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15期孙杨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4-07-06 21:51:01

15期孙杨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最无聊的无非就是这个,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馆。有个旅客问管理员说:“这只鲨鱼会长多大?”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旅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鲨鱼只能局限在几公尺的大小,如果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难道这叫论文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运动员和运动员的特点往往是四肢发育不正常,能跑能跳,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毕竟他们忙于运动训练,缺乏文化知识。例如,NBA金州勇士队的明星斯蒂芬·库里曾经在一个节目中开了很多玩笑,因为他不相信人类可以登上月球。看看那些高学历运动员,姚明本科,孙杨硕士,她是剑桥的博士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这一次,我们将盘点一下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运动员,他们不仅发育良好,而且有着非凡的头脑。看了他们的学历,我们不禁自卑!首先说一下男篮总裁姚明,他是个大人物,球打得好,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姚明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学。

从2011年就读到2018年参加毕业典礼,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积极融入学校生活,姚明在交大就读7年,成功获得交大本科学位。在早些时候结束的雅加达亚运会上,孙杨获得了男子200米、400米、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四枚金牌,还获得了两枚接力银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耀。有报道说孙杨这个月要去上海体育学院读博士。2010年,孙杨以特殊的方式被浙大录取。2015年,孙杨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两年的硕士学习期间,孙杨完成了39个学分,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孙杨立刻变成了医生。其实体坛高手很多!孙杨将赴上海体育学院深造。根据网上公布的成绩单,孙杨得了89分,是他想学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第一名。孙杨用实际行动证明,运动员并不是发育良好、头脑简单的人。在体育界,其实有很多校长。2016年底,有人在南京师范大学最新的博士名单上看到了女排女神惠若琪的名字。现在她成了医生,进了婚姻殿堂。

其实体坛高手很多!有媒体爆料奥运冠军孙杨将于9月20日前往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还曝光了孙杨的录取成绩单和学生证。从这则新闻可以看出,孙杨的入学分数排名第一。2010年,孙杨成为浙江大学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2014年毕业后,第二年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与训练硕士学位。2018年,孙杨被上海体育学院录取,以一年级的成绩入学。可以看出,作为奥运冠军,孙杨不仅游泳游得好,学习也很努力。看到这个新闻,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努力。其实,孙杨并不是唯一的学霸。目前,中国有相当多的著名运动员给大家展示一下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学霸。

学霸运动员盘点:孙杨在上海体育学院读博士,清华在王宇读研究生!奥运会女排冠军惠若琪是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生。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惠若琪带领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夺冠。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她训练后并没有闲着。在国家队期间,惠若琪继续获得了几个学位。2017年,惠若琪在微博上宣布,她已经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与此同时,网友公布了南京师范大学同年博士生名单,惠若琪榜上有名。可见惠若琪在学术上是在不断进步的。虽然惠若琪在2018年彻底宣布退役,并很快结婚,但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一定会在学术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动作幅度越大的警示牌越有效—驾车者更早注意到警示牌的存在,进而更早刹车。这是因为,人们在看到静态图片时会在脑内模拟实际的动作。所以看似越“癫狂”的警示牌越容易让人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论文写这个不太正常啊。

孙杨参加硕士论文答辩评论

近日,孙杨身苏州大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并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表彰。孙杨的论文题目是《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即去年里约奥运会孙杨夺得200米自由泳冠军的分析。根据孙杨的论文题目,孙杨把自己作为论文研究对象!

2015年九月,孙杨来到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报到。苏大为孙杨成立了一个由5名教授组成的导师团并拟定了培养方案。按培养计划,孙杨并不会享受特殊照顾,要获得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必须要修满39个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

今年全运会后,孙杨马不停蹄地又代表苏州大学参加了全国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子200米和400米自由泳冠军。

孙杨成绩好。不光是职业生涯成绩,还有文化成绩,搭配高颜值,高人气,高商业价值,这个男人太完美!

本科毕设导师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老师。可能觉得本科毕设没技术含量吧,导师就随便让我参与到了他手底下一个研究生团队的项目。项目里面有一部分是开发一个Android app用来收集数据(就是极其简单的定时收集经纬度然后统计的智障app),导师很不走心的说你就把这个当成毕设做吧,做完了正好我们拿来用。我邮件里面委婉的表达了这个app太水以至于都不知道论文咋定题目,十分钟后导师回邮件给了个题目《基于LBS技术的移动终端时空轨迹数据挖掘的软件设计》。

最无聊的无非就是这个,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我们的知名校友基本上都是在东吴大学时期就读的民国大师们。

其实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金庸先生了。1948年,金庸先生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所学习的是国际法专业。2000年苏大百年校庆之际,金庸先生还给母校题词校训,这副字现在还收藏在苏州大学的校史馆内。

金庸先生2007年重返母校,给同学们做了一次讲座,并成为了苏大第一名名誉博士。

对于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人来说,对费孝通先生一定是相当的熟悉了。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放在今天看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位杰出的社会学家,也是我们苏州大学的校友。费孝通1928年东吴附中高中毕业后,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但在1930年放弃作一个医生的想法而决定要作一个社会学者。

费孝通先生1982年以后多次到苏州大学访问。苏州大学出版社是在费孝通先生的直接关心与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费孝通先生还应邀欣然命笔题写了“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社名,并为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州文化丛书》题写书名。

最后我还要强答一波,苏州大学现任校长熊思东虽然不是我们的校友,但是作为我们的网红校长,也算是从苏大走出去的人呀。熊校长在今年的人大期间作为人大代表频频占据微博热搜。他提出的日假期和关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问题都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登上微博热搜榜哦。

怀孕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可以先生孩子。如果你可以生子和答辩同时进行的话,今年把答辩的论文准备好,趁身体反应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如果不行,可以申请延期一年毕业。主要看你的情况。

可以申请休学一年,把这边处理一下,然后再去结束自己的学业,回来家庭工作就都有了。

孕妇参加论文答辩会有同情分。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已登记结婚的孕妇在没有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参加论文答辩有同情分,和正常学生一样授予学士学位。

老师如何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关于论文答辩的流程

一、论文答辩的流程

(一)宣讲论文开场白

答辩硕士生用15-30分钟报告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建议答辩者根据事先准备的开场白演讲稿,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边演示边介绍,并尽可能脱稿演讲。

(二)高校专家提问

专家以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并兼顾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具有考察性而非询问性,应难易程度适中、大小适度,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表述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同时,专家对答辩硕士应适当启发、深入引导。

(三)回答专家问题

答辩硕士宣讲论文完毕后,要集中注意力记录专家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完整的答复;并将幻灯片返回到“论文题目”页,以便专家准确提问。通常,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答辩硕士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对专家提问做出认真回答。

(四)专家同意表决

答辩完成后,答辩硕士生暂时离开会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答辩委员会的小结内容包括评述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评价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等。最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通常,至少要有2/3的答辩委员同意通过,才能确定硕士生通过论文答辩。此外,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要记录在案。

(五)宣布答辩结果

答辩开场白的硕士生重新进入答辩会场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和投票表决结果。对不能通过答辩的硕士生,答辩委员会要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允许答辩者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另行答辩。

二、论文答辩的技巧

论文答辩并不等于是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论文的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并对专家的提问做出全面、准确的回答。论文答辩是显示真才实学的好机会,硕士生应该掌握答辩技巧,善于表现自己。

(一)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1.熟悉论文,写好提纲

硕士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特别是要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审查。首先,要明确论文开场白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点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要在答辩前做好充分准备,即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解说等。第三,在答辩提纲中首先要确定讲述的要点,然后围绕这个要点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以下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等。最后,根据答辩提纲分别从论文中提取需要简要论述的有关内容,重点突出所研究课题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2.科学预测,处处设防

首先,要预先准备一份口语化的论文答辩讲稿,这可避免宣讲时因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而出现过多的停顿。其次,论文答辩讲稿写完后,要进行多次的校核,以确保用语的准确。硕士生可先进行一次由导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预答辩。正式答辩前的预答辩非常重要,可以让答辩学生及时补充论文内容的不足、修正谬误等。而且,预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正式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这可以使答辩学生对答辩问题有所准备。第三,要进一步熟悉论文答辩讲稿,以保证宣讲时可以做到脱稿,并有效地控制各部分内容的宣讲时间。

3.精选图表,强化效果

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常要求将讲稿与多媒体幻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准备答辩幻灯片时,幻灯片的内容要简洁,控制在25~30页;宣讲用的图表数量要少,要使用可视性强、趋势明显的图,且不同曲线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由于学位论文使用的表格不一定适合宣讲时用,所以幻灯片中的表格项目应尽量简化,一般行不超过4项、列在10项以内为宜。此外,由于图比表更易理解,解释起来更节省时间,所以说明趋势、表示差距的表格可以改用图来表示[3-5]。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详解

研究生在答辩的过程中,要思路清晰,前后过渡自然,先讲串联词,再翻幻灯片。

5.使用伏笔

巧妙运用伏笔,使报告结构严密、紧凑,可勾起专家和师生的好奇心。例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后面一章进行详细介绍”,设计问题陷阱,引起大家的密切关注。

6.声音响亮

答辩过程中要声音响亮,语气肯定,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得到。

同时可以增强胆量,使自己更富激情、富于感染力。

7.语速适中

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专家和其他师生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答辩者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话语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

8.目光移动

论文答辩时应注意使目光时常瞟向答辩专家及会场上的老师和同学们,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使大家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9.体态辅助

论文答辩虽然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辅助会使答辩效果更好。手势语言是体态语言的主要部分,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

10.时间控制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40~50分钟,但应按每个单位具体的时间规定而定。对论文答辩要有时间控制,宁少勿多。这样,显得有准备,容易给答辩专家一个良好的印象。

11.人称使用

在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能用“我”时不用“我们”,这样会给专家们一个好的印象——答辩人确实做了不少工作!

四、回答提问时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宣讲完学位论文后就要进入答辩提问环节,为了提高回答的质量和效果,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就需要思考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1)对选题意义的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的提问;

(3)对论文创新点的提问;

(4)对论文细节的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的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的提问;

(7)对自己所做具体工作的提问;

(8)对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的提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取得良好的答辩效果,在回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听问题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没听清时要再问一遍,以免答非所问、把本来能回答的问题答错。

2.不要急于回答,要经过思考后再作回答,这样可使回答更有条理、更加深入和全面。

3.要认真领会专家的题意,针对问题的核心回答,宁少勿多。语言要简练,不要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不要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

4.有些问题不会回答是正常的,不一定影响评语。有时候专家看答辩者论文做的好,可能会问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看答辩者是否有所考虑并与之进行深入交流,所以答辩者答不上来也是可能的,只需如实说明情况即可,不要不懂装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5.要尊重答辩专家,不要过分争辩。当自己的观点与答辩专家的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专家,又要让答辩专家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得学会运用各种辩论的技巧,而不要过分争辩。

五、其它事项

1.要有自信心。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想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自卑的心理会使答辩大失水准,甚至由于胆怯而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体现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2.要有饱满的热情。要面带微笑、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示给大家。

3.要讲文明礼貌。开始时要向专家和同学们问好,答辩结束时要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无论是听答辩专家提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4.要注意仪态和风度。答辩者要仪容整洁、举止大方。如果能在最初的一、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成功的答辩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答辩报告的内容、答辩报告技巧、可能遇到的提问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好这些工作,答辩者就一定会获得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秘书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秘书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本校工作人员或在册研究生。

、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背景。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秘书可以是本院系具备专业背景的教职工、博士研究生或高年级硕士研究生。

2.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表格必须从网上下载吗?请问具体下载路径?

答:是。2019年7月毕业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相关表格必须从网上下载(表格上带有二维码标识)。具体下载路径如下:登陆本人校内门户à在导航栏中选择“学生业务”à “学位信息”à填写、打印表格。研究生本人登陆个人门户提交论文信息后即可获得“论文信息号”,请务必记录该信息号并告知答辩秘书。答辩秘书登录本人的校内门户后通过“论文信息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录入、打印与答辩相关的表格。

3.“答辩记录”应记录那些内容?

答:应重点记录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的问题,以及答辩人回答的内容;此外还要填写答辩时间、地点、到会人数等。以上内容均由答辩秘书记录、整理并亲笔签名,要求完整、详实、简练。

4.论文送同行专家评阅前,是否一定要导师评阅通过?

答:是的。学位论文完成后,首先提交给指导教师评阅,导师评阅通过后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再送同行专家评阅。

5.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要具备什么资格?

答: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同行专家且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

6. 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几位评阅人?

答: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

7. 论文评阅有一人持否定意见,是否还可以另外增加评阅人?

答:若送审的两名评阅人的评语都是否定的,不能举行论文答辩;两位评阅人中有一位的评审意见是否定的,可再增加一位评阅人,若新增评阅人的评审意见是否定的,不能举行论文答辩。如果持否定意见的是校外专家,则新增的评阅人仍然需要是校外专家。

8.答辩委员会需要多少人,导师可以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吗?

答: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应至少4人组成。

9.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分别需要什么条件?导师可以担任主席吗?

答: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主席。

10.如何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

答: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导师、教研室商定,学位分委会负责人审批。

1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是什么?

答:

⑴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名单、主持各项议程

⑵.导师介绍该生的学习、科研情况

⑶.答辩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

⑷.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

⑸.答辩委员会评议、投票表决(答辩人回避)

⑹.形成答辩决议书

⑺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⑻.各成员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名

12.导师或论文评阅人在国外,暂时不能亲笔签名,可否使用电子签名?

答:因某种特殊原因如导师或论文评阅人在国外,暂时不能亲笔签名的,可以使用电子签名,事后尽可能补签名。

13.答辩委员会成员因故不能到场,更换成员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因某些特殊原因需要临时更换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由导师和教研室商定后,报学位分委会负责人重新审批,并修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重新打印《答辩审批表》。

14. 学位审批材料A、学位审批材料B,在归档时分别存往何处?

答:学位审批材料A(A档)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存学校档案馆;学位审批材料B(B档)含学籍表、成绩单、导师对论文的评语、答辩报告书、学位审批表等内容,属于人事档案材料,将寄往毕业生就业的人事部门。

15. 学位审批材料中哪些表格需要亲笔签名,可否盖签名章或由他人代签?

答:学位审批材料中选题报告、导师评语、专家评议书、答辩报告书、答辩记录表等均需要相关人员亲笔签名,不可打印姓名、盖签名章或由他人代签。学籍表、成绩单、答辩审批表由教务老师处理。

16. 整理学位审批材料时,如何排列顺序?

答:必须严格按照A/B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排序。

17. 论文答辩不通过,是否还有机会重新申请学位?

答: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表决,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对修改后的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如重新答辩仍未通过,则不再补行答辩。

18. 重新申请学位的程序如何?

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位办提出申请,通过学位办“重新申请答辩资格审查”后,到院系教务老师处办理有关事宜,按正常答辩流程进行,相关表格亦从网上下载。

19. 答辩委员会5人,有3票同意,2票不同意,论文答辩是否通过?

答:此情形下,论文答辩没有通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以上情形中,投票同意人数为五分之三,不到三分之二。

20. 答辩表决票上研究生姓名能否不填或投票后再补填?

答:不能。必须在“表决票”上写上研究生姓名之后,再交给答辩委员会投票,避免错投或漏投。

21.涉密论文如何确定,答辩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涉密论文是指涉及国家秘密的学位论文。确定涉密论文应在论文开题时提出,填写《涉密论文申请表》,报校保密委员会审查,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密论文在印刷、评阅、传递、答辩、提交、保存等方面均要按照校保密办和图书馆的相关规定进行,详情参见《研究生手册》中相关内容。

22. 在答辩或学位分委员会讨论之后,修改了“论文题目”,如何在成绩单中体现出来?

答:通过本院系教务老师修改管理系统中的论文题目,重新打印成绩单。

23. 发现成绩单中学分、成绩或课程名称有错,如何修正?

答:通过本院系教务老师修改管理系统中学分、课程、成绩等相关数据,重新打印成绩单。

24. 归入A档和B档案的成绩单如何区分?

答:归入A档的成绩单上有“学校留存”字样,归入B档案的成绩单没有该字样。

25. “科研统计”表格从系统中打印后,还需要导师签字、盖院系公章吗?

答:需要。“科研统计”表格从系统中打印后,经导师确认签字、加盖院系公章后,存入A档。

26. 答辩秘书的职责有哪些?

答辩秘书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协助论文评阅送审

⑵.登陆系统,填写答辩表格,检查核对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信息

⑶.做好详细的答辩记录(重点记录委员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内容),并整理、录入、打印

⑷.收发表决票、统计表决结果

⑸.协助完成《答辩报告书》,请每位委员签名(一式两份),

⑹.整理答辩材料:按照A、B档案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整理

⑺.处理与论文答辩相关的其他事宜。

27. 毕业、结业、肄业各需要什么条件?

答:毕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培养环节,论文答辩通过。

结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培养环节,提交毕业论文,但在导师评阅、同行专家评阅或论文答辩中未获通过。

肄业:在校学习满一学年,完成了一定量的学分。没有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者未提交毕业论文者均按肄业处理。

28.结业的学生,是否还有机会重新提交学位申请?

答:“结业”分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所提交的论文因导师评阅未通过或同行专家评阅未通过,这种情况应即时提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表决,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其二是论文答辩未通过,这种情况应即时提请答辩委员会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表决情况需要做好记录,及时报学位办。

29.已经结业的学生重新提交学位申请获得硕士学位后,是否可以将以前的“结业证书”换成“毕业证书”?

答:从2019年开始,研究生结业后重新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审查合格后,由学校换发毕业证书。

30.已经“毕业获学位”的毕业生,离校之后被查出学位论文有剽窃、抄袭等违规行为的,已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否取消?

答:是的。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已结束学业并离校后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撤消其当时所获得的相关奖励、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位论文有剽窃、抄袭的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已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答辩一般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答辩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研究生要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胸有成竹,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把大量工作在短时间里成功地讲出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应变能力及表达能力。

成功的答辩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研究生要答辩成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作课件

论文写好后,要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着重于引论部分和结束部分,写好供10―15分钟用的答辩报告,并制作成课件。课件的制作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尽量图文并茂,切忌文字堆砌,更不能把论文中的文字简单复制过来。制作好课件后,自己要卡时间反复练习。答辩前要亲临现场,熟悉现场布置,测试设备(如存放答辩课件的U盘或移动硬盘是否能在答辩使用电脑上正常播放等)。

二、陈述论文

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在训练研究生科学的思维、如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一般考察论文的真实性、研究生对本领域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如立题依据是否充分可行、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研究步骤是否严密、研究方法是否应用得当、研究结果是否可信并有新意。研究生应从这几方面做好陈述,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自己做得怎么样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

在具体陈述时,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良好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答辩开始时要向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集体问好,体现出对答辩委员会老师的尊重。要谦虚而自信,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力求避免“时间紧,没有好好准备”等自我辩解性话语。

第二、内容简练而清晰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文章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要从研究的目的、内容、任务、意义、方法、结果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陈述。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第三、陈述一般采用课件的方式展示,但不能对着课件念。

第四、把握好时间。力求在5―10分钟内陈述完。

三、记好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时间5分钟。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课题自身并需要研究生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这涉及到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等方面。

第二、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第三、论文是否合乎逻辑,书写是否规范,数据来源是否准确,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是否全面。

第四、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如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答辩委员考察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第五、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无论哪方面问题,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研究生要对答辩委员的知识背景、研究专长等进行比较全面和详细的了解。

四、自信回答

回答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合并、整理,拟好回答提纲。如当面回答,在脑中做好提纲。

第二、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进行回答。

1、答辩材料提交。在论文答辩会举行日期确定后,答辩者须在该日期提前15天之前,将通过论文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的论文一式三份,连同论文提纲、草稿等相关材料提交至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会事先认真研读答辩者的论文,并根据论文内容准备好答辩时拟提出的问题,在确定日期进行论文答辩。

2、答辩者概述论文内容。 在答辩会上,答辩者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详细地就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作出介绍,并谈论自己写作论文的体会。

3、答辩老师提问。根据答辩者的论文内容,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三个答题,答辩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就问题作出相应回答。部分学校规定答辩者在回答问题前有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而根据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规定,答辩者须立即作答,无准备时间。 三个问题可以由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也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提出。答辩者听清楚问题后,按照相应顺序依次作答。作答过程中,答辩老师有权根据答辩者回答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当地打断提问。

4、答辩委员会讨论答辩结果。答辩者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全部作答后退场等候,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集体商讨论文是否通过,并拟定论文成绩与评语。

5、答辩结果宣布。在答辩结果确定之后,答辩者回到会场。主答辩老师根据论文内容与答辩情况作出总结,指出答辩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适当地作出必要的指导与补充,同时当场宣布论文是否通过。论文成绩一般情况下不当场宣布。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未能通过论文答辩者,由答辩委员会提出论文修改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半年后可参加另一次论文答辩

博士论文答辩杨振宁

近日浏览新闻,知道9月22日是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 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为题发表演讲,整个演讲是围绕着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先生的故事来展开的。 因为早先就曾在某篇文章中读到过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先生的故事,并被故事所吸引。所以下午工作之余,就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到更多的杨振宁与邓稼先两位先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两位先生祖籍都是安徽人。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安徽怀宁县。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杨振宁长邓稼先两岁,合肥怀宁两地相距大约150公里。 两位先生的父亲都曾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哲学系教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华罗庚教授就受到过杨武之的帮助和指点),当时也是清华的数学教授。邓以蛰与杨武之是老乡又有多年的交情。 两位先生 小时候都曾住在清华园。1925年八个月大的邓稼先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北京,入住清华园;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院西院十一号,在清华园两家是邻居,有的资料上说,两人小时候经常在一起做游戏。 两位先生 读的是同一所中学。杨振宁1933年入读崇德中学,邓稼先1936年入读崇德中学,杨振宁高邓稼先两级,但在此两人成为好友。 两位先生 都曾就读于西南联大。杨振宁1938年被西南联大录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邓稼先1941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两位先生 都曾到美国进修读研。杨振宁1945年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邓稼先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而且两人留学期间经常来往交流。 两位先生 毕业后,一个留在美国搞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回国艰苦创业,成为“两弹一星”功勋。 杨振宁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研究院读博士后,并与李政道一起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7年因为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与李政道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著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第一人,其后参与保钓活动,多次回国参与科普工作,对促进中国物理基础研究、高级实验室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放弃外国国籍和外籍院士职位,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邓稼先1950年10月,博士毕业9个月后,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同200多位学者专家一同回到国内,一到北京,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等投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中。1958年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 这才有了我们所知道的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和他的“神秘”团队直到1986年才被外界和媒体知道,而此时他们已经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地奋斗了28年。邓稼先1986年7月因受辐射患癌离开了我们。邓稼先团队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邓稼先也先生被国人尊称为“两弹一星”之父。 1971年夏天,杨振宁作为第一个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见到了阔别21年之久的好友邓稼先。见邓稼先一直不肯透露自己职业,在北京机场,邓稼先送杨振宁上飞机时,杨振宁试探性地问:“听说美国人也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是这样的吗?”邓稼先笑了笑,不置可否,但还是补充说了一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这年的8月16日,杨振宁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收到了邓稼先经请示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杨振宁先生在百岁诞辰演讲中说:“  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 但愿人长久 ”,他把“ 千里共婵娟 ”改了一下,变成“ 千里共同途 ”,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 千里共同途 ”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 共同途 ”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 50年后的今天,在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演讲时说出了这个故事,并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当作发言的主题。 一对儿时的玩伴、读书时的同学、成年人的密友,曾经走在不同的路上,但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又回到了同一条路上,最终成为 千里共同途 ! 这真是一段有趣的佳话!

杨振宁(英文名:Chen-NingFranklinYang,1922年10月1日—),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是最早的两位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另外一名是李政道)。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过世。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吴大猷覆信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5年1月杨振宁与翁帆结婚。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并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 荣 誉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及拥有多项荣誉学位,也是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 物理学家戴森去年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杨振宁已有华发,可是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仍穿梭于纽约和远东之间。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设在南朝鲜汉城的一个理论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关于他的生活和时代的一次广泛的谈话中,杨振宁谈到他的物理学生涯,谈到他没有能从事某些领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遗憾。杨振宁也谈到他在中国童年和他长时间为沟通美国和自己的祖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作的努力。杨振宁谈到他担心中美关系的裂痕会扩大,以及由于新近对台湾出生的物理学家李文和间谍活动嫌疑的调查,将为亚洲和亚裔美国科学家带来的困难。·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杨振宁自1945年到美国来当研究生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他会见了已故的周恩来和中国的其他领导人,帮助开展了两国之间的科学合作。他担心这些合作将面临危险。 那时候,当他从国外旅行回来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常常去找他。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第一次去找杨振宁时杨要让他的秘书记录他们的谈话,以免误解。杨振宁继续保持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他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近来没有再来找我的麻烦。” 杨振宁最关心的是科学而不是政治。他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一个从中国偏僻地区一个落后的城市来的年轻学生,怎么会有幸参与20世纪一个最主要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是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方法来了解自然的无穷多样性,从混沌的星球爆炸到电子环绕原子核的颤动。 1956年杨振宁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从长远来看,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的开拓性的工作却更为重要。那一年,两人都在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以后证明它是以统一的方式描述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关键。布洛克海文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马奇努说:“当它在1954年写成时,争论极大。一些人认为它和物理世界无关。”当时,杨和米尔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可是以后证明,这个从微分几何和纤维丛这样的抽象世界中抽提出来的数学,正是为描述像磁、电、强核力,也许还有重大相互作用中,中界作用力的粒子交换所。戴森讲道:“我要说,在杨振宁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规范常已经证明这比他和李政道关于宇称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两人在1962年分手。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编辑本段]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1.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打下了基础。杨-密耳斯场方程最近被数学家S.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 2.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项杰出贡献是: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杨振宁的其他贡献包括: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杨振宁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3.在统计力学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 4.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与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

名誉博士学位不属于学历学位,是一种荣誉称号,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衔,其重点在于"名誉",而不是"博士",不具备实质的学位,代表的不是学术水平,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这和博士区别就很大了,博士大家应该都知道,最高学历水平,学历晋升天花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之后,才能授予予博士学位。最近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还是因为一份名单,就是港大新晋名誉博士名单,今年获得港大名誉博士的有杨振宁、林高演和林青霞,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林青霞,于是大家都在怀疑这个名单。杨振宁大家或许都知道,在学术界的地位有目共睹的,不过杨教授应该对这个头衔无所谓了,因为本身光环实在太多了,还缺港大一个名誉博士学位吗,这样看来港大才是受益者啊,哈哈哈。还有林高演,大家肯定比较陌生,此人是恒基兆业地产高层领导,一直都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大家可以搜一下,他此前就拥有了港大荣誉学士学位,以及复旦教育基金会董事,现在又被授予港大荣誉博士,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感到奇怪的是林青霞,这是娱乐圈的人啊,和教育界有啥关系呢,也没看到对学术做了什么样的贡献,怎么就被授予博士学位了?有网友觉得这个头衔德不配位,竟然和杨教授平起平坐。之所以感到疑惑,那是因为大家对没弄明白名誉博士的概念,还有它和博士到底有啥区别。博士大家都非常清楚,属于最高学历水平。殊不知名誉博士和普通博士存在本质的差异。大家可以查阅下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国外有关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其中就说了,名誉博士是一种荣誉称号。而且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单位,一定要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但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掌握,所以,即便你是一所高校,也不一定有资格去授予名誉博士的权利。具体需要授予单位提出拟授人员,然后国家机构批准,授予单位才能授予相关人员头衔,不用读书,不用考试,不用写论文,这所高校承认你有资格就可以了。暂行规定还提到,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对象,主要是卓越的学者、科学家,还有著名的政治家、活动家。当然了,规定也是很严格的。其实名誉博士和博士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从本质上说,名誉博士代表的不是学术水平,而是一种荣誉,比如港大对马云和姚明等人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主要是看重这些人对社会的贡献。而且这些都是成功人士,根本不用和普通博士存在什么工作上的竞争,原则上二者是互不相干的,也不需要拿来比较。而说到博士学位,应该不用解释太多,通过学习取得合格成绩,然后论文答辩,获得此学位,学生需要通过专修、考试授予才能得到,这可是实打实的真才实学,代表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本专业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国内有资格的高校授予相关人士荣誉博士学位,主要是表彰学者、科学家或社会家,在经济、教育或文化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林青霞是一位文艺工作者,但可能大家不知道,这几年非常热衷写作,出版过很多散文诗集。此前豪宅失火,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财产,而是想到了自己的作品,对文学的执着是非常可敬的。有网友戏称,贾浅浅都能成为西北大学文学教授,林青霞荣获港大名誉博士不过分吧。国内其实有很多大家熟知的名人或明星都荣获了荣誉博士学位称号,就是为了表彰在某一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我列举几位大家看看:马云获香港大学授予的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张艺谋获波士顿大学人文艺术荣誉博士学位;王家卫获哈佛大学授予的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成龙获柬埔寨大学授予的人类学荣誉博士学位;金庸获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姜昆获美国哈姆斯顿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张曼玉获英国爱丁堡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刘德华获香港树仁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对于这件事,大家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想通过学历逆袭人生,那就凭实力参加考试。如果这条路没走通,未来在相关领域有了突破性的成就,被授予荣誉博士也不是没有可能。大家怎么看待明星林青霞被港大授予名誉博士这件事?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