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当你老了叶芝国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0:46:04

当你老了叶芝国外研究论文

When you are old 当你老了---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巴特勒·叶芝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

英语美文阅读:叶芝《当你老了》

这首诗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作品,这一首《当你老了》,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爱情--洗净铅华之后的那份平淡。

When you are old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老了》

作者:威廉·巴特勒·叶芝

译者:杨牧

当你老了,灰黯,沉沉欲眠,

在火炉边瞌睡,取下这本书,

慢慢读,梦回你眼睛曾经

有过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恋爱你喜悦雍容的时刻,

恋爱你的`美以真以假的爱情,

有一个人爱你朝山的灵魂内心,

爱你变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错愕。

并且俯身闪烁发光的铁栏杆边,

嚅嗫,带些许忧伤,爱如何竟已

逸去了并且在头顶的高山踱蹀

复将他的脸藏在一群星星中间。

〔爱尔兰〕叶芝《当你老了》爱情诗鉴赏

〔爱尔兰〕 叶芝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颜。

(飞白 译)

《当你老了》作于1893年,是一首向恋人表达热烈而真挚的爱情的诗篇。叶芝生于1865年6月,这时他28岁,但他虚拟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将怀念我对你的真挚爱情,以引起对方珍惜青春,珍惜爱情,特别是要珍视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诗的构思可能受十六世纪法国诗人龙萨的作品《当你衰老之时》的影响,只是叶芝的诗要更为执着动人。

诗的第一节,诗人虚拟当恋人年老鬓白睡意沉沉的时候,你将从我的诗里看到我对你的永不泯灭的爱,你将忆起那梦幻般的青春岁月,你将看到你昔日的双眼中的温柔和阴郁。在这一节里,诗人着重表达对恋人的倾慕之情,既倾心于恋人的美貌与温柔,又倾心于恋人的深幽的神态。第二节是诗的中心,写得情真意切,朴实动人。在诗的第一节里已经表达出来,诗人执爱着的恋人是一位品貌完美的人。在这第二节里,诗人进一步指出来有多少人追逐你,爱慕你,但是,不论这些人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只是爱你的青春美貌,而能够真正爱你那高尚的灵魂并至死不渝的唯有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爱你圣洁的心灵,一直爱你到衰老的时候。诗人明确地表达出来,诗人的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一般的人只爱那短暂的青春美貌,只有诗人才能爱你那永不衰竭的高尚的心灵。第三节虚拟恋人年老时弯着腰在熊熊的炉火旁,哀叹和懊悔那已逝去的爱。那爱已经消失在高山之巅和繁星闪烁的天宇,再也追悔莫及了。诗的感情写到这里,已经达到 *** ,它以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着那个恋人,也冲击着我们读者的心,让我们去追求,让我们去反思。

这首诗写得细腻深沉,耐人寻味。虚实相间,幻真交替,突出实与真的力量。委婉真挚,感人至深。

欣赏这首诗篇,会使我们想到对于叶芝的生活与创作极有影响的茅德·冈。1889年,叶芝已成为略有声望的年青诗人,与女演员、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的茅德·冈相识,并一见钟情。对于这一次见面的情景,叶芝后来回忆时曾写道,她站在窗户旁边,身子近处盛开着一大簇苹果花,而她本人也光彩照人,仿佛她自身就是洒满阳光的苹果花瓣。叶芝对她一往情深,一再向她求婚,却一直遭到她的拒绝。茅德·冈是一个激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虽然钦佩叶芝的人品与才华,却认为他够不上是志同道合的伴侣。后来,她到底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领导人之一的麦克布莱德少校。尽管这是一场不幸的婚姻,可是她非常固执,依然拒绝叶芝的追求。而叶芝对她的爱慕则终生不渝,在几十年中写出了许许多多感情激越的诗篇,《当你老了》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里,叶芝向茅德·冈表达了自己不同于许多人的真挚、纯洁而高尚的爱,许多人只爱茅德·冈的美丽的容颜,唯有叶芝才热爱茅德·冈的圣洁的心灵,而且至死不渝,以感动茅德·冈,并得到茅德·冈对叶芝的爱,结成伉俪,实现美好的愿望。所以,诗歌中虚拟的“当你老了”的意境,是为叶芝获得幸福爱情生活的实际愿望服务的。末节中所说“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颜。”也是在向茅德·冈诉说衷肠,让她珍惜转瞬即逝的爱情。这两行诗虽然是传统的浪漫主义的手法,说那爱情的羞颜布满高山和星云,并消失在山巅和群星之中,而表达的则是叶芝对茅德·冈的执着追求。而且也预言茅德·冈在白发苍苍的孤独岁月里,也将怀念着叶芝对她的经久不衰的爱,忠诚炽烈的爱。同时,必然带着伤感和婉惜回忆着已经逝去的爱。

叶芝的当你老了论文参考文献

1、《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2、译文: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3、《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友人茅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歌语言简明,但情感丰富真切。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假设想象、对比反衬、意象强调、象征升华,再现了诗人对茅德·冈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揭示了现实中的爱情和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

茅德冈Maud Gonne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百度百科中有相关介绍)诗人最大的悲剧在于后来又太荣耀(诺贝尔奖),只是他的光芒只能照亮他自己,却照不到茅德冈的额头。文章妒命达,世间潜在的规则容不得你一双两好……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谊。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读,回想你过去的眼神,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由于字数限制,原文发不过去,给个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当你老了主题论文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爱总能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抒写最真挚的感情。“爱”──这个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宇融为一体了,一种超越性的净化效果由此产生。诗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样融化在场景、意象的安排之中。用音乐描述一种多人的心态,出自心灵的作品,不投其所好,只讲述真诚的音乐。。这首歌让人感叹时间匆匆而过,却没有意识到父母已经老去 。在炉火旁打盹,代表着人生休憩时刻的到来;灯火昏黄不定,暗示着时光的消逝、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最后又提到炉火,炉火虽然暗淡,却依然闪耀光芒,象征着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爱永不熄灭。而歌词中反复唱到的“爱你虔诚的灵魂”,也表示这感情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编曲很平实,没有高潮,听完引发的触动与欣赏一个诗朗诵没有太大的差别。吉他编配和提琴加入让整个歌曲慢慢动起来,却在缓慢的移动中凝聚对母亲的感情。春晚上的《当你老了》,钢琴及大小提琴作为主打乐器,配上莫文蔚清透辽远的声线,哀伤感人的长音和低回转折的短音都能收放自如。莫文蔚的特点决定了她把一首民谣,最终变成了一首情歌,《当你老了》因此也被延伸出另一个具体的主题:当你老了,我心永恒 。

可以写你自己老了,或者是父母老了

“哇哇哇“这是你向这个世界说“我来了“的自我欢迎“生了,生了“这是你亲人向这个世界说;“他来了“的别人对你的欢迎。这是你成长的首篇。 成长很漫长,好似却很快。 当你六七岁,任性的不想上一年级,大闹时。父母却细心的教导,教会你人生第一个道理学会接受和承担。当你十三,四。初中了,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任性了,父母就放心了。当你踏入初中校园有了新的朋友和新的生活时。慢慢地减少与父母的沟通,父母却伤心了。当你在青春期上有很多问题时,父母教导你,教会你人生第二道理那就是包容和用心。当你上高中了,可以自己独立了,可以不用太大的依赖于父母了,你开心了,父母却寒心了,当你遇见困难与挫折时,父母严厉地教导你,教会你人生第三个道理也是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坚持和。 当你学会这三个道理时,你再回头看看。是,你学会了很多,可父母了却一天一天变老,你可以依稀的看见父母头上的白发日益变多,你是否会伤心呢。这是你成长的第二篇。 当你长大了,工作了,父母就轻松了,你也开心了。 当你老了,头发斑白,安享晚年,孩子们也开心了。 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父母,这就是孩子。

叶圣陶论文研究国内外动态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回答者:吴田田 - 天下兵马大都督 十八级 12-28 18:05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宇慧) 生平: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主要作品集目录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短篇小说集】 《膜》,商务印书馆1922年3月版。 《火灾》,商务印书馆 1923年11月版。 《线下》,商务印书馆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学周报社1926年7月版。 《未厌集》,商务印书馆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长篇小说】 《倪焕之》,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脚步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9月版。 《未厌居习作》,上海开明书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庆文光书局1945年1月版。 《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诗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话: 《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版。 【理论】 《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论著】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回答者:吴田田 - 天下兵马大都督 十八级 12-28 18:05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宇慧) 生平: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主要作品集目录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短篇小说集】 《膜》,商务印书馆1922年3月版。 《火灾》,商务印书馆 1923年11月版。 《线下》,商务印书馆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学周报社1926年7月版。 《未厌集》,商务印书馆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长篇小说】 《倪焕之》,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脚步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9月版。 《未厌居习作》,上海开明书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庆文光书局1945年1月版。 《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诗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话: 《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版。

叶圣陶(1894.10.28~.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叶圣陶(1894.10..16)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外茶叶物流研究现状论文

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输出的不仅仅是茶叶,而是把饮茶的健康理念和茶文化文明带给了世界。1699年,一位英国牧师约翰·奥维格顿在他一篇关于茶叶品质的论文里提到:“茶叶对付糖尿病、胆结石、尿路结石、肾结石、水肿,视力虚弱等”

中国2020年的全年贸易总额是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了;明年的趋势是预计会更好,那需要的国际物流运输只会是更多。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997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地区分别成立了三个多边合作物流研究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本地区物流的现状和特征,把握观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描述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建立全球物流网络的构想,为本地区各个国家制定物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物流研究小组最初由国际经合组织的成员体的代表参加,1998年起吸收了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非国际经合组织的成员体的代表参加。国外学者对国际物流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许多国家对环境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提出,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此外,通过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信息产业的现代憧憬完全落地,使高效的电子商务从可能变成现实。供应链管理的崛起,正在改写当今世界的商业运作方式,物流及相关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商业机会。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把所有企业都变成为“全球制造、全球销售”这个庞大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我国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我国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并由此带动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增长。总的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世界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其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我国学者在结合分析当前物流业所面临的环境下,努力研究国际物流在发展阶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制约、物流基础设施尙待完善、物流法律监管存在缺陷、物流装备技术水平低、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水平不足、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等。希望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击破我国国际物流发展中的一个个瓶颈,使国际物流成为我国国际贸易中强有力的动脉,加大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

相关百科