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科学杂志抗战胜利

发布时间:2024-07-04 01:10:58

科学杂志抗战胜利

一,1912年7月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谈论并通过了新的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该学制系统框架 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 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中国现代教育二,一、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7月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谈论并通过了新的教育方针,9月2日,正式公布实行。新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二、颁布学制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该学制系统框架,因当年为壬子年,所以又称作壬子学制。壬子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的近步:(1)缩短了三到四年的学习年限;(2)取消毕业奖励初升,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影;(3)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开创男女同校;(4)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5)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学校令》等一系列法令规程,这些法令规程使壬子学制更加充实和具体,二者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三、课程标准废止了癸卯学制中的“读经讲经”课,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但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关注对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教育,注意课程的应用性、平民化和首脑协调发展的特色。第三节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其中,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二、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1)抱定宗旨:学校及研究高深学问之地;(2)砥砺德行;(3)敬爱师长。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3★选择)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并不是研究某一家或者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某些人指定的学问。这一原则在教师的聘用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原则体现了蔡元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第一,成立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评议会第二,成立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行政会议第三,建立全校教务传导机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第四,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第五,成立各学门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三、教育独立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与政党之间,宗教之间存在这矛盾,因此教育应该独立,教育独立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教育经费独立,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第四节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一、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3★选择)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接受西方教育、跟上西方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在教育上“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二)教育的平民化教育关注点的下移和重民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庶民”方向,打破以往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三)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四)教育的科学化民主主义者开始用科学的精神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指出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到社会各项事业,渗入到教育,改变人民的态度和观念。二、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2★选择)第一,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第二,教育普及有所发展。第三,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校教育中开始推行白话文和国语,中等教育开始注意科学和实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首先在小学开展起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第四,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1913 年教育部调整全国师范教育布局,筹划直隶、东三省、湖北、四创、广东、江苏六大师范区,每区设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大学的改革首先发生在北大,1917 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第五节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一、平民教育运动(2★选择)由于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的不同,平民教育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1)一部分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他们认为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谋求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应该与破除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同时进行。要真正解决平民教育问题,必须先解决经济和政治制度问题,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工农劳苦大众才能获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此,1919年邓中夏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及负责筹备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这些都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2)另一部分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他们在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把平民教育视为救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民主)政治。为此,北高师师生于1919 年组织了平民教育社;朱其慧、陶行知、晏阳初于1923 年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二、工读主义教育运动(2★选择)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除体脑差别。(1)北高师学生1919 年发起组织工学会。基本观点:倡导工学主义(2)少年中国学会成员王光沂发起组织北京工读互助团。(无政府主义者)将工读视为实现新组织、新生活、新社会的有效手段。本着互助合作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将工读互助团办成。(3)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题,同时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尤其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初步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4)纯粹的工读主义者,他们把工读单纯看作是解决青年失学问题的好方法。三、职业教育思潮(2★选择)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在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最早阐述上,涉及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这二点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思潮逐步形成。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选职业教育,思潮过到高潮。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选择)形成思潮的原因: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其中,“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五、勤工俭学运动(1★选择)1912年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留法俭学会”并设预备学校。1915年蔡元培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会”,明确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在华工教育中创造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产生最初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1919看至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达到高潮。早期共产主义者是此阶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组织和参加者。至此,勤工俭学运动的内容与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从通过勤工与俭学以维持学业,提高到以俭学与勤工相结合,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出路的认识高度。六、科学教育思潮(1★选择)(1)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认为科学教育的基本内涵是物质上之知识的传授以及应用科学方法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3)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之为解决一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一种较为具体的科学教育主张。七、国家主义教育思潮(1★选择)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① 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② 教育是国家的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1923年曾琦李磺在法成立“国家主义青年团”,余家菊和李磺合著《国家主义的教育》,标志着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振。八、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1★选择)受实用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在西方国家流行的以反传统为旗号、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中国,并都有热衷者尝试作引进课堂的实验。九、收回教育权运动(1★选择)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第四卷第3 期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极力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宗教而独立,率先举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1923年9月,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一文,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要求对教会学校“施行学校注册法”。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和学生界引起强烈反响。1924年6 月,“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开会,讨论外人在华设学和收回教育权问题。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开封召开年会,通过《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和《请取缔外人在中国设立学校》。1924年,收回教育权运动达到高潮,全国各地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教会学生纷纷退学,一些知名学者也振臂呐喊,声援学生运动。政府迫于压力,也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1925年5月,浙江省发出通令,禁止全省所有学校宣传宗教。11月16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个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第六节1922年新学制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3★选择)新学制的标准: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新学制的特点:(1)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2)初等阶段教育趋于合理,更加务实;(3)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4)新学制增加了职业教育;(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兼顾升学和就业)(5)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增多,程度提高;(6)高等教育阶段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缺陷:脱离中国实际,照搬了美国的模式。第三篇中国现代教育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第一节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1★选择)(一)“党化主义”教育 1924年,模仿苏俄“以党治国”模式,强调政治上一切举措都以党纲为依据,教育也不例外。1926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通过《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阐述了“党化教育”的涵义,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即把教育方针建立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下,按国民党的“党义”和政策的精神重新改组学校课程,不仅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尤其要使学生走出学校后都能做党的工作。(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会议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解释三民主义教育“就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设施,各种教育机关的设备和各种教学科目,都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目的的教育”。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之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至此,“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三)“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来“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这一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即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能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第二节教育制度改革(1★选择)(一)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1927年6月,国民党教育行政委员会,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观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隶属国民政府,管理全国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宜。同时,通过了《大学区组织条例》,次年公布。规定全国各地按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大学1所,大学设校长1人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下设高等教育处、普通教育处、扩充教育处等。大学区的最高审议机构是评议会。(二)“戊辰学制”的颁布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以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1)根据本国国情;(2)适应民生需要;(三)增高教育效率;(四)提高学科标准;(5)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等七项原则,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第三节学校教育发展(2★选择)(一)初等教育三个阶段:1927-1937年是初等教育的稳定和发展时期,教育建设实行法制化;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发展;抗战胜利后,受到扼杀。(二)中等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在统治的最初十年里,通过一系列中等教育法规的颁布,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采取“抗战救国”方针,中学数量增长较快。抗战胜利后,全国中学的数量达到最高点。(三)高等教育国民党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前十年可以说是稳步发展,逐步定型。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般时期里开始下挫,但到抗战胜利后,大学学校和学生数量都达到最高点。(四)抗战时期的学校西迁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高等教育的基本不仅得以保存,还获得了一定发展。使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呈发展态势,学校和学生数比战前有较大增长。第四节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加强(一)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童子军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于民国初年传入我国。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由中央青年部组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委员会,统辖广州革命政府区域内的童子军组织和教育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青年部撤销,于国民党中央训练部下设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1928年5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总章》,规定凡12-18岁之青少年皆须入伍受童子军训练。1933年10月,中国童子军总会筹备处公布《中国童子军总章》,其中规定:中国童子军“以忠孝仁爱和平为训练之最高原则”,以“智、仁、勇”为教育目标。1934年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正式成立,蒋介石为会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31日,中国童子军总部颁布《 童子军战时服务大纲》 ,对童子军的组织和训练更为加强。同年11 月,教育部公布《 中国童子军战时后方服务训练办法大纲》 ,强调童子军活动为战时需要服务。(二)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192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提出了“各学校要增设军事训练”。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炮轰济南,制造了“五册”惨案。激于民族义愤,大学院下令全国专门学校一律增加军事教育课程,1929年1月,教育部颁发《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规定高中以上学校军事科每学年三学分两年共六学分,1933年3月,蒋介石下令国民政府军政部、教育部、训练总监部:凡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不合格者,不得补考、投考大学。这就将军训作为完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

抗战胜利的原因:

第一,由于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一条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三,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战争的正义性 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国际反法西斯形成统一战线苏联出兵东北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美国给小鬼子的两颗原子弹 等等

1.因为日本的对华政策,使得老百姓不得不反抗,全民皆兵,别说日本,任何侵略国家都吃不消。何况一个弹丸之地?最终拖垮日本的,正是日本的政策。2.无立即的战争赔款。因为日本赔偿其他大国后,已经无力支付中国的赔款了。如果当时中国政府所要的话,日本政府只有破产,而后成立新政府。新政府是不会感激中国的,并且也不会给中国赔偿。所以,毛泽东和当时的日本领导人达成了一个口头共识,日本在战后给中国无息贷款,支持中国建设。从战争结束后,一直到2006年,日本政府所支付的战争赔款数额巨大,超过其他国家的赔款(购买力对比我不知道)。具体数额我忘记了,你可以查到的。新闻很多的。3.买没买法国获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事,就是给慈溪过60大寿,基本花光军费,花多少,买的什么,我不知道。

抗日战争胜利论文3000字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为了忘却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战争是在妈妈的故事里,《鸡毛信》里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海娃,“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歌中颂扬的王二小,还有那调皮机灵帮助敌后武工队狠狠教训敌人的嘎子伴随我长大。从此,他们那不怕牺牲、敢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后来,随着对历史的深入学习,才读懂抗日战争这一具有历史伟大意义的神圣的战争。七十八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缅怀先烈,牢记历史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苦难,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一边是战争狂人冷气阴森的狞笑,一边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血流成河。处处燃烧着战火,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南京大屠杀时,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进行屠杀,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华民族存亡的非常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赶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写就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人生篇章。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聪明与智慧,铭记他们的大公无私,铭记他们的深深爱国情。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奋发图强,开创未来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史实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65个春夏秋冬,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今天的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深深地为那些英灵们所触动的同时,更是要居安思危,饮水思源,牢记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用我们的肩膀撑起中华不朽的脊梁!

你是不是成工院的

七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七十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7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7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的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抗战胜利的议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扬抗战精神,走和平强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的历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一次抗日战争。这是一场长达八年的,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的守卫祖国战。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钦佩的勇士,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指“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 *** ,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对于那些英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好好铭记;对于这种精神,应当好好传承。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许许多多的战士拼出来的。对他们,我们应当怀着无比的尊敬。他们敢于抛弃自己的生活不顾,换来后人的安稳。

曾经叱吒天下的英雄,如今却只剩一堆骨灰;曾经辉煌的过去,早已成了历史。如今的人们敬仰的不仅是革命英雄,还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人无法战斗,十万人也无法战斗。真正的战斗力量,来自源源不息的精神。只有抗战精神能代代相传,中国才会强大,才会独立自由。

事实证明,抗战精神是很重要的。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残忍屠杀30万平民固然可恨,但我们依旧要反省自己。第一,为什么没有疏散平民?因为当时没把平民放在第一位也没有想到日军会进行屠杀。这是对敌人的松懈,从而导致了惨案的发生。第二,为什么没有抵抗?出于蒋介石的懦弱,从而弃南京城不顾,这是对战争的松懈,是南京大屠杀的根本原因。有人会认为“武器差距大,打了也白打”。飞机在1903年问世,坦克在1916年问世。而抗战时的中国普遍只有步枪,却取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上甘岭战役,中国对战更强大的美国,敌人投入4万兵力,中国同样也是4万余人;敌人倾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志愿军发射炮弹40万发。最后中国又取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抗战精神是中国力量的源泉,是中国胜利的基础,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

在现在和平的时代,即使没有战争,我们不应该忘却抗战精神。我们要勤奋学习,积极获取新知识。以后为祖国做贡献。实力的均衡换来和平,在这个大国与大国相互竞争,虎视眈眈的时代。我们更不能松懈。一旦松懈,导致的就是一代人才骨干的空缺,就会让敌人趁虚而入,中国会再度沦亡。

格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创造更好的中国。

近代中日之间先后共爆发了两次战争,其中第一次为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清战争),而第二次为1937——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转为帝国主义,其为了谋取殖民地而对朝鲜、中国进行侵略,由于清政府体制上的腐败僵化中国败北。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势力控制的日本,对中国等亚太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最终中国和盟友一道战胜了德、日、意法西斯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人类文明。鉴于我们已经在教科书里已经详细学习了中日两国战争的背景、过程,我于此便想讨论一下两次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领土的割让、权益的丧失让清政府自身统治陷入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感形成,民族意识兴起;甲午战败使得众多社会阶层对于当时清政府的政治体制深感失望,变革、革命思想云涌,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重要影响。巨额的赔款使得清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加深,清政府开拓税源为被迫开放设厂禁限,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同时中国各种税款由于抵押贷款,基本都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以开设厂矿和修建铁路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日本法西斯对于中国的侵略,是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使得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去;抗战中,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严重,成为战后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之中,其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政治转向的决定力量之一。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战争之前以及战争初期,国府组织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利用外交活动成果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确立了中国大国地位,其红利泽润至今。————————历史研究生辛苦码字,望及时采纳。

百分不够伤申的1。清庭腐败无能使列强侵略

中国科学杂志社任胜利

“近来想投一篇文章,可是看了很多期刊,都声明严禁一稿多投。我觉得这种约定完全是对作者的限制,耽误了作者的时间。所以我很纳闷为什么不能一稿多投呢?我同时投稿给两个期刊,谁先录了,我就在谁上面发表。假如两个期刊都同时录取了的话,我给哪个期刊发审稿费,该期刊才会录用啊。这样就不会出现一稿重复发表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想法或者做法,这样做看似很巧妙,事实是这样吗?今天来说一下“一稿多投”行为的危害 :什么是一稿多投?比较规范的定义是:“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 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 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 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简单来讲,一稿多投有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篇文章在两个或者多个刊物刊登;二是同一篇文章向两个或者多个期刊投稿。“一稿多登”,是绝对禁止的。这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 因为其: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另外我国的法律也是明确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有明确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接下来具体说一下“一稿多投”的问题。在文章送审的时候,每个杂志社都有一个投稿须知,其中有一条非常清楚:请勿一稿多投。在双方约定之后,作者继续把文章投稿至另外的编辑部,很明显这是作者首先违约。外国杂志社间都有一个联盟,如果发现作者一稿多投,所有的杂志基本都会作者挂上黑名单!这就意味着以后你就别想在这个期刊上面发文章了。国外对一稿多投处理较严重,一般来说被发现之后,该期刊所在的数据库以后你也不必投稿了。当然有的人耍小聪明,跨库一稿多投,被发现后,两个数据库都会把它列为黑名单。国内杂志社之间目前还没有形成如国外那样规范的联盟,但是小联盟是存在的。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社是兄弟社。很多社里的社长之间,主编之间,责编之见,小编辑之间存在着或深或浅的关系,或者他们本身就是朋友、同学、老乡之类的关系。他们私下里有沟通、交谈、交流,一旦你被某个编辑发现一稿多投,你不仅仅只上了这个期刊的黑名单,其实你已经上了所有与这个社有接触的兄弟社的黑名单。另外,国内的检测系统都是有记录功能的,你的文章每检查一次都会被记录,等你第二次、第三次投稿检测的时候,编辑是会看到的,很明显就知道是一稿多投。所以,为了您自己的学术未来,还是不要自作聪明的好,可能你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影响面会这么广,会这么严重。中州期刊联盟,专注学术发表。

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是学术类和技术类科技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间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好的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帮助读者撰写论文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本文总结了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以给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一、论文题名1.英文题名撰写的基本要求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主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2.英文题名撰写的注意事项除了以上基本要求,我们在写英文题名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英文题名的结构。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单词顺序,形容词应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紧密相邻。(2)英文题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英文题名开头第一个字不得用The, And, An和A.(3)英文题名中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全部字母大写;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题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4)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总之,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的取舍态度,务必字字斟酌。二、论文摘要1.摘要的定义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论文主体的高度浓缩,它应该能提炼论文的主要观点,简明地描述论文的内容和范围,简短地进行概括和总结。摘要能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并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2.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1)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价。(2)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3)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4)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做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5)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标明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6)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3.英文摘要撰写的注意事项原则上,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1)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2)英文摘要的语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合使用语态,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用原形动词开头,如: To describe…, To investigate…, To study…等,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4.英文摘要的常用句式(1)回顾研究背景,常用的词汇有review, summarize, present, outline, describe等。(2)阐明写作或研究目的,常用的词汇有purpose, attempt, aim等。此外,还可以用动词不定式充当目的状语来表达。(3)介绍论文的重点内容或研究范围,常用的词汇有study, present, include, focus, emphasize, emphasis, attention等。(4)介绍研究或试验过程,常用的词汇有test, study, investigate, examine, experiment, discuss, consider, analyze, analysis等。(5)说明研究或试验方法,常用的词汇有measure, estimate, calculate等。(6)展示研究成果,常用的词汇有show, result, present等。(7)介绍结论,常用的词汇有summary, introduce, conclude等。(8)陈述论文的论点和作者的观点,常用的词汇有suggest, report, present, explain, expect, describe等。(9)阐明论证,常用的词汇有support, provide, indicate, identify, find, demonstrate, confirm, clarify等。(10)推荐和建议,常用的词汇有suggest, suggestion, recommend, recommendation, propose, necessity, necessary, expect等。总之,在撰写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时要做到准确、简洁、清楚,以便引起读者注意。除了解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需熟悉本行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扩大英语词汇量,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多看英文文献,提高英文写作及表达能力。参考文献:[1]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摘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张孙玮,吕伯,张迅。科技论文写作入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4]崔金钟,任胜利,照日格图。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研修班讲义[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法,即不能一稿多投。一稿多投是学术失范的严重表现之一,它比剽窃抄袭不见得“好”多少。一般期刊会在“作者须知”有关条目中说明论文著作权的转让、归属等事项,作者向其投稿即表明接受期刊社的约定,国外期刊社一般要求作者填写“Transfer of Copyright Agreement”。 何为“一稿多投”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任胜利博士指出,“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谈到一稿多投,就会涉及“一中一洋”问题,即一篇文章,两种语言出版。这是国内比较流行的做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1) 发表在国外会议上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杂志发表;2) 发表在国内杂志上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在国外杂志发表。 “一中一洋”算不算是一稿多投呢?任胜利博士将其归属为“二次发表”。所谓二次发表,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二次发表是允许的,但任胜利博士同时也指出,二次发表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 已经征得首次和二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 2) 二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 3) 二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 4) 二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采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内容改动多少之后再投稿就不算是一稿多投呢?Keng H. Chung教授说可以参照论文的主题,至少两篇论文的主题不能重复,否则就算是一稿多投。任胜利博士给出了不属于一稿多投的情况,如下: (1)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 (2)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数据的论文。 (3) 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简单的内容描述)。 paper manual(中国石油大学). manual(中国石油大学). manual(中国石油大学)目录.jpgpaper manual(中国石油大学)目录

抗疫胜利论文的题目

抗疫防疫主题题目有如下:

1、《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后在行动》、《众志成城,履行义务》、《顾全大局,灵活过年》、《取消年夜饭,对生命负责》。

2、《不吃年夜饭,亲情不会断》、《维系亲情的不只是年夜饭》、《见屏如见面,不吃年夜饭》、《亲情重要,但更要考虑健康》。

3、《守家不聚会,安心过大年》、《今年过年不聚餐,是对生命负责》、《有一种“爱”,叫少聚会》、《少一顿年夜饭,少给国家添乱》。

4、《疫情之下,彰显人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疫情当前,责任在肩》、《疫情前方吃紧,莫让后方紧吃》、《战疫情而不是变无情》。

5、《武汉人,是同胞也是同袍》、《摒弃双重标准,珍视同胞情谊》、《走出“邻避”困境,多点温暖真情》、《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动》、《武汉人,我们在一起》。

1、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耕耘希望,常常会收获梦想。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初春的暖阳已然照耀在田野之上,万物复苏,处处皆是繁忙的景象。只要我们抛除杂念、坚定信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则必将迎来暖阳遍地,春暖花开。

2、风雨压不垮,春天一定来

写抗疫类作文,可以用这句话做标题,表达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决心和意志。这种决心和意志,会给我们莫大勇气,让我们坚信抗疫必然胜利,暖阳遍地、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3、逆行者可贵,顺行者可赞

逆行者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人,顺行者是服从安排呆在家里自我隔离的人。这场“战役”里的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为了战胜它,都在尽力付出,都极不容易。写抗疫主题作文,如果立意是众人参与、各司其职,可以用“逆行者可贵,顺行者可赞”做标题。

4、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上下同欲者胜”,出自《孙子兵法》,后一句“风雨同舟者兴”是后人所加。正所谓“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只要上下同欲,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战胜灾难,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5、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出自于曾国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面对大事,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敢于担当,才可能做好事情。面对席卷各地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躬身入局”,做好分内的事情。如果写作文要表达这个意思,就可以用“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做标题。

6、为了春回大雁归

出自歌曲《为了谁》:“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写本次抗疫类主题的作文,可以用“为了春回大雁归”做标题,讴歌最美逆行者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的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春回大雁归。

以下是适合写疫情的题目

1.《鲸波万里,一苇可航》

出自中国援外物资包的寄语。

鲸波:惊涛骇浪

意思是纵然是万里惊涛骇浪,只要有信心,驾着苇叶般的小船也是可以航行的。

适用主题: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2.《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两个标题都出自中国援外物资包的寄语,不要再羡慕日本物资包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了~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句也可以用在正文中。

适用主题:国家、省份、企业、个人之间的互援互助,中国的大国担当

3.《海啸虽过,樱花已开》

原句“海啸虽然来过,但樱花还是开了”,出自纪录片《海啸与樱花》。武汉大学的樱花,一直是武汉的“热门景观”之一,樱花在这次疫情中象征了春天、美好和希望。

适用主题:表达对抗疫前景的乐观心态。

4.《凛冬已过,皓月长明》

适用主题:表达对抗疫前景的乐观心态。

5.《疠难吞志,医道铸新》

“疠”有瘟疫的意思。整个标题表达的意思是瘟疫难以吞没壮志,医生无私无畏的精神会铸就我们的信心和光明的未来。

如果想用在不是医生的人身上,或者想范围更广一点,也可以把“医道”换成“吾道”。

适用主题:非常适合用来赞颂医疗工作者,并表达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6.《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同气连枝,比喻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适用主题:团结抗疫

7.《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

适用主题:表达对抗疫前景的乐观心态。

8.《山河有恙,人间有情》

爱和希望总比病毒跑的快。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大家互帮互助的赞美。

9.《逆行者,追光者》

逆行者,是指医生、火神山建设者等等明知有疫情还往疫区去的人。追光者,是指追随着“逆行者”的普通大众。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所有努力度过难关的工作者、普通人的赞美。

10.《小如蚁却美如神》

原句“生如蚁而美如神”,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以致敬疫情中,每一个为抗疫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每一个普通人的赞美。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