸声机理研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215-218 Long Mingce, Cai Weimin, Cai Jun, et al.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over Co3O4/BiVO4 composit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110( 41): 20211-20216 科研成果: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效隔声功能材料与往复耗能降噪式声屏障的工业化研制与示范》,验收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技术负责人 《无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噪声控制工程》,项目负责人 所获荣誉: 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专利奖二等奖 排名第二

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著作和重要研究报告:1. 混凝土断裂韧性的试验及分析。水利学报,1982年6期,61-66,徐世烺。2. 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统计分析。水利学报,1984年10期,51-58,徐世烺。3. 混凝土损伤和断裂的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已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材料与工程学部组织的评审),1987,1-99,赵国藩、徐世烺。4. 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模型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1988年,21卷 4期,9-23,徐世烺、赵国藩。5. 混凝土裂缝的稳定扩展过程与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水利学报,1989年4期,33-44,徐世烺、赵国藩。6. 混凝土裂缝的评定技术,七五国重点科技攻关17-2-1 FLCL,2项目总结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已通过国家能源部部级鉴定),1989,1-295,赵国藩、徐世烺、王凤翼、高泉。7. 混凝土巨型试件断裂韧度和高混凝土坝裂缝评定的断裂韧度准则。土木工程学报, 1991年,24卷 2期,1-9,徐世烺、赵国藩。8. 混凝土大型试件断裂能和缝端应变场。水利学报,1991年1期,17-25,徐世烺,赵国藩,黄承逵,刘毅,王凤翼,靳国礼。9. 用光弹性贴片法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水力发电学报,1991 年第3期,8-17,徐世烺,赵国藩。10. 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徐世烺,赵国藩。11. 岩石和混凝土断裂力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合著者之一)。12.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的双K断裂准则。土木工程学报, 1992年,25卷 2期,32-38,徐世烺、赵国藩。13. 大尺寸混凝土试件的断裂韧度。水利学报,1997第6期,67-76,吴智敏,赵国藩,徐世烺。14.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砼双K断裂参数。水利学报,1999年第7期,12-16,吴智敏,徐世烺,王金来。15. 三点弯曲梁法研究砼K断裂参数及其尺寸效应。水力发电学报。2000 年第4期,(35-39),吴智敏,徐世烺,王金来,刘毅。16.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砼等效断裂韧度。工程力学,2000,17卷第1期,(99-104),吴智敏,王金来,徐世烺,刘毅。17. 双相介质界面附近裂纹的断裂力学特征。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17卷第3期,(78-82),王利民,陈浩然,徐世烺,赵光远。18. 试件初始缝长对砼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水利学报,2000 年第4期,吴智敏,徐世烺,刘毅。19. 考虑材料断裂特性的结构设计理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大连理工大学,2000,1-201,徐世烺,吴智敏,王利民,赵志方,赵艳华。20. 试件尺寸对混凝土新KR阻力曲线的影响。水利学报,2001年12期。赵志方,徐世烺。21. 混凝土强度对基于粘聚力的新KR阻力曲线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2001年10月,第3期,11-21,赵志方,徐世烺。22. 混凝土软化本构曲线形状对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34⑸,29-34,赵志方、徐世烺。23. 裂纹垂直于双相介质界面时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力学学报,2001,18⑴,33-36,王利民,陈浩然,徐世烺。24. 光弹贴片法研究裂缝扩展和双K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水利学报,2001年4期,34-39,吴智敏,徐世烺,刘佳毅。25. 裂纹端部细短纤维的应力分析。力学学报,2002,34⑵,200-207。王利民,徐世烺,陈浩然。26. 准脆性材料裂纹中远场桥联筋的应力与变形。工程力学,2002,19⑶,132-136。徐世烺,王利民,赵艳华。27. I-Ⅱ复合裂纹脆性断裂的最小J2准则。工程力学,2002,19⑷,94-98。赵艳华,徐世烺。28. 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对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工程力学,2002 19⑷,149-154。赵志方,徐世烺,周厚贵。29. 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计算理论及规范化测试方法。第七届全国岩石混凝土断裂损伤和强度学术讨论会大会特邀报告,武汉,2001年10月,徐世烺。(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24⑴,1-8)。30. 高性能精细混凝土与碳纤维织物粘接性能研究。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大会特邀报告。2002年10月,长沙,徐世烺,(见工程力学,2002,增刊,95-111)。31. 配箍率对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系数限值影响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35⑹,39-43,贾金青,徐世烺,赵国藩。32. 砼双K断裂参数的实用解析方法。工程力学,2003,20⑶,54-61,徐世烺,吴智敏,丁生根。33. 楔入劈拉法研究混凝土断裂能。水力发电学报,2003年第4期,15-22,徐世烺,赵艳华吴智敏,高洪波。34. 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系数限值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1期,14-19,贾金青,徐世烺。35. 半无穷大裂纹端部粘聚力分析,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24⑻:812-820,王利民,徐世烺。36.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虚拟裂纹粘聚力奇异性。应用力学学报,2004,21⑴:30-35,王利民,徐世烺。37. 混凝土Ⅱ型断裂与破坏过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水力发电学报,2004,23⑸:15-21,徐世烺,赵艳华。38.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的双G准则。土木工程学报,2004, 37⑽:13-18;51;91,赵艳华,徐世烺,吴智敏。39. 混凝土断裂能的边界效应. 水利学报,2005年11期,赵艳华,徐世烺,聂玉强。40.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拉拔计算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⑵:15-21,徐世烺,李赫。41. 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传递剪滞理论的改进。工程力学,2005,22⑹,165-169,张滇军,徐世烺。42. 考虑软化效应的粘聚裂纹张开位移分析。中国科学G辑,2006,36⑴,59-71,王利民 徐世烺 赵熙强。43. 一类Fredholm型弱奇性核积分方程展开解。物理学报,2006,55⑵:543-546,王利民任传波徐世烺 赵熙强。44.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in China.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of concrete (edited by Wittmann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Netherlands,1986 (363-374), Xu Shilang,Chen Shiming and Zhao . A Study o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Effect on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Concrete. Ibid (edited by Wittmann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Netherlands,1986(337-341),Xu Shilang and Zhao .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he Fracture Energy of Concrete,Fracture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Test Methods for Concrete and Rock (edited by et al.), Publishers,The Netherlands,1989. (157-163),Xu Shilang and Zhao . A Study on Fracture Process Zones in Concrete by Means of Laser Speckle Matrix Composites 2(edited by A. M. Brandt),Elsevier Applied Science,The Netherlands,1989 (373-383), Xu Shilang and Zhao .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to Dam Engineering. Workshop Notes,Application of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to Dam Engineering (edited by ),Locarno,Switzerland,September 17 to 18,1990(56-60),Zhao Guofan and Xu . Study of Fracture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by Means of Wedge Splitting Test Specimens. Brittle Matrix Composites 3(edited by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The Netherlands,1991. Zhao Guofan,Jiao Hui and Xu . Study on Fracture Behavior with Wedge Splitting Test Method. Fracture Process in Concrete,Rock and Ceramics (edited by . van Mier, and A. Bakker),E & FN Spon,An Imprint of Chapman & Hall,London,1991. (789-798),Zhao Guofan,Jiao Hui and Xu . A Probability Model of Fracture in Concrete and Size Effect on Fracture Toughness.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London, (311-320),S. Xu and Ben . Mode Ⅱ Fracture Testing Methods for Highly Orthotropic Materials Like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Vol. 75,No. 2,1996(185-214),Shilang Xu(徐世烺),Hans-W. Reinhardt and Murat .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KⅡc of normal strength concre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Paris,vol. 31,1998(296-302),H. W. Reinhardt and Shilang . Shear of Structural Concrete Members and Pure Mode Ⅱ Testing. Advanced Cement Based Materials,New York,Vol. 5,1997(75-85). H. W. Reinhardt,J. Ozbolt,S. Xu and A. . Acoustic Emission Analysis Applied to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Otto Graf Journal,Stuttgart,Vol. 18,1997(255-269),Bernd Weiler,Shilang Xu (徐世烺)and Utz Mayer。56. Crack Extension Resistance and Fracture Properties of Quasi-Brittle Softening Materials Like Concrete Based on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Fra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Vol. 92,1998 (71-99),Shilang Xu(徐世烺)and Hans W. . Numerical Experi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KR-Curve for the Complete Fracture Process of Three-Point Bending Beams.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Proceedings FRAMCOS-3 (ed. H. Mihashi and K. Rokugo),Aedificatio Publishers,Germany,Vol. 1,1998 (399-408),. Reinhardt and S. Xu (徐世烺).58.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Fictitious Crack and Evaluation of the Crack Extension Resistance for a Griffith Crack。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Proceedings FRAMCOS-3 (ed. H. Mihashi and K. Rokugo),Aedificatio Publishers,Germany,Vol. 1,1998 (409-420) ,S. Xu (徐世烺)and H. W. . Determination of the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in Standard Three-Point Bending Notched Beams.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Proceedings FRAMCOS-3 (ed. H. Mihashi and K. Rokugo),Aedificatio Publishers,Germany,Vo. 1,1998 (431-440),S. Xu(徐世烺) and . .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Double-Edge Notched Mode Ⅱ Geometry.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Proceedings FRAMCOS-3 (ed. H. Mihashi and K. Rokugo),Aedificatio Publishers,Germany,Vol. 1,1998 (773-782),J. Ozbolt,. Reinhardt and S. Xu(徐世烺).61. Determination of Double-K Criterion for Crack Propagation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part 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1999,Vol. 98,Issue 2,(111-149). Shilang Xu(徐世烺)and Hans W. . Determination of Double-K Criterion for Crack Propagation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part Ⅱ: Analytical Evaluating and Practical Measuring Methods for Three-Point Bending Notched B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1999,Vol. 98,Issue 2,(151-177). Shilang. Xu(徐世烺)and H. W. . Determination of Double-K Criterion for Crack Propagation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 part Ⅲ: Compact Tension Specimens and Wedge Splitting Specime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Vol. 98,Issue 2,1999,(179-193). Shilang Xu(徐世烺)and Hans W. . Crack Extension Resistance Based on the Cohesive Force in Concrete.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工程断裂力学),London,1999,Vol. 64,Issue 5,(563-587). Hans W. Reinhardt and Shilang Xu(徐世烺).65.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in the bilinear,Reinhardt'snonlinear and exponentially nonlinear softening curves and their physical meanings. Werkstoffe und Werkstoffprüfung im Bauwesen,Hamburg,Libri BOD,1999,(410-424). Shilang .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for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 2000,Vol. 104,Issue 2,(181-208). Xu,Shilang (徐世烺)and Hans W. . A Practical Testing Approach to Determine Mode Ⅱ Fracture Energy GⅡF for Concre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国际断裂学报),2000,Vol. 105,Issue 2,(107-125). Reinhardt,Hans W. and Shilang Xu(徐世烺)。68. Conservation Law and Application of J-Integral in Multi-Material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Vol. 22,No. 10,2001,(1097-1104). WANG,Li-Ming,Haoran Chen,Shilang . A New Improved Uzawa Method for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of Stokes Problem. Computational Mechanics,Springer,27⑷,April 2001,6 pages (305-310). Weiming Liu and Shilang .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bond properties between high performance fine grain concrete and carbon textile using pull out tests. In: Beiträge aus der Befestigungstechnik und dem Stahlbetonbau. Stuttgart: ibidem,2002,(151-164),Krueger,M.,Xu,S.,Reinhard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ouble-K Fracture Model and the Two Parameter Fracture Model. Otto Graf Journal,Stuttgart,Vol. 24,2003,Shilang Xu,Hans W. Reinhardt,Zhimin Wu and Yanhua . Analysis on the Cohesive Stress at Half Infinite Crack Tip.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Vol. 24,No. 8,2003,(917-927). WANG,Li-Ming,XU . Double-K parameters and the cohesive-stress-based KR curve for the negative geometry.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Li et al (eds),2004 Ia-FraMCos (ISBN 0 87031 135 2) : Xu,Hans W. . Determination of double-G energy fracture criterion for concrete materials. Fracture Mechanics of Concrete Structures,Li et al (eds),2004 Ia-FraMCos (ISBN 0 87031 135 2) : Yanhua,Xu . The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long the fracture process zone in a concrete. Computers and Concrete,Vol. ,(47-60),Yanhua Zhao,Shilang Xu,Zongjin . Bond properties between carbon,aramid and alkali resistant glass textiles and mortar.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Vol. 16,No. 4,July/August 2004,(356-364),Xu,Shilang,Krueger,M.,Reinhardt,. A quasibrittle model for the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tructures,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RILEM Publication S. A. R. L,Bagneux,2005,549-556,Zheng,J. J.,Zhou,X. Z.,and Xu,S. . Pore structure simulation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and application,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RILEM Publication S. A. R. L.,Bagneux,2005,413-420,Zheng,J. J.,Jiang,L.,and Xu,S. . Study on fracture propertie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using wedge splitting test,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RILEM Publication S. A. R. L.,Bagneux,2005,421-428,Yanhua Zhao, Jianxin Ma,Zhimin Wu,Shilang Xu,Hongbo . Self-compact concrete for textile reinforced elements,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RILEM Publication S. A. R. L.,Bagneux,2005,687-494,He Li,and Shilang . Shear fracture on the basis of fracture mechanics. Otto Graf Journal,Stuttgart,2005,16,21-78,Shilang Xu,Hans W. . Analysis on cohesive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considering the strain softening effect.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and Astronomy,2006,49⑴,88-101,Limin Wang,Shilang Xu and Xiqiang . Study on the Average Fracture Energy for Crack Propagation in Concret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ccepted),ASCE,Shilang Xu,Yanhua Zhao,and Zhimin Wu.

毕业论文作者名

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通常格式,如: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扩展资料

文档中插入脚注的步骤:

(1)将插入移到要插入脚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脚注和尾注菜单项。(如果是2007及以上版本的microsoft word,则单击引用菜单中脚注菜单项。)

(3)选择脚注选项,可以插入脚注。

(4)如果选择了自动编号选项,Word 就会给所有脚注连续编号,当添加、删除、移动脚注引用标记时重新编号。

(5)如果要自定义脚注的引用标记,可以选择自定义 标记,然后在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作为脚注的引用符号。 如果键盘上没有这种符号,可以单击符号按钮,从符号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作为脚注即可。

(6)单击确定按钮后,就可以开始输入脚注文本。 输入脚注文本的方式会因文档视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脚注

【姓名】 马立民 【职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经济法;马克思主义;法理、法史; 【研究方向】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工作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曾工作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所在地域】 天津

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

通常格式:(空两格)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日期,页码。

文档中插入脚注的步骤:

(1)将插入移到要插入脚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脚注和尾注菜单项。(如果是2007及以上版本的microsoft word,则单击引用菜单中脚注菜单项。)

(3)选择脚注选项,可以插入脚注。

(4)如果选择了自动编号选项,Word 就会给所有脚注连续编号,当添加、删除、移动脚注引用标记时重新编号。

(5)如果要自定义脚注的引用标记,可以选择自定义 标记,然后在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作为脚注的引用符号。 如果键盘上没有这种符号,可以单击符号按钮,从符号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作为脚注即可。

适合新手作者投稿的杂志

很多啊,比如有《作品》、《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诗选刊》、《谢桥风采》、《爆炸》、《西部风》、《人大诗报》、《珠江诗报》、《新诗大观》、《自由诗篇》:建议:两种诗歌期刊《诗刊》《星星》下面有一个搞笑版的诗歌论坛峰会纪要 :《诗选刊》:谁不拍俺马屁不喊俺老师不夸俺美女帅哥,哪怕你再活跃写的诗再多,你也别想上《诗选刊》。《星星》:谁买了俺的个人诗集,俺就发谁的稿件。不要笑俺不喜欢网络,因为网络养不了家。《诗刊》:我们选稿条件比较宽:一、你是领导或名家。二、你花600块成为我们的“诗歌培训班”会员。《诗歌报》:谁掏钱参加俺们组织的笔会,谁就是著名诗人!谁敢骂俺,俺就封谁的ID,然后再写诗骂他,他还回复不了。《新诗大观》:俺发行量大俺就NB,谁对俺不尊重,俺就不发表他的诗歌,排好版也得撤下来。《自由诗篇》:谁让俺不高兴了,就把谁哄走.俺们连自己的站长都哄走了,还怕谁?《北京评论》:下半身只在裤裆里垃圾,俺们满世界垃圾,所以俺们比下半身更接近“诗艺”。《唐》:俺虽然没写过好诗歌也可著名这嘞,真嘞!你想出名的话就来骂俺吧,你越骂俺说明俺越背受关注,别说俺犯贱,俺从小就是俺自个的爹!《一行》:俺们印刷2百余本,还没刊号,却号称是美国的诗刊,只要你上了《一行》就是在国际上发表诗歌了。《情诗》:虽是假冒伪劣的刊号毕竟也是香港的,香港的脚香嘛,只要你冲俺发“情”,俺们就发表你的诗。最近发情的太多了,我们不得不计划下期出<女诗人专号>谁让我是男人来着?《诗江湖》:只要你敢脱,脱的越早就越出头。你只要亮出自己的私处,俺们就承认你是诗人。《他们》:名人就是一面“旗”,不和你交流固步自封,俺照样假装的火火红红。《女子诗报》:俺不发男人的诗歌,但俺离不开男人,俺一直保持着“处女”的姿态啊。你们别这样看俺,讨厌!《扬子鳄》:都来骂俺吧,你骂的再出名也没俺出名,嘿嘿,只是借你的肩膀站一站嘛。《诗歌月刊》:俺的诗歌都是约来的,不过,还是谢谢您的投稿,也只能谢谢啦,谢谢嗷!《诗生活》:你只要在俺这里玩过,等你出息了俺就对别人说是俺把你培养出来的。《魔鬼诗典》:别看俺短小的可怜,分行的文字就是诗歌。挎着篮子卖豆荔,也算果木行的人!《短歌行》:没有人气,俺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最大的"短诗专业论坛。嘿嘿。《扬子江》:俺只是告诉诗人们一下,俺存在着,但俺不直接网络选稿,这可是向《诗刊》学的。《诗歌蓝本》:俺只想重点推荐本地的作者,外地诗人的作品么先请俺吃过饭再说了。《中华论坛》:别看俺们论坛小,俺的名字多牛啊!顺便透漏一下,俺们计划再改名字叫”地球论坛”

比如:《做人与处世》、《新奇故事会》、《山花》,《幽默与笑话》这些都可以啊!

推荐从《漫客小说绘》、《脑洞W》、《故事家风吟》、《花开不败》等杂志开始投稿。

相关如下

一、《漫客小说绘》字数要求:9000~15000字;稿费:200/千字小说绘的目标读者是初高中生,所以你们要有一个心态,这是给年轻的孩子写的故事。所以整体的调性是要积极向上的,故事不要太阴郁,太文艺哀怨的文字,他们不会接受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人物的成长性,小说绘的编辑很看重,很看重,很看重人物是不是在最后有成长。

二、《脑洞W》要求字数:3000~20000字;稿费:300/千字。《脑洞W》是漫娱依托于网络,创造的一本小说类Mook。在纸媒唱衰的大环境下,他们还在出很多纸质书,这一点我是挺佩服的。回到正题,他们家很重视知乎,好多故事类大V都被他们撩过。文笔稚嫩啥的在他们家也能过,重要的是,有趣的设定和明快的节奏。节奏不能拖沓。

三、《故事家·风吟》

分为A、B两版,集古风、仙侠、青春等故事类型为一体,致力打造成为国内最好看的少女言情刊物。每月月底截稿,中旬出终审结果。稿酬:千字/100元。

例如有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可以选择试试练练手或者我们也可以知道你发表和修改。

毕业论文作者格式

1、题目(仿宋_gb2312,三号字)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

2、作者(仿宋_gb2312,小四)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

3、指导老师(仿宋_gb2312,小四)

4、学校专业、学号(仿宋_gb2312,五号)

5、摘要:200—300字左右(摘要两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摘要的内容应客观真实,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交待相关的研究条件、方法等,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6、关键字:3—5个(关键字三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

7、正文(正文字体全部为仿宋_gb2312,小四。但大标题或小标题均加粗)。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1、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3、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4、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5、正文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6、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7、致谢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